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信阳 >> 固始县 >> 番城街道 >> 六里棚社区

六里棚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六里棚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六里棚社区简介

  一、地理位置概况。
  六里棚社区为固始县番城街道办事处所辖区社区之一,位于凤凰新城中东部,东以淮河路为界,西至古城路以东大湖为界,南至王审知大道路中,北以番城古城遗址中线为界,呈规格的长方形地形,总面积为3.1平方公里,辖区内建设有三纵四横城市道路,形成了八个规范性的网格。
  二、人口分布。
  辖区所辖有:长堰、魏楼、南塘、新塘、北塘、柯营、大湖、仓房、大塘九个居民组,原始居民有2590人,现有两委班子成员四名,现有党员32人,分为四个党小组,其中女性党员两名,现有五保户四人,享受低保29人。
  三、经济发展情况。
  六里棚社区城市框架已全部拉开,基本设施功能配套齐全,城市发展功能规范,北与豫东南的最大规格信合医院相邻,固始县最具有规模的番国古城公园已开工建设,教育基地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有县党校在这里设址,固始县慈济高中和永和高中均属固始县最高规格的学校,固始外国语小学在全县同级学校中名列前茅,多所幼儿园曾获得不同层次的奖项,城建发展速度迅猛,金色阳光,湖畔春天、信合公园一号院、湖畔豪庭、高楼矗立,人气旺盛,购物广场、富民菜市场,被打造成为全县一流,多次获得各级验收和赞扬。环境打造十分优越,湖边绿茵成行,鸟语花香,夏天荷花香气溢人,这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是投资的热土,是人们居住的安乐窝。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525002 464000 -- 查看 六里棚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六里棚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六里棚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汪庙社区

  汪庙社区位于县城北部.王申知大道.中原路.黄河路.凤凰大道.信合大道.番国大道等贯穿全境,辖区10个居民组,总人口5462人,有党员122人,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汪庙社区位于凤凰新城内,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近几年来,社区干部群众积极服务城市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一大批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企业来投资企业:中兴羽绒制品有限公司,信合世纪城购物广场,悦合汇购物广场,金庄华宴大酒店等一批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固始六中.四中.外国语中学.信合实验小学.信和医院落地汪庙社区,丰富的教育卫生资源极大方便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汪庙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多次被固始县县委、县政府、番城办事处党工委评为“五好村党支部”、“先进单位”等。  

六里棚社区

  一、地理位置概况。   六里棚社区为固始县番城街道办事处所辖区社区之一,位于凤凰新城中东部,东以淮河路为界,西至古城路以东大湖为界,南至王审知大道路中,北以番城古城遗址中线为界,呈规格的长方形地形,总面积为3.1平方公里,辖区内建设有三纵四横城市道路,形成了八个规范性的网格。   二、人口分布。   辖区所辖有:长堰、魏楼、南塘、新塘、北塘、柯营、大湖、仓房、大塘九个居民组,原始居民有2590人,现有两委班子成员四名,现有党员32人,分为四个党小组,其中女性党员两名,现有五保户四人,享受低保29人。   三、经济发展情况。   六里棚社区城市框架已全部拉开,基本设施功能配套齐全,城市发展功能规范,北与豫东南的最大规格信合医院相邻,固始县最具有规模的番国古城公园已开工建设,教育基地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有县党校在这里设址,固始县慈济高中和永和高中均属固始县最高规格的学校,固始外国语小学在全县同级学校中名列前茅,多所幼儿园曾获得不同层次的奖项,城建发展速度迅猛,金色阳光,湖畔春天、信合公园一号院、湖畔豪庭、高楼矗立,人气旺盛,购物广场、富民菜市场,被打造成为全县一流,多次获得各级验收和赞扬。环境打造十分优越,湖边绿茵成行,鸟语花香,夏天荷花香气溢人,这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是投资的热土,是人们居住的安乐窝。  

