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武夷山脉北麓、黎川县东南部,镇域面积85平方公里。全镇下辖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42万人。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6020万元,财政收入18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00元。
宏村镇是黎川县第二大镇,为附近近几个乡物质文易巾心,也是赣闽交易地物资集散地之一 。每逢圩日,黎川,南丰、南城及福建建宁的客商都云集此地,边界贸易异常活跃。境内山峦叠嶂,溪流交错,有大量无污染的优质山泉流水,是特色养殖和兴办水电企业的天然场所,目前已有4名外商分别投资近千万元在中湖村兴办大型天然土地养鳗场和中小型水电企业。2004年福建客商周小峰在宏村投资1900万的陂头电站今年巳见成效,为镇财政增加了税收。此外,宏村地下还蕴藏着瓷土,金、铁等各种矿产资源有待开发利用。且山地面积广阔是承包山地进行林木培育采划的理想场所。
近年来宏村效益农业发展迅速,在保持传统农业香菇、笋干、米酒、豆腐等特色外,又涌现了茶树菇、白莲、生猪等—批名优农产品。今年,烤烟生产面积达180余亩左右,大大增加了我镇税源。
这几年,镇党委、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兴建农贸市场,改造街道路面,开通手机、互联网业务等等。此外,还下大力整顿干部作风,营造出亲商的良好氛围。如今,宏村各项社会事业均走在黎川的前列。
宏村镇今后将以小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建设这个契机,抓住京福高速公路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做好全民创业,富民兴镇工作,实现宏村经济的新发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42万人 | 85平方公里 | 361022101 | 344000 | 0794 | 查看 宏村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日峰镇 |
日峰镇地处江西省抚州市东南部,为黎川县城所在地,全镇总面积197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7.5万余人,有耕地2.8万亩,山地15万亩,水面3万余亩。 近几年来,日峰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议这个中心,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以加速形成开放型工业格局、城郊型农业体系、稳健型村级组织、现代型精神文明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使经济综合实力全面得以提升,初步形成以陶瓷、电子、木竹加工及食用菌、水产、商品蔬菜等为主的支柱产业,文化、教育、科技和城镇建设、公益事业等也获得蓬勃发展,各项工作连续多年排名全县前列,多次被市、县评为“先进集体”,1998-2003年,连续三届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文明单位”2002年10月,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称号。2003年,全镇生产总值达32987万元,完成财政收入11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72元,在全市郊区经济综合考评中荣获第一名。 日峰镇毗邻福建,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内陆幅射的前沿,京福高速公路的开通,使其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连续内陆地区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桥梁纽带作用将更加突出,并成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次转移的重要基地,它也必将为日峰经济实现超常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
宏村镇 |
地处武夷山脉北麓、黎川县东南部,镇域面积85平方公里。全镇下辖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42万人。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6020万元,财政收入18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00元。 宏村镇是黎川县第二大镇,为附近近几个乡物质文易巾心,也是赣闽交易地物资集散地之一 。每逢圩日,黎川,南丰、南城及福建建宁的客商都云集此地,边界贸易异常活跃。境内山峦叠嶂,溪流交错,有大量无污染的优质山泉流水,是特色养殖和兴办水电企业的天然场所,目前已有4名外商分别投资近千万元在中湖村兴办大型天然土地养鳗场和中小型水电企业。2004年福建客商周小峰在宏村投资1900万的陂头电站今年巳见成效,为镇财政增加了税收。此外,宏村地下还蕴藏着瓷土,金、铁等各种矿产资源有待开发利用。且山地面积广阔是承包山地进行林木培育采划的理想场所。 近年来宏村效益农业发展迅速,在保持传统农业香菇、笋干、米酒、豆腐等特色外,又涌现了茶树菇、白莲、生猪等—批名优农产品。今年,烤烟生产面积达180余亩左右,大大增加了我镇税源。 这几年,镇党委、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兴建农贸市场,改造街道路面,开通手机、互联网业务等等。此外,还下大力整顿干部作风,营造出亲商的良好氛围。如今,宏村各项社会事业均走在黎川的前列。 宏村镇今后将以小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建设这个契机,抓住京福高速公路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做好全民创业,富民兴镇工作,实现宏村经济的新发展。. |
