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镇位于寻乌县境中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中国成立前称石溪镇,1949年8月称城关镇,1983年改称长宁镇。镇人民政府设在新桥西路。全镇辖4个居民委员会,80个居民小组,3个村民委员会,50个村民小组。1个党总支,14个党支部,党员448人。总人口2829人,其中城区26994人,农业人口5835人。全镇土地总面积17.52平方公里。东西高,南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马蹄河自北向南穿过境内。地质构造属泥质岩类,地貌高丘为主。亚热带气候。全镇交通便利,206国道穿过城区。每天开往广州、深圳、厦门、龙岩、梅州、汕头等地客车40班次,开往南昌、赣州和周边县(市)客车20班次,年客运量41.6万人,旅客周转量2876万人公里。
长宁镇是江西省南大门,面临广东、福建经济发达地区,是寻乌蜜桔的主要产区,2001年全镇要业面积达1万多亩,实现果业专业镇目标。城东南的“培风塔”整体完好;昔日的“镇山高阁”已建成革命烈士纪念馆;古柏烈士广场有-同志题字的烈火士铜像、鹤池、0,环境优美,可供游人瞻仰和观览;毛主席撰写《寻乌调查》的马蹄岗,保留毛泽东同志旧居,建有寻乌革命历史纪念馆,是闻名闽、粤、赣的人文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进入新世纪,长宁人民正满怀信心,励精图治,奋斗不止,与时俱进,为建设经济繁荣、事业兴旺、科学进步、生活小康的新长宁而努力拼搏。.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17.52平方公里 | 360734100 | 341000 | 0797 | 查看 长宁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长宁镇 |
长宁镇位于寻乌县境中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中国成立前称石溪镇,1949年8月称城关镇,1983年改称长宁镇。镇人民政府设在新桥西路。全镇辖4个居民委员会,80个居民小组,3个村民委员会,50个村民小组。1个党总支,14个党支部,党员448人。总人口2829人,其中城区26994人,农业人口5835人。全镇土地总面积17.52平方公里。东西高,南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马蹄河自北向南穿过境内。地质构造属泥质岩类,地貌高丘为主。亚热带气候。全镇交通便利,206国道穿过城区。每天开往广州、深圳、厦门、龙岩、梅州、汕头等地客车40班次,开往南昌、赣州和周边县(市)客车20班次,年客运量41.6万人,旅客周转量2876万人公里。 长宁镇是江西省南大门,面临广东、福建经济发达地区,是寻乌蜜桔的主要产区,2001年全镇要业面积达1万多亩,实现果业专业镇目标。城东南的“培风塔”整体完好;昔日的“镇山高阁”已建成革命烈士纪念馆;古柏烈士广场有-同志题字的烈火士铜像、鹤池、0,环境优美,可供游人瞻仰和观览;毛主席撰写《寻乌调查》的马蹄岗,保留毛泽东同志旧居,建有寻乌革命历史纪念馆,是闻名闽、粤、赣的人文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进入新世纪,长宁人民正满怀信心,励精图治,奋斗不止,与时俱进,为建设经济繁荣、事业兴旺、科学进步、生活小康的新长宁而努力拼搏。. |
晨光镇 |
晨光镇全于县境西南部,东邻留车镇,南连菖蒲乡和广东省龙川县上坪镇,西界桂竹帽镇、北接文峰乡。镇政府驻中和圩。全镇有21个村行政村227个村民小组,总户5480户,其中非农业户558户,总人口26018人,其中非农业 人。 全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山地丘陵区,耕地面积13908.04亩,其中旱地170704亩。以种水稻发展果业为主,兼种油、杂粮和蔬菜。粮食亩产320公斤,全镇生产总值5700万元,人均纯收入1300元。 近年来,党委、政府把发展果业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抓,围绕“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搞好服务的要求,大力推进果业产业化建设,不断壮大果业规模,基本实现人均1亩果。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广泛宣传,使新农村建设家喻户晓,在全镇形成了“群众积极参与,各方配合”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实效。占地1.2万平方米的中心贸易市场作了详细规划,并第一期的征地拆迁、土地平整二作基本完成。 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和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长期制约晨光经济发展的两条出口公路(即晨光经河角至县城,晨光至菖蒲黄沙)路基改造工程基本完成。 矿产资源丰富,有萤石矿、石灰石、石英石、锡矿、地热资源、瓷土、高岭土等资源。镇里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组建了招商小分队和外商企业服务小分队,共引进萤石矿勘探,温泉渡假山庄,晨光自来水厂,湖岽、溪尾金多属矿勘探,湖岽石灰石勘探等项目。同时做好外商服务工作,并得到外商的一致好评。. |
留车镇 |
