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溪乡地处南丰县西部,属军峰山区,距县城20公里,与市山镇、白舍镇、紫宵镇接壤。全乡共有12个村委会,69个村小组,总人口10265人,总面积12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733亩,柑桔面积15000亩。
因南有一小支流于村东首汇入三溪水,又以水源有三,故有三溪之名。自古定期有市,因称三溪圩。清末至民国间,均为区、乡治所。建国后设乡属二区(1957年改属一区)。1958年设三溪人民公社于此。今为三溪乡人民政府驻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三溪乡是老区贫困乡。全境95%山区,5%丘陵,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峦迭翠,梯田密布。农作物主种稻谷、柑桔、大豆、花生、白莲等;因山高水冷,大部分农田只栽种单季水稻。林木资源丰富,有松、杉、竹、杂木等。境内矿藏已发现含黑云母的花岗岩,是建筑与建筑装饰的上好材料。工业企业以竹木加工为主。乡所在地每逢农历五、十为圩日,集市贸易兴隆。民间艺术有石邮傩舞,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多次应邀参加各类演出获奖,并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傩舞)之乡”。山川名胜有乡西北16公里的军峰山,海拔标高1760.9米,为赣东群山之首。军峰山神奇、险绝、秀美,有近2万亩的原始森林,有着“天然氧吧”的美称,为避暑旅游胜地,被中科院专家称为二级旅游资源。
三溪乡各级干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尤其是县乡水泥路的修通,为三溪今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教育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乡中小学入学率逐年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新建了设施配套、管理现代化的计生服务大楼,计生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全乡开通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全乡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全力改善全乡基础设施。勤劳、智慧、纯朴的三溪人民正以高昂的斗志,昂首阔步奔小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03万人 | 126.5平方公里 | 361023200 | 344000 | 0794 | 查看 三溪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琴城镇 |
琴城镇地处县城,是驰名中外的“中国蜜桔之乡”__南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7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80亩,其中水田面积3814亩,旱地面积8566亩,下辖9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92个村小组,总人口81100,其中农业人口27237人。昌厦公路和南建公路呈“y”字型穿镇而过,与京福高速公路毗邻,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9.8亿元,农业总产值14440万元;财政收入827.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418元,1999年被《人民日报》评为“中国知名乡镇”。 琴城镇南丰蜜桔面积1.8万亩,年产量达5000万斤,产值6500万元,占农林牧业产值45%。南丰腌菜面积5000多亩,年产值1000多万元,经济作物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以上。商品甲鱼养殖面积1400亩,年产值1500万元左右。生猪年饲养量4万头,出栏2.5万头,年产值2000万左右,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40%目前,我镇有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6家。其中与外商嫁接建成的腾飞塑业有限公司,总投资2800万元,厂房面积4000多平方米,主要生产多种汽车塑料配件,产品60多种,为江铃集团的定点配件供应厂家,年产值2000万元,税收90多万元。 第三产业规模、档次、实力、效益大大增强。据统计,2005年我县第三产业从业户数3200户,年税收近1100万元,其中年纳税1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7个,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大户12家。第三产业已成为我镇名副其实的主体财源。. |
太和镇 |