洵口镇 |
洵口镇为江西省黎川县东北部重镇,距县城21公里,素有黎川“东大门”之称。洵口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著名的“洵口战役”在这打响,黎川县第一个党支部 — 皮源党支部1937年成立于洵口镇皮边村,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省文物保护单位“寿昌寺”也坐落于洵口镇下寨村。 洵口镇地处武夷山下,与资溪县、福建省紧密相连,是县城通往资溪火车站、福建光泽、邵武市的必经之路。镇内各村均有公里相通,素为县内邻近乡村及闽赣边贸主要集散地。全镇国土面积11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65亩,竹木林地面积146980亩,辖6个行政村,76个村小组和一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12700人。2004年全镇共农业总值9003万元,财政收入19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5元。 洵口镇有丰富的农副产品,木、竹、水资源丰富,竹笋是当地的特色产品;洵口镇各种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据国家有关部门勘探,花岗岩储量在500万立方米以上,优质的矿泉水和钨、锡等矿物质蕴藏量大,极具开发价值。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洵口镇借助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已形成化工、电力、竹木加工、罐头、食品、养殖业等支柱产业,引进外资创建了木制品厂、黎江水电开发公司、中源电站和圣农鸣亚养鸡场、县工业园区羊毛衫厂及劳保手套厂等,以爆发菇、茶薪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壮大,美蛙养殖达400亩,瘦肉型生猪二级扩繁点达6个,且规模大,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不断地促进了洵口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外商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
熊村镇 |
熊村镇位于武夷山麓,闽赣交界。东与福建省邵武市接壤,南与福建泰宁交界。全镇总面积为1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800亩,山地面积14000 公顷,木材蓄积量为153000立方米,毛竹蓄积量为710000根,森林覆盖率为62%,全镇国民生产总值为6000万元。 全镇辖12个村委会,1个街道居委会,15个直属单位,109个村民小组,3480户,总人口18000人,其中,镇所在地人口6000人。 熊村镇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极为丰富,有正在开采的莹石矿、铅锌矿、有尚待开采的金、银、铜 、钨砂矿以及日流量80吨的优质矿泉水资源。有风谭、雨谭、九龙潭等天然避暑胜景,有粮食、木材加工等企业。 熊村主产粮食,盛产烤烟、冬春笋、笋干、香菇、草菇、茶薪菇、柑桔、油奈、药材等。这里边际贸易十分活跃,是闽赣交界物价的“晴雨表”,也是边贸乡镇的政治文化中心。属内陆经济与沿海经济联接的前沿阵地。 2000年,熊村被列入江西省重点示范小城镇之列。 2004年京福高速公路从雄村穿境而过,并设有互通口。熊村变电站进入华东大电网,程控电话、 移动通讯网络,有限电视遍布全镇,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文化娱乐场所丰富多彩,熊村已成为投资乡镇的首选之地,熊村的前景将无比美好与光明。. |
龙安镇 |
龙安镇地处黎川县西南部,东连日峰镇,南接社苹乡,宏村镇,西城乡:西邻南丰太源乡,东坪乡,北靠本县中田乡。镇政府所在地龙安距县城15公里,丰杉公路(南丰至杉关)穿境而过:,令镇总面积15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3090亩,其中水田22010亩,早地1080亩,山地面积147640亩,其中有林地132869亩,荒山14771亩,总住户3820户,15695人,其中男性8345人,女性7350人,总入口中有766人为非农业人口,全部为汉族。2000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3460万元,人平均收入1860元。. |
德胜镇 |
德胜镇地处武夷山北麓闽赣交界处,黎(川)泰(宁)公路纵贯全镇南北,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0公里。镇域面积158平公里,耕地面积1.47万亩,林地面积20万亩,辖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万余,是黎川县第二大镇。 德胜镇境内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物产富饶;矿产以瓷土、稀土、石英、钽、铌、铅、铝、金等为最,投资矿产资源利用大有作为;有大小河流12条,总长80公里,全年径流量1.976亿立方米,梯形电力开发潜能巨大;松木、杉木、杂木、毛竹、鲜笋 笋干、香菇、茶菇、竹荪等名特优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投资林木、林果、食用菌开发回报丰厚;自然和红色革命景点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前景。 充满生机的德胜镇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来这里投资兴业。. |
