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上饶市 >> 横峰县 >> 新篁办事处

新篁办事处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篁办事处谷歌卫星地图)


新篁办事处简介

   新篁办事处地处横峰县北部磨盘山麓,东邻上饶县,南连葛源镇,西接弋阳县,北界德兴市,辖篁村、陈村湾、槎源、山田、崇山5个行政村和山黄林场,共45个村民小组,2556户,9637人。总面积88.38平方公里,耕地6675亩,林地12万亩(其中油茶林4.35万亩,毛竹林2.3万亩,杉木林1.4万亩),为县属正科级单位。办事处机关驻地篁村村,距县城50公里。2010年获得全县综合评比第二名。
   新篁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十军的兵工厂和后方医院所在地,是方志敏、黄道、邵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是革命烈士李穆的故乡,也是饶守坤将军的第二故乡。战争年代新篁人民积极拥军参战,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现有姓名烈士达2000余人。
   新篁环境优美,气候凉爽,资源丰富。有海拔1366.36米的“横峰第一峰”米头尖、阳山竹海、千年银杏等风景;农产品资源有山茶油、毛竹、葛根等,山茶油年产量达60万斤,素有“油茶之乡、毛竹之乡、野葛之乡”美誉;现有农业专业合作社7家;矿产品资源有莹石矿、铁矿、花岗岩等;水利发电理论装机容量达3万千瓦,已开发建设水电站10座,总装机容量7000千瓦。
   近年来,办事处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保护生态,做强经济,优化产业,抓好项目”的总体目标,做好内外结合、双轮驱动的两篇文章,既充分利用当地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做好富民工程,促进农民增收,又全力突破新篁受地域、人口、观念的制约,立足新篁创特色,跳出新篁求发展。以社会稳定为前提,坚持招商引资、工业强乡的主攻方略不动摇,全力打造绿色生态新篁。
   2011年以来,特别是乡镇换届后新的一届党委班子围绕大局、正视差距、突破难点、逆势赶超,进一步分析了新篁存在的不足和加快发展的优势,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保护生态、做强经济,优化产业、抓好项目”的总体发展思路,围绕“提升形象、做大总量,把握重点、主攻难点”的目标,团结带领全体干部群众以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脚踏实地、不甘落后的实干精神,思发展、谋发展、干发展,千方百计促进新篁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88.38平方公里 361125504 334000 -- 查看 新篁办事处谷歌卫星地图

新篁办事处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新篁办事处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兴安街道

  兴安街道位于江西上饶横峰县。下辖:   361125001001 121 城中社区   361125001002 121 城-区   361125001003 121 城南社区   361125001004 121 城西社区   361125001005 121 城北社区   361125001200 121 城郊村   361125001201 121 回垅村   

岑阳镇

  岑阳镇地处横峰县城。明嘉靖前,岑阳镇原名横峰镇,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设治于此,迄今有400多年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岑阳镇经济、社会事业蒸蒸日上,经济各项指标位居全县、全市前茅,镇域面积为84.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约5.3万,辖8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1个村落社会委员会,115个村小组。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万元,财政收入18604多万元,2005年岑阳镇荣膺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百强乡镇,是横峰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中心。    岑阳镇境内北有郁郁岑山为屏,西有潺潺岑河依绕,新建兴安塔于岑河之畔,塔身小影相映成趣,风光旖旎,秀美如画,环境十分优美。境内浙赣复线、横南铁路、311高速公路、320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煤、石灰石、黏土矿产等资源储量丰富;省级工业园区兴安工业园区的座落在我镇境内。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煤炭业、运输业、建材业、锁业、铜材加工业、制药业、特色农业七大产业的经济发展格局。    在今年召开的新一届镇-会上,岑阳镇党委、政府确立了“打造全市综合实力强镇”的发展目标,决定利用3-5年的时间把岑阳镇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综合实力强镇。我们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到岑阳来投资兴业,施展才华,为横峰县、岑阳镇和谐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葛源镇

