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六安市 >> 霍山县 >> 诸佛庵镇 >> 桃源河村

桃源河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桃源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桃源河村简介

  桃源河村位于诸佛庵镇西部,与金寨县接壤,海拔平均500余米,面积28平方公里,是东西走向,南北宽25公里,东西长11.2公里,27个村民组,878户,3050人(由原桃源河、茅山、西边山三村合并而成的中山村)。农业资源丰富,其中毛竹基地1.3万亩,有机茶760亩,优质板栗基地300亩,全村现有中心小学一所,境内拥有万亩竹海、嵩山瀑布、原始森林、黑龙深潭、嵩山奇观等自然景观和皖西著名革命烈士刘淠西故居,皖清举人程武举故居及桃源河-旧址,革命烈士墓等人文景观。
   桃源河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环境,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注,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霍山县新农村建设“一镇十六村”示范村,进行了重点规划、扶持。目前我村村庄布点规划已完成,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修建完工14公里“村村通”水泥路。2、新建12间农民文化活动中心综合楼,并修建了农民体育健身广场,安装了篮球架和室外乒乓球桌。3、维修改建扩建村级卫生室一所,实行村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4、修建了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使150余户近700人用上了安全清洁卫生的自来水。5、安装了十六盏路灯,为山村夜色添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6、修建一处垃圾中转站,沿中转站上下3公里沿路住户统一配备垃圾桶,招聘一名清洁环保人员。7、建成100口沼气池,大都投入了使用,村民用上了环保清洁能源。
   目前,桃源河村广大干群正以饱满的热情,全力以赴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桃源河村制定的宏伟蓝图一定会如期实现。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525106 237000 -- 查看 桃源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桃源河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桃源河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俊卿社区

  俊卿社区位于诸佛庵镇东部,由原俊卿、霍兴、霍民、街道“三村一街道”合并而成。东与黑石渡接壤,南与狮山村相连,西与大干涧、小堰口两村相毗邻,北与小干涧交界。全社区辖28个居民组,2015户,6211人,现有劳动力2930人。社区总面积1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59.5亩,有林地面积6800亩。2008年为霍山县“整村推进”重点村。俊卿社区是镇政府的所在地,是全镇经济、文化、政治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之一,著名歌唱家吴雁泽在棘手的革命历史纪念塔下深情演唱的一曲“再见吧大别山”!为这块红色土地再添光彩,    近年来,社区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资源和集镇区位优势,依托三线企业遗留厂房,大力发展以毛竹、茶叶为主导产业的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不断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现有各类工商户500余家,个私企业70余家,从业人员1500余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三个村庄规划点建设,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洁化”工程,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6公里水泥路,实现了组组通车,户户通路。兴建了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计划生育、民生工程、平安创建等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推进。   随着诸佛庵集镇建设蓬勃发展,给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商机,带动了社区二、三产业,个私企业和生态家园建设迅速发展,勤劳的社区人民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奋力赶超,不久的将来,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社区将会展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  

狮山村

  狮山村位于诸佛庵镇东南部,由原龙须坳,深山两村及茶培场、石灰厂合并而成,因天生狮山睡美人而得名,东与黑石渡镇隔河相望,南与仙人冲村和落儿岭毗邻,西与小堰口村接壤,北和俊卿社区相连,总面积17.5平方公里,辖张家冲、孙家冲、宋家桥、路西、路东、宋家院、许家冲、贺家院、高桥、龙须坳、河湾、龙坛湾、园艺场、狮山岩、杭家冲、深水河、茶培场、油坊湾、小岭子、放马滩、了杆冲、木家畈、银孔、吴家湾、黄龙岗、仙人冲26个村民组,共3100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860亩,茶园1500亩,毛竹2500亩,山场总面积2万亩,我村毛竹、茶叶生产资源十分丰富。    狮山村是诸佛庵镇的东大门,“霍诸”公路贯穿全村,交通十分便利,诸佛庵中学、“651”变电所座落在本村境内,当年刘沛西烈士领导的诸佛庵红色革命兵变指挥部就在境内的诸佛庵寺内,国防工办三线军工企业—皖西、皖化两厂厂址也在境内。    近年来,诸佛庵镇利用皖西、皖化两厂遗留的厂房兴办了第一工业园区,我村积极搞好服务,使园区实现了水电路三通。现园区内进驻规模企业有安徽富邦竹业有限公司、隆兴竹业有限公司、明辉板业、长兴电源、跃飞食品有限公司、裕民出口产品加工厂,为我村群众创造了较多的就业机遇,群众工资性收入明显增加,同时也为我村率先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积极贡献。   

