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洼村简介
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位于光山县城西南部30公里处,南与新县千斤乡相邻,九架岭山脉横穿全境,区域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4万亩,耕地1140亩,板栗园6000亩,茶叶2700亩,松杉林3000亩,速生杨860亩,是一个典型的半深山区村。现有19个村民组,526户,2066人,党员38名。2006年底,集体固定资产达500万元,存款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帅洼村先后被省、市、县授予文明村、小康村、五好村党支部和党建示范村,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整村推进先进村,是光山县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一、以新农村村级班子转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双强”工程。帅洼村“两委”班子成员共6人,在村党支部书记胡善信的带领下,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和村支部的堡垒作用,明确工作思路,健全工作机制,形成了坚定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村“两委”成员人人有致富项目,年收入均在3-10万元之间。通过项目拉动已先后帮带294余名群众走上致富路。
二、不断完善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为改变基础设施条件差,群众饮水难、灌溉难、行路难的现状,村“两委”整合各类资金,带领群众投工投劳,累计投入资金几百万元,新建村小教学楼1幢、新农村文化文场1个,两处新农村中心村庄正在建设中;建成饮水工程6处,解决了6个村民组178户720人的饮水难问题;高标准改造硬化坑塘26口;硬化渠道4000米;新修柏油、水泥路8.8公里,茶园沙石生产路17.5公里,今年年底全村19个村民组可全部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全村农田得到有效灌溉,自然环境得到综合治理,自来水入户率达50%,安全饮水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电话入户率达98%,电视入户率达99%。同时,加大扶贫济困力度,每逢节假日上门为全村孤寡、五保、残疾人、重灾户、特困户发放米、面、肉、棉衣、棉被等救济物资,使他们过上安祥和幸福的生活。
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强做大新农村优势产业。发挥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巧打生态旅游牌,近来年发展板栗1000亩,生态茶园1200亩,杨树860亩,实现了“千亩板栗千亩茶,千亩杨树万亩杉(松)”的山村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养殖业,全村现有水(黄)牛存栏120头,年出栏生猪400头;结合“一池三改”,建沼气池96座,形成了“人畜粪便入池,沼气点灯做饭,沼液沼渣肥田”的生态链,节约了能源,净化了居住环境;加大了科技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共发展板栗、茶叶科学示范户200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近千人,劳务输出经济年创收近千万元。
四、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引领新农村新风尚。以党员电教活动室为阵地,以评选“十佳文明户”活动为载体,引导群众讲文明、讲礼貌、勤劳致富、守法致富,积极构建和谐文明社会。全村涌现“文明户”460户、“五好家庭”150户、“好媳妇”、“好妯娌”各480人,“致富能手”120人;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开展“连心工程”、“先锋工程”活动,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干部结成帮扶对子15个;广大村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提高较大。目前,兴产业,促发展,美环境已成为全村的共识。
帅洼村支部书记:胡善信办公电话:13839791090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522208 | 464000 | -- | 查看 帅洼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河棚社区 |
