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源村位于江背镇东部,东毗东村乡,西连江背村,南邻来源村,北接寨联村,距镇政府1.5公里,319国道贯穿全村3公里。全村国土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7亩,山林面积9890亩,人口1808人(含非农户口),辖10个村民小组,分别为自显、大新、堑背、寨背、学门、中山、杨桐、果源、共同、陂塘。特色产业有脐橙、席草、烟叶。果源村地形以低矮丘陵为主,降水丰沛、阳光充足,适合发展油茶、脐橙。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60732101 | 341000 | -- | 查看 果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洛光村 |
洛光村位于江背镇西部,319国道旁,距圩镇2.2公里,距兴国县城19公里,面积7.8平方公里,全村人口3048人。辖17个村民小组(坝上、新建、洛源、桃源、欧坑、庄上、中和、归形、栗树、社下组);耕地面积1793亩,山林面积9600亩,特色产业有硅矿、钾矿,经济作物主要有席草、油茶、烤烟。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外出务工和种养。 洛光村在第一次革命时期曾设立过苏维埃东一区临时政府,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祠堂上驻扎过。 |
水沟村 |
江背镇水沟村位于兴国县城东南部,319国道穿境而过,距兴国县城12公里,江背镇政府4公里,全村辖区面积16.2平方公里,全村人口2812人,有20个村小组,即:新城,万上,窑下,上山,龙台,渔潭,金星,水口,早胜,坑尾,大禾坑,石角,塅上,下村,红星,联合,新塘,渔溪,河口,坑里;耕地面积1231亩,山林面积19156亩;水沟村是原江西省省委书记杨尚奎同志的故乡,风景秀美,有苗木花卉基地和樟石寨自然风景区等游览胜地,是《那时花开》,《兴国,兴国》,《我的传奇老婆》等多部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外景拍摄基地。 资源丰富,水沟村矿产丰富,矿产资源有萤石、高岭土、花岗石、铁砂等,农业资源有席草、烟叶、花卉、生猪、灰鹅、大棚蔬菜、水稻等。 底蕴深厚,水沟村人杰地灵,人文底蕴丰厚,历史名传的水沟子邹大人出自水沟村,这里还是原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同志的故乡,现有在职副县级干部3名,正科级干部5名,副科干部4名,水沟村人才辈出,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取本科以上的有35名,其中博士2人,硕士3人,2011年考取清华大学生1人。 |
江背村 |
江背村是江背镇最大的一个行政村,也是江背圩所在村,有比较好的区位优势,全村辖30个村民小组:即佰坑组、麻姑组、白石组、永红组、茂源组、茂胜组、胜利组、养源尾组、河坳组、树字组、田兴组、樟溪组、江背组、塘埠组、新建组、永兴组、长联组、兴前组、隘前组、齐心组、排上组、竹山组、养源组、河背组、鹅形组、金华组、金星组、石陂组、联盟组、新安组,共1205户(含居民),总人口4820人,耕地面积2878亩,山地面积8700亩,全村产业主要以脐橙、席草和烤烟、生猪养殖为主,江背村现在脐橙基地2个,面积500余亩,席草种植面积达到800多亩,烤烟面积107亩,生猪专业合作社一个,共有养殖大户2户,席草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 |
长山村 |
长山村位于江背镇东南部,距江背镇9公里,面积12平方公里。现有全村人口2520人,辖区有24个村民小组(南坑、新建、上村、排上、下屋、长丰、新屋、山口、草湖、太窝、新优、优胜、上洋、新洋、中心、西庄、坳背、排深、河背、三星、茶坑、七担秧、坳子坪、康牙石)。耕地面积1659.4亩,山地面积17000余亩。长山村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引进企业,种植了油茶500亩,桉树3760亩,杉木700亩,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村集体经济状况。长山村还拥有丰富的钾矿和稀土资源,经济来源以务农和经济林木种植为主。 |
新建村 |
新建村位于江背镇的北部,距离镇政府30公里,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全村人口330余人,辖3个村民小组,即新建、上山、梯子石三个村小组。总耕地面积112.6亩,山林面积700余亩,特色产业有人工种植百合为主的经济产业,另外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景观有水上观音等。主要经济来源靠本地风俗的木剔品加工和水稻、百合种植。 |