留车镇地处寻乌南端,总面积217平方公里,有21个行政村,3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000人,耕地面积231万亩。基层党支部29个,党员780人,经济主要收入农业、果业、养殖业、水电站。 这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政府职能服务到位,亲商富商氛围浓厚,发展前景广阔,是您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 |
南桥镇 |
南桥镇位于寻乌县南部,与广东省交界,东临广东省平远县八尺镇、黄畲乡,西南接留车镇,北毗文峰乡、吉潭镇。镇政府所在地南桥圩距县城24公里,全镇总面积为138.15平方公里,南桥有青龙岩风景区,方圆13.6平方公里。青龙岩是东江源第一岩,磷石背温泉是集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全镇辖17个行政村,195个村民小组,7177户,人口31622人,劳力15481人,均属汉族;全镇耕地面积19682亩,其中水田14207亩,旱地2475亩,山林面积140301亩,果业面积1.5万亩; 全镇粮食总产量11285吨,果业总产3546吨,工农业总产值54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6元; 全镇矿产资源丰富,稀土、铁纱资源储藏量大,现上百万元企业有铁纱加工厂3个,稀土矿开发有4个,环保水泥砖厂2个,红砖厂5个,水力发电站2个;南桥镇城镇建设正在筹建之中,新市场繁荣,整个市场人容量达3.8万人,市场设施齐全。. |
吉潭镇 |
寻乌县吉潭镇位于寻乌县东部偏南,东邻项山乡,西交文峰乡,南接南桥镇,北连澄江镇,东南与广东平远县相邻,东北与福建省武平县毗邻,206国道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为238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委员会,204个村民小组,158个自然村,总人口24058人,山林面积26.9万亩,耕地面积21796亩。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6623万元,财政总收入581.03万元。 吉潭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境内属典型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有松原木、杉原木、竹类、香茹、木耳、冬笋、药材、灵芝、蜂蜜、水电、稀土矿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万安石、文昌阁、乌泥坑文化遗址、大营岗、仙羊岩、真君庙等名胜古迹。 近年来,吉潭镇依托优势大力发展果业生产,现有果业总面积3.4万亩,其中挂果面积2.2万亩、无公害标准化果园面积1.8万亩、脐橙面积2.3万亩、柑桔面积1.1万亩。果业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 |
澄江镇 |
澄江镇,位于寻乌县北部,与会昌县筠门岭相邻,距寻乌县城27公里,辖区总面积191平方公里。全镇山地面积20万亩,耕地1.8万亩,下设北亭、凌富、团丰、谢屋、王屋、汶口、周田、族亨、长畲、江贝、桂丰、桂岭、黄岗、大墩等14个行政村,其中有北亭、汶口两个畲族少数民族村,全镇总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人。26个党支部,587名党员。 近年来,全镇上下积极开展创业活动,社会经济事业快速发展。 一是果业生产蓬勃发展。全镇已有果业面积6万余亩。人均22亩,2005年果业总产量达3.35万吨,产值6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 二是村容面貌日新月异,按照规划,科学布局,做优做美城镇。 三是社会各项事业快速推进。澄江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在全县前列;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医疗卫生水平逐年提高。 四是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引进农业龙头企业2家,解决果品销售问题。 五是文明新风怡然荡漾。社会持续保持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
桂竹帽镇 |
桂竹帽镇地处寻乌县西南部,343省道(寻信线)横贯全境,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237.5平方公里,人口1.3万人。镇政府驻地上坪村,距县城15公里。桂竹帽因桂竹帽峰而得名。境内山峦连绵、河谷纵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境内林木葱茏、矿藏遍布、水利资源丰富。森林总面积达32万亩,杉木、松木、毛竹分布广泛,是个林业大镇。现已开发的主要矿产品有:铁、铀、石英、铅锌矿等。境内54条溪流,水能蕴藏量大。 该镇农业条件得天独厚,特色农业有脐橙、蜜橘和高山兰花,产品畅销全国各地。现有精品果园面积13000亩,大型兰花基地2个,该镇的兰花在2003年2月南昌花博会上荣获银奖。 这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政府职能服务到位,亲商富商氛围浓厚,发展前景广阔,是您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 |
文峰乡 |
