西庄村位于吴家店镇南部,与湖北省、罗田县交界,于2008年2月与原夏坳、庙岗、西庄村合并为西庄村,全村辖20个村民组,893户,3353人,全村面积22392.7亩,其中:水田1762.7亩,山场面积19680亩,是原西庄乡所在地,有正在开发的西庄温泉,目前在职村干部6人,共有党员70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女党员7人,先进分子6名,积极分子4名,全村共有6个党小组,群众经济收入以务工,种植业(板栗、茶叶)、养殖业(养猪、养蚕)为主,全村现有村部5间两层,280平方米,有中心小学一所,教学点二处,卫生室一所,全村通村水泥路12.2公里,油茶基地2000亩,有机稻种植500亩,为群众增加收入,从而使西庄村的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524106 | 237000 | -- | 查看 西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高村 |
东高村位于吴家店镇的东北边陲。东与国营马鬃岭林场接壤,南与光明村为邻,西与果子园乡交界,北与花石乡相连。地形呈带状,自东至西长8.8公里。山高岭大,水冷风寒。东高山主峰海拔高1146米。全村辖6个村民组,272户,1098人,分散居住在平均海拔约75米的山坡上。总面积18860亩,其中水田面积843.3亩,山坡地356.7亩,山场13860亩,村庄道路、河流、空闲地共占面积3800亩。 本村现有砖墙瓦顶村部两层共6间,教学总两处,国家教师1人,代课教师1人,学生22人。卫生室1所,上岗医生1人。通村水泥路一条长4.86公里,组级水泥路一条长2.38公里。村民的主要收入以种植中药材和外出务工为主,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2580元。 东高村现有在职值班村干部3人,村两委交叉任职,书记主任一肩挑。全村共有正式党员22名,预备党员2名,村级其他各种组织健全。 |
光明村 |
光明村位于吴家店镇东部,由原来松湾、杨湾两村合并。东与东高村交界,现和天堂寨镇相邻,西与吴畈村接壤,北和果子园乡毗邻。全村面积36020亩,辖12个村民组,人口1858人,村部驻光明组。村情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方面:本村主要是农业、林业、畜牧业、食用菌生产、外出务工。 二、文化方面:村辖松扬小学,育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三、交通方面:通村水泥路三条:1、杨湾——东高;2、古对——南棚;3、吴氏祠——江湾。12个居民组均通机耕路,杨湾——天安已建水泥路基,准备铺建。 四、人口发展:实行计划生育“村为主”以来,本村人口出生率12.2‰,人口增长率7.8%,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五、气象服务:本村属高寒山区、山高、坡陡、主要靠自然气温和自然降雨。 六、新农村建设:本村新建居民点二处,即:吴湾、光明居民点,移动通讯塔一个。 |
包畈村 |
包畈村位于吴家店镇中东部,四面环山,属典型的山区村,全村辖9个居民组,共318户1277人,传统产业桑、茶、栗为该村的主导产业,为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外出劳务收入越来越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 为有效改善产业结构,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在镇村两级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该村试种中药材百合获得成功,部分群众从中受益,百合种植作为一项特产已成为该村群众实现增收的新亮点。同时,该村还成立了百合种植产业协会,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动百合产业逐步做大做强。 |
吴畈村 |
吴畈村位于吴家店镇中东部,四面环山,属典型的山区村,全村辖9个居民组,共318户1277人,传统产业桑、茶、栗为该村的主导产业,为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外出劳务收入越来越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 为有效改善产业结构,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在镇村两级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该村试种中药材百合获得成功,部分群众从中受益,百合种植作为一项特产已成为该村群众实现增收的新亮点。同时,该村还成立了百合种植产业协会,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动百合产业逐步做大做强。 |
飞机场村 |
