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龙华乡位于南康市中西部,东邻唐江镇,南接朱坊乡,西界上犹县,北连十八塘乡。乡壤107平方千米。乡政府地驻崇文村新圩上,距南康市区25千米,距赣州南康机场12千米,距赣粤高速公路唐江出口10千米。辖双江、上蒙、腊树、黄塘、丹材、中岭、牛石、赤江、崇文、新文、沙田段、新华、高峰、中古、龙凤、大坑、下村等17个村委会,228个村小组,总户数10757户,总人口47044人,农村劳动力24890人,常年外出打工人员8344人。上犹江、沙溪河、赣丰线公路、赣犹森林铁路贯穿全乡,待建的昆厦高速公路也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利。
全乡有土地面积10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440公顷,其中水田1119公顷,旱地321公顷,农业总产值3661.5万元。以种植水稻、花生等为主,兼种豆类、瓜果、蔬菜、甜玉米、果蔗、茶叶等,全乡粮食作物总产量13803吨,花生1219吨,豆类52吨,蔬菜、瓜果类12140吨;林果业稳中有升,有山林面积6791公顷,新增果业面积13.3公顷,全年水果总产126吨。
畜牧水产业以猪牛禽鱼养殖为主。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等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年出栏生猪8580头,新增50头出栏养猪大户60户,全乡达到110户;鱼业养殖253.33公顷,户平一口池塘以上的有两个村,渔业总收入达到255万元。同时涌现了一批养殖土鸡种肉兔的养殖大户。
强化农民培训,加快结构调整,推广科学技术。龙华把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当作新农村建设及破解制约农民增收的首要举措抓紧抓好。乡有科技人员12人,村村配有专职农技员,成立了科技协会,建立形成了乡有培训中心、村有培训点、组有科技示范户的培训网络。
乡村企业、个私经济发展迅速,全乡初步形成了家具、果业、渔业、花卉四大支柱产业,各项经济指标明显增长。2005年新增个体工商户35户,达到332户,有家具厂61家,乡村企业从业人员3950人,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15亿元,较上年的9390万元增长1.8%,财政收入达354.11万元,较上年增加77.94%,其中国税304.1万元,地税49.8万元,契税0.21万元,个私经济产值1925万元,占国民总收入的16.78%;农民人均纯收入2650元,较上年净增300元,增长12.8%。.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4.7万人 | 107平方公里 | 360782206 | 341000 | 0797 | 查看 龙华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蓉江街道 |
蓉江街道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市境南部,东以章江河为界,西与赤土、横寨两个乡的山水相连;南与浮石 街道一角乡毗邻;北与镜坝镇接壤。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历为南康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位交通便利,323国道穿境而过,距105国道、京九铁路0.5公里,距在建的黄金机场仅半个小时车程。街道市场繁荣,商贾云集,经济活跃,有享誉省内外的成衣市场和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商业街,是南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境总面积约3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2%,水域面积约占12%,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坡稀林地约占46%,农村庄园和道路约占20%,耕地面积占10%,可概括为“四山一水两分田,三分城区和庄园”。蓉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蓉江西路22号,共辖8个社区居委会和11个行政村,共有村(居)民小组295个,住户42246户,总人口94446人,其中男性48611人,农业人口34018人;有农村劳动力资源17787人,百分之八十已转入从事第二、三产业,有耕地面积14095亩,按实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0.41亩。 - 经济发展 2006年,该街道紧紧围绕“对接、融入”战略和 “建设富裕蓉江、创业蓉江、生态蓉江、和谐蓉江”的工作思 企业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统筹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街道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人才、市场、信息、人流等方面的优势,实行全民创业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着力做大做强家具、服装、矿产品、食品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商业、电子、餐饮、卫生、中介、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推动了内生型经济与外生型经济的融合发展,工业经济速度和效益大幅攀升。