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吉安市 >> 井冈山市 >> 鹅岭乡 >> 神沅村

神沅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神沅村谷歌卫星地图)


神沅村简介

  神沅村隶属江西省井冈山市鹅岭乡,现有人口1022人,下设8个自然小组,分别是新屋下、横板桥、上神沅、下神沅、东富、黄石一组、黄石二组、下安,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近鹅岭乡总体面积的1/3。现有耕地面积1182亩,人均约有一亩耕地,林地面积3万多亩,其中毛竹林1万亩左右,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里有养羊专业户十多户,这也极大的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60881205 343000 -- 查看 神沅村谷歌卫星地图

神沅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神沅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蕉陂村

  蕉陂村位于鹅岭乡西北部,距乡政府3公里,驻宁厦公路旁。有村民小组11个,人口1196人,水田1378亩,中共党员36名。蕉陂村有村风文明,村貌美丽之称。  

荷田村

  荷田村位于井冈山市西北面,北与永新交界,距政府所在地2公里,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通往村内唯一的道路2010年完成硬化。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160户,680人,共有耕地面积1071亩,山林面积1028公顷,人均耕地1.58亩,村两委班子共有6名(其中女性2名),党员18名(平均年龄52岁)。电信、移动、电视信号覆盖全村,村内无工业、矿产资源,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典型山区农业村。近几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荷田村因地制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村民发展油茶种植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规模,面积约3000亩,油茶种植逐步成为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一项支柱产业。  

