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安县是黑龙江省绥化市附属的县城,农业较为发达,交通便利,有哈佳铁路和哈伊高速公路经过,距离哈尔滨200多公里,全县有人口36万余人。经济发展较快,已经形成了以粮食加工和制药,酿酒为中心的轻工业体系。 庆安已经成功举办了4界黑龙江庆安绿色食品节,农业迅速发展,城市建设也日益完善,成为中国东北又一颗闪耀的明星.
“绿节”已成为展示庆安发展成就的窗口,成为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舞台,成为全县人民喜庆的节日。“绿节”旨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提升庆安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建设绿色庆安、生态庆安、和谐庆安,将推动环保经济发展、建设绿色家园。
年号
庆安是日本的年号之一,指的是正保之后、承应之前,1648年到1651年这段期间,这个时代的天皇是后光明天皇,江户幕府的将军是德川家光、德川家纲。
改元
正保五年二月十五日(公元1648年4月7日) 因“正保”(shouhou)的发音会让人联想到“烧亡”(shoubou),引起批判,因而改元
庆安五年九月十八日(公元1652年10月20日) 改元承应
出典
《周易》:“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大事记
2年2月 庆安御触书发布(但是此书为伪书的说法相当有力)
5年7月 庆安之变。兵学者由井正雪企图颠覆幕府的计划被发现
逝世
4年 德川家光(江户幕府将军 享年48)
纪年
庆安 元年 2年 3年 4年 5年
公元 1648年 1649年 1650年 1651年 1652年
干支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40万人 | 5607平方公里 | 231224 | 152000 | 0455 | 查看 庆安县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庆安镇 | 约2.38万人 | 255平方公里 |
---- |
查看 庆安镇谷歌卫星地图 |
民乐镇 | 约1.68万人 | 108平方公里 |
---- |
查看 民乐镇谷歌卫星地图 |
大罗镇 | 约2万人 | 130平方公里 |
---- |
查看 大罗镇谷歌卫星地图 |
平安镇 | 约2.1万人 | 15平方公里 |
---- |
查看 平安镇谷歌卫星地图 |
勤劳镇 | 约1.83万人 | ·庆安旅游·庆安特产·庆安十大特产·庆安十景·绥化品牌网·绥 |
---- |
查看 勤劳镇谷歌卫星地图 |
久胜镇 | 0 | 0 |
---- |
查看 久胜镇谷歌卫星地图 |
柳河镇 | 约3.1万人 | 207.87平方公里 |
---- |
查看 柳河镇谷歌卫星地图 |
建民乡 | 0 | 0 |
---- |
查看 建民乡谷歌卫星地图 |
巨宝山乡 | 约1.5万人 | 104平方公里 |
---- |
查看 巨宝山乡谷歌卫星地图 |
丰收乡 | 约2.8万人 | 435平方公里 |
---- |
查看 丰收乡谷歌卫星地图 |
发展乡 | 约1.94万人 | 1920平方公里 |
---- |
查看 发展乡谷歌卫星地图 |
同乐乡 | 0 | 0 |
---- |
查看 同乐乡谷歌卫星地图 |
致富乡 | 0 | 0 |
---- |
查看 致富乡谷歌卫星地图 |
欢胜乡 | 约2.11万人 | 98.8平方公里 |
---- |
查看 欢胜乡谷歌卫星地图 |
国有林场管理局 | 0 | 0 |
---- |
查看 国有林场管理局谷歌卫星地图 |
柳河农场 | 0 | 0 |
---- |
查看 柳河农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北林区 |
北林区面积2723平方千米。总人口87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北二西路。邮编:152000。代码:231202。区号:0455。拼音:Beilin Qu。 行政区划 北林区辖4个街道、12个镇、6个乡、2个民族乡:紫来街道、爱路街道、大有街道、吉泰街道;东兴办事处、北林办事处;宝山镇、绥胜满族镇、西长发镇、永安满族镇、太平川镇、秦家镇、双河镇、三河镇、四方台镇、津河镇、张维镇、东津镇、红旗满族乡、连岗乡、新华乡、兴福乡、东富乡、三井乡、五营乡、兴和朝鲜族乡。 历史沿革 绥化市原名“北团林子”,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设置厅治时取名“绥化”。“绥化”一名的含义,一说“绥化”系指绥楞阁山(又名绥林阁山),二说“绥化”意为“吉祥、安顺”,三说“绥化”是满语,意为“艾蒿”。汉晋属北夫余,隋唐属黑水靺鞨,辽属东京道,金属上京会宁府,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为呼兰城守尉管辖。18 85年5月17日(清光绪十一年四月初四日),黑龙江将军奏准,于呼兰北境北团林子(今绥化市区)设置绥化厅,并于于清街设立余庆分防经历。隶属呼兰副都统。首任绥化厅通判于翌年3月24日(清光绪十二年二月十九日)到职任事。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划分城基,筑土为墙,设有四门。1905年1月29日(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奉批照准,绥化厅升改为绥化府。同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十七日),知府启用关防,驻绥化城。隶属绥兰海兵备道。中华民国成立后,隶属黑龙江省。1913年1月23日,黑龙江省都督府按各府、厅、州一律改县的规定,令将绥化府改为绥化县。县署驻绥化城。1914年6月,隶属绥兰道。1929年2月,撤销道制,由黑龙江省直辖。时为一等县。东北沦陷后,初由黑龙江省管辖,1934年12月划归滨江省管辖。1939年6月,改隶新增设之北安省。伪县公署驻绥化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黑龙江省管辖。1946年10月,黑龙江省政府决定,将东部地区划出设置绥东县(县政府驻双河镇)。1947年2月,绥化、绥东2县归黑嫩联合省管辖。同年6月19日,撤销绥东县,并入绥化县;9月,黑嫩联合省分开后,绥化县仍由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3月,划归新设之绥化专区管辖,绥化专署驻绥化镇。1958年8月,改隶松花江专区。1965年6月,改由绥化专区管辖。1982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绥化县,设立绥化市(县级),以原绥化县的行政区域为绥化市的行政区域,隶属绥化地区。设市后,撤销绥化镇和城郊公社,分设6个街道办事处。 1992年,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松嫩平原北部。北与绥棱县、海伦市为邻,东与庆安县毗连,南与巴彦县和呼兰县接壤,西南与兰西县交界,西与望奎县以河为界。