香樟苑社区

  香樟苑社区位于固始县城西部,在蓼城大道、黄河路、王审知大道的合围处,于2010年5月批准设立,隶属于番城街道办事处。   小区总占地面积为234亩,总楼数73栋,其中:低层住宅33栋,安置楼4栋,连排18栋,叠加楼10栋,单体别墅2栋,小高层4栋。有幼儿园1所,超市1座,商铺门面330间。   小区的设计与环境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依存的中心主题,是固始县首家智能化、生态化的人居家园。2006年,小区被信阳市授予“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2007年,被省建设厅授予“河南省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称号;2017年被固始县政府授予“送文化下乡”先进单位。   香樟苑社区有工作人员7人,设有支部书记、文书、户籍管理、计生专干、妇联主任、团支书、民兵连长、治安主任等职务。   设有物业管理处,配备有主任、水电工、保安、清扫保洁人员若干。社区卫生实行岗位责任制,随时清扫保洁,物业办工作人员每天不定时到小区内检查卫生情况。   小区在规划中对绿化与水域均作了科学、合理的设置,区内有人工花坛2处,人工瀑布1处,人工环湖水面1处,环湖修建小憩6座,景观小桥6座,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31%,种植有香樟树、樱花、垂柳、棕榈、木槿、芭蕉、红叶李、红枫、桃树、石榴、南天竹、栀子、月季、冬青等花树11000株棵。湖里种植放养了睡莲、观赏鱼等。小区里绿树成荫,花香烂漫。   小区还制定了《绿化管理制度》、《园艺工岗位责任制》,并有绿化养护小组,有园艺员工8人,负责对小区树木花草的管理、养护工作。根据四季的特点,适时对树木花草进行松土、除草、修剪、整枝、补种、浇水、喷药,物业公司每年投入小区的用于对树木、花草管护的费用约10万元以上,为小区园林创建工作提供了资金的保证,注入了活力。   小区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完善,有休闲广场、健身中心、社区卫生室、家政服务中心、幼儿园、购物超市、文化服务站、老年活动中心、图书室、棋牌室、警务室、业主委员会等。辖区内餐饮业众多,副食店、理发店、维修店、彩票站、茶叶店、干洗店、药店、汽车专卖店、KTV歌厅、超市、舞蹈学校应有尽有。   2011年4月2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同志来到我们社区调研,听取了社区负责人的介绍,视察了社区环境,并且与社区工作人员亲切交谈,询问了解工资社保等情况,对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几年来,随着社区建设的蓬勃发展,秉承公开、务实、为民、公正的原则,集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困难救助、环境卫生、便民服务、安全生产及治安联动等多功能于一体,是一处集住宅、休闲、娱乐、购物、文化、服务于一体的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城市社区。  

湖畔春天社区

  湖畔春天社区成立于2010年6月,位于番城办事处滨湖路,社区现有工作人员6人,在册党员15人。现有5100余户,人口达11300人左右,是一个人口密集、设施齐全、管理有序、环境优美、平安、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   湖畔春天社区所辖4个物业小区,分别为:湖畔春天1期、湖畔春天2期、湖畔春天3期和金色阳光小区。湖畔1期地处:东侧为红苏路,西侧为古城大道,南侧为商业街,北侧为凤凰大道;湖畔2期地处:东侧为红苏路、西侧为古城路、南侧为凤凰大道、北侧为信合大道;湖畔春天3期地处:东侧为红苏路、西侧为古城路、南侧信合大道、北侧番国大道,这三个小区紧密相联。金色阳光小区地处:东侧为淮河路、西侧为民主路、南侧为凤凰大道、北侧为信合大道。   2012年被县委、县政府命为文明社区,2013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县级文明社区标兵。2016年被河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省级卫生村,2017年4月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莲花社区

  莲花社区于2014年经县民政局批复正式成立。辖区位于固始县古城路以西,蓼城大道以东,黄河路以北,王审知大道以南,社区划分为四个居民组,现有党员四人,预备党员一人,面积405000平方米,居委会办公室位于莲花小区内。   莲花社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难,解群众所忧,大力发扬“开拓创新务实进取”的精神,认真开展“关爱帮扶服务”活动,全力打造温馨和谐的新社区,让社区居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陈圩社区