一、河棚社区地理概况、人员情况、组织情况、党员情况。 1.地理概况:河棚社区位于晏河乡西北侧,距晏河乡政府9公里,东与河棚村相邻,南与帅洼村相邻,西与杨坳村接壤,北与许洼村相邻。 2.人员情况:辖区内有大门楼,街后湾,郭一,郭二,潘胡畈五个村民组。现有农户160户,农业人口900人,街道常住人口230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17人。 3.组织情况:河棚社区“两委”班子健全,村两委干部共5人,村委坚强有力,执行力、公信力、战斗力较强, 4.党员情况:现有党员13人,优秀党员5人。 二.经济发展成效,特色产业 1.经济发展成效 社区发展之柱以临近街道的门面房为优势条件,以做生意为基础,劳务输出为动力,居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社区自来水全覆盖水,电路全部整改,交通便利,居民和谐,生活幸福,民风淳朴。社区有卫生室一所,村医两名,常用医疗器械,药品齐全。 2.特色产业 光山县长山岭把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位于晏河乡河棚社区境内,成立于2018年3月。2018年元月通过土地流转,流转了河棚社区郭一组,郭二组土地(田地,荒山)共计140亩。按照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运营模式,主要经营以农作物,苗木,花卉种植及销售;畜,牧,禽类,淡水产渔类养殖及销售;生态农业种植,养殖技术知道咨询服务;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服务。 |
晏河街社区 |
晏河街道位于光山县西南部,距光山县城约25公里,北邻泼河镇,南邻新县吴陈河乡,西邻南向店乡、大苏山风景区。是晏河乡乡政府所在地。全街道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无耕地面积,现有人口1727户2499人,其中农业户口34户128人,城镇户口1697户2371人。街道居住人口约2.096万人,现有党员26人,村两委干部5人,建档立卡户3户14人。低保49户54人其中农村低保11户15人,城镇低保38户39人包含河棚社区,五保4户4人。 全街道总面积2平方公里,无耕地面积水域面积300亩。晏河街道无驻村第一书记,晏河街道支部书记晏资辉,男,现年53岁,是一名优秀中共党员,是我乡,县十四届人大代表。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责任心强,勇于创新的街道领导。街道居委两委班子配备齐全,并且是工作经验丰富,战斗力,凝聚力、强有力的班子,是能干事,干成事的班子。执行力,公信力,战斗力较强。 晏河街道资源丰富。晏河街道南北文化交融,豫风楚韵兼容并蓄,历史人文,红色丰碑河传统文化资源交相辉映。是红色革命的根据地。街道办公借用晏河乡文化站。由于街道集体底子薄、发展产业无启动资金,街道发展意愿强烈,全体村两委成员一直在努力发展晏河街道的经济,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到晏河街道投资兴业。 |
万湾村 |
一、基本情况 万湾村位于晏河乡政府所在地西3.5公里处,面积4.2平方公里,地处丘陵地带,耕地面积2949亩,山林面积2850亩,水面积150亩,下辖17个村民组,620户2180人。粮食作物以传统水稻种植为主,油菜、小麦为辅,由于生产条件落后,7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2014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村。 村“两委”成员6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人,全村党员41人,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人。 二、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1、贫困人口情况: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3户849人,低保户65户83人;五保户20户22人。2014年脱贫31户162人;2015年脱贫34户191人;2016年脱贫20户97人;2017年脱贫77户358人。未脱贫户11户41人,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88%,万湾村属于2015年整体脱贫村,目前,贫困人口发生率0.85%。 2、帮扶责任人情况:全村帮扶责任59人,乡直单位企业帮扶人14人,企业帮扶人3人,村两委干部7人,县卫计委党员干部35人,与全村173户形成了结对帮扶,根据家庭情况和个人意愿为他们量身制定了帮扶措施,做到贫困户不脱贫不脱钩承诺。 4、转、扶、搬、保、救落实情况:“转”针对村剩余劳动力经帮扶人介绍和引导,有161户385人,根据自身技能分布在全国各地务工,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加快了脱贫的步伐;“扶”扶持产业发展。一是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实施“多彩田园”奖补示范工程,全村获得奖补34户68000元,激发了贫困户自主脱贫内生动力;二是财政贴息贷款市场经济主体企业带贫114户,年分红4000元;三是政府整合涉农资金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20户贫困户,年收益4000元;四是政府投资建设贫困户村光伏发电站,带贫43户;五是省龙头企业光山县四方植物油有限公司与80户380人贫困群众签订到公司务工和高于市场10-15%价格收购农副产品合同,增加贫困户收入;“搬”对全村无住房、危房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搬迁6户21人,改善了他们的居住条;“保”对因病或多方面原因不能实现自主脱贫的贫困户2户4人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救”对突发事故灾难的家庭,协同政府相关部门实施生活困难救助。 |
河川村 |
