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彭村村情简介
一、村基本情况介绍
下彭村位于苏溪圩镇,105国道和梅乌江贯村而过,2003年9月原下彭村和石洲村合并为现下彭村。是全镇最大的行政村,全村共有18个村小组,约有人口2784人,目前全村共有12个党小组,党员45名,平均年龄48岁,大学学历5人,高中学历13人,初中学历20人,小学学历5人,女党员13人,村干部6人,全村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梅陂渠贯穿全村。共有耕地面积约4960亩,旱地面积约400亩,山林面积约6000亩,水塘(水面)面积250亩。改革开放以来,下彭村干部群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全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社会和谐稳定。
二、村主要工作情况介绍
下彭村两委班子为助推村民致富,依托圩镇优势,在致富党员、致富能人的带领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蜜桔、百合、蔬菜种植和第三产业,建立了全镇第一个蜜桔杨小26种植基地和“三培两带两服务”示范基地,带动全村30户果农种植杨小26致富。在抓好重点产业的同时,坚持抓好养鱼、养禽、养畜等传统养殖业,并且在推动重点产业发展中,成立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农户参与种养,不断提高村民的收入。
全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应电话村村通,宽带网络已进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下彭村历史文化底蕴丰厚,风土人情淳朴,物产丰富。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下彭村优势,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奋发拼搏,为建设一个繁荣、秀美、富强、幸福、和谐新下彭而不懈努力。
三、近年来获得的荣誉
获2005年先进农村团支部,2009年“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作先进村,2009年度综合考评先进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2008年先进示范村,2010年三八红旗集体,2009年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和谐平安示范村,2011年、2012年圩镇建设工作突出贡献奖,2011年、2012年综合目标管理考评一等奖,2004年、2005、2006年年先进单位,2006年、2008年、2011年先进党支部,2007年综合目标考评先进村,2007年新农村建设先进村,2012年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2012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奖。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60826105 | 343000 | -- | 查看 下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上宏村 |
上宏村村情简介 一、村基本情况介绍 上宏村位于苏溪镇南部,与万安县高陂镇接壤,全村耕地面积2858亩,林地面积8600亩,辖14个村小组,共408户,1500余人。村党支部现有6个党小组,党员32人,村干部5人。 二、村主要工作情况介绍 近年来,上宏村党支部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以“三培两带两服务”为抓手,转变观念,服务于民,使村党支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1890元增至2008年3660元,支部建设不断加强,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和群众的拥护。 三、近年来获得的荣誉 2008年荣获镇综合目标考评二等奖,2009年荣获县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民兵连。 |
高溪村 |
高溪村村情简介 一、村基本情况介绍 高溪村位于苏溪镇西南边境,梅乌江贯穿而过,紧靠105国道边。全村有10个村小组,总人口约1460人,户数320户,共有村干部5人,党员29人,其中女党员5人,35岁以下党员4人,高中文化程度党员10人。全村共有耕地2560亩,其中旱地300亩,山林面积约3000亩。 二、村主要工作情况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高溪村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实现全村经济发展迅速,全村农民增收,社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呈现良好态势。 村两委班子成员,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美丽、富强的新高溪,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奋发拼搏。 三、近年来获得的荣誉 2011年先进党支部,2009年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综合考评先进村,2008-2010年度全市森林防火工作先进村委会,2009年乡村道路建设工作先进村。 |
芫背村 |
芫背村村情简介 一、村基本情况介绍 芫背村地处苏溪镇东南部,距离圩镇5.5公里。周边紧靠本镇苏溪、上宏、高溪三个行政村。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16户,人口1500多人,目前全村共有村干部5人,党员25名,平均年龄56岁,其中大学文化2人,高中文化2人,初中9人,小学11人,女党员2名。105国道和梅乌江贯村而过,全村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有效灌溉面积3300余亩,其中人均耕地2.2亩;水面养殖面积200余亩。物产丰富,主产优质稻、百合、西瓜、花生、蜜桔。改革开放以来,芫背村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全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全村农民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00元。社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呈现良好态势。 二、村主要工作情况介绍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芫背村两委班子不断转换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克服难题。坚持以“谋划发展,至力于发展”为宗旨,以“村强民富”为目标。在村致富党员、能人的带领下,全村大力发展农机专业服务、优质稻种植、水产养殖等产业,目前已成立苏溪镇第一个农业产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秉承“服务农业,造富农民”的发展理念,以精湛全面的专业技能服务于全村每一户农民的每一寸土地和让村民增产增收作为村两委班子的职责和目标,全村实现了水稻、油菜等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操作,为全村人均增收400多元。 全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宽带网络已进村。芫背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淳朴的风土人情,秀丽的山野风光,富饶的方物特产。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为建设秀美、繁荣、富强、幸福、和谐芫背而不懈努力。 三、近年来获得的荣誉 2001年、2003年先进单位,2009年西气东输先进村,泰和县基层创安工作达标安全村委会,2008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 |
