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抚州市 >> 南城县 >> 沙洲镇

沙洲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沙洲镇谷歌卫星地图)


沙洲镇简介

  "沙洲镇位于南城县东北端,地处南城县、金溪县、资溪县三县交界地带,东邻资溪高田,南与南城浔溪、徐家接壤,西靠南城徐家,北与资溪高田、金溪左坊相连。属金南特区,著名的黄狮渡战役曾在这里打响,黄狮渡大捷纪念碑被列为全市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镇国土面积95.31平方公里,是丘陵地区。辖8个行政村(分别是水口村、珀干村、沙洲村、曾家村、邓坊村、黄狮村、临坊村、余家墩村),1个居委会,61个自然村,82个村小组,3325户,13698人,其中农业人口12982人。镇政府驻沙洲村塘家墩,距县城33公里。沙洲镇可利用土地面积12.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2万亩,山地面积10.7万亩,其中有林面积9.7万亩。至2005年底,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6355万元,财政收入达275.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3元。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沙洲镇党委、政府以“一招三化”为切入点,以优化环境为重点,推动沙洲工作出现明显变化,全镇上下形成“人心思上、人心思进、人心思变”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2004年我镇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财政工作第一名、招商引资工作第二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第三名、综合目标考评进步奖,2005被授予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第一名、财政工作第三名荣誉称号。
   沙洲镇是一个农业乡镇,是南城县的主要产粮区之一,以种植粮食为主,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1.9万吨。经济作物主要有西瓜、商品蔬菜、麻姑雪枣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境内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4座及江临系列沟渠等水利设施均运转良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黄狮村种植南丰蜜桔,水口、余家墩等村种植蜜枣,养猪、养牛、养鸭专业户大量涌现。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全镇8.7万亩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进一步明晰,山林权属纠纷得到有效调处。
   全镇工业经济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主要是依托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引进外资为我镇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37万人 95.31平方公里 361021105 344000 0794 查看 沙洲镇谷歌卫星地图

沙洲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沙洲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建昌镇

  南城县辖镇,县府驻地。1954年置建昌镇,1958年更名城关镇,1983年复建建昌镇。位于县境中部,镇府驻建昌。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4.1万。206国道、临(川)南(城)公路过境。辖胜利路、交通路、解放路、建国路、拥护路、体育路、临江路、跃进路、城东路、生产路10个居委会和光塔、新桥2个村委会。工业有农机、印刷、酿酒、工艺美术等厂。农业主产水稻、蔬菜,兼产西瓜、柑橘、鲜鱼。古迹有唐颜真卿“天一山”碑。.  

株良镇

  株良镇位于南城县中南部,东临盱江与天井源乡、新丰街镇隔江相望,南与里塔镇为邻,西和宜黄县南源乡接壤,北同建昌镇相连。总人口37446人,劳动力26012人,总户数7920户。总面积184.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744亩,其中,水田面积32009亩,旱地面积2735亩,林地面积185973亩。辖22个村民委员会,258个村民小组,122个自然村,1个居民委员会。镇政府驻地株良村,距县城11公里。    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后,全镇在职在编干部职工68人,其中行政干部22人,事业干部职工44人(财政所7人,计划生育服务所9人,农业综合服务站23人,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5人);另有下村任职干部7人(不占编制)。    2005年度全镇国民生产总值3.5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0.93亿元;乡镇工业总产值1.3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60元比上年净增190元。2005年度获全县综合目标考评第一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第一名、计划生育工作第一名,先后获得全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和全市“三民”好班子、“五个好”乡(镇)党委等荣誉称号。    本镇属丘陵地带,境内有芙蓉山,主峰海拨1176米,为全镇最高点。交通、通讯十分便利,电力充裕,境内有一座3 5千伏变电站。昌厦公路(原206国道)由北到南贯穿全境,镇内各村均有水泥硬质化公路相连,程控电话普及全镇22个村。本镇是县主要产粮区之一,主要水利设施有小(一)型水库二座(高桥水库和下坊水库),小(二)型水库13座,有效灌溉面积22684亩。传统土特产品有株良米粉和薯粉条。全镇有千余户村民会编制篾器和课桌加工的传统,年生产总值5924万元,实现利润456万元,为国家提供税收80万元,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现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22所,镇文化站1个,中心卫生院1所,各村都有卫生室,广播电视与县有线电视并网。    小城镇建设,按照全省百强“乡镇”和南城第一镇标准,以株良为中心,路东、世厚为两翼,逐步拉大集镇框架。株良集镇建有一个日供2000吨的自来水公司,已形成全镇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中心,逐步向农村集镇城市化迈进。.  

