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镇位于江西省全南县东部,处九连山脚下,县城新区所在地,素有全南的“东大门”之称。境内有全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天龙山风景区。区位优势明显,距广州、深圳、珠海的距离分别是274公里、409公里、420公里,都不超过7小时车程,京珠—赣粤高速公路全南连接线和105—106国道连接线穿境而过,县工业园六个区中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六区五个区都规划在境内。电信、移动、联通通讯网络覆盖全镇,信息交流十分方便。全镇辖18个行政村,160个村小组,总户数7528户,总人口25589人,区域总面积208.36平方公里,是该县较大的建制镇之一。
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人民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年初的工作部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76亿元,财税收入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71元。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农业和农村、综治等工作都名列全县前茅。
开放型经济取得新成绩。全年共引进新项目5个,签约资金2080万元,实际进资948.36万元,并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铸造、木竹加工、小水电、针织机械等五大工业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取得新成效。逐步形成了以烟叶、花卉、葡萄、蚕桑、蔬菜、果业为主的六大特色农业基地;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村通”公路工程已基本完工;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全镇呈现出一派竞相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天龙山峰插云霄,桃江曲折环山绕。四季不凋青0,人杰地灵出英豪”。驰入了科学发展快车道的金龙镇将凭借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春风,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扬优成势,在“对接珠三角,建设新全南”的征程中再立新功,打造成赣粤边际新兴的工业明星乡镇。
特产:高山茶油.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208.36平方公里 | 360729103 | 341000 | 0797 | 查看 金龙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城厢镇 |
全南县城厢镇,位于全南县域范围的中心位置,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运输中心。京珠——赣粤高速公路连接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电信、移动、连通通讯网络覆盖全镇,信息交流十分方便。全镇辖7个行政村,83个村小组,2个居委会,总人口43577人,国土总面积79.79平方公里。目前,该镇已形成工农并举的良好格局,第三产业也有了较大发展,各项经济事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二、自然条件 城厢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日照1689.5小时,年平均气温18.6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695毫米,无霜期达287天,初霜期十一月下旬,终霜期二月中旬.常年主导风向为南风. 镇区范围内地质构造稳定,稀土、石英砂、莹矿和中国红石材等资源十分丰富。 三、经济结构与状况 近年来,城厢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已初步形成以蔬菜、瓜果、优质稻、蚕桑、生猪、水产、毛竹、用材林为主的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并逐步形成以商业、建材、木竹加工、小水电、食品为主的经济发展产业格局。 2005年,全镇农业产值3053万元,林业产值604万元,牧业产值341万元,渔业产值172万元。良好的投资环境赢得了广大客商的青睐,2005年,全镇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共引进资金302万元,引进外商3家。. |
大吉山镇 |
大吉山镇位于全南县最南端,与广东省连平县、翁源县相毗邻,因境内有“世界钨都”美誉的大吉山钨矿而闻名。全镇总面积97.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718亩,山地面积10.3万亩。辖8个行政村、25504万人。交通便捷,距离县城只有20多公里,至广东省广州市只有250多公里,同时紧靠105国道和京珠赣粤高速公路,离京九铁路仅50多公里。电信、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镇,村村通公路、通广播电视。全镇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大吉山镇山多坡缓,土地肥沃,且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宜发展果业和其它各种经济作物。目前主要经济作物有:脐橙、椪柑、巨蜂葡萄、烟叶、蚕桑、高山蔬菜、药材等,其中脐橙、椪柑、巨蜂葡萄正成为该镇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全镇现有宜果缓坡4万多亩,是投资发展果业的首选之地。 大吉山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储有大量的钨、稀土、钽铌、硅、铀、钾长石等矿。电力资源充足,拥有三座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4000多千瓦时。 大吉山镇致力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现该镇有4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各个示范点各具特色,农村围寨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民风淳朴,党群、干群干系良好。 多年来,大吉山镇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优势,紧紧围绕打造沿海发达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目标,解放思想、创优环境,一批企业先后落户该镇,大吉山镇正成为广大客商青睐的投资热土。 走入新世纪的大吉山镇人,正以更加高昂的热情,为打造“赣粤边际新兴工业明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阔步向前。全镇人民热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客商前来投资置业。 特产:巨峰葡萄、钨矿、稀土矿。. |
陂头镇 |
陂头镇位于县城东北部,地貌以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为主,与广东省南雄市和本省龙南县接壤。总面积299.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542亩,林地27.4万亩。农业以产粮为主,是我县的粮食主产地之一;山上特产尤为丰富,如香菇、笋干、木耳等,中药材灵芝、黄柏等享有盛名。 原省属八一综合垦殖场驻其境内,集种、养、加工、制造和制药于一体,近年已由县人民政府接管。 镇人民政府驻地陂头圩,距县城49公里,与广东省南雄市和本省龙南县邻近,逢集日,来自南雄和龙南的商贾甚多,市场繁荣,经济活跃,为本县北部的集市贸易中心。 特产:灵芝、香菇、笋干、木耳. |
金龙镇 |
