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信阳 >> 新县 >> 新集镇 >> 金水社区

金水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金水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金水社区简介

  金水居委会位于新集镇东部,香山西路中段,辖区面积7平方公里,社区居民2734户,人口9568人。辖区内共建成小学、初中各一所,幼儿园十余所,盘龙山庄大型建材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所大型综合性幼儿园【宏桥森林幼儿园】正在筹建中。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691元,发展餐饮50余家,商贸100余家。三产主要以发展商贸流通、餐饮等服务业为主。
  所辖居民组
  金水居委会,东临香山湖,西邻潢河居委会,南邻东风居委会,北邻京九居委会。辖杨门咀、挪房湾管洼、小木城(华桥村)、大木城、细洼、上寨洼、中寨洼、大胡湾8个居民组。耕地面积800亩。
  境内河流桥梁涵洞
  1、河流:金水河由东、南环绕全境向西而流,与县城小潢河交汇,全长约3公里。
  2、金水桥,全长约100米,是县城通往香山湖的主要通道。
  3、境内有京九铁路、大广高速通过。
  4、京九铁路小河边铁路桥,从境内凌空而过,全长约800米。
  境内文物古迹
  主要文物:翰林墓,周公募,碑石,金鼎文化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523100 464000 -- 查看 金水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金水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金水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新城社区

  新城居委会位于新集镇西北部,东临小潢河,南、北分别与红旗居委会、长潭居委会相邻,西与国营林场接壤,总面积3.58平方公里。辖5个居民组、12个小区、68个企事业单位;一所高中、一所小学、两个汽车站;3328户、10668人,2016年人均纯收入收入21752元。全居委会总耕地面积23.25亩,林地面积5090亩。主要以发展商贸流通,餐饮等服务业为主。   所辖居民组   辖长乡、长潭、长潭岗、上榨、洞坪五个居民组。   辖区桥梁涵洞   1、黄河路跨越京九路的三桥,全长约500米,承重能力100吨。   2、龙泉桥,沿河的行人桥。   3、彩虹桥,属便民桥,只供行人步行。   人口姓氏民族   辖区内总人口10660人,一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彝族1人、回族2人。   因辖区内多属外迁人口,无法按人口多少排列姓氏名次。   居委会沿革   1985年合镇前,属城关镇蔬菜村2(居民组),后长潭村的3个居民组划归新城居委会管辖。1999年成立新城居委会,2006年后,又将长潭居民组转入长潭居委会。   居委会办公场地占地面积110平方,三层楼。   辖区内卫生设施   1、私人诊站5个。   2、公益医疗站卫生站建在长潭二街,租用面积200多平方米,医疗器械齐全。   3、县政府所在地在该辖区。   4、辖区内有中心广场,另有三处供社区居民休闲的花园。   5、县高中、启福小学、五个幼儿园、县妇幼保健院、两个客运汽车站。   

长潭社区

  长潭居委会位于新集镇北部,东临小潢河,西南与新城居委会相邻,北与白果树居委会相邻,总面积10.63平方公里。辖5个居民组,1200户,4383人,社区建成文化广场一处,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配套建设党员服务中心、计生室、阅览室等配套设施,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92元。全居委会总耕地面积195亩,主要以发展商贸流通、餐饮等服务业为主。   境内河流桥梁涵洞   1、长潭河,发源于白果树村,全长约4公里。因古时这条小河又长又深,所以人们称之为长潭。   2、县城四桥,全长200米,承重能力100吨。   3、京九铁路涵洞:桃园洞涵洞、姚洼涵洞。   人口姓氏民族   辖区总人口12000余人。姓氏按人口多少排列依次为:阮、李、张、鄢、刘、黄、韩、徐、王、万、陈。   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20余人。   居委会沿革   2012年12月,上级将原长潭村的瓦湾、康畈、大柳树、方东、方西划归金兰山办事处,长潭居委会保持长潭村原有区划。   居委会两委建设   长潭居委会是在原长潭村的基础上建立的,从1950年开始建立党支部,目前能够记忆的历任支部书记如下:   辖区内卫生设施   1、居委会管理一个卫生室。   2、私人诊所3个。   居委会两委所在地   办公楼1--3层,占地面积:建筑面积:   辖区内文物古迹   三道河财神庙。   2、杨湾土地庙。   