上唐镇

  上唐,位于南城、南丰、黎川三县交界处,是南城县的“南大门”。镇人民政府驻地上唐,是一个有800余年历史的集镇。1942年县城论陷,当时的县政府、省私立心远中学等纷纷迁立这里。由于遭梵烧,上唐是全县唯一保存较多清代民宅建筑的圩镇。镇内环列刘家塘、蔡家塘、杨家塘等十口池塘,一条主要街道南北走向,水泥路面,为南城、南丰、黎川三县边界贸易的重要集镇。现全镇国土总面积为184.5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172个村小组,全镇共7359户,28586人。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1336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1900万元,农业产值达6230万元,实现财税收入238万元(取消农业税),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00元。该镇属丘陵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北有将军山、大窠、大高山、乌云峰,南有周公嵊,麻鹰寨等山。周公嵊主峰海拔497米,为全镇最高点。坊头水、貌陂水、丁坊水由东向西汇入上唐河、北流注入盱江。年平均气温18.1度,地下资源有石灰石、煤、铀、矿泉水等,尤以石灰石储量丰富。北京至福州高速公路贯穿上唐全境,并在集镇设有互通口,与向西位7公里的昌厦公路构成极为便利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即将兴建动工的向莆铁路(南昌向塘至福建莆田)、济广高速(济南至广州)高速将从上唐镇经过,为该镇今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县城至上唐水泥公路贯穿全境,向东延至黎川县,向南延至南丰县。另有8条镇村公路将全镇17个行政村全部连通。全镇现在耕地面积34215亩,林地面积160800亩,水域面积6223亩,人均占有耕地1.5亩。解放前夕属三区,建国初期属四区。1958年成立上-民公社,1966年改称上游公社,1972年仍称上唐公社。1984年改为乡建制,1985年改为上唐镇,2000年包坊乡并入上唐镇。该镇是全县主要产粮区之一。以水稻为主,全镇双季面积33400亩,单季面积4700亩,粮食总产量13500吨;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主要有南丰蜜桔、水产养殖和粮食制种。每年新增南丰蜜桔4000亩,目前面积已达2万多亩,年产量已突破1000万斤,南丰蜜桔已成为我镇第二大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上舍、源头、下崔、何家、余公头、上唐、棠下、塘湾等村;鳜鱼混套养4000亩,精养面积100亩,池蝶蚌500亩,水产总量达425吨,主要集中在上舍、余公头、包坊、坊头、李敖等村。.  

里塔镇

  一、 基本情况    里塔镇位于南城、南丰、宜黄三县交界处,属丘陵地带,是南城县的南大门,昌厦公路横贯全镇,宜南公路东西穿过,交通便利,全镇总人口19340人,国土面积约156.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535.97亩,林地面积16万亩,水田面积27071.88亩,人均占有耕地2.37亩,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13个村小组,全镇共有23个党支部,党员643人,其中农村党员505人,村两委干部1人.全镇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6座.渔良堤全长4.5公里,徐坊水库干渠长25公里.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10元,财政收入198万元。    全镇机构改革前共有机关干部87人,机构改革后共有在岗干部49人(事业编人员27人,行政编人22人),退休人员47人,其中镇机关8人,卫生院10人,学校29人.全镇财政供养人员共335人,其中学校197人,卫生院44人。    二、 主要产业    (一) 农业方面    1、 种植业:以水稻为主,全镇双季面积20284.11亩,单季面积5389.47亩,粮食总产量23517.6吨;南丰蜜桔巳成为我镇第二主导产业,种植面积巳达28600余亩,年产量突破2500万公斤。2005年新种植3000亩,2006年计划新增及改造蜜桔园6000亩。除此以外,全镇还有黄花梨、白莲、大豆、西瓜、花生等经济作物。    2、 养殖业:主要有猪、牛、鸡、鸭、鹅等。年生猪出栏17339头,牛2596头,养牛专业大户1户,淡水养鱼面积2351亩,水产总量953吨,产值506。91万元,主要集中在欧坊、渔良、水南、新街、里塔等村。    3、 林业:主要林业资源有杉木,松杂木、毛竹,全镇木材年砍伐量1190立方米,产值50余万元,竹材1万余根,产值8万元,主要分布里塔、厚源、徐兰、昆塘、下湾等村    (二)、企业方面    1、镇办企业    东坑电站:装机二台,总容量350千瓦,年发电量300万度,产值60余万元,此电站巳于2002年元月实行招标承包给个人。.  