  陈圩社区位于番城办事处东北部,东临史河、南临仰庙社区、西临十里井社区、北邻史河、大寨社区。距离固始县城11公里。国土面积约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80亩,下辖11个居民组,现户数805户,户籍人口3151人,气候温和,适宜种植花生、小麦等农作物。有稻田175亩,位于沙滩组。林地203亩,水塘75亩。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该社区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辖区内有1所学校,2座教堂,1个医疗室和2个文化广场。   自然资源   社区有耕地总面积4180亩,人均耕地1.3亩,拥有林地203亩,分布在村干道东侧。全年有1000余人外出务工创业,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花生、玉米、小麦和蔬菜种植为主。社区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114人(其中:脱贫户9户29人,未脱贫28户85人。),分布在10个居民组,属于番城办事处非重点贫困村。   基础设施   截止2016年底,已实现通自来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目前建成社区文化广场2个并投入使用。社区到乡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老旧柏油路面;社区内主干道均为水泥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5.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7公里。   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社区到户水泥路硬化达到80%以上;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环境卫生,有垃圾池、有专门的环卫工人管理;饮水有保障;同时,供电、文化、教育、医疗、社保等均已实施到位,解决村民看病难,养老难的问题。   人口卫生   社区人口以汉族为主,到201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达到100%。居民的医疗主要依靠社区医疗室和番城办事处卫生服务中心,距离番城办事处卫生服务中心15公里。社区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2个,垃圾桶24个。   文化教育   社区小学生就读于陈圩小学。目前陈圩社区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24人;目前我社区没有初、高中学校,社区内初、高中学生就读于县城学校。   村务公开   社区财务管理实行三资代理和一事一议制度,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社区监委会小组。   组织建设   陈圩社区两委班子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团结和谐,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同时办事处安排专门的驻社区干部,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的领导。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抓。  

大寨社区

  一、人文   大寨社区位于番城办事处东北部,距县城10公里,地形属丘陵地形,史河、灌河在此交汇,土地肥沃,民风淳朴,大寨社区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2340亩。社区辖有大寨、小寨、雷圩、青年、许营、窑上、大庄、王台、新华、吴塘10个居民组,人口3229人,720户居民,贫困人口118户、413人。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花生、玉米、小麦为主,属番城办事处非重点贫困村。   大寨社区基础设施完善,全村道路到户水泥硬化覆盖达到85%以上,环境卫生有垃圾池,配备有清洁员专门管理,饮水有保障,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同时供电、文化、教育、医疗、社保等均已实施到位。   二、产业   大寨社区经济基础薄弱,现有中小型养殖大户6户,水面养殖面积200余亩,沙场一座。居民收入主要来源靠外出务工,在家居民以养殖、种殖为主。   三、组织   大寨社区两委班子组织建全,结构合理,团结和谐,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同时番城办事处成立在大寨社区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推进,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抓,;努力建设一个和谐、宜居完美的魅力大寨。  

