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镇西池村位于桥头镇西北方,北于吉安县敖城镇接壤,面积30平方公里,敖三线、泰井高速穿村而过,交通便利,西池村由原来的西池、茶林、锡坑、冶坑四个村合并而成,全村辖内19个村民小组,516户,人口1914人,耕地面积2670余亩,山林面积5万余亩,有中-员45人。境内山清水秀,林木茂盛,有祥云山、紫竹林、洋下工区楠木林等景点。
近年来,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全村农户大兴清山造林热潮,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种植业,有养猪、牛、鱼专业大户,有种植莲藕、优质稻、杂交油菜、有育桂花树、红豆杉等名贵树木,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村级经济的快速增长。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60826102 | 343000 | -- | 查看 西池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桥头社区 |
桥头镇社区居委会位于桥头镇圩镇,是泰和县乡镇最特殊的居委会,由于建设南车水库,原哨江村、南车村、有孚村、高市村移民户搬迁至居委会,另有部分移民户居住在泰和县城和别的乡镇,人员分布较散、情况较复杂、工作开展有难度。辖区5个村民小组,现有常住人口710户,1680人,有中-员23名,耕地面积386亩,山林面积48000亩。城市低保对象25户34人。 近年来,居委会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本着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宗旨,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共同努力,务实奉献,想方设法向上级部门争资100余万元,为群众修路修桥、建设示范村,彻底解决了居民出行困难的难题,有效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目前,正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扶持,整合资金,谋划建设居委会办公场所。 |
毛家村 |
毛家村位于泰和县西部。南北长1公里,东西宽1公里。境东与店前村交界,南接南车水库,西与春和村连接,北面与碧溪镇毗邻。 全村总土地面积1平方公里。地势高,最高山峰海拔500米,最低海拔300米。主要以山地为主,山地占100%.境内土壤主要有山地黄棕壤、山地甸土、紫色土和水稻土。植被以阔叶林为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全村森林覆盖率为95%。 毛家村辖区内有1个行政村,4个村民小组,共有122户490人。具体见9.2桥头镇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 全村耕地面积262亩,以种植水稻为主要经济来源。乡镇企业主要有林业、农业等,国内生产总值170万元,人均年收入5200元。 |
春和村 |
春和村村情简介 桥头镇春和村位于桥头镇的西南方,南与遂川县双桥镇、新江镇接壤,北为国家白鹭湖公园,面积16.5平方公里,水泥路贯穿全村,交通较便利,辖区内7个村民小组,277户,人口949人,耕地面积1059亩,山林面积9870亩,有中-员16人。村内风景秀美,山清水秀,林木茂盛,有历史悠久的福兴庵,各方香客络绎不绝,盛产纯天然蜂蜜、竹笋、笋干、香菇、木耳、生姜等农特产品。 近年来,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引导发展生猪养殖专业大户3户,其中家庭农场1户,年生猪出栏700头以上,发展肉牛养殖3户,年出栏肉牛100头,还有自然生态养殖的鸡鸭等禽类。山场毛竹资源丰富,年产毛竹5万根以上。主导产品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粮食种植和特色养殖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
东山村 |
桥头镇东山村简介 东山村位于泰和县桥头镇的东南处,地处国家3A级旅游区白鹭湖公园中,南接万安县,西邻遂川县,离圩镇30公里,需坐船40分钟。全村下辖4个自然村,共62户,人口279人,6名党员。全村有水田332.8亩,旱地80亩,山场1.6万亩,人均耕地1.48亩,林业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天然氧吧,养生福地。主要产业有山林、石蛙石蛙、蜂蜜等,人均纯收入2000元。 2008年,因深山移民现已经搬迁45户人口,其中移民到圩镇33户,移民到泰和文田12户,建立了东山移民新村,全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为东山村经济作出重大贡献。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村两委班子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农业基地设施建设,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一是壮大优势产业。全村林地资源丰富,生态良好,山林面积达1.6万亩。我们按照在山上再造一个东山村的目标,引导村民进一步发展林业产业。去年,全村林业产业收入达50万元。 二是培养特色产业。我们引导村民依托东山村环境优美,无污染,积极发展石蛙、蜂蜜、牛羊等产业。目前,石蛙养殖达1.5万只,蜂蜜100余箱,羊500多头、牛100多头,去年仅石蛙养殖利润就达10余万元。今年,成立桥头镇东山村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经营方式,不断的扩大规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依托旅游产业。东山村地处国家3A级白鹭湖公园,旅游资源丰富,集休闲、旅游、饮食为一体,是天然的养生福地。 |
