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信阳 >> 新县 >> 陈店乡 >> 梅花村

梅花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梅花村谷歌卫星地图)


梅花村简介

  梅花村位于陈店乡东南方,西与山背村交界,南与湖北红安县檀树岗陶家边接壤,东与胡子石村毗邻,北与细吴居委会相连。全村总面积5.6平方公里,山场面积1954亩,耕地面积1100亩。
  梅花村地处长江流域,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农业山区乡,属亚热带气候,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属浅山区和丘陵地带,平均海拔400米,四季气候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质肥沃,适宜种植经济作物和林果业生长,是陈店茶叶、花生、板栗主产地之一。
  梅花村下辖8个村民组7个自然村,分别是红山组、红梅组、郭庄组、细一组、细二组、红春组、红迎组、崔店组,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现有住户248户1118人。
  梅花村红色资源丰富,绿色资源潜力巨大,是新县典型的红绿资源相互衬托的行政村之一。早在大革命时期,长江以北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柴山保革命根据地就诞生在这里,目前境内红色遗址较多。这里同时又是陈店茶叶、花生、板栗主产地之一,村内现有集体茶厂100亩,年产干茶1000斤,茶叶销售年达26万元,是群众的主要支柱产业。年种花生220亩,年产花生6万斤,年产值达20万元。山上板栗80亩,年产3万斤,年产值达7万元。
  梅花村现有村干部4人,其中支书1人,主任1人,村委委员2人,过去,梅花村基层组织建设优秀,战斗力强悍,群众满意度高,是全乡的重点示范、模范村。2017年乡党委通过推行村支部书记跨村任职工作,对原支部书记职务进行调整,调山背村党支部书记到梅花村任党支部书记,提拔梅花村党支部书记到陈店乡计生所任所长,提拔村委委员任村委会主任,通过对几名村干部的调整任用,更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有效促进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梅花村班子团结,社情稳定,工作顺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组建了最坚实的战斗基础。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523207 464000 -- 查看 梅花村谷歌卫星地图

梅花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梅花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细吴社区

  细吴居委会位于新县陈店乡乡政府所在地,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6亩(水田811亩,旱地111亩,菜园44亩),林地面积5000亩,茶园755亩(集体295亩,农户460亩)。   细吴居委会地处长江流域,属亚热带气候,地势北高南低,属半丘陵地带,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经济作物主要是茶叶、花生、板栗和油茶。居集体经济收入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人均生活水平相对较差。全居辖11个自然村,12个居民小组,518户2038人,其中,城镇户口208人,农业户口30人,劳动力1238人。   细吴居委会现有集体茶园295亩,2015年通过公开招标,发包给本居二组陈良学承包经营,年承包款1.8万元,承包期限为15年,实行5年首交承包费9万元,后五年上交一次,第十一年交清全部承包款。山场120亩,2007年通过公开招标发包给本居一组陈绪俭承包经营,一次性承包15年,承包费一次0清。板栗园50亩,于2015年通过公开招标发包给本居五组朱中训承包经营15年,承包费0.1万元,集体经济收入约为2.25万元。   居现有干部5人,其中支部书记1人,主任1人,居委员3人,支部现有党员56名。为加强居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经居支两委班子推荐,党员群众举荐,现有2名政治思想觉悟高、表现优秀、愿意为群众服务的青年骨干为居后备干部,   为居委会的发展增强了后劲。进一步推进党务、政务、居务、财务公开,提高居级工作透明度,使居级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完成居级视频监控平台建设,实现居部所在地及居域出入境食品全覆盖,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无县级以上人访信访,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实行居干部值班制度,做到天天有干部值班,并做好工作日志,方便了群众办事,群众评价良好。   目前,居级组织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生活,班子团结,有凝聚力,能谋事干事,群众基础好。   