姚冲村

  姚冲村,位于新集镇东部,东与代咀居委会,西与塘洼居委会相邻,北与八里畈镇接、浒湾接壤,总面积6.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8亩,山场面积5744亩。辖12个村民组,自然村11个,242户,846人,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以种植杂交水稻、“双低”油菜、脱毒红薯、地膜花生等传统经济作物为主。林地面积6161.7亩,以板栗、油茶、茶叶、杉木用材林等经济林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牛、羊、鸡、鸭传统养殖为主。   历史传说   1、连康鲍三娘姚冲结怨   在豫南,一直流传着“连康山上三太子,鲍耳楼里鲍三娘”的民间传说。明嘉靖《光山县志》记载:“三国时连康于此立寨”。(“此”指如今的连康山,距姚冲5公里)。据传,三太子连康是姚冲附近太子洼一名勇猛刚烈,武功高强的青年,因对当时的封建统制不满,在离姚冲5公里的山头招兵买马,举起义旗。鲍三娘为姚冲村一富家女子,鲍三娘所住“鲍耳楼”在新集一带名噪一时。她虽为女儿身,但力大无比,嫉恶如仇,在佛田寺下率丁练兵。三太子看中鲍三娘美貌,一意要强抢鲍三娘为妻,但不合鲍三娘心意,双方经常发生激战。后来,鲍三娘使美女计,假装嫁给三太子,洞房花烛夜,三太子坦露心声,原来他咽喉处长有二寸肉,故力大无比。是夜,待三太子熟睡后,鲍三娘将其咽喉割破,将三太子的领地占为己有。在姚冲村还留存有当年激战时鲍三娘踏在石头上的脚板印,取名“三娘脚印石”。   2、焦赞孟良姚冲结义   传说北宋年间,在姚冲附近的焦赞岭和8公里附近的孟良山,焦赞、孟良两位头领分别占山为王。为争山头,经常相互争斗。一天,二人在姚冲佛田寺后山相遇,争执再起,打斗不休,后得佛田寺高僧点化,遂结拜为兄弟,又经高僧指引,两寨人马合一,投奔杨六郎,焦赞、孟良成为北宋年间的两员虎将,为保卫大宋江山立下不朽功勋。后人为纪念此义举,在佛田寺附近立遗碑一块记载此事。因年久风化,现仅存石碑基石,当年焦赞拴马石依旧保存。   历史文化   1、姚冲是佛教文化的传播地。   阿弥陀佛石。南宋嘉定12年至15年,即公元1219至1222年,“金人分兵自光州犯黄州之麻城”,兵祸连年,百姓颠沛流离,为求安居乐业,很多人都寄希望于-保佑,于是佛教在山区盛行。宋朝端平年间,许多达官贵人、朝廷命官、仁人志士对现实不满,空有一腔爱国之情无力报效朝廷,一时无奈,出家当僧学佛、为道念经,过隐士生活。有异僧途经姚冲,见此层峦叠嶂,山水相依,于是率徒进入此处,建“佛田寺”一座。随后,僧侣源源而至,以佛田寺为开端,在周边共建寺庵72座,寺庵旁广挖莲塘。故新县至今有“七十二莲塘”之说。   佛田寺的建立,使豫南地区佛教一度盛行,最高峰时,僧侣达千余人,仅佛田寺就达百人之众。因历尽战乱,佛田寺已经毁损于战火之中,但在姚冲村,至今还存佛田寺门前石碑一块,上刻“阿弥陀佛”四个大字,据考证有近800年历史。   史料记载:“宋朝端平年间,莲塘山有寺庵七十二座,僧众达千余人,说法念经,常以茶饮之。”加上僧侣在频繁流动中,往往以茶叶作为馈赠之物,带动了茶文化的传播。茶马古道的开辟、佛教的盛行,为姚冲这座隐匿在大山之中的小山村抹上了厚重的历史色彩,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   2、姚冲是豫南茶文化的见证地。   历史上,新集的茶文化和佛教文化曾经盛极一时。因姚冲离新集较近,这里曾经成为茶产业的贸易中心。   明嘉靖初,“开长潭山险之路”后,新集形成集市。咸丰年间,通往新集的要道“百年来肩挑贸易之夫不绝于道,商业最盛,为光山第一富区”。唐天宝十四年(755年)春,中国茶道的奠基人—“茶圣”陆羽从天门到隋州,由知州刘长卿陪同到达信阳,经罗山、光山、商城、固始等地,边走边考察,边品尝边收集茶叶标本。他返回时,曾在姚冲客栈停留歇息,得以品尝光州的云雾茶,并通过姚冲“茶马古道”到达今新县境内的白云山、余北山,过穆(木)陵关,而后抵达黄州返回。后来著成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茶经》,在这本书中他对豫南茶叶品质进行分析,得出“淮南茶,光州(光州属于今天的信阳光山、新县一带,义阳郡属今天的信阳狮河区和平桥区一带)为上,义阳郡、舒州(今安徽舒城)次,寿州下,蕲州(今湖北蕲春)、黄州(湖北黄冈)又下”的结论,为后世研究豫南茶产业历史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唐宋时期,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需要大量的骡马,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具有互补性的茶马交易即“茶马互市”应运而生。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从边疆到内地形成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   新集地处河南省南部,境内群山连绵,层峦叠翠,溪流纵横,风景秀丽。该地土壤多为黄棕壤和沙壤,土沃质松,呈微酸性。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冷暖适中,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具备茶树生长所必备的适宜环境,加上当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茶叶生长,清乾隆《光山县志》载:“宋时有茶场,每卖钱一万二千四百五十六贯,是光邑产茶旧本之地。”沈括著《梦溪笔谈》卷十二中云:“光州光山买茶二十二万八千零三十斤,卖钱一千一百六十八万九千三百四十八贯……”故新集产茶量较大,位于豫南之首。   由于新县境内山路崎岖,交通闭塞,急需大量骡马代替人力。于是官府在驻新集不远的姚冲设立客栈,反内地的茶叶输往外地,然后将外地的骡马贩进内地,姚冲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成为茶马交换的一条交通要道。虽历经岁月沧桑,但如今还能找到当时客栈的一些影迹,这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已成为历史文化的见证。   

