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位于宜黄县东南端,紧靠宁都、南丰两县,距县城72公里,为新丰乡人民政府和新丰行政村村委会的驻地。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始建村时称新丰市,属崇十六都。民国期间属第三区新丰乡,民国三十二年曾一度属崇岗区新丰乡。建国初期属第三区新丰乡,后属第七区新丰乡、东陂乡人民公社、新丰人民公社。1984年,新丰人民公社改为新丰乡。1985年,镇上有219户、930人。
清末期间,新丰生产夏布,集镇一度兴旺,镇上曾有30多家店铺,居住过700多户5000来人口。每逢农历二、五、八圩日,街上设有米街行、夏布行、竹木行、鸡鸭行等,熙熙攘攘,十分热闹。民国四年,镇上暴发瘟疫,一年之内竟死亡2000余人。此后,不少户纷纷迁往外地,新丰集镇从此一落千丈。.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61026201 | 344000 | 0794 | 查看 新丰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凤冈镇 |
千年古邑凤冈镇,以其秀美姿容和卓尔神韵,如一颗璀灿明珠镶嵌在赣抚平原南端的青山碧水之间,为宜黄县委、县政府所在地,东依棠阴镇,西南傍城南乡,北临潭坊乡。地理座标为东径116°13ˊ,北纬27°33ˊ。距省会南昌市165公里,距行署驻地临川市64公里。全境总面积41.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全镇辖6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31个村民小组,40余条街(巷),16个郊区自然村。总人口32109人,其中农业人口5042人。镇党政机关内设党政、工业、农业、政法、综合五大办公室,现有编制34名;镇属单位设农技站、农经站、农机站、水管站、水产站、兽医站、企业办、土管所、镇小、教办、财政所、地税所、信用社、营业所、供销社、林业工作站等16个,有干部职工130余人,其中中级职和人数20人,初级职称人数40人。. |
棠阴镇 |
棠阴镇地处江西省中部偏东,宜黄县东南部,东径116度,北纬27度。东与南源乡相接,南与圳口乡接壤,西与城南、蓝水乡毗邻,北与潭坊乡、梨溪镇交界,总面积179.5平方公里。交通便利,省道林崇线穿境而过,距县城14公里。全镇现有4271户,1.7万人。有14个村民委员会,121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全镇有土地面积32421亩,其中水田30120亩。山林面积9953公顷,果林木431.6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2.53万立方米。宜水穿境而过,溪涧密布。 棠阴镇是江西省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至今已有97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北宋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名陂坪,后改称棠阴。清代以前属仙七都,民国时期属第五区棠阴镇,建国后属第五区棠阴乡,1985年改称棠阴镇至今。棠阴夏布曾名扬海内外,与万载夏布合誉,素称为江西省近代纺织业中两颗明珠。 1985年重新设镇,经济发展日新月异,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6178万,农民人均收入2750元。工业形成以桦榕、金宝来等水电企业;以纯美(上海)、乐世等矿泉水企业;以棠桦、崇发等木材加工企业。农业形成以制种、白莲、红薯为支杜产业,2005年全镇制种11000亩,已成功打造全省“制种第一乡镇”。太空白莲种植8000亩,红薯粉丝产量500吨。棠阴镇已步入经济发展的快速轨道。. |
黄陂镇 |
黄陂镇位于江西省宜黄县城南面,距城34公里,为黄陂镇人民政府和黄陂行政村村委会驻地。唐末开始在此建村,因地处黄水河畔,故名黄陂。清代以前属第二区黄陂乡黄陂人民公社1984年黄陂人民公社改为黄陂乡。. |
东陂镇 |
东陂位于宜黄县境南端,邻近宁都县肖田乡,距县城镇49公里,系东陂乡人民政府和东陂行政村村委会的驻地。宋代建村,先有止马市,后称东陂。 明清时代属崇二十都。民国时期属第三区东陂乡。建国后属第三区东陂乡,东陂人民公社。1984年,东陂人民公社改为东陂乡。 1985年,集镇上有478户,1750人。清乾隆三年(1783年),本集始镇始建圩日,逢农历一、四、七为圩集。 东陂是革命老根据地。1930年,这里建立了东陂区苏维埃政府。 1931年8月,0宜黄县委员会在东陂正式成立。是年冬,宜黄县苏维埃政府由宁都县吴村迁至东陂。1933年3月,第四次反“围剿”中著名的东陂战役,就是在东陂至草台岗一带展开的,取得了全歼-军队1个师的辉煌战果。. |
梨溪镇 |
梨溪位于宜黄县城东北,距城25公里,系梨溪乡人民政府和梨溪、中和两个行政村村委会的驻地。唐武德期间(公元618年--626年),开始有人居住,始称芦茅洲。后因河溪两岸种植梨树甚多,改称梨溪。明清时代属贷七都。 民国期间第六区梨乡。建国后属六区梨溪乡、梨溪人民公社。1984年,,镇上有973户4378人。在明+清时代,梨溪集镇曾一度贸易兴旺。梨溪乡属山区,物产有稻谷、毛竹、木材、闽笋、香茹和草纸等。梨溪集镇位于梨水河畔,本乡所产物品大多数都集中于此,然后销往毗邻的临川县,有的还远销南昌,福建,湖南,湖北等地。故以往梨溪集镇每日有三次圩:早晨赶“露水圩”,买卖肉鱼,蔬菜柴火;中午赶“草纸圩”。以买卖胶纸、草纸为主’;下午赶“木竹圩”,进行木材、毛竹贸易洽淡和成交活动。每年有两次庙会,第一次是农历五月十九至二十一日的划船会;第二次是八月十九至二十日的“黄牛会”,清末以后梨溪集镇逐渐衰落。. |
