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里街镇位于鄱阳县城北面,距县城17公里,是鄱阳至九江、景德镇、安徽、湖北必经之处。
全镇共有土地总面积6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3万亩,水田旱地各一半。镇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活,适宜多种农作物栽培。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大农作物栽培。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大豆、花生。花生种植面积0.8万亩,年产花生600余万斤,在全县素有“花生之乡”美誉。
四十里街工业基础扎实。陶瓷机械,建材、仪器加工等产品曾在省内外闻名。鄱峰陶瓷机械厂制造的ZL——350真空练泥机,获省优质新产品证书。明辉泰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王中王花生系列不仅获省优质新产品奖,还参加了2000年香港美食博览会,产品畅销全国大中城市。
全镇供电、供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电源已接通华中电网,电力充足,集镇建有移动通讯接受塔1个。鄱田一级公路横穿四十里街9公里。日产1000吨的自来水厂正在筹建中,水资源十分丰富,为您在此创业成功提供良好的基础。.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65.8平方公里 | 361128103 | 334000 | 0793 | 查看 四十里街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饶州街道 |
饶州街道办事处区域面积30平方公里,辖五一路、城隍庙、金山、马鞍山、十八坊、灵芝门、德化桥、广场、鸣山庙、小龙桥、管驿前、大芝路、北关、山水天下、新桥等15个居委会,杨梅桥、金家、黄家洲、北关、西门、管驿前等6个村委会,街道办事处驻五一路居委会。 |
鄱阳镇 |
调整后鄱阳镇区域面积74.5平方公里,辖城北、白天鹅、中心花园、永兴农贸、激扬桥、大巷口、城东、马家冲、东湖、饶州、湖城等11个居委会,桂中、桂湾、桂湖、道汊、邓家、坽曹、任家、磨刀石、江家岭、芝田、风雨山、角山、小路口、姚公渡、朱家桥等15个村委会,镇政府驻湖城居委会。鄱阳县人民政府驻地仍为鄱阳镇。 |
谢家滩镇 |
谢家滩镇系鄱阳北陲重镇,南濒九景高速公路,北邻安徽省东至县,处昌、九、景金三角腹地。省道碧石线穿镇而过,谢彭线(谢滩——九江彭泽)水泥路面纵贯全境,西河婉蜒流经本镇汇入鄱阳湖。距景德镇市机场60公里,昌北机场15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总面积227平方公里,13000户,近7万人口。现辖2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44个村民小组,3个林场。耕地面积54000余亩。主要作物有优质水稻、烟叶、棉花、大豆、红薯、油菜、芝麻、花生等。山林面积204000亩,大部分为天然林,植被茂密,绿化面积达33%以上;可养水面达7000余亩。据初步勘探查明地下矿产有:刘家山铜矿、虞家坞铅锌矿、大岩石灰矿、东堡磷矿及余坂高岭山大理石等。 人文自然景观有:淮南王英布墓、汉墓群,出土文物有剑、铁鼎、陶器,已被县博物馆列为一级收藏品;有位于大岩石峡内深不可测的龙潭及溶铜,已发现潭内有极为珍贵的“白甲鱼”;更有明朝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时“日战鄱湖,夜宿檀溪”的景观——檀溪渡,现存古石板桥,河床马蹄印,碑文等。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国实施了农网改造。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相继在本镇设网点,全镇基本达到了无盲区。中国电信在本镇已设三个电话端局,装机容量达6300门之多,通信极为方便。本镇现有二级沥青路16.5公里;水泥硬件公路22.65公里,是全省硬化路里程较多的农村乡镇之一。 谢家滩镇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教学质量声名远播,在外工作和创业人才济济,劳动力资源丰富。镇党委、政府竭诚欢迎各地有识之士来谢家滩镇投资、开发!. |
石门街镇 |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石门街镇地处赣皖边出入陲,毗邻皖南山区,省际边界线长16公里,与安徽省东至县三个乡镇接壤,其中龙泉镇为安徽省重点建制镇、安徽省十三个边界贸易开放市之一,有着1800年历史的古县治——石门街集镇与之一桥相连。 石门街镇面积:90.9k㎡ 辖石门街居委会,枫树、南门、东山、金亭、北门、新石、段庄、铁门、石门、汉桥等10个村委会。总人口2.2万余人,集镇人达10000余人,为三村一居驻地。206国道贯穿全境,60分钟车程可达水陆重镇九江市,40分钟可达瓷都景德镇,北接安庆、池州,南下南昌、鹰潭。景九高速公路近在咫尺。乘着全县掀起学浙江、快崛起东风,石门街镇经济迅速发展,财政收入每年以两位数递增。2002年比2001年净增10%,2003年比2002年净增11%,今年将比2003年净增56%,达300万元。 - 历史文化 石门街镇是一个具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文明古镇,县治相传原为芭茅洲,因地处通京陆路要道,通江航运重埠,商旅往来频繁,渐成集市,早在东汉建安间就是广昌县治,1930年一度建立乡苏维埃政府,1986年改乡设建制镇,为江西省重点建制镇之一。石门街镇区旧时有一条长千余米、宽3米的麻石板路面街道。南有“关门口”,北有“闸门口”,中有“涧水桥”、“尚书桥”、“花桥”。南有东岳庙、文昌阁、陈家祠、曹家祠、东门建有东堂庙,中街造有文孝庙、皇庙、斋堂,此处还有魁星楼、天主堂、育婴堂和湖北、河南、南昌、抚州、乐平、万年、吉安、徽州、樟树、安徽、太湖、下波阳等13个会馆。 集镇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三国,东吴就在此驻军、筑墙、建广晋城,明洪武日占鄱阳、夜宿澶溪(即现石门三里亭一带),民国十九年邵式平、方志敏、黄元庆率领的红十军驻集镇月余,夜打秋浦。民国二十六至二十八年(1937-1939年)-二十一军一四六、一四七、十四八师先后在地驻防。抗战时期,先后遭日机轰炸33次,石门街镇区几乎夷为平地。1949年,陈庚将军率二野四兵团进军集镇,击败-六十一师,捣毁“鄱至联防处”建立赣北支前指挥部。 