目前,全街道有个体私营企业4639户,其中2006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27户,私营企业56家,全街道企业实现总产值121368万元。在一手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该街道还大力推进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和谐社会等各项事业,辖区拥有良好的科教、文化、卫生、体育资源, “两基”教育普及率达100%,居民就业率达95%,最低生活保障网络覆盖城乡,基本实现了小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辖区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上升。 - 产业发展 该街道依托区位优势,在城乡大力发展以家俱、服装、食品、矿产品为主的工业产业,以商业、电子商务、餐 公害蔬菜基地饮、文化、中介、现代物流为主的服务业,以蔬菜、脐橙、花卉、生猪为主的城郊型农业。目前,以上述四个主导产业为主的工业产业已初具规模,加工企业逾千家,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城区第三产业繁荣发展,区域性商贸中心初步形成。城郊型农业渐成“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以桥口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庄的面积达1000千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以华山村为中心的年出栏3万头的生猪饲养基地及以麻田村为中心的面积超2000亩的果业基地。蓉江街道办事处建有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学校外,还有14个村(居)委会成立了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学校、农民夜校。其中蓉江街道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学校主要开展电子、机电、机械、计算机、修理、家具、服装、餐饮、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各村的培训学校则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等农业科学实用知识为主,重点进行农产品标准化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生产技术的培训。 |
东山街道 |
东山街道位于南康市南部,章江东南。面积83k㎡,人口45103人。管理金鸡、东山、朱边、坪岭、南水等5个居委会,窑边、坪塘、官坑、石塘、文峰、上垅、坨圳、南山、大围、上坪、桐梓等11个行政村。办事处驻泰康东大道。105、323国道在镇区交会,京九铁路过境,南康火车站设境内,距黄金机场22千米境内有南康金鸡经济技术开发区。 - 行政区划 [代码]360782002:~001东山居委会 ~002朱边居委会 ~003金鸡居委会 ~004坪岭居委会 ~005南水居委会 ~200窑边村 ~201坪塘村 ~202官坑村 ~203石塘村 ~204文峰村 ~205上龙村 ~206坨圳村 ~208南山村 ~209大围村 ~210桐梓村 ~211上坪村 - 历史沿革 以驻地村命名。1958年属红旗公社,1959年并入蓉江公社,1961年析设东山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撤乡设镇,1991年更名为金鸡镇。1997年,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2.4万,辖东山、窑边、朱边、坪塘、官坑、石塘、联塘、文峰、上龙、蓝田、坨圳、坪岭、金鸡等1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东山村,距市区1.5千米。2003年,撤销蓉江镇、金鸡镇和西华乡,调整设立蓉江街道、东山街道。 |
唐江镇 |
唐江镇位于南康市中部,东邻凤岗镇、三江乡,南连太窝乡,西至龙华乡、朱坊乡,北接十八塘乡。面积90.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583.7公顷,辖西坑、大岭、新建、星光、村尾、章良、唐南、幸屋、油树、庄稼、章石、平田、伍塘、黄圳、长音、磨形、茶亭、通古、上坑、中田、学田、店前、流源、隘孜、竹下、坳里、白石、唐西、木塘、横江30个行政村,唐江、唐西、九驳桥、卢屋村4个社区居委会。34837户,人口9551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546人。全年出生总人口1095人,出生率13.03‰,出生性别比为100:109。 2005年,全镇财政收入525.1万元,比2005年增长7.3%;农业税减免7213户,减免资金33.6万元。 唐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为江西四大历史名镇之一,自古商贾云集,拥有“头唐江”、“小赣州”之美誉,是江西省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境内交通发达,上犹江穿境而过,赣粤高速公路、厦昆高速公路,赣丰二级公路,康唐公路,唐隆公路以及赣南小森林铁路纵横交错,已开工建设的赣州·南康机场坐落在唐江和凤岗镇交汇处。基础设施完备,金融、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网络健全。 种植业以水稻为主,兼种花生、大豆、西瓜、红薯、蔬菜等,其中,蔬菜已向产业化发展,成为赣州及广东省等地的重要商品蔬菜供应基地。畜牧水产业以养猪、牛、鸡、鸭、兔为主,其中,养猪向产业化发展。 