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赣州市 >> 宁都县 >> 石上镇

石上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石上镇谷歌卫星地图)


石上镇简介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76万人 174.14平方公里 360730106 341000 0797 查看 石上镇谷歌卫星地图

石上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石上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梅江镇

青塘镇

  青塘镇位于宁都县西南部。镇区距宁都县城25公里,东邻梅江镇、竹笮乡,南接赖村镇,西界兴国县梅窖镇,北毗黄陂镇、蔡江乡。全镇现辖区1个居委会、10个村委会、147个村小组,总户数6984户,总人口34594人。全镇版土面积179.84平方公里,有耕地近2万亩,山地面积20.2万亩,水域面积2.4万亩。   青塘镇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1995年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500个试点镇之一,目前墟镇面积达0.88平方公里,现已初步建设成为融工、矿、农、贸为一体的具有江南特色的小城镇。青塘镇地形地貌为四周高山中间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称。境内山清水秀,人民勤劳朴实。位于镇西北部的宝华山风景奇秀,极具灵气;位于镇东部的莲花山是富含文化底蕴的佛教名山;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故居现仍保存完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优美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人文图卷。全镇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尊纪守法,文明自律,形成了奋发向上的良好风尚。   青塘镇交通、通信、运输业较为发达。319国道邮古公路穿境而过,距兴国火车站40公里,村村均通公路、电力、电视、电话,手机信号稳定,是所有商者理想的创业之地。    青塘镇是一个资源大镇。属石炭纪梓山祖红砂岩地貌,工业企业较为发达,有煤、石灰石、硫、钨、铜、铁、镁、萤石、花岗岩等矿产资源100余种,且储量极为丰富,尤其硫铁矿储量全国有名。现有宝华山水泥有限公司、硫磺矿、煤矿、钨矿、盛达矿业等资源型工业企业。有较为丰富的木竹资源和人力资源,尤其适宜创办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目前已创办多家木竹加工企业和服装企业。   青塘镇农业颇具特色。气候、土质等特别适宜脐橙种植,且脐橙果鲜味美,品质优良,在赣州市第一、二、三届脐橙节上均获金奖。脐橙开发蔚然成风,并吸引了台商独资开发3000多亩,成为全市首屈一指的农业开发外资企业,目前,全镇共有脐橙面积12850亩。此外,酸甜可口的社岗李子走俏全国各地,南堡花生、河背的蔬菜、赤水的稻田养鱼、坎田和西迳的木竹制品等都名具特色,发展潜力较大。   开放与发展承载着青塘人民走向富裕、奔向小康的希望与梦想,近年来,青塘镇坚持“安商、亲商、为商、富商”的招商理念,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各项服务,狠抓招商引资,全镇新上招商引资企业14个,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长胜镇

  长胜,宁都县南部经济、文化中心;距县城20公里,版图面积186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5.8万人。长胜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境内气候湿润(常年气温在26摄氏度~28摄氏度之间)、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有良田40860亩,年产优质稻5千万斤),水电、森林丰富(有山林15万亩,森林植物率达100%),自古就以商贸繁庶,物产富饶而著称。这里交通便利,昌厦一级公路纵贯全境,直通闽粤。全镇年工农业总产值达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18元,财政总收入610万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县前列。日益凸现的区位交通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诚信的政府、开放的政策,使长胜成为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近年来,长胜镇立足区位优势,依托昌厦公路,结合本镇实际,确定了“依托昌厦引外商,拓展优势树产业,聚集民众造新城,开明开放谋发展”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五大平台”即:农民增收新平台、小城镇建设新平台、招商引资新平台、新农村建设新平台、诚信服务新平台,全力推进富民强镇步伐。今日的长胜镇已成为昌厦线上的璀璨明珠。    基础设施日新月异    长胜镇党委、政府按照“夯实基础,着眼长远,注重规划,不求其大,但求其精”的理念,着重抓好城镇规划布局、先后三次修编整体规划,今年先后投入资金近400万元,改造宽40米,长900多米的振兴大道,打通立新西路,扩大城区面积近2.5平方公里,对城区街道实施硬化、净化、亮化、美化、绿化工程,并沿昌厦路新建一座占地126亩集商贸、物流于一体的商贸城。    通过近些年的努力,长胜已有15个村通水泥路,现代化通讯、信息网络覆盖全镇所有村落,镇区有日产2000吨的自来水厂,新建一幢占地3200平方米的中心小学教学楼,且拥有全县首个集文化、科技、娱乐、广播电视、电影于一体的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    乡镇工业成效喜人    为强工富民,长胜镇着力优化投资环境,瞄准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主动承接“长珠闽”核心区域的产业扩张转移,2004年全镇分别引进瑞金客商投资600万元兴建赖坊河水电站,投资200万元兴建樟坑电站;上海客商投资600万元创建协和保健饮料生产基地;福建漳州老板投入300万元,新组建蘑菇菌种厂;引进福建石狮老板投资500万元在长胜圩镇兴办了2个服务加工厂,均已进入生产阶段。.  