程七村

  程七村位于陈店乡西南部,东与山背村、代岗村交界,南与杜湾村交界,西与郭家河乡湾店毗邻,北与云山村交界,地处长江流域,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农业山区乡,属亚热带气候,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属浅山区和丘陵地带,平均海拔400米,四季气候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质肥沃,适宜种植经济作物和林果业生长。全村总面积4.05平方公里,山场面积3800亩,耕地面积2600亩。下辖11个村民组11个自然村,分别是程七湾、向湾、咀上、朱岗、王岗、胡洼、潘庄、大塘洼、邬冲、土雷山、周洼,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现有住户386户1442人。   程七村红色资源丰富,绿色资源、教育资源潜力巨大,是新县典型的红绿资源和教育资源相互衬托的行政村之一。目前境内红色遗址、旧址较多,是少将程世清的故乡,程七程氏祠堂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司司令部旧址就位于此。这里又是陈店茶叶、花生、板栗产地之一,村内现有集体茶厂110亩,集体收入每年1万元,还有即将投入使用的河南省紫祥茶叶有限公司,也属于全乡5村(包含程七村)共有的集体经济,主要经营砖茶、绿茶和红茶。全村村民自种茶叶600多亩,成片种植油茶近700亩。村内采摘茶人工费收入每年50万余元。这里同时又被称为“状元村”,全村农民都特别重视教育,80年代至今,从这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已经走出大学生360余人,其中硕士23人,博士6人。   

代岗村

  代岗村位于陈店西北部一公里处,与乡政府机关毗邻,西循环公路穿村而过,交通条件便利,总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352户1421人,其中农业人口1353人,辖5个自然村,12个村民组,党员36人。耕地面积920亩,水田面积790亩,’山场面积3200亩。现有茶场3个,茶园面积600亩。村现有小型二类水库一座,万方大塘4口,农田基本上可以保收。   经济来源主要有茶叶,种植水稻,花生,养殖,以及外出务工。全村五个自然村水,电,路,全通,村里有医疗诊所一个,小学一所,群众生活出行比较方便。代岗村于目前有合作社三个,东冠茶叶合作社,代业建茶叶合作社,众兴农机合作社。通过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入股分红,带动贫困户增收。同时代岗村还入股了杨涛的边销砖茶场,以此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现在村两委有支书一名,村主任一名,村委委员两名,后备干部一名,县委组织部选派的第一书记一名。目前村部有远程教育设施,有会议室,有便民服务大厅,村级组织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工作和村委会工作,及时方便的服务群众。   

