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洛阳 >> 洛宁县 >> 城关镇

城关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城关镇谷歌卫星地图)


城关镇简介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1万人 8.5平方公里 410328100 471000 0379 查看 城关镇谷歌卫星地图

城关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城关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关镇

王范回族镇

  王范回族镇位于县城西部,南临洛河水,北依延寿山,镇区交通便利,郑卢路穿越全境,县城兴宁路、长虹路、凤翼路、洛浦路、南环路在辖区内纵横交错,全镇总面积20平方公里,辖四个行政、三个居委。现有8个党支部,党员248名,境内居住有汉、回、满3个主要民族,总人口22385人,其中少数民族4900人,是全县唯一的民族乡镇,2001年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2217元。   王范回族镇支柱产业为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目前,拥有乡镇企业40家,工业总产值7816万元,从事第三产业商户1800家。   新世纪之初,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工业强镇、科技先行、三产富民、商贸推?quot;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三横""凤翼路,兴宁西路、王范街""两纵""(清真寺胡同、戏院胡同归于尽""一个园""永宁湖(洛浦公园)""四个市场""(王范粮贸市场、竹木家俱市场、畜禽交易市场、中原货物集散市场)总体建设规划和""三个三""的奋斗目标:即第三产业营业额突破三个亿:镇财政收入达到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   连年来,王范回族镇以骄人的成绩不断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1999年荣获河南省""民族 团结进步""先进单位;2000年被省建设厅授予""中州名镇""被市委授予文明乡镇,镇党委并被授予省级""六好""乡镇党委;2001年获县综合工作一等奖。".  

上戈镇

  洛宁县上戈镇地处河南省西部山区,东距古都洛阳145公里,距离县城55公里。全镇辖18个行政村,265个自然村,1.5万口人。拥有耕地面积5.6万亩,其中苹果面积4.6万亩,主栽品种为红富士、首红、新红星、皇家嘎啦等,年产量5000万公斤,年产值5000万元上,素有“中原苹果第一乡”这之美称。    上戈境内山清水秀,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土壤肥沃,无污染,是国家农业部划定的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上戈苹果具有色泽鲜艳、香味馥郁、酸甜适口、耐贮耐运等特点,倍受各级果树专家和广大消费者的好评。自1989年以来曾获得国家、部、省级以上优质产品大奖35项次,1997年10月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注册了“上戈”牌商标,1998年11月被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发展中心确定为绿色食品苹果,2004年被河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定为河南省名牌产品。目前是河南省唯一的绿色食品苹果生产基地。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戈镇为全面提高苹果质量,增强果品市场竞争力,与省内外多家科研单位联合大胆提出了“大整型、旱改水、巧施肥、无公害、产业化”的十五字指导方针,推广了一系列高新苹果生产技术,引进开发了SOD苹果、高钙、富硒等-营养果品,投放市场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同时,组织成立了上戈绿色果品开发有限公司,以公司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3120户果农为基础,建设了上戈苹果农民协会、果树医院、果品冷藏保鲜库、果品交易市场、果品包装用品厂、果醋生产厂等产业化服务企业,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条。    我们热诚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前来上戈这片热土,投资兴业,共谋果业发展之大计。   ".  