太和镇位于南丰县东南部,距县城22公里,镇域面积198.7平方公里,总户5600户,人口2.3万人,其中城镇居民573人;党员有628名,其中机关党员157名,农村党员471名;机关干部有70人,在职干部51人,行政干部23人,事业干部28人,退休干部19人;村干部有44人。下辖10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有耕地面积33258亩,林地面积88000亩,森林覆盖率95%以上,计划生育率达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3%。 2006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3149.2万元,比2004年增长14%,其中农业总产值8940.6万元,比上年增长16%,工业总产值4208.6万元,比上年增长14%;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5.4:3.6:1。财政收入完成139.15万元,同上年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80元,比上年增加874元,增长30.5%。 镇内地下资源丰富,有瓷土、稀土、石英石、铁砂、砂金等矿藏,其中瓷土、稀土、铁砂最为丰富。主要工业产品有铁、聚合板、活性碳、优质大米及米系列产品。 镇内主导产业有水稻、南丰蜜桔、甲鱼(乌龟)、禽畜、白莲、黄花梨、黑木耳、木竹等,其中南丰蜜桔种植达3万余亩,产量500万公斤,甲鱼(乌龟)放养面积1500亩,年产蛋600万枚,年出栏生猪2万头,家禽出笼105万羽,耕地面积占全县六分之一,水稻产量占全县的五分之一。 1998年—2003年太和镇连续三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镇党校连续三届被省委宣传部、省组织部、省纪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校。党建、综治等其它各项工作台分别获市、县表彰。2005年6月获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十强乡镇。. |
白舍镇 |
白舍镇位于江西省南丰县南部偏西,是南丰县的南大门,毗邻广昌县,是两县五镇一乡的交汇中心,昌厦一级公路穿境而过。白舍镇“未置县之先有镇”,自古为通粤必经之地,乡民多于此开设客舍,又当地盛产瓷土,故而得名“白舍”。总面积333.5平方公里,辖32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226个村民小组,全镇7657户,3.6万余人,其中镇区总面积148公顷,人口8100人。耕地面积5.0498万亩,山林面积36.12万亩,果园面积6.2万亩,享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白舍镇历来以农业生产为主,主种水稻、柑桔、白莲等,是县内粮、桔、莲主产地之一。山林资源充足,有松、杉、油桐、药材、楠木、樟木、银杏等;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石灰岩、银矿、瓷土等;电力资源发达,已建成3.5万伏输变电站。 近年来,我镇依任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确立了“农业立镇、工业强镇、三产兴镇”战略,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3.6亿元,财政总收入162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70元。 南丰蜜桔产业发展迅速。加大老桔园品种改良及土壤改良力度,高标准建设白舍南丰蜜桔生态示范园;建立健全镇、村、组三级科技推广网络,加快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目前,全镇南丰蜜桔总面积达6.2万余亩,人均60株,柑桔产量达6800万斤。南丰蜜桔已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工业企业发展迅速。着力在招商引资上做足文章,制定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招商环境,先后引进了正通工艺品加工厂、机制砖厂、优质米加工厂等工业企业。 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先后完成了白舍飞龙大道及商品住宅房的建设,优化了人居环境;扩建了镇农贸市场,使之成为周边乡镇及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启动了白舍大桥工程建设,该桥的建成将进一步增强集镇的辐射功能。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确立了白舍村铺前村小组、茶亭村茶亭村小组、丰江村何家墩村小组、罗坊村红卫村小组、罗坊村罗坊村小组、姜源村丰山村小组、小石村陂头村小组等7个新农村建设点。围绕新农村建设要求,我镇将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好新农村示范点,全面推动我镇的新农村建设。 开放务实、廉政高效的白舍镇党委、政府,勤劳进取、热情好客的白舍人民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前来我镇投资兴业!. |
市山镇 |