飞机场村位于吴家店镇北部,为全镇的北大门,全村辖14个居民组,共487户2173人,传统产业桑、茶生产为该村主导产业,为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占总人口半数以上,劳务收入为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543元。 飞机场村共有值班干部5人,村两委战斗力、凝聚力强,村班子团结务实,整体合力强,能够带领群众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
吴家店村 |
吴家店村位于吴家店镇北端,为镇政府所在地,果松路、天斑路横穿村内,交通比较便利;全村山场面积860公顷,耕2708.14亩,全村共有16个居民组,人口达5164人,其中集镇街道人口1484人;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152元;该村主要经济作物是桑、茶等产业,为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外出务工1055人,为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全村有12个居民组通公路,其中6个居民组通水泥路,有4个居民组不通路;镇中心学校、中心小学座落在村街道集镇内,文化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学生受教育条件较好; 吴家店村共有村值班干部6人,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强,村支两委工作扎实,班子团结,具有拼搏精神,整体合力强,能够带领群众按照新农村的要求,致富奔小康。 |
太平山村 |
太平山村位于吴家店镇西南方向,与湖北罗田县胜利镇接壤,全村海拔较高,属典型的高寒山区,全村辖11个居民组,共486户1856人,传统产业桑、茶是该村的主导产业,农业生产效益低,群众收入增加缓慢,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占总人口一半以上,劳务收入是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25元。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太平山村兴修了到村入组的通村水泥路,新建了村科技文化室,扩建了村小学,争取新建了手机机站,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推动了该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
松子关村 |
松子关村位于吴家店镇西南部,源于古老的千年古寨松子关城门脚下而得名(二00八年由关前、观桥两村合并),属江淮分水岭,与湖北省罗田县胜利镇接壤。以沙石土壤结构为主。 全村辖12个居民组,556户,人口2296人,面积19050亩(其中山场8938亩,耕地1695.8亩),村支部现有正式党员49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强,村两委团结务实,工作扎实,整体合力强,能够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农民主要收入源于农务输出,种植业养殖业等。村内现设立完小两所,卫生室一所,道路交通方便,村组道路约15公里,吴松路6.5公里,由此直穿湖北境内,日往返客货车流量近百余次。村内古道松子关、如意桥、佛教胜地东岳庙、花石岩、风景奇树五谷树(谷称神仙树)等。为进一步合理利用资源,围绕“十二五”发展规划,利用茶西河谷开发机会,优化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对油茶示范地扩面,积极争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促使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 松子关(本名松兹关,又名生子关),位于吴家店镇与湖北省罗田县胜利镇交接处,距镇政府所在地7.1公里,始建于西汉初年,海拔523米。清代进士张晋芝形容此关雄伟险要的一首诗曰:“千里中原此划疆,日落居人畏虎狼。东去淮淝环铁锁,南通云梦固金汤。泥丸塞断雄关险,隐若长城据一方。”据关名考察,因附近多松子而得名。 1859年(清咸丰九年),湖北巡抚胡林翼为遏止太平军、捻军过境,首饬罗田县以松子关为主修17座关卡。据《罗田县志》记载:当时,北关建有城楼1座,垛墙十余丈、石磊4座、大炮台1个、营房3所,名为松子关信义卡。距关西北500米处八斗冲又建碉楼1座,互为犄角之势,攻守悉利。至今高5米、宽4米的城门、石墙以及门槛、门闩、洞眼等历历在目。它北与长岭关,南与铜锣关、栗子关、招军寨、石佛垴连翼,东与三省垴、青苔关、瓮门关和天堂寨相连,在鄂皖边境上形成一条天然防线,成为历史上兵家必争之要隘。 1858年(咸丰八年)4月,太平军陈玉成部经松子关攻占了麻城、黄安。1861年(咸丰十一年)3月12日,龚德树部5万人两路会合攻松子关,关中炮火猛烈,14日龚牺牲后部队转战三省脑、青苔关而去。1862年(同治元年)秋,捻军由湖北经松子关北上,大败清兵于开顺、八里滩。其后,此关常有驻军防守,并为缉查哨所。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武装和人民群众常常据关凭险,开展对敌斗争,多次取得胜利。 松子关亦是过去两省边贸来往的交通要道,原有一个繁华的小镇,有旅社饭店,每天有土特产的客商经过或住宿。1958年始废。关隘附近有香炉观等寺庙3座。建国前,每逢庙会期,邻近各县的香客骚人络绎不绝。现虽关废庙颓,但古迹尚存、风景优美,仍不失旅游胜地,交通方便,谁都想去感受这里的风光。 |