下峪镇

  下峪乡位于洛宁县西南边陲,古称柳林镇。地处洛、卢、栾三县交界,距县城55公里,西和卢氏毗邻、南与栾川接壤、东邻本县兴华乡、北与本县故县、上戈两乡(镇)隔洛河相望。辖19个行政村,148个居民组,14500口人,总面积206平方公里,耕地29900亩。境内交通便利,电力、通讯、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完备。宜故路贯穿东西全境,向西有故县水库水上交通可达卢氏县,向南有崇白公路直通栾川县。建有3.5万伏变电站一座,为山区工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建有移动、联通微波塔。村村开通程控电话,通讯信息传播覆盖全境。乡域内有下峪和崇阳两个集镇,规划合理,管理有序,市场繁荣。    粮、烟、林、牧、矿为下峪乡五大支柱产业。农业有万亩旱作农业高产开发基地,年粮食总产量达978.9万公斤;8000亩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年产优质烟叶80万公斤;林业以发展优质速生用材林和优质果品为重点,已建成20万亩优质用材林基地和5000亩果品生产基地,木材储畜量120万立方米,年产各类果品100万公斤,尚有万亩宜林荒山有待开发。畜牧业以食草型优良品种为主,技术服务网络健全,发展畜牧养殖专业村7个。目前家畜饲养量达16665头,家禽饲养量54685只,年畜牧业总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矿山资源丰富,主要有铅、银、锌、铜、铁、花岗石等,其中,铅储量约1.5万吨,银5万吨,居全省第一,全国闻名。矿山开发已形成规模,现有非公有制经济项目59个,建成采矿企业30余家,选厂12个,冶炼厂1个,电解厂1个。年采掘能力30万吨,日选冶能力500吨。全乡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总产值7300万元,完成总收入6800万元,实现利润1017万元,上缴税金110万元。矿山开发潜力很大,还将建一个集采矿、选矿、冶炼、电解为一体的大型矿山开发企业,项目投资953.8万元人民币,其中引资700万元。丰富的矿山资源,齐备的基础设施,宽松的投资环境,有利于有识之士投资开发。    山清水秀,民风淳朴,野生资源丰富。西有故县库区,水域广阔,景美鱼肥,旅游开发前景看好;东有全县最高山脉—全宝山,海拔2103米,山峻石奇,溪流潺潺,竹木苍翠,景色宜人,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南部地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尤以长颈鹿、羚羊、娃娃鱼等珍奇动物和柴胡、连翘、山楂、五味子等药材,板栗、黑核、柿子、猕猴桃、木耳、香菇、香椿等土特产而著称。.  

河底镇

  河底乡位于洛宁县东北部40公里处,西邻陕县,东接宜阳,北与渑池毗邻,地处陕、渑、宜、洛四县交界,古时是洛阳进出晋、陕的重要通道,地里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河底古称莎栅,历史悠久,曾为永宁县治,清嘉庆年间改称河底镇。河底还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20世纪30、40年代为豫西革0据地之一,1931年7月,0洛宁县委在这里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1945年为洛宁县抗日人民政府、豫西第二军分区驻地。全乡下辖行政村35个,人口43578人,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万亩。近年来,河底乡的交通事业发展迅速,改造扩建了洛渑路,新建了观韩路、韩茶路等几条交通主干道和10余条纵横交错的县乡公路,形成了日趋完善的交通网络。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走出了一条以烟叶、沙兰杨和“闯王”大杏为支柱产业,粮食、畜牧、劳务输出、非公有制经济等共同发展的兴乡富民之路。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全乡烟叶种植面积已达36000亩、大杏栽种面积18000亩、年栽植沙兰杨10万株,现有规模以上各类企业30余家。2005年,全乡人均纯收入达到2560元,财政收入突破750万元。   ".  

兴华镇

  洛宁县辖乡。1958年设兴华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4.5公里,面积168.7平方公里,人口1.8万。宜(阳)故(县)公路过境。辖兴华、新庄、西坡、西南村、沟、沟口、瓦庙、麦张沟、窑子头、瓦寨庙、毛原、旺凹、烟洞、长明沟、夏前头、袁凹、薛岭、杨峪河、董寺、高凹坪、潘村、程窑、程家岭、北岭、北寨后2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从事冶炼、采矿、竹编加工等业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豆类、烟叶。淡竹质量佳,产量高。有仓颉造字台遗址。.  

东宋镇

  洛宁县辖乡。1958年设东宋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9.3公里,面积82.6平方公里,人口2.6万。通公路。辖东宋、贾窑、大宋、小宋、方里、西坞、马村、郭村、聂坟、柏原、磨沟、牛庄、祁家沟、西村、周村、丈庄、杨树凹、王庄、官南、官西、官东、陕庄、丁寨、罗凹、流峪2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机械厂、粮棉油加工厂等。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大豆、红薯。明工部尚书宋礼出生于此。.  