黄陂镇

  黄陂镇位于宁都县城的西北部,距县城48公里,区域面积204.4平方公里,毗邻两县七乡镇;距一级国道昌厦公路25公里、赣粤高速122公里、京九秩路80公里,并与纵横交错的镇村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镇内通讯便捷,硬件设施俱佳,是实施江西在东西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乡镇。   黄陂是一个千年古镇,唐、宋、明、清时期古建筑群随处可见,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以来,黄陂镇人文荟萃,英杰辈出,既营造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也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黄陂是一块英雄的鲜血染红的土地。毛泽东、-、陈毅、-、李富春、曾山、项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长时间在这里生活、战斗。黄陂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下了《渔家傲》“前头活捉了张辉瓒……”的光辉诗篇。上海市的黄陂路由此而得名。黄陂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和英勇牺牲,有名有姓的英烈2800多名,还有那无数的无名烈士,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   黄陂土地肥沃,有耕地面积近4万亩,山地23万多亩。镇内山峦起伏,蜿蜒成势,山上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年平均气温在14—19℃,年降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生态环境宜人,适宜于发展现代绿色农业、无污染食品基地。黄陂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大的矿产有稀土、钾长石、萤石、硅晶岩等。镇内两江交汇,水资源十分丰富,有3.5万伏变电站一个,日供3千吨自来水厂一座,程控电话,移动、联通无线通讯网络覆盖全镇。黄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为有志在黄陂创业者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为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黄陂镇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将以“诚实、守信、开明、开放”为招商宗旨,真诚地履行一切承诺,推出最优惠的条件,伸出最热情的双手,欢迎有识之士到黄陂来参与开发建设、投资办厂、从商经营。此地有事业可创,有效益可得,有朋友可交。发展看黄陂,风景这边独好!.  

固村镇

  固村镇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42km。东毗石城县,南连瑞金市,西、北接本县长胜镇、固厚、田埠乡。    辖18村一居委会,人口4万,面积292平方公里,居全县首位,耕地4.6万亩,其中有林山地30.6万亩。琴江河自东向西纵贯全镇与梅江河交汇,区位优势明显,素有宁都的“边三角”之称。    固村是一个农业大镇,去年农业总产值达7428万元,以水稻为主,形成烟叶、蚕桑、白莲、西瓜、果业五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达4500万元,现有四个国营(镇办)林场,用材林达到26万亩,以松、杉木为主,优质杂木、毛竹居多。形成了以钾长石、石英石开采加工、木竹系列制品的企业35个,以“米酒”为龙头的绿色食品业和特种养殖业15个。    镇内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通发达,水泥公路北连昌厦路,西接京九线兴国车站,东接福建206线;电话、数字通讯网络覆盖全镇,可直拔世界各地;装机6400千瓦的“三门滩”电厂电力充足;教育、卫生、娱乐设施齐备。优越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招商政策,简捷的办事程序,周到的热情服务,数千年的人文景观融合着“固村水酒甲江南”的美誉,流溢出古镇浓郁的客家风景线!    这就是固村,她将以优越的环境、丰富的资源、纯朴的乡情,笑纳四海宾朋,投资兴业,共创固村美好明天!.  

赖村镇

  一、单位简介    赖村镇位于宁都县南部,是宁都县南大门,也是“四县八乡”(即宁都、兴国、于都、瑞金四县,赖村、青塘、竹笮、田头、黄石、梅窑、葛垇、丁陂八个乡镇)的中心重镇。版图面积177.9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092亩,林地153000亩,水面9355亩,园地11665亩。有15个行政村,221个小组,总人口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3万人。319国道贯穿全境,进村公路全部硬化,青溪河穿境而过。镇政府设在圩镇,傍319国道,拥有机关干部56名,其中党员38名。    二、主要工作业绩    (一)圩镇建设。赖村圩镇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要求,规划成集贸区、办公区、文化娱乐活动区、步行一条街和别墅小区。现常住人口8675人,每月逢农历二、五、八、十为圩日,逢圩流动人口5670人。是“四县八乡”农产品、商品的集贸地;(二)果业开发。赖村镇属山林面积大、土地肥沃地区,系脐橙、密桔、甜柚等果业开发的好去处。2002年新规划了两个脐橙万亩基地,现已开发面积14650亩,投产面积9867亩。拥有密桔园7个,面积986亩,甜柚园3个,面积870亩。连年来,赖村镇的脐橙在全区评奖中都被评为金奖;(三)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了农业产业化,着重以商品蔬菜、西瓜、甜玉米、花生、薯类、药材等 经济作物种植和优质稻、稻田养鱼、蘑菇生产的发展,打破了多年以来的单个水稻种植的传统农业。现已发展商品蔬菜2700亩,西瓜560亩,甜玉米150亩,花生2936亩,薯类1930亩,药材300亩,水稻制种1200亩,稻田养鱼780亩,蘑菇种植27600平方米;四、工业发展。赖村镇本着“优化环境、改善服务、以工招商、以商招 商”的宗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发展。相继引进桂兴种猪场,永盛秧盘厂,祥胜精制煤厂,赖村活性炭厂,杨氏灯饰厂,兴隆粮食加工厂,洋江、莲子、石街紫色页岩砖厂,莲子、坝口、永江、竹迳等电站和脐橙开发户;五、其他事业发展。加大教育投入,狠抓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改善教学管理,投入校建资金56万元,民办私立育才学校运行良好。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了脐橙、优质稻、蘑菇、甜玉米等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致富水平。以“三清三改”为主要内容,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全面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4%。.  