湛口村 |
湛口村村情简介 湛口村是离桥头镇10公里多偏西南的一个小山村,位于进南车水库县道3公里处,白鹭湖公园、南车水库下游,六七、六八两条河流交汇处。全村有6个自然村小组,共有162户,571人。 湛口村耕地面积554亩,森林面积1万多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村民基本上粮食可以做到自供只给。林木资源丰富,盛产楠木,毛竹和其他林木。湛口村还有特色产业红菇,目前已远销福建等地,销售额全年达几十万元,极大地增加了村民收入。湛口村现有食用菌合作社1个养牛专业户1户,基本上有百分之八十的村民家里都养有几头牛,湛口村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正在筹备。村民各自发挥特长,有百分之三十的村民积极养蜂,每年蜂蜜销售收入也很可观。也有积极种植果园的,也有种植红豆杉、罗汉松、竹柏,红桂花树等珍贵苗木的。也有山塘,水库,养鱼。总的来说各显神通,共同走勤俭致富路,村民们年收入可达3500元。 湛口村文化、教育事业也有所发展,村里有农家书屋,老人活动中心,适龄儿童上升学率达100%,计划生育工作进入规范管理。 |
水坑村 |
泰和县桥头镇水坑村概况 一、基本情况 桥头镇水坑村地处泰和县西部,井冈山东麓,泰井高速和319国道穿境而过,源自井冈山的六七、六八两条河流似两条玉带缠在其腰部,全村共有国土面积18.35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共有自然村19个,农户313户,1373人口,耕地面积2064亩,林地2.5万亩,2011年人均收入4630元。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5.6%,境内林木郁郁葱葱,花香鸟语,气候温和宜人,溪水清澈,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被誉为“天然氧吧”。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生态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纯天然自然风光。水坑村共有林地面积2.5万亩,占整个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九,山林森林覆盖率达95.6%盛产各种木材毛竹,由于树种繁多生态系统循环良好,更有南六八河,北六七河自西往东蜿蜒东去。各种野生动物及鸟类遍布其中,春天一到,山上红的、黄的、紫的各种鲜花齐放,与鲜绿的嫩叶构成了一幅自然风光之画,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宗教文化与古老文明。有江南民居—“八栋屋”其建造时间为清嘉庆年间。“八栋屋”设计精妙,用料考究,建造严谨,建成至今已有二百年历史,但现村民仍可居住,且不漏不潮,通风、通气、通水,夏日无蚊虫,冬天不寒冷。布局为坐南朝北,前四栋后四栋布局,西边增建一排横屋为下人居住及柴房、磨房等附属设施,整体布局合一,每栋房屋均雕刻精美装饰图案,美仑美焕,是为当地民居一绝,吸引无数外人参观。东坑自然村有佛教圣地“法藏寺”,虎形组有古庵“万福庵”,高一组有“太平观”是人们心灵追求的好去处,百姓干此修身养性,此处人们性格安祥谦和,民风淳朴,与世无争。 二、近年工作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 水坑村在泰和县委、县政府和桥头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有关单位的帮扶下,以及县农工部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群策群力,以“发展林木产业、建设新农村”为目标,苦战五年,村容村貌及支柱产业初显成效,具体工作措施: (一)改善村容村貌 1、修通硬化8条村组公路,借省公路建设“村村通”三年大决战风,“上级拨一部分,村里补一部分,社会捐一部分,村民投一部分”的办法,解决了除南坑组以外其他11个村小组全部通水泥路,共10.1公里长,主道4.5米、支道3.5米宽。 2、争取上级水务部门支持,投入资金20多万元,对病险南坑水库进行全面整治,铺设水渠“U”型槽,惠及水坑、高车、高一、高二等组共长计2400米,使得农田旱有水,涝可排,夯实了农业基础设施。全村有10个村小组接通了万人饮水工程的自来水,解决了村民安全饮水问题。 3、拆除农村的破屋烂栏,清除各种杂物路障,结合省“一大四小”绿化工程,全部道路两旁高速、国道边、河流边滩涂荒地、村民的房前屋后进行植树造林,实行“谁种、谁管、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再掀植树造林热潮使得全村2.5万亩林地70%以上变成了高效益的商品林,此举将永远惠及水坑的子孙后代。全村处处呈现“人在树中,村在林中”的自然农家风景。 (二)壮大林业育苗产业 水坑村农户历来就有植树造林,繁育林木育苗的良好习惯,为实施县政府提出的“富民稳村”要求,以村“两委”干部育苗能人为主,成立了泰和县桥头镇水坑村育苗专业合作社,育苗户依托合作社,根据社会需求育种了各种树木苗子。