集镇素有“小饶州”之称,建国前为鄱阳县有名的商业镇,市场遍及彭泽、湖口、怀宁、望江、宿松、荛渡街(东至县城)、祁门等地,为波北皖南方园二百里贸易中心。抗战前这里经营的南货、布匹、丝绸、绒縀庄店73户,水果行栈14家,食品糕点店18户,餐厅9家,四季春茶馆2户,银楼3家,药店8户,其他服务网点97户,年成交额达三千万大洋以上,呈现出一派“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盛世之景,可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流年似水,留下了迁客骚人、包宦隐士的传奇佳话,悠悠岁月记载着风霜兵火、商旅竞趋的峥嵘岁月;城内“尚书桥”录下了宋代名相黄梦松(兵部尚书)忧国爱民的心声;城外“澶溪河底”印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足痕;黄龙尖上南宋始建的黄龙禅寺古刹飞龙佛光绕柱,民国二十七年兴建的“荡寇公园”浩气长存;仙人落帽、东山秀峰、西港鱼跃、奎阁晨钟、溪边晓笛、木岗椎唱、上坂农勤八景和罗胡子洞,显现了石门文化的谆厚深沉。更有万亩洪林,山深枝叶茂、曲径通幽,兽奔鸟鸣尽现自然美态;百槎龙二千亩水碧波荡漾,百汊港湾扑朔迷离,饱含重重幽思;千米渡槽凌空横跨,气势如虹。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学浙江、塑形象、快崛起”的石门人民以“承接三市(九江、景市、安庆)、强攻工业、策应邻边(安徽省)、激活三产”的雄伟气魄为石门街镇重振雄风而奋斗。 - 区位优势 石门街镇生态条件优越。亚热带的温湿气候,滋润了石门街镇的山水人文。年平均降雨量1479.8毫米,无霜期270天,年平均温度摄氏17.6度。此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山绿水清,是难得的生态宜人区。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古镇石门街商贾云集,物流通畅。206国道贯穿全境,碧石公路与景九高速接轨。60分钟车程可达水陆重镇九江市,40分钟可达景德镇瓷都。北接安庆、池州;南下南昌、鹰潭。景九路傍镇而过,鄱阳湖近在咫尺。石门街镇物产丰富,五业兴旺。万亩林场,木材蕴藏量雄踞鄱阳县;新石烟叶为烟厂连年抢购之珍;杂交稻种拉动方圆面里水稻产量;越冬萝卜名播三县百镇;石门甘蔗美誉四面八方;水产、畜牧业连年发展;传统手工艺在创新中光大发扬;集贸市场吴吐着时鲜、果杂、木材、农特;批发市场流淌着南来北往的匆匆客商。 - 资源优势 石门街镇物产丰富,五业兴旺。二万亩林业基地、八万亩山林,并依托周边几个山区乡镇的林场使石门木材市场远近闻名,数批客商来考察投资,活跃的边贸经济为合肥、安庆、浙江、上饶等地客商提供了无限商机。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文化遗产-----千年古刹黄龙寺,旧街古宅,渡边长亭,檀溪蹄印、尚书桥廊吸集了景市、安庆、九江等地的香客文人流连忘返。每逢佛事节日及每年国庆节商品展销期间,集镇范围内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八方宾朋会石门,成为石门街镇边贸经济中蔚为壮观的一景。 |
四十里街镇 |
四十里街镇位于鄱阳县城北面,距县城17公里,是鄱阳至九江、景德镇、安徽、湖北必经之处。 全镇共有土地总面积6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3万亩,水田旱地各一半。镇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活,适宜多种农作物栽培。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大农作物栽培。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大豆、花生。花生种植面积0.8万亩,年产花生600余万斤,在全县素有“花生之乡”美誉。 四十里街工业基础扎实。陶瓷机械,建材、仪器加工等产品曾在省内外闻名。鄱峰陶瓷机械厂制造的ZL——350真空练泥机,获省优质新产品证书。明辉泰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王中王花生系列不仅获省优质新产品奖,还参加了2000年香港美食博览会,产品畅销全国大中城市。 全镇供电、供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电源已接通华中电网,电力充足,集镇建有移动通讯接受塔1个。鄱田一级公路横穿四十里街9公里。日产1000吨的自来水厂正在筹建中,水资源十分丰富,为您在此创业成功提供良好的基础。. |
油墩街镇 |
走进江南鱼米之乡——油墩街镇境内,呈现在您眼前的是一幅欣欣向荣的美丽画卷。九景高速,景湖公路东西穿镇而过,距九江码头、景德镇机场不到1小时路程,是周边近十个乡镇的交通枢纽;西河水直注著名的鄱阳湖,高楼鳞次栉比,市场人来车往,经济突飞猛进,正在筹建的大型农贸市场即将竣工投入经营。 全镇总面积66.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万亩,荒山1.5万亩,水面1.5万亩,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往人口6万人。交通、工商、银行、税务、通信、供电等基础设施齐备;教育卫生事业发达,设有3所高级中学,5所初级中学,1所中心卫生院,全镇已开通程控电话2000余门,移动用户已突破2000户。 油墩街镇属滨湖地区,亚热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淡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无工业污染,是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尤其是特色水产业的最佳场所。多年来,油墩街镇后先建起了精养鱼池、鱼塘、养殖四大家鱼等。镇领导带领全镇人民发市场为依托,以甲鱼为龙头,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搞活水产品流通,生产模式从单一寄养逐步形成了一个集育苗、养殖、储存、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特种水产品开发体系,成为九景线上的水产品生产、交易的一颗亮丽的“明星”,开发前景广阔,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镇区优质农产品主要有粮食、棉花、甘蔗、花生,并出产大量珍贵中药材,集镇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优良,符合生产饮用水标准,可供各种饮料的生产用水,靠地下水开发的油墩汽水厂的“漳桥牌”汽水曾获农业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 镇党委、政府将以优惠的政策、优越的资源、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诚邀天下客商来我镇洽谈项目、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实现双赢。. |