塘南村

  井冈山市鹅岭乡塘南村(原属宁冈县),村民耕读传家,文风鼎盛,名人辈出,是井冈历史上的远近闻名的“才子村”。2012年被评为中国首批传统村落。   从井冈山市鹅岭乡向东南行2公里,有一处绵延起伏的山峦,灌木荫翳、植被纷披的屏围中,一座苍朴古雅、气势恢宏的村落如盆景般洇染而出。这就是被誉为传统民居瑰宝的塘南古村。前去参观那天,正是烟雨空濛的天气。远远望去,塘南村笼罩在一派古朴、宁静、祥和而又湿润绵长的安闲情调中。    据《龙氏族谱》记载,明代成化已丑年(1469年),鹅岭乡上坊村塘头房光裕堂第六世龙伯江,率叔宪、叔广、叔文和叔确四个儿子来到塘南辟地立业,村名始为南安湖,后将“塘头房”与“南安湖”两名各取一字,更名为“塘南”。全村现有110户,420人,系东汉零陵(今湖南永州市)太守龙伯高之后裔,在井冈山繁衍至今已有二十七代。历经540多年风雨,古村仍较好地保存了明清古建筑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丰厚内蕴。看似质朴的古村,藏匿着许多奇特瑰幻的神秘色彩,衍生出一个又一个浓醇纯酽的乡俗传说。    沿着狭长曲折的青石板路,一条玉带似的小溪浅吟低唱着穿屋而过。清亮的水巷上,横跨着一座座小巧玲珑的石桥。百步三桥,错落有致,与对面傍溪而筑连绵不断的屋宇檐廊衔接,任意通达每一个门户,每一个巷口。驻足在溪边长满暗绿苔藓的石板上,倾听着小溪弹奏出的串串轻快的音符,想像着从古屋里走出来的浣衣女子,捶衣的杵声便清晰地萦绕脑际,久久挥之不去。如果是白昼,阳光一定在溪水中投下石桥和石桥上浣女的倒影。这份与自然默契交融的怡然、娴静、平和,也许正是始祖所希冀向往的生存状态和人间乐园。    塘南龙氏子孙繁衍兴旺,名人辈出。自明代以来,塘南村共出了朝廷五品以上官员11人,科举考试中进士1人,举人2人。其第八世龙侔、第九世龙廷谧两人,均由明代朝廷诰封为通议大夫(正三品)。第十一世龙遇奇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登进士,殿试三甲,授任浙江金华县知县,因政绩斐然,先后派往陕西代巡,补任扬州,巡按两淮,职任湖广道监察御史,敕授资政大夫(正二品)。第十二世龙嘉贵、第十九世龙之祥和第二十一世龙宝林三人,均被朝廷诰封为奉政大夫(正五品)。第十七世龙门汲、第十八世龙赐瑚由清代朝廷诰封为武德骑尉(正五品)。第十九世龙之干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科中举人,为兵部差官,后受封为武德骑尉。第二十世龙炳垣于清咸丰二年(1822年)科中举人,任山东济南府知章邱县事,诰封为奉直大夫(从五品)。第二十二世龙钦海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为法学士,历任南城县知事、江西省参议会参议长、江西省督军公署顾问、江西省省长公署顾问、江西省教育学会会长,并兼任南昌黎明中学校长,中华书局编辑等职。第二十三世龙超云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任江西法政学校教授、省印刷局局长、江西《国民日报》报社经理。    塘南向为宁冈县望族,村中的府第宅屋极有名气。全村有风火墙高翘的青砖瓦舍几十幢,景观壮阔。尤其在村庄中央矗立着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年(1576年)的宗祠“敬爱堂”。1620年由朝廷颁旨敕建纪念龙遇奇的“进士殿”,设计精巧,规模宏大,蔚为壮观。    “进士殿”为砖木结构。进深38.35米,面阔10.6米,建筑面积为406.5平方米。方位为座北朝南,一进三厅直联,内设天井两个,分隔中厅和后厅。四周用火砖砌就。前厅的两侧开山墙为一侧一平的用砖,壁厚1.2尺。自中厅起墙面为单砖,即8寸墙壁。三个殿堂均用园形木柱搭梁成屋架,呈两坡形。每个厅都有风格基本相同的八角型藻井,四周饰以各种木刻花板。这些花板雕刻技术精湛,有的是浮雕,有的穿雕。除了古代人文典故,还有动物、花卉图案,工艺细致,栩栩如生。    能够代表“进士殿”宏伟规模与精美程度的,当为进门处的牌楼。这座重檐歇山顶、托起五层斗拱的木楼,高达15.8米。正中为五层,两侧为三层,是一座节、点、榫、卯连接的,制作水平极高的大斗拱木楼,体现了明代中期高超的“斜拱”建筑技术。牌楼的建筑水平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梁柱构件断面大但连结技术高明,对外力有很强的经受程度;二是斗拱的“大木”制作采用“偷心”的方法,即向外挑出的各层翘头有序“出踩”或“出昂”;三是牌楼的整体结构形成了“三踩单昂斗拱”风格,这是后来的清代越来越成熟的建筑技术。    牌楼的正中设大门和两边侧门,为“实榻大门”,即槛框边抹的穿带做法与“棋盘门”相仿。不同之点是门心板与大边同厚,这是一般用在王府和宫殿的。门簪为六角形轮廓,并辅有木雕装饰。    对这座拔地而起、高旷雄伟的牌楼,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是顶层屋面两边的鱼身挑檐,以及中间的宝葫芦龙珠。可惜的是,这颗由宝葫芦托起的、夜里能够熠熠发亮的夜明珠,在“文革”扫除“四旧”的时候,被人为毁坏了。    在牌楼的八级麻石台阶两侧,各竖有一只质地为红石的狮子,一雄一雌,神态各异。