全市总面积2723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为绥化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全市共辖6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13个乡,其中满族乡(镇)3个、朝鲜族乡1个。199 2年末全市总人口78.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3万人;满、朝鲜、回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3%。市政府驻地市区北二条路路北。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旧称北团林子。绥化之称是统治者为了能使此地安抚,百姓归服于王化所启用的名称。“绥”即“绥靖、安抚”,“化”为“教化”的意思。 此地周以前为肃慎地;战国时期属貉地;汉时属秽地;后汉三国时期属扶余地;晋时为寇漫汗国的属地;后魏、北齐属豆莫娄地;隋时属靺鞨黑水部;唐进为黑水部北栅地;五代时为契丹国的属地;金时为生女真部,归属上京会宁府管辖;元时为斡赤斤分地,归属合兰府水达达等路;明时属奴儿干都司统辖的朵颜、卜颜、木兰河等卫;清初为索伦部,后属黑龙江将军年间属呼兰厅管辖。光绪十二年(1886年)由呼兰厅析轩绥化厅,厅治于北团林子,隶属呼兰副都统管辖。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必为绥化府。民国二年(1913年)裁府改县,划属黑龙江省绥兰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辖。本县直隶黑龙江省为一等县,伪满洲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将东北十四县,本县划归新设的滨江省管辖,康德元年(1934年)六月增设东安、北安两省,绥化县从滨江省划归北安省所辖,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改东北为九省,将伪北安、黑河两省合并为黑龙江省,绥化隶属黑龙江省所辖。 1999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9]154号):(1)撤销绥化地区和县级绥化市,设立地级绥化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北林区。(2)绥化市设立北林区,以原县级绥化市的行政区域为北林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北二西路。 2000年,北林区辖6个街道、12个镇、13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80020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紫来街道 37325 爱路街道 33216 大有街道 88645 吉泰街道 75898 东兴街道 19746 北林街道 12810 宝山镇 32420 绥胜镇 22744 西长发镇 41569 永安镇 25380 太平川镇 25008 津河镇 18526 利民镇 17616 四方台镇 27594 张维镇 18406 秦家镇 31381 双河镇 22228 三河镇 25832 连岗乡 23353 红旗乡 16633 新华乡 29112 兴福乡 21149 东富乡 32351 隆太乡 12824 东津乡 10908 民吉乡 16685 三井乡 13469 新生乡 10695 联合乡 12052 五营乡 21443 兴和乡 3189 |
望奎县 |
望奎县面积2299平方千米。总人口49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望奎镇。邮编:152101。代码:231221。区号:0455。拼音:Wangkui Xian。 行政区划 望奎县辖7个镇、6个乡、2个民族乡:望奎镇、通江镇、卫星镇、海丰镇、莲花镇、惠七满族镇、先锋镇、东郊乡、灵山满族乡、后三乡、火箭乡、灯塔乡、东升乡、恭六乡、厢白满族乡。 历史沿革 望奎县驻地,原称“双龙城”。放荒之初,“因县地居高,遥望西北,卜奎(省城齐齐哈尔)隐约可现”,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将双龙城改为望奎镇,属海伦府辖地。中华民国成立后,隶属海伦县管辖。1916年春,黑龙江省长公署批准,将海伦县南部三道乌龙沟以南地区划出,设置望奎设治局。设治员严兆霖于同年9月20日抵望奎“设局开办,启用关防 ”。1918年2月11日,奉令将望奎设治局改为望奎县,列为二等县。隶属绥兰道。1929年2月,撤销道制,由黑龙江省直辖。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1934年12月改隶滨江省。1939 年6月,划归新设之北安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4 7年2月,隶属黑嫩联合省第三专区管辖,同年9月复归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3月,划归绥化专区,1958年8月改由松花江专区管辖。1965年6月,松花江专区更名为绥化专区,望奎县隶属绥化专区。 1992年,望奎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松嫩平原北部。东、东南与绥化市毗连,南与兰西县为邻,西与青冈县以通肯河为界,北与海伦市接壤。全县总面积2299平方公里。全县共辖19个乡、镇。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45.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万人;满、蒙古、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7%。县政府驻地望奎镇。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旧名双龙城,土名五井子。望奎地名的由来,是指遥望卜奎的意思。卜奎是齐齐哈尔的旧称,在望奎之北。 周以前为肃慎地;战国为貉地,汉属秽地;后汉三国时为扶余的属地;隋唐归属黑水靺鞨;辽为生女真的属地;金为上京会宁府管辖;元为斡赤斤分地;明为奴儿干都司统辖;前清此地是清政府封禁的围场,由于此地位于海伦南部所以。属海伦府的辖境;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开始奏卖准开放,其开拓垦荒的情形与海伦相同,按放荒之地可为通肯段,俗名苏拉荒,又以划井出放而得名井子荒(亦曰五井子),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设通肯副都统衙门,民国五年(1916年)四月设望奎设治局,十一年(一说八年、六年)改望奎县。由海伦拔地十三万余响划归该县管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划属黑龙江省管辖,为二等县;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公布了省公署官制,确立东北为五省,望奎划属黑龙江省管辖,为乙类县;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东北划为十四省,望奎归属滨江省所辖;康德六年(1938年)六月实行第二次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在原十六省的基础上又增设了东安、北安两省,望奎划属北安省管辖;民国三一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将伪省合并为九省,望奎县又划属黑龙江省管辖,沿续至今。 ?年,望奎县辖:望奎镇、莲花镇、通江镇、卫星镇、海丰镇、惠七镇、火箭乡、东郊乡、灯塔乡、东升乡、恭六乡、灵山乡、后三乡、富饶乡、先锋乡、富源乡、环城乡、敏三乡、厢白满。 2000年,望奎县辖7个镇、12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4286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望奎镇 78132 先锋镇 23347 通江镇 28471 卫星镇 38623 海丰镇 25591 莲花镇 22191 惠七镇 21764 环城乡 13410 东郊乡 19936 灵山乡 16693 后三乡 17985 富饶乡 12056 富源乡 19123 火箭乡 23260 敏三乡 13788 厢白乡 23076 灯塔乡 14192 东升乡 14091 恭六乡 17138 |
兰西县 |
兰西县面积2499平方千米。总人口47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兰西镇。邮编:151500。代码:231222。区号:0455。拼音:Lanxi Xian。 行政区划 兰西县辖4个镇、11个乡:兰西镇、榆林镇、临江镇、平山镇、康荣乡、燎原乡、北安乡、长江乡、兰河乡、红星乡、红光乡、长岗乡、远大乡、星火乡、奋斗乡。 历史沿革 兰西县,设县时以其位居呼兰河以西得名。清代,属呼兰城守尉辖地,1879年(清光绪五年)隶属呼兰副都统管辖。清末,1905年1月29日(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清廷批准,于呼兰河西双庙子设置兰西县,隶属呼兰府。遂即委官试署,同年9月20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八月二十二日)知县寿长启用关防。中华民国成立后,由黑龙江省管辖。1914年6月,隶属绥兰道。1929年2月,撤销道制,由黑龙江省直辖。时为二等县。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1934年12月改隶滨江省。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松江省管辖。1946年 8月,划归黑龙江省。1947年2月至9月,隶属黑嫩联合省第三专区管辖。同年9月,黑嫩两省分开后,仍由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3月,划归绥化专区管辖。1958年8月,改隶松花江专区。1965年6月,松花江专区改称绥化专区,兰西县隶属绥化专区管辖。 1992年,兰西县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东部。东与绥化市交界,东南与呼兰县毗邻,西与肇东市和安达市接壤,北与青冈县、望奎县相连。全县总面积2489.5平方公里。全县共辖18个乡、镇。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4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07万人;满、朝鲜、回、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5%。县政府驻地兰西镇。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兰西县位于呼兰县之西,故名兰西。原名双庙子名称是由县境内有二座小庙得名。 此地早在周以前为肃慎地;战国时期属貉地;后汉、三国为扶余奴隶制王国的属地;晋属寇漫汗;后魏,北齐属勿吉地;隋属靺鞨黑水部;唐属黑水靺鞨;辽为生女真的属地;金属上京会宁府;元为斡赤斤分地;明归属奴儿干都司统辖。清初为呼兰副都统的辖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置兰西县,为呼兰府所辖。民国初年,国民政府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制,将东北划分为三省十道,兰西县划属黑龙江省绥兰道管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除道制,县归省直辖,本省直隶黑龙江省为二等县。伪满洲国成立之初,仍承旧制,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一日,伪满洲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成立滨江省公署,兰西县划属滨江省所辖。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将原伪省合并为九省,兰西县划属松江省管辖。全国解放后,恢复东三省,兰西县隶属于黑龙江省所辖。 2000年,兰西县辖5个镇、14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2837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兰西镇 53392 榆林镇 34160 临江镇 33472 平山镇 22806 河口镇 10286 康荣乡 23602 兰郊乡 31720 红光乡 22260 北安乡 19029 兰河乡 25698 长岗乡 24844 长江乡 21403 红星乡 16107 奋斗乡 15491 胜利乡 13574 远大乡 19303 星火乡 15238 燎原乡 14645 移新乡 11347 |
青冈县 |
青冈县面积2686平方千米。总人口42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青冈镇。邮编:151600。代码:231223。区号:0455。拼音:Qinggang Xian。 行政区划 青冈县辖6个镇、9个乡:青冈镇、中和镇、祯祥镇、兴华镇、永丰镇、芦河镇、劳动乡、建设乡、新村乡、昌盛乡、柞岗乡、民政乡、德胜乡、迎春乡、连丰乡;青冈种马场、青冈种羊场、青冈原种场。 历史沿革 青冈县驻地,原名“柞树岗”,因此地有丘陵高岗多生柞树得名。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设县时,划分经界,因境内西北有大青岗一道,定名为青冈县。清代属齐齐哈尔副都统辖区。1851年(清咸丰元年),由齐齐哈尔副都统派屯旗官到柞树岗一带“择地开垦,建官屯六个”,统称“六大屯”(又名恒升堡),后对汉人开放,出放官荒。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由通肯副都统管辖。1905年1月29日(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清廷批准,于柞树岗(今青冈镇)设置青冈县。隶属海伦直隶厅。经黑龙江将军衙门委派官员“勘察界址”和呈请委官试署等筹备工作,于同年10月31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初四日),青冈县知县“开用关防视事”。