马店镇

  洛宁县辖乡。1958年设马店公社,1964年并入长水公社,1978年析设马店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124.6平方公里,人口2.2万。郑卢公路穿境。辖小街、田村、马东、马西、太平庄、东仇、张村、上窑、关庙、胡家原、刘沟、吕村、伙子、罗、焦河、杨村、沙陀、坡根、石门、伙家岭、虎庙、窑湾、前乔、后乔2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蒜业集团公司。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豆类、烟叶、油菜子。.  

故县镇

  故县乡位于洛宁县西部,距县城74公里,东邻上戈、北接灵宝寺河山,南隔故县水库与下峪乡相望,西与卢氏官道口接址。八官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有故县水库、铁索吊桥等名胜风景区,素有“豫西小三峡”之称。12个行政村、80个居民组,8200口 人分布在 141.5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之间。现有耕地3万亩,以粮、烟、牧、果、旅游为主导产业,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    近年来,故县乡党委、政府在县委 、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总-“-”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资源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重点,以效益为中心,狠抓农业产业化调整,确定了“巩固烟叶、林果,发展畜牧养殖,强力开发旅游 ”的经济发展思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及民主法制建设,该乡广大干群齐心协力,克难攻坚,狠抓工作落实,形成了社会稳定,民风淳朴,上下一致,共求发展,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也使该乡的社会各项事业正向着健康、稳步、有序的良性循环的正确轨道迈进。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至2003年底,该乡已逐步形成了“粮、烟、牧、果、林、旅游”六大支柱产业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全乡粮食总产量达4700万吨。种植烟叶6000亩,实现产量120万斤,税收突破100万元。以苹果为主的林果业总产量达320吨。新发展苹果1000亩,完成退耕还林、荒山绿化12000亩;村庄绿化6个村;通道绿化5公里。大牲畜存栏达到3800头,家禽饲养量达6万只,小尾寒羊养殖基地1个,养羊专业村2个。全乡人均纯收入1560元,财政收入达22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果。依照“依山就势、建筑别致、小巧玲珑、整洁有序”的指导思想,完成了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门面房入住率达98%,开业率达95%;城镇经济得到了有力繁荣。投资50万元,对全乡9所学校1600平方米D级危房进行改造。投资60万元完成人畜饮水工程15处,解决2820口人,1860头大牲畜吃水困难问题。完成一个村2公里“村村通”公路面板铺筑工程。并对全乡95公里乡村公路进行了铺修。.  

赵村镇

  赵村镇位于县城西南13公里,东邻陈吴乡,西接西山底乡,南依熊耳山与栾川县相连,北隔洛河水与城郊、马店两乡相望,全乡34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283个村民小组,4.2万人口,总面积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万亩,是洛宁县第一人口大乡,典型农业乡。现任乡-卫万星,乡长戴耀武。   赵村镇境内川、涧、塬、山地形皆备,水利条件得天独厚,有经过除险加固的大沟口中型水库和洛南大渠分别沿塬涧和川区而下,两灌区设施完善,运行良好,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可灌溉3.2万亩耕地。乡村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安虎公路、洛栾公路穿乡而过,全乡90%以上村达到了水泥路面,形成了全乡公路大循环,运输方便,交通便利。全乡村村通国际、国内直拨电话、中国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乡,通讯手段先进;乡有方村变电站,电力供应充足,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    赵村乡现有公办学校29所,其中高中1所,中学3所,小学25所。赵村乡主要作物为粮食、苹果、烟叶等,自然资源为森林、金、银、花岗岩等矿产,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南部山区矿产资源丰富,有陆院金矿、七里坪金矿等矿区,还有历史悠久流传甚广的汉光武帝太子出生地太子坪、红娘子墓、隋末唐初农民起义军屯集地李岗寨等风景名胜区,是亟待开发的森林自然公园和旅游风景区。    赵村乡党委、政府2002年以省、市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先后投资1700余万元,在赵村街建成下店上宅门面房542间和18000平方米综合贸易市场,建成了社会车站、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完成了赵村街道路硬化、彩化,栽植了风景树,修筑了花带,安装了路灯,提高了外部形象,优化了投资环境,通过经营管理,2003年我乡被洛阳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乡镇”。    近几年,赵村乡-卫万星、乡长戴耀武带领领导班子和全乡干群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团结协作,扎实工作,使我乡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赵村乡连年被授予“洛阳市治安模范乡”、“洛宁县综合工作先进乡”、“洛阳市先进党委”、“洛宁县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洛阳市民营经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赵村乡纪检、老干部、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几年来,先后五十余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  

