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吉安市 >> 安福县 >> 浒坑镇 >> 万源村

万源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万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万源村简介

  一、村庄概况
  万源村座落在浒坑镇东南方,距离浒坑镇政府2公里左右,下辖4个村民小组(万源组、界下组、王坑组、刘家底组)。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0100亩,耕地510亩,人均1.2亩;总人口420人,127户,劳动力266人。现有养羊大户3户,养牛大户1户;万源村依托丰富的毛竹资源,家家户户进行竹胶板粗加工,2005年人平收入2310元。
  二、自然环境状况
  丰富的森林资源是万源村经济的主要来源,农户收入60%以上来自林业;千山万壑,风吹过时,竹浪翻腾。青翠欲滴的竹子,让人如置仙境。流经刘家底组的青水河,清澈见底,一些不知名的红色小鱼,色彩斑斓,远望支,河流象一条绿色绸带。真正的青山绿水,让人流连忘返。
  三、“五通一气”情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山村得到迅速发展。2005年,党和政府投资110万元,修建了一条宽4.5米,长3.5公里的水泥马路,让广大农民朋友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状况。全村现有8户建起了沼气池,20户安装了-接收装置,5户接通了有线电视,80户安装了固定电话,90户农户接通了自来水。新农村建设,大改善了山村生产生活条件。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60829101 343000 -- 查看 万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万源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万源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武功山社区

  武功山社区发展简介   浒坑古早地名“虎坑’’,南距安福46公里,北离宜春约50公里,因富有国家钨矿资源,小镇历史辉煌,素有“小香港”之称,居委会由1962年成立的居民服务站延续而来,1990年改为浒坑镇居民委员会,2004年与社区建设接轨,更名为浒坑镇街道社区居委会,2006年由于规范路牌和社区名称,街道不可作为名称,故而改为浒坑镇武功山社区至今。辖区有居民395户,约808人,党员26名,主要由手工企业退休职工、-、刚毕业大学生组成,社区专职工作人员3名,主要开展城市低保、计划生育、综治维稳等服务工作。   近年来,社区班子紧密围绕党委、政府“服务平安矿区、建设宜居镇区、发展生态农区”蓝图,按照“理思路、建阵地、抓队伍、促服务”的原则,着力从建章立制、加强教育、规范管理、特色服务等四个层面入手,实现了党建与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基本做到:素质必备,履职尽心;增强党性,以出公心;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作风民主,协力同心;融通思想,将相齐心。   以“党建+温馨家园”为抓手,在不断增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努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积极争取资金,对社区进行装修改造,新设为民服务站、棋牌室、图书室、休息室、电教室;成立了“关爱困难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矛盾纠纷调处”等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开展服务,对社区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了为民服务全覆盖。初步形成思想疙瘩有人解,特殊人群有人帮,惠民政策有人答,邻里纠纷有人化的社区服务新格局。   社区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全市一级居委会”“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低保工作先进”“县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瓦楼村

  一、村庄概况   瓦楼村地处安福县西北边陲,位于安宜公路两旁,距县城45公里,距宜春54公里,隶属浒坑镇;瓦楼村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山林面积9500亩,耕地1200亩,其中水田1170亩,人均1.5亩;人口共计850人,236户,劳动力594人;村委会下设8个村民小组,分别是新竹山组、黄田组、刘田组、江边组、石楼组、凤型脑组、左家组和西家垅组。其中黄田组和凤型脑组被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组。瓦楼村已有种养大户60余户,其中反季节蔬菜种植大户40余户,蔬菜种植面积200余亩,大棚蔬菜面积80亩;近半数农户有鱼塘,2005年月日人均线纯收入达2415元,约70%农户近10年来建了新房。。   二、自然环境状况   浒坑镇枝干河流穿村而过,凤型脑组有一小(二)型水库,水面6—7亩。村庄四周青山隐隐,绿水悠悠。   三、“五通一气”情况   自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瓦楼修筑了水泥路1.5公里,236户农户装上自来水,28户农户用上热水器和洗衣机,兴建沼气池18座,有线电视安装236户,普及率达100%;固定电话安装72户。  

垅上村

  一、村庄概况   垅上村在浒坑镇政府南方,距离浒坑镇政府3公里左右,整个村庄分为6个村民小组(垅上组、暗山背组、蕉坪组、书场组、茶背组、安前组),分别座落在崇山峻岭间。垅上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3000亩,耕地594亩,人均1.3亩。现全村共人口368人,109户,劳动力270人。改革开放以来,垅上人立足本地,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经营木林、毛竹,种植药材,养麻羊、养牛,现有种养大户12户,其中垅上青年龙道生在汤家坪山场建立了种药材基地,占地2500亩,现已种植厚朴、杜仲等药材300余亩,近几年来,很多农户建起了新房。2005年,垅上村人均收入达到2520元,居全镇之首位。   二、自然环境状况   垅上村四面环山,冬暖夏凉,森林资源极其丰富,是天然的森林公园。森林资源中除大量的常规树种和毛竹外,还有不少珍稀树种,如银杏、红豆杉、楠木等,垅上村还盛产“花中君子”之称的兰花。随着珍稀兰花品种的发现,过去在野外自生自灭的兰花,一下子变得身价百倍,不少兰花爱好者慕名而来,眼下兰花已成为垅上村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三、“五通一气”情况   自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2004年投资100多万元新修一条通垅上水泥公路4.06公里。现固定电话安装达71户,安装率达65%,50户安装了-接收装置,20户农户接通了自来水。  

万源村

  一、村庄概况   万源村座落在浒坑镇东南方,距离浒坑镇政府2公里左右,下辖4个村民小组(万源组、界下组、王坑组、刘家底组)。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0100亩,耕地510亩,人均1.2亩;总人口420人,127户,劳动力266人。现有养羊大户3户,养牛大户1户;万源村依托丰富的毛竹资源,家家户户进行竹胶板粗加工,2005年人平收入2310元。   二、自然环境状况   丰富的森林资源是万源村经济的主要来源,农户收入60%以上来自林业;千山万壑,风吹过时,竹浪翻腾。青翠欲滴的竹子,让人如置仙境。流经刘家底组的青水河,清澈见底,一些不知名的红色小鱼,色彩斑斓,远望支,河流象一条绿色绸带。真正的青山绿水,让人流连忘返。   三、“五通一气”情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山村得到迅速发展。2005年,党和政府投资110万元,修建了一条宽4.5米,长3.5公里的水泥马路,让广大农民朋友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状况。全村现有8户建起了沼气池,20户安装了-接收装置,5户接通了有线电视,80户安装了固定电话,90户农户接通了自来水。新农村建设,大改善了山村生产生活条件。  


万源村特产大全




万源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