沿河村

  沿河村位于霍山县诸佛庵镇西北部,与金寨县张冲乡接壤,连接金寨、霍山两县的“黄齐”公路贯穿全村。村东与石家河村相连,南与上谷村交界,西北部分别与金寨县张冲乡黄畈村、沿河村毗邻,属金寨县响洪甸水库淹没区,集山区、库区为一体,既是淹没区的库区村,又是移民安置村。    沿河村总面积10.3平方公里,辖十五个村民组,420户1680人,其中水库移民486人,占总人口28.9%,村党支部有党员29名,其中女性党员4名,村有小学一所,村级规范化卫生室一所,村委会、党员活动室一处。全村有耕地面积872亩,其中水田682亩,旱地190亩,人均耕地占有量仅0.52亩;有桑园800亩,茶园800亩,人均分别占有0.48亩;退耕还林67.8亩,国家级公益林10577亩,中国电信在该村建有固定电话机房一处,电信机站一处,中国移动在该村建有机站一处,现十五个村民组组组通电话,通讯覆盖全村。村建有中心水泥路一条,长3.2公里,各村民组均通机耕路,交通比较方便。    沿河村为山区型农业村,茶叶、毛竹、蚕桑、药材是本村四大支柱产业,茶叶以生产黄芽、炒青为主,年产量30吨,产值150万元,销售毛竹6万根,产值90万元,正常年景年养蚕800张种,药百合生产种植处于示范推广阶段。村内有竹加工企业2家,茶叶生产经营户4户,交通运输户7户,农产品经销户8户,小商品农资零售户5家,村外从事交通运输户40余户,大多数都集中在江苏省无锡市从事客运和水泥砼罐装车运输。    该村村级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尤其是村级经济空白,村基础设施较差,村内仍有水毁工程多处无力恢复,虽然每个村民组都通机耕路,但路况较差,不能保证晴雨通车,村内劳动者文化素质不高,主导产业不强,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农业产业效益不高,这些问题既是本村的不足,同时也是发展的空间所在。    今后发展方向和重点:围绕生产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围绕产业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农业增效,发展劳务经济;围绕整体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围绕新农村规划,共建和谐家园。  

上谷村

  上谷村地处诸佛庵镇边陲,与金寨县张冲乡毗邻,平均海拔700米,面积9.8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组,423户,1570人口,一所“金穗”希望小学建于2008年。境内有水田864亩,茶园1000亩,毛竹积蓄量15万根,两座水库兴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2007年兴修的5公里水泥路经村部贯穿南北。   2006年在镇招商办的共同努力,引进温洲企业家投资的“宏发矿业”总投资2000万元,矿区在上谷村夹竹山境内,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   上谷绿茶尤为著名,制茶工艺较为复杂,从采摘、杀青、揉捻、炒坯、毛合、员合等工序都极为讲究。上谷绿茶,汤色明净,香味持久,回味甘甜、耐泡,且杯具内不存茶垢,其声名远扬,远销海内外。   上谷油茶原有茶林160亩,新造林面积150亩,2009年村两委对原有茶林进行了抚育,其茶油不仅营养价值高,且能降血脂、降血压,是天然绿色油类,茶饼是上茶,田间的好肥料,而且具有除虫功效,亟待有识之士前来开发。   