田畈街镇 |
田畈街镇乃江西省重点建设示范镇,被鄱阳县委、县政府定为“第二县城”,区位优势独特,位于昌(南昌)九(九江)景(景德镇)“金三角”腹地,九景高速公路、景湖公路、鄱田公路和一建设中的九景衢铁路穿镇而过并在此交汇。纵横连接两省三市五县,以成为鄱阳北部乃至周边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和商贸交通中心。全镇总面积236.5平方公里,耕地52881亩,山林101059亩,水面7075亩,总人口64735人(其中镇区人口13107人),辖2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个农林场,186个自然村,287 个村小组。 2003年全镇GDP为13625万元,财政收入609.83万元,一般预算收入474.06万元,招商印资实际进资3000万元,固定资产投入6258万元。这意念在全县经济综合评比中,获得六个单项奖中的财政工作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两个第一名。今年上半年完成财政收入464.3万元,同比增长230.9%。“七一”期间,田畈街镇党委、政府又分别被0江西省委、0上饶市委和0鄱阳县委授予“亲民、为民、富民”乡镇好班子荣誉称号。 田畈街镇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省、市、县领导部会议精神为指导,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扩大开放、创新机制、改进作风、优化环境为目标,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全镇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各项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跳跃式发展的好势头。. |
金盘岭镇 |
鄱阳县金盘岭镇地处县东北部,景湖公路和九景高速公路自西向东贯穿全境。距瓷都景德镇仅有20公里,东行50分钟即达县城,上高速公路3个小时直达省城南昌,1个小时可到九江。 金盘岭镇地域面积201.8平方公里,人口3.4万,民风淳朴、社会稳定。镇内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5个自然村。以种植优质水稻为主,有芝麻、大豆、花生、甘庶等经济作物,家禽家畜饲养已成规模。镇内山水资源丰富,有19.5万亩山林,2800亩水面,1.9万亩湿地松。有1万多名剩余劳动力。 金融、运输、税务、工商、邮电、供电、通讯等机构设置完备,教育卫生事业发达。 金盘岭镇党委、政府诚邀外商来镇投资开发。. |
高家岭镇 |
高家岭镇位于鄱阳湖东岸的鄱阳县中部地区,属农业重镇。总面积96平方公里,3.3万人口,耕地面积近4万亩,水面4200亩,其中可开发水面1000亩,辖19个行政村,146个村小组。 高家岭镇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率高、土地肥沃,是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最佳场所。农作物有水稻、棉花、大豆、芝麻、西瓜、红薯、油菜、花生、甘蔗等。现建有350亩连片大棚蔬菜基地,种植葛根400余亩,传统产品西瓜、梨瓜已逐渐形成品牌而盛誉全省。 高家岭镇交通便利,处鄱田一级公路、高珠路、白官路、大皇路交汇咽喉地段,离九景高速公路24公里,距景德镇飞机场、火车站50公里,日车流量超过1000辆次,是鄱中地区交通枢纽,人流、物流集散中心。配套设施完善,水、电资源充足,通讯网络、广播电视事业发达,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迅速。 高家岭镇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挂线开发工程已正在施工,高珠路改线及城西商品房开发即将动工,城东商品房开发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之中。镇党委、政府欢迎各地有识之士来高家岭镇投资开发、发财致富。. |
凰岗镇 |
"地处昌江河中上游的凰岗镇位于鄱阳县东部,是鄱阳县开放的东大门。北与景德镇接壤,东与乐平毗邻。辖31个村委会,6.8万人口,全镇总面积232平方公里,是全县陆地面积第一大镇。 凰岗镇属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无霜期274年,年平均气温16.9℃-17.7℃,年平均降雨量1300至1700毫米。全镇有耕地42344亩,山地126506亩。主要农作物有:优质水稻、棉花、大豆、芝麻、花生、油菜、大棚蔬菜等,可养水面12.6平方公里,盛产四大淡水鱼。 矿产资源储量大,已探明的矿种有石英石、黄金、瓷土等。 旅游资源丰富,民族英雄岳飞驻军的“龙居寺”,正在开发中的省级森林公园郭璞风景区、狮子山风景区、杨家烁水库隐形钓鱼休闲、西山古典、林桥座山、猴木园七级峰等景观,分布在全镇境内。 凰岗镇交通便捷、通讯发达、生活方便。集镇距景德镇罗桥机场30分钟车种;跨皖赣铁路鲶鱼站7公里;3条乡级水泥公路;枫新线、太官线、太凰线贯穿全境,连接206国道和田乐一级公路。近年来随着景德镇市陶瓷业的复兴,水运发达的昌江,逐有商船蜂拥而至,经鄱阳湖直通长江,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 为实现凰岗在鄱阳县东部的快速崛起,凰岗镇人正以“解放思想,善谋实干,奋起直追”,快速推进“一江两岸”为重点的城镇化建设进程,做强做大凰岗镇,使凰岗镇为投资开发的热土,聚财兴业的沃土。. |
双港镇 |