苏溪村 |
苏溪村村情简介 一、村基本情况介绍 苏溪村地处美丽的梅乌江畔,车水马龙的105国道贯穿而过。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人口1390多人。目前全村共有村干部6人,党员40名,其中大学文化7人,高中文化12人,初中文化8人,小学文化13人,女党员7人。全村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有效灌溉面积2706亩,水库面积155亩,物产丰富,主产优质稻、百合、西瓜、甜玉米、花生、芝麻、蜜桔。村水泥路贯穿全村,户户饮用干净水。 二、村主要工作情况介绍 近几年来,村两委班子成员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以“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为载体,以建设五好党支部为目标,以带动农民致富为目的,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养业,重点发展种草养禽畜、优质稻种植和百合种植。依托苏溪村的百合种植基地,动员和发展全村农民种植百合发展村经济,村两委在抓好苏溪村的集体经济的同时,还充分利用苏溪村紫怨又是,兴办了百合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充实了村级集体经济,还利用招商引资,宣传苏溪,发展苏溪。 三、近年来获得的荣誉 2011年度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 |
横塘村 |
横塘村村情简介 一、村基本情况介绍 横塘村位于苏溪镇西南部,距离圩镇7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村干部5人。有农户218户,人口886人,共有5个党小组,党员24名,其中女性党员3名。拥有耕地面积1765亩,其中人均耕地2.08亩;山林面积300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多元。因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 二、村主要工作情况介绍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横塘村两委班子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克服难题。坚持“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在努力争取项目资金的情况下,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筹措空缺资金,在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于2012年7月底全村6个小组基本实现通水泥路,破解了困扰村经济发展的难题,改变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在村致富党员、能人的带领下,全村大力发展杨梅、柑橘、水产养殖等产业,目前全村种植杨梅300多亩,西瓜260多亩,柑橘200多亩,形成水面养殖150多亩,为全村人均增收500多元。 截至2012年,全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00余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0多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目前,全村主要难题有4、5组耕地的灌溉、村集体收入微薄等,村“两委”班子将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齐心协力,深入挖掘全村潜力,不断推动全村经济发展,为建设富强、秀美、和谐横塘而不懈努力。 三、近年来获得的荣誉 获得2008年度森林防火工作先进村,2009年度森林防火工作先进村,2011年和谐平安示范村等奖项。 |
三居村 |
三居村村情简介 一、村基本情况介绍 三居村地处苏溪镇西部,与禾市镇交界,两面环山,1966年9月由龙居村、老居村和井居村合并为现三居村。周边紧靠本镇上彭、石陂、横塘三个行政村,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589亩,15个村民小组,共有1620人。目前全村共有村干部5人,党员38名,平均年龄55岁,其中大学文化2人,高中文化10人,初中16人,女党员7人。全村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大小水库4座,其中一座已列为国家小二型水库,有效灌溉面积2500亩,水面养殖面积350亩,自然条件优越,山林面积7561亩,造林面积2200多亩,且已列入国家公益森林补助。物产丰富,主产优质稻、百合、西瓜、花生、芝麻、油菜,村水泥路贯穿全村,户户饮用干净水。改革开放以来,三居村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实现全村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全村农民增收,社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呈现良好态势。 二、村主要工作情况介绍 近几年来,村两委班子成员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以强镇富民推动下,以建设五好党支部为目标,以带动农民致富为目的,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养业,重点发展水面养殖、畜禽、百合和蜜桔、杨梅、花卉苗木种植等产业,其中杨梅种植面积200多亩,蜜桔种植面积400多亩,花卉苗木100多亩。为加快经济发展优势互补,村两委在抓好三居村的集体经济的同时,培养了一大批有经济头脑的致富能人,在山林承包、油菜种植、水产养殖、生猪养殖的基础上成立了立体性开发的专业合作社,兴办了果园、家具厂、青砖厂,不断壮大充实了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农民人均收入达5500元。 三、近年来获得的荣誉 2012年度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2012年度新农村建设先进村,2012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评四等奖。 |
上彭村 |
