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溪镇位于宜丰西南部,东邻桥西、石市、鑫龙企业集团五里分场,西与万载县相接,北和双峰、车上毗连,南与上高交界。镇政府所在地地处东经114°35′,北纬 28°22′处,距县城12公里,省道南(昌)--铜(鼓)公路,宜(丰)--万(载)公路,宜(春)--铜(鼓)公路在集镇交叉穿过,全镇东西最大横距1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2公里,总面积200平方公里。长塍河在境中央自西北向东南流入锦江,渡口4处,水陆交通方便,客货运输四通八达。
2004年来,全镇有省属驻镇企业1家,镇直、镇属单位44个,其中县派单位20家,镇直事业站所4家,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85个村民小组,145个自然村。2003年度,全镇有人口25001人,其中农业人口17915人,人口密度125人。
2004年,党政机关内设机构设有: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财经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镇管理为主的站所:芳溪镇计划生育服务所、芳溪镇水务站、芳溪镇农业服务站、芳溪镇村镇和文化建设管理站;本镇辖区内县直部门管理为主的站所:芳溪镇财政所(农业税改征收管理所)、芳溪国土资源所、芳溪动物防疫检疫站。20034年底,镇机关有工作人员80人,其中各站所57人。
20034年度,全镇有鑫荣木业公司、雪岭木业公司,永安建材公司等21家个私企业,在岗职工3000多人,主要工业产品有缝纫机台板,电脑绣花板,细木工板、建筑模板、保健竹凉席、大阳伞、玩具、竹帘板、小黑板等100多个品种,2002年引进资金2700多万元,引进大小项目20多个,其中工业项目13个占65%, 尤其是从福建引进的宏盛制衣厂、物美工艺品厂、星宇工艺品厂已落户县工业园,引资 总额达3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 600万元,可安置职工1000余人,现该企业正在紧张的建设中。2003年度,全镇工业总产值7640万元。
2004年末,全镇耕地面积29139亩,水面2720亩,粮食总产17580吨,油脂87.6吨,水果150吨,耕牛存栏4160头,生出栏猪1.5万头,鲜茧产量2400担,农业总产值790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29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9元。有林地19.2万亩,森林覆盖率55%,2003年造林抚育2470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5万人 | 200平方公里 | 360924105 | 336000 | 0795 | 查看 芳溪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新昌镇 |
新昌镇位于宜丰县中部偏南,是城关镇和工业园区所在镇。2003年9月由原新昌镇与原敖桥乡合并成立新的新昌镇。东与澄塘镇相连,南同石市镇、上高县交界,西和桥西乡接壤,北与天宝乡毗邻。全镇土地面积134平方公里。 新昌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旅游中心。全镇辖16个村、145个村民小组、7个社区、6所小学。2016年底,全镇住户26171户,人口78513人,其中农业人口19398人。镇党委下辖28个党支部(不含社区所辖支部),有党员1401名。 近年来,新昌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展现新作为、推动新发展”为工作总基调,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以促进新昌四个发展为抓手,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全镇干部群众上下一心、艰苦拼搏,充分发挥地处县城这一优势,着力于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事业繁荣,有力推动了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努力打造繁荣、秀美、幸福大新昌。2016年全镇招商引资合同总投资7.6亿元,实际进资2.8亿元左右,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61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65亿元,实现地方收入1亿余元。保持了全镇安全、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
澄塘镇 |
澄塘镇位于县境东南部,东邻棠浦镇,西连新昌镇,南与上高县交界,北和花桥、同安、天宝毗连。其名始于宋朝。据《李氏族谱》载:宋时,李姓建宗祠于一水塘前,取“澄塘水镜中源”之意,并以名地,曰“澄塘”。1999年撤乡建镇。镇境面积1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0551亩,山地184577亩,水面8674亩。 东晋诗人陶渊明出生于该镇南山村。 清以前,澄塘分属义钧乡和新安乡。民国19年(1930)7月,分属五、六两区,乡镇内设16乡。民国28年(1939),乡境分属新兴乡、续兴乡、板桥乡和江洲乡,乡境设21保。民国35年(1946年),乡境分属荷塘乡、新民乡和续良乡至解放。 1949年7月解放,乡境分属城关区和棠浦区,翌年5月,属新荷区,乡境分设枥下、新星、牌楼、澄塘、故村、彭茶、陂头等乡。1956年合并为澄塘、英塘两乡,下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澄塘9社,英塘6社。1958年10月,两乡分别成立人民公社,实行乡社合一。1960年澄塘有22个大队,英塘有16个大队。1968年冬,澄塘、英塘合并为澄塘公社,又从江洲划入柏树、和平两个大队。1983年公社复名乡,大队改名村,生产队更名村民小组。1990年,全乡辖20个村委会217个村民小组。 镇境北部为山区,中、南部为丘陵,地势北高南低。阔叶林蓄积量居全县第一。农业以水稻为主,南部地区盛产花生、甘蔗、鲜鱼。物产有木、竹、香菇、土纸等。 2005年底,全镇有居民6812户、20206人;全年工农业总产值1945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844万元,工业产值16614万元。 2005年,镇办企业有工业、农(林)业、交通运输、建筑、商业和饮食服务等行业。全镇从事二、三产业人员分别为545人和2424人,二、三产业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4066万元和1785万元。全镇人平纯收入为3228元。主要企业有煤矿、消防器材有限公司、平安气体有限公司、运输公司、砖瓦厂、榨油厂、电子厂、皮制品厂、木竹加工厂、大米加工厂、综合养殖厂、饲料加工厂等。主要产品有原媒、消防器材、电子元件、工业氧、保健凉席、胶合板、木衣架、机砖、青砖、精制大米、茶油、菜油、配合饲料等。 2005年,集镇形成了三横二纵即解放路、澄塘大道、南山路、农民街四条主街全部安装了路灯,人行道铺设了彩色地砖。集镇人口近2000人。. |