双港镇辖40个村委会,共有15868户,人口72929人,区域面积286.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528公顷。 双港镇是农业大镇,农产品资源丰富,年产粮、棉、油、果及水产品质优量大。 双港镇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共有劳动力29820人,仅外出务工人员2万余人。 双港镇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长山村四周环湖,山水相连,景色宜人,是良好的旅游开发区;荆塘、荆华村的矿产质地好,是建房基础、顶层、修路及圩堤护坡的上好材料;双港镇水域较宽,有很丰富的水产资源。与县城鄱阳镇接触,可建成鄱阳镇水产品、蔬菜供应基地。 欢迎您走进双港、投资双港;它将成为您兴业的宝地、发财的福地。. |
古县渡镇 |
古县渡镇位于江西省鄱阳县东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北两岸,于2006年4月由原古南、古县渡两乡镇撤并而成,素有“湖光山色、鱼米之乡”之称。该镇人口多,耕地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山水资源极丰富。生态优美,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镇政府所在地集镇古北街曾为秦末汉初古县邑治所,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全镇现辖33个村委会,169个自然村,215个村小组,有21724户,总人口89483人。全镇总行政区域面积为200平方公里,属全县人口第三大镇。 古县渡镇地处昌、九、景、鹰圈径之地,随着快速发展的交通和 古县渡镇交通即将崛起的芦田轻工业产业园基地,其区位优势日渐凸显。经景鹰高速公路直达省府南昌只需一个半小时;直达全国铁路枢纽鹰潭只需一个多小时,直达瓷都景德镇只需半个小时;经景九高速公路直达水路枢纽九江只需一个半小时,经鄱乐公路直达乐平只需半个小时;经昌江河道,上至景德镇、下至鄱阳湖入黄金水道长江。东与凰岗镇阡陌相连,南与芦田乡、芦田工业园区,三庙前乡依邻,西与四十里街乡、原磨刀石乡接壤,北靠游城乡、滨田水库。 古县渡镇 - 交通 镇内交通便捷,车船四达,水陆并进。全镇乡级公路77公里 古县渡镇蔬菜棚,村级公路62公里,境内白官线、古罗线、古四线、古太线,四条县乡级公路贯穿全镇,且与鄱乐、鄱田公路相接通,与206国道、景鹰、高速、景九高速相连通,构建了快速通达的交通运输网络,距景鹰高速仅10公里(指济南至香港高速线),距景九高速仅40公里,距皖赣铁路仅26公里;距景德镇罗家桥飞机场70公里,昌江河穿境而达,经鄱阳湖直达长江。 - 机构设置 按照县委“五新要求”,古县渡镇共设“一办、四中心”,即:党政办公室;助民生产服务中心;富民经济服务中心;便民全程服务中心;安民保障服务中心。全镇共有公务员83名,(其中党政班子成员18人,一般公务员25名,离退休公务员40人);农业五站事业编制人员35人;计生事业编17人;镇聘用人员27人。党支部56个,党总支1个,党员总数1702人。 - 经济现状 古县渡镇市场繁荣,商业兴旺。2005年财政收入376万元,包括国税25.6万元,地税254万元,财政税收96.4万元;2006年财政收入目标完成400万元,比05年增长6%,包括国税80万元,地税284万元,财政36万元。 - 农业产业 古县渡镇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有山林面积119825亩,可养殖水面 古县渡镇达17522亩,计税面积67172亩,境内盛产优质水稻、大豆、芝麻、花生、油菜、甘蔗、芋头、红薯等农作物。依托芦田轻工业园区和即将开通的景鹰高速公路,河南罗山、南坂、罗井、古南社区的蔬菜种植基地在该镇进一步推广。2006年落户该镇的日本黄瓜种植基地,初步试种,产量和经济效益可观,农民尝到了甜头。在镇政府的指导组织下,千亩黄瓜种植基地的实施方案正在制定。为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彻底改善农田基础实施建设,河南的基本农田碗子区内万亩土地平整项目正在启动。 |
饶丰镇 |
饶丰镇总面积124.9平方公里,总人口37208人,有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饶丰镇原属农垦企业,于1954年从鄱阳湖滨围垦修建而成,历经多次体制改变。1984年经上饶地区行署报省政府批准为正县级建制归上饶地区农林垦殖局管理,1998年由上饶地区下放划归鄱阳县管辖,成立饶丰镇人民政府至今。 饶丰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岸的鄱阳县饶河联圩内,地处南昌、九江、景德镇金三角腹地,地区优势独特。水土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产和畜禽、水产养殖,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丰富,如,镇内有可供养殖的水面1.1万亩,水质清淅、水草丰茂。镇内有历史悠久的畜牧水产场,有水产养殖基地1000余亩,水产品种繁育基地72亩。 饶丰镇地处鄱阳湖畔,有天然的水禽生长繁殖条件和充足饵料,饶丰人民有悠久的养鸭历史,饶丰板鸭厂生产的“南安牌”板鸭于1986年获国家食品工业部最高荣誉奖银质奖;1988年又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及香港等地。水禽加工厂是1992年经世界银行专家考察论证,并批准立项投资兴建的。该加工厂全部采用国际先进设备和工艺(丹麦CINCO系列),累计投资2700万元人民币。饶丰板鸭厂扩建、水禽加工厂项目希望得到外商的青睐。占地500亩、大小菜棚500个的花园蔬菜基地位于鄱阳县城东郊,是江西省2003年度百家农业龙头企业之一。蔬菜基地扩建项目欢迎有识之士加盟! 为做大做强优势企业,热忱欢迎海内客商来饶投资,共谋发展 。. |
乐丰镇 |
乐丰镇(原乐丰良种繁殖场)地处鄱阳湖东岸的鄱阳县南部,鄱、余、万三县交界和信江、乐安河交汇处。全镇32.3平方公里,其中农田面积2.3万亩、旱地面积2000亩、水产品面积7000亩,辖4个农业分场,2个居委会,14个企事业单位,9810人。特色产业有啤酒、水稻良种、优质大米、珍珠、乌鱼等。 乐丰镇属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17.5℃,降雨量1650毫米,气候宜人,盛产优质大米、小麦、油菜等经济作物,拥有得天独厚的粮食生产基地,促进了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鄱湖”啤酒、“稻香”、“苦瓜”陈酿的白酒,自80年代初期以来盛名省内外。“鄱阳”啤酒曾获得省、部、市各种奖励。有着神秘传说的鱼龙山石潭古寺就座落在城镇中心。 乐丰镇因土地肥沃,五谷丰登,自古俗称江南米粮,民风乐观开明而得名,而今“学浙江、快崛起、塑形象”改革的大潮催动了乐丰镇人民与时俱进的脚步,以“城建塑镇、交通活镇、科技强镇、工业富镇”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粮食产地城镇经济建设步伐,全镇上下围绕经济发展想,突出招商引资干,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诚邀四方商贾,携手共创辉煌!. |