寨联村 |
江背镇寨联村位于江背镇东北部,处于长岗水库上游,距离江背镇政府7.5公里,面积约8.5平方公里,全村人口698,辖5个村民小组(康石组、牛坑组、寨联组、白竹组、兰坪组),耕地面积307.5亩,山林面积1100亩,有水稻、林业、水产等特色产业,另有金矿矿产资源。寨联村寨联组位于长岗水库上游,具有丰富的水产,可以称得上是鱼米之乡,主要经济来源于林业、水产。 因寨联村是个边远山区村,山路险峻,毛泽东等同志在寨联村周边几座高山上扎寨打仗,建立了几个山寨,故寨联村称之为寨联。 |
来源村 |
来源村位于江背镇东南部,距离镇政府2公里,面积19平方公里,全村人口2750人,辖29个村民小组(岽背、周溪、新形、三星、工农、凤形、上丰、排上、上山、下村、上村、长坑、永星、跌水、库内、新屋、上坑、下坑、山岽、山尾、上兴、中兴、新春、来源、共同、年新、年丰、大新、黄竹),耕地面积1723亩,山林面积16800亩,特色产业有油茶(7000亩),草席(400亩),肉兔养殖,水产养殖等,来源村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草席及其它经济作物。 来源村出现过四位长征干部(魏洪亮、魏国禄、魏庭槐和胡绍明),有三名是国家副部级以上干部,其中魏洪亮是江背镇唯一的少将。 来源村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省重点生态文明村,县文明村(镇)。 |
澄龙村 |
澄龙村位于江背镇西南面,距离镇政府15公里,面积5.90平方公里,全村人口有1600人,辖11个村民小组:金山、新建、柳木、河背、中心、排上、中心、红星、围上、枫树、金峰。耕地面积998亩,山林面积7860亩,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养,澄龙村有丰富的莹石矿,有养殖娃娃鱼,经济作物以水稻、花生为主。 |
郑塘村 |
江背镇郑塘村位于兴国县城西南方,与洪门经济开发区相毗邻,距江背镇政府12公里,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分别是:自然、摇前、合力、郑塘、石子塘、金岭、案胜、光明、石上、龙形、红田、山坳、水口、塘尾。自然村16个,社区3个,全村户籍人口1895人,耕地面积1124亩,山地6.5平方公里,现全村有果茶种植大户4户,种植面积共400亩,生猪养殖大户7人,平均年出栏200头,另大棚蔬菜种植也是郑塘村村民经济增收亮点。 郑塘村共有革命烈士47人,红军长征干部二人,分别是红军长征干部钟鼎兴,生前为吉林省重工业厅厅长;红军长征干部谢辉,生前曾任兰州军区恒潼二十六医院院长(副师级)。 座落郑塘村的钟鼓山寺,始建于清朝时期,现发展为占地50亩的大型寺庙,香火旺盛,远近闻名,前往朝拜的虔诚信士络绎不绝。 |
园岭村 |
园岭村位于江背镇北部,长岗水库上游、三面环水,东邻东村乡,北连鼎龙乡,南接江背镇养源村,西毗长岗乡石燕村,距江背镇政府6公里,面积12平方面,全村人口986人,辖6个村民小组(黄竹垇、上迳、腊树下、社下、芒栋、桐子),耕地面积380亩,山林面积5000亩,主要产业有水稻、林业、油茶,经济来源主要靠农、林业。 园岭原系长信河畔一座园园的矮岭,长信河绕着此山流出,故称园岭,现已为长岗水库浸没。园岭村属山区地带,气候宜人,山绿水清,秋夏凉爽。 |
果源村 |
果源村位于江背镇东部,东毗东村乡,西连江背村,南邻来源村,北接寨联村,距镇政府1.5公里,319国道贯穿全村3公里。全村国土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7亩,山林面积9890亩,人口1808人(含非农户口),辖10个村民小组,分别为自显、大新、堑背、寨背、学门、中山、杨桐、果源、共同、陂塘。特色产业有脐橙、席草、烟叶。果源村地形以低矮丘陵为主,降水丰沛、阳光充足,适合发展油茶、脐橙。 |
高寨村 |
兴国县江背镇高寨村位于江背镇南部,距离江背镇镇政府2公里,面积11平方公里,全村人口3095人,全村地貌半山区,分布5个山门,辖23个小组(长岭、西岭、西坑、排上、上万、田心、青山、新木、竹山、向阳、河背、周岭、上坑、石龙、金龙、麻坑、高寨、社子、小坑、白屋、上林、新林),现有耕地面积2032亩,山林面积14万亩.主要产业有水稻、席草种植、生猪、山羊、泥鳅养殖为主。 |
华坪村 |
华坪村位于兴国县城东部,距离镇政府10公里、距县城8公里,全村人口2680人,辖16个村民小组(帐上组、帐下组、麻坑组、杨梅岗组、水南组、新兴组、学新组、狮陂组、立新组、新坑组、郑坑组、邱屋组、上坑组、联盟组、坪上组、店下组),耕地面积1410亩,山林面积7931亩。特色产业有水稻、花生、大棚蔬菜、养殖;矿产资源有红石;经济作物有瓜果、蔬菜;旅游景观有莲子塘、公婆石。 华坪村在解放前曾命名过坪上村、水南村,苏区时期设过乡政府,在高级社时才改为华坪村,其华是指中华、坪是指其地形比较平坦,故取名为华坪。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