石上镇

东山坝镇

  一、自然概况:东山坝镇位于宁都县东北部,北纬26°44′,东经116°03′,距县城32公里,版图面积171.3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5.6万亩,耕地面积28697亩。全镇辖12个行政村,人口22120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铀矿、高岑土、荧矿石、稀土等,其中1960年由苏联专家指导探查的铀矿储量列全国第一,高岑土品位上佳,储量列赣南第一。水资源丰富,全镇有小一、二型水库5座,小水电站2座,小水电业发展迅猛。镇内有全县最大的镇办石湖林场,石湖林场创办于1974年,有林面积17200亩。    二、名胜古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宁都会议旧址”位于境内的小源村(1932年10月3日至8日,在小源村“榜山祠”召开了0苏区中央局全体会议,史称“宁都会议”),现保存完好。赣背村禾石寨为一天然岩洞,怪石遍布,林木茂密,是渡假休闲的好去处。    三、经济情况: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辅以白莲、西瓜、商品蔬菜、甜叶菊等经济作物。大布、石湖两村已成为赣州菊隆高科技责任有限公司的甜叶菊供应基地,全镇甜叶菊面积达到2500亩。土特产有夏布、仔猪、薯粉等。东山坝素有“仔猪之乡”的美称,年出栏生猪20000头,仔猪72000头,生猪养殖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四、基础设施建设:全镇各村通电、通路、通电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信号覆盖10个村委会,圩镇和大布、坪田两个村通自来水,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齐全,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洛口镇

  洛口镇位于宁都县北部,北纬26°51′,东经116°04′,总面积323.20平方公里。东毗广昌县柯树乡、翠雷山垦殖场,南邻东山坝镇、钓峰乡,西与小布乡接壤,北与肖田乡、东韶乡相连。辖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55个村小组,人口3.0万人,面积323.2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洛口圩镇,距县城45公里。宁(都)---临(川),宁(都)----丰(城),洛(口)----广(昌)公路穿境通过。    洛口镇是革命老区,是客家邱氏、卢氏、李氏的发祥地。境内有邱氏伺堂、虔州王卢光稠庙等客家文化景点,每年有大量港澳台胞组团前来寻根访祖、旅游观光    近年来,洛口镇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抓基础改善环境,活商贸繁荣市场,优化结构强农业,招商引资壮工业”的思路,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植经济新的增长点,形成了优质稻、蘑菇、红薯、药材四大主导产业,社会经济和科教文卫、小城镇建设、交通通讯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科教文卫体方面:现有初级中学1所,中小学1所,中心小学1所,完小15所,基本实现“两基”达标。拥有卫生院1 所,保健站1所,医疗点40余处,医疗保健水平较高。1993年底在全县率先开通有线电视,1995年开通调频广播,有线电视网17个。群众性文体活动普及,是江西省的体育先进单位。    小城镇建设方面: 洛口镇在“统一规划、拓展新区、改造老区、完善配套、强化管理、探索改革”的小城镇建设思路下,全面启动了圩镇建设,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采用征地、统一规划、分户兴建与统一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引民造城。新墟镇占地面积达2平方公里,常驻人口5000余人,总体规划呈“井”字形,主要街道统称为“两街两路”,即团结街、城建街、宁(都)---宜(黄)、宁(都)----乐(安)公路。1994年动工建设农贸市场,1995年全面竣工,占地面积4.85万平方米,124间店房,实行归行划市,设水产、畜禽、百货、服装、农特产、木竹制品六个专业市场,是宁都县北部乡镇最大的农贸市场。农历逢一、四、六、八为墟日。1997年,赣州市小城镇建设现场会在洛口镇召开,确定为全市小城镇建设样板镇。.  

小布镇

  小布镇位于宁都县西北部,东临洛口镇、钓锋乡;南连黄陂镇、大沽乡;西北与东韶乡、吉安地区的的永丰县中村乡、上溪乡接壤,是宁都县也是赣州市最早的边陲建制乡之一。1949年开设小浦乡,1957年为钩刀嘴垦殖场,1960年更名为小浦垦殖场,1961年开设小浦公社,1964年易名为小布公社,1984年改乡,2000年6月撤乡建镇。全镇总面积152、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015亩,山林面积15万亩,辖9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64个村小组,总人口15112人,其中农业人口11600人,境内驻有县属企业国营小布垦殖场,镇基础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市场繁荣,素有“宁都小香港”之誉称,而且还是远近闻名的“茶叶之乡”。 小布镇拥有丰富的木竹、矿产和风景旅游资源。全镇拥有松、杉及杂木林10万亩,活木储积量50万立方米,可年产木材1万立方米;拥有毛竹林3万亩,可年产毛竹10万根,是宁都县几个主要林区之一。现有联帮家具厂、竹拉丝厂、竹筷厂、地板木厂、刨花板厂等木竹加工企业11个。 山上拥有近千种动植物资源,有金钱豹、穿山甲等珍稀动物,有银杏、香果树、红豆杉、白樟等名贵树种,并且储藏有丰富的花岗岩和稀土矿,人称“工业味精”的离子稀土矿储量达到10万吨,且品味高,易开采。该镇还拥有钩刀嘴、庐穆峰、庙龙山、岩背脑瀑布等自然风景区,景区风景迷人,景点颇多,每个景点都有迷人的传说故事,是旅游度假的理想场所. 经济上布以生产优质大米,茶叶,蚕桑,花茹,笋干,木材,毛竹,木竹制品,氧化稀土,花岗岩等名优产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80元.目前,木竹,茶叶,蚕桑,猪,粮食是小布的五大支柱产业.   小布岩茶被评为江西五大名茶之一和赣州市创新名茶,并荣获国际茶文化节优质名茶奖;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饮料博览会""上获得优质新产品奖;1994年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国际商工贸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小布镇党委,政府把茶叶和蚕桑生产作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来抓,提出了""茶桑立镇,茶桑强镇,茶桑富镇""的发展思路,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发展村办,户办,联户办茶场和蚕桑基地,不断向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迈进,近年新开发的优质菇--花菇也市场见好,并迅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黄石镇