河川村简介 光山县晏河乡河川村位于乡政府北部9公里处,属沿河平原地区。村域面积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40亩,水域面积800亩,林地面积700亩。全村辖23个村民组(18个自然村),678户、2786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00元。 近年来,村“两委”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积极争取项目,整合各类资金200余万元,改善村容村貌,规划建设新农村中心村庄,引导210户村民搬迁到村中心公路两侧规划区内建房居住,并及时实施空心村整治,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并略有盈余。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村组水泥路5.16公里,建村部10间250平方米,建村公共文化广场2个280平方米,建新农村超市、卫生室各1处,清华中小学远程教育1处,为群众打井100眼,建8立方沼气池100座,硬化渠道1000米,建10蹲位公厕1座,垃圾池7个。 积极发挥村“两委”干部“双强”带动作用,由村委会主任牵头,成立河川村羽绒产业协会,实现全村80户现场充绒业主资源信息共享,带动200多人从事羽绒服装生产;由村支部书记牵头,发展两个工程建筑队,带动剩余劳动力100多人从事建筑业;积极引导群众开展土地有序流转1600余亩,实现种植大户发展大棚蔬菜60余亩、花卉16亩,连片种植水稻、油菜100余亩、承包河滩发展速生杨1000余亩,建养猪场2个,养猪规模达300头以上,建养渔场1个、养龙虾、养鱼水面35亩。同时积极发展运输业,全村从事个体运输人员14人,各种运输车辆14台,组织年青人开展劳动技术培训,引导外出务工,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050人,年创劳务收入800万元。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由“两委”主导,以群众为主体,坚持民主议事,政务公开制度,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积极创建市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在群众中积极开展“五好家庭”、“好婆媳”、“好妯娌”、“致富能手”竞赛评选活动,对党员开展“设岗定责”,发挥“结对帮扶”作用,实现了全村社会文明和谐。 目前,全村公共设施较为完善,村容村貌较为整洁,已实现村组通水泥路,农电入户率达100%,幼儿入学率达100%,电话和手机入户率达100%,电视普及率达99%,社会安定,村民安居乐业。 在新农村建设中,村“两委”将进一步调整充实新农村建设规划,完善村级公共设施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羽绒协会内部管理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成立河川农民互助资金组织,及小额贷款抵押担保机制,解决发展生产投融资困难,创新体制机制,解决全村发展制约因素,打造出全县新农村建设亮点。 河川村支部书记:李良增办公电话:13839791368 |
帅洼村 |
帅洼村简介 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位于光山县城西南部30公里处,南与新县千斤乡相邻,九架岭山脉横穿全境,区域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4万亩,耕地1140亩,板栗园6000亩,茶叶2700亩,松杉林3000亩,速生杨860亩,是一个典型的半深山区村。现有19个村民组,526户,2066人,党员38名。2006年底,集体固定资产达500万元,存款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帅洼村先后被省、市、县授予文明村、小康村、五好村党支部和党建示范村,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整村推进先进村,是光山县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一、以新农村村级班子转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双强”工程。帅洼村“两委”班子成员共6人,在村党支部书记胡善信的带领下,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和村支部的堡垒作用,明确工作思路,健全工作机制,形成了坚定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村“两委”成员人人有致富项目,年收入均在3-10万元之间。通过项目拉动已先后帮带294余名群众走上致富路。 二、不断完善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为改变基础设施条件差,群众饮水难、灌溉难、行路难的现状,村“两委”整合各类资金,带领群众投工投劳,累计投入资金几百万元,新建村小教学楼1幢、新农村文化文场1个,两处新农村中心村庄正在建设中;建成饮水工程6处,解决了6个村民组178户720人的饮水难问题;高标准改造硬化坑塘26口;硬化渠道4000米;新修柏油、水泥路8.8公里,茶园沙石生产路17.5公里,今年年底全村19个村民组可全部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全村农田得到有效灌溉,自然环境得到综合治理,自来水入户率达50%,安全饮水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电话入户率达98%,电视入户率达99%。