棠浦镇 |
棠浦镇位于宜丰县城东部,东邻新庄镇,西接澄塘镇,南界上高县,北与花桥乡毗连。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16公里,全镇土地面积为115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棠浦集镇位于宜杨公路与上奉公路的交汇点上,距县城23公里,距省会南昌114公里。 棠浦镇古称新安乡,直至清代。民国时期先后为第六区、第三区驻地,境内曾设过棠浦乡、江洲乡,建国后为棠浦区驻地。乡境设过曲溪、浦澄、永和、沙袁、冠溪、稻香等6乡。1956年并为棠浦、江洲两乡。1958年改称人民公社。以后棠浦和江洲2乡时有分合,公社以下辖大队、生产队。1983年冬公社复名乡,乡以下设村,乡的规模基本未变。1994年11月,棠浦乡撤乡设镇。全镇共辖19个行政村和一个集镇居委会,102个自然村,170个村民小组,1个镇办果园场,2个镇办林场,镇直镇办企事业单位42个。全镇有7815户、2422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772人),全属汉族。 棠浦属丘陵地区,地形北高南低,镇北部为浅山区,中、南部属丘陵地,棠浦河穿境而过。境内地下资源丰富,蕴藏着煤炭、石灰石、沙金、石膏和石英石,其中尤以煤炭为最,主要分布在枫林、姚家、陈家、沐溪一带,探明储量在1260万吨以上。水资源2.1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92亿立方米、地下水0.26亿立方米)。境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区,无霜期长,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是宜丰县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全镇有土地面积46798亩,其中水稻耕种面积30382亩,水田29777亩,旱地605亩,有林地54190.5亩,森林覆盖率58%。全镇每年新增造林面积2100亩,用材林活立木蓄积量为137852立方米。有水面586亩,水库123座,总库容量1746.24万立方米,其中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13座,山塘107座,千亩以上灌溉陂2座,全镇有效灌溉面积25627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23774亩。 棠浦盛产煤炭、石灰。镇境有省办煤矿1个,省级煤矸石发电厂1个,镇办煤矿9个,砂轮厂1个,运输公司1个。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884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4380万元、农业产值4460万元);实现财政收入466万元, 占任务的106.2%,剔除农业税同比增长25.8%。. |
新庄镇 |
邮政编码:336300 ,区号: 0795新庄镇位于宜丰县东部,镇境东北、东南与高安市毗邻,西南与上高泗溪镇接壤,西北与本县花桥乡交界,西同该县棠浦镇相接,总面积87平方公里,素有宜丰“东大门”的美称。宜杨公路穿境而过,镇0所在地距县城34公里,距省城南昌市110公里,距320国道仅20公里。 行政区划 全镇下辖14个行政村,1个农场,1个林场,镇内有14个企事业单位(站所),县属站所(单位)19个;全镇有123个村民小组,居民有4338户,13633人,其中农业人口10703人;境内北高南低,三分之二为丘陵,三分之一是山区,有耕地21131亩,粮食播种面积达34385亩,总产12115吨,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西瓜、花生、蚕桑、榨菜、萝卜等;有林地7.0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9.7万立方米;主要水利工程(含大小陂坝及山塘水库)85座,其中小二型以上水库9座,有效灌溉面积18388亩;矿产资源丰富,分布有煤、铁、有色金属等三大矿区。 地理交通 江西新庄镇文艺演出 新庄镇位于宜丰县东部,镇境东北、东南与高安市毗邻,西南与上高泗溪镇接壤,西北与本县花桥乡交界,西同本县棠浦镇相接,总面积87平方公里,素有宜丰“东大门”的美称。宜杨公路穿境而过,镇0所在地距县城34公里,距省城南昌市110公里,距320国道仅20公里。全镇下辖14个行政村,1个农场,1个林场,镇内有14个企事业单位(站所),县属站所(单位)19个;全镇有123个村民小组,居民有4338户,13633人,其中农业人口10703人;境内北高南低,三分之二为丘陵,三分之一是山区,有耕地21131亩,粮食播种面积达34385亩,总产12115吨,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西瓜、花生、蚕桑、榨菜、萝卜等;有林地7.0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9.7万立方米;主要水利工程(含大小陂坝及山塘水库)85座,其中小二型以上水库9座,有效灌溉面积18388亩;矿产资源丰富,分布有煤、铁、有色金属等三大矿区。在县委、县0的-和关怀下,新庄镇党委、0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全镇三个文明建设稳步协调发展,2003年,荣获全县六项重点工作中的财政收入特别贡献奖、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实施单位奖、安全生产管理先进乡镇、基层党建“十面红旗”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358万元(其中工业9488万元,农业2870万元),比上年增长12.03%,农民人均纯收入2689元,财政收入571万元,形成了煤炭、生猪、橡胶、运输四大支柱产业。 历史沿革 江西新庄镇 新庄镇古称天德乡,宋以前属高安县,宋太平兴国六年(981)从高安划入新昌县即今宜丰县。民国二十一年划为宜丰县第八区,民国三十年改为天德乡,乡公所驻湖城圩。同年三月,因湖城圩被日军飞机炸毁,乡公所迁新庄街。1950年乡境设4个小乡,1956年4小乡合并为一个乡,乡0驻新庄街,因而得名新庄乡。