叶林社区

  叶林居委会位于新集镇东北部,东、南、北分别与塘洼居委会、京九居委会、长潭居委会相邻,西临小潢河,总面积1.09平方公里,辖4个居民组,16个居民小区,1015户,4432人,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18元。全居委会总耕地面积40.65亩,林地面积336.9亩。三产主要以发展商贸流通、餐饮等服务业为主。   居民组沿革   1、仙朋洼(梨子洼、蚂蝗冲、仙彭洼),解放前称为洼,新中国成立后,改名先锋洼,1986年改为仙朋洼。   2、转咀洼(新冲、解放前叫子洼)。   3、叶林组。   4、叶林新村。   境内桥梁涵洞   塘洼组蚂蝗冲涵洞,长110米,2015年建成。   人口姓氏民族   辖区内,因外迁人口较多,姓氏复杂,难以统计。居民组姓氏按人口多少排列,依次为:刘、李、简、杨。   

塘洼社区

  塘洼居委会位于中部,东、南、西分别与代咀居委会、金水居委会、京九居委会相邻,北与叶林、卓湾居委会接壤。总面积9.8平方公里,辖14个居民组,32个自然村,528户,1832人,其中,男1062人,女770人,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全居委会总耕地面积2101.8亩,在种植杂交水稻、“双低”油菜、脱毒红薯、地膜花生等传统经济作物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林地面积6665亩,以板栗、茶叶、油茶、用材林等经济林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牛、羊、鸡、鸭传统养殖为主。   人口姓氏民族   按人口多少排列,姓氏依次为:王、阮、徐、张、杨、冯、胡、周。   全居委会以汉族为主,回族20人   种植、养殖大户   1、胡基斌,养猪业。   2、方应学,养猪业。   3、王永新,养猪业。   4、冯明长,养牛业。   5、彭宏,养鱼业。   6、冯磊,草莓种植。   绿色农产品   茶叶,草莓种植园。   民间艺人   1、胡正刚,花鼓戏。   2、黄昌金,唢呐吹奏。   