  黄石镇位于宁都县西南部,梅、琴两江交汇处,早在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就在境内的白鹿营(今阳都村)建县。是宁都历史上最早建县的地方。2001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盛产水稻、花生、红薯、脐橙、桑蚕.   黄石镇是“宁都黄鸡”的发源地;   萤石矿、高岭土资源极为丰富;   境内江河纵横,山势奇特,有着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观;   昌厦公路仅5公里,交通便利, 是投资兴业的理想境地。.  

田头镇

  田头镇位于宁都县南部,距县城18公里,全镇版图面积66.06平方公里,人口3.3万,耕地面积25037亩,辖15个行政村,166人村民小组。   1984年从本镇孙屋村《孙氏族谱》上发现,孙中山祖先唐东平候孙利,曾迁徒于此,经专家论证认可后,新华社特此播发消息,中山故里之名不胫而走,轰动海内外。明朝著著名政治家、工部尚书、明成化五年(1469年)探花、赣南历史上第一位驻外大使董越和弘治大理寺卿董天锡父子,毛主席警卫员、原0江西省委-、省军区司令员陈昌奉均系田头历史名人。   镇内属半丘陵、半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近年来,遵循“以农稳镇、以私兴镇、以市活镇、以席富镇、民本固镇”的总体工作思路,主攻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了富有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发展壮大了席草、制种、鱼苗、黄鸡、果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席草产业:田头已成为江西最大的“草席之乡”,全镇席草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草席加工机械总数达到800余台,年产草席700万条,总产值3750万元,2003年3月,田头镇草席加工企业被评为全省首批百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杂优制种产业:通过与国内种业界大企业神农大丰和隆平高科两大公司挂钩,建立了5000亩水稻杂优制种专用基地,年产优质稻种300万斤,成为全国八大基地镇之一,2002年和2003年,分别有中优系列、金优系列各两个组合通过了国家农业部专家抽查鉴定,成为部优免检产品,填补了江西制种业的空白。鱼苗、黄鸡、果业等产业都各具特色,形成了较大规模。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都来自五大支柱产业,田头已初步培育起草席、鱼苗、牛肉、粮食、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和羽绒收购等六大专业市场。   全镇交通方便,电力充足,昌厦一级公路、319国道傍境而过,出镇公路全部建成水泥路,率先在全县完成农网改造任务,全镇15个村全部实现了“五通”(公路、电、广播电视、电话、手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发展条件大为改善,2002年底开始的圩镇Ⅰ期改造,通过大规模拆迁建设,总拆迁面积10000余平方米,建设了一条主街道宽30米,两条次街道宽20米,成套商住楼120幢。建成了全县一流的农村圩镇,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下,正奋力向全面建设小康强镇目标迈进。.  

竹笮乡

  一、基本情况    竹笮乡位于宁都县中南部,北纬26 23',东经115 58',总面积94.33平方公里。东邻长胜镇,南接赖村镇`、田头镇、西连青塘镇,北毗梅江镇。乡人民政府驻大富村叉路口,距县城8公里。    全乡辖竹笮、新街、松湖、布头、赤坎、九塘、大富、小坑、鹅婆、侧排、水口11个村民委员会,155个村民小组6881户28834人口。    全乡以农业经济为主,主种水稻,经济作物白莲、西瓜、甘蔗、花生、脐橙、红薯种植面积较大。主要特产有夏布、红糖、三黄鸡等。    二、农业    全乡有耕地面积20554亩,其中水田15454亩,旱地5100亩,主种水稻,通过引进良种,推广水稻旱床育秧,抛秧等半年技术,种植效益得到大大的提高。畜牧业以养猪,养三黄鸡为主,自80年代初“十万家鸡下广州”闻名海内外,竹笮的三黄鸡养殖一直久盛不衰,到现在发展成为规模化养殖,年出笼10万羽以上的专业户有14家,其中年出笼50万羽以上的专业户有2家,全乡年出笼三黄鸡250万羽。    三、林果业    全乡林地总面积68600亩,森林覆盖率达99.42%。境内林木主要有杉、松、樟、竹等树种,果业仅脐橙种植面积就达3000多亩,其中500亩以上基地就有4 个,基它桃、李、梨、枣、柿都有种植。    四、企业    近年来,我乡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制定了系列的优惠政策,成功地引进了15家外资企业,黄山薯业有限公司总投资2000多万元,是赣南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广东从化李老板投资1680万元在新街电站建设新站一座,发电量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一翻,现在电力十分充足,还有新星玩具厂、胶合板厂、坑背水上乐园,亚源饮料厂等都落户我乡,至今年,全乡共有各类企业200多个。.  

