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信阳 >> 固始县 >> 陈淋子镇 >> 孙滩村

孙滩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孙滩村谷歌卫星地图)


孙滩村简介

  孙滩村位于陈淋子镇南部,国土面积3.54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92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果蔬等农作物。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400余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233.2亩,主要种植果蔬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699亩。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全村辖13个村民组,共有626户,2869人。贫困人口中,2014年至2016年共有贫困户86户,218人。2014年脱贫14户共51人,2015年脱贫9户29人,2016年脱贫0户0人,其中2017年5月新识别5户12人,2017年12月新识别4户14人暂不能脱贫,2017年因63户异地搬迁户暂未入住,住房无保障达不到脱贫标准,所以孙滩村2017年无脱贫户,
  经2017年11月动态调整,孙滩村共有贫困户92户,243人,截止目前未脱贫有69户163人。其中因病致贫55户,因残致贫12户,因学致贫8户,缺资金7户,缺技术10户,未脱贫贫困户中,五保户34户,低保贫困户35户,其中A类低保6人,转移就业22人,教育扶贫18人,办理慢性病门诊卡41人,2017年大病住院补充报销5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525101 464000 -- 查看 孙滩村谷歌卫星地图

孙滩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孙滩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圣塔寺村

  圣塔寺村位于陈淋子镇西北部,距镇政府8公里,全村下辖9个村民组,25个自然村庄,456户共计1763人,村两委班子成员4人,党员36人,村内有标准化卫生室一座,乡村执业医生3名。处于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水稻、油菜、小麦等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500亩,其中水田1200亩,旱地300亩;林地面积3200亩;宜渔面积100亩。全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劳务输出、水稻种植及养殖业。   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287人,其中已脱贫53户,210人,未脱贫贫困户37户,77人。贫困户中低保户11户,30人;五保户21户,25人;一般贫困户5户,22人。按致贫原因分类,因病致贫44户145人;因学致贫6户22人;因残致贫13户33人;缺技术致贫17户55人;缺劳力致贫3户7人;缺资金致贫7户25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2014年脱贫4户16人;2015年脱贫16户62人;2016年脱贫20户88人;2017年脱贫13户44人;现有37户77人未脱贫,2018年预脱贫32户71人。  

汪岭村

  汪岭村位于陈淋子镇西南部,距镇区中心位置约9公里,全村辖16个村民组,面积1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0亩。人口550户2450人,其中贫困人口88户233人,已脱贫39户114人,未脱贫49户119人。   汪岭村是西九华山风景区和九华山茶业有限公司所在地。一是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千年古刹妙高禅寺、南天门、饮马池、老虎头、望丫台、寻根楼、鹿鸣庵等景点30余处,经过多年的资源整合和重新打造,已经形春来观花一山景,夏往避暑一山荫,秋揽枫叶一山红,冬赏雪景一山青的独特风景;二是茶叶资源丰富,90%群众家里都拥有茶园,茶叶种植面积2000多亩,大小茶厂13个,规模以上的茶叶公司1家,其中贫困户拥有茶园的有60多家。目前,茶叶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已形成了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并打造“九华山”系列信阳毛尖、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黄山毛峰、信阳红、白茶、花茶、烘青茶、炒青茶等品牌;三是生态资源丰富,全村林地面积13500多亩,板栗、木材、毛竹种植经营初具规模,其中万亩竹海已经成为游客休闲胜地。  

土门岭村

  土门岭村位于固始县陈淋子镇西南11公里东与安徽省金寨县全军乡、梅山镇,南与本镇汪岭村西与本镇后冲村、北与红花村接壤,总面积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多亩,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山场面积6500亩,其中茶叶1000亩,毛元竹600亩,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共440多户。2016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10000元,总人口1952人,现共有党员42人,其中外出流动党员12人。党员中,60岁以上26人,30-55岁7人,29岁以下9人;党员中高中文化程度8人,大专及以上4人,初中21人,小学以下9人,现有村干部3人,支委3人,村委3人,多交叉任职,村民组长10人,60岁以上9人,村级组织队伍整体有老化倾向比较明显。