农产品交易十分活跃,有大型农贸市场4处。10月份投入使用的综合农贸市场占地4000多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为赣南最大的乡镇农贸市场。耕牛交易市场、鱼苗交易市场也规模大,影响大,圩日交易额达100万元以上。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工作以创建“五新一好”文明村镇为目标,以村镇规划为龙头,以“三清三改”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了白石、章石、茶亭三个村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新农村工作。全年,粉刷装饰民房798栋,面积达16.21万平方米,硬化、净化、绿化门前屋后余坪沟渠12600多平方米,新植风景绿化树4770株;改水420户、改厕252户,新建沼气池120座,新建中小水冲式公厕2所,新修了11.4公里的6条村级水泥公路。. |
凤岗镇 |
〔综述〕 凤岗镇位于南康市中东部,全镇呈弯长条形,东西宽8千米,南北长14千米。东界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蟠龙镇,南临上犹江与三江乡隔河相望、浮桥相连,西接唐江镇,北接十八塘乡和章贡区湖边镇。辖区面积为63平方千米,辖朱家、大塘、岗孜、路塘、横岭、龙泉、塘屋、长江、长田、长胜、黄龙、天子、南边、峨眉、龙江、蔗山16个行政村,凤岗1个居委会,23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030户,总人口4081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66人。 全镇耕地总面积1427公顷,主要栽种水稻、蔬菜、花生、红薯、瓜类、大豆等农作物。山岭面积3244公顷,森林覆盖率41.2%,果业生产采取四旁种植和连片开发相结合。水塘面积77.3公顷,主要养殖草鱼、鲢鱼、鳙鱼、甲鱼等。 交通十分便利。赣丰公路纵贯境内6千米,赣粤高速公路纵贯龙江村,长约1千米;厦昆高速公路横穿龙江、蔗山、大塘、横岭、龙泉、塘屋6个村,长约6千米。 建筑、建材、竹木加工、运输、食品、果脯是乡镇企业、个体经济主体。镇办企业有农机站、农具厂、红砖厂、沙石场、食品厂、自来水厂等16家,村办企业20多家,2005年工业产值1958万元。台湾客商投资4800万美元,在塘屋村新建钜盛(赣州)鞋业有限公司,占地40公顷。全镇新增个体工商户85户,总数818户,民营经济纳税120万元,从业人员3776人。 2005年全镇财政收入达153.73万元,全镇农民年纯收入2873万元。 交通、邮政、通讯、农田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乡村面貌有明显改观。全镇拥有机动车172辆,摩托车5265辆,电脑356台,程控电话用户3855户,手机3621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16个村和1个居委会全部完成电网改造,减轻了群众用电负担,保证了用电安全。 〔基础设施建设〕 共建设通村水泥公路33千米,是凤岗镇有史以来建设水泥公路最多的一年,也是2005年全市修建水泥公路最多的乡镇之一。镇财政投资4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1个,垃圾池6个。成立城管中队,建立长效机制;对占道经营、乱搭乱建现象进行全面清理。投资5万元新砌赣丰线圩镇路段排水沟500米,修补主要街道路面,硬化公路两侧街道路面1000平方米,新种绿化树120多株。. |
龙岭镇 |
〔综述〕 龙岭镇位于南康市东南部,东界潭口镇,南连赣县,西接东山街道、镜坝镇,北邻大窝乡。面积56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246个村民小组,人口32497人,耕地面积1138公顷,山地2043.33公顷。 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2.32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03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总收入达829.5万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国税682.2万元,同比增长25.8%,地税136.01万元,同比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491元,同比增长7.9%。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计生政策得到顺利落实,办理优惠政策“一-”1303人,共落实各项手术557例。开展了“创建和谐平安龙岭”活动,社会更加安定团结。文教体事业取得明显进步。龙岭中学、王村初中分别有34位和21位学生考入南康中学。各学校开展了“创建和谐平安校园”活动,实施了“留守孩关爱工程”。以镇文化科技活动中心、村级社区服务中心、文化科技示范户为一体的农村文化网络初步建立。在市一运会中,镇代表团获团体总分第四名。卫生防疫工作得到加强,切实做好了-防治工作。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巩固,征兵工作顺利完成任务,被市评为党管武装先进单位。加强了民政优抚工作,累计发放各项救济优抚款物计30.8万元。村“两委”班子顺利进行换届,有3个村的-或主任得到调整,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0完成了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青年、妇女事业开创了新的局面。开展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年内外业调查任务,勾图面积1867公顷。2005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 〔新农村建设〕 2005年,龙岭镇做到人力、财力、物力向新农村建设倾斜。按照“五新一好”的要求实行分类管理,其中下棚、龙岭、黎边、金龙、贝山、汪背为一类村;邱边、向阳、樟桥、新屋、王村为二类村;围上、秀峰、清田、李源为三类村。一类村重点实施“三清三改”,二类村抓“三清”,三类村搞“规划”,其中下棚、龙岭被列为省示范村。一年来,以下棚、龙岭、黎边为重中之重的示范点建设取得了明显成就。全年硬化村级公路17千米,新建无塔式自来水385户,拆除破旧厕所164间,新建“三格式”无公害厕所146座,70%的村完成了“两图一书”的规划编制工作。举办5期农业技术培训班,有526人参加了种类培训。. |
