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县辖乡。1949年为清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北部、槠溪上游,距县城13公里。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3万。乡政府驻清水塘,通公路。辖清水、前汪、周家、东汪、缪源、洪家、常阜、双溪、左溪、墩底、白毛、横山、龙西、塘溪14个村委会。木诸溪流贯境西。农业主产水稻,兼产大豆、小麦,盛产毛竹、茶油。有茅山林场,主营杉、果林。有硫、铁、磷及煤矸石等矿藏,有罐头厂、农机厂、硫磺矿、水电站等乡镇企业。水煮竹笋罐头供出口。左溪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万人 | 120平方公里 | 361121202 | 334000 | 0793 | 查看 清水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旭日街道 |
旭日街道办为上饶县城所在地,始建于1976年,是江西省最年轻的县城之一。东距上饶行署所在地——上饶市(信州区)3公里,西毗董团、大地乡,北可望巍巍灵山,南濒信江河与本县茶亭镇隔水相望。幅员40平方公里,城区面积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行政村,人口5万人。市政建设规划合理有序,设施配套,街道布局为“丰”安型构成,建筑格调为红瓦、白墙、彩地、绿树。环境优雅,气候宜人,民风淳朴,治安状况好。为江西省首批省级文明卫生县城。 行政区划 邮编:334100 代码:361121001。管理旭日、七六、信江、信美、后畈、月亮湾、桥下、前山等8个居委会,苏家、板桥等2个村委会。办事处驻旭日南大道。 基础设施 浙江铁路复线和320国道、311高速公路都从旭日镇境内通过,还有信江航运相辅佐,城区5条主干道呈放射状通往浙江、福建等省及周围县市,交通十分便捷。水电供应充裕,程控电话、微波通讯发达。城区共建中小学和保育院12所。医院、保健、邮电、金融、保险、气象、宾馆、商贸、体育、娱乐等机构配套齐全,服务一流。县第一中学(实际的校名为上饶县中学)前身为明代所建的“信江书院”,现为全省重点中学,教学条件与质量全省榜上有名。县医院为二甲标准,设备先进,医疗质量高。闭路电视和调频广播覆盖全镇。 经济文化 建镇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旭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带领全镇人民团结奋斗,励精图治,大力弘扬“解放思想、自我加压、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上饶县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建设可喜成就,各项工作名列全县的前茅,财税收入在1996年就突破了500万元的大关,跻身上饶地区十强乡镇行列。 |
罗桥街道 |
罗桥街道地处上饶县城北侧,东接信州区北门街道,西毗枫岭头镇,南与旭日街道沿三清山大道交界,北界石 罗桥街道 狮、清水乡,属市县结合部。下辖坂头、罗桥、文家、下山四个居委会和横山、樟村两个村委会,幅员面积44.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00余亩,总人口5万余人,基中农业人口19083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余元。 境内交通十分便利,电气化改造后的浙赣铁路复线、横南铁路上饶联络线横贯境内,311高速、320国道穿境而过,去年底建成的旭望公路及今年6月竣工通车的旭罗大道极大地改善街道境内交通,方便村(居)民的工作与出行。 区域优势明显,罗桥、文家居委会属市中心区规划区,与市新行政中心隔道(三清山大道)相望,总占地约500亩的上饶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也即将在文家开工建设,坂头居委会业已列入县城总体规划城区,辖内新建成的法院审判大楼,-110指挥中心,检察院侦技大楼及房管局大楼也将在年底交付使用。地理位置特殊,辖内有96176、96151、二炮、武警部队等多支驻军部队。 文化资源相当丰富,辖内有具备面向全省自主招生的全日制公办职业院校——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清林中学,上饶县四中,县三小等各类院校,提升了整个上饶县的文化品位。