红花村

  红花村隶属于固始县陈淋子镇,红花村距镇区8.5公里,红花村西为浅山丘陵,东为平原、河滩,南是长江河,其中耕地2252亩,林地9200亩,水塘400余亩。红花村总面积11.46平方公里,22个村民组,156个自然村,988户,4110人。  红花村与圣塔寺村、汪岭村、土门岭村、孙滩村、大竹园村、徐家楼村、院岗村、白龙岗村、大营村、后冲村、凉亭村、陈淋子社区、前庄村、义渡村、联合村、赵营村、中滩村、陈淋子村、草田社区、南古城社区、运斗村、快活岭社区、童楼村相邻。  

孙滩村

  孙滩村位于陈淋子镇南部,国土面积3.54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92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果蔬等农作物。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400余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233.2亩,主要种植果蔬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699亩。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全村辖13个村民组,共有626户,2869人。贫困人口中,2014年至2016年共有贫困户86户,218人。2014年脱贫14户共51人,2015年脱贫9户29人,2016年脱贫0户0人,其中2017年5月新识别5户12人,2017年12月新识别4户14人暂不能脱贫,2017年因63户异地搬迁户暂未入住,住房无保障达不到脱贫标准,所以孙滩村2017年无脱贫户,   经2017年11月动态调整,孙滩村共有贫困户92户,243人,截止目前未脱贫有69户163人。其中因病致贫55户,因残致贫12户,因学致贫8户,缺资金7户,缺技术10户,未脱贫贫困户中,五保户34户,低保贫困户35户,其中A类低保6人,转移就业22人,教育扶贫18人,办理慢性病门诊卡41人,2017年大病住院补充报销5人。   

大竹园村

  大竹园村地处于大别山北麓,距陈淋子镇政府南五公里,东临史河,南与孙滩村相邻,西与院岗村相邻,北与徐楼村相邻。村内有两条主干道;全村810户,3120人,下辖10个村民组;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有效耕地1555亩。村六年制小学一所,全校近300名学;村标准医疗室一处,参加合作医疗保险人员达98%;党员49人。大竹园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水稻、玉米、油菜种植,产业单一发展水平较低,全村有1000多人外出务工,劳务收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制约大竹园村的主要因素是基础设施尚未全面完善,产业结构单一,特色产业滞后,村级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较好。   经过2017年11月“大走访夯实扶贫基础”走访调查和村村民民主大会评议,大竹园村共计贫困户93户241人,其中2014年脱贫9户31人,2015年脱贫0户0人,2016年脱贫5户18人,2017年脱贫19户共55人,2018年计划脱贫52户110人。  

徐家楼村

  徐家楼村位于陈淋镇政府东南部,距镇区中心位置约3.5公里,全村辖16个村民组,26个自然村庄,780户、3288人。徐家楼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单一,群众收入较低,是徐家楼村的基徐家楼村情。由于处于平原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全村耕地面积为2670亩,其中水田2370亩,旱地300亩。全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劳务输出、水稻种植和养殖业。   截止2017年12月底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9户、共260人。其中:未脱贫54户、128人,脱贫45户,132人,在2017年12月份精准识别中,因有硬伤被删除4户,13人。(主要是部分户家中有车有房,部分户收入超过贫困户标准),新识别12户,39人;2016年未脱贫贫困户53户,176人,其中:当年新增4户,12人,脱贫3户,9人;2015年未脱贫贫困户60户,当年脱贫8户,18人;2014年识别贫困户为69户,当年脱贫10户,33人。在现有贫困户(未脱贫户)中,五保贫困户18户,23人,低保贫困户28户,79人,一般贫困户8户,26人。致贫原因:因病27户,80人,缺资金5户,9人,因残3户,8人,缺技术7户,12人,缺劳动力12户,19人。   