十里井社区

  一、社区基本情况   十里井社区位于固始县北部,距县城以北5公里,北靠灌河,东靠史河。社区有五分之三是岗地,五分之二是湾地。全村共有耕地5800亩,其中,旱地300亩,林地500亩。下辖17个村民组,1210户,人口总计3605人,党员61人;党支部组成人员5人,下设4个党小组,居民委员会成员5人。群众以种植为主,小麦、水稻、油菜等错时耕种,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占全村人口36%,其余均在家务农。   二、社区贫困情况综述   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133户417人,其中2014年脱贫户18户50人,2015年脱贫户67户231人,2016年脱贫户9户38人,2017年脱贫户9户35人,2017年新识别户4户14人,2016年脱贫返贫户1户3人。未脱贫贫困户30户63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户1人,低保贫困户14户44人,五保贫困户15户18人;其中,因病致贫16户33人,因学致贫1户2人,因残致贫4户7人。社区2014年及2015年脱贫户中,举家外出务工的20户68人,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的37户56人。   三、社区生产生活情况   全村现有大小水塘120口,面积600亩,主要分布在十里井组、闫圩组、双沟组、李大庄组、堰沿组、梁圩组、当铺组、东下庄组、西洼组。林地500亩,主要分布在沿河小桥组、山西组、山东组、湖套组、梁大庄组。现有经营合作社三个:   2014年1月社区双沟居民组成立了“三羊开泰养殖专业合作社”,由创业成功人士陈传厚注册成立。合作社拟流转土地3200亩,目前已经流转土地420亩,规划建设饲料种植区、生态果蔬种植区,畜产品综合加工区。项目区建成后,集养殖、种植、加工、销售、观光休闲为一体。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主要以养羊为主,合作社向农户提供种羊,农户进行分户散养,合作社对商品羊进行回收加工。利用已有的销售网络,进行全国统一销售。利用天然羊粪,发展循环种植,已建立的生态果园200亩,天然养殖水面80亩。该项目可以调动-参与养羊,增加家庭收入,是脱贫致富的一种有效途径。   2015年,本社区李大庄居民组外出创业成功人士柴光林回乡创业,流转土地150亩,成立了“河南省固始县林敏实业有限公司”,建立农业生态园一个,主要发展生态种植、养殖,建有果蔬、花卉种植区,水产养殖区,并建有水上乐园,水上餐厅。该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解决部分群众外务工难的问题。   2016年12月,外出务工创业能人张中新致富不忘家乡,流转土地130亩,成立固始县田中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并邀请社区贫困户及困难户进入合作社务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帮扶脱贫。   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970年,开通仰庙社区至十里井社区当铺组抽水渠,全长4000米,由于开渠时间长,渠系老化,2014年12月,县发改委立项投资27万元,兴建一条长900米的U型渠;开挖万方大塘一口,解决了当铺组、东下庄组、西洼组、杨岗组共计900亩耕地灌溉问题。自2014年识别为重点贫困村以来,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全长39.9公里交通扶贫道路,目前已完成20公里的路基土方工程,一期7.5公里道路硬化已基本完工;投资700万元的电网改造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300万元的0.3兆瓦的光伏基地项目,已并网发电;完成一事一议深井1眼;以工代赈项目中,已完成深井3眼、拦水坝2处,小桥水电站整修及一口万方大塘正在实施中。   2016年未完成的渠道改造、水塘开挖整修等项目,也全部于2017年完成施工;社区文化广场健身器材、社区图书馆等,也于2017年5月份落实到位。   五、历史名人及现代名人   清朝年间,时任吏部尚书的吴淇镇,祖籍为现十里井社区,其墓地至今仍在现东下庄组;抗美援朝时期,社区居民董学军、吴松涛、殷志泽(先后病逝)三名同志响应号召,积极参战,保家卫国;另有冯文学、周志刚(病逝)、梁福学、李福云、殷国中五名同志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社区现有副处级干部2名。张华龙,男,曾任信阳市档案局副局长(现已退休);殷会龙,男,部队团级干部转业到北京市商务部工作至今。   十里井社区组织史   一、历任党支部书记名录及任期时间   第一任:李洪学,男,任期1949.10-1957.08,现病故   第二任:李学仁,男,任期1957.09-1960.12,现病故   第三任:冯朝友,男,任期1961.01-1965.12   第四任:李学仁,男,任期1966.01-1985.09,现病故   第五任:张华堂,男,任期1988.06-1998.12   第六任:梁志华,男,任期1999.01-2008.03,现病故   第七任:吴伟,男,任期2008.04-2014.05   第八任:陟成友,男,任期2014.06-2015.11   第九任:严俊峰,男,任期2015.12-2016.06   第十任:陈传厚,男,任期2016.07-2017.12   第十一任:石同付,男,任期2018.01-至今   二、历任村长名录及任期时间   第一任:陈义海,男,任期1950.01-1972.06,现病故   第二任:张华堂,男,任期1972.07-1988.06,   第三任:刘国学,男,任期1988.06-1997.07   第四任:梁志华,男,任期1999.01-2008.03,现病故   第五任:梁福学,男,任期1999.12-2008.05   第六任:吴伟,男,任期2008.05-2014.05   第七任:陈传厚,男,任期2016.07-2017.12   第八任:石同付,男,任期2018.01-至今   村民组及自然村庄名称和历史典故   十里井组:该组组内有一口井,距离县城10里,故取组名叫十里井组;   闫圩组:该组四周是水塘,塘圩子里面住的姓闫的较多,故取名闫圩组;   双沟组:解放前,该组连着水圩子,沟连沟,两道水圩子,故取名双沟组;   路南组:1978年5月前,路南组与路北组均为西下庄队,后经大队调解上报,以中间路为准,在路的南面,取名路南组;   路北组:1978年5月前,路南组与路北组均为西下庄队,后经大队调解上报,以中间路为准,在路的北面,取名路北组;   李大庄组:解放前,该组李姓较多,并且都住在水圩子里面,李姓有286人,故取名李大庄组;   堰沿组:解放前,该组居民都住在河堰边,且河堰较长,故取名堰沿组;   梁圩组:这个组居民基本都姓梁,并且都住在水圩子里面,故取名梁圩组;   小桥组:该组地界有条排水沟,中间架个小桥,故取名小桥组;   山西组:该组地貌为丘陵,其名为雷打山(老人流传下来的名字),中间有条沟,因在沟西边,故取名山西组;   山东组:该组地貌为丘陵,其名为雷打山(老人流传下来的名字),中间有条沟,因在沟东边,故取名山东组;   湖套组:该组居民居住在农田旁边,四周均为水塘,成片连起似湖泊,总长度达600米,道路交错相连,不熟悉容易迷失方向,故取名湖套组;   梁大庄组:该组梁姓居民较多,都居住在一个庄子里,故取名梁大庄组;   西洼组:该组地形复杂,东高西洼,居民居住在岗头上,故取名西洼组;   杨岗组:解放前,该组住的有20多户人家,且杨姓较多,且都住在岗头上,故取名杨岗组;   当铺组:据传,该组东北是乌江,由于历史变迁,地震引发地貌变化,成了陆地,后居民聚集成庄,庄里设有一个铺子,穷人无钱拿物到该店去当,有钱再赎回,故取名当铺组;   东下庄组:从该组地形看,东高西洼,下了村庄就是凹田,一到凹地上去就是庄,故取名东下庄组。  