龙回镇 |
南康市辖镇。市甜柚、板鸭主要生产基地。1958年设龙回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设镇。位于市境南部,镇府驻龙回圩,距市区21公里。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2万。京九铁路、105国道过境。辖窑下、半岭、龙东、仓下、坪沙、岐岭、龙回、社下、新圩、红光、龙西、西角等1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盛产甜柚、柑橘。乡镇企业有板鸭、陶瓷、汽车修理、家具、食品、板材等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龙回是南康革0据地的中心,在石孜岭上建有“龙回革命烈士纪念碑”。. |
镜坝镇 |
南康市辖镇。市主要产蔗区之一。1965年设镜坝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设镇。位于市境中部,镇府驻连城村,距市区5公里。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2.7万。康隆公路贯穿南北,章江环绕东南。辖连城、老镜坝、鹅岭、洋江、观河、镜坝、桐木、红星、健民、城埠、爱民、联民等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板材、钨锡铜加工、红砖、木制品工艺、板鸭等厂及养殖场、康宏矿产品公司。桐木村生产的青砖、青瓦历史悠久。. |
横市镇 |
南康市辖镇。市粮油生产基地之一。1958年设曙光公社,1959年改横市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建镇。位于市境北部,镇府驻横市圩,距市区49公里。面积122平方公里,人口2万。康隆公路穿过境中。辖相安居委会和横市、增坑、稿背、长南、禾田、西湖、大富、大元、大姑、土桥、罗山、大陂、新坑、外回、蔡屋、庄上、坳背1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农机、汽车修理、板材、红砖、蜜饯加工等厂及饮食、建筑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盛产油茶、鲜李。生猪饲养业发达。. |
浮石乡 |
南康市辖乡。市主要粮产区之一。1959年设浮石公社,1965年并入大山脑垦殖场,1970年复设浮石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境南部,章江中游。乡府驻贤女埠,距市区11公里。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2.1万。323国道过境。辖高车、罗坳、江口、贤女、圳肅、浮石、青云、幸福、高州、莲州、窝窖、和坑、赣桥、窝坑、石墩、梅源1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甘蔗,盛产茶叶、竹、木。蕉溪(窗坑)茶清香味甘,久负盛名。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留有“浮石易干霜后水,蕉溪闲试雨前茶”诗句。乡镇企业有矿泉水公司,茶叶厂、塑料制品厂、板鸭厂等。市属大山脑林场在境内。. |
赤土畲族乡 |
〔综述〕 南康市赤土畲族乡位于南康市西南部,是江西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乡。东邻蓉江街道办事处,南连浮石乡和大余县,西靠崇义县,北接横寨乡。南康至崇义县杨眉乡公路从东至西在境中穿过。赤土红壤甚多,又产赤金,赤土以此得名。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赤土河横贯全境。全乡总面积157平方千米,西部属山区,约占面积的76%;东部为丘陵,赤土河两岸有较大的河谷平地,分别约占总面积的20%和4%。全乡有山地面积12732.4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6.3%,经济林木面积766.67公顷。耕地面积1070.36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017.76公顷,旱地面积52.61公顷,养殖水面约66.67公顷,人均有耕地0.027公顷。境内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水库2座,全乡有效灌溉面积626.33公顷,旱涝保收面积619.67公顷,构成了“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自然环境。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钨、铜、锡、钴矿。乡政府驻赤土圩,距市区11千米。 