大岭村

  大岭村位于诸佛庵镇西北边陲,东连大干涧,南接西石门,西邻石家河,北望金寨响洪甸。全村总面积12.1平方公里,现拥有山场15100亩,其中毛竹园8531亩,茶园510亩,耕地724亩,现辖14个村民组,475户,1715人,是一个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村。    大岭村物产丰富,其中竹园面积和毛竹积蓄量均占全镇前列,祠堂村民组的矿藏,稀有金属-- 矿,朱家湾的金矿,西湾的磁铁,花石浪的花岗石等,吸引众多客商来 探,考察。    大岭村人杰地灵,是一块红色土地,早在大革命时期,我村进步青年就积极参加红军赤卫队,少年参加童子团,妇女、老人组织担架队、支前队,为大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老红军张振铎,王赞宏就是大岭这块红色土地上走出的杰出代表。也有如赤卫队大队长吴墩和为代表的数十名烈士为红色政权献出了宝贵生命。  

石家河村

  石家河村地处霍山县西北,位于金寨县响洪甸水库上游,东与大岭村交界,南与西石门、上谷村交界,西与沿河村交界,北与金寨县张冲、响洪甸两乡镇毗邻,由原石家河村、下谷村、韩冲林场两村一场合并而成,村部座落在原石家河乡政府大院内,全村总面积17.1平方公里,辖24个村民组,总人口3046人,耕地1460亩,毛竹园8000亩,有机茶园2450亩,桑园650亩,是一个集红色革命老区、库区为一体的山区村。   革命战争时期,红一方面军的后方医院座落于此,苏家埠战役、麻埠战役的伤员全部送此救治,余家茶行即是当年改建的红军医院,其旧址仍然保存,成立民团长等36位革命烈士安息在石家河集镇的后山岗上,后人为了纪念他们的英雄事迹,在烈士墓前建起了烈士塔和英烈亭。大革命时期,石家河即成立了党小组,江道之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老前辈抛头颅、洒热血,为建设新中国做出了无畏的牺牲,在册的就有近20位革命烈士,石家河是块红色的土地,他们的英友事迹永远昭示着石家河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建设和和谐家园而努力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石家河群众顾大体,识大局,为国家的响洪甸水库建设让出万余亩土地,安置了近千余名库区移民,全村人民战无平地,劈山改河,新改良田千亩,新造茶园近二千亩,新栽毛竹近三千亩,新造杉木林近万亩,彻底改变了当时人多地少,资源不足的问题。改革开放后,石家河人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目标,辛勤劳动,勤劳致富,98%的农户住上了新居,家家户户看上了彩电,通上了电话,购买了摩托车,还有空调,冰箱、热水器等进入了大部分农户家,近50户人家购买了家庭轿车,在县城,省城购买了住房,新建的两新校舍,让全村适龄儿童全部得到了良好的教育,60%农户的子女进入大学得到了深造,回到社会后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西石门村

  西石门村位于诸佛庵镇中部,地处江淮分水岭,东南与小堰口村相连,西与上谷,石家河两村毗邻,北与大岭,大干涧两村接壤。由原建华,西石门两村合并而成。总面积13.7平方公里,辖31个村民组,3670人,全村现有耕地1841亩,桑园914亩,茶园942亩,竹园5100亩,境内钒、钛、磁铁矿蕴藏丰富,2005年宏发矿业已开采生产,原国防工办三线军工企业,第一大厂—江北厂曾在此建厂。    近年来,西石门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依托镇第三工业园区,大力以毛竹、茶叶为主导产业的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不断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现有各类私营企业50余家,从业人员500余人,年产值达850万元。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推进,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交通通讯网络已逐步形成,实现了组组通车,户户通路,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村,固定电话装机达到95%以上,卫生电视、广播网络基本普及。    今年,西石门村人民将按照党的“十一五”规划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立足村情,着力做大做强,以竹、茶、加工为龙头的支柱产业,带动全村的经济增长,加快社会事业的进步,努力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的小康西石门。   