长水镇

  长水镇位于洛宁县城西19公里处,东与马店毗邻,西与罗岭相连,南隔洛河与底张相望,北依崤山与陕县接壤。地形呈“六山三涧一分川”分布。郑卢路自东而西穿乡而过,向南与宜故路相接,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县连接东西部,南北部的交通枢纽,也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乡总面积121.4平方公里,耕地2.2万亩,辖13个行政村,101个村民小组,1.3万口人,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经济作物以烟叶为主。林木资源丰富,沙兰杨闻各遐迩;金丝楸色泽淡黄,质地优良,是各类家具用料的首选,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境内有闻名世界的“洛出书处”文化遗址和“中原洛河第一漂”等旅游景点。.  

城郊乡

  洛宁县辖乡。1958年设城关公社,1987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公里,面积56.6平方公里,人口3.8万。郑卢公路穿境。辖苍龙庄、温庄、崛东、崛西、冯庄、冀庄、庄上、溪村、余庄、在礼、吴村、王协、经局、寨沟、张家、坞东、坞南、坞西、张坡、余粮、崖底2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从事建筑、建材、运输等业为主。农业主产蔬菜、小麦,盛产沙兰杨、竹子、花冠苹果。.  

小界乡

  小界乡位于洛宁县城北部,距县城18公里,总面积123.1平方公里,人口11939人,全乡辖17个行政村,98个居民组,148个自然村,地形地貌以浅山丘陵为主,三邓公路(三洛路)南北穿境而过。全乡有耕地3.5万亩,林地3.15万亩,宜林荒山2.5万亩。支柱产业以烟、林、牧、粮为主,是一个典型的豫西山区农业乡。    近年来,以党的-为指针,按照国家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小界乡党委、政府以科技为先导,以高效农业为依托,全面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确立以烟叶、畜牧、林业为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搞发展,使小界乡群众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充分利用小界乡土壤及气候均适宜烟叶生产的优势,大力发展烟叶,确定了不管东南西北风,咬定烟叶不放松的方针,烟田面积从2000年3800亩的基础上增至2003年6800余亩,实现产品税82.3万元,2004年争取烟叶面积达到8000亩,实现产量100万斤。产品税突破100万元。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的优惠政策和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林业生产,1998年以来,累计完成荒山造林12000亩,退耕还林3000亩。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迅速。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近年来,畜牧业发展较快,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品种得到改善,还大力发展牧草种植,使养殖走规模化道路,变散养为圈养,提高肉牛的出栏率。    小城镇建设按照党的-关于“加快发展小城镇”的战略部署,遵循城镇化的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坚持发展小城镇与发展农村经济、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目前,已完成鞍桥山三万五千伏变电站、卫生院、粮所、烟站、水塔及部分个体门店建设任务,完成乡政府办公楼迁址新建的设计方案及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使小城镇建设初见成效。2004-2008年,依照规划完成全部商业门店和农贸综合市场的建设任务,完成中心学校和乡直单位的迁建工作。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到小城镇投资兴业,把小界建成经济、文明、卫生、诚信小城镇。.  