2005年底,全镇辖万坊、芳里、新庄、荷溪、宋家、筠山、湾溪、口溪、张家、龙溪、湖城、虎溪、上塘、邓家14个村民委员会、南垣林场、岭背农场,小坑农科所、1个居民委员会,大康、上岭、下岭、袁家、万坊、中万、上万、茜源、长坑、龟形、油榨脑、余家、楼下、方里、灵源、湖筠、库里坑(富竹)、新戴、老戴、鸡公山、伍家、衙里、陶家、中垣、朱家、松树下、院场、荷溪、黄岭、徐家、宋家、杨家、兰溪、周家、卢坑、坑尾、分石、社上、湾里、堆上、枧头、洲里、窑上、喻家、杨家、新居、晏家、江尾、桂花、凌上、老吁咀、张家、黄家、港口、晏家咀、新屋场、浅溪、石泉、龙溪、范家、谌家、湖城、观下、虎溪、田塍、岭背、坎头、梧岗、上虎形、下虎形、泉塘、冷家、吴家、二井、邓家、小坑76个自然村,12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542户,总人口13981人(男7336,女6645,农业人口12804人),劳动力4996个,耕地20967亩,其中水田20129亩,旱地838亩;有林地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8%。 农业发展 新庄镇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农业以粮食为主。2005年底,全镇粮食总产量14734吨,油料总产量245.6吨,当年农业总产值4500万元,主要农副产品有油茶、西瓜、花生、蚕桑、榨菜、萝卜等。新庄素有种植西瓜的传统,种植的西瓜以品优、味甜赢得了人们的肯定,新庄镇因此也成为全县乃至全市闻名的西瓜之乡,新庄西瓜曾在全省西瓜品质评比会上夺魁。2005年全镇西瓜栽种面积2000亩,产量2420吨。新庄的畜牧业生产在全县也有一定实力,2005年生猪出栏数达8.7万头,人均近7头。新庄的森林资源也较为丰富,7万亩林地中,用材林为6.7万亩。农业经济的富庶,使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逐步提高,2005年为3139元。 矿产资源 新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宜丰县的“煤都”,煤层储于二迭系、三迭系地层,品质优良,2005年底,全镇有乡办煤矿4个,村办煤矿2个,全年产煤18.5万吨。据省地质部门普查资料,新庄还有众多金属矿;主要矿物有磁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并伴生有金、银、镉、铟8种元素;有色金属矿主要为铜的硫化矿床,矿区储铜10.41万吨,铅锌34万吨、银495吨,金14.85吨,铁、锰则储藏于二迭系乐平煤系地层。煤炭工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新庄运输业和民间流通业的发展。2005年底,全镇有大小货车300多辆,贩运大军300多人,年产值4000多万元,上交税收90多万元;此外,近年来镇党委、0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一批客商企业,尤其是橡胶业成为新庄的一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产生了产业聚集效应。新鑫橡胶制品公司在2003年7月新增一条生产线,利用废旧橡胶生产胎面胶,年生产胎面胶达到5000万吨,公司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浙江客商叶成贤、叶成良在镇党委、0的诚心邀请和优惠政策的吸引下,投资2000万元进驻县良岗工业园建立浙南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于2003年7月开工生产,经过三年来的增资扩产建设,目前已拥有2条生产线,年产量达10000吨,仅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2100万元,上交税金51.5万元,并于2005年4月18日投资2000万元进入县工业园建立合丰橡胶有限公司,逐步形成废旧橡胶→再生胶(胎面胶)→橡胶制品的产业链。2005年,全镇工业销售产值达到1.65亿元。工业的发展,也拉动了地方财政的增长,2005年,全镇财政收入实现705万元。随着地方经济的繁荣,新庄的社会事业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势头。全镇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已实现初中义务教育;2005年,全镇有中学1所,学生625人,中心小学及村完小共6所,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合格率均达100%;新庄集镇建设实现了美化、亮化、绿化,自来水工程、排水工程也得到完善,集镇的城市功能逐步体现;“村村通”工程进展迅速,2003年至2005年硬化进村公路18.3公里,70%的村修通了水泥路。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和光缆传输电话、手机,已走进千家万户。今日新庄,各项社会事业形成了齐头并进的繁荣趋势。 文化名人 江西新庄镇 新庄从宋至清,有进士举人28人。宋宝礻右元年,姚勉(灵源人)廷对第一,点为状元,其《廷对策》流诵千古;与姚勉同期的景定进士黄梦炎,与姚勉、胡仲元、刘元高号称“锦江四俊”;明末吏科给事中黄国琦,校刊《册府元龟》,史载其绩,元代著名诗僧圆至,以《牧潜集》名世。当代,一批硕士、博士脱颖而出,更有黄见德等诸专家学者在哲学、自然科学等学科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国内外瞩目,出版的著作有:《西方哲学的发展轨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研究》、《西方哲学东渐史》(1840—1949)、《西方哲学在当代中国》、《西方哲学在当代台湾和香港》、《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问题》、《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导论》;与人合作的著作有:《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哲学卷)、《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真理观》、《非理性主义人生哲学在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哲学史方-研究》等。在康德哲学研究方面,被誉为20世纪中国康德哲学研究-学者的代表之一;《西方哲学的发展轨迹》一书,得到西方哲学史专家的好评,台北杨智文化事业公司还买版在台湾出版,使它在台港地区也广为流传;特别是西方哲学东渐课题的开拓性研究,得到了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与肯定,中华外国哲学学会会长陈修斋教授,撰文称这项研究“填补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哲学研究的一个空白”。从新庄走出的一批党政干部精英为官一方,造福一方,添光家乡,口碑传扬。千年古镇也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积淀,清凉山摩崖石刻,汉南昌尉梅福遗迹,宋状元姚勉遗迹及自唐以来的大批文物,诠释了新庄历史文化的厚重。 |