仙人冲村

  仙人冲村,位于诸佛庵镇东南,距县城15公里。南与落儿岭镇接壤,西于本镇三河村相连,面积1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42亩,毛竹园8348亩,茶园678亩,桑园356亩,辖22个村民组,农户571户,人口2056人。    仙人冲,一个充满诗意和神秘色彩的地方,历史悠久, 文化厚重,远近驰名。相传一汪姓青年,上山打柴,来到一之 平整山顶,只见两个须髯飘飘,神情矍砾的老者正在那里下棋,就在那呆看了起来。当那青年回到家时,己无人能认出。 后来一问,哪知己过百年。原来下棋两老者,一为成仙得道的左元放,一为他的师兄弟,仙人冲因此而得名。仙人冲山势奇特,风景优美:祥云寨,巍峨磅礴,若墙一而立;勒马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石门山,“一”字山峦,郁郁葱葱;猫儿寨,山峰耸峙,没入云端。仙人冲葬以其火成岩典型地貌而闻名。奇峰罗列,险壁悬崖,怪石嶙殉。师祖岩、鬼门关、鬼推磨、棋盘岩、仙人裂(也称之为“一线天”)等,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一线天下有两座寺庙:一上一下,一新一旧。新的金碧辉煌,气势雄伟;旧的古朴典雅,古色古香。庙内的神仙菩萨,或木雕,或泥塑,披金戴银,各具神态,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宗教和文化价值。这里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这里是修身养性的仙乐园。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随着支农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随着民生工程的不断出台,仙人冲村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精神面貌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2000年这个村被县委政府列为全县49个贫困村之一。2004年就被县政府调整为首批“老村整体推进村”之一,可见发展速度之快。整体推进工作受到了县委政府的充分肯定。2008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江晨光到仙人冲村调研整乡镇推进工作时,对村两委的工作和这个村的老百姓奋发精神给予高度的赞赏。   

三河村

  三河村位于诸佛庵镇政府西南部,平均海拔450米左右,龙、南临金寨县大坳口,西至连接本镇桃源河村,总面积15.3平方公里,全村辖21个村民组,480余户,1750余人,现有耕地1500亩,毛竹园300亩,杉木林1500亩,茶园1650亩,其中有机茶园600亩,无性系良种茶园400亩,桑园600亩,国家生态林1.2万亩。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调整产业结构,栽培无性系良种茶园300亩,药百合生产100亩,基础设施“村村通”工程,新修村级主干道桃坳路6公里,长岭路3.7公里,长江路3.4公里,梧桐岭路2.2公里,计全村水泥路15.3公里,得到66%村民组通往水泥路。林业生产有丰富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国家公益林1.2万亩,毛竹园300亩,杉木林1500亩,满山遍野覆盖着绿色银行。通讯设图示、移动机站、覆盖全村,电信设备通往千家万户,宽带、电脑上网致富信息给群众带来了发家致富的生机,电力生产、上有高板岩水电站一库、两站下有县公司书房岗电站,年发电量300千瓦时,农网改造,群众用电安全正常,医疗卫生,新建了三河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总建筑面积216平方米,彻底改善了原有的医疗卫生环境,巩固了农村合作医疗的成果,方便了群众就医,建立了健全了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更为今后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饮用水工程,受益4个村民组120户,480人,力争2010年新修长冲河组主体饮用水工程,受益本村5个村民组,同时受益桃源河村2个村民组,受益人口1000余人。。三河有较强的发展空间,全村总面积位于全镇第四位,有利于发展畜牧业养猪、养牛、养殖山羊。药材种植、药百合、天麻、蓖麻等,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多,有利就业,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为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区,建设成一个美好的新家园。  