全乡辖赤土、虎岗、青塘、瓦岭、花园、河坝、富田、秆背、十里、莲塘、小水、旗山、杏花、小岭、三村、红桃、爱莲等17个行政村,1个居民小组,309个村民小组,273个自然村,9733户,3989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67人,女性19539人,畲族人口9288人。 全乡有邮政支局、电信支局各一所,手机信息覆盖率60%、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公路。全乡只有三村1个行政村因改造线路长未实现农电改造。全乡有小学25所,其中完小16所、教学点7所,学生4462人、教职工201人。普通初中2所、学生3050人,教职工125人。全乡有文化科技示范户20户,有卫生院1所,个体诊所35所。2005年全乡GDP总量2.2488亿元,财政收入达1902万元,为任务的143%,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2120元,人均增收635元。全年落实粮食直补资金55.74832万元,发放救济粮6400公斤、优抚低保等各类救济金591344元。年末储蓄金额8957万元,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全乡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
横寨乡 |
〔综述〕 横寨乡位于南康市西南部,位于康赤公路中段,距市区5千米。全乡总面积31.2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129个村民小组,4312户,总人口16563人,2005年实现财政收入160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列全市第一。 横寨乡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总面积560.67公顷,人均耕地0.033公顷。境内的横寨水库,是南康市最大的小(一)型水库,最大库容540万立方米,干渠总长23.5千米,灌溉面积800公顷。为加快发展,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设施得到较大完善,全乡8个村已有7个村通上水泥公路,村级水泥公路总长达25千米。 2005年,横寨乡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百强乡镇”,被农业厅评为“全省畜牧产业百强乡镇”,横寨乡党委被评为赣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南康市先进乡镇党委;在年度工作考评中,横寨乡获得财税工作一等奖和新农村建设“农民知识化工程”、“创建好班子”两项先进,以及全民创业、公路建设、机关效能监察先进单位等荣誉。 〔农村经济发展〕 引入工业思维来谋划生猪产业的发展,创新农业发展的思路,规划建设了6平方千米的市级农业示范园——横寨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园区内拥有较大规模的“猪—沼—果”生态农庄120多个,猪舍总面积7.5万平方米,果业面积达200多公顷,年出栏生猪6万多头,成为全省最大的生猪养殖之乡和省级无公害商品猪生产基地。横寨乡生猪园区建设的新模式,引起了各级的关注和重视,前来参观的领导络绎不绝,2005年3月,全省和赣州市“猪—沼—果”工程暨畜牧小区建设现场会与会人员在横寨乡参观。 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2005年引资创办的南康市众鑫矿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年产值达3亿元,年纳税1500多万元。全乡的家具生产、针织制衣,以及腐竹、酱菜加工等产业也有长足发展。 〔新农村建设〕 抓好新村镇规划建设。全面开展了“三清三改”,大力塑造农村新风貌,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大规模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各村群众在乡、村、组干部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组织下,积极投入“三清”工作中,“三清”工作覆盖面达到全乡村组的90%以上。. |
朱坊乡 |
〔综述〕 朱坊乡政府驻地朱坊圩。距市区15千米,位于南康市中部、东邻大窝乡、镜坝镇,南接蓉江街道办事处、横寨乡,西界崇义县龙勾乡和上犹县黄埠镇,北连龙华乡、唐江镇。辖区面积99平方千米。境内呈现西高东低,西部多山岭,中部和东部为绵延起伏的山丘。上犹江萦绕境北,朱坊河自西向东横穿境南,沿河是河谷平地,属半山区,半丘陵地区。最高点为新民上湾天岗坳主峰海拔355米,最低点为茶元村的茶元河海拔130米。境内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形成了“六山一水二分田,—分道路和庄园”的环境。 全乡辖有土石、桥头、荷树、花树、朱坊、新志、枫树、蕉坑、胜利、荷田,茶元、新兴、天心、李姑、红心15个行政村,325个村民小组,198个自然村和2个农村集贸市场(朱坊圩、桥头圩),全乡人口36250人,其中,农业人口35062人,非农业人口1188人,有汉族、畲族2个民族。朱坊圩是全乡政治文化、经济贸易的活动中心,交通便捷、物产丰富、市场繁荣,文明富裕是南康、上犹、崇义3县(市)的边贸集镇。 建于清朝咸丰八年的古楼隘,距朱坊圩西北6千米处,以古时军事要隘而得名,现保持完好,均属朱坊的名胜古迹,被市列为一级保护文物。 全乡现有山地面积6400公顷,全乡森林覆盖率面积55%。耕地面积1361.5公顷,其中水田1101公顷,人均耕地0.04公顷。全乡农业以种植水稻、花生为主,果业以种植甜柚、脐橙为主,畜牧业生产主要以饲养生猪、鸡、鸭、鹅为主。2005年,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乡粮食种植面积达1866公顷,与2004年持平。2005年全乡发放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58.22万元,发放退耕还林资金5.84万元。2005年,有7座小(二)型水库水面进行养殖立体开发,饲养樱桃鸭,年出笼100羽,获利200多万元。水产品有草鱼、鲢鱼、鳙鱼等。 交通状况进一步改善,朱坊圩至寡婆桥水泥公路是朱坊的主干道,通往康唐公路。朱坊圩至红心水泥公路接壤龙勾至崇义县城。2005年,硬化了荷田至茶元、新兴至叶坑2条全长7千米的水泥公路。新修了朱坊圩上阳明公路桥、新兴公路桥、红心公路桥、红心村车头公路桥。全乡有乡村公路85千米。. |