院岗村

  院岗村位于陈淋子镇政府南部,距镇区中心位置约4.5公里,全村辖12个村民组,16个自然村庄,625户、2609人。   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6户312人。其中2014-2015年通过各种扶贫措施及扶贫项目脱贫6户,24人;2017年脱贫64户,220人。院岗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单一,群众收入较低,是院岗村的基院岗村情。由于处于山地丘陵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全村耕地面积为2800亩,其中水田2600亩,旱地200亩。全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依靠劳务输出、水稻种植和养殖业。  

白龙岗村

  白龙岗村位于陈淋子镇中南部,属丘陵地带,距镇中心位置2.5公里,通往西九华山旅游风景区的交通通道九华路穿村而过。白龙岗村下辖11个村民组,424户,1917人。外出人口1023人,其中贫困户外出9户12人。全村共有留守儿童83户135人,都是有爷奶或委托亲戚监护照料。全村目前共有残疾人36人,其中享受残疾补贴29人。   白龙岗村2016年年底共有贫困户57户158人,2017年年初经过精准复核,共清退5户15人,新识别1户1人,返贫1户5人。2017年年底,经过走访排查,清退4户17人,死亡2户2人,新识别2户5人。目前在档贫困户共48户125人,其中还有21户25人未脱贫。   白龙岗村在2018年春季“两委”换届选举中产生新一届村党支书由3人组成:俞显国(支部书记)、李元刚(委员)、程培传(委员)。村委会由3人组成:俞显国(主任)、李元刚(委员)、孙秀丽(委员)。监委会由3人组成:程培传(主任)、李元洋(委员)、程千文(委员)。白龙岗村全村共有中共党员34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   白龙岗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单一,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村内有金属网厂一家,石料厂一家,砖厂一家,木材卷皮厂数家,但规模小产量低,生产低端产品,档次低。

大营村

  一、大营村基本情况   大营村位于陈淋子镇西3公里处。全村总人数531户221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151人,是2020年脱贫村,贫困发生率为6.8%。2014年脱贫1户5人,2015年脱贫1户5人,2017年脱贫1户7人,现有未脱贫人口54户134人,贫困发生率为6.04%。   二、贫困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   五保户20户因缺劳力致贫,15户(无五保户)因大病致贫,贫困户6户因家庭成员有残疾致贫,贫困户5户因学致贫,贫困户10户因慢性病致贫,1户因缺劳力(15岁孤儿)。   三、发展现状   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所有村民组自来水均已开通,电、有限电视、网络、均已开通。大营村部到郎山组路基已铺好,其他村组路路基正在铺设中。基础设施薄弱,各村组道路急需硬化。   2、基本公共服务情况   村部于2017年12月份竣工,文化广场正在建设中。卫生室1所,医务人员2人。大病医疗保险全覆盖,新农合覆盖率达99.6%。农村图书室一间,图书约1万册。主干道已开通4班公交车,极大方便群众出行。   3、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情况   土地流转700亩,120户农户受益,其中17户贫困户。蔬菜水果基地1家200亩,小龙虾养殖基地4家500亩,带动贫困户17户。苗圃培育基地30亩,雇佣5人务工。金融扶贫27贫困户,每户增收3000元。产业带贫6贫困户。   四、整改措施   大营村将进一步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栗冲组,郎山组村组道路,从根本上解决出行及生产生活问题。积极帮助村民拓展增收渠道,助力群众增产增收。  

后冲村

  后冲村位于陈淋镇政府南部山区,距镇区中心位置约7.5公里,全村辖13个村民组,36个自然村庄,565户、2400人。后冲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单一,群众收入较低,是后冲村的基后冲村情。后冲村是浅山区,山场面积12400亩,耕地面积800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茶叶、毛竹、板栗等林果作物,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全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劳务输出、茶叶、林果和水稻种植。 后冲村与圣塔寺村、汪岭村、土门岭村、红花村、孙滩村、大竹园村、徐家楼村、院岗村、白龙岗村、大营村、凉亭村、陈淋子社区、前庄村、义渡村、联合村、赵营村、中滩村、陈淋子村、草田社区、南古城社区、运斗村、快活岭社区、童楼村相邻。  