饶埠镇 |
千年古镇——饶埠,位于美丽的鄱阳湖畔,江西省六大河流之一的乐安河绕镇而过,是江西鄱阳南部边陲重镇,是“二市(上饶、景德镇)”、“三县”(鄱阳、乐平、万年)交界腹地。自古商贾云集,边贸繁荣。全镇地域面积58.9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个农场,总人口48966人。 饶埠镇地处滨丘陵地带,境内山川毓秀,物产富饶。共有耕地面积30636亩,山林面积1.4万亩,水面1.9万亩,境内库、渠、塘众多,水系十分发达,乐安河与圩内菱港河相通,塔前湖、高峰水库蕴水丰富,可供开发利用。水资源以潜水为主,水质优良,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年降雨量1850毫米,气候宜人,形成了独特的南方滨湖乡村风貌,可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农副产品构成了“青(蔬菜)、黄(稻谷)、紫(油菜)、白(棉花)、黑)(芝麻)”五大特色。 饶埠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自古以来,重教兴学,人才辈出,文化积淀丰富,戏典韵味独具特色,源远流长。风味独特的饶埠狗肉,烧法别具一格,被范仲淹誉为“江南第一菜肴”。 可开发资源有煤炭等,招商引资项目有水面开发和造纸厂的改造、扩建、商住楼开发、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百亩蔬菜基地、百亩良种良法培育基地、沙石销售和水泥预制中心。. |
侯家岗乡 |
侯家岗乡位于鄱阳县北部,与安徽省东至县毗邻,处九江、安庆、景德镇三市之腹地,紧靠避署休闲胜地莲花山,与国家大(二)型水库——军民水库紧密相连。距县城70公里、景德镇市59公里,去九江、安庆、南昌也只须两个小时。全乡总面积208.4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91个村小组,3.1万人口。 候家岗乡属高丘低山区,最高峰花峰尖,海拔337米,最低处在西南部的袁家,海拔45米,耕地面积4万亩,山林面积20万亩,可养水面4千亩,山林面积20万亩,可养水面4千亩。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6.9度,无霜期240天,降水量1496毫米。大自然赋予了这块热土充足的资源,富饶的物产。盛产的农产品有水稻、大豆、花生、芝麻、薯类,林产品有各类的竹木、中药材、食用菌及各种野生果品。金融、工商、税务、运输、邮电、供电、供水、通讯等机构设置完备,教育卫生事业发达。交通顺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生态优良。 侯家岗集镇位于乡域中部,中赣皖边界波北山区一个新兴的边贸城镇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波莲公路、田石公路穿镇而过,镇内商贾云集,贸易繁荣,老镇区西北部已启动商贸居住开发区建设,新镇区建设总面积达3.5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万人。一个以商贸为主导的边贸旅游、绿色食品生产和农林产品深度加工的现代城镇将在赣皖边界、波北山区崛起。 侯家岗乡党委、政府决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优惠政策、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诚招各地客商,共同开发和建设侯家岗。. |
莲花山乡 |
莲花山乡位于鄱阳县东北部,距县城98公里,东与江西省景德镇浮梁县为邻,北与安徽省东至县毗连,南与鄱阳县枧田街、军民水库相接,处黄山山脉西南端余脉之崇山竣岭之中,大小河流位于鄱阳县军民水库。现辖6个村委会45个村小组,共有1944户,人口7966人。全乡总面积12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7.8万亩,耕地面积4861亩。山林按林种分为杉木用材林65000亩,阔叶生态林95000亩,毛竹林5000亩,茶叶2000亩,其他10000亩。 境内雷打石为鄱阳县最高峰,海拔高度745米,区内东高西低,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均气温17.6,最高气温39.8,年均降雨量1800mm,年均无霜期280天;现有公路70公里,机耕道3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距景九高速公路40公里,距景德镇铁路线78公里,至鄱阳县漳田渡口50公里,交通便利;村村通电话,移动电话基站于2001年月10月正式开通,一年四季电力供应有保障。 地下资源丰富,其中萤石储量达200万吨以上,今年年产萤石3.8万吨:茶园处海拔600米以上,山高雾多,所产茶叶以色缘、味美、清香而久享盛名;矿泉水质清澈透明,口盛纯正,清甜爽口,含偏硅酸等20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有毒成份在国家标准限量指标内,无任何毒副作用,水量可年产10000吨以上;此外还有丰富的花岗石、芝麻黑大理石、野生药材等等,潘村莲荷寺为千年古刹,常年游人络绎,可谓是理想的避署游览胜地。 目前有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木器加工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萤石矿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使莲花山资源优势早日转为经济优势。. |
响水滩乡 |
响水滩乡位于鄱阳县西北部,毗邻鄱阳县,乡域面积11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35亩,其中水田12165亩,旱地4370亩,处于响水河两岸的狭长地带。现有行政村10个,1个集镇,自然村88个,总人口29531人。 响水滩乡种植农产品主要有:水稻、小麦、大豆、薯类、油料、花生、芝麻、棉花、莲藕、烟叶等。 自然资源目前可供利用的是水面资源、石材资源、山林资源。全乡水面面积为24000亩,其中圩区17000亩,山区7000亩,龙岗花岗岩石可开发利用。全乡万亩荒山,目前仅退耕还林利用了500亩荒山造林。 全面启动土滑线改造将为响水滩乡进一步打开富强之门,迎来八方投资兴业的客商。. |