胜利社区

  胜利居委会位于新集镇西北部,东、南、北分别与红旗居委会、解放居委会、巴棚居委会、新城居委会相邻,西与国营林场接壤。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辖10个居民组,2573户,7720人。辖区内有大型商场一个,学校一所,农贸市场一个,县直单位多个,新县唯一的一座高架桥座落在本辖区内。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10元。全居委会林地面积460亩。主要以发展商贸流通、餐饮等服务业为主。   人口姓氏民族   辖区内因外迁户较多,姓氏无法按人口多少排列。主要以汉族为主,极少部分少数民族回族。   居委会沿革   胜利居委会成立于1953年,1960年前隶属城关镇,由镇干部分片管理。1960年7月成立了三个胜利、红旗、解放居委会。   民间文艺团体   1、辖区内有三个民间歌舞队。   2、雕刻艺人:袁成龙   

彭大湾村

  彭大湾村位于新集镇东部,东、西、北分别与合龙村、金河村、冲田洼村相邻,南与香山湖管理区接壤,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组,33个自然村,336户,1438人,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096元。全村总耕地面积975亩,山场面积10800亩,以种植杂交水稻、“双低”油菜、脱毒红薯、地膜花生等传统经济作物为主。林地面积10015亩,以板栗、茶叶、用材林等经济林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牛、羊、鸡、鸭传统养殖为主。   人口姓氏民族   姓氏按全村人口人数多少排列:彭、韩、袁、李、刘、熊、胡。以汉族为主,外来联姻少数民族有佤族等。   

京九社区

  京九居委会位于新集镇中部,原名由塘洼村和蔬菜村合并,1999年3月,建成京九居民委员会。交通便利,东、南、北分别与塘洼居委会、潢河居委会、叶林居委会相邻,西临小潢河,总面积1.68平方公里,辖竹林咀、曹畈、碾子湾、杨树隆、北湾五个居民组,2675户,8820人。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00元。全居委会总林地面积180亩,主要以发展商贸流通、餐饮等服务业为主。辖区内建有日间照料中心、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的娱乐场所,一个小型医院,2009年建成,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可作一般性体检、接生,另有三个医疗点。   境内河流涵洞   1、流经县城的小潢河,由南向北贯穿居委会全境。   2、京九铁路新集涵洞,于京九居委会东部全程穿过。   人口姓氏民族   由于辖区内外迁人口居多,故人口成分复杂,姓氏较多,少数民族有回族等,人数不多。   能工巧匠   周厚安根雕制作。   

金水社区

  金水居委会位于新集镇东部,香山西路中段,辖区面积7平方公里,社区居民2734户,人口9568人。辖区内共建成小学、初中各一所,幼儿园十余所,盘龙山庄大型建材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所大型综合性幼儿园【宏桥森林幼儿园】正在筹建中。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691元,发展餐饮50余家,商贸100余家。三产主要以发展商贸流通、餐饮等服务业为主。   所辖居民组   金水居委会,东临香山湖,西邻潢河居委会,南邻东风居委会,北邻京九居委会。辖杨门咀、挪房湾管洼、小木城(华桥村)、大木城、细洼、上寨洼、中寨洼、大胡湾8个居民组。耕地面积800亩。   境内河流桥梁涵洞   1、河流:金水河由东、南环绕全境向西而流,与县城小潢河交汇,全长约3公里。   2、金水桥,全长约100米,是县城通往香山湖的主要通道。   3、境内有京九铁路、大广高速通过。   4、京九铁路小河边铁路桥,从境内凌空而过,全长约800米。   境内文物古迹   主要文物:翰林墓,周公募,碑石,金鼎文化村。   