1909年(清宣统元年),海伦厅升置海伦府后,青冈县隶属海伦府。中华民国成立后,府、厅、州一律改县后,由黑龙江省直辖。1914年6月改隶龙江道管辖。1929年2月,废止道制,复归省直辖。时为二等县。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1934年 12月划归滨江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由黑龙江省直辖。1956年3月,划归嫩江专区管辖。1960年5月,改隶松花江专区。1965年6月,松花江专区更名为绥化专区,归绥化专区管辖。 1992年,青冈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松嫩平原东部。北邻明水县,东以通肯河与海伦市、望奎县交界,南靠兰西县,西界安达市。全县总面积2675平方公里。全县共辖19个乡、镇。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43.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2万人;蒙古、回、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县政府驻地青冈镇。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青岗县旧名石人岗。石人是金代贵族墓前所置的石仲翁,石人岗又称柞树岗,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岗上的柞树吐出嫩青,故名青岗。 唐虞三代为肃慎地;周以后为秽貊地;汉时属秽地;后汉三国时期属北扶余地;晋时仍为扶余的属境;后魏北齐属勿吉地;隋时属靺鞨黑水部;唐属黑水靺鞨;辽属乌隈于厥部;金属蒲与路;元属斡赤斤分地;明归属奴儿干都司统辖;清为依克明安旗南地,归属通肯副都统管辖,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开始没治,隶属海伦府,民国元年(1912年)仍承旧制,民国三年(1914年)国民政府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制。分东北为三省十道,本县划属黑龙江省龙江道,民国十二年(1923年)将本县北境划归明水设治局管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辖,本县直隶黑龙江省为二等县,满洲建国初仍承旧,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一日伪满洲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成立滨江省公署,将青冈县由原黑龙江划归滨江省管辖,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将伪省合并为九省,将本县划归嫩江省所辖,全国解放后,划东北为三省,青冈隶属黑龙江省所辖。 2000年,青冈县辖6个镇、13个乡:青冈镇、中和镇、芦河镇、兴华镇、永丰镇、祯祥镇、昌盛乡、柞岗乡、城郊乡、民政乡、德胜乡、富民乡、劳动乡、迎春乡、连丰乡、北兴乡、新村乡、建设乡、互助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1053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青冈镇 82612 芦河镇 21675 永丰镇 22650 中和镇 23061 兴华镇 29795 祯祥镇 21168 昌盛乡 17113 柞岗乡 29224 城郊乡 14838 民政乡 23439 劳动乡 15670 互助乡 12603 建设乡 16505 德胜乡 12420 连丰乡 12952 新村乡 9735 富民乡 12334 迎春乡 19282 北兴乡 13458 地图 |
庆安县 |
庆安县是黑龙江省绥化市附属的县城,农业较为发达,交通便利,有哈佳铁路和哈伊高速公路经过,距离哈尔滨200多公里,全县有人口36万余人。经济发展较快,已经形成了以粮食加工和制药,酿酒为中心的轻工业体系。 庆安已经成功举办了4界黑龙江庆安绿色食品节,农业迅速发展,城市建设也日益完善,成为中国东北又一颗闪耀的明星. “绿节”已成为展示庆安发展成就的窗口,成为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舞台,成为全县人民喜庆的节日。“绿节”旨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提升庆安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建设绿色庆安、生态庆安、和谐庆安,将推动环保经济发展、建设绿色家园。 年号 庆安是日本的年号之一,指的是正保之后、承应之前,1648年到1651年这段期间,这个时代的天皇是后光明天皇,江户幕府的将军是德川家光、德川家纲。 改元 正保五年二月十五日(公元1648年4月7日) 因“正保”(shouhou)的发音会让人联想到“烧亡”(shoubou),引起批判,因而改元 庆安五年九月十八日(公元1652年10月20日) 改元承应 出典 《周易》:“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大事记 2年2月 庆安御触书发布(但是此书为伪书的说法相当有力) 5年7月 庆安之变。兵学者由井正雪企图颠覆幕府的计划被发现 逝世 4年 德川家光(江户幕府将军 享年48) 纪年 庆安 元年 2年 3年 4年 5年 公元 1648年 1649年 1650年 1651年 1652年 干支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
明水县 |
明水县面积2308平方千米。总人口35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明水镇。邮编:151700。代码:231225。区号:0455。拼音:Mingshui Xian。 行政区划 明水县辖5个镇、7个乡:明水镇、兴仁镇、永兴镇、崇德镇、通达镇、双兴乡、永久乡、树人乡、光荣乡、繁荣乡、通泉乡、育林乡。还有:县联社马场、国营林场、明水种畜场、育林畜牧场、国营第一良种场、国营第二良种场、国营第三良种场。 历史沿革 明水县,1923年设治时,以拟划区域境内有明水泉子(今青冈县境内),定名为“明水 ”。清末,分属拜泉、青冈两县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1923年10月20日,黑龙江省长公署令:“拜泉之兴隆镇,为克山、安达、拜泉各署往返孔道,……亟应建治设官,俾资治理。兹定名为明水设治局”。设治员于同年12月15日抵兴隆镇“莅局视事”,启用关防。隶属绥兰道。1929年1月,将明水设治局改升明水县,列三等县。县址第一区(原兴隆镇)。明水县知县于1月25日启用“明水县印”,由黑龙江省直辖。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1934年1 2月划归龙江省管辖。1938年将县城改为明水街。1939年6月,改隶北安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47年2月至9月,隶属黑嫩联合省。黑嫩联合省分开后,隶属黑龙江省。