枧田街乡 |
枧田街乡地处鄱阳县北部,距鄱阳县城70公里,与景德镇市洪源镇相接。全乡地域面积26.7万亩,耕地面积33969亩。全乡辖16个行政村,154个村小组,共有5386个村(居)民户,25996人。 枧田街乡丰富的木竹资源和地下矿水资源是各界投资的热点。全乡每年可产毛竹30万根,木材40万立方米。利用木竹资源生产各种高中档家俱、毛竹工艺品等。现全乡每年生产香菇2万斤,黑木耳6万斤,野生红菇1万斤。 地下矿水资源丰富,有金、钨、大理石、花岗岩等。金家钨矿已引进外资江西金叶发矿产实业有限公司对其开发。东源钨矿和白茶钨钨矿分别引进了外商投资勘深开发。东源石材含储量高达1600万立方米,主要有金黑大理石、五彩花岗岩、重晶石等,具有很强的投资效益。大源河水库属中型水库,库容1600万立方,水面1000多亩,水质好、水层深,两边山青林茂,距景德市30公里,距九江130公里,是休闲、垂钓、旅游的好场所。 枧田街乡欢迎您来山里寻宝,地下掘金,水上求财!. |
柘港乡 |
柘港乡位于江西鄱阳的北部,南临鄱阳湖,北倚莲山,向西78公里可抵九江,往东38公里即达景德镇。景九高速、景湖公路贯穿9个村委,潼津河自北向南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全乡总面积1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800亩,山林资源6000亩,水面资源15000亩,辖24个村委会,169个自然村,近50000人口。 这块古老而又美丽的大地,山青水秀,物埠民丰。海拔高度288.8米的巍巍莲山,浓绿成荫、百草丰茂;流域面积1056平方公里的逶迤潼津河,碧波荡漾、绿水长流。本地生态农业以优质水稻、芝麻、花生、菜籽等为主,特产有溪豆、开封天椒;工业有农药石和精制米厂等。乡政府所在地——柘港集镇,西邻油墩街、东接田畈街,是波北商贸集散地的中心枢纽,是农资产品销售、农副产品收购、小商品市场贸易的商家必争之地。本乡快速崛起的又一商贸集镇——潼丰集镇,宽阔的街道、明亮和街灯以及街道两旁的绿化已具规模,令人耳目一新。柘港集镇东西延伸两大开发区,正以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经营、高效能管理进行全方位开发,这座集商贸、工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城镇,即将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全乡交通运输、银行供电、邮政电信、教育卫生各类服务机构设施完备,网点分布均衡。投资环境改良,招商政策优惠,“亲商、安商、富商”氛围浓厚,投资经商商机无限,置业发展空间无穷。 柘港人民正以满怀的热情,期待的目光,祈盼您的到来。. |
鸦鹊湖乡 |
在烟波浩淼的鄱阳湖东岸, 有一个原是候鸟、鸦鹊群集的湖洲滩——鸦鹊湖湿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里被开垦为国营农场,八十年代建制为鸦鹊湖乡。全乡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人口12025人,3个村委会,5个垦殖场。独有的地理环境,使良田万顷、大小湖塘星罗棋布,是闻名遐迩的江西鱼米之乡,珍禽候鸟栖集地。 鸦鹊湖独特的湿地环境和优美的平原湖色,造就了它以种粮和养殖水产为主。自然的美景和丰产的鱼禽类吸引着人们,每年七至十月去鸦鹊湖观十里荷花,品名尝蟹好不惬意。进入秋冬季再看雪湖成群结双的天鹅、白鹤、大雁、野鸭等几十种野生珍稀鸟类,和水天一色的鄱阳湖风光,更是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鸦鹊湖乡紧靠九景高速公路,去景德镇、九江快捷舒坦。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为乡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注入了活力。乡党委、政府不失时机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低洼田和退田还湖等作物和观光农业的方向发展,为建设好水产业、农业和旅游为一体的乡域经济,乡政府决定面向社会各界开放,开发水产养殖、种、养、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等多个项目。. |
银宝湖乡 |
银宝湖乡是鄱阳县的西大门,处景九中心地段,连西河、通鄱湖,西衔九江市,东接景德镇。辖区面积55平方公里。 境内属丘陵地区,半山半水,土地肥沃,适宜栽种各种树木。山相连,水相通,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明显。山珍野果,飞禽走兽,虾蟹鱼鳖,粮油棉豆等驰名于外。 银宝湖乡交通便利,景湖公路贯穿全境,景九高速公路仅两公里之遥、蹑旅游胜地庐山只有数十分钟路程、距千年溶洞——龙宫洞,仅30公里,距景市机场55公里,南昌昌北机场135公里。同时,水路畅通,上百吨级的货轮可直通九江、南昌、武汉等著名城市。通讯、网络、广播电视覆盖率高达100%,电力供应充足,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镇化建设迅速。银宝湖山青水秀,钟灵毓秀,自然风光旖旎,人文自然景观结合紧密,尤其是湖中大阳洲日落最美,候鸟景观,冠绝天下。 银宝湖新一届乡党委、政府着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想发展,思发展,谋发展;亲商、富商、富商,与各界朋友共谋富乡富民大计。. |
游城乡 |
一、游城简介 游城乡位于鄱阳县中部,紧邻九景高速公路,总面积193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136亩,山地面积72570亩,林地面积39559亩,水面3万余亩,可养水面近万亩,总人口43985人,辖23个村委会,146自然村,2所中学,23所小学,属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6.9摄氏度,无霜期240天,降水量1496毫米。游城物产丰饶,盛产水稻,西瓜,花生,油菜,芝麻,大豆等农作物。粮食做物播种面积73620亩,总产量22097.4吨,其中油料面积23000亩,产量1887吨;花生面积6800亩,产量1020 吨,油菜籽面积12000亩,产量720吨,芝麻面积4200亩,产量147吨,地下金,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等矿产丰富,极待开发2003年全年,全乡农业总产值2876万元,工业总产值2988万元,人均纯收入1870元。