潭山镇 |
潭山镇位于宜丰县境北部,地处东经114042′—114049′、北纬28032′—28040′之间。东、南与天宝乡相连,西同双峰、黄岗两乡毗邻,北和铜鼓、修水、奉新三县接壤。东西宽约20公里,南北长约21公里,全镇镇域面积205平方公里,总人口14785人。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潭山集镇,距县城23公里。 潭山街之南有一座小山,早先伏溪水从山下经过,汇成一个深潭,山在潭岸上,故名潭山。宋朝以前,这里本是一片芦茅洲,并无村落,人们散居在东北茜槽一带山庄里。南宋时,岳飞率部抗金,转战此间,茜槽一带村庄被金兵破坏。后来有一族刘姓居民,迁移到这里,从此潭山就有了一个小小的市镇,叫奥米市(在今陈家祠堂前面)。清末民初之时,市镇渐次移至今址,市镇名称也因而转名潭山。从宋建新昌县始,潭山历史上都隶属天宝乡,1930年2月,全县划为7个区,潭山各地属第二区。1932年3月,实行保甲制度,潭山分设第三、第四保联。1939年2月,废保联设乡镇,潭山境内设立龙岗乡和潭山镇,隶属第四区。1941年1月潭山镇改名潭山乡,管辖范围照原。1946年7月,潭山、龙岗2乡合并,称为庆凯乡,下设10保100甲,其辖管范围与今镇辖范围相同。1949年8月,建立潭山区人民政府,辖管今之潭山镇和天宝乡。1956年撤区并乡,境内建立潭山乡和石桥乡。中间几经变动,至1983年12月复称潭山乡,1985年6月改名潭山镇。2005年底,全镇下辖潭山、伏溪、坪上、上山田、茜槽、店上、龙岗、石桥、汉塘、找桥、逍遥、院前、中兴13个行政村,羊源林场、碓下综合开发公司2个村级单位,1个居委会,1个潭农公司,村民小组132个,自然村283个。 潭山镇森林茂密,水川纵横,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土质肥沃,是个“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江南山区镇。2005年底,全镇共有耕地面积18961亩,其中水田18389亩,旱地572亩,主要经济作物为水稻、药材、油菜等。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杉竹并茂,杂树间生,全镇有森林面积17.6万亩,木材蓄积量达38.6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1800万根。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品有钾长石、石英石、绿桂、白云母、瓷土、釉土,同时还有泥炭矿、花岗岩石矿、粘土矿、温泉矿等矿种。. |
芳溪镇 |
芳溪镇位于宜丰西南部,东邻桥西、石市、鑫龙企业集团五里分场,西与万载县相接,北和双峰、车上毗连,南与上高交界。镇政府所在地地处东经114°35′,北纬 28°22′处,距县城12公里,省道南(昌)--铜(鼓)公路,宜(丰)--万(载)公路,宜(春)--铜(鼓)公路在集镇交叉穿过,全镇东西最大横距1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2公里,总面积200平方公里。长塍河在境中央自西北向东南流入锦江,渡口4处,水陆交通方便,客货运输四通八达。 2004年来,全镇有省属驻镇企业1家,镇直、镇属单位44个,其中县派单位20家,镇直事业站所4家,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85个村民小组,145个自然村。2003年度,全镇有人口25001人,其中农业人口17915人,人口密度125人。 2004年,党政机关内设机构设有: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财经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镇管理为主的站所:芳溪镇计划生育服务所、芳溪镇水务站、芳溪镇农业服务站、芳溪镇村镇和文化建设管理站;本镇辖区内县直部门管理为主的站所:芳溪镇财政所(农业税改征收管理所)、芳溪国土资源所、芳溪动物防疫检疫站。20034年底,镇机关有工作人员80人,其中各站所57人。 20034年度,全镇有鑫荣木业公司、雪岭木业公司,永安建材公司等21家个私企业,在岗职工3000多人,主要工业产品有缝纫机台板,电脑绣花板,细木工板、建筑模板、保健竹凉席、大阳伞、玩具、竹帘板、小黑板等100多个品种,2002年引进资金2700多万元,引进大小项目20多个,其中工业项目13个占65%, 尤其是从福建引进的宏盛制衣厂、物美工艺品厂、星宇工艺品厂已落户县工业园,引资 总额达3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 600万元,可安置职工1000余人,现该企业正在紧张的建设中。2003年度,全镇工业总产值7640万元。 2004年末,全镇耕地面积29139亩,水面2720亩,粮食总产17580吨,油脂87.6吨,水果150吨,耕牛存栏4160头,生出栏猪1.5万头,鲜茧产量2400担,农业总产值790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29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9元。有林地19.2万亩,森林覆盖率55%,2003年造林抚育2470亩。. |
石市镇 |
石市镇位于宜丰县南部,东南与上高县交界,西与芳溪镇接壤,北与桥西乡,新昌镇毗邻,是宜丰县的南大门。全镇土地总面积1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017亩,山林面积119385亩,水面面积14217亩。2005年底,有居民7588户31566人。石市镇地处320国道旁,交通便利,镇村公路四通八达,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石崖滩。古名石崖滩市,因集镇名乡。距县城17公里,离市府宜春70公里,到省城南昌120公里,这里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为副节,届时人群会集观看龙舟竞赛,龙舟多时有近50条,观众多达万余人,现已形成物资交流会。 石市古称宣风,宋太平兴国六年(981)由上高县划归新县(今宜丰县)管辖。民国19年(1930)7月,乡境属宜丰第四区,24年(1935),设四个保联,禹溪、石崖滩、十都、蓼市场设过保联办公处。民国28年(1939),保联改名乡。民国30年(1941),乡境合并为宣化乡(辖13保)和风德乡(辖12保,另有水上保1个)。1950年,乡境分设毗冈、浪源、禹溪、星溪、凌江、石市、夏讲、车溪等乡。以后几经撤并,至1958年,上述各乡合并为先锋乡并成立人民公社,实行乡社合一,下设生产大队、生产队。1961年9月,先锋公社分为蓼市、石市两公社,分别辖18个和25个大队。1968年,蓼市公社割出蓼市街、火溪、檀塘、荷塘予上高县管辖。1969年撤销蓼市公社,其地分别并入石市、芳溪两公社。 