金龙镇位于江西省全南县东部,处九连山脚下,县城新区所在地,素有全南的“东大门”之称。境内有全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天龙山风景区。区位优势明显,距广州、深圳、珠海的距离分别是274公里、409公里、420公里,都不超过7小时车程,京珠—赣粤高速公路全南连接线和105—106国道连接线穿境而过,县工业园六个区中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六区五个区都规划在境内。电信、移动、联通通讯网络覆盖全镇,信息交流十分方便。全镇辖18个行政村,160个村小组,总户数7528户,总人口25589人,区域总面积208.36平方公里,是该县较大的建制镇之一。 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人民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年初的工作部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76亿元,财税收入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71元。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农业和农村、综治等工作都名列全县前茅。 开放型经济取得新成绩。全年共引进新项目5个,签约资金2080万元,实际进资948.36万元,并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铸造、木竹加工、小水电、针织机械等五大工业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取得新成效。逐步形成了以烟叶、花卉、葡萄、蚕桑、蔬菜、果业为主的六大特色农业基地;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村通”公路工程已基本完工;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全镇呈现出一派竞相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天龙山峰插云霄,桃江曲折环山绕。四季不凋青0,人杰地灵出英豪”。驰入了科学发展快车道的金龙镇将凭借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春风,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扬优成势,在“对接珠三角,建设新全南”的征程中再立新功,打造成赣粤边际新兴的工业明星乡镇。 特产:高山茶油. |
南迳镇 |
南迳镇位于全南县南部,是全南南线的经济、交通、文化中心。现下辖12个行政村,154个村小组,国土面积133平方公里,人口19927人,赣粤——京珠高速公路连接线横贯全镇东西,是广东从赣粤——京珠高速公路连接线进入江西的第一道大门。南迳镇物产丰富,罗田白荠、武合椪柑享誉盛名,由国家工商局注册的“高山牌”无公害蔬菜更是家喻户晓,每年种植面积均达11000亩。特别是随着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一批具有现代工业水平的外商企业已落户我镇,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开始形成,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台湾皇达兰花基地就落户该镇。南迳镇基础设施完善,现有35KVA变电站两组,城镇农网改造已全面完成,彻底解决了供电紧张的状况。镇1万吨/日自来水厂已建成投入使用,通讯设施已在全镇普及。南迳镇旅游资源丰富,有全国自然保护区“车八岭森林自然保护区”和集疗养休闲为一体的热水温泉度假村。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南迳温泉度假村正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按照县委“对接珠三角,建设新全南”的要求,南迳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大力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强农业,主攻工业,繁荣第三产业,着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地把南迳镇建设成为赣粤边际的经济强镇。 特产:荷苞豆、荸荠. |
龙源坝镇 |
龙源坝镇位于县城北部,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总人口12572人,面积262.80平方公里,耕地11540亩,林地15.63万亩.以产粮为主,是我县主要产粮区之一;木、竹、果(桃李)及林副产品也较多;近年来又大量发展了烟叶、西瓜、脐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该镇物产丰富 ,农民较为富足,近年来外出经商也较为活跃。 特 产:烟叶、毛竹、桃、李. |
中寨乡 |
中寨乡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东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总面积82.8平方公里,耕地9170亩,林地11.72万亩.以产粮为主,兼种果树,商品蔬菜西瓜等经济。特产有中药、灵芝。. |
社迳乡 |
社迳乡地处全南县最北端,毗邻广东南雄,既是黄田江和桃江两大水系的交汇处,也是全县海拔最低的区域,距县城68公里。2001年撤并乡(镇)由原来的上江乡和社迳乡合并为社迳乡,原曾屋村是全南县成立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现全乡国土面积119.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752万亩,山地面积15万亩,辖7个行政村,76个村小组,2634户,1.2万人,12个党支部,党员448人。该乡交通便利,村村通水泥道路,汶庄线贯穿东南,广播电视、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乡。 社迳乡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非常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主要经济作物有蚕桑、西瓜、脐橙、椪柑、烟叶、板栗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其中,蚕桑、西瓜、脐橙、烟叶为该乡农业支柱产业。社迳乡山坡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积累快,是开发果业、盛产木竹的好地方,具有丰富的木、竹资源。 社迳乡传统特产蜜饯生产已有百年历史。2004年已发展到10多家个体蜜饯作坊,开发了密李、相思梅等20多个品种,年产量达10万余公斤,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充分利用丰富的水利、矿产资源,招商引资初见成效,全乡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2001年至2004年先后引进外地客商投资兴建水电站达到9座,为该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电力资源;2002年引进会昌石磊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200万元,兴办全南石磊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对矿产资源进行了整合,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安全生产系数,现日产矿石300多吨,月产精粉上万吨,年创税收130多万元。特产:板栗、蜜饯、白果. |
龙下乡 |
龙下乡位于县城东北部,东连信丰县,南邻龙南县,乡政府驻地龙下圩距县城93公里,因地处“百丈龙潭”之下而得名。县城至龙下公路连接105国道,经龙南折回全南,形成环形公路。全乡面积106.7平方公里,有耕地2134亩,林地9.48万亩。以产粮为主,土特产板栗久负盛名。特产:板栗. |
大吉山矿社区管理委员会 |
大吉山矿社区管理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