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儿岭村位于霍山县城西15公里,总面积10.5平方公里,全村辖16个村民组和一个街道,共8297户,3025人,2010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2005年7月建立村党委,下设四个支部,即村务支部、个协支部、民营支部、社区支部,目前有党员90人。落儿岭村是工业型农村的代表,通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彩印包装、精密铸造、农副产品深加工主要产业的大小企业四十多家,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亿元。近年来,村党委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带领全村党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工业和民营经济为主抓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基本实现了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525107 | 237000 | -- | 查看 落儿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落儿岭村 |
落儿岭村位于霍山县城西15公里,总面积10.5平方公里,全村辖16个村民组和一个街道,共8297户,3025人,2010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2005年7月建立村党委,下设四个支部,即村务支部、个协支部、民营支部、社区支部,目前有党员90人。落儿岭村是工业型农村的代表,通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彩印包装、精密铸造、农副产品深加工主要产业的大小企业四十多家,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亿元。近年来,村党委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带领全村党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工业和民营经济为主抓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基本实现了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
太子庙村 |
落儿岭镇太子庙村位于落儿岭镇西南部,由原祝家铺、苏家冲两村合并,座落在大别山主峰之一的四角尖脚下,于318国道两侧,东连烂泥坳村,南邻大化坪镇,西交漫水河镇,北于诸佛庵镇及金寨县接壤,是二县四镇结合部。村部设在原霍山县苏维埃办公旧址,全村下辖17个村民组,362户,1412人,总面积20平方公里,山场29498亩,有近2万亩杉木林、茶园208亩、毛竹550亩,村集体林场2100亩。 近年来,我们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山场优势,大面积营造杉木林。在种、养殖业上做文章,积极发展交通、电讯事业,现组组通公路,70%以上的户通电话,318国道贯穿全村,交通十分便捷,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08年修建苏家冲水路6米;2009年修建六里红道路3公里,修建了桥梁16米,下冲水坝25米;2010年修建牯牛岗桥7米。“十一五”期间发展毛竹300亩,杉木林3000亩。2008年荣获镇“集体林权改革先进村”表彰,2009年荣获县林业局“林业先进村”表彰,2010年荣获镇“综合治理工作先进村”和“新农合工作先进村”的表彰。今后我们将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花大力气,发扬霍山精神,为早日实现小康目标而努力奋斗。 |
烂泥坳村 |
烂泥坳村位于落儿岭镇西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皖鄂交通要道318省道贯穿其中,由原大垅村和背阴山村合并而成,东西分别与白云庵、太子庙两村相邻,南与产茶名地大化坪镇接壤,北与毛竹之乡诸佛庵比邻。全村辖14个村民组,435户,总人口1506人,其中劳动力1029人,党员60人,村民代表29人,总面积约9.2平方公里,人均山场9亩,人均耕地0.7亩,主要以盛产茶叶、毛竹、药材、板栗、蚕桑、高山蔬菜而远近闻名。 村级交通便利,村级公路10.24公里,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组组通电话、卫星有线电视已基本覆盖全村。便捷的交通、快捷的通讯,为发展村级特色经济,增加山区农民收入创造优越条件。 目前,全村拥有农业产业协会2个,个体工商和私营企业30余家,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为实现村级经济发展规划,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因地制宜,结合村情,进行了蚕桑开发,新建蚕桑基地200亩;进行了有机茶开发,按照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模式发展有机茶园200亩;进行了毛竹开发,在原有毛竹2000亩的基础上,新栽毛竹500亩。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6000元。今后,将继续贯彻实施村庄规划和村庄整治,基本实现人居环境现代化,农民生活城镇化。 2008年度获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村,新农合工作先进村,基础设施建设先进村。2009年度获得新农合工作先进村。2010年度获得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进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等荣誉。 |
白云庵村 |
白云庵村距县城西部20公里处,因唐代名山古寺白云庵而得名。东临霍山八大景点之一的六万晴霞,南与大化坪、佛子岭两镇接壤,西与烂泥坳村交界,北与古桥畈、诸佛庵镇为邻,总面积11.5平方公里,下辖21个村民组,614户,总人口2329人。 白云庵村地处大别山山脉入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气候湿润,雨量充足,土地肥沃,林业资源丰富。农业较为发达,盛产水稻、茶叶、蚕桑、玉米、板栗等农作物。耕地面积1165亩,森林面积10080亩,茶园709亩,果园110亩。 白云庵村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省道318线贯穿全境,另有一条县乡道与大化坪镇相连,来往交通便利、物流顺畅。有名山挂龙尖、名寺白云庵等名胜古迹。拥有鹿吐石铺大捷遗址,县重点保护文物明末清初建设的余家老屋。孔家河漂流穿其而过与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铜锣寨、天堂寨、佛子岭水库等景区达成一线。千亩竹海拥抱,山涧溪流缠绕,百亩茶园点缀,为休闲度假观光最佳境地。 |
古桥畈村 |
古桥畈村位于霍山县西部,东与落儿岭村接界,南与佛子岭镇接壤,西与白云庵村相连,北与诸佛庵镇毗邻。全村下辖14个村民组,计518户,人口1898人,党员46人,预备党员3人,2名入党积极分子。村内有2所小学,1所卫生室,商业网点遍及乡村哥哥角落。全村总面积约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4.3亩,山场面积8558亩。全村辖林场两处,村级水电站一座。辖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洗儿塘、美丽的五桂峡大峡谷,著名的六万寨景点。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村级组织健全,制度规范。全村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干事业。兴修沙石路5.4公里、水泥路3条,约5.6公里,新建大桥5座,做到了组组通路,交通便利。兴修水利设施5处,平整农田200余亩,路渠配套,确保了农业丰收。兴建2处饮用水工程,彻底解决了村民吃水、用水难,改善了群众生活。兴建能源沼气池50口,污水分散处理池10口,垃圾池5处、中转站1处,改厕、改圈50户,促进了农村生态环保。2010年村内兴建农民文化书屋、篮球场等农民健身场所,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娱活动。使全村上下山青水秀,楼房林立,村容整洁,民风纯朴。现在山上是竹,山坡是桑和茶,大畈稻花飘香。现拥有毛竹加工厂6户,精品茶加工厂5户。养殖大户4户,年养鸡20余万只,养猪100余条,养羊200余只。百合种植大户10户,种植百合150余亩。如今,全村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提高,家庭轿车增多,生活蒸蒸日上,满怀喜悦的村民,洋溢着欢声笑语,脸上露出幸福笑容。村两委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先后成立了养殖、饮用水、扶贫互助协会,帮助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2009年被列入省级新农讯示范村,曾多次被镇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先进村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六安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领导组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被县委组织部、迎驾集团委员会授予“迎驾先锋基石”工作先进村。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我村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人均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