石市地处丘陵和锦江河谷平原地带,锦河横贯全镇境内沃土干顷,农业以水稻为主,是宜丰的重要粮仓,近年全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已形成了蛋鸭、生猪、杨树、水产养殖、夏布农业五大特色支柱产业,据2005年底统计全镇蛋鸭养殖1500户,年饲养蛋鸭120万羽,日产鲜蛋100万枚,生猪饲养量达到8万头,杨树载种面积达到6400多亩,人均12株,年鲜鱼起水量2000多吨。年外销夏布达到20万匹,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石市夏布、皮蛋,远销国内外,素享盛名,茶油、苎麻、柑桔、红心梨、节节酒等声名远杨。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全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个私经济,全镇工业企业已达87家,个体工商户325户,逐步形成了钽铌加工、竹木加工、矿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四大工业支柱,2005年底,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3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33亿元,工业产值3.04亿元。. |
黄岗镇 |
黄岗镇位于宜丰县西北部,与铜鼓县接壤,境内黄檗山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的发祥地,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风景也在黄岗镇境内。主要过境公路有省道227线和铜万高速,目前在境内正在修建蒙华铁路岳吉段。 黄岗镇山川秀美,景胜著名,自然景色宜人,主要人文遗存和自然景胜有船形山商周遗址,世界临济宗祖庭黄檗山(有临济宗开山祖师希运禅师墓),五峰山净党寺遗址,官山自然保护区仙姑岽,仙姑坛,牛仔岭,麻菇尖等景胜。 近年来,黄岗镇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断开拓新思路,推出新举措,谋求新发展,全镇经济稳定中求进,社会稳定事业发展,2016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5244.9万元。集镇面貌取得较大改善,集镇功能明显提升,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逐步形成。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年,1万勤劳的黄岗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继续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奋勇争先,为实现黄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
花桥乡 |
花桥乡位于宜丰县东北部,东与高安市华林镇毗邻,南与新庄镇、棠浦镇、澄塘镇接壤,西与同安乡相连,北与奉新县上富镇交界。东西宽10公里,南北长12公里,全乡土地总面积为115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为花桥集镇,距县城35公里。 花桥乡全境属于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为尖嘴岩,海拔980米;最低点参谋地,海拔83米。境内主要河流有南港河和北港河,分别从西部同安乡和花桥的北部发源,流经花桥集镇汇合为棠浦河上游段。 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设立新昌县,花桥乡境随太平乡由高安划入新昌县。民国19年(1930),属第七区,后属三区,乡境曾设两个保联。民国28年两保联分别改称尚贤乡和花桥乡。民国30年并为平冶乡,辖10保,民国35年,平冶乡与太安乡合并为太平乡。1949年7月,宜丰解放,8月设立棠浦区,原太平乡辖地属之。1956年5月,全县撤区并乡,花桥、普义、白市、东岸4小乡并为花桥乡。1958年,花桥乡挂靠黄岗山垦殖场,成立花桥分场,又是人民公社,实行乡、分场、公社三合一,下设生产大队、生产队。1963年辖18个大队、101个生产队。1968年12月,与黄岗山垦殖场脱钩,同时,全县扩社并队,花桥、同安两公社并为花桥公社。1972年12月19日,花桥公社再度划分为花桥、同安两公社。1983年12月,花桥公社复称为花桥乡。到1994年底全乡共辖花桥、社溪、白市、山口、山田、仁义、义源、池源8个行政村及农科所、施源农场各一个。2003年池源村改为池源林场。 2006年 ,全乡辖8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 1个农场;1个农科所。全乡2976户,10622人,其中农业人口2521户,9030人,占总人口的85%。 全乡有耕地21492亩,其中水田20953亩,旱地539亩;森林面积11.9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2.34万立方米,活立竹蓄积量290万根,为宜丰重要林业乡。香菇、冬笋、笋干、棕片、蜂蜜、猕猴桃为境内特产。 花桥地下储水面积为2200万平方米。境内降水量在1800-2500毫米之间,总水面积有4050亩。境内地表水总量为440.9万立方米。水电资源蕴藏量为580.1千瓦,可开发量548.9千瓦。. |
同安乡 |
同安素有“物阜民丰”著称、钟灵毓秀,英才辈出。境内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民风淳朴,素有“洞天佛国”之盛誉。乡境东邻花桥乡,西界天宝乡,南与澄塘镇相连,北和泰新甘坊乡接攘。总面积9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7%。乡政府所在地同安集镇距离县城43公里。 到2003年底,乡辖6个行政村、66个村小组,2个乡办林场和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 全乡2381户。共7034人,其中同安村为集镇驻地,户831人,有耕地面积2200亩、水面70亩、党田村始称桂林、素有同安乡南大门之称、所辖8个村民小组,470户 1300人,有耕地面积3775亩;洞山村原名石陂,是佛教五大禅宗之一曹洞宗所在地,全村共辖15个自然村、8个村民个组、161户615人。共有山林面积22225亩、耕地面积1359亩;宅里村共辖13个自然村,共有114户379人,耕地面积1017亩;罗家村共辖25个自然村,有10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811亩,人口197户790人,山林面积8000亩;东槽林场原为行政村,于2003年9月撤村设场,全场现辖9个分场,96户310人,境内以山林面积为主,有林面积为1.2万亩,耕地面积750亩;采育林场于1979年成立,专门从事造林营林,抚育管理林业工作,拥有山林面积66663亩,现辖4个分场,全场有人口81户259人。 乡境大部分为山岳区,仅东南局部为丘陵,境内最高点云峰坛,海拔1028米,最低点海拔85.9米。棠浦河发源于乡境北部,向南流经乡境,至东南入花桥乡境。全乡木竹资源、瓷土、花岗石等矿产品十分丰富,其中瓷土资源储量达6000万吨,居全县第一名,马尾松蓄积量居全县第二位。. |