树苗远销全国各地,全村成为当地一个育苗销售中心,育苗规模达200多亩,植树造林1万多亩,为全村的长远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高二组依托资源优势引进高效药,食两用灵芝品种,成立了桥头镇水坑村聚宝灵芝专业合作社;另还有东坑组的山羊养殖;下坞、高二的水产特色养殖均见成效。 (三)发展生态游 按照镇政府规划要求,依托本地绿色及人文资源优势,推动农业观光、宗教文化、古村文化、乡村休闲等旅游亮点,将水坑村纳入桥头一日游圈子,主要景点有“八栋屋”、“法藏寺”、“万福庵”“太平观”、“六七河沿岸景观”等村内空气清新,绿树葱葱,环境优美整洁,是个宣人宣居的宁静山村,吸引了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游客前来体验农家生活,成为了一方连城里人都羡慕的美好山居田园。 (四)建设新农村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定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从2006年起,全村分别有高二、高一、东坑、高车、下坞、老屋(虎形)、沔坑等八个组先后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并取得初步效果。 1、新修进村水泥路6.4公里,村内巷道12000多米,鹅卵石休闲坪3块计800多平方米,六角亭一座,码头一座。 2、治理脏乱差。拆除露天厕所计1700平方米,新建公厕一座,改水改厕率达95%以上;拆除破旧房屋34栋计2100平方米;拆除破猪栏71间计1540平方米;新建面积1600多平方米的人畜分离小区;对农户房前屋后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现象进行整治,已硬化坪场18000平方米;清理和砌筑村内排水沟2200米;清理村外河道8400米;粉刷旧房外墙5000平方米;清理路障400处;建综合垃圾焚烧炉4座;建垃圾池14座;配发垃圾桶300只。 3、建农民休闲小广场和室内活动室,根据村民意愿建起体现乡村特色和风情的农民休闲小广场8个,面积达3600平方米,并进行了绿化,栽种了红花檵木、龙爪手、塔柏、含笑、竹柏、罗汉松、桂花等各种树种,增设了健身体育器材,建文化政策宣传栏8个,农家书屋2处,建活动场所300平方米。 4、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村共山林2.5亩,其中镇办、村办林场7000余亩,农户分到户山林18000亩,现已种上商品林的有2.1万亩(其中杉木1.6万亩,竹林0.5万亩),育苗200多亩,特色水产养殖水亩40亩,养殖山羊200头,花卉苗木70亩。 三、发展规划和潜力 将依托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坚持以人为本,以稳村富民为抓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力打造优势的人居环境,实现水坑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加强素质教育和科技教育。充分利用村级活动场所,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远程电视教育等载体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加大农林产业进程。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引得更多村民创业,大力发展农家乐项目,打造生态农业观光休闲集绿色、古色、山色、水色有一体的生态旅游。 3、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生态环境建设为亮点,在现有进行的8个新农村建设点巩固提高的基础上,实施“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目标,力争2014年全部完成新农村建设工作,使村庄得到美化、绿化、亮化充分展示城乡一体化,环境更优美的新气象。 |
西池村 |
桥头镇西池村位于桥头镇西北方,北于吉安县敖城镇接壤,面积30平方公里,敖三线、泰井高速穿村而过,交通便利,西池村由原来的西池、茶林、锡坑、冶坑四个村合并而成,全村辖内19个村民小组,516户,人口1914人,耕地面积2670余亩,山林面积5万余亩,有中-员45人。境内山清水秀,林木茂盛,有祥云山、紫竹林、洋下工区楠木林等景点。 近年来,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全村农户大兴清山造林热潮,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种植业,有养猪、牛、鱼专业大户,有种植莲藕、优质稻、杂交油菜、有育桂花树、红豆杉等名贵树木,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村级经济的快速增长。 |
黄陂村 |
桥头镇黄陂村位于桥头镇圩镇附近,面积36平方公里,321省道穿村而过,东距井冈山机场19公里,交通便利,移动电信网络全覆盖,信息通畅,全村辖内7个村民小组,210户,人口790人,耕地面积738亩,山林面积8860亩,有中-员11人。 改革开放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带领全体村民艰苦创业,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种植杉苗、灵芝、西瓜等高效特色产品,积极引导和扶持规模化养殖肉牛、羊,创办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大兴清山造林热潮,荒山、宜林山岭都种上杉树,成了林农的绿色银行。近几年,想方设法争取各项资金80余万元,建设牛溪、湾背新农村,为村民修路修桥,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把黄陂村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店前村 |