同时,加大扶贫济困力度,每逢节假日上门为全村孤寡、五保、残疾人、重灾户、特困户发放米、面、肉、棉衣、棉被等救济物资,使他们过上安祥和幸福的生活。 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强做大新农村优势产业。发挥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巧打生态旅游牌,近来年发展板栗1000亩,生态茶园1200亩,杨树860亩,实现了“千亩板栗千亩茶,千亩杨树万亩杉(松)”的山村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养殖业,全村现有水(黄)牛存栏120头,年出栏生猪400头;结合“一池三改”,建沼气池96座,形成了“人畜粪便入池,沼气点灯做饭,沼液沼渣肥田”的生态链,节约了能源,净化了居住环境;加大了科技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共发展板栗、茶叶科学示范户200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近千人,劳务输出经济年创收近千万元。 四、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引领新农村新风尚。以党员电教活动室为阵地,以评选“十佳文明户”活动为载体,引导群众讲文明、讲礼貌、勤劳致富、守法致富,积极构建和谐文明社会。全村涌现“文明户”460户、“五好家庭”150户、“好媳妇”、“好妯娌”各480人,“致富能手”120人;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开展“连心工程”、“先锋工程”活动,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干部结成帮扶对子15个;广大村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提高较大。目前,兴产业,促发展,美环境已成为全村的共识。 帅洼村支部书记:胡善信办公电话:13839791090 |
徐湾村 |
徐湾村简介 光山县晏河乡徐湾村位于晏河乡西南部10公里处,总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7500亩,耕地面积1500亩,大别山余脉九架岭横贯全村南部,属典型的浅山丘陵地带,生态环境非常优美,全村共有25个村民组,2216人。近年来,徐湾村走出一条靠生态经济立村、劳务经济强村的发展之路,2006年全村农民纯收入达3200元。 村“两委”一班人充分挖潜内力,变山地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在保护好大面积天然次生林的同时,进行适度开发,综合利用,先后发展板栗2000亩,生态茶园760亩,油茶600亩,速生杨木200亩,并在今年的集体林权改制中,全部落实经营承包面积,稳定林业发展。 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变劳动力资源优势为劳务经济优势。村“两委”一班人积极动员和鼓励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经商,在徐茂海、余自安、徐朝华等成功者的激励下,全村每年外出务工者达1000余人。在北京等地已注册公司7家,其中资产超亿元1家,超千万的有5家,他们拥有70余台(辆)现代化大型机械作业工具和100余辆高档小轿车,现在的徐湾人一半扎根在大别山下强本固基,一半立足于首都北京等大城市开拓创业。 为做好在外创业人员的后方服务,村“两委”努力改善全村基础设施。通过省网络通讯公司争取资金170万元,建成通讯基站,开通徐湾至北京绿色通道;通过徐湾村在外工作、创业成功者捐资210万元,建成希望小学,为留守儿童创造优美学习环境;在村组路建设中争取回归资金75万元,修通徐湾村村通工程5.9公里,沙石路6.5公里,柏油、水泥路联通新县南京村,沙石路通到全村各个角落,方便群众通行;在治理村容村貌中争取资金53万元,高标准整修门口塘8口,并绿化其周围环境。同时,争取县民政局支持,建敬老院一座,解决全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问题。 2007年初,为加强党组织阵地建设,在村“两委”倡导下,由驻京党总支书记徐茂海发起,一大批外出创业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响应,徐茂海带头捐资50万元,余自安15万元,徐朝华10万元,扶元学2万元,祝永良2万元,潘东2万元,潘正和1万元,徐应盘1万元,祝永锋1万元,以及诸多外出创业者踊跃捐款,共捐资100万余元,建成全县一流的徐湾村村支部、村委会办公室,构建了积极发挥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议事学习活动平台,让全村群众在党旗召唤下,积极推进徐湾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个生态优美,内外和谐,团结拼搏的徐湾村正在满怀信心,奔向美好、富裕的明天。 徐湾村支部书记:徐茂志办公电话:13849729969 |
晏河村 |