洽湾镇位于南丰县东北近郊,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9公里,东连东坪乡,南与莱溪乡接壤,北邻南城县上塘镇,西与南丰县琴城镇、南城县里塔镇隔江相望,总面积107.11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交通快捷,通讯发达,建立了移动和联通基站,实现“三通”,宽敞平整的丰—东公路穿境而过。全镇下辖11个村委会,共计88个自然村,121个村小组,农业户数3421户,农业人口15986人,是全县较大的乡镇之一。 洽湾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有耕地面积22815.2亩,其中水田面积18300亩,旱地4515.2亩,林业用地103305亩。森林蓄积量20.6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2.6%。境内水库众多,池塘密布,水域面积广阔,为16000亩,其中水产养殖面积2819亩。 洽湾山河秀美,人杰地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故里,孕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海拔577.8米风光秀丽的何竺峰,也有生态建设的典范,全国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示范区—里陈农场,有文化气息浓厚的曾文定公祠、胡家祠、仙人桥、肖公殿、金龙古寺,还有规划科学、物产集中的旅游购物中心—洽湾农民街。 洽湾经济发达,社会安定,是全县闻名的蜜桔之镇。农业以水稻、柑桔、水产为三大支柱产业,全镇柑桔面积3.8万亩,产量达3500万公斤,总产值达7860万元,系优质南丰蜜桔生产基地,历年为贡桔选果点,盛产的蜜桔品质优良,倍受消费者青睐。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主要以粮食加工、木质加工、建材和建筑业为主。丰富的物流带来了巨大的人流,更活跃了流通,第三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壮大。2005年,全镇工农业产值达164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60元。赣东大地一个耀眼的“明星镇”正悄然崛起。. |
洽湾镇 |
洽湾镇位于南丰县东北近郊,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9公里,东连东坪乡,南与莱溪乡接壤,北邻南城县上塘镇,西与南丰县琴城镇、南城县里塔镇隔江相望,总面积107.11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交通快捷,通讯发达,建立了移动和联通基站,实现“三通”,宽敞平整的丰—东公路穿境而过。全镇下辖11个村委会,共计88个自然村,121个村小组,农业户数3421户,农业人口15986人,是全县较大的乡镇之一。 洽湾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有耕地面积22815.2亩,其中水田面积18300亩,旱地4515.2亩,林业用地103305亩。森林蓄积量20.6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2.6%。境内水库众多,池塘密布,水域面积广阔,为16000亩,其中水产养殖面积2819亩。 洽湾山河秀美,人杰地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故里,孕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海拔577.8米风光秀丽的何竺峰,也有生态建设的典范,全国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示范区—里陈农场,有文化气息浓厚的曾文定公祠、胡家祠、仙人桥、肖公殿、金龙古寺,还有规划科学、物产集中的旅游购物中心—洽湾农民街。 洽湾经济发达,社会安定,是全县闻名的蜜桔之镇。农业以水稻、柑桔、水产为三大支柱产业,全镇柑桔面积3.8万亩,产量达3500万公斤,总产值达7860万元,系优质南丰蜜桔生产基地,历年为贡桔选果点,盛产的蜜桔品质优良,倍受消费者青睐。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主要以粮食加工、木质加工、建材和建筑业为主。丰富的物流带来了巨大的人流,更活跃了流通,第三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壮大。2005年,全镇工农业产值达164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60元。赣东大地一个耀眼的“明星镇”正悄然崛起。. |
桑田镇 |
桑田镇位于县境中部偏东、东邻太源乡,南连太和镇,西接白舍镇、琴城镇,北靠莱溪乡。面积102.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834亩,其中水田21209亩;全镇3658户,1453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4人。2001年7月24日江西省民政厅批准桑田撤乡建镇,行政区划未变,仍辖肖坊、古城、根竹、竹山下、桑田、新圩上、曾家丰、樟坊、水口、西源、荷田岗11个村委会,72个自然村,80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桑田村,距县城12千米。 全境属丘陵地形,山低地平。旰江一级支流沧浪水、密港河、九剧水自东南向西北分别流经西北部古城、肖坊村,中部西源、桑田村,西南部水口、樟坑村;有叶源、大坝尾、龙坞、毛家段、上庄、吴家源等6座小(二)型水库;潭湖水库左右两干渠贯穿古城、肖坊、竹山下村。三河二渠六库使桑田镇成为全县粮食、柑橘、腌菜主产地之一。镇内有建筑建材、粮食加工、蔬菜加工、农机修造等企业。2005年工业总产值1800万元,农业总产值6909万元,财政收入81.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96元。 境内省道南建公路4公里途经荷田岗村,丰杉公路3公里途经古城村,均为沥青路面;县城至中和公路10公里途经荷田岗、桑田、新圩上、曾家丰、樟坑村,水泥路面。镇村公路和村组公路连接各自然村。1996年村村通电,2005年底有固定电话1976部,移动电话1957部。境内桑田与古城均有集市,每逢农历四、九为桑田圩、三、八为古城圩。2000年两地均建大棚圩场,总面积1300平方米,摊位100余个,水泥地面,结束以往露天为圩上的历史。 2000年前各村设完小,2001年调整小学教学网点,竹山下完小并入根竹和古城完小,樟坑完小高年级并入曾家丰完小。目前镇有初中1所,完小9所,初小1所,2006年下半年在校初中生共463人,在校小学生共1084人。镇所在地桑田镇设卫生院,床位10张,古城设分院,床位6张。. |