罗岭乡

  罗岭乡位于洛宁县城西30公里处,全乡共辖14个行政村、120个居民小组、2230户、9700口人。总面积约15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855亩。    近年来,该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粮、烟、牧、果、林、豆”六大支柱产业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至2003年底,全乡粮食总产量达8627万吨。种植烟叶5500亩,实现产值460万元,税收92万元,人均增收575元。大牲畜饲养量达22000头,出栏达15000头,特别是以罗岭、韩沟、窑沟为主的蛋鸡饲养更是办的红红火火,全乡共有大小养鸡场42个,饲养量达60万只,每天南来北往拉鸡蛋的人络绎不绝。以苹果为主的林果总产量达250万公斤。完成退耕还林5526亩,荒山造林6007亩,通道绿化6公里,村庄绿化13个,建立优质黑核桃基地8个,采用先进造林技术,与意大利合作造林60亩。种植优质黄豆2万亩,总产量达200万公斤,实现产值520万元。油葵1.2万亩,总产量达60万公斤,实现产值50万元,两项人均增收600余元。全乡人均纯收入达1560元,财政收入达18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果。依照“依山就势、建筑别致、小巧玲珑、整洁有序”的指导思想,建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城,被外界誉为“豫西小重庆”,得到了省委常委、市委-孙善武同志的充分肯定。目前172间门面房已全部开业入住,城镇经济得到了有力繁荣。投资74万元,完成了15所学校、3117平方米教学楼的危改工程,使山区办学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善。投资60余万元,解决了12个自然村的人畜吃水问题。投资120万元,完成了3个行政村的“村村通”工程,全乡交通状况得到了有力改观。建起了移动、联通三座信号塔,全乡村村通程控电话,通讯四通八达,快捷方便。    结合我乡实际,我们意欲发展肉牛育肥和黄豆深加工项目。希望广大仁人志士,前往我乡投资办厂,我们将以最优惠的政策和最优质的服务,欢迎四方宾朋的到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罗岭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底张乡

  底张乡位于洛宁县城西南19公里处,属浅山丘陵区,东与西山底乡相邻,西和兴华乡相接洪坡岭,南与栾川县接壤,北和长水乡隔河相望,安虎路横穿洛河沿,磨兴路纵贯全乡,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全乡下辖29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151个村民小组,5460户,21094口人,33个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28个),548名党员(其中农民党员工428名、女党员36名),全乡总面积1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万亩,林地面积2.8万亩。    1998年以来,乡党委、政府根据底张实际,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确定一条“以烟叶、香菇为支柱”的经济发展路子,经过全乡干群几年来的共同努力,2003年全乡烟田面积达3000亩,香菇种植规模达30万袋,人均纯收入达1452元,财政收入达115万元,目前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和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以党的“-”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强乡富民为目标,利用“三大一强”的有利时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烟叶、香菇、畜牧为支柱,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扩大种植面积,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我乡的烟叶生产由种烟小乡向中等乡迈进,实现“香菇生产第一乡”。    2004年实现烟叶种植4000亩,种植香菇100万袋,预计财政收入达13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550元,2005年种植烟田面积5000亩,香菇达150万袋,预计财政收入达15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660元。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加强原有企业管理的同时,强化企业改革,狠抓内部改制,以大阳、礼村养鸡厂、砖厂、旋木厂为龙头,促进再建项目进度,今年新增刘营炉料再生厂、盐池选铜厂等快速建成投产,增加企业总量,拓宽企业发展规模,增加经济效益,强力推进乡域经济发展步伐。    继续坚持学校教育和各类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不断加大农民群众再教育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实现大批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年输出劳动力不少于5000人次。    综合底张乡的经济实力和外部形象,底张将成为“崛起于崤山之麓的璀璨明珠”指日可待。".  

山底乡

  山底乡位于河南省 洛宁西南部,距县城22公里,东接赵村乡,西连底张乡,北邻洛河,南有界岭与栾川分界,洛栾路横贯南北,安虎线贯穿东西。全乡辖19个行政村,145个村民小组,220个自然村,21000口人。25个党支部,19个农村支部,51个党小组,518名党员,其中农民党员456人,女党员32人。   1955年设西山底中心乡,1958年属赵村公社,1972年析 山底乡设西山底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79.9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西山底、虎沟、郭庄、杨岭、亢凹、张凹、汤沟、洪岭、彭凹、张沟、良泉沟、中方、北村、孟村、司阳、南洞、孙洞、前王阳、阳峪19个行政村。   -   辖区代码   辖区   辖西山底、虎沟、郭庄、洪岭、汤沟、张凹、亢洼、杨岭 山底乡、彭洼、中方、张沟、良泉沟、北村、司阳、孟村、阳峪、孙洞、南洞、前王阳19个行政村。宜(阳)故(县)公路过境。   代码   410328214:~200西山底村 ~201虎沟村 ~202郭庄村 ~203洪岭村 ~204汤沟村 ~205张凹村 ~206亢洼村 ~207杨岭村 ~208彭洼村 ~209中方村 ~210张沟村 ~211良泉沟村 ~212北村 ~213司阳村 ~214孟村 ~215阳峪村 ~216孙洞村 ~217南洞村 ~218前王阳村   -   地理优势   山底乡位于洛宁西南22公里处,南依熊耳山,北临洛河水,安虎线贯穿东西,洛栾路横贯南北,地域面积79.9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2.1万人。境内森林茂密,竹林如海,草地广阔,矿藏俱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山底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励精图治,理清思路,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强乡富民工程,大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以烟叶、矿产品开发为主,农产品加工、林果、劳务等多方并举的产业。乡财政税收和农民收入一年一大步,年年上台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   产业结构   山底乡矿藏丰富,已探明储量的有金、银、铜、铅、锌、锰 山底乡、铁等十多种金属矿床,尤其是金、银储量居全县首位。上官、干树、虎沟三大金矿均分布在山底乡区域内。年产15万吨永宁金铅冶炼有限公司落户山底乡,将为拉长矿产品加工链条,增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粮、烟、林、矿为山底乡的四大经济支柱。   -   发展趋势   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重点突破,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和带领全乡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力的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烟叶生产、民营经济、劳务输出、新农村建设工作均居全县前列,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了省长李成玉的表扬和肯定, 2007年获洛宁县招商引资工作和支持重点工程先进乡镇。  

