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村 八一水库花园村 花园村位于南溪镇西北部,距镇政府6公里,属典型丘陵和高寒山区村。总面积2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769亩,山场面积25263亩,可利用水面500亩,板栗1500亩,种植业以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为主。
全村共43个村民组,1400户,5321人,其中农业人口5221人。全村50%的农户依靠农业生产,40%的农户以经商和外出务工为主。
2011年6月,根据村级区划调整,将原花园村、葛山村合并为花园村。为方便村民就医,村里选择人口比较集中的葛山村部、花园村部新建了2座设施齐全的村医疗室,便于群众就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524109 | 237000 | -- | 查看 花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南溪街道社区 |
南溪街道是南溪镇政府所在地,现规划总面积8平方公里,因集镇发展的需要,在南溪河的南面新征200亩作为经济开发区,南溪街道内现有行政事业、企业单位45家,规模企业10余家。 南溪街道东至绿色食品市场,南至变电所,西至南溪中学,北至南溪老粮站,现有8个居民组,常住人口6000余人,因教育兴镇战略的实施,街道人口急聚增加,包括在校学生在内,集镇人口已达到2万人,40%以上的人口以经商和务工为主。 南溪街道内各项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是投资创业的理想场所,群众安居乐业。 南溪街道居民以商业发展和企业为主导,大力发展经纪人队伍,从属天麻、灵芝的转运及基地的个体经营。 |
余山村 |
余山村位于南溪镇的西部,距镇政府2公里,属典型丘陵和高寒山区村。总面积2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983亩,山场面积32268亩,现板栗3000亩,桑园1000亩,种植业以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为主。 全村共36个村民组,1404户,5337人,其中农业人口5237人。全村45%的农户依靠农业生产,50%的农户以经商和外出务工为主。 2011年6月,根据村级区划调整,将原余山村、王畈村合并为余山村。为方便村民就医,村里选择人口比较集中的原王畈村部、余山村部新建了2座设施齐全的村医疗室,便于群众就医。 |
花园村 |
花园村 八一水库花园村 花园村位于南溪镇西北部,距镇政府6公里,属典型丘陵和高寒山区村。总面积2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769亩,山场面积25263亩,可利用水面500亩,板栗1500亩,种植业以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为主。 全村共43个村民组,1400户,5321人,其中农业人口5221人。全村50%的农户依靠农业生产,40%的农户以经商和外出务工为主。 2011年6月,根据村级区划调整,将原花园村、葛山村合并为花园村。为方便村民就医,村里选择人口比较集中的葛山村部、花园村部新建了2座设施齐全的村医疗室,便于群众就医。 |
横畈村 |
横畈村位于南溪镇东南部,距镇政府15公里,属典型山区、库区一线村。总面积1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09亩,山场面积16664亩,可利用水面500亩,桑园500亩,茶园500亩,板样950亩,种植业以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为主。 全村共23个村民组,683户,2597人,其中农业人口2557人。全村50%的农户依靠农业生产,20%的农户以网箱养鱼为主,15%的农户从属养蚕。 2011年6月,根据村级区划调整,将原横畈村、东湾村合并为横畈村。为方便村民就医,村里选择人口比较集中的原东湾村部和横畈村部新建了2座设施齐全的村医疗室,便于群众就医。 |
丁埠村 |
丁埠“立夏节起义”旧址 “立夏节起义”旧址——大王庙 丁埠村位于南溪镇东南部,距镇政府10公里,属典型山区、库区一线村。总面积3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11亩,山场面积31246亩,可利用水面1000亩,板栗2000亩,桑园900亩,种植业以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为主。 2011年6月,根据村级区划调整,将原丁埠村、李集村、黄庄村合并为丁埠村。为方便村民就医,村里选择人口比较集中的原李集村部、黄庄村部、丁埠村部新建了3座设施齐全的村医疗室,便于群众就医。 丁埠村是立夏节起义的爆发地,丁埠村以此而出名。 |
石寨村 |
