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马台村位于漫水河镇东北部,东邻安家河村、李家河村,南与万家山村接壤,西与金寨县长岭乡及本镇漫水河村交界,北至道士冲村,省道318线贯穿8个村民组。村级规模调整后,由原杨氏祠、歇马台两个村合并而成,国土面积11.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3.6亩,水田面积828.34亩,园地面积808.35亩,林地面积10444.8亩。辖20个村民组,自然村庄237个,478户,总人口1834人。
歇马台村地处大别山腹地,淠河流域上游,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水稻、中药材、茶叶等。近年来以镇“24131”工程为指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药百合、天麻、蚕茧、毛竹等产业初具规模。特别是药百合生产已成为享誉上海特色产品和经济支柱产业。境内有围子湾、向阳、碎石岭三大水库;有险峻的山峰、清溪飞瀑,有将军大型古庙遗址、杨氏宗祠、苏维埃政府旧址等名胜古迹,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通过村民筹资筹劳,新建了4条组级公路。除两个村民组的公路在建外,其余18个村民组均通简易公路。有三个小型水库,山塘50余口,堰坝60余处,初步具备防洪灌溉能力。固定电话和无线电话普及率只有45%。存在固定电话容量小,扩容困难等问题。近年来,上级通过项目资金支持修建了歇马台小学教学楼,完成了危房改造,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歇马台村老街道历史悠久,是古交通要道的驿站之一,及是解放后乡政府的旧址,又是村部,卫生室、小学均分布在老街,另有商业门面四家,是歇马台村的经济、文化、商业中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525110 | 237000 | -- | 查看 歇马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西镇社区 |
西镇社区位于漫水河镇政府所在地,东邻万家山村、歇马台村,南与本镇径树林村及上土市镇接壤,西与平田村交界,北至金寨县长岭乡,省道318线贯穿7个村民组。村级规模调整后,由原漫水河、黄金山两个村合并而成,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4亩,水田面积1115亩,园地面积300亩,林地面积15000亩。辖25个村民组,自然村庄251个,653户,总人口2266人。 西镇社区地处大别山腹地,淠河流域上游,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水稻、中药材、茶叶等。近年来以镇“24131”工程为指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药百合、天麻、蚕茧、毛竹等产业初具规模。特别是药百合生产已成为享誉上海特色产品和经济支柱产业。西镇-旧址、西镇-纪念馆、列宁小学旧址等名胜古迹,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农村基础设施发展较快。近年来通过村民筹资筹劳,新建了10条组级公路,目前村内有20个村民组均通简易公路。教育方面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等教育升学率逐年提高。 西镇社区位于镇政府所在地,省道318线贯穿其中,是全镇的经济、文化、商业中心。 |
南庄村 |
南庄村位于漫水河镇东南部,白莲崖水库上游,东邻大化坪镇,南与太阳乡接壤,西与李家河村交界,北至安家河村,境内山高岭大、沟壑纵横,交通通讯条件差,一直制约着南庄村发展;全村辖15个居民组、308户、1342人、自然村庄113个。国土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98.5亩,水田面积766亩,旱地面积232.5亩,林地面积8300亩。 南庄村地处大别山腹地,淠河流域上游,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水稻、中药材、茶叶等。近年来以镇“24131”工程为指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百合、天麻、蚕茧、毛竹等产业初具规模。境内有郑家湾电站;有险峻的山峰、清溪飞瀑,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通过村民筹资筹劳和向上争取资金合计80多万元,新建了一条宽4米、长5.2公里的村级公路和2条组级公路。除两个村民组未通车外,其余13个村民组均通简易公路。水利基础设施较好,有一个小型水库,一处拦河大坝,山塘15余口,堰坝20余处,初步具备防洪灌溉能力。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
平田村 |
平田村位于漫水河镇西北部,东邻漫水河村,南与陈家畈村及上土市镇接壤,西与金寨县交界,北至金寨县长岭乡。村级规模调整后,由原平田、中平田两个村合并而成,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94.5亩,水田面积1640亩,园地面积350亩,林地面积11750亩。辖23个村民组,自然村庄297个,560户,总人口2148人。 平田村地处大别山腹地,淠河流域上游,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水稻、中药材、百合、蚕桑、茶叶等。近年来以镇“24131”工程为指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药百合、天麻、蚕茧、毛竹等产业初具规模。特别是药百合生产已成为享誉上海特色产品和经济支柱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发展较快。近年来通过村民筹资筹劳,新建了23条组级公路,目前村内有23个村民组均通简易公路。通信方面快速发展,教育方面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等教育升学率逐年提高。 |