文峰乡地处县城郊,辖17个行政村(合并前为23个)、17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74.98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现有耕地面积1.6万亩,山地面积29万亩。全乡建有党支部22个,其中村党支部17个,乡属5个;党员总数531人,其中农村党员419人,乡机关干部47人,离退休干部9人。村现有定补干部72人,平均每村4人。 文峰乡是以柑桔为主导产业的乡镇,柑桔业发展起步较早,近年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全乡农村经济中份量最大、效益最好的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4年,全乡果业总面积6万亩,果业总产量3.5万吨,果业总产值9000多万元(人均果业总产值3600元)。2004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908元。乡村工业主要以小水电为主,境内电站装机容量近5000千瓦,年发电量1500万千瓦时。境内主要矿产资源为稀土,石排、上甲等村为我县稀土的主要储藏地。 2004年,全乡财政收入437.5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44.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110.8万元;农业四税61.47万元,其中农业税60.23万元(含农业税附加)。 县工业园区建设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杨氏集团落户一区(黄坳村);文峰钢铁实业落户二区(河岭村);以力源稀土、新舟冶炼为主的企业落户三区(石排村)。. |
三标乡 |
三标乡位于寻乌县城西北部,东南邻文峰乡,西南连桂竹帽、东邻水源乡,东北与会昌县青溪乡相接,西北与安远县高云山乡接壤,全乡总面积224平方公里。三标乡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有高峰、峡谷、丘陵、陡坡。东南面云盖岽海拨1027.6米,西面老虎石岽海拨1098米,西北面基隆嶂海拨1115米。高耸的山峰绵延起伏,汇成条条山肪,形成片片丘陵,山地、灌木丛林。在这境域里,一条从南贯北的交通干线——寻安公路从这里经过。论水系,三标属珠江水系,是东江源头,有“母亲河”之称,也是寻乌河的发源地,千川百溪汇集成九条主干河,溪水如带,绕山而去。 三标地理特点:九山带水半份田,半份河道和庄园,山高谷深田如梯,公路沿线是果园。三标乡于2000年与原长安乡合并成三标乡,乡址设在三标圩镇,辖12个行政村,127个村民小组,人口13101人,3109户,耕地12205亩,人均耕地0.9亩。 三标人民有史以来,勤劳节俭,安分守已,老实忠厚,各村异姓和睦相处,互通婚姻交友,从未发生过大、中型宗族、姓界斗争。三标乡地处东南亚季风区,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度。三标乡矿产资源丰富,基隆嶂有金矿、铜矿、铅锌矿、锡矿、廖子窝有钨矿、铜矿、锡矿,寨背有铜矿。此外,还有磁土、稀土、花岗岩、水晶、云母等。 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山中野鹿、野猪、山羊、猴子、狐狸、黄鹭、野兔、田鼠、老鹰等等。十余年来,野生动物未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动物走向灭绝的边缘。但是损害农物的野猪、山牛又兴起来,给农民带来灾害。 随着改革开放及农业技术的进步,打破了陈旧的传统农业,农业产业结构开始得到了调整,先进农业技术得到了推广,大大地改变了水田一体化生产耕作的传统旧习。农田里出现了种柑桔、脐橙、西瓜、玉米、冬瓜和蔬菜等多种经营的势头,荒山不再是光秃秃的野岭,而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果园。. |
菖蒲乡 |
菖蒲乡地处寻乌县西南部,毗邻广东省龙川县,是寻乌南部边贸第一乡。二级公路穿乡而过,是我县往广州、深圳、东莞等经济发达地区里程最短的乡。宜果山地资源极为丰富,现有外商投千苗精品脐橙基地四个,是外商投资发展的好地方。. |
龙廷乡 |
龙廷乡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的最南端,与广东省兴宁市罗浮镇山水相连,距离寻乌县城60公里,广东兴宁市区62公里,是江西省南下广东发达地区的又一条捷径。全乡总面积7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79亩,山地面积96352万亩。辖区内有龙廷、斗晏、大田、西湖四个行政村,44个村民小组,1535户,6236人。 - 行政区划 [2008年代码]360734203:~200龙廷村 ~201大田村 ~202西湖村 ~203斗晏村 - 历史沿革 1950年为龙廷乡,1961年设龙廷公社,1964年并入岑峰公社,1984年复置龙廷乡。1997年,面积73.8平方千米,人口0.6万,辖兰田、龙廷、大田、龙潭、斗晏、西湖6个行政村,乡政府驻龙廷村。 - 相关介绍 龙廷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雨水充沛,植被苁蓉,河流多且落差大,蕴涵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全国第二、全省第一的水电站就位于龙廷乡境内的斗晏村,独特的地势,同样也蕴函着丰富的小水电资源,十分有利于小水电站的梯级开发,龙廷乡境内已开发出8座冲击式小水电站,装机4890千瓦,被水电专家称之为“小水电之乡”。肥沃的土壤,温暖湿润的气候,非常适应油茶、茶叶、脐橙的生长,龙廷乡出产的油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保健作用,经常食用可解毒,降压、养容。