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里村全村总人口820人,200户,东与老居相处,南靠北溪村,西靠高芫村,北邻冠朝镇。
下辖8个村民小组,全村有21名党员,其中男党员18人,女党员3人,耕地面积1400多亩。
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力足于讴里村的实际情况。2012年,上模粮食收购公司在讴里村大力推行种植由金佳谷物公司推荐的“金佳丝苗”种植基地,使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讴里村的村内道路基本水泥硬化,解决了全村的生活、生产和出行难问题。讴里村的社会治安工作也做的非常好,无“打、砸、抢、偷”等不良行为,更没有一例-事件发生,森林防火工作也使得全村的村民非常满意。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60826202 | 343000 | -- | 查看 讴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上模村 |
上模乡上模村位置于乡政府所在地的一个中等村,全村共有9个村小组,分布于5个自然村中(即路下村、下村村、西岗村、平原村、白竹村),共有人口1108人,户数287户,共有正式党员26名,其中流出党员有5名,分布在北京、广东、贵阳、海南等地区。村两委干部有5人,包括计生专干、报账员等人员。 全村耕地面积为2401亩,其中旱地为98.6亩,上模村目前在农业产业化方面还比较落后,村民主要收入为种植水稻和外出务工。今年来上模村在上级多个部门的关照下全村已基本完完成了5个村小组的新农村建设,农民的生活环境已有初步的改善,大部分自然村都通上了水泥路,在2012年上模乡目标考评中被评为目标考评“一等奖”。 随着当今中央对“三农”政策的重视,上模村将借着“三农”的春风对全村的产业结构进行全面调整,逐步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济,以原有的单一经济改变为种养相结合,发展高效农业产业化,让农民在新形势下,迎着新机遇,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在村务方面,我们两委将继续坚持勤俭节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村民办实事,逐渐扭转村财务困难的处境,为村民树立良好的形象。 |
高芫村 |
高芫村坐落在高芫自然村,全村分为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17户,人口为986人,面积为1478亩。中共党员为28人,党小组为3个,村干部6人。近年来村级主要工作是: 1、在2012年度4、6组进行了新农村建设,并得到全面完善。 2、在2012年度完成了全村道路硬化建设。 3、在2012年度全村水利工程改造设施和新建农田农机道路桥梁4座。 4、引导农民科技致富。每年每季度组织全村村民学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帮扶救困,落实好计划生育政策。 在两委干部齐心齐力扎实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2011年度荣获了“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2年度评为“先进村”及年终考评“三等奖”。2011年度和2012年度被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
讴里村 |
讴里村全村总人口820人,200户,东与老居相处,南靠北溪村,西靠高芫村,北邻冠朝镇。 下辖8个村民小组,全村有21名党员,其中男党员18人,女党员3人,耕地面积1400多亩。 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力足于讴里村的实际情况。2012年,上模粮食收购公司在讴里村大力推行种植由金佳谷物公司推荐的“金佳丝苗”种植基地,使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讴里村的村内道路基本水泥硬化,解决了全村的生活、生产和出行难问题。讴里村的社会治安工作也做的非常好,无“打、砸、抢、偷”等不良行为,更没有一例-事件发生,森林防火工作也使得全村的村民非常满意。 |
老居村 |
老居村地处上模乡东南部,东南与沙村接攘,西与水槎乡闪界,北接灵溪、北溪、讴里村。辖老居、冲丘、七星垇、富芫等17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属典型山区地貌,平均海拔126米,平均气温17.6度,适种稻谷,油菜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以种植业,林业和养殖业收入为主要来源,邻中二型缝岭水库。 村土地总面积27.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4751亩(其中水田4571亩,旱地180亩)人场耕地1.82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林地2200亩,主要松、杉、毛竹、油茶等林木,拥有水250亩。 村有农户709户,农业人口2601人,劳动力1496人,从事第一产业746人,外出务工750人。 全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目前共有590户通自来水,709户通电,60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的农户709户,安装固定电视或拥有移动电视农户709户。农民人均收放3084元。 |
灵溪村 |
一、村情简介 灵溪村位于上模乡东南部,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于2003年与缝坪村合并,辖13个村民小组共有312户,1347人,现有党员45名,村两委干部6名。 二、近几年主要工作情况: 近几年来村两委干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了改建,办公条件得到了改善,基层组织工作逐步规范,党员素质整体提高,同时结合灵溪村实际情况,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总抓手,重点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路难行问题,多方筹集资金对灵溪村的主干道和部分组道路进行了硬化,对还未硬化的组道路进行了维修,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和运输困难,村二组合三组两个小组进行了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和居住环境,在三个地段安装了健身器材,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妥善做好了库区移民的搬迁工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和参合率达到了上级工作要求。 三、近年来获得荣誉 2011年荣获中共泰和县委先进基层组织。2011年荣获泰和县委、县政府文明村。2011年荣获泰和县综治委和谐平安示范村。2009年获泰和县委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获泰和县委、县政府文明村。2011年获上模党委、政府党建工作先进村。2011年获上模乡党委、政府综合目标考评二等奖。2011年获泰和县计生协会“四好”协会暨群众自治先进村。2010年获共青团泰和县委优秀农村团支部。2010年获上模乡党委、政府征兵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获共青团泰和县委优秀农村团支部。2007年获上模乡党委、政府综合目标考评三等奖。2008年获上模乡党委、政府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2008年获上模乡党委、政府村级目标考评一等奖。2008年获上模乡党委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村。2010年获获上模乡党委、政府综合目标考评第二名。2010年获上模乡党委、政府党建工作先进村。2009年获上模乡党委先进党支部。 |