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07年上半年实际进资4858万元,名列全县各乡镇(街道)第一,其中外资83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66%,招商引资企业实现税收564.8万元,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外商企业纷纷在我街道落户生产。 2006年4月份罗桥街道办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和街道干部的努力奋斗下,扭住发展不放松,善谋实干,抓紧每一天,走好每一步,干好每一年,罗桥街道社会经济形势喜人,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06年底完成财政收入484.9万元,07年1-7月份,完成财政收入637.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402.7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800元,较以往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项社会事业成绩斐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
兴园街道 |
兴园街道位于江西上饶上饶县。下辖: 361121003001 121 前山居委会 361121003002 121 黄源居委会 361121003200 121 苏家村 361121003201 121 板桥村 |
田墩镇 |
上饶县辖镇。1949年为田墩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3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3.1万。新(田)前(程)公路横穿境北。辖田墩、里仓、廖家、湖潭、荷家、东坑、屏门、邵墩、双源、黄坑、儒坞、流源12个村委会。丁溪流贯中部。农业主产水稻,盛产茶油、柿饼。特产上饶早梨。煤矿、工艺竹编、木雕、檀香厂矿等乡镇企业。. |
上泸镇 |
上饶县辖镇。县茶叶、土纸主产地,1958年设上泸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改镇。位于县境西南部、泸溪中游,距县城23公里。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2.5万。里(洲)上(泸)公路北接上(饶)甘(溪)公路。辖上泸、苎圳、天窗岩、江家、溪北、湖边、小源、毛源、泉洋、三连坑、红区林场、王家山12个村委会。泸溪自东南向西北斜贯东北边缘。农业主产水稻、红薯,盛产薯粉、茶叶。东南有大坳水利枢纽拦河大坝。有手工造纸、茶叶粗制、采煤、工艺和水电站等乡镇企业。是县南毛边纸产销中心。. |
华坛山镇 |
上饶县辖镇。县重点林区。1957年设华坛山垦殖场,1984年改乡,1995年改镇。位于县境北部、怀玉山南麓,距县城33公里。面积209平方公里,人口2.2万。上(饶)乐(平)公路纵贯西部。辖姜村、桐西、鲁源、茅村、高畈、革畈、汪岭、叶家、郑坑、小东坞、车边、李村、彭家坞、樟涧14个村委会。饶北河横贯境南。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90%,森林覆盖率65%,为县木材、毛竹的主产地。农业主产水稻,兼产玉米、红薯。有莹石等矿产资源及选矿、阀门、活性炭、竹编工艺厂和水电站等乡镇企业。. |
茶亭镇 |
上饶县辖镇。1961年设茶亭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改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信江南岸,距县城10公里。面积92平方公里,人口3.3万。横南铁路联络线、320国道斜贯西北边缘,设茶亭站。辖白沙、南岩、湖墩、应坊、墩头、西湖、詹家、梅潭、梅高、下裴、徐坞、箬坑、昆山、松坪、前坊、洪源、包家1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植桑养蚕。乡镇企业有农机、建材、翻砂、化工、食品等厂和水电站。南岩村南岩寺有宋朱熹讲学处。. |
皂头镇 |
上饶县辖镇。1958年设皂头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南部、丰溪西岸,距县城11公里。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2.1万。上(饶)甘(溪)公路纵贯中部。辖皂头、象山、傅家、丰溪、毛埂、窑山、三联、紫云、新田9个村委会。处河谷丘陵,农业主产水稻。有造纸、电机、农机铸造、制药、陶瓷、食品等乡镇企业。 r 上饶地区水稻良种场设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饶集中营李村-禁闭室旧址。. |