晏河村位于光山县城西南23公里处,属浅山丘陵区,与新县吴陈河镇相连接。全村辖23个村民组2898人,人多地少,区域面积12.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229亩,人均耕地0.76亩,山林面积3200亩,村两委现有成员4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360元,2010年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8户1070人,其中2014年已脱贫46户167人,2015年已脱贫16户75人,现有贫困户186户829人。 一是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发挥主力军作用。人民群众是扶贫开发的主体和中坚力量,要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要维护群众对扶贫开发的参与权、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激发群众自强自立,自我发展的热情。 二是积极与上级帮扶单位多联系、多沟通,让帮扶单位真正全程参与帮扶工作,为晏河村多方位、多渠道寻找机遇,牵线搭桥,积极引进更多的项目和资金。 三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村支部、村委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堡垒,是扶贫开发的基本单位。村“两委”一班人有超前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要有不等不靠的思想,发挥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全村脱贫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是加强项目建设后续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已建成扶贫项目,要认真进行检查验收,制定后续管理计划,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培育有长效作用的新项目,使扶贫成果不断得到巩固。要积极引导农户成立经济合作组织或按生产项目成立各种协会、学会,经常研究生产中的问题,开展技术服务,沟通产销渠道,逐步做大做强已建立起来的各种产业,增强发展后劲。 晏河村支部书记:晏乃俊办公电话:13937665616 |
付店村 |
付店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付店村位于晏河乡北部,区域面积7.8平方公里,北靠大苏山森林公园,东临龙山湖湿地公园,晏家河、红石河穿村而过,闸晏公路、净居市南循环公路贯通全村的东西南北,属典型的潜山丘陵地貌。 (二)人口分布 付店村下辖22个村民组,30个自然湾,总人口686户, 39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5户,808人。 (三)经济发展 耕地面积3176亩,林地面积3400亩,茶园面积2800亩,油茶面积500亩,水域面积600余亩。村里支柱产业为农林种植业,种植的常规作物有杂交水稻、双低油菜、小麦等,经济作物有茶叶、油茶和花卉。茶叶、粮食、花卉、油茶及外出务工收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四)气候环境 付店村地处淮河上游南岸,属亚热带北部季风型潮润、半潮润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间1990小时,年平均气温15.4℃,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26天,年平均降水量1027.6毫米。辖区内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色优美,是宜居的好地方。 (五)贫困现状 基础设施建设完全达到脱贫标准,贫困户“两不愁、四保障”也基本实现。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5户,808人,目前仅有23户,88人尚未脱贫。其中2014年脱贫15户,85人,2015年脱贫94户,472人,2016年脱贫6户,37人,2017年脱贫27户,126人,预计2018年有14户59人能够实现脱贫。 (六)两委班子配备情况 付店村现有两委班子5人:第一书记1人,支书、主任一肩挑,副主任1人,副支书1人,会计1人。村两委团结一心,有思想,有干劲,是一个会谋事,能干事,干成事又不出事的强劲班子。近年来,付店村先后荣获“市级文明村、卫生村”、“省级生态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付店村支部连续15年被市、县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村支部书记兼主任詹才刚,现年53岁,连续5年被县委组织部授予“十佳党支部书记”,被市委组织部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近年来,付店村在以詹才刚为首的村两委的正确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还是生态环境都取得了大的跨越和发展。 第一书记殷绍波,现年43岁,原县城市管理局副大队长,驻村以来,兢兢业业,扎实工作。 二、取得成效 (一)基础设施 1、道路硬化:我村22个村民组已全部实现道路硬化,光山至晏河的公交车穿村而过。 2、农村饮用水:付店村22个村民组全部通上自来水,部分未接自来水户,家庭的饮用水也已通过检测。 3、农村电力:光山电业局投资260万元,对我村的电网进行改造提升,全村22个村民组生产、生活用电均能满足。 