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由黑龙江省直辖。1956年3月,划归嫩江专区管辖。1960年5月,改隶松花江专区。1965年6月,隶属绥化专区。 1992年,明水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北部。东邻海伦市,南界青冈县,西与林甸县毗连,北抵拜泉县,西北与依安县接壤。全县总面积2308平方公里。全县共辖15个乡、镇。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33.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8万人;满、回、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9%。县政府驻地明水镇。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明水县土名三百三,因此地距齐齐哈尔城三百三十里而得名。明水之称的由来,据《黑龙江志稿》及有关资料记载;在县城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清水泉,俗称明水泉子,建置县治时,取为地名。 此地远在唐虞三代为肃慎地;周以后为秽貊地;汉时属秽地;后汉、三国时期属扶余地;晋时仍为扶余奴隶制王国的属境。后魏、北齐时期属豆莫娄,隋属靺鞨黑水部;唐属黑水靺鞨;辽属乌延突厥部;金属蒲与路;元为斡赤斤分地;明属奴儿干都司统辖地;清初为伊克明安、杜尔伯特二旗的属地,归属通肯副都统管辖;后为青岗、林甸二县的北境,拜泉县的南境。民国十二年(1923年)由青岗、拜泉两县析置明水设治局,隶属黑龙江省龙江道管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明水设治局升置明水县,直隶黑龙江省为三等县。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县治改组,成立伪明水县公署,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一日伪满洲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将东北划分为十四省,本县划属新设的龙江省所辖,康德六年(1939年)六月新增设北安、东安两省,又将明水县由龙江省划归北安省管辖。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设东北为九省,将伪北安、黑河两省合并为黑龙江省,明水县为黑龙江省所辖。 2000年,明水县辖5个镇、10个乡:明水镇、通达镇、兴仁镇、永兴镇、崇德镇、团结乡、双兴乡、东兴乡、永久乡、树人乡、光荣乡、繁荣乡、通泉乡、育林乡、友爱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9448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明水镇 55049 兴仁镇 16061 永兴镇 23860 崇德镇 22168 通达镇 20623 团结乡 21411 双兴乡 16914 东兴乡 9253 永久乡 17487 树人乡 12428 光荣乡 15477 繁荣乡 13715 通泉乡 20493 育林乡 18253 友爱乡 11290 |
绥棱县 |
绥棱(Líng)县隶属于黑龙江省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绥棱县辖4个镇、7个乡:绥棱镇、上集镇、四海店镇、双岔河镇、靠山乡、后头乡、长山乡、克音河乡、绥中乡、泥尔河乡、阁山乡。 县境内有:阁山林场、四海店林场、三吉台林场、半截河林场、种马场、良种场、奶山羊场、绥棱林业局、绥棱农场、黑龙江省农科院浆果研究所和两个部队农场 5 个县团级单位,总人口 32 万。 县域幅员 4238 平方公里,地貌大体为“六山一水三分田”。有林地 22 万公顷,耕地 164 万亩(县属 126 万亩)。 矿产资源 地下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经国家地质部门初步勘探,已发现 182 处 22 种,多属于高品位、易开采的优势矿产。其中:五一铀矿是全国罕见的砂煤沉积型富铀矿,非常适合地浸法开采。前头井陶粒页岩矿距县城仅 13 公里,储量在 500 万立方米以上,易于开采运输。泥炭总储量 1191 万吨,腐植酸含量高达 38.95% ,含氮量可达 2.48% ,是生产泥炭生物复合肥、生化复合肥的重要原料。瓷石矿储量为 500 多万吨,属优质瓷石矿,开采条件良好。石材矿已探明储量 1.52 — 2.2 亿立方米,八一玉冰花花岗岩、阁山玄武岩等矿产资源可开发高级饰面板材、石制工艺品、墓碑石、高等级公路碎石等产品。 农业资源 农林牧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方圆百里内年产优质大豆 100 万吨、绿色食品水稻 50 万吨以上。每年县内自产优质木材 15 万立方米,木材集散交易量达百万立方米以上。广袤的林地中盛产蕨菜、木耳、松籽、榛子等上百种山产品,以及人参、天麻、五味子等 500 多种野生中药材。绥棱的沙棘栽培、加工等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绥棘 1 号、 2 号、 3 号树苗供不应求。特色养殖已具规模。野生驯化马鹿、梅花鹿养殖量已达2000 头,养殖野猪近千头,年饲养大鹅 100 万只、森林鸡 20 万只。 工业 绥棱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化工医药,艾斯化工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叔十二碳硫醇、四氢噻吩扩产项目被国家首批列入了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改造计划。哈尔滨世一堂制药厂绥棱第三分厂研制开发出了系列保健药品,“普泰片”荣获了国家星火科技奖。食品加工,黑森集团绥棱白马石饮料有限公司拥有内领先的专业生产线和专利技术,年生产能力达 6000 万罐;绥棱食品公司的“常之禧”牌肉类制品荣获了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酱菜厂与黑龙江省商工集团联合开发了螺旋藻米醋、酱油、饮料等系列产品。建筑材料,哈高科绥棱二塑有限公司自行研究开的“矩圆牌” 1.15 米幅宽防水卷材,是国家建设部科技成果重点推广产品;投资 3600 万元建设的 5.1 米土工膜生产线,添补了国内空白,生产能力属亚洲第一。另外,还有闲置厂房、设备等国有资产 4.9 亿元,闲置场地 81 万平方米,亟待“嫁接”盘活。 旅游 绥棱民风淳朴,景色秀丽,既有白马石、大仙堂等抗联遗址,又有玉清道观、天主 玉清道观教堂等宗教场所,还有金斗湾、张家湾度假村等景点,以及正在筹建的投资 10 亿元、蓄水 6 亿立方米的阁山水库,旅游开发潜力十分巨大。 历史沿革 1990年10月23日,长山乡六部屯附近出土一座花岗岩石料墓碑。据碑文记载,早在清朝嘉庆三年(1798年)以前,本境六部屯已有外籍人家迁入本地开荒种地。清同治元年(1862年)自山东等地迁入本境20余户农民拓荒事农,形成自然屯落,称为“新立屯”; 清光绪四年(1878年)“新立屯”改称“上集厂”;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呼兰城防经历由呼兰城移设上集厂,归呼兰厅管理;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归绥化府管辖。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废除旧制,设立上集厂警察事务所; 中华民国3年(1914年)7月设立上集厂佐治局,同年设上集厂县佐; 中华民国4年(1915年)4月,改设绥楞设治局; 中华民国6年(1917年)1月1日晋升为县,称“绥楞县公署”;中华民国10年(1921年) 6月, 中华民国政府颁发县印,将“楞”字铸为“棱”字; 伪康德四年(1937年)“棱”字改为“稜 ”字; 伪康德八年(1941年)7月, 绥稜县公署由上集厂迁至“兴农镇”(今绥棱镇); 1941年“兴农镇”改称“绥 稜 镇”; 1980年根据国务院地名普查标准化处理规定,“稜”字改为“棱”字。 1986年至1999年绥棱县隶属绥化地区行政公署管辖。 2000年绥化地区行政公署更名为绥化市,绥棱县隶属绥化市管辖,县名未变。 |