道士冲村 |
道士冲村位于漫水河镇东北部,距离镇政府约14公里。东邻安家河村、李家河村,南与歇马台村接壤,西与金寨县长岭乡交界,北至新铺沟村,省道318线贯穿10个村民组。村级规模调整后,由原道士冲、漫涧冲两个村合并而成,国土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0亩,水田面积1199亩,园地面积310亩,林地面积10444.8亩。辖24个村民组,自然村庄168个,510户,总人口1883人。 道士冲村地处大别山腹地,淠河流域上游,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水稻、中药材、茶叶等。近年来以镇“24131”工程为指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药百合、天麻、蚕茧、毛竹等产业初具规模。农村基础设施发展较快。近年来通过村民筹资筹劳,新建了11条组级公路。目前村内已有18个村民组均通简易公路。水利基础设施较好,初步具备防洪灌溉能力。通信方面快速发展,村内设有固定机房一座和移动、联通两座机站,通固定电话和无线电话普及率只有90%以上。教育方面,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等教育升学率逐年提高。 |
安家河村 |
安家河村位于漫水河镇东部,东邻大化坪镇,南与南庄村接壤,西与李家河村、道士冲村交界,北至新铺沟村。村级规模调整后,由原安家河、王家湾两个村合并而成,国土面积1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7.4亩,水田面积938亩,园地面积580亩,林地面积20170亩。辖22个村民组,自然村庄281个,560户,总人口2120人。 安家河村地处大别山腹地,淠河流域上游,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水稻、中药材、茶叶等。近年来以镇“24131”工程为指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药百合、天麻、蚕茧、毛竹等产业初具规模。特别是药百合生产已成为享誉上海特色产品和经济支柱产业。安家河街道是原安家河乡政府旧址所在地,是政治、文化、经济、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型街道,有两所工业企业。。近年来通过村民筹资筹劳,新建组级公路,22个村民组均通简易公路。05年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修建了大汪岭引水渠,中、下冲大堰、安东堰,初步具备防洪灌溉能力。全村22个村民组均通固定电话普及率达80%以上。新建移动基站一座。村境内有中学一所、小学两所,对适龄儿童入学提供方便,入学率100%。 |
陈家畈村 |
陈家畈村位于漫水河镇西部,东邻上土市镇及本镇平田村,南与上土市镇接壤,西与金寨县交界,北至平田村,境内山高岭大、沟壑纵横,交通通讯条件差,一直制约着陈家畈村发展;全村辖11个居民组、236户、941人、自然村庄109个。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3.4亩,水田面积786亩,旱地面积241亩,林地面积11800亩。 陈家畈村地处大别山腹地,淠河流域上游,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水稻、中药材、茶叶等。近年来以镇“24131”工程为指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药百合、天麻、蚕茧、毛竹等产业初具规模。境内有陈家畈水库、龙凤山水库、漫水河电站拦河大坝;有险峻的山峰、清溪飞瀑,有500年树龄的银杏古树、陈氏宗祠、乐家湾古民居等名胜古迹,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通过村民筹资筹劳和向上争取资金合计80多万元,新建了一条宽6米、长3.5公里的村级公路和4条组级公路。除两个村民组未通车外,其余9个村民组均通简易公路。水利基础设施较好,有两个小型水库,一处拦河大坝,山塘30余口,堰坝40余处,初步具备防洪灌溉能力。近年来,上级通过项目资金支持修建了陈家畈小学,完成了危房改造,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
万家山村 |
万家山村位于漫水河镇东部,东邻李家河村、太阳乡,南与径树林村接壤,西与本镇漫水河村交界,北至歇马台村、李家河村,大型工程郑家湾水电站途径本村。村级规模调整后,由原下埠河、万家山、黄家湾三个村合并而成,国土面积19.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15.5亩,其中水田面积1592亩,旱地面积723.5亩,林地面积22832亩。辖26个村民组,自然村庄204个,612户,总人口2420人。 万家山村地处大别山腹地,淠河流域上游,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水稻、百合、中药材、茶叶等。近年来以镇“24131”工程为指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药百合、天麻、蚕茧、毛竹等产业已具规模。特别是药百合生产已成为享誉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特色产品和经济支柱产业。境内有团山岭、响水洪两三大水库;有险峻的山峰、清溪飞瀑,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全村共有村级主干路5条,通过村民筹资筹劳,新建了3条组级公路,实现组组通公路。山塘40余口,堰坝30余处,初步具备防洪灌溉能力。固定电话安装超过400多门,通讯普及率只有65%。扩容困难等问题。近年来,上级通过项目资金支持修建了万家山小学教学楼和下埠河小学教学楼,完成了危房改造,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
新铺沟村 |