桥头镇店前村位于桥头镇南部,距桥头圩镇4公里,傍白鹭湖森林公园,面积8.2平方公里,敖三线贯穿全村,交通便利,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197户,789人口,有中-员18人,耕地面积837.6亩,山林面积7980亩。店前村境内森林茂密,山清水秀,村民和谐淳朴,家庭收入以林业为主。2010年成立店前林业合作社后,通过发挥优势,规范经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社员有386户,山林面积达到23200亩,造林面积4000余亩,打造以“支部+合作社”新型产业经营模式,连续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国家示范社。 近年来,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全村农户大力发展经济,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林业造林、毛竹产业,着力发展粮食生产和农副产品,有生姜、竹笋、香菇等特色产品,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养牛、养羊等畜牧业开发,从而实现了农民增收和村级经济的快速增长。 |
小山村 |
桥头镇小山村位于桥头圩镇中心,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东与本镇黄陂村,南与本镇店前村,西与本镇津洞村,北与本镇西池村接壤,全村地域面积约20平方公里,321省道及752县道贯穿全村,六七河水穿越4个村小组,交通便利,电力、水源充沛。小山村由原小山村、水北村合并而成,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414户,1495人口,有中-员27名,其中女党员8名,目前低保户对象46人,五保户3人,全村耕地面积2022亩,山林面积14100亩,村民收入以林业、种植业为主,年人均纯收入3800元。 小山村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水土资源丰富,森林绿化覆盖率达92%以上,有全省闻名的楠木林景点坐落在境内,设有AAA级楠木林度假村,有朝仙崖文天祥议事历史旧址,地方特产有腊八酒、油豆腐、小鱼干、蜂蜜等绿色食品,产业有全镇最大规模的佰元家庭农场(主要生猪养殖),全镇第一家佳廷林场,还有山羊养殖等基地。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努力向上,坚持以党的-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严三实”作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始终做到为群众谋发展、谋福祉、谋利益。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争资立项,为群众修路修桥、改水改厕、改善农田水利设施等公益性建设投资150余万元,全村90%实行了组组通水泥路,让群众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上卫生厕,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实现小康生活奠定了良好基础。 |
中坪村 |
桥头镇中坪村位于桥头镇的西南面,与井冈山接壤,距321省道4公里,林木茂盛,空气清新,清澈溪水穿村而过,环境优美。全村面积10多平方公里,辖内9个村民小组,14个自然村,297户,人口1300余人,耕地面积731亩,山林面积12400余亩,有中-员人。资源较丰富,盛产木、竹、冬笋、高山茶叶、生姜、木耳等林产品和农副产品,林木有楠、樟、栢,花卉树种有深山含笑、社茵桂花、杜鹃花等。目前,全村有400余劳动力在外务工经商创业,人均年纯收入4500元以上,交通电力、教育通信和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村民淳朴,社会和谐,充分体现现代文明和自然生态的融合。 |
津洞村 |
津洞村村情简介 桥头镇津洞村位于桥头镇西面,北与永新县吉安县接壤。面积25平方公里,321省道,泰井高速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津洞村由原来的津洞、石昌、西溪、谢家四个村合并而成,全村耕地面积1516亩,山林面积3.45万亩,辖内23个村民小组,679户,2795人口,共有党员36人。 境内风景秀美,森林茂密,是桥头镇旅游重点景区之一,有朝仙崖文天祥议事旧址,有江西第一家民间藏板馆,有谢家前年银杏林等景点。 近年来,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党员干部大力发展经济,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灵芝和食用菌栽培产业,着力发展了礼品西瓜、生姜、柑橘、竹笋、土纸等特色产品,大力扶持了森林竹开发业,竹林加工业,从而实现了农民增收和村级经济的快速增长。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