安达市 |
安达市面积3586平方千米。总人口52万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驻安达镇。邮编:151400。代码:231281。区号:0455。拼音:Anda Shi。 行政区划 安达市辖3个街道、10个镇、4个乡:铁西街道、新兴街道、安虹街道、安达镇、任民镇、万宝山镇、昌德镇、升平镇、羊草镇、老虎岗镇、中本镇、太平庄镇、吉兴岗镇、火石山乡、卧里屯乡、青肯泡乡、先源乡。 历史沿革 安达市 驻地原名“谙达店”。安达是蒙古语“谙达”的音转,意为“伙伴”或“朋友 ”。清末修筑中东铁路时在此修建车站,因附近有“谙达店”,取其谐音,称安达站。设治时,因境内有安达站,故取名安达厅。清初,安达一带,为杜尔伯特旗游猎地。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中东铁路横穿杜尔伯特境,于“谙达店”附近设安达站。1906年2月1日(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初八日),黑龙江将军奏准,于蒙属杜尔伯特旗和黑龙江将军属地交界处,设置安达厅。厅署驻双安镇(今任民镇),隶属黑龙江分巡道。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 10月,于安达厅北境东集镇设东集镇稽垦局,办理荒务。1913年2月,奉令将安达厅改为安达县。由黑龙江省直辖。1914年6月,改隶龙江道。同年11月1日,将安达县所属东集镇稽垦局辖区划出,设置林甸设治局。1927年11月,将安达县喇嘛甸子车站以西地区划归泰康设治局管辖。1929年2月,改由黑龙江省直辖,时为二等县。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1934年1 2月划归滨江省管辖。1937年将一区(城区)改为正亚街。同年5月,伪县公署由正亚街迁至安达站(后改为安达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初隶松江省,同年8月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47年2月至9月,归黑嫩联合省第三专区管辖。黑嫩联合省分开后,改隶嫩江省。1949年5月,黑、嫩两省合并,归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3月,划归嫩江专区管辖。 1959年1月,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喇嘛甸镇公社划归安达县管辖。1960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将安达县划归松花江专区。同年5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达县,以原安达县全部行政区域和肇州县部分行政区域设置安达市。1964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撤销安达市,设置安达特区(对外仍沿用安达市的名称),恢复安达县。安达特区和安达县的管辖范围,由石油部和黑龙江省提出意见,报国务院批准。1965年3月27日,国务院决定,恢复安达县,以原安达市的部分行政区域为安达县的行政区域。即:将原安达市所属的萨尔图、杏树岗、龙凤等油区划归安达市(安达特区)管辖;其余地区归安达县管辖。同年四五月份,省人民委员会下发通知,安达县人民委员会驻安达镇,归松花江专区管辖;安达市(特区)人民委员会移驻萨尔图。同年12月,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安达县撤销天泉区和大同区,设置安达镇、大同镇。1978年4月,将兴隆泉、高台子、双榆树、八井子、葡萄花、庆阳山、老山头、祝三、大青山和大同镇等10个公社及红旗林场、立志办事处划归安达市(大庆)管辖。1984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达县,设立安达市(县级),以原安达县的行政区域为安达市的行政区域。隶属绥化地区。 1992年,安达市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北抵林甸县,东与青冈县和兰西县接壤,南与肇东市和肇州县毗连,西与大庆市交界。全市总面积3586.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市区分设6个街道办事处,农村设置8个镇、9个乡。1992年末全市总人口45.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2万人;满、回、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5%。市政府驻地市区正阳大街东段路北。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安达之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安达是蒙语“谙达”的转音,是蒙古的官名。另一种说法是:安达取于东清铁路所经的安达站。含有“平安到达”的意思。 此地早在唐虞三代属肃慎地;周以后为秽貊地;汉代同之,后汉三国时期属北扶余地;晋时为扶余奴隶制王国的属境;后魏北齐时期属勿吉的北境;隋时属靺鞨黑水部;唐时靺鞨黑水部分为十六部,部又以南北为栅,在那河南岸即松花江)南至宁古塔为南栅,其北岸为北栅,此地当时为黑水北栅地;辽时为长春州,属契丹地;金时为生女真部,属肇州地;元时为乃颜封地,属合兰府水达达路;明为杜尔伯特旗地,属奴儿干都司统辖;清初仍为蒙旗杜尔伯特游牧之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中东铁路曾在此地设一个停车站,称为安达站,光绪三十年(1904年)开始放荒开垦,三十二年(1906年)以杜尔伯特旗地和黑龙江省属地设置安达厅,隶属黑龙江省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改安达县,当时国民政府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制,本县划属黑龙江省龙江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后,废除道制,县归省直接管辖,安达县直隶黑龙江省为二等县,满洲建国初仍沿用旧制,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伪满洲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成立滨江省公署,将安达由原黑龙江省划归滨江省所辖,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正式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改东北为九省,安达县划归嫩江省管辖,一九六〇年肇州县部分地区并入后,改设安达市(后移驻萨尔图,后更名为大庆市)。 