四十八镇 |
上饶县辖镇。1958年设四十八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改镇。位于县境南部、碧溪上游,距县城24公里。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2万。上(饶)甘(溪)公路纵贯南北。辖鄱阳、北山、高门、鸟桥、鲤洋、南山、高洋7个村委会。碧溪自南而北流贯中部。农业主产水稻、红薯、小麦,盛产茶油。富无烟煤、石灰石资源。有水泥、建材、硫酸铝、石灰、煤矿和水电站等乡镇企业。. |
枫岭头镇 |
上饶县辖镇。1958年设枫岭头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改镇。位于县境西部、马眼水中游,距县城16公里。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3.7万。镇政府驻枫岭头。辖枫岭头、田青、井边、下畈、樟村、王家店、丁家、泉塘、新光、稠川、黄源、坑口、永丰、长塘、永乐、祝畈16个村委会。浙赣铁路、320国道横贯中部,设枫岭头、坑口站。农业主产水稻,盛产茶油。有石灰石、铋、煤等矿产资源和铸造、化工、卫生洁具、磨具、冶炼等乡镇企业。有月岩洞胜景和老鸦尖苏区保卫战纪念地。. |
煌固镇 |
上饶县辖镇。1958年设八都公社,1982年更名煌固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设镇。位于县境东北部、饶北河中游,距县城15公里。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2.6万。镇政府驻山底街。上(饶)乐(平)公路纵贯西部。辖八都、沿畈、樟宅桥、煌固、后田、黄塘、麦埂坞、柘林、五村、观上、双峰11个村委会。饶北河自北向南斜贯中部。农业主产水稻、油菜,盛产茶油。富煤矸石矿藏。储量约占全县总储量的70%。有非金属加工、建材、弹簧、纸箱等乡镇企业。樟宅桥马鞍山有商周文化遗址。. |
花厅镇 |
上饶县辖镇。1958年设花厅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设镇。位于县境东南部、铜山港中游,距县城27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2.1万。镇政府驻花厅。新(田)前(程)公路穿越中部。辖花厅、周村、金鸡、中畈、水垄、枫岭、洋塘7个村委会。铜山港由东南金塘坞入境流贯中部。农业主产水稻、红薯、烟叶,盛产烟叶、茶油,特产上饶早梨、桐油。有无烟煤和石灰石矿藏。有农机、造纸、煤矿、小水电站等乡镇企业。名胜古迹有牛山碗窑、明代古窑遗址和枫岭明代映江桥。. |
五府山镇 |
五府山镇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南部,武夷山北麓。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14公里,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4-18℃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1880毫米,相对湿度为84%,一年无霜期为235天。现辖四个行政村,人口13472人。总面积179.1平方公里。上饶县最高峰--五府岗耸立于五府山镇境内,海拔1891.4米。因其在月明风清之夜,临岗远眺,旧制的江西“广信府”、“饶州府”、浙江“衢州府”、福建“建阳府”、“南平府”等“五府万家灯火尽收眼底”,五府山因此而得名。 五府山镇面积426k㎡,人口21358人。辖横山头居委会,甘溪、畈心、金钟山、塘里、船坑、毛楼、高洲等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横山头。 [沿革]1998年8月5日,五府山垦殖场改制设立五府山镇和高洲乡(赣民字[1998]129号批复)。2002年,五府山镇面积179.1平方千米,人口1.307万人,辖横山头、甘溪2个居委会,甘溪、徐潭、畈心、金钟山、姚家5个行政村,政府驻横山头,邮编334100;高洲乡面积247平方千米,人口0.824万人,辖塘里、新生、揭家、船坑、毛楼、高洲6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下高洲,邮编334122。2003年,撤销高洲乡,成建制划归五府山镇管辖。 -城镇建设 镇内科技、文教、卫生设施 五府山镇 一应俱上饶县有中学一所,中心小学及村小 9所,在校中小学生2100余人,在职教师160人;镇内有灯光球场,影剧院。设有文化站,幼儿园,托儿所;建有中心卫生院一所,有病床 20张,在职专职医生和护理人员30余人。五府山镇里多方筹集资金对学校和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学习和就医条件位居上饶县前列。 