太窝乡 |
〔综述〕 太窝乡位于南康市中部,东邻三江乡和潭口镇,南连镜坝镇和龙岭镇,西接朱坊乡,北界唐江镇,总面积36.52平方千米。辖元岭、太窝、石龙、傲塘、龙潭、洋田、中边、高山、范塘9个行政村,共有153个村民小组,4752户农户,总人口19572人。至2005年末,全年实现国内生总值10043万元,比去年增长10%,实现财政收入60.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0元。 交通便利,赣粤高速公路贯穿该乡中边、高山、范塘3个行政村,长约4千米,康唐公路贯穿境内5千米。全乡通村水泥路22.775千米。乡政府驻地(元岭村)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市区11千米。全市唯一的天主教堂坐落在该乡境内。 〔新农村建设〕 按照“五新一好”和“抓点、整线、扩面”的要求,采取集中时间、精力、人力的方法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2005年,荣获南康市“三清三改”先进单位。(1)聘请专职人员对圩镇和20户以上自然村落的规划编制。圩镇规划面积1平方千米;20户以上自然村落村庄规划重点村完成26个,占任务的100%,非重点村完成82个,占任务的71.3%。(2)全面开展“三清三改”。全乡共清理垃圾63吨,清路障108处,清水沟2600多米。投资300多万元,新修水泥路13.23千米;改水农户达1060户;改厕农户达964户。(3)抓示范点建设。在龙潭印背新村点,投资10多万元,新挖一口直径3米,深7米供水井,安装了可供80~100户农户使用的无塔式集中供水设备。31户农户安装使用了自来水,硬化了宽1.5米,长460米的环组便道,兴建休闲花坛3处计190多平方米。2005年,龙潭村被评为南康市“三清三改”先进村。(4)组织力量对乡境内高速公路沿线两厢民房进行装饰,共完成装饰面积2.1万平方米,涉及农户180户。(5)创建文明圩镇,整治乡内康唐公路沿线环境。投资10多万元,从乡政府院内铺设管道至圩镇970米,投资2万多元,新建排水沟110米,改变圩镇脏、乱、差现象。拆除公路沿线厕所、遮阳棚、工棚、附属房、残垣断壁等乱搭建违章建筑228处。(6)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12期,培训农民800多人。 〔镇、村办个私企业〕 石龙家具园区占地面积约18公顷,已完成“三通一平”工作,总投资近千万元。基地建成后,可容纳40多家家具企业。. |
三江乡 |
〔综述〕 三江乡位于南康中部,上犹江与章江在境区汇合。耕地面积1077公顷。全乡辖伍岭村、伍村村、新红村、东红村、饶家陂村、谷山村、赤湖村、肖边村、斜角村、南坑村、新江村、博罗村、小坝村、解胜村14个行政村,171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8243户,总人口32369人(其中劳力17193人)。 乡政府驻新红村浮桥头处,距南康市20千米。东部与黄金开发区蟠龙镇接壤,西部与太窝乡相邻,南部紧靠潭口镇、黄金开发区、潭东镇,北边与唐江镇、凤岗镇隔河相望。全乡面积38平方千米,境内地形西南高东北低,东南西三面丘陵,北面及中部地带均为冲积平原。土壤结构为沙质土、粘性黄土和红壤土。雨量充足,全乡每年降雨量可达1500毫米以上。三江乡素有四分山林、一分水、四分耕地、一分庄园的“鱼米之乡”之称。 三江乡交通有较大的发展。赣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上犹江、南安江、章江在三江境内汇合,水上交通运输便利。乡政府至唐江镇水泥公路有6千多米。有浮桥一座,渡口五处,公路贯通全乡14个村。 全乡个私经济有较大发展,个体工商户达330多户。沿江地带有采石场5个。丘陵地区有红砖厂4个。圩镇市场、商店、住房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经营店面81个,商品经营类别众多,农副产品、小商品、百货五金、建筑、建材、文化用品、副食、饮食、农资种籽销售日趋活跃。教育事业蒸蒸日上。2005年,投资40万元新建了三江中学宿舍楼;投资15万元硬化了中心小学校园;投资7.8万元新建了伍岭初中新校门及篮球场,硬化了校园主干道及铺设了地板砖等。全乡目前有中学2所:三江中学、伍岭初中;完小7所(1~6年级),7个教学点(1~3年级学生就读),小学有75个班级,全乡中学共有教师员工82人,学生1838人;小学共有教师员工132人,学生3089人,幼儿班共有25个,人数达1200多人。 文化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闭路电视信号现已覆盖全乡三分之一的行政村,用户近300户。可转播中央一套、新闻台、体育台、电影频道等节目14套。卫生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三江卫生院占地面积322平方米,有门诊、职工住宿楼,病人住院床位12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0人。村医疗站30个,医务人员30人。. |
龙华乡 |