财政总收入3389200元,财政总支出58672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八以下。游城乡交通发达209省道穿乡12.5公里,距省会南昌2个小时的车程,半小时可达瓷都景德镇,1小时可达港口城市九江。 二,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来我乡在农田水利、交通、文教通讯等事业上加打了投资力度,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1、农田水利事业方面 (1)维修,加固小二型水库8座,又中华山,新坂、古岭、刘家、长山岭,大理源,官田,大垅里等达到了保安设计标准,新增和改善了灌溉面积2000亩,加固土方3万立方米,工程总造价近21万元。 (2)新建半港圩排洪闸一座,规格1.4*1.4米,增大了圩内排洪量,排涝面积2800亩,工程总造价19万元。 (3)为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重点解决踏溪,花桥,土塘等村委会共打了大口井11眼,小口手压井140座,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400人,工程总造价32万元。 (4)维修大型引水渠道3条30余公里,并兴建放水排洪闸口20余处,新修和维修塘堰6座,改善和扩大灌溉面积1800亩,工程总造价16万元。 (5)新建半港精养鱼池2座,养殖面积600余亩,用于养殖河蟹,总投资136万元。 (6)新建高坊电力提灌站一座,装机容量2*55千瓦,修复拦河坝一座,解决了高坊村2500亩水田灌溉,达到旱涝保收,工程总造价10万余元。. |
珠湖乡 |
珠湖乡位于鄱阳县中西部,人口30196人,分16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全乡地域面积90.9平方公里,陆里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20430.3亩,山林资源10581.9亩,水域面积7.5平方公里,可养水面30000亩,草洲资源40000亩。农产品以稻谷、小麦、大豆、花生、油菜、芝麻、甘蔗为主,水面已进行大面积的鱼种繁殖及养殖。 珠湖东有准王墓之宝地韩山,南有北宋范仲淹称之为“小南海”的飘里山及乌龟山,西北有鄱阳湖心草洲,每日常有天鹅、候鸟、水鸥与青草绿水为伴、晨光夕阳相融,构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佳景!招商开发的珠湖乡候鸟观光旅游景点区、韩山旅游风景区、飘里山旅游风景区、云霄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景点,将成为休闲观光的宝地! 珠湖水面流金淌银,欢迎有识之士来我乡做大做强旅游、水产等产业,珠湖乡美好的明天期待着您的共同参与!. |
白沙洲乡 |
白沙洲地处鄱阳县中腹,鄱阳湖东岸,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人口9100人。该乡与鄱阳湖一坝之隔,与庐山隔湖相望,水路至昌九仅百余公里,公路距九景高速40公里,2002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鄱阳县白沙洲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野生动物保护站。 该乡拥有外湖水域面积10万余亩,每逢冬季枯水季节,万余亩湖洲草坪浮出水面,吸引了数万只天鹅、野鸭、黄腾以及鹳、鹤等87种珍禽越冬栖息。内湖鸟岛瓢里山,绿树成荫,景色怡人,每年有数万只白鹭在此繁衍生息,被南宋饶州知府范仲淹誉为“小南海”。尤其是每年10月底至次年2月,到白沙洲赏湖观鸟的旅客达数万人。白沙洲成了全省闻名的侯鸟王国。 该乡拥有内湖(珠湖)水面8万余亩,四岸群山起伏,自然风景秀丽,村落民风淳朴。全乡无工厂和大型建筑,水面无污染,生态环境优美,水产资源丰富。野生甲鱼、珠湖银鱼、河蟹、青虾、鳜鱼以及四大家鱼畅销江、浙、沪、闽,部分河蚬出口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2002年该乡成立了鄱阳县蟹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农户,引导农民发展渔业养殖。带动当地农民500余人,建起网箱5000多只。年水产量达125万斤,产值达1500万元,年创纯收入260万元。吸引了浙江、安徽、湖北等地5户水产商投资水面开发,进行河蟹养殖。 为了合理开发鄱阳湖水上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水产品品牌,该乡依托绿色水面资源优势,走科技兴业之路,提出了“打生态牌、做水文章”的经济发展思路,壮大市级龙头企业——鄱阳县珠湖水产场河蟹养殖生产基地,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创新经营机制,加大融资力度,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参与开发,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把珠湖河蟹培育成沿海发达地区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银鱼产业基地建设,推动白沙洲生态旅游开发,把白沙洲建成一个“婺源回来不看村,珠湖回来不望水”的集养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秀美景区。 今年6月,鄱阳县蟹业有限公司创新思维,依托鄱阳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生产线,引进美国斑点叉尾鮰,投放鱼苗400多万尾,进行了网箱养殖,成为全省三大鮰鱼养殖基地之一。日前,香港中和国际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看好该乡景区旅游开发和水面旅游开发,与鄱阳县政府签订了投资2亿元的意向性协议。 “千里鄱阳湖,一片白沙洲”。白沙洲,一颗鄱阳湖畔的璀璨明珠正以她的独特魅力吸引八方宾朋友。. |
团林乡 |