学堂社区

  学堂社区为固始县番城街道办事处辖下九个农村社区之一,沿固三公路向北,位于番国古城遗址北侧,处于城乡结合部,村部距离固始县城3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学堂社区下辖大庄、山口、学堂、井沿、十里庙、柳营、石大塘、高南、高北9个村民组,2014年被确定为贫困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78户,558人。   一、地理位置   学堂社区位于番城办事处东北,番国古城墙北3公里处,北与十里井社区相接,西与东庙社区相邻,南与六里棚社区毗邻,东与仰庙社区接壤。全村总面积4600亩,其中耕地面积2965.58亩。   二、人口分布   学堂社区总人口2240人,其中大庄村民组324人,山口村民组298人,学堂村民组297人,井沿村民组281人,十里庙村民组396人,柳树营村民组161人,石大塘村民组306人,高南村民组91人、高北村民组86人。   学堂社区现有五保户17户19人,享受低保55人,登记残疾人45人。   三、村级组织   学堂社区现有党员57名,其中在家党员41名,外出党员16名,女性党员6名,45周岁以下党员14名,60周岁以上党员25名。   社区党支部现任支部书记杨保亮从2006年担任支书至今,现有支部成员3人,社区党支部下分为3个党小组,包含全部57名党员,社区近3年来发展入党积极分子3人,其中1人发展2017年7月为预备党员;社区居委会组成人员为4人,现任居委会主任为杨保亮兼任,社区监督委员会组成人员为5人,社区全部居民代表40人。   四、经济发展   学堂社区是一个近郊农村社区,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缺乏集体经济。群众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农闲时主要到县城从事建筑工,部分农户从事废品收购,较年轻有文化的女性到县城超市、饭店、宾馆等从事第三产业,外出务工人员大多在上海、北京、广东、江浙一带从事收废品、贩菜、工厂打工等工作,在家大多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社区目前规模化生产企业3家,分别为彩群养殖专业合作社、汇城保温板厂和强盛商品混凝土站,有2处园林苗圃基地,另有当地居民开办的金桥学校和学堂学校面向社会招生。学堂社区2016年人均纯收入达4600元以上。   五、生态环境   学堂社区位于固始县城中部,番城办事处东北,史河西岸,灌河南岸,区内为平原地带水资源丰富,适宜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当地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四季分明。1月平均气温2℃,7月平均气温29℃,年均气温16℃。   六、贫困状况   社区2016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68户505人,经过精准再识别和走访,把不符合要求的贫困户删除,目前学堂还有贫困户148户473人(包括已脱贫贫困户117户398人,未脱贫贫困户5户11人,2017年新识别贫困户26户64人。),其中:石大塘村民组25户75人,柳营村民组15户36人,井沿村民组21户69人,大庄村民组23户76人,山口村民组18户57人,十里庙村民组19户72人,高南、高北两村民组共12户36人,学堂村民组15户51人。未脱贫和新识别的31户贫困户中有五保贫困户10户15人,低保贫困户15户38人,一般贫困户6户22人。   截止2017年12月30日,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8户483人,其中:新识别贫困户4户8人,返贫户5户11人,未脱贫贫困户12户31人,脱贫户127户433人(包括2014年脱贫户14户55人,2015年脱贫户93户322人,2016年脱贫5户17人,2017年脱贫15户39人)。享受低保人员55人,享受五保人员19人,新确认危房户5户。目前,21户50人贫困户中包括五保贫困户4户7人,低保贫困户14户34人,一般贫困户3户9人。   七、基础设施   社区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灌溉比较困难,农业灌溉用水主要依靠沟塘蓄水,沟塘多年没有整修,淤积严重,蓄水能力差。渠系多为60、70年代的土渠,自流灌溉能力差,干旱年景,曾因没有水源,部分农民为争水而打斗。村内道路等级差,路面损坏严重,路面过窄,会车困难,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到户低压线路陈旧,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家中因电器增加而造成的供电需求。2015年全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96%以上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2017年学堂社区已实施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共4个,包括整村推进项目整修大塘6口、新修3米宽砼道路800米、新修U60衬砌渠道3000米;以工代赈项目新修U60衬砌渠道2000米;一事一议项目新修Φ100砼排水涵管150米;文化广场项目建设文化广场2200平方米,购置文广设备1套,健身器材2套,安装移风易俗公告栏24米。  