磨云山村

  磨云山村位于新县县城西北部约28公里处,鄂豫两省交界处,西循环路通过磨云山村,是陈店乡最北部的一个村,全村总面积约7.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200亩,山场面积6000余亩,有茶园1100余亩。   磨云山村地处长江流域,属亚热带气候,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属浅山区和丘陵地带,平均海拔400米,四季气候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质肥沃,经济作物主要是茶叶、花生、板栗和油菜。磨云山村经济收入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均生活水平相对较差。   磨云山村辖11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分别是曹中组、曹北组、孙东组、孙西组、雷岗组、艾岗组、雷河组、刘咀组、南胡组、北扶组,共有农户365户,村民1420人。   磨云山村红色遗址较多,著名的“东门岗战役”就是从这里打响,现有“东门岗战役”墓址一座,磨云山村也是陈店乡茶叶、花生、板栗主产地之一,绿色资源潜力巨大,村内磨云山海拔高度近千米,地处长江淮河分水岭,因南北气候对流的影响,长年云雾缭绕,形成云在山上,山比云高,云随山转,山随云动的景观,像一个天然的石磨,此山因此而得名“磨云山”,磨云山村由山而得名。当地滴水岩,雪华山,青山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特别适宜茶叶生长,自古就有老茶树,年代无从考究。   磨云山村茶场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建国初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结合相关茶叶专业技术部门的研究意见,依据当地原有古茶的品质特色和生长状况,在原有茶树的滴水岩、雪花山、青山沟为纵深地带连片发展茶叶,打造出信阳新县首批特色的茶叶基地,茶场现有茶叶基地856亩,年产干茶50000公斤,生产出的茶叶多次获得省、市金奖,享有“茶香冠六情,滋味扬九区”之誉。为更好实施品牌战略,健康培植龙头产业,扩大企业规模,提高更好的市场战略,多方吸收注入资金,在云山茶场的基础上成立了新县陈店乡云山茶场有限公司,规范管理操作规程,扩大茶叶基地建设,提高茶叶质量,高标准改造茶园,发展无公害有机茶。云山茶场高海拔、原生态特殊地理位置的茶叶,由名师精心制作,在2012年河南省名优茶评审中,该公司选送的三种茶样,分别获得河南省名优茶评比“金奖、银奖”,该公司开发生产的“云山红”获得最佳新产品奖,并获得河南省“新名茶”称号。   磨云山茶场不仅是信阳市的茶企业典范,而且是河南省、市、县知青教育示范基地,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先后有数百名省、市、县知青下乡工作过的地方,从这里走出去一大批优秀人才,这里的坚苦创业的环境和工作经历,为他们在日后各个不同的岗位上打下了不怕吃苦、敢于当先的坚实基础,同时也是他们的呵护和关心才有了云山茶场的今天。新县陈店云山茶场有限公司在各级党委政府引导下,为提高公司企业品牌形象,公司经过调研,提出依据磨云山村的自然条件,在云山茶场场园的基础上,结合茶园四周的土地现状,以龙头带动,科学管理,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以茶叶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多元化经营,遂步建设成农林水一体化的特色生态农业观光园及产业园,打造新型特色农业企业。   现有茶园风光景色多年来在当地也很有名气,一直吸引着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此地摄影,有多名爱好者的作品先后获得过多项大奖,此项目建成后将使当地的自然风光将大大提升,在完成经济发展的同时又极具观赏性;茶场及周边房屋都建设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古香古色;稍加修饰,将是一个难得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公司下一步将以茶园为中心,茶场为基础,将周边土地整体规划、集中整理、综合利用、联合打造的新思路,带领当地农民共同发展,将云山茶场周边打造成一个聚特色生态农业,果木业、茶产业,餐饮业、多种养殖业为一体的连合体;逐步发展形成的旅游业,更多更好的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更大的促进新县的整体发展,为新县发展的历史上将写下重重一笔,云山茶场明天一定会更美好!现正积极打造云山村集中连片绿茶生态观光园,大力发展茶园生态游,并于2017年5月6日成功举办“天弓杯”绿色骑行、徒步大赛。目前,一个以茶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园已初具规模,并带动了全村茶文化游、生态游旅游业的发展,全年共接待观光游客10000余人次,逐步把云山村发展成为以茶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   陈店乡茶叶资源丰富,有茶叶面积大、品质好、产量高的特点,全乡共有茶园面积13000余亩,但陈店过去只生产春茶,不生产夏、秋茶,每年造成大量茶资源浪费。为了有效利用陈店夏秋茶资源,磨云山村委会与重庆紫芸集团洽谈合作,计划投资500万元兴建一个年产砖茶200万斤的边销砖茶厂,主要生产夏秋茶。边销砖茶宜于储存,价格便宜,适合“一带一路”人民消费。主要销往西亚、俄罗斯等国。为弘扬茶文化,推进茶叶深加工,充分利用茶叶资源,加大夏秋茶的经济价值,云山村已与森茗茶叶有限公司合资,投资500万元在云山村建立边销砖茶厂。2017年1月份,陈店乡云山村、胡子石村、山背村3个贫困村运用集体经济盘活资金134万元,在代岗村、云山村、程七村结合部共同建立边销砖茶厂。预计年产边销砖茶40万斤,年收益达200万元,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纯收入,带动50名贫困户脱贫致富,打破陈店乡不产夏秋茶的历史。目前,土地征用、项目规划已完成,已建设办公用房12间,并正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磨云山村现有村干部4人,其中支书1人,副支书1人,主任1人,村委委员1人。为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经过村两委班子集体推荐、党员群众举荐、个人自荐,1名平时政治思想觉悟高、表现优秀、积极进取的青年骨干脱颖而出,为村两委班子储备后备队伍,为村的发展增强后劲。进一步推进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公开,提高村级工作透明度,使村级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加强平安建设和安全生产工作,完成村级视频监控平台建设,实现村部所在地及村域出入境视频监控全覆盖,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无县级以上人访信访,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起,群众满意率100%。目前,村级组织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生活,有团结力,凝聚力,群众基础好。   