团林乡紧靠鄱阳县城,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3.89万,辖20个行政村,2个场。 团林属丘陵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270多天。耕地面积2.8万亩,以种植水稻、大豆、油菜、花生、芝麻、百合为主。百合有50多年的种植历史,面积达10000亩,总产量20000吨,产值高达1.3亿元。3万亩的山地主要栽植带成薪炭林、杉树及板栗、竹子等。1万亩内河水域,可养水面400亩,年产鱼量300吨。畜牧业以牛、猪、鸡、鸭、鹅为主。 团林交通便利,田(畈街)乐(平)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距“瓷都”——景德镇只1小时车程,到县城——鄱阳镇乘车仅要10分钟。 团林人杰地灵、风光秀丽南宋官至左丞相兼抠密使的江万里,其五世祖曾迁至团林江家山村;著名的航空专家中国K——8型教练总设计师石屏为团林乡青水人。该乡正在规划中的鄱阳湖候鸟景观区中心——乌金汊,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将是城市居民旅游休闲的“世外桃园”。 团林乡党委、政府着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善谋实干、开拓创新,利用优势求发展,招商引资快崛起,以新的面貌实现新的飞越。. |
昌洲乡 |
昌洲乡位于昌江中下游的冲积洲上,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圩乡,圩堤总长36公里,圩内可供排涝的电力排灌站6座,全乡总面积23.8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总人口29670人,可耕面积19780亩,水面6590亩,林地1700亩,草洲6000亩。 农产品资源以产优质稻谷为主体,每年可提供商品粮15000吨,还有远销全国的红麻及麻制品,同时还有盛产甘蔗、大蒜、冬瓜。 劳力资源富余,全乡每年有8234人前往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市。 自然资源有可养水面6590亩;可养耕地、水禽的草洲3600余亩;可植湿的地松林地1200亩。昌洲乡人民勤劳好客,诚邀四海客商投资昌洲,实现双赢!. |
三庙前乡 |
全乡总面积112.3平方公里,辖24个村委会,94个自然村,149个村小组,总人口为64427人。总劳力为25696人。耕地面积为58608亩。林地面积15506亩,果园面积5220亩,水产可养殖面积16000亩。可概括为“两山两水五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富庶的鱼米之乡。 农产品资源有优质大米、特种水产品等,菱角、莲藕、甘蔗、螺蛳、冬瓜、大蒜、狮头鹅、番鸭(月豚鸭)远近闻乐,有“冬瓜之乡”、“莲藕之乡”美誉,已形成了螺蛳、莲子等专业市场。 自然资源有1.5万亩山地资源(东阳山闯、东朋、柘岭、樟潭);1.6万亩宜养水面资源;有樟潭自然侯鸟区、东阳洪迈墓地等景观。 诚邀客商来三庙前乡进行农业开发、农产品加工,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 |
莲湖乡 |
莲湖乡是全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中一岛乡。地处东径116°32′-116°40′,北纬58°52′-58°59′之间,位于鄱阳县城西南隅,鄱阳湖东南岸边。总面积为251平方公里。地势中部较高,四周为平坦草洲。有耕地41427亩,其中旱地15381亩,水田26046亩(含南北两座圩围垦田),养殖水面2万亩,湖坪草洲146384亩,全乡共34个村委会,总人口71800人。 莲湖乡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水产资源得天独厚,乡内大小湖库塘汊众多,水质优良,可养殖水面总计达20000亩,水产藏量极为丰富,既有鱼虾、又有龟甲,珍禽和丰厚的可食性水生植物等十百种,其中鳖鱼、银鱿尤为珍贵。 乡内筑有精养鱼池有3600余亩,每块15亩左右,并配有鱼种池80块,可供孵化、繁育。丰富水产资源可供螃蟹、珍珠等物种水产品养殖与开发。 莲湖欢迎有识之士慧眼识珠,做好水文章,使水资源优势真正成为经济优势!. |
芦田乡 |
芦田乡位于鄱阳县东南部,东与乐平市后港乡交界,西和饶丰镇、三庙前乡为邻,南靠饶埠镇,西南临乐安河,与万年县隔河相望,北接古县渡、凰岗二镇。国土总面积128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个集镇,共111个自然村,总人口逾5万人。 据史料记载,芦田乡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人居住,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到了唐朝,出现少数村落,晚清民国时期,村落众多、人口繁盛,上百户的村庄就有好几处,如芦田李家、河源沈家、龙陂李家、栎林方家、大吉张家、西岸湾等。而白鹿埠则因地理位置重要,是古代饶州府城通往景德镇、乐平、万年等地的必经之地,因而店铺林立,生意兴隆,商业繁荣。 建国前,芦田乡曾分别属上齐乡、下齐乡、泗溪乡所辖。建国初,属鄱阳一区上齐、下齐乡、九区泗溪乡所辖。1952年为鄱阳第一区(后改芦田区),1956年属泗溪区,辖芦田、大吉、孤山、玲口等乡,1958年属饶埠公社所辖,1961年成立芦田区,辖芦田、饶埠、玲口、大吉四个公社,1968年撤区并社,四个公社合并为芦田公社,1972年底,饶埠公社从芦田公社划出,1983年正式成立芦田乡人民政府。 芦田乡,属丘陵地带,大部分都是山地,约11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其西北部的吉峰为境内最高点,海拔147.5米,山上峰高林深,据说地下通有暗河。其中部的仙峰岭,海拔110米,鄱阳县水泥厂就座落在此山脚下。仙峰岭西北两公里处,便是鄱阳县洪门口煤矿。西部沙家湖为境内最低点,海拔仅16米。 芦田乡,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出产稻谷、大豆、花生、芝麻、油菜等粮油作物,地下矿藏以煤炭、石灰石、红石、石油、陶瓷土居多,均有开采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芦田乡农村经济已基本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粮食加工等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全乡有粮食加工厂十多家,养猪大户达百余家,菜牛养殖场1家。基础设施也得到飞速发展。洪老两条省级公路从境内通过,乡村公路网已形成,可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教育事业也有长足发展,现有初级中学3所、完小16所、村小11所,在校学生8000余人。这些年,有近千名大中专毕业生从这里走出去,有50多名硕士研究生,有十几名骄子戴上了博士桂冠,奋战在高科技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