淮堰社区

  淮堰社区位于番城办事处最西端,因其境内沟塘湖堰众多,其中以淮堰最长而得名,取名淮堰。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3200多亩,下辖20个居民组,现户数约1265户,户籍人口约4030人。从解放后至1980年淮堰以淮堰大队命名,隶属于城郊乡,后因固始改为扩权县,淮堰村脱离城郊乡,隶属于新划的番城办事处。地属浅丘、平畈地区,淮河支流灌河沿境内流过。新修的固淮息高速和312国道沿境通过。   【人文情况】   淮堰社区全社区共20个居民组,1265户,4030人,全年有1300余人外出务工创业,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花生、玉米、小麦和蔬菜种植为主。全村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84人,属于番城办事处非重点贫困村。   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全村到户水泥路硬化达到60%以上;环境卫生,有垃圾池、有专门的环卫工人管理;饮水有保障;同时,供电、文化、教育、医疗、社保等均已实施到位,解决村民看病难,养老难的问题。   【特色产业情况】   淮堰社区现在有中型养殖产业十多处,面积达到300余亩;同时板材加工企业6家,社区龙头企业山河公司1家。   目前,正在迅速发展的板材加工和毛豆种植基地和中药种植基地,作物长势良好。统筹稳固村内经济收入,提高村民的生活条件,更早的过上小康社会。   【组织情况】   淮堰社区两委班子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团结和谐,截止目前,社区两委共有5名同志,另外聘用以前在职的社区干部2名,在马俊芳书记带领下群众发展生产,同时办事处安排专门的分管社区干部,切实加强对村建设的组织领导。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抓。   【党建情况】   淮堰社区目前共有党员69名,其中在家党员41人,外出党员28人;淮堰社区在二楼设有党建活动室,定期开展党建活动;二楼的农家书屋和远程教育平台都向广大群众和党员开放;   【多彩田园开展情况】   为了更好的带动社区贫困户就业和增加收入,淮堰社区多方联系和宣传信阳市多彩田园的好的经验和做法,目前,社区共有多彩田园项目:顺发木业和富民龙虾养殖项目,其中顺发木业带动贫困户6户16人;富民龙虾养殖项目带动贫困户5户12人;预计到2018年年度贫困户户增收将达到户均3000元以上  