上彭村村情简介 一、村基本情况介绍 上彭村地为苏溪镇圩镇所在地,70年代社队规模调整后由原和平大队更名为上彭行政村,周边靠本镇下彭村,三居村,苏溪村,石陂村四个行政村,全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有人口2200多人,耕地面积3772亩,另有280亩旱地。目前全村村干部6人,共有6个党小组,45名党员,平均年龄50岁左右,其中有大学文化4人。全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有效灌溉面积有3772亩,水面养殖面积500亩,物产丰富,主产优质稻,百合,西瓜,花生,芝麻,蜜桔及蔬菜。村内交通便利,共有水泥路8000多米,普及率达88%,每家每户都能饮用干净水,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移动电话户户通,宽带网络已进村,已完成新农村建设点共7个,数量为苏溪全镇之首。改革开放以来,上彭村支部和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实现全村经济发展迅速,全村农民增收,农民年均收入达6000多元,社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 二、村主要工作情况介绍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成员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以“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为载体,以建设“五好”党支部为目标,以带动农民致富为目的,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业,重点发展百合种植和蜜桔种植,党支部村两委在抓好上彭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建立了百合基地,在上彭村还建立了丰颖稻业专业合作社和蔬菜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上彭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带领下,为建设一个秀美,幸福,和谐的新上彭齐心协力,奋力拼搏。 三、近年来获得的荣誉 2001年抗洪抢险先进单位,2011年先进基层党组织,2001年先进村党支部,2002年先进集体,2011年突出贡献奖,2010年综合治理考评先进村,2012年综合目标管理考评三等奖。 |
下彭村 |
下彭村村情简介 一、村基本情况介绍 下彭村位于苏溪圩镇,105国道和梅乌江贯村而过,2003年9月原下彭村和石洲村合并为现下彭村。是全镇最大的行政村,全村共有18个村小组,约有人口2784人,目前全村共有12个党小组,党员45名,平均年龄48岁,大学学历5人,高中学历13人,初中学历20人,小学学历5人,女党员13人,村干部6人,全村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梅陂渠贯穿全村。共有耕地面积约4960亩,旱地面积约400亩,山林面积约6000亩,水塘(水面)面积250亩。改革开放以来,下彭村干部群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全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社会和谐稳定。 二、村主要工作情况介绍 下彭村两委班子为助推村民致富,依托圩镇优势,在致富党员、致富能人的带领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蜜桔、百合、蔬菜种植和第三产业,建立了全镇第一个蜜桔杨小26种植基地和“三培两带两服务”示范基地,带动全村30户果农种植杨小26致富。在抓好重点产业的同时,坚持抓好养鱼、养禽、养畜等传统养殖业,并且在推动重点产业发展中,成立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农户参与种养,不断提高村民的收入。 全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应电话村村通,宽带网络已进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下彭村历史文化底蕴丰厚,风土人情淳朴,物产丰富。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下彭村优势,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奋发拼搏,为建设一个繁荣、秀美、富强、幸福、和谐新下彭而不懈努力。 三、近年来获得的荣誉 获2005年先进农村团支部,2009年“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作先进村,2009年度综合考评先进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2008年先进示范村,2010年三八红旗集体,2009年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和谐平安示范村,2011年、2012年圩镇建设工作突出贡献奖,2011年、2012年综合目标管理考评一等奖,2004年、2005、2006年年先进单位,2006年、2008年、2011年先进党支部,2007年综合目标考评先进村,2007年新农村建设先进村,2012年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2012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奖。 |
水口村 |
水口村村情简介 一、村基本情况介绍 水口村坐落于苏溪镇北端,距圩镇2.5公里,与禾市镇交界,周边与模山、雷冈、下彭村相邻。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淳朴的风土人情,秀丽的田野风光,在全国排名第26名的古刹——阿山寺,坐落在水口村的珍珠岩。全村农户279户,8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耕地面积2000.6亩,山林面积4000余亩,山塘水库面积300余亩。全村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沛,物产丰富,主产优质水稻、百合、果蔗、花生。 二、村主要工作情况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水口村干部群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实现了全村经济迅猛发展。现如今,水泥路贯穿全村,一栋栋新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全村有线电视覆盖率85%以上,移动电话、宽带网络户户通,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大于5000元,新农村建设硕果累累。 近几年,村两委班子成员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以“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为载体,以建设“五好”党支部为目标,以带动农民致富为目的,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养业,重点发展种植优质柑橘、百合等产业,成立了“珍珠岩”果业合作社。依托水口村资源优势,动员村民发展养殖业,通过外引内联的方式促进水口村经济发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为建设一个开放繁荣,秀美幸福的水口村正不懈努力奋斗! 三、近年来获得的荣誉 2003年、2004年先进单位,2006年、2007年先进党支部,全县抗洪抢险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招商引税工作先进村,2009年度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村,2007年综合目标考评先进村,2011年综合目标管理考评四等奖。 |