樟溪乡 |
樟溪乡位于黎川县西南部.毗邻福建省建宁县黄坊乡,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2公里;辖7个街道居委会,4个行政村,人口7582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林地面积9550亩,森林覆盖率为74.5%:耕地面积8057亩。 樟溪特产丰富,盛产白莲、香菇、茶薪菇、雪莲菇、笋干、药材。樟溪的豆腐、擂茶、米酒质量上乘,风味独特,享誉远近。 境内岩泉自然保护区系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内物种丰富,拥有近百种珍稀野生动植物,樟溪小桥比比相邻,素有""千户人家十板桥”之称。 近年来,樟溪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大力实施“大招商、大发展”战略,乡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稳步协调发展,2004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200万元,木竹加工、陶瓷、彩色印刷成为樟溪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食用菌、白莲、烤烟等特色农业收入巳占当地农民收入的六成强;商品油画成为当地青年农民创业致富的新亮点。通过实施村村“三清三改三通”和主街道绿化亮化工程,乡容村貌大为改观。. |
湖坊乡 |
湖坊乡位于江西省黎川县东南面,距县城20公里,东与福建省光泽县李坊乡交界,南接熊村镇、西靠河源乡、北邻洵口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76个村小组。共有2210户,总人口9612人。全乡有耕地1.7万亩,人均耕地1.8亩,有山地10.5万亩。人均山地10.1亩,森林覆盖率70%左右。 湖坊是革命老区,1933年5月中央苏区闽赣省苏维埃政府在湖坊成立,是红七军团的发源地,管辖建宁、黎川、泰宁、光泽、金溪、资溪等21个县市。邵式平同志任省政府主席,顾作霖同志任省委-,肖劲光同志任闽赣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这些革命老同志在湖坊工作过,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闽赣省一带从事过革命活动,至今闽赣省旧址仍保存完好,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有“红色湖坊”之称,近年来,列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重大节日,本县一些机关单位、学校、甚至其他县市(福建省的也有)的干部职工、学生都会到这里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湖坊历史悠久,古文化渊源流长。“妙法寺”是湖坊古老禅寺,始建于唐贞观盛期,至今一千多年历史。该寺庙坐落本乡妙法村,寺内古色生辉,是了解佛教文化的胜地,每年前来观赏者很多。湖坊“红色”与“古色”的人文景观,构成了人们观光的好去处,可以说湖坊乡极具旅游开发的好地方。 湖坊境内资源丰富。毛竹、木材是湖坊支柱产业,西瓜、草菇也久负盛名,尤其是湖坊草菇在庐山会议时曾进入国宴,故有“草菇之乡”的美誉。 湖坊乡作为革命老根据地。解放后一直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1986年列为省定特困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给予我们老区的大力支持,使我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较快发展。本区的建设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2004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4200万元,乡财政收入139万元,人均年纯收入168O元。与其他乡镇相比差距较大,但与早些年比确实有很大提高,当然我乡还正处于发展之中,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加上所处地理条件较差,交通比较落后,所以发展步伐不快,工业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近几年,我们在狠抓农民增收的同时,着重抓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全乡已基本实现“五通”,通公路、通电话、通电、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县乡公路硬质化,到四个村已通水泥路。. |
荷源乡 |