一九六五年析安达市部分地区恢复设置安达县。 1984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4]159号)撤销安达县,设立安达市(县级),以原安达县的行政区域为安达市的行政区域。 2000年,安达市辖10个镇、9个乡:安达镇、天泉镇、任民镇、老虎岗镇、中本镇、太平庄镇、万宝山镇、羊草镇、昌德镇、升平镇、青肯泡乡、火石山乡、四平山乡、吉星岗乡、文化乡、卧里屯乡、南来乡、燎原乡、先锋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47309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安达镇 190813 任民镇 24419 天泉镇 22397 万宝山镇 25245 昌德镇 19913 升平镇 22811 羊草镇 17656 老虎岗镇 13393 中本镇 12979 太平庄镇 10594 文化乡 9866 四平山乡 10601 火石山乡 13379 吉星岗乡 15980 卧里屯乡 17518 青肯泡乡 15840 南来乡 15920 光锋乡 4802 辽源乡 8965 |
肇东市 |
肇东市面积4330平方千米。总人口91万人(2004年)。 市人民0驻肇东镇。邮编:151100。代码:231282。区号:0455。拼音:Zhaodong Shi。 行政区划 肇东市辖11个镇、10个乡:朝阳区办事处、东升区办事处、西园区办事处、正阳区办事处;肇东镇、昌五镇、宋站镇、五站镇、尚家镇、姜家镇、里木店镇、四站镇、涝洲镇、五里明镇、黎明镇、太平乡、海城乡、向阳乡、洪河乡、跃进乡、西八里乡、德昌乡、宣化乡、安民乡、明久乡;东发办事处、四方山农场。 历史沿革 肇东市名称,设治伊始,因其地位居肇州之东,故取名“肇东”。清代,系郭尔罗斯后旗游牧地。清光绪年间出放蒙荒,垦民渐稠。1906年2月1日(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初八日),黑龙江将军奏准,设置肇州厅的同时,于昌五城(今昌五镇)设肇东分防经历。翌年委任官员,至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肇东分防经历正式到任。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11月 5日,裁撤肇东分防经历,改设肇东设治局。设治员贺良楫奉命于11月30日前往“昌五”,1 2月4日开办,启用关防。1914年7月1日,奉令将设治局改设肇东县,县公署驻昌五城。隶属龙江道。1929年2月,裁撤道制,由黑龙江省直辖。时为二等县。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1934年12月改隶滨江省。1935年9月,将县境西南部的第三区大部(今四站、西八里、涝洲、德昌、五里明乡镇一带)划归郭尔罗斯后旗管辖。1937年12月3日,伪县公署由昌五城迁至满沟站(原名甜草岗,今肇东站),满沟成为县城,后称“满沟街”。为与县名统一,1940 年5月1日,将满沟街改称肇东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同年12月,划归哈西专区管辖。专员公署驻肇东县城。1946年3月,划归吉江行政区。同年4月,将郭尔罗斯后旗的八里、四兴(今四站镇)、向阳、三星、同仁村和呼兰县的乐安、安居、长发、万宝村划归新设置的乐安县管辖;5月,撤销吉江行政区,划归嫩江省;7月,撤销乐安县,并入肇东县。1947年2月至9月,隶属黑嫩联合省第四专区管辖。黑嫩联合省分设后,肇东县隶属嫩江省。1949年5月,嫩、黑两省合并为黑龙江省,隶属黑龙江省管辖。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由黑龙江省直辖。1958年8月,划归哈尔滨市领导。1960年1月,将万宝公社划归哈尔滨市。同年5月,将肇东县划归松花江专区管辖。1965年6月,松花江专区更名为绥化专区,肇东县隶属绥化专区。1986年9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肇东县,设立肇东市(县级),以原肇东县的行政区域为肇东市的行政区域,隶属绥化地区管辖。 1992年,肇东市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东部。东与兰西县、呼兰县和哈尔滨市为邻,南与双城市以松花江为界,西与肇源县、肇州县接壤,北与安达市毗连。全市总面积433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全市共辖10镇、16乡。1992年末全市总人口80.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8万人;少数民族有满、蒙古、回、达斡尔、朝鲜族等。市0驻地肇东镇。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肇东县土名昌五城,以放荒丈地的昌字五井而得名。又称满沟,即“蒙古”二字的音转,其意表示此地居住的是蒙古族人。而县名肇东之称,以地处肇州县之东故名。 唐虞三代为肃慎地;周以后为秽貊地;汉时属秽地;后汉三国属北扶余地。晋仍为扶余的属境;后魏北齐属勿吉的北境;隋时属靺鞨黑水部;唐时属黑水靺鞨;辽为契丹地,归属泰州;金时归属肇州;元为斡赤斤分地;明为郭尔罗斯旗地;清初为郭尔罗斯后旗游牧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旗地开放,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于昌字五井置肇东分防厅,隶属肇州厅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改分防厅为昌五城设治局,民国二年(1913年)改肇东县,隶属黑龙江省龙江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辖,本县直隶黑龙江省为二等县,伪满大同二年(年)县治改组,成立伪肇东县公署,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一日伪满洲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划东北为十四省,本县划属新设的滨江省管辖,康德四年(1937)年将县城移至满沟。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 区方案,将伪省合并为九省,本县划归嫩江省所辖,全国解放 后划东北为三省,肇东县隶属黑龙江省管辖。 1986年9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11号)撤销肇东县,设立肇东市(县级),以原肇东县的行政区域为肇东市的行政区域。 2000年,肇东市辖10个镇、1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83265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肇东镇 174525 尚家镇 39364 姜家镇 27838 里木店镇 22623 五站镇 29943 四站镇 26583 涝洲镇 16619 五里明镇 32429 昌五镇 38047 宋站镇 39258 新城乡 19102 海城乡 23007 先进乡 17615 太平乡 22945 民主乡 17170 黎明乡 24088 东发乡 31303 合居乡 18797 西八里乡 24998 德昌乡 31042 洪河乡 26089 跃进乡 29295 向阳乡 27705 安民乡 24179 宣化乡 26355 明久乡 21738 www |