模山村 |
模山村村情简介 一、村基本情况介绍 模山村地处苏溪镇东南边,与马市镇交界,2003年9月原良边村和油居村合并为现模山村。周边紧靠本镇水口、雷冈、下彭三个行政村,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893亩,14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1567多人。目前全村共村干部7人,有5个党小组,党员36名,平均年龄50岁,其中大学文化1人,高中文化9人,初中18人,小学8人,女党员3人。全村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有效灌溉面积2893亩,水面养殖面积420亩,物产丰富,主产优质稻、百合、西瓜、花生、芝麻、蜜桔,村水泥路贯穿全村,户户饮用干净水,改革开放以来,模山村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实现全村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全村农民增收,社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呈现良好态势。 二、村主要工作情况介绍 近几年来,村两委班子成员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以“三陪两带两服务”活动为载体,以建设五好党支部为目标,以带动农民致富为目的,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养业,重点发展种草养禽畜、百合种植和蜜桔种植。依托模山村的种草养鱼基地,动员和发展全村农民种草养鱼、养牛多方面发展村级经济,村两委在抓好模山村的集体经济的同时,还充分利用模山村资源优势,兴办了果园、砖瓦厂、成立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充实了村级集体经济,还利用招商引资,宣传模山,发展模山。 全村有线电视覆盖率80%,移动电话户户通,宽带网络已进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大5000元,模山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淳朴的风土人情,秀丽的田野风光,丰饶的风物特产,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为建设一个秀美、幸福、和谐的新模山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奋发拼搏。 三、近年来获得的荣誉 2006年、2009年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获得先进村党支部,2008年、2009年获得综合考评先进村,2011年获得综合目标管理考评二等奖,获得2006-2010全县“五五”普法工作先进集体奖,2004年获“双学三培两带”先进单位奖,获2009年生育文明建设先进村,2011年获和谐平安示范村。 |
雷冈村 |
雷冈村村情简介 一、村基本情况介绍 雷冈村位于泰和县苏溪镇圩镇北郊,紧邻马市镇屯洲村,距镇政府5公里,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412户、1834人,共有5个党小组,党员30人,其中女性党员6人,村干部6人。拥有耕地面积3460亩,山林面积3000多亩,以种植优质稻为主,兼种柑橘、梨瓜、花生等农作物。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雷冈村民因地制宜,创建了千亩杨小二六蜜桔基地,发展了优质稻种植业、畜禽水产养殖业、运输业等,收入年年攀升,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大部分农户住进了小洋房。在致富能人的推动下,雷岗村民纷纷走出家门,到圩镇搞起了运输业和小商业,有的村民还越走越远,到广东东莞办厂,到深圳经商,全村群众走上了富裕路。 二、村主要工作情况介绍 近年来,村党支部以创建党建与新农村建设共赢的农村基层党建新模式,积极推行以农户为基础,产业为依托,党支部为核心,党员为中心,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载体的农村党建“支部+专业合作社”工作模式,实现了党建工作于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相互促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目前为止,雷冈村已有排溪、两塘2个自然村完成了新农村建设。村“两委”班子将不断创新、齐心协力,带领广大村民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特色优势,推动全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把雷冈村建设得更美好、更和谐、更富裕。 三、近年来获得的荣誉 获2002年征兵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度先进村党支部,2006年全县公路交通建设三年决战先进行政村,文明单位,2007年、2008年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村,2009民兵工作先进村,2000年先进党支部奖。 |
石陂村 |
石陂村村情简介 一、村基本情况介绍 石陂村地处苏溪镇西南边,毗邻105国道,周边紧靠本镇三居、苏溪、横塘三个行政村,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144户,680人,共有耕地面积1340亩,人均耕地1.97亩。目前全村共有村干部5名,党员15名,平均年龄51岁,其中大专文化1人,高中文化5人,初中5人,小学4人,女党员1人。全村交通便利,所以村小组已全部修通水泥路,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物产丰富,主产优质稻、百合、西瓜、甘蔗等。 二、村主要工作情况介绍 近几年来,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带领全村兴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增收致富,长期保持和谐稳定,村民安居乐业。在新形势下,村干部带头、带领党员群众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养业,重点发展了高产水稻、百合、西瓜、甘蔗、玉米、油菜等高校经济作物种植。在抓好石陂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从105国道修建了3条进村干道,水泥路通道每家每户家门口,村民出行方便,交通运输极为便利。 三、近年来获得的荣誉 2009年度综合考评先进村,2007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村,2008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村,中国信合信用村,2012年度社会综合治安先进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