五府山镇政府距上饶市区40余公里,镇内有公路55公里,其中有三分之一已实现路面硬化。集镇内有邮政所、电信所,供电所,建有35千伏变电站一座,五府山镇已实现的年发电能力达1200万千瓦时,而镇内生产、生活用电只需300万千瓦。有大量的富余电力销往外地。另外还有近万个千瓦的发电站正在建设中,估计到2006年,年发电能力可达 6000万千瓦。有足够的电力保证投资办厂的需要。 -历史文化 五府山镇历史悠久,汉时就有入定居,至宋元时期限已基本形成了现在的村落,受传统的 五府山镇 历史文化的熏陶,这里学风鼎盛,每年被录取到中国各地就读大中专的学生数以百计,这里乡土人才辈出,五府山镇里组建有新风文艺演出队,经常下乡慰问演出,得到省、市、县的好讦;里常有人在书法、文艺、文学创及体育等各方面获县级以上奖励。于这里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民风,五府山镇里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和县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涌现了一大批县级以上的优秀教师和先进学校。 -自然资源 资源概况 五府山镇是上饶县面积大、人口少、人均占有资源最丰富的乡镇之一。资源丰富是五府山镇最大的特色 五府山镇 ,林业资源方面,现有1.8万公顷松、杉、竹及其他林木,活立木总蓄积量为33.4万立方米。毛竹林5.7万亩,立竹量1200余万根,森林覆盖率为77%。是上饶县主要林区之一,2000年度被中国绿化委员会评为“中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有色金属矿种含量十分丰富,花岗岩储量为4000万立方米;水利资源方面,有泸溪、禹溪、西山溪、倒溪四条河流,河道天然落差大,水力资源非常丰富,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蕴藏量近1万千瓦; 生态资源 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茂密,生态环境良好,有金钱豹、金猫、穿山甲、大鲵、狝猴、娃娃鱼、熊、獐、眼镜蛇、猴面鹰、鸬鹚、中华秋沙鸭、黄腹角雉、野猪等国家和省级保护动物经常出没;风景名胜不胜枚举,特别是七星湖,使五府山的山与水完善的结合,湖光山色、风景宜人,给人以留峦忘返的世外桃源之感,是人们远离喧闹都市、旅游、休闲的好场所。 -农业发展 上饶县五府山镇党政班子成员用科学的发展观,把五府山镇23万亩大山办成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五府山镇 ,把5500多亩良田建成丰收粮仓,促进了五府山镇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五府山是个山区镇,山地面积占90%以上。五府山镇利用山多地沃的优势,除种植公益林外,开展“千户万亩”毛竹栽培低改活动,发展毛竹基地5.7竹产量达1200每年竹收入达13万余元,五府山镇人均年增收100元。为了使毛竹变成产品,进一步升值,五府山镇以毛竹为原料,先后办起竹地板厂、竹拉丝厂等5个竹制产品企业,年产值达500,五府山镇人均收入中有400毛竹。五府山镇利用荒山荒坡,引进优良品种,种植800瑰、300材、500,400。3年以后,除竹业收入外,这些新品种产值将可达到600多元,人均增收500,五府山镇140公里的大山,将变成13000的绿色大银行。一手扶助农民鼓钱包,一手帮助农民粮满仓。五府山镇班子成员在办好山上银行的同时,在五府山镇5500多亩耕地上大做文章。把没有水源和旱地1000亩用于发展经济作物外,把90%以上的水田用于种植优质水稻,成为粮食品牌种植基地。划出100亩为优良水稻种子繁殖地。海拔500米,称“五府高原”的姚家村,山高空气好,水冷无污染。 -产业发展 上饶县五府山镇,蓬勃兴起的毛竹加工产业正在成为拉动百姓创业的“龙头”,翠竹摇曳的座座群山正成为广大竹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2004年,五府山镇毛竹产业总产值达到2200万元 五府山镇 ,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两成来自毛竹;五府山镇毛竹产业总产值将达2800万元。五府山镇共有山林面积23万亩,其中毛竹林5.7万亩,人均竹林面积达到4.13亩。长期以来,由于缺少竹业加工企业,长在深山的毛竹无处可销,价格一直极低,甚至卖一根毛竹还保不到工夫钱。看不到效益的竹农任竹林自生自灭,每亩竹林立竹量不到65根,毛竹平均胸径仅为6.5寸。2001年,当地人袁建新在原有纺织器材厂的基础上,改制创办了府山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直接从竹农手中收购鲜竹和鲜竹笋,生产竹地板和笋罐头。