凉亭村

  凉亭村位于陈淋子镇中北部,沪陕高速北侧,距镇区5公里,黎陈路穿心而过,自然形成了街道,与本镇赵营村、草田村、圣塔寺村、联合村相邻,是陈淋子镇副中心,全村面积近1.7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组,573户,2017年低总人口2706人。凉亭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村民以传统农业和小商品业为生。近年来随做外出务工和本镇打工增多,农民经济有所好转,但有病有残等无劳力逐年贫困,2017年动态调整后,有贫困人口77户,189人,占总人口的6.9%,2018年元月整户死亡2户,人数减少3人,现有贫困户75户,186人,其中2014年脱贫1户5人,2016年脱贫1户2人,2017年预脱贫18户67人,全村已全部通电、电话、广播电视和自来水,行政村基本实现公路硬化。   凉亭村集体经济薄弱,为非贫困村。虽然有商贸支持,使农民得到一定的实惠,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落后贫困的基本状况。产业单一,群众收入比较低,集体没有收入,仍是凉亭村的基凉亭村情。由于处于平原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水稻、花生、小麦,油菜、玉米等作物。  

陈淋子社区

  陈淋子社区位于陈淋子镇中部,距镇政府400米,社区面积1.5平方公里,下辖9个居民组,其中一个为市民组。全社区1175户,5058人。社区两委干部4名,党员70名。社区无耕地,群众以外出务工和经商为主。   一、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社区两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效能作为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两学一做”活动的重要抓手,成果丰硕。2016年度荣获“省级卫生村”的荣誉称号,2017年度改善了志成路,安装路灯60余盏,全社区实现了水泥路组组通。兴建垃圾池5个,安置垃圾桶27个,使社区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都得到极大改善。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今年以来逐步适应信息化、网络化趋势,在全社区推广数字电视和宽带网络系统,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群众义务巡逻室,实现常态化巡逻;组织五老人员,建立矛盾调解办公室,解决群众纠纷;明确专人负责群众新农合、计生服务、新农保等事项办理服务工作,坚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使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满意度获得全面提升。   新一届社区两委班子将继续发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积极履职尽责、实干担当,认真完成上级和群众交办的各项事项,为全镇树立榜样。

前庄村

  一、前庄村地理概况、人员情况、村级组织情况、党员情况:   前庄村位于陈淋子镇最北部丘陵村,距镇区中心位置约10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组、19个自然村庄、456户、2049人,常驻人口1120人,常年外出务工创业的620人。   村级两委班子成员共4人,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光云,支部委员2人,监委会3人,全村共有党员36人,常年外出流动党员13人,全村总面积是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00亩,林地1200亩,水面200亩,黎陈路穿心而过,为水泥硬化路面,其他村组道路都是泥土路,雨天出行困难。有学校一所,老师12名,在校学生230人,医疗室一个,健身广场一处,健身器材9套。   二、经济发展成效、特色产业、旅游开发等:   前庄村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和外出务工收入。农业主要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养殖,种植业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红薯、花生。正常年份粮食产量900吨,油菜、花生等油料产量50吨,种植业年产值300万元,畜牧业养殖主要是猪和三禽,常年生猪存栏600头,三禽常年存栏20000只,畜牧业年产值200万元,外出务工经济是前庄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年外出务工创收在1500万元以上,2017年人均纯收入10000元以上  

义渡村

  义渡村位于陈淋子镇最北部,距镇区中心位置约10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组,19个自然村庄,439户、1826人,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164人。其中2014年脱贫10户40人,2015年脱贫2户11人,2016年脱贫4户14人,17年脱贫7户29人,未脱贫33户70人。   义渡村集体经济薄弱收入少,产业单一,群众收入比较低,由于处于丘陵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全村耕地面积为1401亩,其中水田1100亩,旱地301亩。全村农民主要改入来源于劳务输出、水稻种植和养殖业。  