  葛源镇位于横峰北部,与弋阳、德兴、上饶三县交界,距县城35公里,现辖8个村委会,1个林场,1个居委会,91个自然村,人口3.1万人,面积11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1.8万亩,其中油茶林面积有5万亩;耕地面积1.6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4万亩。全镇共设2个党总支,24个党支部,4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77人,是横峰县北部的区域性中心集镇。2003年7月被评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并被省建设厅推荐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是江西省200个重点建制镇之一。    葛源历史悠久。隋末唐初,苏、冯二姓定居在溪水源头,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玉山县大横塘祠堂基郑姓迁徙于此,后又有蔡、叶、骆、金等姓相继迁入,至宋代,葛源就已成为了繁荣的山区集镇,素有:"小小横峰县,大大葛源街"之说。民国20年(1931年)2月,以方志敏为首的赣东北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从 弋阳迁驻葛源,成立了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之后,分驻在各地的特区工、青、妇、农、军校、银行等机关单位也相继入驻葛源。1932年11月相继成立了0闽浙赣(皖)省委和闽浙赣(皖)省苏维埃政府。自此,葛源成了赣东北革0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过叱咤风云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现有众多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0闽浙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司令部、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列宁公园、红军广场、八角亭……这些革命旧址分别被列为国家、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一处五个景点,省、市、县级的近30余处。是著名的“红色省会”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葛源,即“葛之源头”。因漫山遍野生长着野葛,又处溪水源头而得名。葛已成为葛源的绿色主导产业,早在隋末唐初,葛源人就有加工葛粉的历史,在明、清时期,葛源葛粉被作为贡品贡奉朝廷。目前,当地葛根种植面积已达2万余亩,并研制开发出了葛粉、葛片、葛茶、葛露等系列产品大量投放市场,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葛源被誉为“中国葛之乡”和中国葛根原产地。    葛源具有丰富的地下矿产资源。现已探明并开采的有钽、铌、钨、锡、铅、锌、莹石、磁铁、花岗岩等,特别是位于枫林松树岗地区的钽矿,经勘探,储量为“亚洲第一”。.  

姚家乡

  姚家乡位于横峰县南部,东与岑阳镇毗邻,西南与弋阳朱坑乡隔水相望,北接青板乡。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仅有3公里,与县工业园区、新城区紧紧相连,乡内已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全乡总面积44.7平方公里,山地面积4万余亩,耕地11174亩,下辖7个村委会,68个自然村,总人口1.3万人。现有党支部14个,403名党员。    姚家乡是革命先烈黄道的故乡,方志敏、黄道领导的弋横-第一枪就打响在境内的兰子楼底村。    姚家生态环境优美,资源丰富。蕴含丰富的煤炭、青石、粘土等资源。现形成了以煤炭、青石、粘土为主的工业支柱产业,商业、运输、贸易等第三产业也发展迅速。全乡共有民营企业16家,2005年实现财政收入363万元,居全县第二。农业主导产业颇具特色,生态养殖、无公害种植系列产业已初具规模。全乡已形成了东菜、南果的农业产业格局,建作村无公害蔬菜、甘蔗连片种植面积达500余亩;七甲村瓜果种植面积达800亩;养殖业以老表妹生态家禽养殖基地为龙头,由散、小农户养殖向集约化、立体化养殖转变。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被誉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兰子村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已完成了休闲广场和村内绿化、亮化、硬化工程,初步形成了“三场二区一中心”的规划格局,为村民营造了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姚家乡经济发展思路:着力推进“112345”工程建设,即做强做大一个以兰丰实业集团公司(下设四个分公司)为龙头的工业企业产业群、2006年实现100%村村通油路;构建两个社会义新农村示范村;着力打造三个系列品牌(姚家青石系列品牌、舒佰家俱系列品牌、“老表妹”系列品牌);全力培育四个基地(生态家禽养殖基地、品牌家俱加工基地、特色水面立体养殖基地、无公害经济作物种植基地);3年内实现财政收入突破500万元的目标。    2006年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工农业总产值 7400万元,净增10%;财政总收入436万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增长11%;招商引资4300万元,新增2个1000万元以上企业落户县工业园;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莲荷乡

  莲荷乡位于横峰县南郊,东临港边乡,西连弋阳,南接铅山,处于上饶半小时经济圈之内,港边河由东向西、信江河由南向西经我乡,横铅公路、320国道、311高速公路、浙赣复线、横南铁路从我乡穿境而过,形成三横两纵的交通网。全乡地域总面积86平方公里,辖8个村委会,113个村民小组,112个自然村,下设16个党支部,68个党小组,其中有两个行业党小组,共有693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554人;全乡有初级中学2所,中心小学2所,完全小学10所。到2005年底,全乡有居民5243户,人口2373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50人),耕地面积22459亩,其中水田面积21795亩,境内拥有小(二)型以上水库26座,山塘300余座,可蓄水1300万立方米,可养水面4000余亩。    莲荷是个农业大乡,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求新、求特、求突破,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逐步形成了粮食、生猪、蔬菜、鲜鱼等四大主导产业。2005年底实现粮食种植面积3.7万亩,总产量达2590万公斤;蔬菜种植2800余亩;生猪饲养量达2.6万头,年出栏1.8万头,涌现出饲养量5000头以上的专业户12户,1000头以上的专业户5户;鲜鱼产量170万斤。    在全面巩固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突出工业立乡的主导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兴工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破除陈规,创新求异。2005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4个,投产企业12家,引进合同资金5360万元,实际进资2980万元,新增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2家,比上年增长20%,三产比重由原来29:30:41调整为21:36:43。经济发展格局悄然变化,发展态势稳中有升。截止2005年底,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亿元,增长15%,其中农业产值2325万元,工业产值3960万元,第三产业产值4688万元,分别增长5%、18.2%、16.5%,完成财政收入21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260元,达到1800元。    发展中的莲荷,激流勇进、奋勇争先,围绕发展这一永恒主题,提出了切合实际、符合乡情的工作总体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工业化为主目标,以农业产业化为主抓手,以新农村建设为主动力,不断壮大全乡经济实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将莲荷打造成县城郊区的中心集镇和经济新区。.  