对坊乡

  对坊,旧称戴坊,位于宁都县南部,与红色故都瑞金市的大柏乡、瑞林镇、岗面乡接壤,是宁都通往闽粤的南大门,距县城35公里,距赣州市150公里。    毛主席当年有诗云:“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如今的对坊,不再是“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的旧模样,近几年来,对坊乡党政按照“农业产业化,工业规模化,城镇精品化”的发展思路带领勤劳聪明的对坊人民勇敢地站在改革发展的潮头,向“开放、发展、富裕”的目标奋勇前进,全乡呈现出政通人和,社会发展,事业兴旺的喜人局面。    基本情况:    面积142。43平方公里;人口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万人;辖13个行政村,160个村民小组;水 由世界银行贷款兴建对坊乡自来水厂,可供圩镇及对坊均田等居民生活用水;电  设施齐全,有10千伏高压线路113千米,220伏低压线路274千米,拥有一个装机容量150千瓦的水电站;路 交通便利,昌厦一级公路穿境而过(长14公里),连通闽粤,对瑞县级公路已硬化3公里,对坊至营上、富丘、石江陂、葛藤、坑塘五个村公路均已硬化;通讯 已全部实现村村通电话,移动、联通网络信号遍布全乡;    主要产业:    种植业:脐橙、优质稻、蘑菇、金银花、    养殖业:三黄鸡、生猪、    工 业:珠绣厂、针织厂、山旮旯酒厂、    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富丘村竹山小组   营上村上、下营小组    城镇建设思路:    科学化规划 现代化建设 产业化发展 市场化经营 社会化服务    执政理念:乡不富,心不甘;民不富,心不安    发展目标:与时俱进,加快发展,把对坊建设成为昌厦线上的明星乡镇    对坊乡人民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也期望在外工作的对坊人士和到过对坊工作过的朋友为对坊的建设建言、献策、出力。.  

固厚乡

  固厚乡在宁都县东南部,东毗田埠乡,南连固村镇,西界长胜镇,北接梅江镇,距县城27公里,版图面积141.2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辖17个村委会,194个村小组,是一个历史文化古镇。    固厚乡东有田埠河、北有凤凰河,沿河两岸地势平坦,中部多丘陵。山林面积15万亩,耕地面积2.5万亩,林木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境内蕴藏着数量可观的钾长石、石英石和花岗岩矿,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全乡四季气候适宜,属亚热带季风温和气候,极端最低气温-6.2℃,极端最高气温39.4℃。年降雨量140.92毫米。土壤肥沃,现开发千亩连片脐橙园两个。境内交通便利,是三条公路的交汇处,固赖水泥公路贯穿全乡,直通昌厦一级公路,圩镇距昌厦公路仅10公里,是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办厂的理想之地。    固厚是一个农业乡镇,盛产西瓜、白莲、早辣椒、席草、甘蔗、荸荠等农产品,黄糍、百草茶、粉干等食品加工产品,久负盛典名,畅销沿海各地。养殖业发达,尤其仔猪与三黄鸡养殖历史长,数量多。    固厚乡基础设施完善,供水、供电设施齐全,信息网覆盖面大,村村有电话,移动网覆盖大部分平原本村,宽带、光缆网络设施俱全。    固厚人民历来热情好客,民风淳厚,全乡人民热忱欢迎仁人志士前来投资兴业,大展宏图。.  

田埠乡

  田埠乡位于县城东南部,城北纬26°23’, 东经116°11’, 版图面165.13平方公里, 东接小松镇, 琴江镇, 西连固厚乡, 南接固村镇, 北与湛田乡, 会同乡毗连, 有田埠, 马头两个圩镇, 乡人民政府驻在田埠圩,距县城38公里.     全乡辖田埠、武村、武里、洋坑、金钱坝、马头、文明、东龙、王沙、九联10个村民委员会和莲塘角居委会1个,185个村民小组。全乡现有人口2.3万余人,总耕地面积24919亩.     田埠山青水秀,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近几年来,逐渐形成了以白莲、西瓜、席草、茶叶等为主的四项支柱产业。     白莲种植历史悠久,其品质以“久煮而不糊汤”而闻名县内外,素有“宁都莲乡”之称;种植的无籽西瓜质优味甜,远销闽粤等地;     席草产业是乡里传统产业之一,因其品优价廉而深受县内外广大用户青昧,特别是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年生产加工草席能力达100万条以上;     田埠武华云雾茶是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曾多次荣获省、市优质名茶称号,并于2003年9月经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批准为有机食品。     田埠境内交通便利,宁(都)--石(城)公路穿境而过,通村公路全面畅通;资源丰富,具有充沛的水资源和林、木、竹资源,全乡现有林地面积18.6万亩;通信畅通,建有移动通信接收站2个和联通通信接收站1个;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境内崛起的2个小圩集结了完善的商贸流通、生产加工,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聚焦点。     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时长,田埠的经济建设硕果累累,社会事业发展日新月异,2003年荣获了江西省“税费改革先进乡镇”光荣称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勤劳、淳朴的田埠人民高举“-”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热情飞扬,昂首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会同乡