代洼村

  代洼村位于新集镇东部,东与周河接壤,南与彭大湾相邻,西与冲田洼接壤,北与黄湾相邻,总面积7.06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14个自然村,171户,712人,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300元。全村总面积1291.65亩,以种植杂交水稻、“双低”油菜、脱毒红薯、地膜花生等传统经济作物为主。林地面积7548亩,以板栗、油茶、茶叶、杉木用材林等经济林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牛、羊、鸡、鸭传统养殖为主。   人口姓氏民族   人口以人数多少排序:余、彭、夏、张、方。全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母族。   古遗址   秦塘古庙   秦塘古庙,位于新集镇代洼村北部,主脉东北走向,以大岭为界,向南坡缓,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古建、古井、石阶、方塘,僧葬都被2公里长的城墙圈入其中。   古寨清末所建,当时,武僧越鸣将终其一生的化缘所得,在秦塘周边广置田产,大兴围寨工程,招徒授艺。另有一种说法,说是祖师爷云游天下名山,从金兰山,一步跨上黄鹰寨,压得黄鹰拍翅。祖师爷速移步至黄鹰寨的秦塘,秦塘纹丝不动,撑得住祖爷的神体,由此确认为仙山佛地。秦塘庙宇建成后,民间广为流传,祖师爷天天不离金兰,月月不离秦塘,可见秦塘在周围古寨中的位置。   古城墙宽丈余,高矮不等,依山而建。每十余步,城墙外侧有个射口,每二十余步处,有一个凹下的瞭望口,这是附近村民和僧人躲避战乱,抗击匪寇的战斗平台。   南门,一山障目,其名曰:小寨。此山高而秀,侧扁又称状元碑,峰顶直插云霄。   东门,保存较为完好,门楼基石尚存。石门砧,石门坎,痕迹依依可见。石门楼约20平方米大小,用巨石砌成,约两余丈高的石墙,坚实厚重。石墙朝外的一方,筑有土炮、土枪的台子,尺把高的距离,这是集中抗击敌人和临时存放弹药的地方。武僧越鸣,中午常在此门楼小憩。附近放牛的孩子见后,细声商议:“不是说越鸣有武功,我们何不向他投石试试?”然后,一牛童随手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向越鸣扔去,只见越鸣伸手一挥,接住石头,吓得几个牛童舌头半天缩不回去。自此,越鸣武功高强的声誉响遍四方。   北门,居高临远,自然散落的村庄、集市,分布在广袤的土地上,显示人与自然的和谐。   目前,庙地旧址,古建皆无,只有散落在地上的碎砖和瓦砾,仅有两三丈长的石阶依稀尚存。练功房、梅花桩、钏楼随岁月流逝,早已销声匿迹。院中一眼水井,水清见底,顺着井台凹下的地方,泉水涓涓细流。相传,越鸣建庙初期找水源,路过此地,听见,“汩一汩一汩”的声响,寻声而去,只见岩洞里斗大的蟒蛇口,有一口、没一口地吐着清水。越鸣见后,又惊又喜,大叫:“好水”!巨蟒受惊,口往里一缩,但涌出一股山泉,奔涌细流。越鸣请来匠人,在此造下这眼井,名曰“龙口泉”。说这井也奇,十多人生活水够吃,百十人生活也够吃,千把人生活水也还是够吃。夏天水冰凉,冬天水温热。   顺井而下三百米,有一口方塘。传说宋朝时,当地有位秦塘采古木做梁柱,柴草结顶,搭尼姑庵一座,门前挖一口方塘,以方塘为镜,鉴己贞洁之心。后来,秦塘建成庙宇后,僧人再次把方塘挖深、挖宽,并在旁边又引一附塘,塘水二尺盈余。   旧时,秦塘香火旺盛,每逢初一、十五,香客从四面八方涌来,络绎不绝。解放后,该古遗址逐渐人稀湮灭。   

解放社区

  解放居委会位于县城潢河南路,面积约2.5平方公里。东临小潢河,南与艾洼居委会为界,西北与胜利居委会为界,北与红旗居委会相邻。   解放居委会原名解放管理区,是县城关成立最早的基层组织,隶属城关镇,1985年与新集乡合并后,改名新集镇解放居委会。解放居委会自成立以来,逐步建立了居民小组、两委组织。2014年又建立了监委会,不断完善各种制度,目前为止,三委组织及12个居民小组健全。   解放居委会先后协助配合县委、县政及镇党委、镇政府,分别完成了解放路、潢河南路、向阳路、辖区内两个菜市场的改造建设;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旧址、鄂豫皖旧址建设;新一桥、二桥建设以及辖区内片区危房改造工作。   解放居委会多次被镇、县表彰为先进单位和先进党支部,并获得信阳市“五好党支部”以及新县“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   村民组   辖区分12个居民小组,包括南环路、首府二组、首府三组、首府八组、民主街、民主街二组、民主街三组、解放二组、解放四组。   辖区内桥梁涵洞   1、辖区内烈士陵园至博物馆为一桥,长约0.3公里,承重100吨。   2、解放路红绿灯至香山湖为二桥,长约0.49公里,承重100吨。人口姓氏民族   辖区内户籍人口12000人,常住人口7258人,有2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7256人,苗族人口2人。   辖区内卫生设施   辖区内药店5个,便民医疗点2个。其中潢河南路残疾人康复门诊部余海洋医生,是居委会签约医生,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对辖区内老、弱、病残群体进行入户就诊,方便了辖区内居民,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居委会办公所在地   解放居委会位于潢河南路解放桥附近,办公用房面积约73平方米,内有便民服务平台,并配有电脑、复印机一台,有电视远程教育站及社区居民阅读室等。   居委会组织机构健全,设有党支部、居委会、监督委员会,专兼职干部9人。其中党支部书记1人,副书记1人,副主任1人,监督委员会主任1人,居委会委员2人,妇联助理1人,监督委员2人。主要职责:社会保障、合作医疗、新农保、低保、计划生育、法律咨询、文化娱乐、治安管理、健康教育培训、民事调解、卫生监督以及配合县重点工程建设等基础0工作。日常管理有党员干部,居委会代表参加。   辖区内文物古迹   首府路有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鄂豫皖苏维埃政府第一税务局旧址,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潢河南路有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烈士陵园。   辖区内有企业成功人士   刘全政,七天连锁店,其本人获得信阳市“文明家庭”称号。   辖区内文艺团体   解放居委会为提高居民文化生活,每年联系县电影公司在辖区内巡回放映,并组织红梅军乐歌舞团到社区演出。同时,由居委会牵头,每晚在解放桥广场等三处设有广场舞锻炼场地,经常性开展文化娱乐   

