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上饶市 >> 余干县 >> 乌泥镇 >> 乌泥村

乌泥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乌泥村谷歌卫星地图)


乌泥村简介

  据吴氏宗谱记载,吴氏始祖原居住在五彩山(也就是原来的邓墩乡),宋末元初(约一二七零年)迁到乌泥。始祖吴铭、字志甫、号龙岗,与宋末大诗人谢枋得(叠山)先生相友善,贡生。因对元朝统治不满,长期隐居不仕,游泮各地,当游到乌泥时,见乌泥地势形似荷花(十三岗向渔池湖的延伸),异常兴奋,古书有云,荷花之地乃风水宝地,日后必有非常之人出现,于是从五彩山迁居于此,至今七百四十余年。乌泥村名的由来,是始祖吴铭见此地泥土乌黑肥沃,取其自然之义而命名,乌为太阳,泥为大地,太阳照亮大地,显得无限光辉灿烂。乌泥村人丁兴旺,为了谋生,先后从乌泥迁出的有:茶林湾、郑家源、吴家、高家山、炉下等。
   乌泥村位于鄱阳湖南岸,余干县北部,乌泥村为乌泥镇驻地,属乌泥镇中心,距离县城8.3公里;全村面积7平方公里,5个中心小组,15个村小组,共有1342户,人口5496人;乌泥村设有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24人;全村水稻面积8000亩,果园、山林1000亩;全村产业以农业、渔业、外出务工为主,人均纯收入6100元。
  乌泥村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被市委评为农村党的建设红旗单位,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党员电教工作示范点,被县委组织部评为基层电教红旗单位、基层党建四星单位,全省十大敬老爱老模范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61127105 334000 -- 查看 乌泥村谷歌卫星地图

乌泥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乌泥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港背村

  港背村委会距离县城9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有5个村小组,共有550户,总人口2540,党员58名。全村面积4800亩,其中水稻面积3200亩,果园、山林200亩,水面150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   港背村委会2010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文明村。  

乌泥村

  据吴氏宗谱记载,吴氏始祖原居住在五彩山(也就是原来的邓墩乡),宋末元初(约一二七零年)迁到乌泥。始祖吴铭、字志甫、号龙岗,与宋末大诗人谢枋得(叠山)先生相友善,贡生。因对元朝统治不满,长期隐居不仕,游泮各地,当游到乌泥时,见乌泥地势形似荷花(十三岗向渔池湖的延伸),异常兴奋,古书有云,荷花之地乃风水宝地,日后必有非常之人出现,于是从五彩山迁居于此,至今七百四十余年。乌泥村名的由来,是始祖吴铭见此地泥土乌黑肥沃,取其自然之义而命名,乌为太阳,泥为大地,太阳照亮大地,显得无限光辉灿烂。乌泥村人丁兴旺,为了谋生,先后从乌泥迁出的有:茶林湾、郑家源、吴家、高家山、炉下等。    乌泥村位于鄱阳湖南岸,余干县北部,乌泥村为乌泥镇驻地,属乌泥镇中心,距离县城8.3公里;全村面积7平方公里,5个中心小组,15个村小组,共有1342户,人口5496人;乌泥村设有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24人;全村水稻面积8000亩,果园、山林1000亩;全村产业以农业、渔业、外出务工为主,人均纯收入6100元。   乌泥村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被市委评为农村党的建设红旗单位,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党员电教工作示范点,被县委组织部评为基层电教红旗单位、基层党建四星单位,全省十大敬老爱老模范村。   

铜鼓包村

  铜鼓包村位于余干县乌泥镇东南部、鄱阳湖南岸、德昌高速公路路边、互惠河下游。全村共有耕地2530亩,下辖4个自然村,共有347户居民,总人口1437人。村内设有完小一所、诊所一所,宽带有线电视通讯网络已覆盖,距县城只有9.5公里,距省城南昌只有半小时的车程,交通非常便捷。   铜鼓包村位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湖田交错、土地深厚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和淡水产品养殖。当地盛产水稻、大豆、红薯、油菜、花生、莲藕、甘蔗等。目前铜鼓包村主导产业是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业,年产粮食200多万公斤,因而发展禽畜水产养殖加工大有前途。   村“两委”班子现有5人。其中高中学历2人,初中学历2人,小学学历1人,全村共有党员49名。近年来村“两委”班子积极探索致富门路,比如带领农民养鸭,捕龙虾,养鳝鱼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增强了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   全村已修建排灌主渠道千米、排涝站座,硬化同村道路千米,村村通了水泥路。兴建了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等群众活动场所,为群众提供了农资信息服务和农资产品、日用消费品销售服务,活跃了群众生活增强了,增强了干群的联系。  


乌泥村特产大全




乌泥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