洪门镇

  南城县辖镇。1958年设洪门公社,1968年并入龙湖公社,1972年复置洪门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镇政府驻洪门,距县城10公里。面积155平方公里,人口1.4万。黎(川)南(城)公路过境。辖洪岭、大源、渡口、庄上、付前、沙坪、廖坑、徐田、曹源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胶合板、摩托车配件、农机、纺织器材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西瓜、淮山、柑橘、甘蔗、花生。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益王墓。.  

沙洲镇

  "沙洲镇位于南城县东北端,地处南城县、金溪县、资溪县三县交界地带,东邻资溪高田,南与南城浔溪、徐家接壤,西靠南城徐家,北与资溪高田、金溪左坊相连。属金南特区,著名的黄狮渡战役曾在这里打响,黄狮渡大捷纪念碑被列为全市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镇国土面积95.31平方公里,是丘陵地区。辖8个行政村(分别是水口村、珀干村、沙洲村、曾家村、邓坊村、黄狮村、临坊村、余家墩村),1个居委会,61个自然村,82个村小组,3325户,13698人,其中农业人口12982人。镇政府驻沙洲村塘家墩,距县城33公里。沙洲镇可利用土地面积12.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2万亩,山地面积10.7万亩,其中有林面积9.7万亩。至2005年底,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6355万元,财政收入达275.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3元。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沙洲镇党委、政府以“一招三化”为切入点,以优化环境为重点,推动沙洲工作出现明显变化,全镇上下形成“人心思上、人心思进、人心思变”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2004年我镇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财政工作第一名、招商引资工作第二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第三名、综合目标考评进步奖,2005被授予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第一名、财政工作第三名荣誉称号。    沙洲镇是一个农业乡镇,是南城县的主要产粮区之一,以种植粮食为主,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1.9万吨。经济作物主要有西瓜、商品蔬菜、麻姑雪枣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境内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4座及江临系列沟渠等水利设施均运转良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黄狮村种植南丰蜜桔,水口、余家墩等村种植蜜枣,养猪、养牛、养鸭专业户大量涌现。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全镇8.7万亩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进一步明晰,山林权属纠纷得到有效调处。    全镇工业经济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主要是依托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引进外资为我镇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龙湖镇

  南城县辖镇。1958年设龙湖公社,1966年更名红湖公社,1979年复置龙湖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镇政府驻龙湖,距县城25公里。面积188平方公里,人口1.3万。黎(川)南(城)公路过境。辖龙湖、北源、小竺、竺由、王坪、风洲、古竹坪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纺织器材、农具、粮食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兼养鱼。土特产香菇、籽瓜,盛产毛竹、木材。属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赣革0据地。王坪有0建东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驻地旧址。.  

新丰街镇

  新丰街镇位于南城南部,北靠本县天井源乡,南靠南丰县洽湾镇,西靠盱江河与本县株良镇、里塔镇隔河相望,东靠本县上唐镇。境内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新丰大桥连接昌厦公路,交通便利。    全镇国土面积53.7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多低山丘陵,有耕地面积11000亩,山地面积40000亩,可养殖水面2600亩,全镇人口10537人,2903户,有党员365人。    新丰街镇以“一招三化”为总抓手,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围绕产业强镇、企业富镇、市场活镇的发展战略。农业方面,着重抓好结构调整。在抓好水稻主导产业的同时,做好山水田文章,全镇开发南丰蜜桔近万亩,水面养殖2000多亩,生猪养殖年出栏1万头,水稻制种基地1500余亩,形成了“山上南丰蜜桔、水中养鱼、栏内养猪、田中制种、玉米”的农业生产多元化布局。工业方面。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努力实现工业强镇、主攻工业的目标,目前落户我镇的大小企业共16家,形成了以木竹加工、酒业等加工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发展格局。三产方面。做活做大集贸市场这块蛋糕,以小集镇建设带动商贸、运输的发展。.  

万坊镇

  万坊镇位于南城县的西北部,东邻南城县徐家乡,西北毗临抚州市,南接建昌镇(县城),盱江于镇域东部由南至北贯穿而过。由于廖坊水库的建设,镇政府将从老镇区——岳口街搬出择址新建,新镇区位于邓家边,距县城仅7公里。    全镇总面积168.9平方公里(岳口乡133.9平方公里,建昌镇并入35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岳口乡8个,建昌镇6个),152个自然村.乡镇卫生院一所,中学一个,中心小学一个,工商所一个;目前已有企业为秋茶油厂、造纸厂、金矿有限公司。    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223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578万元,农业总产值3653万元。财政收入1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90元,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外出打工和运输业,农业产品主要有水稻、西瓜、油茶、养殖、水果等。.  