杜湾村

  杜湾村地处陈店乡西南部,距政府约7公里,与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相邻,总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48亩(水田850亩,旱地98亩),林地5000亩,村集体茶园400余亩。   杜湾村地处长江流域,属亚热带气候,地势北高、南低,属丘陵地带,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经济作物主要是茶叶、花生、板栗和油菜。杜湾村经济收入低,基础建设滞后,人均生活水平相对较差。全村下辖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26户,1110人,劳动力583人,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310人。   杜湾村也是陈店乡茶叶、花生、板栗主产地之一,绿色资源潜力巨大。村内现有集体茶厂一座,茶园面积400余亩,年产干茶0.6万公斤,茶叶销售年达185万元,是群众的主要支柱产业。年种花生1000余亩,年产花生17.5万公斤,年产值达52.5万元。现有板栗园82余亩,年产3.8万公斤,年产值达22.8万元。   村现有村干部4人,其中支书1人,副支书1人,主任1人,村委委员1人。为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经过村两委班子集体推荐、党员群众举荐、个人自荐,1名平时政治思想觉悟高、表现优秀、积极进取的青年骨干脱颖而出,为村两委班子储备后备队伍,为村的发展增强后劲。进一步推进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公开,提高村级工作透明度,使村级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加强平安建设和安全生产工作,完成村级视频监控平台建设,实现村部所在地及村域出入境视频监控全覆盖,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无县级以上人访信访,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起,群众满意率100%。目前,村级组织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生活,有团结力,凝聚力,群众基础好。   

王湾村

  王湾村位于陈店乡东部,属于深山村。距陈店乡政府8公里,辖区12.5平方公里,辖区内有9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总人口1425人(382户)。水田面积2046.9亩,耕地面积1500亩,山场面积12564亩(属于七山一水二分田)。主要生产经营水稻、花生、茶叶、板栗等,其中山场流转5800亩、栽种油茶1800亩、杉树2000亩。已成立了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新县三槐堂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新县春林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已带领农户54户致富,并逐年扩大种植规模。   王湾村地处江淮的南岭,流水注入长江,地貌突兀,背靠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怪石嶙峋,植被茂密,面向三陵地带,一览众山,土壤肥沃,俗有三台八景之称,有诗为证。“金棍打金蚌,金钟水来撞,螃蟹抢金盆,蜘蛛扒罗网”这些是据地质奇观而命名的;还命名有三台:“玉玺印台”、“太古琴台”、“仙台待月”。有晒谷石、仙人洞、撑腰石、磐石、圣封石、观音石、黑石寨等奇石美景,还有赏不尽的山花野果,数不清的鱼鸟动物。   王湾村内有省级文物“王氏祠堂”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的兵工厂、鄂豫皖第一届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及新县人民政府命名成立大会遗址,是红色旅游圣地。   

胡子石村

  陈店乡胡子石村地处新县县城西南部约25公里处,西循环路通过胡子石村,北距陈店乡政府4公里,南与湖北省的红安县接壤,湖北省的檀树岗水库贯穿整个村,将胡子石村分成东西两部分,村中大部分农田被淹没,是典型的库区,也是新县最大的水库移民村。   胡子石全村现有人口2468人,下辖18个村民组,共618户。全村面积约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760亩,人均耕地面积0.31亩,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水库移民村。上年人均年纯收入2700元,远远低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标准。   全村一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7人,村“两委”成员共5人。但是,党员年龄结构层次不合理,老年的居多,年轻党员数偏少。现在支部正大力发展,逐步做好引导把村里思想觉悟高、致富能力强、在群众里有威信的青年吸收到组织里来。   有全日制小学一所,内含幼儿班,学前班、1-4年级班级各一个,其中在校学生146人,教师9人,目前是全乡规模最大的村级小学。村内现有标准化卫生室,卫生医疗基本健全,但是位置较偏,群众看医问诊不方便。   全村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以种植茶叶、花生等其他经济作物为辅,目前种植茶叶基地共有400多亩。除正常的种植、养殖收入外,村民的主要增收渠道有三项:一是劳务输出。基本上每户都有一名以上劳动力外出务工,打工人数达700人,占全村劳动力一半以上,占全村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二是网箱养鱼项目。目前有50户,但处于试养阶段,经验和技术不成熟还未能进行规模养殖;三是成立新县新文林农民专业合作社(胡子石村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胡子石村部分土地,农民可以从中分取红利。   