海伦市 |
海伦市隶属于黑龙江省绥化市的县级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黑龙江省中部,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幅员面积4,667平方公里,人口80万,其中城市人口13万,人口和幅员面积均居黑龙江省市县第二位。海伦市开发于金辽时代,1912年建立海伦县,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现行政区划7个建制镇、16个乡,耕地400万亩,境内有5条河流、5座大中型水库、6个国有林场,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海伦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其它各项事业同步前进,随着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海伦的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是黑龙江省北部刑事发案率较低的市县。 资源 海伦市资源丰富,是世界三块黑土地之一,素有“粮仓”之称。通肯河、克音河、海伦河等五条河流横贯东西,东方红、联丰等5座大中型水库和30多座小型水库星罗棋布。西部平原盛产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和亚麻、烤烟等经济作物。北部山区盛产红松、白杨等木材和甘草、党参等中药及猴头、蕨菜等山产品。地下蕴藏丰富的煤炭、砂金、矿泉水等矿产资源。 经济 为加大开放引联力度,促进资源深度开发,改善产品,产业结构,海伦市委、市政府把1999年确定为“思想解放推进年,招商引资项目年”,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提出了“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政府官员是公仆”的口号,并承诺凡涉及到客商来我市投资的一切手续,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次性联合办公、办结”,1999年全市招商引资引进资金达到6亿余元,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海伦是闻名全国的商品粮、林、畜产品生产基地,是全国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三个基地之一。1958年,海伦成为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发奖状的农业社会主义先进单位。其盛产的高蛋白大豆远销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素有“大豆之乡”的美誉。在100个农业增加值最高县中列第84位,1995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1997年粮食总产26.7亿斤,在全国100个产粮大县中列第13位。 海伦市工业经“八五”以来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增加资本投入,已形成制糖、农副产品深加工、塑料包装、化工、医药、农机具、建材、食品、酿造、亚麻、烤烟、机械电子、乳制品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产业布局。获省优以上的工业产品达100多种,振动时效装置、幼砂糖、塑料制品、海伦奶粉、色拉油、丰山老村酒以及系列农机产品等工业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1997年工业总产值实现10.6亿元。 市内有大型商场十几家,其中北极星市场、商业大厦、海伦一百是绥化以北较大的综合性商场,1998年开发的北极星大市场、粮食批发市场、北方果菜批发市场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农村做到了乡乡有大集。在对外经贸方面,1998年对俄出口供货额实现7,000余万元。海伦已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14个经济实力较强、辐射力最大的市县之一。 交通 海伦市交通方便,海望公路横贯东西,哈黑公路、滨北铁路贯通市区南北;电讯事业发达,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万门程控电话,长话已进入国际直播网,移动电话和寻呼系统覆盖全市,“127”自动寻呼实现了十位拨号,具有语音信籍功能,已经形成了现代化的通讯联络系统和信息传递综合系统;供电充足,主变电容量为63,000千伏安,为全市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电源;供热、供水条件良好,现有供热一厂、二厂、三厂为全市冬天取暖和工业用热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还拥有日处理净化水系统设备3,000立方米,确保了全市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市容整洁,市内高楼林立,主要街道全部实现白色路面,城市达到绿化、美化、香化、净化要求。 特色服务 海伦剪纸驰名中外,素有“剪纸之乡”的美誉。有闻名遐迩的“圣约瑟屯”海北镇的天主教堂、共合镇“三圣宫”和南兴乡“龙海寺”等宗教圣地。占地20公顷的西郊公园设施齐全,景色怡人,可供游人参观游玩,风光秀丽的东方红水库旅游区更是享受世外桃源的好去处。海伦的餐饮服务业发达,邮电培训中心宾馆集客房、餐饮、洗浴、娱乐于一身,已达到星级标准。 行政区划 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海伦市。 海伦市现辖23乡镇,分别是:海伦镇、前进乡、向荣乡、长发乡、东林乡、东风镇、海南乡、乐业乡、共荣乡、祥富镇、海兴镇、福民乡、丰山乡、永富乡、伦河镇、百祥乡、联发乡、共合镇、永合乡、 爱民乡、海北镇、扎音河乡、双录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