天宝乡 |
天宝乡地处九岭山麓中段之南缘,位于宜丰县境北22公里处,“大广高速”公路(武吉段)和“昌铜高速”公路均在天宝开设互通口,交通便利。辖区东西长18.9公里,南北宽16.3公里,总面积141平方公里。 全乡辖19个村,下设1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961户、16001人,其中农业人口有14139人,劳动力7489人。城镇人口1862人,城镇化率11.6%。2016年底全乡耕地面积30584亩,农业总播种面积38278亩,粮食总产量19139吨,主要作物品种有:水稻、玉米、红薯、花生、油茶、大豆等。全乡森林面积达14.6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55万立方米,活立竹蓄积量671.6万根,森林覆盖率达72%,境内生长有红豆杉、楠树、竹柏、银杏、罗汉松等珍稀树种。 全乡2016年底实现工业总产值14.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469.7万元,其中国税完成2091.9万元,地税完成1377.8万元。 2016年底我乡以“一-”发放到农户的资金有866.7万元,其中粮食直补41.8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58.8万元,农机购置补贴62.4万余元,全乡退耕还林政策补助6.8万元,贫困生及助学金12.5万元。争取和发放各类救灾救济资金24.7万元,优抚资金61.5万元,发放高龄补贴21.2万元。 2016年末,全乡有党员 623 人,党支部 30 个,本年度发展新党员9人,其中:女党员3名,大专以上学历3名,35岁以下4名。 |
桥西乡 |
"桥西乡位于县境中部,东邻新昌镇,西界芳溪,南与石市相接,北和双峰、天宝毗连。2005年末,全乡土地面积14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042.20亩,山地面积9305公顷,水面面积137公顷。有居民3080户,10211人。全年工农业总产值1408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081万元,工业产值12000万元。 桥西乡清代以前分属泰和、义钧、宣风3乡。民国19年(19307),乡境分设潜头、盐岭、盐津、潭浦段、塔前、大畲坪、潭溪、曹溪、山东垴、黄陂等乡。民国30年(1941),乡境分属盐步镇、风廉乡、双库乡,设有13保。 1949年7月解放,乡境分属城关区和宣风区。1950年至1952年,乡境分设潜头、仁和、曹溪、柴源、桥西、雷神、枫潭等乡。1956年,桥西、潜头、仁和3乡合并为桥西乡,雷神、柴源、曹溪、枫潭4乡合并为雷神乡。1960年曾并入新昌镇,1961年分出桥西、北门两公社(乡),共辖32个生产大队。1968年冬,桥西、北门两公社合并为向阳公社,不久,改名桥西公社。1983年复名桥西乡,下辖村和村民小组。乡政府原驻平政桥西岸,1992年迁驻新昌大桥西头,时辖15个村。 境内为半山区半丘陵地,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南部为丘陵地,北部为山地,最高点茅茅岭,海拔435米,最低点为石埠,海拔60米。农业以水稻为主,蔬菜种植业发达,为县城蔬菜供应重要基地。乡内林业资源丰富,阔叶林蓄积量居全县第二。出产木、竹、笋、纸、香菇、木炭、茶油。小水电资源丰富。 2005年,乡办企业有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商业和饮食等行业。劳动力1361人,占全乡总劳动力的31.5%。总产值1.2亿元,利润310.6万元,税金260余万元。主要企业有工艺品厂、造纸厂、纸箱厂、木竹制品厂、毛纱加工厂、铸造厂、电器元件厂、水泥预制厂、建材厂、修理厂、电站、基建公司、化工厂等。主要产品有工艺品、铸钢、水泥电杆、青砖、羊毛杉、纸箱、化工产品、纸等。2005年,乡共完财政收入402.3万元,农民年均纯收入达2905元。 主要机械设备有联合收割机16台、1320马力,打谷机2000台、8000马力,农产品加工设备228台、3348马力。固定资产原值727.4万元。. |
车上林场 |
车上林场位于江西省宜丰县西部,面积98平方公里。东与双峰毗邻,西与万载交界,南和芳溪接壤,北与黄岗相依。全场地处山区,平均海拔258米,最高点老虎坳海拔855米,最低点为老桂花桥海拔258米,场部高易家坪距县城31公里。2003年,全场共有2047户,6712人,辖6个分场,2个行政村,设林场党委会、林场、人大工作联络组,政协活动组、纪委、人武部、下设办公室(含计划生育办公室)、生产经营股、财务审计股、社会事务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股。 2003年车上林场实现国内总产值7928万元,社会固定资产股入3037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1502万元,财政收入完成2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5元,计划生育率为98.91%,人口出生率为1.369%。 车上林场风景 2005年,全场共有耕地面积9493亩。其中水田9376亩;山林面积91650亩,其中有林面积89280亩。活立木蓄积量55949立方米,活立竹蓄积量521万根,森林覆盖率70%,珍贵树种有银杏、红豆杉、大叶含笑等。2005年5月,车上林场按照“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的要求,全面推进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至12月底,外业、内业工作已全部完成,实现了分户登记率、分山到户率、纠纷调处率“三个100%”的目标。通过林改,不仅让广大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境内特色资源丰富。已探明开发的有基岩裂隙地下矿泉水、花岗石、石英石、瓷土等,藏量可观,水能蕴藏量22787千瓦,建有南园、沛园、绿园、新溪、港园等15座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3550千瓦,年发电量6042万度。 2005年,车上林场8个村(分场)都已修通了水泥或柏油路,在宜丰县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工程。投资近400万元的港口至小水、集镇至车上13公里水泥路,于2004年5月全面竣工并通车;投资近100万元的港口至湖溪3.2公里水泥路,也于2004年10月竣工并通车;投资120万元的小洞至下坪3.5公里水泥路,也于2005年12月竣工并通车。 