徐家乡

  徐家乡位于南城县城北部,距县城12。5公里,206国道穿境而过,全乡国土面积128。11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126个村小组,5261户,21479人。2005年实现财政税收65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562元。    徐家乡现有耕地25271亩,其中水田21680亩,旱地3591亩,有山地11。6万亩。是南城县主要产粮区之一,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初步形成以大棚蔬菜为主的种植业,以鳜鱼、池蝶蚌为主的水产养殖业,现代科技示范园区已初具规模。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有效外资土壤多为红粘土,土质肥沃,灌溉条件好,适宜种植水稻和柑桔、白莲、大豆、西瓜等作物。水域面积3454亩,主要矿产有铀、瓷土等,铀分布在游家村七宝峰。    徐家乡素有“吨粮之乡”,粮食是全乡农业生产最主要作物。在粮食生产中,水稻又居首位。2005年粮食产量达19712吨。2005年工家业部产值达39275万元。.  

天井源乡

  天井源乡位于南城县东部郊区 ,属于县城东扩范围。全乡国土面积74.8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22个村委会,总人口达1.8万人,现有耕地18323亩,水田17391亩,林地5.6万亩,水面2387亩,是南城县粮食和商品蔬菜供应主要基地之一。2001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定为贫困乡,逐年通过对重点村整村推进式帮扶,天井源基础建设、乡村集体经济状况、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都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天井源境内交通事业十分发达。京福高速公路和县城至天井源池门口长16.2公里的城乡水泥公路贯穿全境,乡村公路硬化率达95%以上,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水泥公路的目标。另外,正式规划设计中的济广高速公路又将京福高速公路并行穿越全境,届时我乡交通区位优势将十分凸显。    几年来,乡党委、政府扬优成势,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农业上,初步形成了“以城郊村为主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沿河村以南丰蜜桔为主的果业开发基地、山区丘陵村的山羊养殖基地、公路沿线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生产格局。乡镇工业园区也初步规模,先后有闽威丝服装、永昌纸业、佳豪纸业、化工涂料等多家企业落户园区,初步形成了以园区为载体、以服装、造纸、化工、涂料、加工、运输、建筑建材为重点的工业企业,年创税100多万元,解决农村富余劳力300多人。    党建基础工作不断夯实,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文化教育卫生工作焕然一新。近几年乡里投入了300多万的巨资,兴建了中学教学大楼、学生宿舍、两所希望小学(南源、曾坊)、吕志和中心小学一所,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医疗保健服务质量明显上升,社会保障事业有序开展,群众业余生活极大丰富,社会和谐稳定。    尊敬的各位朋友,天井源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优越的区位条件,诚信的投资环境,以及诚信开明、热情好客的天井源乡人民真诚欢迎大家前来考察指导,投资兴业。.  

浔溪乡

  浔溪乡位于南城县东北方向,东与资溪县石峡乡交界,南与本县龙湖镇、洪门镇接壤,西通徐家乡,北连沙洲镇。国土面积101.38平方公里,耕地8039亩,人口6772人。辖8个行政村,55个村小组。2002年财政收入12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    浔溪乡属典型的山区乡,境内山清水秀、林木葱郁,溪水潺潺,竹声涛涛,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这里木竹资源丰富,山林面积达13.9万亩,其中:毛竹林6.5万亩,木材蓄积量达40万方,毛竹立竹量达600多万根,年产杉木、松杂木3000立方,原竹60万根,冬笋15万公斤,笋干1万公斤。    林业是浔溪乡的支柱产业,也是乡、村、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乡党委、政府立足做强    一是大力进行植树造林,采取集体和个人齐植共管办法,多年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连片开发,连片抚育,确保成活率在80%以上,全乡现有高效人工林2万亩,其中乡林场4千余亩,村组都有自己的林区,处处都是绿色的宝库。    二是着力进行毛竹低改,建立乡村毛竹低改示范点,每年进行砍杂、垦覆和施肥,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动员农户对毛竹林进行逐年改造,每年改造1万亩以上,毛竹产量增加50%。    三是抓好退耕还林工作,我乡一季田较多,产量低,效益不高,因此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号召,2002年退耕1800余亩,2003年退耕还林2000余亩,采取用材林和果木林、药材林相结合,为林业生产发展增添了后劲。    四是抓好特色林业开发,近几年从浙江引进蕾竹新品种试种成功,现在蕾竹基地3个,扩展到千家万户500余亩,同时笋干加工,袋装香菇等产业方兴未艾。    到2003年,共引进浙江、奉新、晋安等客商6家,进资550万元,其中大型加工厂两家,年创税收50万元,主要产品有竹凉席、竹丝、竹地板、竹筷、竹粉等 ,产品远销各地,深受用户的青睐。.  


沙洲镇特产大全




沙洲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