陈昊乡

  洛宁县辖乡。1958年设陈昊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6.3公里,面积161.7平方公里,人口3万。通公路。辖陈昊、谷圭、陈吴庙、月山原、寨根、新村、王召寨、观湾、沙坡岭、上西沟、金山庙、王阳、上王召、下王召、德里、小原、东寨子、西寨子、坡头、南地、雷寨、程寨、韦寨大原、上沟、中益、禄南、禄北、东原2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红薯、烟叶。金门淡竹遍布全乡,为竹编原料,生产燕帘出口。谷圭香瓜誉称“香十里”。有禄地龙山文化遗址、坡头早商文化遗址。.  

涧口乡

  涧口乡政府距县城东南12.5公里,南靠熊耳山与嵩县接壤,北依洛河同城郊乡相望,东和宜阳县张午乡为邻,西与陈吴乡相连,西陶峪涧、东白马涧、自南面北汇入洛河。宜故公路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全乡20个行政村,167个村小组,5250户,2.2万口人,辖区面积1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万亩。境内川、山、塬皆备,有“七山二塬一分川”之称。现任-张鑫,政府乡长贾玉堂。    涧神公路贯穿全乡,乡村道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全乡村村通国内外直拔电话,中国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乡,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全乡现有公办学校17所,其中中学两所,小学15所。主要作物为粮食、林果、烟叶等,自然资源有森林、石英、花岗岩矿产,资产丰富,土地肥沃。旅游名胜景区-神灵寨,为国家级自然森林公园。是我们洛宁县旅游企业的龙头。景区风光秀丽,设施完备是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毗邻神灵寨的莲花顶风景区旅游资源更是独秀一枝潜力无限,省、市专家评价很高,存在很大开发潜能,是有识之士的投资开发热士。    2002年,我们涧口乡政府以省、市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先后投资1200万元,在涧口街建成了上宅下店的沿街门面房176间和6200平方米的综合农贸市场,完成了社会车站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街道栽种了风景树,修筑了花坛,安装了路灯、美化了环境,改变了形象。    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现有东村、洪崖、明珠三大机砖厂,西峪、高湾木材加工厂,涧口康洁造纸厂等诸多民营企业,2003年全年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达到890万元,实现利润52万元,目前预计投资47亿的大鱼沟蓄能水电站,正处于勘测立项的前期工作中,建成后,将实现装机120万千瓦至150万千瓦,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目前,县委、县政府正不惜一切代价争取国家立项,引进大的投资商开发建设,如果这个项目能在近期实施,将为我乡的工业经济注入强大活力,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面貌。    近年来,涧口乡-张鑫,乡长贾玉堂带领领导班子和全乡干群,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脚踏实地,扎实工作,使我乡的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使我乡经济腾飞,我们将以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优质的服务,诚招各界有识人士到我们涧口乡发展。   ".  


城关镇特产大全




城关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