2001年,经省委、省0核准认定为省级贫困乡,同时,核定港口村为贫困村,并制定《江西省宜丰县车上乡2001-010年以工代赈建设规划》和《港口村扶贫开发规划》。 2005年,全场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235人,教职工20人;完小3所,4个教学点,在校学生502人,教职工38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2005年,初升高升学率达82.3%,有25人被录取到重点中学。2005年,车上林场有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14人,病床8张,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如200MAX光机、B超机等,为开展内外科手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经济 2005年,车上林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88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136万元,工业总产量值7749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638万元,财政收入完成2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95元,计划生育率为82.3%,人口出生率为14.22‰。 车上林场 工业企业发展迅速,招商引资效果明显。2005年,车上林场有长顺竹业公司、港林板业公司、绿洲木业公司、刨花板厂、华力木竹业公司、山露矿泉水公司等六家私营骨干企业,主要工业产品有竹帘板、胶合板、细木工板、矿泉水等10多个品种。通过招商引资,落户工业园企业有2家,其中:2002年,从广东引进的金佛陶瓷有限公司,总投资为3200万元,同年7月正式投产,年产120万平方米高档抛光墙地砖生产线,生产“梦幻牌”地砖。2004年,从浙江引进的江西木佬佬集团公司,总投资为2500万元,第一期投资1000万元的工程已于2005年完工。 2001年全力推进企业产权制改革,狠抓民营企业发展,按照“宜租则租,宜股则股,宜卖则卖”的原则对境内纯集体企业全面进行企业产权改制,确保企业平稳过渡。在宜丰县实现了“工业企业集体成份为零”的目标。 2002年全力招商引资,总投资为3200万元的金佛陶瓷有限公司7月份正式投产,大大地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连续三年荣获“强攻工业”和“招商引资”先进乡镇。 2001年经省委、省0核准认定为省级贫困乡,同时核定港口村为贫困村。同进制定《江西省宜丰县车上乡2001-2010年以工代赈建设规划》和《港口村扶贫开发规划》。 2003年投资将近360万元的港口至小水、集镇至车上13公里水泥路动工实施。沿途车上、港口、直源、洞上、小洞、小水近3000人口的生产、生活环境将得到改善。 -资源环境 车上林场境内山峦叠障,林茂粮丰,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降雨量1750毫米,年日照2400-2600小时, 丰富的木材资源 盛长毛竹、松、杉、樟、枫、盛产木竹建材品,可供开发的资源有: 矿产石英石、瓷土;岩隙水,地表水;高蕴量的水利电力资源可供开发;香菇、木耳、笋干、峰乳、山羊、茶叶、竹筷、凉席既是传统产品又是优势产业。 车上林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长,冬季冷而夏季热,春季湿而秋季干,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霜期短,气候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作物和林木生长。但由于季风进退迟早和强弱程度不同、地形起伏、垂直高度相差悬殊、气候因子时空分布不均等,使气候呈多样性,天气变化大,并导致旱涝、酷暑、低温、风雹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年平均气温16.2℃-17.7℃,东南部较高,西北部较低;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6℃-5.3℃,南部高于北部;夏季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3℃-29.6℃,东部高于西部;春秋季各县(市、区)气温差异较夏季小,比冬季大;无霜期256天-281天。 -历史文化 历史 1984年以前,属车上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体制;1984年以后,成立车上乡人民0;2003年9月,按省民政厅赣民字2003192号文件批复,经省人民0批准,撤销车上乡人民0建制,县委、县0决定成立县属车上林场,体制不变。成立林场后,全场保留了湖溪村、港口村两个行政村建制,撤销了6个行政村建 -视察工作 制,成立了小水分场、小洞分场、洞上分场、直源分场、车上分场、东岸分场。2005年,全场共有2065户,6766人,有苗、彝、侗、汉4个民族,76个村民小组,117个自然村。 文化 港口黄龙舞:“龙灯”是流传最广的民间舞蹈之一,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同安、花桥百节龙为代表的游龙;另一类是车上港口村为代表的舞龙。 舞龙,龙体轻便,紧扎,便于“滚动”。制作讲求结实耐用,以五节、七节、九节为多。用黄布做成,又称“黄龙”。它有14套动作组合。如团、缠、滚、翻、退、有张有弛、环环相扣。舞龙的表演一般在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一至十五日)走街串巷,游乡上户。当地群众作兴,舞龙贺喜,迎龙接春,配以喝彩,游兴甚涌,是一种健康有益的节目喜庆活动。农民黄达生,黄和文等是舞龙的一对嫡传高手。 -旅游资源 水斗槽瀑布 宜丰车上境内的水斗槽瀑布落差90余米,蔚为壮观,水斗槽瀑布该瀑布座落在东岸村,瀑布水位落差90余米,夏季过水面积20余米,飞流澎湃,洋狂不羁;冬季清流款款,宛若“三叠泉”,涓然飘逸。其水源出自瀑布上峰罗卜寨。罗卜寨相传为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李大銮的要寨,不但自然水系发育完善,而且有不少李氏兄妹的传奇故事如流而出。与袁州明月山云谷瀑布、奉新西塔犀牛瀑布、靖安三爪仑白水洞瀑布,堪称“宜春四瀑”。 白鹭岛 该岛位于洞上村自然保护小区,区内湖光山色,水汽空朦,春末夏初后秋风降霜前,湖心的一座小山上,有数千白鹭栖息树上,形成山水相环的白鹭岛景观,朝辉夕霞与款款白鹭动静相映,俨然丹凤呈祥。白鹭引颔斜飞曲尽其美的剪影让人想起"数声渔笛在沧浪,此中难了山水情"的名句佳联。著名摄影家宫正,探险摄影家王健偕影友到该岛创作。1996年中央电视二台播放的“鸟周”题片中有该岛的生态风光,并获得了奖励。 |
双峰林场 |