桃源河村

  桃源河村位于诸佛庵镇西部,与金寨县接壤,海拔平均500余米,面积28平方公里,是东西走向,南北宽25公里,东西长11.2公里,27个村民组,878户,3050人(由原桃源河、茅山、西边山三村合并而成的中山村)。农业资源丰富,其中毛竹基地1.3万亩,有机茶760亩,优质板栗基地300亩,全村现有中心小学一所,境内拥有万亩竹海、嵩山瀑布、原始森林、黑龙深潭、嵩山奇观等自然景观和皖西著名革命烈士刘淠西故居,皖清举人程武举故居及桃源河-旧址,革命烈士墓等人文景观。    桃源河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环境,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注,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霍山县新农村建设“一镇十六村”示范村,进行了重点规划、扶持。目前我村村庄布点规划已完成,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修建完工14公里“村村通”水泥路。2、新建12间农民文化活动中心综合楼,并修建了农民体育健身广场,安装了篮球架和室外乒乓球桌。3、维修改建扩建村级卫生室一所,实行村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4、修建了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使150余户近700人用上了安全清洁卫生的自来水。5、安装了十六盏路灯,为山村夜色添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6、修建一处垃圾中转站,沿中转站上下3公里沿路住户统一配备垃圾桶,招聘一名清洁环保人员。7、建成100口沼气池,大都投入了使用,村民用上了环保清洁能源。    目前,桃源河村广大干群正以饱满的热情,全力以赴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桃源河村制定的宏伟蓝图一定会如期实现。  

小堰口村

  小堰口村地处诸佛庵镇西南部,东与俊卿社区、狮山村接壤,北与西石门村相连,总面积9.2平方公里,辖25个村民组,599户,2135人,山场1.31万亩,水田850亩,旱地140亩,茶园420亩,桑园340亩,毛竹园面积6500亩,板栗150亩,有桃源河河流穿境而过,县道“诸黄”路,镇道“诸桃”路纵横贯通,交通便利。万亩竹海中心区和护国寨旅游点座落在境内,为我镇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狠抓村级党组织建设工作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村级党组织严格按照三会一课制度执行,每月开展干部群众面对面活动,解决群众实际生产,生活中困难和矛盾纠纷,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强化治安防范,完善综治队伍,我村被县委、政府授予“平安村”光荣称号。良好的治安环境给我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村两委一班人紧紧围绕“发展、和谐”两大主题,正在带领全村人民锐意进取,齐心协力,谱写建设更美好家园的新篇章。    我村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首先是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村级主干道水泥路,小桃水泥路及小西水泥路总长11.2公里,全面改变25个村民组的交通条件,彻底消除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低级交通局面。其次是对村级支柱产业毛竹、茶叶低产林改造,我村地处“万亩竹海”中心区,毛竹园面积占有林地面积80%以上,但毛竹亩产出效益较低,根据这种情况,镇村两级积极争取,聘请浙江林学院李教授来我村指导,实施毛竹中心区长岭片培养笋竹两用林工程,该工程于2009年开始实施,计划用五年时间,以垦复、施肥、拔杀柴草,定期喷水,毛竹钩梢等方式实施,将低产、野生竹林培养成为经营耕作式高效优质笋竹两用林。茶叶生产方面,实行老茶园改造,科学经营管理,并不断引进早茶新品种发展新茶园,通过近几年的改造和发展,茶叶收入与前三年翻一番,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大干涧村