司铺乡

  司铺乡地处横峰县东南部,有横峰东大门之称,东界上饶县,南邻铅山县,西接莲荷乡,北靠港边乡,乡政府驻地古楼村,距县城13公里,离上饶市26公里,浙赣铁路复线、320国道横穿乡境,县道、乡道纵横交错,交通极为便利。    司铺古称司路铺,因古代在此设征税机关得名,明清时期属石桥乡三十一都,民国时期属文成乡,建国初分属古楼、官塘、司铺3个乡,1958年成立司铺公社,1984年改司铺乡至今。    全乡总面积46平方公里,属丘岗地带,地形呈东北高、西南低的走势,海拔最高点是磨岭尖,最低点是牛桥上庄畈。乡内辖5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2605户,11640人。设有中学、卫生院、敬老院、粮管所、供电所、土管所、信用社、电信所、邮政所, 5所完全小学分布于各村。    自然资源丰富,农产品以水稻、蔬菜、生猪为主,山茶油、官塘酿酒为特色农产品;矿产资源有白云石、石灰石、石英石、黄金、粘土等。全乡共有林地面积38844亩,其中油茶面积2万余亩;耕地面积8467亩,其中水田面积7759亩;山塘水库400余座,其中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7座,总库容963万立方米。    近年来,司铺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人民按照锁定“一个目标”(即壮大做优经济总量),坚持“两个集中”(即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集中、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布局产业发展,统筹做好“三个方面结合”的工作思路,狠抓开放型经济建设,积极引导全民创业。今年以来,已引进企业8户,创工商税收230万元,农业产业化初露端倪,农民人均纯收入1680元,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全乡人民正向小康、和谐社会稳步迈进。.  

港边乡

  港边乡位于县东南的丘陵地区。东北接上饶县,西北连龙门畈乡,东南邻司铺乡,西南靠莲荷乡,面积39.8平方公里。现辖港边、余塘、善塘、何家、灵西5个村民委员会,100个村民小组,126个自然村,4095户,18632人(非农业人口383人),均为汉族。    明清时期属安辑乡二十七都和上饶县二十六都。民国时期属灵港乡。1950年属第四区,境内曾划分为港边、灵西、何家、余塘、土岩等5个小乡。1958年将港边、龙门、霞坊3个乡合并为港边公社。1961年又分为港边、龙门、霞坊3个公社。1984年改港边公社为港边乡。    全乡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溪河均由东北流向西南,境内气候温和,年均温度17.8C,每年降雨量1700—1800毫米。    耕地面积10050亩,其中水田7443亩,旱地2607亩,山林面积17500亩,森林覆盖率达45%。其中姚源水库为县内最大水库,库容1100万立方米,可灌面积15000余亩,农作物以水稻、红薯、小麦、大豆为主。2005年粮食总产4345万吨,亩产超千斤。境内物产丰饶,是江西闻名的“红薯之乡”和“淀粉基地”,薯粉畅销省内外,2005年农业总产值2093万元,2005年乡村企业总产值485万元。乡境内有企业10家,灵西砖厂、水暖配件有限公司、7家小型薯粉加工厂等。    2005年,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6所。教师118人,在校学生1860人,为建国前的20倍,小学适龄入学率达99。3%,乡卫生院1所,村医疗站15站,共有医务人员15人,病床13张。    下港为乡政府驻地,距县城东偏北12公里,为横港公路终点。全村156户,807人。福建刘姓始居,后浙江平、徐两姓迁此已24代,全乡现有三条水泥公路,一条是6米宽直通县城的公路,另一条是5米的杨浦公路,再一条由乡集镇通往余塘村(5米宽)的村级公路,其它村组互通沙石公路,交通顺利。.  