4、广播电视:全村农户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 5、文化服务中心:我村现有高标准文化服务中心1个,文化广场4个,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精神文化所需。 6、标准化卫生室:我村现有标准化卫生室一个,合格乡村医生4人,此外,我村卫生室是全县最早实现微医共享的村。 7、宽带:全村22个村组,宽带全部通到村组。 (二)产业发展 1、茶叶。付店村是国家农业部认定的“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10年以来,付店村在晏河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因地制宜,依托光山县青山春生态茶、光山县付店土地专业合作社,坚持不懈念好“茶字经”,累计发展茶园2800余亩,品种主要有白茶、中茶108,龙井、乌牛早等,注册品牌有“青山春”、“古弦馨逸”等。其中进入采摘期的茶园有1800亩,已让142户720人实现了稳步脱贫。近三年来,付店村到浙江安吉引进白茶、中茶108等优质茶苗进行无性系扦插,累计繁育无性系优质茶苗90亩,1800余万株,不仅解决了本村贫困户茶苗需求问题,而且带动了晏河乡、凉亭乡等周边乡镇的茶产业发展。 2、光伏发电。引进光山县环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付店村流转荒山、荒坡903亩,用于发展光伏事业,该项目的落地不仅提高了荒山荒坡的经济利用价值而且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流转土地及在该公司的务工收入让村里42户贫困家庭户均增收万元以上。 3、水产养殖。付店村拥有600余亩的水域面积,村里将整修后的12口大塘承包给光山县红石河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用于发展淡水养殖,通过红石河合作社的带动,村里15户贫困家庭,户年均增收万元以上。 (三)集体经济 1、土地租金。我村将集体的55亩荒山荒坡出租于光山环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每亩270元,年租金15000元。 2、生态茶园。村集体拥有120亩生态茶园即将进入采摘期,预计2019年能够见效益。 3、资金入股。我村将省拨付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的150万元资金入股光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带贫30户贫困户,年分红12万元(已拨付半年6万元)。 4、财政项目分红。光山县青山春生态茶专业合作社和光山县付店土地专业合作社利用财政拨付项目资金90万元,带贫9户贫困户,年分红7.2万元(已分红3.6万元)。 5、企业贷款分红。光山县青龙河专业合作社在我村带贫2户贫困户,年分红0.8万元。 |
许洼村 |
许洼村位于晏河乡西北部,属丘陵地带,边远山区。全村辖19个村民组,28个自然湾,543户,人口2013人,现有耕地面积1617亩,人均耕地0.8亩,山林面积5260亩,村民居住分散,交通闭塞,农民人均纯收入3350元,村两成员4人,2010年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3户954人,其中2014年已脱贫28户141人,2015年已脱贫14户61人,现有贫困户183人752人。 |
程山村 |
程山村基本情况: (1)村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程山村位于晏河乡政府东北部约6公里,东与泼陂河镇隔河相望,南与韩畈村相邻,西与付店村隔河相望,北与河川村相邻,总面积约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92亩,林地面积1850亩,山地面积1626亩,地处小丘陵地带。 2、人口资源:全村辖24个村名组,831户,2911人,其中贫困户37户,8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 3、土地情况:总面积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92亩,林地面积1850亩,山地面积1626亩,地处小丘陵地带;全村已经发展苗木310亩,花卉50亩,菜藕种植150亩,药材种植30余亩。 4、基础设施:1农田水利,电灌站两座,灌溉面积1550亩,硬化渠道3600米,排水沟800米。2交通运输全村已有13个自然村通水泥路18公里,还有4个自然村约3公里亟待解决。3农网改造低电压治理,现有变压器11台共计990千瓦时,全村各村名组都通四项电,电力稳定。4教育方面,程山村完全小学1所,现有教学楼1栋36间教室,实践综合楼三层30间,教学设备应有尽有,教学质量名列全乡前列。5医疗卫生:村有卫生室两所,设备齐全,村民看病治疗非常便利,卫生防疫有序开展。6养老方面:全村60岁老人460余人,政府养老补贴约45万元。老年活动中心两处。7通讯方面:全村所有村名组皆通电话,大部分村名组网络信号较好。 (2)程山村两委人员情况: 1村两委情况:村干部四人,支部书记姜运友,村委会主任张庆和,付支书兼会计程祥远,副主任姜运鹏,后备干部两人:简星星,男,现年28岁;袁婧,女,现年24岁。村两委带领全村党员干群积极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村组治理,环境卫生,交通运输,美化亮化方面得到了有效改善,受到上级领导及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程山村三资情况: 一资产:1新建文化大院办公室两层14间,旧办公室6间,空调两台,档案柜6个,办公座椅45套,文化室,图书室配套齐全。