周集社区

  一、地理交通   周集社区位于固始县城西北部,距番城街道办事处8公里。东与本办瓦坊社区相邻,南接产业集聚区陈庙、关庙两社区,西临灌河,与杨集乡隔河相望,北与洪埠乡隔河接壤;辖15个居民小组,共1257户,3858人,耕地面积3230亩,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   微信图片20170620124504微信图片20170620124513微信图片20170620124509   二、劳动力状况:   全村总人口3858人,其中农业人口3746人,非农业人口112人,总劳动力2554人,其中男劳动力1310人,女劳动力1244人,农业劳动力1277人,20-30岁劳动力701人,30-40岁劳动力810人,40-50岁劳动力762人,50-60岁劳动力281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2468人,高中、中专文化占79人,大专以上劳动力占7人,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511人,从事第二产业劳动力510人,从事第三产业劳动力179人,从事管理人员70人,技术人员7人,全村外出人员1322人,外出务工实现经济收入3300万元。现有贫困户48户,100人。   三、经济概况:   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土质多为壤土、沙土,宜种小麦、油菜、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发展养猪、养鸡、鸭、鹅等养殖业,全村养鸡场十余家,养猪厂七八家,每年产值一百多万。年轻劳动力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其中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百分之八十。   四、基础设施:   社区现有新村部和老村部。老村部现有办公室8间,建筑面积240平米。新村部基础建设已完成,预计今年6月底投入使用。医疗点200平方米,村内学校2所,校舍面积1300平方米,总在校生272人。   五、水利设施、水电、通讯设施:   村修建基本灌溉水利设施,水渠1条,道路施工修建3.7公里水泥路,解决出行问题,排灌站1个,基本解决村民人畜饮水和灌溉问题,全村完成电网改造,新增变压器2台,解决用电电压不足问题。通讯业全覆盖,无盲区。   六、组织建设   村支委3人,党员69人,男性65人,女性4人。社区两委班子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团结和谐;制度健全,活动经常,带领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素质能力较强。   七、发展思路   周集村是番城办事处下辖的一个行政村,致力于发展农产品和畜牧产品,努力成为县城市的菜篮子工程,村民致力于发展无公害蔬菜和农副产品。借扶贫攻坚的强劲东风,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根本,以实施科技兴乡为先导,改善生存环境,着力践行“-”,切实推进“三个文明”。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突出抓好和完善村人畜饮水工程和村文明便道水泥硬化,力争都有水泥硬化道路,积极配合乡办作好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出抓好养殖,发展周集经济,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  

东庙社区

  东庙社区南于凤凰新城相接,北靠淮河,属于城乡结合部,辖区内有河南信合医院,信合养老文化村,共有20个居民组,5410人,1601户,有89名党员,9个党小组。   耕地3960亩,森林面积2100亩,小学至初中一所,村级卫生室2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小麦、花生、油菜均有种植,养殖业以养猪为主,共有养殖户72户,年出栏生猪15000头,经济以城市务工为主,常年在县城务工人员达400余人。   本社区属于非贫困村,现有建档贫困户44户、146人;五保37记、37人;低保85户、87人。  

仁里社区

  仁里社区成立于2014年10月。辖区东起中原路;西起百川路;南邻凤凰大道,北靠信合大道,总面积1.3平方公里。   仁里社区共有三个物业小区和中原路、凤凰大道临路部分散住居民,三个小区均为高层电梯住宅分别为:海棠苑小区;桂花苑小区和玫瑰苑小区。繁华的花花市街位于辖区中央,另有大型超市、商场、游泳馆、高档休闲会所等配套设施。   仁里社区将容纳5000千多户家庭入住,是一个人口密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平安、和谐、文明的新型社区。  

固城社区

  一、地理位置概况:   固城社区属番城街道办事处管理,位于固始县城北部凤凰新城东部,东邻国营农场,西邻六里棚社区,南与固始县城接壤,北以番国古城遗址为界,与学堂、仰庙、东庙三社区接壤,呈规则的长方形地形,总面积为3.6平方公里,辖区内建设有纵横的城市道路(凤凰大道、信合大道、番国大道、淮河路),现有两委班子四人。   二、人口分布:   辖区所辖人口2567人,九个居民组:周塘、南圩、胡圩、古堆、六棚、山口、白庙、油坊、大圩。党员63人,其中女性8名,分为7个党小组。   三、社区经济发展:   固城社区本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宗旨,创先争先,坚持强化基础,突出特色,开拓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调动和发挥好社区党员的积极性,积极投身和谐、文明的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发展和稳定。   固城社区既有城市发展,又有农业生产,番国大道现已竣工通车,凤凰大道东延长段正在施工中,绿化植树,培护路肩山口至王审知大道3公里,农业发展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周塘、大圩两小区已纳入城市化管理。   固城社区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宗旨,全面提升社区党建工作和服务群众水平,调动和发挥好社区党员的积极性,积极投身和谐、文明的社区建设中。  


六里棚社区特产大全




六里棚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