古堂村 |
位于吴家店镇中部,全村辖11个居民组,共598户2417人,该村属全镇海拔较低较平的村之一,该村的主导产业为桑、茶生产,为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外出劳务人员占全村人口的一半,劳务收入为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520元。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支持,古堂村兴修的通村水泥路、新建了两座连心大桥,新建一处新农村康居示范工程,实施了一座受益人口达千人的高位引水工程,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经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古堂村距西庄温泉3公里,随着西庄温泉的全面开发,该村将迎来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 |
西庄村 |
西庄村位于吴家店镇南部,与湖北省、罗田县交界,于2008年2月与原夏坳、庙岗、西庄村合并为西庄村,全村辖20个村民组,893户,3353人,全村面积22392.7亩,其中:水田1762.7亩,山场面积19680亩,是原西庄乡所在地,有正在开发的西庄温泉,目前在职村干部6人,共有党员70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女党员7人,先进分子6名,积极分子4名,全村共有6个党小组,群众经济收入以务工,种植业(板栗、茶叶)、养殖业(养猪、养蚕)为主,全村现有村部5间两层,280平方米,有中心小学一所,教学点二处,卫生室一所,全村通村水泥路12.2公里,油茶基地2000亩,有机稻种植500亩,为群众增加收入,从而使西庄村的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
竹根河村 |
竹根河村地处吴家店南部。东与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中垸村相邻,南与国营薄刀峰风景区乱石河村交界,西与本镇石佛村,北与本镇长源村接壤,全村共有9个居民组,总面积三万余亩,1677人,共有贫困人口146户430人,其中低保户36户87人,五保户28户33人,贫困户86户366人。 一、经济来源 1、平均每人一亩余水田耕种做到粮食自给,在家户平均年饲养牲猪两头出栏一头。 2、蚕、茶、板栗微薄收入。 3、主要靠村民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全村有全家外出户75户,220余人,共外出务工580余人,户均外出1.3人。 二、居民组分布 全村九个居民组都通上了组级路,其中石龙、周湾、彭灯、竹根河、蔡河组分布在村级主干道两边,其余四组位于东西两边山上。群众生产生活较前些年有此改变,但与新形势相差甚远。 |
长源村 |
长源村位于吴家店镇的东南部,四面环山,地势呈三冲一畈一峡谷,与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接壤,紧靠大别山顶峰三省垴,是典型的山区村。 辖区有9个居民组445户1628人,总面积2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1155.4亩,山场面积21326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劳务。 长源村共有村值班干部4人,党员37人,村支部书记廖家民,村委会主任罗先让,副主任汪才璋,计生专干黄守桃。 境内有多处景点有待开发:幽深莫测的处女地——龙潭河大峡谷、完整的清代古建筑(名人罗洁故居)——罗家大院、神奇的古山寨——永安寨、神秘俊俏的女人尖、美丽壮观的龙潭瀑布。 |
石佛村 |
石佛村位于吴家店镇东北方,距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与湖北省交界,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全村辖10个居民组,共有427户1696人,该村主导产业为桑、茶生产,农业效益较低,群众增收缓慢,全村有占半数以上人员在外务工,劳务收入成为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石佛村兴修了通村水泥路,新建了小学,扩建了村级科技文化室,规范建设的村医疗卫生室,进行低压线路整改,全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石佛村共有村值班干部4人,村党两委凝聚力、战斗力强,工作扎实,班子团结,整体合力强,能够带领群众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致富奔小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