  一、地理位置:    会同乡位于宁都县中东部,东邻田埠乡,南界固厚乡,西连宁都县城,北接湛田乡。乡人民政府驻会同圩,距县城11公里。全乡总面积183.91平方公里。    二、辖区人口:    会同乡下辖10个行政村,197个村小组,全乡总人口3.08万人,5883户。(下表为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情况)    三、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在全乡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会同乡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1、文化:乡设有广播电视站、文化站等文化机构,圩镇建有影剧院、舞厅、运动场等娱乐场所,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圩镇建有-地面接受站和有线电视网,可同时传输16套电视节目。全乡有10个村开通了闭路电视,兴建了8座电视差转台。安装固定电话1200部,建移动通信基站5座,基本实现村村有移动信号。    2、教育:全乡设初级中学1所,完小11所,村小5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学、中心完小基础设施完备,建有学生公寓、教师宿舍、运动场所,配备图书室、实验室和微机室,校园基本达到硬化、绿化。教学条件和环境的改善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卫生:会同乡卫生院有门诊部、住院部和中西药房,X光机、B超仪、心电图分析仪等医疗设备齐全。全乡已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网络,有村级医疗所27个,医务(技)人员90人。    4、小城镇建设:1995年新建会同乡农贸市场,新农贸市场南北两条街得到拓宽延伸,老街区部分店房得到整修、改建,农民小康楼建设整齐有序。圩镇“西部开发”工程已全面铺开,乡政府综合大楼、中心完小迁建已纳入规划,2005年将建成有四条主街,一个居民新村,一个白莲交易市场,占地30.5亩的圩镇西部开发区。2002年日产1000吨自来水厂已交付使用。使会    同圩镇功能增强,市场更加繁荣。    5、农村社区建设:我乡以南田、陂头村为试点的农村社区建设从2000年起启动,至今已建成由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集公共生产、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教育、公共事务、公共文化等社区事务群众性组织于一体的健全的农村社区服务网络,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社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湛田乡

  [概况]   湛田乡地处宁都县东北角,距县城23.35公里。东邻广昌县;西接会同乡;南靠石城县;北连石上镇。全乡版图面积189.1平方公里,拆28.365万亩,其中山地22.647万亩,耕面2.3万亩,水域0.8万亩。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美誉。下辖湛田、吉富、李村、长乐、大富足、坳下、井源、新田、李家坊等九个村委会,83个村小组,总人口16023人。逢农历一、四、七、九为墟日。   2005年全乡国内国民生产总值达6500.6万元,农业是我乡农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以种植白莲、椪柑为主。去年人均纯收入达1690元。    [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农业。湛田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去年农业生产总值3700.7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7%。该乡农业产业结构科学合理,粮经比达4:6。白莲是该乡的支柱产业之一,占农民收入的70%以上。全乡每年白莲种植稳定在万亩以上,产量去年突破800吨。白莲品种良种化,基本普及“太空36号优质品种,白莲肤白个大,元污染、纯天然,是滋补祛火佳品。目前,乡党委政府正在探索白莲深加工的路子,不断伸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产业后劲。   ——果业。果业是该乡的又一支柱产业。果业主要是椪柑和脐橙。果园总面积达9000亩,去年总产量达2000吨。椪柑品种有有核和无核两种,并呈无核取代有核之势。该乡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孕育了别具风味的椪柑果品,它汁多味甘渣少色澄,近年来,以其特有的品质创造了享誉省内外的知名品牌——翠宁品牌。赢得了“桔中之王”的美誉,远销闽、粤、淅、湘、赣等地。脐橙在市县优惠政策的推动下,发展迅猛,面积达到5500亩,目前挂果面积不是很大。果业也是该乡党政着力培育的产业,目前正在寻找合作伙伴,兴建果品深加工企业,增加农民收入。   ——林业。全乡山地面积22.647万亩,其中绿色覆盖面积16万亩,主要盛产松木、杂木、杉木、毛竹,还有少量珍贵树种,如樟木、栎木及红豆杉等。林木资源丰富,林木畜积量在505334方以上。目前全乡引进木材加工企业3家,对木材进行粗加工。.  