紫霄镇 |
南丰县紫霄镇系原洽村乡和西溪乡合并而设立,地处县西南部的偏远山区,与广昌、宁都、宜黄三县交界,属县林业大镇,境内松竹连绵,风景秀丽。 全镇总面积30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283亩(水田面积18378亩,旱地面积1905亩),山林面积2.27万公顷。全镇下辖19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其中28个移民村小组,现有人口数15264人, 3301户。全镇共有23个党支部,有党员614人。 农业以水稻为主,已形成南丰蜜桔、太空莲、食用菌、花卉等特色农产品;林业资源非常丰富,活立木蓄积量为146.84万立方米,活立竹蓄积量为2784.9万根,森林覆盖率达82.6%,已初步形成了以振宇、永兴等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企业32家;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旅-业蓬勃发展,拥有国家2-旅游资源“江南第一漂”——紫霄溪漂流。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干群依托资源优势,实施赶超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势头,各项工作步入全县先进行列。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值达13910 万元,完成县财政任务12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13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已初步完成5个试点村的建设工作,镇村水泥路建设总里程达41.9公里。. |
三溪乡 |
三溪乡地处南丰县西部,属军峰山区,距县城20公里,与市山镇、白舍镇、紫宵镇接壤。全乡共有12个村委会,69个村小组,总人口10265人,总面积12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733亩,柑桔面积15000亩。 因南有一小支流于村东首汇入三溪水,又以水源有三,故有三溪之名。自古定期有市,因称三溪圩。清末至民国间,均为区、乡治所。建国后设乡属二区(1957年改属一区)。1958年设三溪人民公社于此。今为三溪乡人民政府驻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三溪乡是老区贫困乡。全境95%山区,5%丘陵,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峦迭翠,梯田密布。农作物主种稻谷、柑桔、大豆、花生、白莲等;因山高水冷,大部分农田只栽种单季水稻。林木资源丰富,有松、杉、竹、杂木等。境内矿藏已发现含黑云母的花岗岩,是建筑与建筑装饰的上好材料。工业企业以竹木加工为主。乡所在地每逢农历五、十为圩日,集市贸易兴隆。民间艺术有石邮傩舞,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多次应邀参加各类演出获奖,并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傩舞)之乡”。山川名胜有乡西北16公里的军峰山,海拔标高1760.9米,为赣东群山之首。军峰山神奇、险绝、秀美,有近2万亩的原始森林,有着“天然氧吧”的美称,为避暑旅游胜地,被中科院专家称为二级旅游资源。 三溪乡各级干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尤其是县乡水泥路的修通,为三溪今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教育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乡中小学入学率逐年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新建了设施配套、管理现代化的计生服务大楼,计生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全乡开通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全乡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全力改善全乡基础设施。勤劳、智慧、纯朴的三溪人民正以高昂的斗志,昂首阔步奔小康。. |
东坪乡 |
东坪乡位于南丰县境东北角,距县城24公里。东与黎川县中田乡相邻,南与本县太源乡相靠,西接本县洽湾镇,北临南城县上塘镇。全乡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107亩,山林面积104369亩。辖8个村委会,66个自然村,全乡1821户、7585人,其中农业人口6934人,均为汉族。2005年,全乡工农总产值达471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3950万元,工业总产值达765万元;财政收入达42.4万元;水稻种植面积达12943亩;南丰蜜桔总面积达10000亩、产量在300万公斤以上;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776元。境内资源丰富、乡风文明、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有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有招商引资木竹加工企业2家;有每年逢农历四月初八、八月初四传统庙会;有甘泉狮舞、瑶坪竹马等民间艺术。. |