荷源乡位于县城东北,东邻湖坊乡,南接潭溪乡,西近裘坊乡, 北靠洵口乡和华垦殖场,面积82平方公里。建国初期的荷源乡由二区管辖,1958年属茶亭人民公社,1961年从茶亭公社分出,设荷源公社,1968年并入洵口公社,1980年又从洵口公社分出复设荷源公社,1984年改荷源乡。乡人民政府驻地荷源,距县城12公里。荷源乡现有5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2122户,9750人。 荷源乡境,多系丘陵,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全年无霜期约270天。流经中部的资福河和1964年兴建的长益洲水库,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全乡有耕地面积14075甫,林业用地面积85336.45亩。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的带领导下,荷源乡的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手,已建立起以药材、西瓜、蔬菜为主的传统种植业。以山羊、美蛙、三元杂交猪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以板栗、黄花梨、胡柚为主的高效林果业,以爆花菇、茶薪菇、竹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等四大产业。今年把重点放在发展烤烟生产上,争取利用2-3年的时间,把烤烟生产作为该乡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双增”支柱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充分调动投资者生产积极性,已兴办起长益洲电站、五福电站、双辉纸厂等企业。同时鼓励群众充分利用本乡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个体和私 营经济,全乡共有个体和私营企业120多家。 荷源乡基础设施完备,全乡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通电、通有线电视。荷源乡历来重视办学,注重教学质量,全乡现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6所.境内有资福塔,建于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至今巍峨耸立。. |
厚村乡 |
黎川县厚村乡地处武夷山脉西麓,与福建省光泽县接壤,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全乡土地面积约64平方公里,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海拔高度200m,山区面积占2/3,丘陵占1/3,年平均气温18℃,一月份平均气温5.6℃,七月份斗均气温28.9℃,全年无霜期260天,年平均降水量1848.4毫米,多集中在4-6月。 全乡下辖4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8000余人,全乡耕地面积约1.1万亩,山地面积7万余亩,盛产杉木、松木、山毛竹、茶叶,水力发电资源丰富,拥有中小型水电站三座。另外,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以白木为主,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坚持“-”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和谐厚村,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全乡以药材、烤烟种植为主导产业,四个行政村形成以三元杂交生猪饲养、食用菌栽培。野山羊饲养、竹木加工为内容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格局。全乡食用菌已达10OO余万筒。烤烟种植860亩,预计2006年种植面积将达1800余亩。全县规模最大的中惠养鳗场经技术改造后面积己达100余亩、厚村交通便利,入闽省道贯穿其中,村村通水泥路,全乡有中心小学一所,村小四所,已建成的厚村文化科技活动中心成为群众学习娱乐的主要场所,守法、好学、和睦、奉献的文明之风兴然。. |
社苹乡 |
社苹乡位于县城正南,距县城20公里,东与德胜镇接壤,南连宏村镇,西界农安镇,北邻日峰镇,面积100平方公里。社苹乡辖5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2116户,9114人。 社苹乡多为丘陵,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1.77万亩耕地,主要种植水稻,山地面积近10万亩,主要植被有杉、松、毛竹、油茶和阔叶树,森林覆盖率22.5%。2004年全乡粮食总产8327吨,农业总产值315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1%。社苹境内瓷土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储藏量达174.8万吨,尤以高坑瓷土质量优良。1971年以来,乡政府(公社)先后办起红旗瓷厂、工艺美术瓷厂、白玉瓷厂、炊具瓷厂、群英瓷厂,是本县陶瓷工业基地,主要生产日用瓷和仿古人物、现代人物、飞禽走兽等工艺美术瓷,经过改制.兼并后,现合并成为江西省黎川县嘉顺瓷厂和江西省嘉舒瓷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系列瓷煲,产品畅销全国,有的进入国际市场。2004年全乡工业总产值695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9%。 全乡干部职工46人,其中本科生5人,大专文化22人.中专文化12人。正科级干部2人,副科级干部15人。. |
潭溪乡 |