安福乡

  安福乡地处宁都县西北部,东经115°58′,北纬26°87′,距宁都县城28.5公里,东北接石上镇,南毗梅江镇,西连青塘镇、黄陂镇。唐朝时开辟驿道,系通往抚州地区乐安县、永丰县、宜黄县的必经之道。清朝时首次设乡,为宁都州的六个乡之一,版图面积为672平方公里。现辖有6个村,38个村小组,总面积88.13平方公里。    安福,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稀土、钨矿、碌柱矿、花岗岩(玛瑙)板材等12种,曾有“钨矿之乡”的美誉;12108亩耕地,盛产粮油莲瓜;近千亩水面,遍养鱼鹅鸭;89760亩山地,漫布松杉果茶。一批名优特新产品闻名遐尔:脐橙、温柑、魔芋、箬叶、小竹笋、黄鸡、玉扣纸、土铁菜刀、竹制品和红砖誉满县内外,远销沿海各大中城市。安福,山川秀丽,人文荟萃。境内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7摄氏度,日照充足,温暖多雨,气候宜人。有唐朝的铁墓记、清朝的棋盘街和第五次反“围巢”的后勤医院等人文古迹,客家文化氛围浓厚。曾拍摄过《翠江红旗》、《静静的鸡笼山》和《宁都兵暴》等电视剧。    安福,设施完备,交通便捷。傍省道临宁公路和昌厦一级公路而居,实现了县乡主干道水泥化,村村通公路、通电,到县城只有30分钟车程;兴建了移动电话基站和有线电视站;圩镇初具规模,兴建了农民街一条道,完成了自来水工程等。近年来,正是乡党委、政府秉承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带领全乡人民“苦干、实干加巧干”、“创特色、保稳定、谋发展”,安福才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步步的迈进! [特色介绍]    [棋盘街] 相传光绪年间,安福境内有两大富翁。一位叫何自天(字子棋,据何氏《族谱》记载),由开赌场、档铺起家,家产逾百万;另一位叫曾氏岩(字蟠龙),靠开经营钱庄、染房等发家。两家因做生意争地盘的关系一直存在矛盾,后来发展到大动干戈的地步,两家还死了不少的族兄和家丁。这件事惊动了当时的县令,县令派人调停了多次,均没有效果,而且两家有仇恨越结越深的迹象,搞得安福一直不得安宁。为此,县令日思夜想,一直苦无良策,大伤脑筋,便去莲花山的清真寺找好友戒贤大师下棋,一连下了十二盘棋均是和棋,县令从中得到启发,便备了一桌酒菜把何自天和曾氏岩请来,从中说和,县令说:人道如棋道,和棋是棋中的最高境界,人能以和为贵,则家和万事兴!.  

东韶乡

  一、自然概况:    东韶乡位于县西北部,距县城60公里,总面积268万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8万亩,耕地面积2.8 万亩,人口18032人。境内凌云山海拔1459.9米,居全县诸峰之首,凌云寺建于1200米高处,凌云山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山涧溪水潺潺,瀑布飞泻,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堪称赣南地区为数不多的珍稀动植物宝库,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琳池、南团两村蕴藏着大量的花岗岩。    二、经济情况:    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扶以白莲、西瓜等经济作物,土特产有香菇、木耳、金针菇、竹笋、红菇、笋干、松子等。乡内森林覆盖率为76。3%,是县内主要林区乡,木竹资源十分丰富,木竹加工是内要生产项目。水资源丰富,小水电业发展迅猛。    三、基础设施建设:    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齐全,新教学大楼建成使用,使文卫体设施更趋完善。东韶,山清水秀,资源丰富,人力富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肖田乡

  一、肖田乡概况    肖田乡位于宁都县北面,北纬27o02′,东经116o05′,距县城75公里,东邻南丰、广昌县,南邻洛口,西接东韶乡,北连宜黄、乐安县,系四县交界处,总面积228.86平方公里,山林覆盖面积258405亩,占山地面积的83%,林木蓄量达91.2万立方米,非林用地面积53040亩,占总面积的17.03%。现辖八个村委会(在2003年前辖九个村委会),83个村小组,149个自然村,现有农业人口7755人,1883户。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15631亩,人均耕地面积2亩,乡人民政府驻肖田墟镇。乡内有肖田、吴村两个墟场,肖田墟逢农历二、五、八为墟日,吴村逢农历三、六、九为墟日。    乡办企业有竹木加工厂、电站等,肖田历史悠久,在带源屋背山上,发现西周——春秋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出土古代石器和残陶片等。名胜古迹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朗际村的“贞节牌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带源村的“尚义牌坊”和美佳山村的“赖氏祠堂”,大龙山古寺,美佳山的热水温泉等。    二、历史沿革和地形气候    1、“肖田”名称由来:据当地老年人及古墓碑文记载元朝本月年间肖氏在此开拓并建村因以肖姓定名为肖田。    2、历史沿革:肖田在解放前夕本为乡,隶属洛口区,解放后成立肖田乡政府属洛口区政府,1951年为属第十区(吴村),1952年春成立互助组,1953年冬成立高级社,均属第十区管辖。1955年8月,肖田与带源、朗际、柏树合并为乡,属洛口区。1958年起,改为大队,属吴村公社,1968年公社自吴村迁驻肖田,成立肖田公社。1984年间,公社进行建乡换届选举工作,在6月18、19日召开了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将肖田公社改称为肖田乡人民政府至今。    3、地形:肖田河自北向南流往洛口,沿河两岸崇山峻岭,全乡南部属丘陵地,东西北部山地,海拔600米以上,最高峰为北面的大龙山,其海拔1252米,朗际王陂章主峰高达1266.8米。    4、气候:气候偏冷,常年气温15℃,最低气温为摄氏零度以下,最高气温为39℃,全年降雨量约1500毫米,3-6月份雨量为全年的50-55%,全年无霜期150天左右。.  