艾洼社区

  艾洼居委会位于新集镇南部,东临小潢河,南、西、北分别与董店居委会、巴棚居委会、解放居委会相邻,总面积3.05平方公里。辖5个居民组,590户,2455人,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30元。建成小学一所,开办幼儿园4所;建成文化广场一处,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配套建设党员服务中心、计生室、卫生室、警务室、便民超市、阅览室等配套设施;发展餐饮26家,商贸100余家,四星级大酒店中华园已落户该区域并开始运营。居委会三产主要以发展商贸流通、餐饮等服务业为主。   所辖居民组   居民组:姜湾组、陈店组、枹树洼、艾洼、将军路南组、将军路北组   辖区内桥梁涵洞   1、小畈桥:2007年建造,全长160米,承重能力100吨。   人口姓氏民族   总人口9500人,其中回族9人,苗族3人,满族7人。   辖区内卫生设施   1.艾洼社区卫生服务站。   2.职高对面:免费体检。   3、另有三个个体诊所。   居委会所在地   将军路南面,占地面: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层1200平方米。   辖区内文物古迹   艾洼商周古遗址。   民间文艺团体   1、艾洼社区文艺演唱队队长:李成章。   2、艾洼社区舞蹈队。   

潢河社区

  潢河居委会位于新集镇中部,东、南、北分别与金水居委会、东风居委会、京九居委会相邻,西临小潢河,总面积0.84平方公里,辖8个居民组,2537户,8879人,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80元,主要以发展商贸流通、餐饮等服务业为主。   境内桥梁涵洞   1、新集镇涵洞,1976年建成,新县水利局工程改建。属东风居委会,全长约70m。   民间文艺团体   1、宏桥健身舞蹈队刘忠叶15937663565   2、民间小调彭绪胜18790457192   3、金鑫艺联歌舞队吴继明何传政13233760196   境内文物古迹   三晋士遗址。   

黄湾村

  黄湾村位于新集镇东北部,东与周河乡接壤,南与冲田洼村相邻,西与浒湾乡接壤,北与八里畈镇交界。总面积13.19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组,22个自然村,378户,1328人,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300元。全村总耕地面积1163亩,以种植杂交水稻、“双低”油菜等传统经济作物为主。林地面积17335亩,以板栗、茶叶、油茶、杉木用材林等经济林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牛、羊、鸡、鸭传统养殖为主。   人口姓氏民族   姓氏:按人口多少排列,黄、程、王、齐、田、汤、夏、陈、周。通过联姻,少数民族有侗族一人。   黄湾村名的来历,是因黄姓人口众多而得名。清朝前,村名为六家冲,六家冲村名来自当时村里共有六家姓氏(曾、阚、李、蔡、潘、夏)得名,明朝时,改为黄湾村至今。   