2004年,公司收购毛竹22万根,竹笋2.05万斤,生产竹地板1.5万平方米。从“一枝独秀”到“千翠拥绿”,在他的带动下,五府山镇涌现出11家大小竹业加工企业。过去无人问津的毛竹一下子成为供不应求的“香馍馍”,毛竹价格一路飙升,一根胸径11寸的毛竹收购价达到了11.7元。用好毛竹,用尽毛竹。 五府山镇通过引进和壮大龙头型企业,着力发展竹业加工产业,积极培育竹木加工配套型企业,努力提高毛竹的综合利用率,让每一根毛竹发挥最大的效益,引导竹农围绕竹子创家业。2001年9月,浙江丽水老板胡国文投资60余万元创办了上饶县文辉机制炭厂,利用竹加工产生的大量竹屑,烧制机制炭。2004年,企业总共“吃”下了3000吨竹屑,生产的300吨机制炭全部出口日本,创汇14万美元。机制炭厂、蚊香粉厂,在五府山的大小老板看来,竹子全身都是宝,只要利用得当,都能创造滚滚财富。从过去的简单使用,到现在的综合利用,在五府山,一根毛竹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65%。企业多了,效益好了,广大竹农焕发出毛竹生产的巨大热情,纷纷举全家之力对竹林进行铣山、垦复、施肥、号竹等毛竹增产措施。 -自然景观 枫泽湖 也叫大坳水库, 位于五府山盆地。五府山因五府山岗海拔1891.4米。登其峰顶可望江西广信府和饶洲府、 五府山镇 福建南平府、浙江衢州和金华府而得名。五府山云雾缭绕历来以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而著称。随着江西省重点水利工程上饶地区最大水利工程--大坳水库的建成,9.5平方公里的宽阔水面更增添了她的湖光山色与妩媚妖娆,由于该水库中心位置位于五府山镇传说仙境--“七星赶月”地带故得名“七星湖”。七星湖的诞生使五府山这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实现了山与水的完美结合。加上湖区生长著名木繁花和许多国家级保护珍稀动植物,分布着有名的“圣堂庙”、“江公庙”等人文古迹和“金钟瀑布”、“金盆养鲤”等风景点以及红军豪岭战役遗址等。 五府山森林公园 自然景观丰富,由玉女溪、五指峰、五府岗、天龙谷、圣塘庙五大景区构成。玉女溪发源于五府岗的原始森林处,以秀、灵、奇见长;五指峰险、峻、雄;五府岗高、旷、神,极具一览众山小的风范;天龙谷好似一条“山水画廊”,融“野、幽、峻、险、趣、休闲”于一体,保持了原生态的山清水秀;圣唐庙幽、古、静。景区内 山巍、水澈、峰奇、石怪、瀑壮泉清,森林茂密、植被原始、奇峰林立、古木参天,森林覆盖率达95%,主要有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针叶林、高山灌木林、高山草地等6大类。植物种类约有3、4千种,如红豆杉、银杏、鹅掌秋、南方铁杉、紫杉、三尖杉、半枫荷、银种树、水松等,素有“天然植物园”之称。动物种类约有200余种,如黑熊、金猫、猴、狍、野猪、獐、山羊、蛇、及各种野鸡等,还有多种类的昆虫,如蝶类,真可谓是动物的“王国”。 |
郑坊镇 |
上饶县辖乡。1959年为郑坊公社,1968年并入华坛山垦殖场,1972年复置郑坊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饶北河上游,距县城30公里。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2.5万。上(饶)乐(平)公路经南境。辖郑家坊、陈墩、童山、西山、台湖、钱墩、石峡、枫林、洲村、楼村10个村委会。饶北河由西而东流贯境南。农业主产水稻、大豆,盛产茶油、木材、毛竹。富花岗岩矿藏。有农机、石灰、铸造、印刷、工艺、石灰、花岗石材厂和水电站等乡镇企业。. |
望仙乡 |
上饶县辖乡。1958年为望仙公社,1968年更名高南峰林场,同年改公社,1989年更名望仙乡。位于县境北部、灵山北麓,距县城27公里。面积93平方公里,人口1.6万。通公路。辖望仙、塘口、新丰、沙洲、大济、方村、葛路、上镇、祝狮、西坑、高南峰、大山、黄柏洋、祝家14个村委会。九牛水北流汇入饶北河。富毛竹、花岗石资源,盛产茶油。有磷、钽铌矿藏和花岗石材、石灰、罐头厂和水电站等乡镇企业。属灵山风景区。. |
石人乡 |
上饶县辖乡。1949年为石人乡,1958年复名苏桥公社,1982年更名石人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灵山南麓,距县城40公里。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2.8万。通公路。辖双龙、杉树、童坞、汪宅、毛宅、青山、荷叶、郑宅、苏桥、棉岗、石人、姚村、缪家、许家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盛产大蒜、茶油,特产生漆。有花岗岩、钽铌、石英石等矿藏和农机、漆器、印刷、木雕工艺、指示灯泡等乡镇企业。. |
清水乡 |