钓峰乡

  钓峰乡位于宁都的西北部,距县城四十公里,是通往本县北部五个乡镇,宁都到吉安永丰省道的必经之地.全乡总版土面各92.85平方公里,东与东山坝,石上镇相邻,南与安福乡接壤.西南与黄陂镇相连,北与小布镇相毗邻,北靠洛口镇.全乡辖钓峰,下湾,曾村,元尾,东山下,罗介.中罗,桃源等八个村委会,76个村民小组,全乡人口有10502人.2004年全乡工农业生产总值4120万元,近几年,全乡经济连续三年以8%的速度增长,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全乡以农业经济为主,现有耕地面积14027亩,主种水稻,农副产品有盛名的早熟黄瓜,无籽西瓜,蚕桑,生猪,宁都三黄鸡,灰鹅,鮟苗繁殖等;全乡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高岭土,莹石矿,铀矿,等品位较高;全乡林地面积有9.7万亩,以针叶林为主,主要林木有松树,杉树等树种;现有电站,自来水厂,机砖厂,加工米厂等企业.   全乡的基础设施经过几年的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已日趋完善.县城到钓峰路段已全部通水泥路,乡到村已村村通公路;圩镇建设已构成""一纵两横一市""的格局,街道整齐宽敞,基本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的目标,农贸市场已投入使用;通讯方面:我乡村组已通电话,移动,联通网络覆盖率达95%以上.   钓峰乡村风民风淳朴,生态环境良好,投资环境宽松..  

大沽乡

  一、地理位置:    大沽乡位于宁都县西北部,北纬26度41分、东经115度47分,同吉安市永丰县和本市兴国县交界,属“二市三县”交界处。东邻小布镇、南接黄陂镇、西界永丰县君埠乡、兴国县南坑乡,北连永丰县上固乡,距县城60公里。    二、基本情况:    全乡辖13个行政村,104个村小组,3347户,15321人,总面积为17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4万亩,山林面积为22万亩,全乡有两条主干线,一条省道永宁线,另一条是古教线。    三、主要特色产品    1、茶油:该乡现有油茶面积16万亩,是全省八大油茶基地之一,素有“宁都油库”之称,年产茶油30万公斤。特别是前几年引进油茶新品种——广西软枝后,茶油产量稳中有升。    2、大沽白毫茶:该茶多次荣获江西省优质名茶称号,95年荣获国家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名声远扬。现有茶园面积1200亩,盛产面积800余亩。    3、黄花梨:全乡现有黄花梨面积2000余亩,主要集中在古教村,年产黄花梨20万公斤。    还有蜂蜜、鲜冬笋、笋干、翠柑梨、油桃、肉兔、藤制品、珠绣加工产品等。    四、主要资源:    有丰富木、竹资源、稀土、钨矿、水资源等。   我们真诚欢迎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兴业,特别是投资对茶油的提炼、大沽白毫茶园的管理、黄花梨等落叶果的深加工以及对其它特色产品的开发。.  

蔡江乡

  一、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   蔡江乡地处宁都县西北部,距宁都县城62.5公里,东邻宁都县青塘镇,北靠宁都县黄陂镇,南与兴国县兴江乡接壤,全乡版图面积84.0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约9.1万亩,占版图总面积的80%,耕地面积1.27万亩。因地处群山环抱之中,以及平均海拔较南部乡镇高,年平均气温偏低,气候清爽,风景宜人,是理想的消暑休闲之地。   全乡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山上以油茶、松、杉等林木为主,地下矿产资源有铀、莹石、稀土和花岗岩,其中以质地坚硬、纹理豪放大方、高强度低幅射的花岗岩贮量最为丰富,达1亿立方米之多,有非常大的开采价值。境内两条溪流呈""Y""型穿乡而过,而靠蔡江西北部的山泉水以其清澈、流量大和富含有益微量矿物元素而成为圩镇主要饮用水资源,也是理想的矿泉水开发资源。   二、行政区划与人口状况   全乡下辖白门、湖坊、蔡江、罗坑、双溪、大坑、源头等7个行政村,共114个村小组,总人口1.3万人。   三、产业状况   粮食、西瓜、烟叶、生姜和黄花梨是蔡江的传统农业支柱产业,其中皮薄、鲜脆、汁浓、高甜度的无籽西瓜和黄花梨享誉我国沿海各大城市,是农民创收的主要经济作物。工业方面现有磊杰石材开发有限公司、佳通电线厂等企业,经营状况都非常好。   四、交通与通信状况   从宁都县城到蔡江圩镇公路是全水泥硬化等级公路,乡村组均有公路相通,兴国县大坑至宁都县黄陂的县级公路""大黄""线穿境而过,蔡江成为宁都北部乡镇便捷通往兴国火车站的必经之地,从蔡江到兴国火车站仅80公里。   通信方面,中国移动通信信号、中国电信信号覆盖全境,电信宽带也架设到户门前,通信条件非常便利。   蔡江乡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正处和谐、蓬勃发展之中,蔡江的招商引资政策和人文环境都非常优越,我们本着“亲商、为商、富商”的服务宗旨,竭诚欢迎各界人士前来蔡江观光、投资、兴业,共创蔡江美好明天。.  


石上镇特产大全




石上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