二都镇 |
宜黄县辖乡。1958年设二都公社,1966年更名前进公社,1969年复置二都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黄水下游,乡府驻二都,距县城11.2公里。面积173平方公里,人口1.5万。临(川)宁(都)公路贯境。辖二都、帘前、云峰、严坑、白槎、三都、南陂、山前、河口、上磜、鸟岭、漠源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家具、造纸、农具、建材、凉席、竹筷、轻工制品等厂及水电站。农业主产水稻,兼产笋片、香菇,盛产木材、毛竹。有谭伦墓等古迹。. |
中港乡 |
中港乡位于宜黄县西南部,距县城39公里,总面积172.8平方公里,人口14139人,其中农业人口25406. 中港乡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面群山环绕丘陵占领30%,山区占70%,最高点大五山海拔1136.6米最低点白槎村海拔100米。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水贯穿全境,长达16公里。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7.1℃、1月均温5.2℃,7月份均温28.8℃。年降水量1582.4毫米,年无霜期264天左右。水力水电资源丰富,有水利工程266座,建成旱涝保收田面积14600亩,有水电站5座,装机容量630千瓦,年发电量260万度。全乡100%的农户用上了电。中港乡交通便利通讯迅捷全乡70%村通电话。. |
新丰乡 |
新丰位于宜黄县东南端,紧靠宁都、南丰两县,距县城72公里,为新丰乡人民政府和新丰行政村村委会的驻地。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始建村时称新丰市,属崇十六都。民国期间属第三区新丰乡,民国三十二年曾一度属崇岗区新丰乡。建国初期属第三区新丰乡,后属第七区新丰乡、东陂乡人民公社、新丰人民公社。1984年,新丰人民公社改为新丰乡。1985年,镇上有219户、930人。 清末期间,新丰生产夏布,集镇一度兴旺,镇上曾有30多家店铺,居住过700多户5000来人口。每逢农历二、五、八圩日,街上设有米街行、夏布行、竹木行、鸡鸭行等,熙熙攘攘,十分热闹。民国四年,镇上暴发瘟疫,一年之内竟死亡2000余人。此后,不少户纷纷迁往外地,新丰集镇从此一落千丈。. |
神冈乡 |
宜黄县辖乡。1958年设神岗公社,1969更名红星公社,1970年复置神岗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南部,宜水上游。乡府驻神岗,距县城23.5公里。面积158平方公里,人口1万。有公路北接林(坊)崇(仁)公路。辖神岗、罗坊、下湾、饶坊、党口、下东源、大山口、坑溪、卢坊、龙上、杨坊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胶合板、罐头、香菇等厂。农业主产水稻、茶叶。. |
圳口乡 |
圳口乡位于宜黄县东部,属典型亚热带气候,土地肥沃,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适宜林果业开发生产。 场区小流域环境宜人,景色秀美,下南水库贯穿全境。全场有宜林荒山面积近万亩,现已育成杉、松、竹面积4000亩,木材蓄积量10000立方米,年可间伐500立方米。现拟采用“鱼——果——林”立体综合开发模式,种植柑桔、板栗、桃、李等果树及进行畜禽养殖,特色水产养殖。项目建成后,不仅是速生用材林、果业生产基地,而且是旅游观光,娱乐休闲的理想去处。为有更好的发展,谋求更大经济利益,现以优惠条件对外寻求合作,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洽谈。. |
南源乡 |
南源乡位于西北部,东邻乐安县,南依常阴镇,西连乐安县界,北与南城县界接壤。距县城84公里,总面积172.8平方公里,全乡总户数2619户,人口9358人,其中农业人口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水贯穿全境,长达16公里。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7.1℃、1月均温5.2℃,7月份均温28.8℃。年降水量1582.4毫米,年无霜期264天左右。水力水电资源丰富,有水利工程266座,建成旱涝保收田面积14600亩,有水电站5座,装机容量630千瓦,年发电量260万度。全乡100%的农户用上了电。南源乡交通便利通讯迅捷。. |
桃陂乡 |
桃陂乡位于宜黄县东南部,东邻抚州,南依梨溪镇,,北与县城接壤。距县城21公里,总面积172.8平方公里,、97个村小组、115个自然村,全乡总户数3713户,人口14139人,其中农业人口13519人. 桃陂乡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面群山环绕丘陵占领30%,山区占70%,最高点大五山海拔1136.6米最低点白槎村海拔100米。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水贯穿全境,长达16公里。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7.1℃、1月均温5.2℃,7月份均温28.8℃。年降水量1582.4毫米,年无霜期264天左右。水力水电资源丰富,有水利工程266座,建成旱涝保收田面积14600亩,有水电站5座,装机容量630千瓦,年发电量260万度。全乡100%的农户用上了电。桃陂乡交通便利通讯迅捷,全乡70%村通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