莱溪乡 |
莱溪乡位于南丰县城东北部,属郊区乡、农业乡。全乡总面积83.3平方公里,辖10个村委会88个村小组,总人口1.7万人,4400户。 莱溪交通便捷,南建公路穿境而过,向莆铁路、济广高速即将过境并设站口;通信发达,电信、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乡。特色农业产业有一定规模,早季节蔬菜、瓜果闻名全县,水稻制种、花卉基地、甲鱼养殖稳步发展。南丰蜜桔特色产业品质逐渐提升。今年,全乡种植南丰蜜桔达3.6万亩,产量达6000万斤,产值达9000万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预计农民纯收入可达5600余元。全乡工业逐渐发展壮大,有木制品厂、大型红砖厂、环保砖厂、粮食加工厂、采石场,工业增加值日益壮大。另外,全乡有中学1所,完全小学4所,教学点2个,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医院、派出所、信用社、电信所、电管所、工商所等乡直单位基本配齐,功能齐全,办事快捷。全乡呈现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 |
太源乡 |
太源乡位于南丰县东境,东与黎川接壤,西与本县桑田镇相邻,南靠太和镇,北连东坪乡。距县城17公里,全乡面积144.32平方公里,属丘陵山地综合地带,地势南东高而狭,中部低而宽,平均海拔400—500米,气候温暖湿润。我乡共有村委会9个,村小组72个,人口9486人。交通方便,丰杉公路穿境而过,各村都有乡村公路相连,村小组之间亦有村组公路相连。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我乡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农业上大力加大南丰蜜桔开发力度,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飞跃式发展,到2006年止,共有南丰蜜桔12490亩。乡镇企业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不断加大招商力度,至2006年10月共引进外资企业4个,全乡工业总产值达到6460万元。同时继续加大我乡投资环境建设,为外商来我乡投资创造更好的环境。第三产业方面,积极改善我乡地理方面的缺陷,以潭湖旅游开发为起点,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在做大潭湖旅游业的同时,加快阁元古寺,福海古寺及鸡笼峰的开发发展,不断做大做强我乡的第三产业。. |
傅坊乡 |
付坊乡位于武夷山脉中段北麓,为南丰、建宁、广昌三县交界地。东南面与福建省建宁县里心镇接壤,南面与广昌县千善乡毗邻,北面与太和镇相连。南建线贯穿全境,乡政府驻地付坊村,距县城33公里。全乡辖12个行政村,129个村小组,总人口16200人,总户数3600户,国土面积为167.1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1878亩,山林面积145973亩。境内主要河流为九剧河与密江河,总长53公里,由东南流向西北,分别汇入盱江和广昌境内。较大水利工程有三坑水库,港下水电站,付坊水电站等。工业企业主要有磨珠厂。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 在农业方面,几年来,付坊致力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其中南丰蜜桔开发已初具规模,全乡总面积达11500亩,通过聘请柑桔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及派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印发科技简报等形式,全乡的蜜桔品质不断提高。白莲发展强劲,总面积已超5000亩,由于在全乡范围内引进并推广了蜜蜂异花授粉,目前亩产可达85公斤。烟叶是近两年来付坊重点打造的“黄金”产业,全乡已发展烟农近100户,种植面积700余亩,2007年预计可扩大至1500亩左右,可为烟农户均增收1.5万元,全乡人均增收100元。此外,传统产业黄花梨,面积稳定在5000亩,传统养殖业鸡鸭养殖,年出栏50万羽。 在乡镇企业及个私经济方面,付坊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加强对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项优惠服务,使乡镇企业和个私经济不断茁壮成长。全乡有乡镇企业12家,个体经营者150人,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已达300余人,年创造税收30万元。 在基础设施方面,付坊有省道南建线贯穿全境,并自筹资金修建了一条5.5米宽、5公里长的水泥公路,村村通乡村公路,总里程达33公里。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付坊编制了十年规划。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确立了“一年规划试点、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基本完成”的总体思路。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申报了立新村芦坑、田园新村、付坊村龙池新村、梅林村赵家、杨家村高家段等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