色泽鲜亮、气味清香,风味长久的龙廷油茶,远销广东、福建,深得消费者的表睐,产品供不应求,早在60年代油茶生产的先-表曾经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接见,龙廷也被称为“油茶之乡”。现全乡拥有油茶林面积11余万亩,总产量10万余吨。另外,以天然无公害闻名的阳天香茶屡获省市金奖,产品供不应求。 龙廷乡境内有道教胜地梅景四郎墓、阳天嶂、阳天茶场、斗晏水库等人文景观,物产丰富,地下蕴藏着高含量的铀矿、稀土、水晶矿等。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龙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设施完备,交通、通讯便利,龙廷连贸市场建设的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与206国道衔接的四级水泥公路已全线完工,交通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
丹溪乡 |
单溪乡地处寻乌最南端,与粤北平远、兴宁两县接囊,辖区面积165平方公里,全乡10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98个村民小组,2928户,14294人,耕地面积9643亩,山林面积19.13万亩,境内资源丰富,现建成小水电站23座,装机容量6500千瓦,区内气候温暖湿润,昼夜温差大,22万亩宜果宜茶,山地肥沃,盛产茶叶,水柿、兰花等天然资源,毛竹林、矿产资源丰富。. |
欣山乡 |
欣山镇地处安远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镇土地面积184平方公里,辖5个社区居委会15个行政村,8.5万人口,是全县人口最多、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个乡镇。 欣山镇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良好,交通四通八达,通讯方便快捷,电力充裕电价低廉,新建的九龙工业园区地处镇政府旁边。本镇凭助优越位置,使经济快速发展,市场日益繁荣。 欣山镇物产丰富,潜力巨大,是投资兴业者的“风水宝地”。欣山人民将以优质的服务、一流的效率,竭诚欢迎四海之士前来投资兴业,为欣山共添光彩。. |
水源乡 |
水源乡原名龙岗,系东江源头,位于寻乌县北部,东与澄江镇为邻,西与三标乡接壤,南与文峰相连,北与会昌清溪交界,面积112千平方米,海拨340-1040米,地势北高南低。辖9个行政村,96个村小组,人口13065人。 水源乡设中学1所,小学10所,学生人数2591人,教师人数110人,设卫生院1所,分设内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 水源气候适宜,矿藏钾长石、瓷土、花岗岩。水源产业突出,果业种植业发达,以“寻乌蜜桔”和脐橙著称,种植面积15000余亩,年产量达12000余吨。. |
罗珊乡 |
罗珊乡位于寻乌县东北部,武夷山脉南端,东邻福建省武平县东留乡,南毗福建省武平县民主乡,西与本县澄江镇相连,北接会昌县筠门岭镇,距寻乌县56公里,离206国道10公里,有罗塘至桂坑,珊贝至龙溪,吴畲至邻下等三条辐射福建,广东的省际通道。罗塘河是“母亲河”——长江水系支流,是赣江水系发源地之一。罗塘是历史上至广东、赣州水陆贩运的重要码头,自古有“小香港”之美称。全乡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750人。罗塘圩是罗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寻乌重要的省际工农业产品集散地。 罗珊乡土地肥沃,民风淳朴,资源丰富,矿产富饶,山青水秀,名誉一方。全县唯一的铅锌矿座落在华齐村风和,储量丰富。毛竹林基地4万多亩,原始森林般的速生丰产林10万亩,水力资源储量达1.2万KW,盛产粮、果、烟、西瓜、菜等。距筠门岭旅游区汉仙岩二公里之遥。原始森林园区——上津村铜锣丘,储水700万立方米的珊贝电站水库,奇山怪石的樵子坝,花木丛生,环境优美,是绿色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价值。 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搭市场经济的快车。罗珊乡党委、政府抓住机遇,紧紧围绕“兴工强乡、兴果富民、个私活乡、引农造城”的战略目标,充分挖掘和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全力激活招商引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按照“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多村一品”的方式,初步建成了珊贝、吴畲、增坑、兰塘等1000亩烟叶基地,吴畲、增坑500亩夏阳白菜基地,吴畲、筠竹4万多亩毛竹林基地,珊贝、泊竹、叶畲10万亩速兴丰产林基地,吴畲、筠竹3000只山羊养殖基地,罗塘、上津、下寨、泊竹2000亩西瓜生产基地,全乡果业10000亩。在上级关怀下,罗塘村、珊贝村、吴畲村(含筠竹村)是“十五”扶贫重点村。上津村、华齐村、泊竹村已列为“十一五”扶贫重点村。 招商引资好戏连台。本着“外商发财,我们发展”的宗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广东、福建、南昌、赣州等外商投资兴业,兴办了2500千瓦的金凌电站、2000千瓦的珊贝电站、1000千瓦的兴寻电站等15座水电站,总装机10000千瓦,成了全县的水电大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