江西双峰林场楠竹 双峰林场位于江西省宜丰县境西北部,原名双峰乡。2003年8月19日撤销双峰乡建制,成立县属双峰林场。离县城30公里,全乡总面积95平方公里,代管双峰居委会和双峰、库前、院南、骆家槽、夏家坊、小槽、东村、水岭、龙袍、严湖、李家、斜港、双木13个村委会。总人口4697人,土地面积11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000亩,山林面积11万为,境内崇山峻岭,森林密布,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17.1℃,夏季最高气候36℃,素有“小庐山”之称。林间沟涧交错,山清水秀、空气清鲜、风景迷人,真可谓“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是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自然资源 双峰境内活立木蓄积量100444立方米,活立竹蓄积量 503.0808万株,森林覆盖率达69.5%;植物种类2000余种。其中用材林300多种,如:杉、松、樟、柏、枫、荷、楠竹、桂竹等珍贵树种;有竹、柏、银鹊、大叶含笑,银杏、红楠等,同时森林里;还有飞行走兽300多种,其中珍贵动物主要有猕猴、红腹、 锦鸡、豹、松鼠、花鼠等。 经济 双峰是个人口稀少、资源丰富的山区小乡镇,以经营竹木加工为主,农业兼并。二00三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70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6627万元,农业总产值1074万元, 目前境内有大小民营企业达50个,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近10个,其中腾达地板厂,双峰地板厂,投资在100万元以上,是双峰竹业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另外双峰生产的保健竹凉席、卫生精品筷在全国各地有都有很好的市场。 食品工业创品牌,双峰林场本着从客观气候良好的水土,优美的自然环境条件出发,开发了绿色食品工业:1998年与江西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建立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经多方考证认可开发了莼菜生产加工,它是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绿色食品,含有亮氨酸、氮氨酸,无门酸等多种氨基酸和多糖物质朦及一般蔬菜所缺乏的维生素BD,是江南三大名菜之一,具有减肥、消肿、壮肾益智、清热利尿、消百毒之功效。经过多年的培植,加工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创出了“水妹子花菜”品牌。在省内外富有盛名。为了做好品牌效应文章,双峰先后还开发了“水妹子豆腐”、“水妹子葛粉”、“水妹子生姜”等一系列天然无污染的食品工业。走基地、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农村经济的好路子。 |
石花尖垦殖场 |
|
黄岗山垦殖场 |
江西黄岗山垦殖场位于江西省宜丰县境北部,总场场部坐落在潭山镇,东南接同安乡、西邻黄岗乡(官山自然保护区)、西南与双峰林场相连、北与铜鼓、修水、奉新三县相连。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4°35’-114°50’,北纬28°20’-28°41’之间。南北长约32公里,东南宽约26公里,全境面积76.5平方公里。至县城24公里,距省会南昌市160公里。 【政治】 1957年12月,成立江西国营黄岗山林牧农综合垦殖场,后改称为江西省国营黄岗山综合垦殖场。 1958年9月,与宜丰县实行场政合一,总场设宜丰桥西,与宜丰农林垦殖局合署办公,宜丰县的芳溪、黄岗、港口、双峰、敖桥、花桥、同安、天宝、雷神、潭山、石桥11个乡转为黄岗山垦殖场的集体挂钩分场,总面积占全县的四分之三,人口占二分之一左右。1961年6月,场县分开,总场迁址潭山。1961年9月设黄岗山区与黄岗山综合垦殖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65年8月撤销黄岗山区建制,挂钩集体分场划归县管。1968年12月,下放宜丰县管,改称为“宜丰县国营黄岗山综合垦殖场”。1973年收归省农林垦殖厅领导。1993年12月,经省体改委批准,组建为江西鑫龙企业集团,隶属省农垦集团总公司。2000年7月,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将省属农垦企业移交属地管理的通知》(赣府字[1999]22号)文件精神,成建制移交宜丰县属地管理。2005年2月,江西鑫龙企业集团更名为江西黄岗山垦殖场。 江西黄岗山垦殖场是集工农商于一体的国有综合型垦殖场。主要职责是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所辖区域的管理服务,组织实施经济发展规划,构建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制,维护场区稳定,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2007年设8个职能部门:综合办公室(含党委、行政、人大、政协、宣传、组织、纪检、工会、妇联、共青团等职能)、劳动人事部、招商服务部、计划财务部、农业生产经营部、武装保卫部、计划生育办公室、公共服务部。下辖6个分场:分别为院前、古阳寨、肖家、五里、山背、狮子岗分场。1个托管单位即江西黄岗山垦殖场托管中心。52家民营实体,58个自然村,居民3974户,人口10901人,职工总人数5000余人。 江西黄岗山垦殖场总场机关初期设在院前。1958年9月,场政合一,总场机关迁宜丰县城桥西,与农林垦殖局合署办公。1961年6月,迁址潭山的万担仓。1964年2月,迁入位于现篮球场位置的两层办公楼办公,直到2004年7月,迁入现办公大楼。 现在的黄岗山垦殖场场部,是集行政、服务于一体的办公建筑。主楼行政大楼是一具有现代风格的6层办公建筑体,内部形成了集综合办公功能为一体的现代行政办公体系,装备有先进的网络办公系统、设施齐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高标准、高规格的宾招设施。为提高办事效率,做到以民为本,对主楼左对面的原水电公司办公大楼装饰一新,建立了黄岗山垦殖场公共服务中心,主要职能是为群众和客商提供-,业务咨询、信息发布、来信来访等一系列的服务,以简化繁琐的办事手续,达到方便、快捷、高效的办事效率。周边建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潭鑫文化广场和篮球、网球合一的复合型高标准健身运动场所,同时对整个办公中心的周边环境进行专业的绿化、美化、亮化,形成了具有现代气息、气势恢宏的江西黄岗山垦殖场办公中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