  大干涧村简介    大干涧村位于诸佛庵镇西北部,东与小干涧村、俊卿社区交界,南与西石门村接址,西与大岭村相连,北于小干涧村毗邻。由原鹿角冲村、大干涧村、东冲林场合并而成。全村辖20个村民组,201户,2575人,其中移民人口达623人。全村总面积15.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006亩,茶园430亩,毛竹7300亩,板栗376亩。是一个以木竹茶叶,板栗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农业大村。    大干涧村党组织设总支一个,下设两个党支部,即村务支部和农业支部,共有党员65名,村两委班子有4人组成。其中支委3人,村委4人,书记、主任一肩担。    大干涧村通讯、交通较为方便,村内现有移动塔一座,电信塔一座,通讯覆盖面达85%。村境内共有两条总长10.3公里,宽4米的水泥路。木竹资源相当丰富。村内共有毛竹加工厂16家,主要生产竹帘、竹筷、竹拉丝、竹安全笆、小矿笆等竹制品。年需加工原条毛竹达48万根。实现产值达1200万元,获利润100万元,有效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村内共有小绿茶,初制加工厂8家,年生产干毛茶24万斤,年产值达130万元,获利润达13万元,带动了茶叶生产的大发展。    大干涧村现有村小学一座,总用地面积4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34平方米,该小学建于2007年,校名为“德仁希望小学”,现有教师7人,在校学生102人。各类教育教育设施齐全。改善了教学环境,学生以健康成长。   

小干涧村

  小干涧村位于诸佛庵镇东北部,2004年村级规模调整时由原杨泗岭村和原小干涧村整制合并而成,东与裕安区西河口乡龙门冲村相邻,南与本镇俊卿社区相连,西与大干涧村交界,北与金寨县麻埠镇齐山村接壤,诸赛路、杨齐公路穿境而过。全村总面积17.8平方公里,辖19个村民小组,680户2400人口。全村林地总面积为2.4万亩,耕地788亩,茶园1200亩,桑园500亩,毛竹园1.1万亩,板栗200亩,毛竹、茶叶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一个典型的边界山区村。    小干涧村设党总支一个,下设2个党支部,分别是村务支部和农业支部,四个党小组,共有0正式党员63名,其中女党员9人,平均年龄50岁,高中文化12人,初中21人,小学28人,中专2人,30年以上党龄12人。村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长期坚持,党员主题教育活动成效明显,支部和党员作用充分发挥。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在市人防办等帮扶单位大力支持下,村“两委”本着量力而行、先急后缓的原则,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资金搞建设,切实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2008年在县物价局支持下投资近5万元,对村党员活动场所进行了改建和扩建,建设了农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修缮了村级计生活动室和办公室,添置了电脑、远程教育、桌椅等办公用品。交通建设方面:新修了圣冲水泥路,建设了大冲、杨泗岭两座大桥,拓宽改造了杨泗岭、木耳冲公路、杨齐公路连接工程2009年通车,杨泗岭公路硬化项目2010年春立项,九月份全面开工建设。2008年建设了村级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总投资75万元,主管道4.5公里,涉及12个村民组,近千人受益,村民用上了安全放心水。2009年建设了杨泗岭、河心三处通信机站,手机信号覆盖率95%,通讯环境全面改善。    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经济由传统的种植业向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转变与发展。全村毛竹园达1万亩以上,2008年全镇实施毛竹提升工程,每年对毛竹园进行复垦,2009年进行毛竹勾梢示范,毛竹单位产量大大提高,人均毛竹收入千元以上,毛竹大户年收入达5万元。全村有毛竹加工企业3家,手工作坊100余户。茶园低产改造已全推开,青色冲瓜片和小岘春名茶均产于该村,茶叶远销省内外。同时,药百合、蓖麻等特色农业发展迅速,雷竹种植、土鸡养殖获得成功。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村有一所完小和一处单班教学点,有教师6人,在校学生近80人,完小配套设施齐全,教学环境优美,教学质量优良,群众反映较好。2009年建设了村级农民体育运动健身工程,投资近3万元,主体工程包括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械等,农民体育运动得到发展。村级现有卫生室一所和医疗点一处,职业医生5人,近年来,加大了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村级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以缓解。同时,随着文化设施的逐渐完善,农民文化娱乐也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桃源河村特产大全




桃源河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