〔综述〕 龙华乡位于南康市中西部,东邻唐江镇,南接朱坊乡,西界上犹县,北连十八塘乡。乡壤107平方千米。乡政府地驻崇文村新圩上,距南康市区25千米,距赣州南康机场12千米,距赣粤高速公路唐江出口10千米。辖双江、上蒙、腊树、黄塘、丹材、中岭、牛石、赤江、崇文、新文、沙田段、新华、高峰、中古、龙凤、大坑、下村等17个村委会,228个村小组,总户数10757户,总人口47044人,农村劳动力24890人,常年外出打工人员8344人。上犹江、沙溪河、赣丰线公路、赣犹森林铁路贯穿全乡,待建的昆厦高速公路也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利。 全乡有土地面积10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440公顷,其中水田1119公顷,旱地321公顷,农业总产值3661.5万元。以种植水稻、花生等为主,兼种豆类、瓜果、蔬菜、甜玉米、果蔗、茶叶等,全乡粮食作物总产量13803吨,花生1219吨,豆类52吨,蔬菜、瓜果类12140吨;林果业稳中有升,有山林面积6791公顷,新增果业面积13.3公顷,全年水果总产126吨。 畜牧水产业以猪牛禽鱼养殖为主。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等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年出栏生猪8580头,新增50头出栏养猪大户60户,全乡达到110户;鱼业养殖253.33公顷,户平一口池塘以上的有两个村,渔业总收入达到255万元。同时涌现了一批养殖土鸡种肉兔的养殖大户。 强化农民培训,加快结构调整,推广科学技术。龙华把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当作新农村建设及破解制约农民增收的首要举措抓紧抓好。乡有科技人员12人,村村配有专职农技员,成立了科技协会,建立形成了乡有培训中心、村有培训点、组有科技示范户的培训网络。 乡村企业、个私经济发展迅速,全乡初步形成了家具、果业、渔业、花卉四大支柱产业,各项经济指标明显增长。2005年新增个体工商户35户,达到332户,有家具厂61家,乡村企业从业人员3950人,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15亿元,较上年的9390万元增长1.8%,财政收入达354.11万元,较上年增加77.94%,其中国税304.1万元,地税49.8万元,契税0.21万元,个私经济产值1925万元,占国民总收入的16.78%;农民人均纯收入2650元,较上年净增300元,增长12.8%。. |
十八塘乡 |
〔综述〕 十八塘乡位于南康市北部山区。东与章贡区、凤岗镇相连,南与唐江镇、龙华乡为邻,西与上犹县相接,北与麻双乡为界。境内总面积130.15平方千米。属东北高、西南低的山区丘陵之乡,辖区有十八塘、群丰、马头、合江、坳下、长滩、下埠、欧田、薯坑、楼下、乌溪、内潮、李村、樟坊14个行政村,237个村民小组,7791户,31039人,16845个劳动力。 乡内交通便利,内潮至红岭水泥公路贯通境内东西,东连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蛤蝴乡、凤岗镇黄龙公路,西接上犹县社溪镇公路。唐龙公路贯通境内南北向,南通唐江镇,北向麻双至隆木等乡镇。境内共有公路98千米,其中水泥路35千米,沙石公路63千米,60%以上村民小组可通公路,乡政府驻地十八塘圩,距南康市区31千米。 2005年耕地总面积1235.47公顷,人均耕地0.04公顷,以水稻种植为主,兼种花生、红薯、瓜果、蔬菜等作物。2005年粮食总产量11530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24万元。取消农业税及附加638845元后,共发放粮食直补资金880397元。全乡固定电话装机数量3310部,移动电话拥有数量4350部,年末银行存款余额3953万元。 学校总数21个,在校学生总人数4873人(其中中学生1316人),有教师250人(其中中学教师94人)。有医院2所,医生人数35人,病床25张,均开设有X光室、B超室、化验室以及医疗用车等基本设施。全乡有个体医疗诊所31所,乡村合格医生33人,儿童疫苗注射覆盖率达98.2%,妇幼保健工作大大加强。 〔新农村建设〕 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村示范点马头村,根据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以打造山区精品为出发点,重点抓了马头翁背新村、中店小区的建设,共投入资金140万元,已达到了村庄变化、道路硬化、大路环组、上路到户、垃圾入池、人畜分离、村容整洁的要求。在新村建设中,共投入劳力2000多人次,拆除破旧房屋、厕所54间,修建水泥路10360米,环组路1200米,水沟800米,改厕59户,改水85户,清理垃圾、污泥80吨。 除抓好新村示范点的建设以外,全乡各村都抓了一个高标准的“三清点”,同时,着力抓了高速公路两厢、唐隆公路两旁的民房装饰工程,共亮化房屋180幢,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 |
麻双乡 |
〔综述〕 麻双乡位于南康北部山区,全乡面积127.4平方千米。东与赣县沙地镇和五云镇接壤,南接十八塘乡,西临上犹县社溪镇,北连横市镇。乡政府驻麻双圩,距南康市区42千米。麻双自然资源丰富。矿产有钨矿、云母、花岗石;经济以农为主,兼种甘蔗、红薯、豆类,还有丰富的银杏、茶油、柚子等特产。电力资源充足,除大电网外,还有装机容量1000千瓦的麻双发电厂,年可供电400万度以上。全乡辖17个行政村(12月枫竹村并入松江村,洞上村并入甫竹村),214个村民小组,6715户农业人口26829人。全乡山地面积11448.73公顷,耕地面积974.47公顷。2005年全乡财政收入70.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15元。 〔新农村建设〕 2005年,从抓示范点入手,强势推进“抓点、整线、扩面”工作,着力抓好新农村建设。