新铺沟村位于漫水河镇正北部,东邻大化坪镇,南与安家河村接壤,西与本镇道士冲村交界,北至金寨县,省道318线贯穿3个村民组。村级规模调整后,由原新铺沟、板仓两个村合并而成,国土面积19.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3.6亩,水田面积828.34亩,园地面积808.35亩,林地面积10444.8亩。辖18个村民组,自然村庄153个,463户,总人口1510人。 新铺沟村地处大别山腹地,淠河流域上游,是个典型的贫困村。全村山高岭大,最高山峰1140米,气候寒冷,属于淠河流域发源地,盛产水稻、中药材、茶叶等。近年来以镇“24131”工程为指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茶叶、药百合、天麻、蚕茧、毛竹等产业初具规模。特别是药百合生产已成为享誉上海的特色产品和经济支柱产业。境内有九斗山塘、大湾、下家湾三大水库;有险峻的山峰、四角尖、钟鼓楼、龙井河大峡谷、撒水岩大瀑布等景点,风光秀丽,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农村基础设施发展较快。近年来通过村民筹资筹劳,新建了4条组级公路。全村18个村民组形成大循环。水利基础设施较好,有三个小型水库,山塘30余口,堰坝40余处,初步具备防洪灌溉能力。通信方面快速发展,但通固定电话和无线电话普及率只有10%。存在固定电话容量小,扩容困难等问题。近年来,上级通过项目资金支持扩建了新铺沟小学教学楼,完成了危房改造,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
李家河村 |
李家河村位于漫水河镇东北部,东邻南庄村,南与万家山村接壤,西与歇马台村交界,北至安家河村,县道杨安公路贯穿7个村民组。村级规模调整后,由原李家河、马家坊两个村合并而成,国土面积1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17.35亩,水田面积1190亩,园地面积1155.75亩,林地面积19222.8亩。辖21个村民组,自然村庄307个,515户,总人口1950人。 李家河村地处大别山腹地,淠河流域上游,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水稻、蚕桑、药百合、茶叶等。近年来以镇“24131”工程为指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药百合、天麻、茶、桑、毛竹等产业初具规模。特别是药百合生产已成为享誉上海特色产品和经济支柱产业。境内有张家岭、长岭岗、赵家湾三大水库;有险峻的山峰、清溪飞瀑,有将军大型古庙遗址等名胜古迹,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农村基础设施发展较快。近年来通过村民筹资筹劳,新建了7条组级公路。除两个村民组的公路在筹建外,其余19个村民组均通简易公路。水利基础设施较好,有三个小型水库,山塘50余口,堰坝50余处,初步具备防洪灌溉能力。通信方面快速发展,但通固定电话和无线电话普及率达90%以上。教育上,有全县第一所希望小学中银希望小学,省妇联、省武警边防总队在李家河村小学设立爱心助学基地,文教事业发展迅速。 |
径树林村 |
径树林村位于漫水河镇东南部,东邻万家山村,南与上土市镇接壤,西与本镇漫水河村交界,北至万家山村,省道318线沿村边通过,全村面积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4亩,水田面积726亩,园地面积218亩,林地面积3408亩。辖17个村民组,自然村庄204个,365户,总人口1482人。 径树林村地处大别山腹地,淠河流域上游,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水稻、中药材、茶叶等。近年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药百合、天麻、蚕茧、毛竹等产业初具规模。特别是药百合生产已成为享誉上海特色产品和经济支柱产业。近年来通过村民筹资筹劳,新建了3条组级公路。其余50%的村民组均通简易公路,另50%村民组不通路,村级交通条件差。水利基础设施较好,有山塘24余口,小型堰坝15余处。通信方面快速发展,移动手机拥有率高达90%。 |
歇马台村 |
歇马台村位于漫水河镇东北部,东邻安家河村、李家河村,南与万家山村接壤,西与金寨县长岭乡及本镇漫水河村交界,北至道士冲村,省道318线贯穿8个村民组。村级规模调整后,由原杨氏祠、歇马台两个村合并而成,国土面积11.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3.6亩,水田面积828.34亩,园地面积808.35亩,林地面积10444.8亩。辖20个村民组,自然村庄237个,478户,总人口1834人。 歇马台村地处大别山腹地,淠河流域上游,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水稻、中药材、茶叶等。近年来以镇“24131”工程为指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药百合、天麻、蚕茧、毛竹等产业初具规模。特别是药百合生产已成为享誉上海特色产品和经济支柱产业。境内有围子湾、向阳、碎石岭三大水库;有险峻的山峰、清溪飞瀑,有将军大型古庙遗址、杨氏宗祠、苏维埃政府旧址等名胜古迹,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通过村民筹资筹劳,新建了4条组级公路。除两个村民组的公路在建外,其余18个村民组均通简易公路。有三个小型水库,山塘50余口,堰坝60余处,初步具备防洪灌溉能力。固定电话和无线电话普及率只有45%。存在固定电话容量小,扩容困难等问题。近年来,上级通过项目资金支持修建了歇马台小学教学楼,完成了危房改造,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歇马台村老街道历史悠久,是古交通要道的驿站之一,及是解放后乡政府的旧址,又是村部,卫生室、小学均分布在老街,另有商业门面四家,是歇马台村的经济、文化、商业中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