潭溪乡地处黎川县城郊,境内交通便利,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辖区面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505亩.全乡共有11个行政村,132个村民小组,91个自然村,2万人,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1129万元,财政收入2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0万元,境内物产丰富,环境优美,是全县最大的粮食,蔬菜生产基地。 近几年来,潭溪乡党委、政府致力农村各项事业改革,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立足乡情,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带领全乡人民富奔小康。在做大做强粮仑产业的基础上,着力抓好蔬菜、烤烟,食用苗,竹业等产业发展.至今已建立万亩优质稻、幸福村、芦陂村、河塘村”3000亩蔬菜,五星村、长洋村、团村等1500亩烤烟,全乡2000万筒食用菌,3000亩丛生竹五大农业示范基地,培育了一大批多种经营专业示范户,是县城农副产品主要供应基地。 丰富的资源,淳朴的民风,诚挚的招商,吸引众多外地客商来潭溪投资兴业,先后引进武夷米业、 黎鸿木业、金明矿业、长洋水电站、文青露天鳗场、陶瓷花纸、黎川吉利松香、红砖集团企业等15家规模较大企业,现有工业企业近30家。 真心实意,千方百计,为民办实事。近两年来,积极推行干部“双挂”帮扶,民情民意访谈、干部下乡定额招待、群众来访首问责任、公开办事“五项规定”,切实转变作风,真心为民办事。 累计投入600余万元, 在水、电、路、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方面为群众办实事,全乡新建小学4所,6个村委会建起了办公楼。实现了村级公路硬质化目标。2004年,全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成绩斐然。获得了市委、亲民、为民、富民好班子先进乡党委;2004年乡镇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全县乡镇工作先进单位、乡镇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管理先进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全县民政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 潭溪乡党委、政府和全乡人民在黎川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将凭借京福高速公路全线开通所带来的发展优势,承接福建等沿海城市产业梯度转移,发挥资源潜能,朝着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目标迈进,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共创潭溪美好明天。. |
西城乡 |
西城乡位于日峰镇西南,东靠樟溪乡,南与福建省建宁县交界。西邻南丰县太和镇,北近宏村镇,驻地西城距日峰镇41公里。辖9个行政村,有92个村小组,113个自然村,全乡有2231户,10747 人口,均属汉族。 西城是黎川、南丰、建宁三县交界的山区乡,总面积106平方千米,境内群山起伏,地势南高北低,由南至北纵长16公里,由西至东宽8公里。最高点长兰村王家寨海拔903米,最低点梅沅村石头堆海拔120米。年平均气温17度,全年无霜期约 250天,年降雨量为1795.9毫米。材地面积15万亩,其中森林覆盖面积36500亩,造林面积2133亩,林业植被以杉树、松树、毛竹、阔叶树、油茶树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2% ,全乡耕地面积为16632 亩,经济以农业为主。. |
中田乡 |
一、中田乡成立时间沿袭,管辖区域、人口、土地面积。 中田地处江西省抚州市东南部,黎川县城西北部,洪门库区上游,距县城15公里,中田解放初期属黎川县第四区中田乡,1958年成立中田人民公社,1958年冬因修建洪门水库并入龙安人民公社,1961年划出,1968年又并入龙安公社,1971 年再次恢复中田公社,1984年改为中田乡人民政府。 中田乡境内区域面积136.25平方公里,所辖河东、中田、营前、公村、竹际、潢源、会源七个行政村,九十七个村小组,分布在63个自然村,2004 年底人口13754人,耕地面积11000亩,山地10.5万亩,水域面积1.2万亩。200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8970万元。 二、内部机构设置及干部基本素质情况 中田乡下设七个行政村,乡属单位有财政、地税、粮管、邮政、电信、供电、六所中学,中心小学和农技、农机、水利、人口计生管理四站,以及信用、供销两社。 乡政府机关行政干部25人,具有本科学历的2人,专科学历的17人,中专学历的6人,平均年龄33.8岁。 三、农副特产品、名优品种、旅游风景名胜介绍 (一)农副特产品 1.粮食年产商品粮1300-1400万斤; 2.以板栗为主导产品的水果350-400万斤; 3.以四大家鱼为主的水产品140-150万斤,其中还有蛇雨(乌鱼)鱖鱼等各类水产品; 4.充分利用水面养鸭每年30-35万羽; 5.全乡拥有天然村13.5万亩,人工村3.6万亩; 6.年出栏生猪12000-13000头; 7.有色彩不同质地细嫩的矿石资源; (二)旅游风景 中田境内山青水秀 . 景观奇特,从中田顺水而流,洪门库区数十公里至洪门大坝山水秀丽 . 景观奇特,是水上旅游开发的理想景区。中田是粮食、水产品、果业、肉鸭、材木、松脂、石业、开发加工的产业基地,又是库区水面开发养殖和旅游开发的好景区。 (三)中田名人 、文化古迹 中田是一个人杰地表的地方。在明、清时代高中进士有30余人,现代的名人有陈丰端、陈裕琪、陈本真、席殊、博士后付卓,近年中田籍学子每年向国家输送大学生45-60名。文化古迹有鲁家祠堂等地。. |
华山垦殖场 |
江西抚州黎川县华山垦殖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