龙门畈乡

  龙门畈乡地处横峰县东北部,东邻上饶县湖村乡,南界港边乡、莲荷乡,西交岑阳镇、铺前镇,北毗葛源镇(含原上坑源乡)。乡人民政府驻地龙门,距县城13.5公里,距320国道14公里。    全乡面积79平方公里,地貌以丘陵为主,境内最大河流——岑港河流贯全境。有耕地18315。71亩,其中:水田16642。71亩,旱地1673亩。有山林面积59904。5亩,其中:用材林面积3997。5亩,油茶林面积48867亩,宜林非林面积2231。5亩,薪炭林面积2805亩,防护林面积1191亩,茶叶林面积130亩,果树林面积609亩,毛竹林面积73.5亩。全乡可养水面面积900亩,其中:水库5座,面积400亩,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4座;水塘363口,面积500亩。    全乡所辖黄源、鲁村、宜兴、龙门、童家、柯家、土岩、满团、下坊、钱家、坊源、洋叶、山口等13个行政村和1个农科所,176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5993户,人口2514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52人,农业人口24590人。共有劳动动力10412人,其中:男劳力5607人,女劳力4805人。全乡共有23个党支部,党员576名。有两所中学和12所完小,1个中心小学,在职教师205人,其中:小学教师138人,中学教师67人;在校学生3142人,其中:小学生2107人,中学生1035人。有乡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点12个。.

青板乡

  青板乡是革命老区之乡。位于横峰县西部,东邻岑阳镇,南接姚家乡,西靠弋阳县,北与葛源镇毗连,离县城13.6公里,面积71平方公里。全乡辖青板、徐村、金鸡、霞阳、排楼、薛家6个行政村,人口1.7万。耕地面积1.7万亩,林地面积7.69万亩,其中用材林面积3.56万亩,全乡森林覆盖率达67%。交通便利,上德公路、岑葛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水资源丰富,农田自流灌溉面积大,葛溪河自北向南贯穿西南,小(二)型水库有7座,库容量158立方米。    青板乡积极实施抓经济、求发展、促和谐的各项举措,大力抓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农业产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全乡现有工业企业(含县工业园区)共10家,其中产值突破500万元以上的有4家,分别为博鑫塑钢设奋有限公司、上饶富达果胶有限公司、胜利煤矿二井、横峰县鑫峰实业有限公司。各类种养专业户100多户,杂交瘦肉型生猪基地、蔬菜种植基地、优质稻生产基地、板栗基地初见规模,2005年度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成2480元。    青板乡山川秀丽,风景如画,民风淳朴,环境优越,是投资兴业的风水宝地,我们正以开放的胸怀,竭诚欢迎有识之士来投资兴业,大展宏图,共创美好未来和明天。.  

新篁办事处

   新篁办事处地处横峰县北部磨盘山麓,东邻上饶县,南连葛源镇,西接弋阳县,北界德兴市,辖篁村、陈村湾、槎源、山田、崇山5个行政村和山黄林场,共45个村民小组,2556户,9637人。总面积88.38平方公里,耕地6675亩,林地12万亩(其中油茶林4.35万亩,毛竹林2.3万亩,杉木林1.4万亩),为县属正科级单位。办事处机关驻地篁村村,距县城50公里。2010年获得全县综合评比第二名。    新篁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十军的兵工厂和后方医院所在地,是方志敏、黄道、邵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是革命烈士李穆的故乡,也是饶守坤将军的第二故乡。战争年代新篁人民积极拥军参战,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现有姓名烈士达2000余人。    新篁环境优美,气候凉爽,资源丰富。有海拔1366.36米的“横峰第一峰”米头尖、阳山竹海、千年银杏等风景;农产品资源有山茶油、毛竹、葛根等,山茶油年产量达60万斤,素有“油茶之乡、毛竹之乡、野葛之乡”美誉;现有农业专业合作社7家;矿产品资源有莹石矿、铁矿、花岗岩等;水利发电理论装机容量达3万千瓦,已开发建设水电站10座,总装机容量7000千瓦。    近年来,办事处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保护生态,做强经济,优化产业,抓好项目”的总体目标,做好内外结合、双轮驱动的两篇文章,既充分利用当地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做好富民工程,促进农民增收,又全力突破新篁受地域、人口、观念的制约,立足新篁创特色,跳出新篁求发展。以社会稳定为前提,坚持招商引资、工业强乡的主攻方略不动摇,全力打造绿色生态新篁。    2011年以来,特别是乡镇换届后新的一届党委班子围绕大局、正视差距、突破难点、逆势赶超,进一步分析了新篁存在的不足和加快发展的优势,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保护生态、做强经济,优化产业、抓好项目”的总体发展思路,围绕“提升形象、做大总量,把握重点、主攻难点”的目标,团结带领全体干部群众以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脚踏实地、不甘落后的实干精神,思发展、谋发展、干发展,千方百计促进新篁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新篁办事处特产大全




新篁办事处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