红旗社区

  红旗居委会位于新集镇西南部,东临小潢河,南、西、北分别与解放居委会、胜利居委会、新城居委会相邻,总面积0.25平方公里,辖4个居民组,1000户,4483人,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98元。主要以发展商贸流通、餐饮等服务业为主。   辖区内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百姓和谐。这里干群关系融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人口姓氏民族   总人口:户籍人口,1万人以上,实际居住人口4000人。因居民多属外迁人口,姓氏无法排列。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藏族等民族   居委会沿革   1953年4月,取名红旗居委会。文革时期,新县城关镇红旗路革命委员会。1985年更名为,红旗居委会至今。   1999年前,汽车站--浒湾桥头,非农业户口全属红旗居委会管辖。   1999年后,县砖瓦厂以北非农业户口不属于红旗居委会管辖。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县高中以北划入新城居委会管辖。   2004年,航空路以西划入胜利居委会管辖。   辖区内文物古迹   1、航空路,航空局旧址。   2、刘明榜故居。   3、全国道德模范许光旧居。   民间文艺团体   1、红星队:队长蔡康友,腰鼓队,太极拳,太极扇,唱红歌,跳舞。2005年在中老年首届香港艺术节获得金奖。   2、清茶园:太极扇,队长李光根。   

合龙村

  合龙村位于新集镇东南部,东、北与周河乡接壤,南与田铺乡接壤,西与彭大湾村相邻,总面积18.94平方公里,辖22个村民组,44个自然村,563户,1901人,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元。全村总耕地面积3380.4亩,以种植杂交水稻、“双低”油菜、脱毒红薯、地膜花生等传统经济作物为主。林地面积19053亩,以板栗、茶叶、杉木等经济用材林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牛、羊、鸡、鸭传统养殖为主。1963以前,是由合龙大队、朱冲大队(现朱冲村民组)合并,组建合龙大队,村部设在黑冲。   人口姓氏民族   韩姓人口占全村70%以上,其他姓氏依次排列:胡、汪、李、袁、黄、陈。   全村以汉族居民为主,外来联姻的少数民族有苗族、侗族、土家族等。   

董店社区

  董店居委会位于新集镇南部,东、南、西分别与香山湖管理区、泗店乡、箭厂河乡接壤,北与艾洼居委会相邻,总面积7.42平方公里。辖14个居民组,436户,1826人,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909元。全居委会总耕地面积1184.7亩,在种植杂交水稻、“双低”油菜、地膜花生等传统经济作物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林地面积7970亩,以板栗、茶叶、油茶、杉木用材林等经济林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牛、羊、鸡、鸭传统养殖为主,有高敬亭故居旅游景点一处,农家乐9家。2013年在该居委会柳棚、上下余湾实施大别山生态科技园项目  

东风社区

  东风居委会位于新集镇南部,东、北分别与金水居委会、潢河居委会相邻,南与香山湖管理区接壤,西临小潢河,总面积0.91平方公里,辖6个居民组,1616户,5396人,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30元。全居委会总耕地面积99.15亩。林地面积430亩,以杉木用材林等经济林为主。主要以发展商贸流通、餐饮等服务业为主。   所辖居民组:   辖南头、下畈、窑岗、团竹园、社岗、小河边6个居民组。   辖区内桥梁涵洞   1、辖区内有小河边京九铁路桥,全长约450米。   2、有京九铁路涵洞一个,全长约500米。   居委会沿革   东风居委会前称为蔬菜居委会,原管辖的生产队有:上榨生产队,洞坪生产队,北头北头生产队,北湾生产队,窑岗生产队,团竹园生产队,社岗生产队,小河边生产队,南头生产队,共为9个生产队。隶属城关镇管理领导,1985年,城关镇与新集乡合并后,改称新集镇,蔬菜村于1999年随着城镇建设的扩大,人口增多,蔬菜面积的减少,多数农业人口已转为非农业人口。后根据需要,将蔬菜村撤销,建立东风居委会至今。   现东风居委会党支部,是在原蔬菜村党支部的基础上的延续。原党支部的建立时间在50年代初期,早期的支部书记姓名历任时间均不清楚。现党员人数41人。   居委会卫生设施   辖区内2005年,在南畈路段开设有两个私人诊站。   居委会所在地   东风居委会两委办公地点,位于南畈路段东侧二楼,于2001年由居委会征地建成,占地面积为110多平方米。因当时经济条件太差,居委会无能为力付建房款,当时向镇党委镇府记拨也得不到经济援助,只好将上下两层出售保留一层办公,面积越98平方。   辖区内文物古迹   辖区内有一春秋战国墓,。该墓位于窑岗存组后山东升岗,有战国墓碑为记。   民间文艺团体   1、红城歌舞队。   