2村完全小学教学楼三层39间,新建综合楼三层30间,食堂餐厅宿舍等配备齐全。3电灌站两处,配备齐全。 二资源:程山村支柱产业为养殖业,种植业,主要种植杂交水稻、小麦、油菜、药材、菜藕等。现有个体企业1个即光山阳光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农业合作社3个,即姜寨农业专业合作社,乐丰农业专业合作社,丰泽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程山村农民经济增收,村集体经济逐渐壮大。 三:未来发展规划: 结合程山村实际,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充实农业专业合作社,促进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带动广大农民共同奔小康,以多种模式推进整体经济快速发展。 |
秦洼村 |
秦洼村位于光山县西南部,北依净居寺风景区,西南邻近革命老区新县。境内多为丘陵地带和浅山区。全村辖20个自然村、26个村民组,786户、3120口人。现有耕地面积5360亩,山林面积1600亩,茶叶1200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经济收入以农业和转移就业为主。 有党员46人(其中女性9名,大专以上学历5名,予备党员1名,流动党员9人),村民代表及村民组长多由党员兼任,充分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职班子成员8名,平均年龄50多岁,领导班子健全,班长年富力强。 |
熊畈村 |
熊畈村位于晏河乡西部4公里处,东与万湾村、西与河棚村、北与李畈村、南与徐湾村相邻。全村辖18个自然湾,24个村民组,全村共有628户,人口2610人,党员41人,全村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18亩,林地1800亩,茶园620亩。主要产业是农业种植业,农林作物以杂交水稻、双低油菜、小麦、茶叶、板栗等为主,该村属浅山丘陵地带,农民主要收入来源是粮食、茶叶及劳务输出。我村的综合服务中心设施齐全,拥有办公室房屋20间,电脑设备2套,空调3部,档案柜6个,远程教育设备1套,办公用具200余件等,文化室、图书室配备齐全。我村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优势明显,目前,全村共新建水泥路6.2公里,基本达到了组组通,户户通,新整修大塘6口,电网改造新安装变压器9台以及整村推进安全饮水工程等基本到组到户。我村日常注重把脱贫攻坚与致富小康相结合,定期开展回访,保持联系,加快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为广大人民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基础。 熊畈村目前为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8户,共计485人,截止2017年11月底累计脱贫113户485人,还有15户49人未脱贫。其中,政府兜底户7户21人,2017年5月识别5户24人(2017年出生2人),收入不稳定2户2人,2017年11月识别1户2人。 |
杨坳村 |
一、杨坳村基本情况 1.村庄名称:信阳市光山县晏河乡杨坳村。 2.地理位置:杨坳村位于晏河乡西南侧,距晏河乡政府11公里,东与河鹏社区相邻,南与新县相邻,西与南向店接壤,北与许洼村相邻。 3.气候条件:杨坳村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北部季风型潮润、半潮润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间2000小时,杨坳村气候条件良好,且全村属浅山丘陵地区。 4.人口资源:现有人口462户,农业人口1873人,现有党员42人,村两委干部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79人。 5.土地情况:杨坳村部面积10平方公里。 6.村支书杨大江,男,1961年9月出生,共产党员。村干部共5人,村“两委班子”、配备齐全,并且是一个有战斗力、凝集力的班子,是一个团结、能干事、干成事强有力的班子。 二、经济发展成效: 1.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优势 (1)村委坚强有力。杨坳村“两委”班子健全,执行力、公信力、战斗力较强, (2)发展意愿强烈。杨坳村有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强烈意愿,目前已完成集体经济项目的土地流转、产业规划和具体实施。 (3)现实基础牢固。 |
李畈村 |