一是高标准抓好东排、圩下、黄埠3个示范点建设,东排村猫石精品小区23户全部用橘红色涂料装饰,安装了21扇统一造型设计的铁皮院门,23户农户全部完成改水改厕;圩下村麻溪新村点加大“空心村”改造力度,拆除牛猪栏、厕所48间1410平方米,拆除主房8栋790平方米,新修组道350米,改水沟、挖下水道212米,新建三格式厕所6个;黄埠村新村点以建设文明社区为目标,搞好沿线绿化,硬化路面3.1千米,小区20户全部用上手压式、无塔式引用山泉水,11户农户建水冲式、“三格式”厕所,村委会办公楼已动工兴建。二是全面推进“三清三改”工作。在全乡范围内全面推开“三清”工作,开展文明户、卫生户创评活动。共计清污泥、垃圾2000吨以上,拆除闲置的旧房、猪牛栏、厕所380多间,新增水泥路15千米,新增四个村通水泥路,改水486户,改厕214户,达到改水要求和完成改厕任务。三是积极开展“空心房”改造。按照“一户一宅”的要求,对全乡废弃的旧房、猪牛栏、厕所和“一户多宅”闲置房屋进行了统计和清理。“空心村”五年改造规划已全面启动。四是高品位抓好高速路沿线的民房装饰。赣粤高速公路途经麻双乡境内10.24千米,涉及到4个村19个村小组。2005年,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地按时完成民房装饰356户、77735平方米,其中仅东排村实施涂料装饰49户面积达到8954平方米,成为高速路沿线的一个亮点。五是高起点抓好村庄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乡里组织专门力量对全乡20户以上村庄进行高标准超前规划。. |
大坪乡 |
(综述〕 大坪位于南康市北部山区,东邻下造镇(万安县)、沙地镇(赣县),南连横市镇,西接坪市乡,北界隆木乡、巾石乡(遂川县);赣粤高速公路贯穿境内13.29千米;区域面积108平方千米,耕地1.93万亩,山地7266.67公顷;辖10个行政村,186个村民小组,5987户,总人口2.3万人(女1.1万人),非农业人口776人。 主要农产品有优质稻米、山茶油、大豆、花生等,主要林产品有杉树、松树、枫树、毛竹。果业产品有奈李、杨梅、脐橙、沙田柚。优质稻米为全乡主要特色产品,由此带动的经济发展是全乡的特色经济。主要企业有康祥实来大米加工厂和凌鹰大米加工厂,南康、桥庄和大坪3个旋窖砖厂。主要景观有桥庄村千年古樟群、上洛古石拱桥。民风民俗有客家婚俗、“四盘八碗”宴请酒席,客家唢呐小调。全乡为农业乡,农民以种植为生,民风纯朴。 2005年,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对接、融入”战略,始终贯穿“解放思想、加快发展”这根主线,以“快、精、细、实”的工作作风,立足“三民”,推进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稳步提升,社会稳定成效显著,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完成了计划生育任务。计划生育率达到74%,环孕检率达到96%,稳定了低生育水平。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成立了乡报道,安排了“三下乡”文艺演出活动,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了“文明圩镇”活动,创评出了文明信用农户60户,新增科技示范户3户,新建阅览室和活动室2个,书1000多册,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认真贯彻实施“农村留守孩关爱工程”,开展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科教文卫事业不断发展。中、小学校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中考完成率达139.6%,小学的毕业生完成率达127%。全乡各学校共投入资金30万元,构建和谐平安校园,校容校貌有大的改观;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医疗设施逐渐完善,医务水平逐渐提高,电信和岗络发展事业迅速崛起。农业总产值4975万元,比上年增长9%,工业总产值4871万元,比上年增长8.1%,粮食总产量1.98万吨,比去年增加3000吨,油料总产量61250公斤,肉类总产量243685斤,财政总收入100.06万元,比上年增长5%,上交税收54.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1元。. |
坪市乡 |
南康市辖乡。市粮食生产基地之一。1958年设金星公社,1959年改为坪市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境北部山区,乡府驻坪市坪,距市区66公里。面积91平方公里,人口1.8万。康隆公路贯穿乡境。辖银岗居委会和坪市、大路坪、松林、长坳、彭屋、白马塘、小安、小陂、潭帮、罗洞、石磨、溪上、李岭、境口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盛产梨、桃、油茶、李。乡镇企业有农机、食品加工、蜜饯加工等厂。土特产雪片糕,远销省内外。. |
隆木乡 |
南康市辖乡。市粮食生产基地。1958年设太阳升公社,1959年更名隆木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境最北部。乡府驻隆木圩,距市区74公里。康隆公路从境中经过与105国道相接。面积91平方公里,人口1.7万。辖晓源、黄石、陈源、忠东、西木、高塘、瑞坑、塘上、新村、隆木、民丰、樟村、福田、小东、邹家地1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盛产油茶、鲜李、药材等。乡镇企业有食品加工、家具、板材加工等厂。所产花岗石板材质量上乘,远销海内外。传统地方名特产有雪片糕、豆腐管子等。境内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石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