石寨村 石寨村位于南溪镇的北部,距镇政府8公里,属典型丘陵和高寒山区。总面积1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32亩,山场面积15060亩,板栗2500亩,种植业以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为主。 全村共28个村民组,911户,3460人,其中农业人口3410人。全村50%的农户依靠农业生产,40%的农户以经商和外出务工为主。 2011年6月,根据村级区划调整,将原石寨村、曾畈村合并为石寨村。为方便村民就医,村里选择人口比较集中的原曾畈村部和石寨村部新建了2座设施齐全的村医疗室,便于群众就医。 |
门前村 |
门前村辖25个村民组,人口2563人,山场面积830公顷,耕地面积1324亩;村党支部辖3个党小组,41名党员,其中专业协会党小组2个。主要产业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和劳务输出。 |
麻河村 |
柏园水库 麻河村位于南溪镇东北部,梅山水库上游,距镇政府6公里,属典型山区、库区一线村,与双河镇、桃岭乡接壤。总面积1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86亩,山场面积15695亩,可利用水面800亩,高产桑园500亩,板栗园3000亩,菌药基地1000亩,种植业以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为主。 全村共23个村民组,882户,3352人,其中农业人口3302人。全村50%的农户依靠农业生产,30%的农户以养蚕为主,15%的农户从属网箱养鱼。 2011年6月,根据村级区划调整,将原麻河村、柏元村合并为麻河村。为方便村民就医,村里选择人口比较集中的原柏元村部和麻河村部新建了2座设施齐全的村医疗室,便于群众就医。 |
南湾村 |
南湾村—特色板鸭 南湾村位于南溪镇的东北部,距镇政府5公里,属典型丘陵和库区一线村。总面积1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67亩,山场面积16464亩,可利用水面1500亩,板栗2000亩,桑园900亩,种植业以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为主。 全村共34个村民组,1232户,4680人,其中农业人口4580人。全村60%的农户依靠农业生产,35%的农户以经商和外出务工为主。 2011年6月,根据村级区划调整,将原南湾村、汪冲村合并为南湾村。为方便村民就医,村里选择人口比较集中的原南湾村、汪冲村部新建了2座设施齐全的医疗室,便于群众就医。 |
吴湾村 |
吴湾村位于南溪镇的南部,距镇政府2公里,属典型丘陵地区。总面积1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373亩,山场面积19959亩,现有板栗1500亩,桑园1200亩,种植业以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为主。 全村共42个村民组,1467户,5574人,其中农业人口5474人。全村50%的农户依靠农业生产,45%的农户以经商和外出务工为主。 2011年6月,根据村级区划调整,将原吴湾村、长岭村合并为吴湾村。为方便村民就医,村里选择人口比较集中的原长岭村部、吴湾村部新建了2座设施齐全的村医疗室,便于群众就医。 |
曹畈村 |
库区的网箱库区风光—迎水关曹畈村库区风光 曹畈村位于南溪镇东部,距镇政府6公里,属典型库区一线区。总面积2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650亩,山场面积24270亩,可利用水面1100亩,板栗1500亩,年养蚕800张,种植业以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为主。 全村共42个村民组,1489户,5685人,其中农业人口5546人。全村60%的农户依靠农业生产,20%农户以网箱养鱼为主。 2011年6月,根据村级区划调整,将原曹畈村、扶岭村、南塘村合并为曹畈村。为方便村民就医,村里选择人口比较集中的原扶岭村部、原南塘村部、曹畈村部新建了3座设施齐全的村医疗室,便于群众就医。 曹畈迎水观规模宏大,风格独特,曹畈村以此而出名。 |
南溪村 |
马头山茶园红二十八军重建旧址—吕家大院 南溪村位于南溪镇的东部,距镇政府1.5公里,属典型丘陵地区。总面积1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78亩,山场面积16668亩,板栗2000亩,年养蚕700张,种植业以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为主。 全村共40个村民组,1304户,4955人,其中农业人口4855人。全村50%的农户依靠农业生产,45%农户以经商为主。 2011年6月,根据村级区划调整,将原南溪村、北塘村合并为南溪村。为方便村民就医,村里选择人口比较集中的原北塘村部和南溪村部新建了2座设施齐全的医疗室,便于群众就医。 南溪村背靠马头山,在马头山已建成500亩茶园,年产茶5吨以上,以“金马剑毫”、“金寨茶”著称。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