戴咀社区

  戴咀居委会位于新集镇东部,东与与冲田洼交界,南与金河村接壤,西与金水、塘洼居委会相连,北与姚冲村、八里王李河村交界。总面积9.8平方公里,辖16个居民组,23个自然村,549户,1896人,其中,男1093人,女803人,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300元。全居委会总耕地面积1056亩,林地面积9800亩,以种植杂交水稻、“双低”油菜、地膜花生等传统经济作物种植为主。林地面积7600亩,以板栗、茶叶、油茶、杉木用材林等经济林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牛、羊、鸡、鸭传统养殖为主。   人口姓氏民族   姓氏按人口多少排列,依次是:张、王、余、裴、高、周、郑、杨、李、黄。少数民族通过联姻的有苗族、彝族、回族、蒙古族。   

冲田洼村

  冲田洼村总面积6.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92亩。东与代洼村相分秦塘至菜边古岭,南与金河村毗邻,西与戴咀居委会为邻,北与黄湾村一岭之隔。   全村257户,1082人,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300元。全村总耕地面积1648亩,以种植杂交水稻、“双低”油菜、脱毒红薯、地膜花生等传统经济作物为主。林地面积4783亩,以板栗、茶叶、杉木用材林,等经济林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牛、羊、鸡、鸭传统养殖为主。   村民组名称由来   全村下辖13个村民组,14个自然村。各自然村名字简介如下:   1、冲田洼:出门一冲平坦的水田而得名。   2、枣塝:早年村头有一棵古枣树而得名。   3、汤洼:从前湾中汤姓人口多而得其名。   4、板桥湾:出门向西的小河上老人用木板搭桥,供人们出入而得名。   5、木城湾:过去,田畈中生长一棵硕大的木梓树,秋后,木梓脱青袍穿白袍,家家户户采摘木梓榨油,用于夜晚照明。人们为了回馈木梓树的恩惠,便将湾名称为木城湾。   6、张湾:过去叫詹湾。传说湾的下口两山相峙,中间被两丈宽的小河分开,两座山嘴各长一棵碗口粗的紫藤。一日,一位风水先生路过,说是两棵紫藤相交会。此湾必出了两武举人。后来,不知那位风水先生是否误将“詹湾”写成“张湾”,因此,人们以误传误,詹湾称为张湾。   7、白树湾:观其名,知其义,是因为湾正中一棵白果树而得名。   8、姚子洼:因湾中姚姓人口众多,又坐落在山凹中,自然得名姚子洼。   9、韩湾:含上、中、下三个村民组,依韩姓人口众多得名。   10、古树湾:因湾中一棵古枫树而得名。   文物古迹   “西厢楼”,又名“西客厅”,耸立在冲田洼村民组西头。历经两百年风雨的浸蚀,墙体脱落,木板走样、掉色,深深地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传说,当时彭姓家祖富甲一方,声名远扬。   清末,一个晏姓的富家小姐,想跟彭家联姻,因当时土匪横行,小姐提出要求,要建两座坚固的0。于是,彭家大兴土木,聘用村里青壮年,历时长达十个月,终于建成东西两座0,以及一排客房。   抗日时期,这座0曾被新四军当做炮楼来使用。经过岁月的洗礼,两百年的时间流转,西厢楼还在,只是容颜不再。   

金河村

  金河村位于新集镇东南部,东与冲田洼村相邻,南、西与香山湖管理区接壤,北与代咀居委会交界,总面积6.84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组,19自然村,304户,1297人,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300元。全村总耕地面积813亩,以种植杂交水稻、“双低”油菜、地膜花生等传统经济作物为主。林地面积7350亩,以板栗、茶叶、杉木用材林等经济林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牛、羊、鸡、鸭传统养殖为主。2013年在金牛河闵岗,重点打造新集镇金牛河美丽乡村示范点。金牛河流过境内5.4公里。   人口姓氏民族   按人口人数姓氏排名:吴、李、刘、王、彭、闵、韩、周、祝、余、袁、代、阚、冯、徐、管、董、田、张、高、裴、蔡、胡、陈、杨。   全村以汉族为主,没有少数民族。   


金水社区特产大全




金水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