“文革”扫“四旧”之时,石狮也被-推倒在地,甚至有人用钢钎凿去一块作为磨刀石。-对“进士殿”牌楼破坏最大的,是拆后焚毁了门首正中的“进士”牌与朝廷颁发的“清朝侍御”匾牌。现在人们看到的这两块油漆木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村人自己制作的,与原物的精美程度和显赫气势相差太远。由于年代久远,疏于维修,“进士殿”的主体建筑已倒塌,到目前只剩下门口的牌楼。    在敬爱堂宗祠前,竖立着14块用石柱雕成的旗杆,长1.4米至2米,宽40厘米,厚7厘米,基座为长形石条凿成的方形或圆形状的石柱。石柱上雕刻着各种装饰图案。各节石柱又以石榫相衔接而成,尾部逐渐而小,矗立起来就像大旗似的,俗称“旗杆石”。    在塘南村历史上,先后有20多人金榜题名,出任文官或武将。宗族便请来手艺高超的工匠,精选石料,制作石旗杆。旗杆中凿上获得文武官职者的姓名、科次、功名、业绩、生平、官衔、品位、年代等,并刻上龙凤呈祥或狮虎相争等吉祥物装饰图案。到了清代末年,龙氏宗族还立有族规,凡考上秀才、举人者,祠堂也可竖立“旗杆石”。为了表示区别,主要依功名高低、品位大小及文武科名之分,来决定旗杆石的长短,以长者为上。旗杆的底座式样和雕饰图案的不同,即可知其功名及品位的大小。旗杆石凿成后,家族要举行热烈庄重的竖旗仪式。全村人敲锣打鼓前来祝贺,以藉此彰显家族的荣耀。遗憾的是,这些旗杆石在“文革”中全部被拆除。    漫步村中,仿佛进入了迷宫似的殿堂。幽深迂迴的巷道。如秋波流转四通八达。“行至幽厢疑抵壁,推门又见一重庭”,多进宽敞的厅堂,与岩石青砖砌成的天井环环相扣,互为比照、映衬。木椽石柱不翘不裂,浮雕凸现,门庭窗棂花纹雕饰精致典雅,栩栩如生。    村中最奇妙的景观,是巷道和天井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结构。曲径通幽的巷道既是村人往来的交通要道,又是精心设计的防火带。通风透气、让光线一泻厅堂的天井,排水的管道藏而不露,几百度春秋,历经无数次大雨洪灾,却从未出现过渍水堵塞,曲水流觞。独特的建筑艺术遗韵,折射出古代村庄的智慧、文化的积淀。中外学者游客纷纷前往,访古探幽。同济大学古建筑学教授王绍周考察后叹为观止,认为这在国内是罕见的,在世界上也极具研究价值。    塘南村不仅有着厚重的古代历史,也具有遐迩闻名的红色史迹。特别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写下了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龙超清是井冈山党组织的创始人,历任中共宁冈县委书记、湘赣边界特委委员。另一名党员龙寿宇,也是边界特委成员。土地革命时期,管理湘赣两省六县党组织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委,19名委员中,塘南人就占有两席。全村的革命烈士有15人。这不仅是塘南村的光荣和骄傲,也是井冈山人民的荣耀。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同志都来过塘南村,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红色故事。1927年至1928年,毛泽东同志曾多次来到塘南,到龙超清家看望,还在“进士殿”怒斥过一个反对分田的土豪龙志思。1928年5月,朱德军长在“进士殿”牌楼的石狮旁召开大会,动员群众打土豪。红四军军部宣传队队长,朱德之妻伍若兰,带着红军宣传队在村中展开群众工作,斗争过劣绅龙南恩。“进士殿”曾经是宁冈县第三区第八乡工农兵政府驻地。红军在塘南村民居墙壁上留下的上百条标语,以及国家一级文物《宁冈县三区八乡工农兵政府布告》,成为这段烽火岁月的历史见证。    站在塘南后山上,俯瞰静穆地蛰伏着的层宇,似乎感觉到祖先血管脉流的涌动。鳞次栉比、屋脊连屋脊的村子,又何尝不是世代血脉传承的象征?村中人守着一份美丽,在这里诗意地安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怡然自乐。没有浮躁喧嚣,没有急功近利,也没有吆喝茶点的声音,他们的生活像橱窗里的玻璃一样透明、净洁。  

上坊村

  上坊村位于鹅岭乡人民政府正南面,相距乡政府驻地约1.5公里,村形南北走向,呈狭长状,南高北低,东临塘南村,南接柏露乡,西靠绵延起伏的群山,北与白石村接界。上坊村辖有6个村民小组,共192户,总人口816人,有耕地面积966亩,林地面积7100亩。  

神沅村

  神沅村隶属江西省井冈山市鹅岭乡,现有人口1022人,下设8个自然小组,分别是新屋下、横板桥、上神沅、下神沅、东富、黄石一组、黄石二组、下安,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近鹅岭乡总体面积的1/3。现有耕地面积1182亩,人均约有一亩耕地,林地面积3万多亩,其中毛竹林1万亩左右,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里有养羊专业户十多户,这也极大的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神沅村特产大全




神沅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