联合村

  联合村位于陈淋子镇北部,临靠史河,距镇区7公里。全村10个村民组409户,1730人,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亩,退耕还林450亩。人均可耕地面积少,基础设施差,贫困面大,贫困程度较深。2014年联合村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贫困村,2015年实现整村脱贫。  联合村与圣塔寺村、汪岭村、土门岭村、红花村、孙滩村、大竹园村、徐家楼村、院岗村、白龙岗村、大营村、后冲村、凉亭村、陈淋子社区、前庄村、义渡村、赵营村、中滩村、陈淋子村、草田社区、南古城社区、运斗村、快活岭社区、童楼村相邻。  

赵营村

  赵营村位于陈淋子镇西北部,距镇区中心位置约6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组,463户、2019人,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152人。   截止2017年底,赵营村共有建档立卡户71户152人,占总人口的7.5%,其中通过各种扶贫措施及扶贫项目,2014年脱贫2户5人,2015年脱贫5户16人,2016年脱贫2户8人,2017年脱贫17户43人,现有未脱贫户45户80人。全部71户建档立卡户中五保户贫困户29户30人,一般贫困户7户13人,低保贫困户35户109人;因病致贫45户99人,因残致贫20户41人,因学致贫2户6人,缺技术致贫3户5人,缺资金1户1人。   赵营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单一,群众收入比较低,集体没有收入,是赵营村的基赵营村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全村耕地面积为1100亩,其中水田400亩,旱地700亩。全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劳务输出、水稻种植和种殖业。  

中滩村

  中滩村位于陈淋子镇北部,距镇区中心位置约3公里,为非贫困村,全村辖11个村民组,538户共计2198人。   2014年至2016年共有贫困户87户,204人,其中2014年脱贫10户35人,2015年脱贫4户24人。   经2017年11月动态调整,新增贫困户11户25人,其中因病致贫5户,因残致贫3户,缺技术3户,现建档贫困户95户232人,稳固脱贫1户4人,其中已脱贫31户108人,清退贫困户2户2人,未脱贫64户124人。其中64户因病致贫,12户因残致贫,6户未因缺技术致贫,4户因学致贫,9户因缺资金致贫,未脱贫贫困户中,五保户17户19人,低保贫困户57户131人,其中A类低保7人;政府兜底41户50人;转移就业23人,教育扶贫20人,已办理慢性病门诊卡59人。   经整改全村残疾人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人,非建档立卡户11人。党员43人(其中外出16人,无贫困党员)。全村外出务工756人,县内务工107人,(其中,外出务工贫困人口19人县内务工贫困人口30人)   帮扶单位:陈淋子镇村镇中心。帮扶人员4人,帮扶贫困户32户。   全村外出务工756人,县内务工107人,(其中,外出务工贫困人口19人,县内务工贫困人口30人)。   中滩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单一,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小麦、油菜、花生、红薯为主,养殖业以牛羊鸡鸭鹅为主。群众收入比较低,集体没有收入。全村耕地面积为1080亩,均为旱地。全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省外、县内务工以及种植和养殖业。  

陈淋子村

  陈淋子村位于陈淋子镇东南部,距镇区中心位置约1.5公里,全村辖11个村民组,480户,共计1992人。   根据省、县相关文件和标准,截至2018年3月份,陈淋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173人,其中已脱贫38户109人,未脱贫33户64人。71户贫困户中截至2018年3月有未脱贫贫困户33户,64人,占总人口的3.25%。2014年脱贫10户33人,2015年6户22人,2016年脱贫1户5人,2017年脱贫21户51人。   针对各项主要致贫原因,因病43户,因残11户,缺劳力6户,缺资金6户,因学3户,缺技术户。低保贫困户48户,五保贫困户16户18人,一般贫困户8户。因病的已为其办理慢性病门诊卡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因学的目前家里上学人员以实现毕业,开始择业;因残的已经办理了残疾证,并上报镇民政所;缺资金的已经向其讲解了国家金融扶贫政策;针对缺技术的,已经与相关部门联系为其提供相应技术培训;缺劳力的,目前通过提供社会最低生活保障、五保兜底以及社会捐赠等措施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   陈淋子村处于平原丘陵地区,适宜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全村耕地面积为1300亩,其中水地1100亩,旱地200亩。全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劳务输出,水稻种植和养殖业。陈淋子村靠近镇中心,临近史河区产业集聚区,农业是增收的主要渠道,如板厂,卷皮厂,小龙虾养殖等等。贫困户只要有劳动力,就可以就道就近就业,增收或通过流转土地,生产经营,摆脱贫困,农民2017年人均存收入高于全镇平均水平。  