上饶县辖乡。1949年为清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北部、槠溪上游,距县城13公里。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3万。乡政府驻清水塘,通公路。辖清水、前汪、周家、东汪、缪源、洪家、常阜、双溪、左溪、墩底、白毛、横山、龙西、塘溪14个村委会。木诸溪流贯境西。农业主产水稻,兼产大豆、小麦,盛产毛竹、茶油。有茅山林场,主营杉、果林。有硫、铁、磷及煤矸石等矿藏,有罐头厂、农机厂、硫磺矿、水电站等乡镇企业。水煮竹笋罐头供出口。左溪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 |
石狮乡 |
上饶县辖乡。1958年置三都公社,1968年并入八都公社,1972年复置三都公社,1984年更名石狮乡。位于县境中部、饶北河西岸,距县城11公里。面积28平方公里,人口1.3万。上(饶)乐(平)公路纵贯东部。辖石狮、何村、让里、吉阳、上村、黄岭、王家坝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茶叶、茶油。有石灰石、煤矸石、瓷土等资源和水泥、建材等乡镇企业。地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地区畜牧科学研究所、县水泥厂设境内。. |
湖村乡 |
上饶县辖乡。1958年设湖村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岑港中游,距日镇18公里。面积119平方公里,人口3万。冷(水铺)横(峰)公路横贯中部。辖黎家、挤腰、湖村、徐家、茶园、余家、大畈、荸荠塘、石嘴、双港、碧霞、库前12个村委会。岑港自北向南流贯西境。灵山主峰雄踞境东北。农业主产水稻,盛产茶油,产量居全县首位。有油脂化工、农机等厂。. |
尊桥乡 |
上饶县辖乡。1949年为尊桥乡,1961年置尊桥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2公里。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2.7万。皂(头)茶(亭)公路穿越中部。辖尊桥、芳村、周坞、洋塘、羊石、恩山、周墩、后坪、冯家、广家、岛山、骆村、石上、东田、旱田15个村委会。有上潭中型水库。农业主产水稻、红薯,盛产茶叶、茶油、薯粉。有食品添加剂厂及煤矿等乡镇企业。. |
应家乡 |
上饶县辖乡。1949年为应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南部、碧溪中游,距县城21公里。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2.7万。上(饶)甘(溪)公路纵贯南北。辖应家、佛母、吉安、安坑、浮墩、枫树岭、石门、里洲、东坞、顶畈10个村委会。丁溪由南向北流贯中部。农业主产水稻、红薯、油菜。特产上饶早梨、柿饼。有无烟煤、石灰石等资源和煤矿、农机、塑料、石灰、茶叶、精制厂等乡镇企业。. |
黄沙岭乡 |
上饶县辖乡。1949年为黄沙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黄沙岭乡。位于县境西南部、泸溪东岸,距县城23公里。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2.1万。乡政府驻旗杆底。里(洲)上(泸)公路横贯中部。辖黄沙、中洲、大屋、管山、麻墩、赤翪、源溪、蔡家、北岸、杨家、湖山11个村委会。泸溪流经西南边缘。农业主产水稻、红薯,盛产薯粉、茶叶。有无烟煤、石灰石等资源和煤矿、茶厂、石灰厂等乡镇企业。. |
铁山乡 |
上饶县辖乡。1961年设铁山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南部、碧溪上游,距县城29公里。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1.3万。通公路。辖铁山、马路、西岩、九狮、洪水、小溪、大溪7个村委会。碧溪自南向北流贯中部。农业主产水稻、油菜、红薯,盛产毛竹、茶油。地下资源有铁矿石、瓷土。有土纸、檀香扇厂和水电站等乡镇企业。大坪山有商周文化遗址。. |
董团乡 |
上饶县辖乡。1958年设董团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信江北岸。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2.8万,距县城9公里。龙(潭)新(滩)公路横贯中部。辖董团、板桥、中路、苏桥、魏家、焦石、中塘、太平、仙山、马鞍山、山头、吴洲12个村委会。马眼水流贯中部在南部边境汇入信江,有马眼水库。农业主产水稻、花生、芝麻。有茶场、水产场、茶厂、采石场等乡镇企业和水电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