上村村 |
上村村委会位于上模乡南部,距上模乡0.5公里,北临上模村,西与田西村,东与灵溪村,是个比较困难的小山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有180户村民,人口780人,全村党员有21名,其中男党员20名,女党员1名,耕地1243亩,山林面积8600亩,水塘2个。 近几年来,上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结合上村村实际,立足于本地,制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水面养殖面积200亩,良种生猪养殖出栏年达180头,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加强了上村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村村村内道路已全部水泥硬化,为全村村民的生活、生产和出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上村村以创造文明村为契机,扎实开展,健全了村规民约,深入推进了村务公开工作,积极发展平安和谐村组,努力实现“中国梦”。 |
田西村 |
田西村位于上模乡西南方向,属边沿山区,于万安县规头乡下路村田土交接,离乡政府6.5公里。现有山林面积2.4万亩,耕地面积3千亩,有竹港小二型水库一座,主要产业以农业为主,全村现有340户,1300人,13个村小组,20名党员,村两委干部有书记、主任、报账员、计生专干民兵连长五人组成。 一、近年来村主要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全村农户收入明显提高,同时完成接通村委会水泥路1.95公里,10、11、12组完成水泥路2.8公里,农林水设施得到较好完善,计生、综治工作、社会保障、民政民生等工作均取得较好成果。 近年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任务较0完成,先后荣获先进村党支部综治工作、农业产业化、征兵工作等先进村。 2010年,授予全县抗洪抢险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1年,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先进村 2011年,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2012年,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村 |
油州村 |
油州村在历史上曾经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泰和革命的策源地,北靠冠朝镇文塘村,东靠上模村,南靠田西村,西与万安窑颈镇接壤。全村共260户,人口1050人,中共党员25名(其中女党员5名)分为3个党小组和13个村民小组,村干部7名。全村耕地面积为2540亩,是典型的农业村,村级活动场所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480平方米,三层楼房,内设了计生服务室,远程教育点,会议室,丰富了村民的农业文化生活。近年来,多次被评为“优秀民兵连”、基础设设建设“先进村”和“一大四小工程”、“先进集体村”的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油州村主要的工作情况: 一、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按规定步骤进行,开展党员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等活动。 二、重要工作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修建了村部至东江背,文塘村至乐家,堆背自然村至江口、双全组,新店至三口塘组的道路水泥硬化。 三、进一步加强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完成了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和垃圾堆放建设,做好了合作医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各项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了党员的发展和积极分子的培养。发展了两名党员和三名入党积极分子。 五、在油州村十一组成立了“金佳谷物优质稻种植基地”,使村民得到了实惠,提高粮食种植的收入。 六、引进外资,在油州村七组成立了核桃基地,有望带动了周边村民的致富。 油州村三年目标任期规划 一、加强组织建设。健全组织生活,借助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理论和政策学习,每月至少两次组织党员观看,以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有计划地发展党员,每年至少发展一个党员和两名入党积极分子,给党员队伍注入新的力量。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加强村会基础设施建设,树立对外的良好形象,不断完善村图书馆、娱乐室、会议室等场所的功能。 二、产业建设。广泛征集信息,充分利用优势,挖掘潜在能源,争取引进生态农业项目落户油州村,每年通过一次“阳光培训”及专题培训班等形式,有组织的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村民的整体素质,鼓励村民发展第三产业。 三、基础设施建设。村庄规划要扎实推进,认真搞好新农村建设,完成油州村至上模村公路的水泥路硬化6公里,村部至车东一组4.5公里的水泥路硬化路。再搞一个垃圾堆放点,是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大幅度地提高,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四、社会公共事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工作,抓乡村环境整治工作,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使油州村的社会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社会养老保险参加达80%-90%,不断改善各项工作,使油州村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