梅花村

  梅花村位于陈店乡东南方,西与山背村交界,南与湖北红安县檀树岗陶家边接壤,东与胡子石村毗邻,北与细吴居委会相连。全村总面积5.6平方公里,山场面积1954亩,耕地面积1100亩。   梅花村地处长江流域,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农业山区乡,属亚热带气候,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属浅山区和丘陵地带,平均海拔400米,四季气候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质肥沃,适宜种植经济作物和林果业生长,是陈店茶叶、花生、板栗主产地之一。   梅花村下辖8个村民组7个自然村,分别是红山组、红梅组、郭庄组、细一组、细二组、红春组、红迎组、崔店组,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现有住户248户1118人。   梅花村红色资源丰富,绿色资源潜力巨大,是新县典型的红绿资源相互衬托的行政村之一。早在大革命时期,长江以北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柴山保革命根据地就诞生在这里,目前境内红色遗址较多。这里同时又是陈店茶叶、花生、板栗主产地之一,村内现有集体茶厂100亩,年产干茶1000斤,茶叶销售年达26万元,是群众的主要支柱产业。年种花生220亩,年产花生6万斤,年产值达20万元。山上板栗80亩,年产3万斤,年产值达7万元。   梅花村现有村干部4人,其中支书1人,主任1人,村委委员2人,过去,梅花村基层组织建设优秀,战斗力强悍,群众满意度高,是全乡的重点示范、模范村。2017年乡党委通过推行村支部书记跨村任职工作,对原支部书记职务进行调整,调山背村党支部书记到梅花村任党支部书记,提拔梅花村党支部书记到陈店乡计生所任所长,提拔村委委员任村委会主任,通过对几名村干部的调整任用,更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有效促进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梅花村班子团结,社情稳定,工作顺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组建了最坚实的战斗基础。   

山背村

  山背村位于陈店乡正南方,东与梅花村交界,南与湖北红安县檀树岗陶家边接壤,西与杜湾村毗邻,北与细吴居委会一水之隔,是少将鲁家汉、张伯春的故乡。全村总面积6.4平方公里,山场面积5100亩,耕地面积3100亩。   山背村地处长江流域,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农业山区乡,属亚热带气候,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属浅山区和丘陵地带,平均海拔400米,四季气候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质肥沃,适宜种植经济作物和林果业生长,是陈店茶叶、花生、板栗主产地之一。   山背村下辖16个村民组18个自然村,分别是方洼、大张家南、大张西、大张北、河南湾、郭冲、三背湾一组、三背湾二组、三背湾中组、三背湾北组、西杨家北组、西杨家南组、西杨家中组、细杨家、介庄一组、介庄二组,人口分布相对分散,现有住户525户2162人。   山背村红色资源丰富,绿色资源潜力巨大,是新县典型的红绿资源相互衬托的行政村之一。早在大革命时期,长江以北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柴山保革命根据地就诞生在这里,鄂豫边第一场战斗——河南湾战斗在这里打响,鄂豫皖第一支部队——中国革命军第七军在这里创建,第一个会议——清水塘会议在这里召开,目前境内红色遗址较多。这里同时又是陈店茶叶、花生、板栗主产地之一,村内现有集体茶厂800亩,年产干茶3.2万斤,茶叶销售年达260万元,是群众的主要支柱产业。年种花生2200亩,年产花生66万斤,年产值达200万元。山上板栗800亩,年产36万斤,年产值达72万元。   山背村现有村干部4人,其中支书1人,主任1人,村委委员2人,过去,山背村基层组织建设软弱,战斗力不强,群众-不断,是全乡的老大难村。2017年乡党委通过推行村支部书记跨村任职工作,对原支部书记职务进行调整,调高湾村支部书记到山背村任支部书记,提拔山背村主任到梅花村任支部书记,提拔村委委员任村委会主任,通过对几名村干部的调整任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山背村班子团结,社情稳定,工作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   

高湾村

  陈店乡高湾村,地处山区村,地貌是两河交界地势,海拔最高处702米,平均海拔400米,地势背风向阳,陡向向南,属长江流域与淮河大岭相邻,四季分明,适合人居环境,主要作物有水稻、花生、油菜、茶叶。   高湾村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全村11个村民小组,23个自然村庄,389户、1450人,支部党员39人,耕地面积960亩,山场面积近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林木主要有松树、杉树两种树种,森林林木蓄积量30多万立方。村办企业佛尔寺茶场,茶园面积180亩,年产高中低档茶叶1.5万斤,主要产品有芽茶、毛峰茶、炒青茶三个品种,产值约40万元。民办企业红檀冲茶叶专业合作社,投资80万元建厂房、添加机械设备,主要生产干茶,品种有芽茶、毛峰茶、年产芽茶5000斤,产值约150万元。五保户17户17人,低保户94户100人。   


梅花村特产大全




梅花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