李畈村自然条件 村庄名称:信阳市光山县晏河乡李畈村。 地理位置:李畈村区位于晏河乡西北侧,距晏河乡政府10公里,东与秦洼村相邻,南与河棚村相邻,西与许洼村接壤,北与开发区李湾村相邻。 李畈村区气候条件良好,且全村属浅山丘陵地区,辖区内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色优美,是宜居的好地方。 全村辖23个村民组623户,现有人口2576人,村两委干部5人,现有党员4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81人。 土地情况:村面积6.8平方公里,总面积8742亩,其中耕地面积3144亩,林地面积3177亩,村级主导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资源为林地资源,农民经济收入和务工收入为主。 村两委人员情况 村支书:吴海林,男,1963年9月7日出生,共产党员,大专文化。村干部5人,两委班子配备齐全,并且是一个有战斗力、有凝集力的班子,是一个团结、能干事、干成事的强有力好班子。第一书记派驻情况:2017年4月光山县新华书店派驻李猛同志驻村任团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兢兢业业扎实工作。 (三)贫困现状 1、李畈村人口分布较分散,贫富差距较大,生产发展不均衡,村组交通和基础设施落后,存在不少困难。 2、村还有贫困户28户,81人,贫困户大部分年龄偏大,观念比较落后,文化低,劳动能力较差。 3、为解决贫困户脱贫措施,实施养殖业、种植业、外出务工,引导李畈村自然条件 村庄名称村在外能人及事业成功人士回村投资创业;通过联系企业、合作社,信阳乐幼园实业有限公司带动13户,光山和成农业合作社带动13户,光山县晏河乡家明自然林综合生态养殖合作社带动10户,社会力量捐助等方式,帮扶时间,确保李畈村自然条件 村庄名称村贫困户按期脱贫。 (四)基础设施 1、道路硬化,李畈村自然条件 村庄名称村23个村民组,现已有17个村民组道路硬化,班车从李畈村自然条件 村庄名称村穿村而过。 2、农村饮用水,李畈村自然条件 村庄名称村23个村民组有13个村民组通上自来水。 3、广播电视,全村农户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有线电视有30户,网络电视有20户。 4、农村电力,光山电业局对李畈村自然条件 村庄名称村的电网正在进行改造提升,电改已完成5个村民组。 5、标准化卫生室,李畈村自然条件 村庄名称村现有标准化卫生室一个,合格乡村医1人。 6、文化娱乐设施场所一个,现已开工,正在筹建,为改善李畈村自然条件 村庄名称村村民的精神文化场地。 (五)集体经济 1、水产养殖,李畈村自然条件 村庄名称村将集体三河口80亩承包李畈村自然条件 村庄名称村村民张立远,年承包费1600元。 2、财政项目分红,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40万元投入信阳乐幼园实业有限公司,每年提取3.2万元作为扶贫资金,70%资金助推贫困户,脱贫30%资金用于村级基础建设,实现村民两级共同发展。 |
河棚村 |
河棚村位于晏河乡西南部,距县城三十公里,东部与熊畈村交界,西南毗邻革命老区新县,北部紧依净居寺风景区和大别山公园,南循环柏油路穿境而过,村级公路四通八达,属浅山区、半丘陵地带。全村共有17个村民组,总人口2289人,602户,其中有党员51名,外出务工人员700余人,全村总面积5800亩,其中耕地面积2600亩,山林面积1800亩,板栗500亩,茶园400亩。 全村以种植水稻为主导产业,盛产板栗、茶叶,粉条加工、羽绒加工、养殖业带动全村村民搞产业致富. 全村有粉条加工厂4个,以生态有机农作物原料红薯制作纯粉条,销往省内外各大城市。 农林茶专业合作社一个,范围:茶叶生产加工、苗木花卉、生态旅行等。茶叶加工厂一个,引进先进的设备,高科技精细制作,优质的毛尖、绿茶销往各地。种植养殖合作社一个,农机种植合作社2个。二型水库一个,水产养殖户30户,每个农业种植养殖合作社,能够带动大部分村民在家就业,早日脱贫致富。 村级教育事业。历年来在全乡村小学校中,成绩始终排在前列。村小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师资雄厚,基础设施完善齐全,是全村子女入学最理想、最放心的学校。 河棚村人口集中,村组紧密相连。直径两公里,属半山区丘陵地带。近年来,在全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生活标准80%达到小康水平。农村基础完善,建设大变样,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也逐步的增长! |
潘畈村 |
一、地理位置:潘畈村位于晏河乡政府西南方6公里处,南与新县吴陈河镇一山相隔,西与新县千金乡山水相连,东与詹堂村田地穿插紧密,北与徐湾村接壤。 二、人员情况:村辖22个村民组32个自然村庄,总人口2002人,583户。村党支部、村委会“两委”组织健全,有村两委干部四人交叉任职,工作能力强,现有党员28人。 三、土地情况:全村总面积6.2平方公里,非连片耕地1517亩,其中水田1133亩,旱地184亩。非连片山林地8800亩,属浅山丘陵地貌。土壤适宜油茶、茶叶树生长,现有成片油茶园林2200亩,零星茶叶园200亩,其余是森林,林木覆盖率占全村总面积70%。 四、特色产业:主要是油茶、茶叶、板栗种植。潘畈村山脉属九架岭、王母观向东延续的山脉,到晏河大沙河止,适宜旅游的开发地域。 |
韩畈村 |
韩畈村位于晏河乡西南两公里,辖区总面积4.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6亩;林地面积近800亩;地处晏家河与塔沙河之间,东与泼河镇隔河相望,素有晏河乡东大门之称。全村共有10个自然湾,熊畈、韩小湾、韩大湾西队、韩大湾东队、韩畈一队、韩畈二队、韩畈三队、晏店一队、晏店二队、晏店三队、朱湾、项洼、芦河、彭洼、袁湾南,袁湾西共1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13户,总人口2199人。全村共有中共党员55人。 |
詹堂村 |
詹堂村位于晏河乡西南2.5公里,属浅山丘陵地区,辖21个村民组,560余户,总人口2700人,区域总面积6平方公里。近三年来,詹堂村“两委”整合各类资金,新建村小教学楼1幢、新修水泥路10公里、油茶基地沙石生产路34.5公里,先后成立了农民合作社三个,流转土地面积8000余亩,建成油茶、供港蔬菜两个基地公司。正在规划建设山羊养殖基地,龙虾养殖基地等。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