草田社区

  草田社区位于陈淋子镇北部,距镇区中心位置约3公里,为国家级重点贫困村,全村辖14个村民组,580户共计2484人。   2014年至2018年我社区共有贫困户120户457人,已脱贫贫困户65户280人,其中2014年脱贫6户20人。2015年脱贫6户27人。2016脱贫37户166人,2017年脱贫16户67人。   2017年,通过精准复核,共清退18户44人,新识别17户59人,目前现有未脱贫贫困户55户177人,其中,五保户22户25人,低保贫困户14户52人,一般贫困户19户100人。易地搬迁29户106人,危房新建2户4人。   贫困户中,63户262人因病致贫,33户133人因缺技术致贫,10户29人因残致贫,7户26人因学致贫,7户7人因缺劳力致贫。   全村残疾人45人,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19人(其中一二级残疾8人、三四级残疾11人),非建档立卡残疾人26人。全村党员45人(其中外出15人,60岁以上20人,贫困党员7人)。   全社区外出务工1510人,县内务工105人,(其中,外出务工贫困人口132人,县内务工贫困人口44人)。   草田社区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单一,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水稻,小麦为主,养殖业以水产养殖为主。社区位于史河湾产业集聚区内,依托产业集聚优势,村集体收入每年达3万元。   全村耕地面积为1590亩,其中水田1380亩,旱地210亩。全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省外、县内务工以及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业为主。   2018年5月我社区进行了村“两委”换届,选举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全心全意的为群众服务。  

南古城社区

  南古城社区地处于大别山北麓,陈淋子镇镇区往北二公里左右进入南古城村部,东临史河与安徽叶集一河之隔,南干一支分渠带路穿社区中心而过,西与运斗、童楼村相邻,西与312线高速公路出口,产业集聚区位于黎陈公路往南进入史河湾试验区紧靠339线。北与草田村、中滩村、312线高速出口为界。南古城社区道路四通发达。全社区621户,2676人(含非农业户口),辖11个村民组,共有13个自然村落,全村总面积1.9平方公里,有效耕地1650亩,其中水田为800亩。社区六年制小学一所,连学前班近300学生,社区标准医疗室一处,参加合作医疗保险人员达98%以上。党员44人,预备党员一人。南古城社区交通较便利。本社区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水稻、玉米、油菜种植,产业单一发展水平较低,全村有1000多人外出务工,劳务收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制约本社区的主要因素基础等设施十分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特色产业滞后,根据南古城社区耕地较少,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较好的实际情况。   抓党建,促扶贫,利用在家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落实三会一课学习制度,发挥党员先锋队作用。   2018年在镇党委政府,镇计生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各项计划实施完成,让群众早点得到实惠。加大群众教育力度,改变群众旧的思想观念,提高人口文化素质,将各项政策宣传到位。引进先进农业技术争取更多的项目在古城实施,使人民群众有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良好的居住环境,较高的经济收入,预计2018年古城社区全面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可顺利实现全面脱贫。  

运斗村

  运斗村位于陈淋子镇北部,距镇区中心位置相临,为非贫困村,全村辖13个村民组,687户共计2720人。全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5人,全社区共有51名党员。   全社区现有贫困户85户228人其中2014年脱贫9户16人,2015年7户17人,2016年脱贫17户55人,2017年脱贫27户85人,2018年计划脱贫25户55人。   经2017年5月动态调整,新增贫困户3户13人,11月动态调整,新增贫困户11户35人。稳固脱贫5户8人,清退贫困户7户22人现有五保户12户13人,其中有1户含有低保,贫困户中有低保41户42人,其中A类低保1人,其余41人均为B类低保,转移就业24人,教育扶贫26人办理慢性病门诊卡81人,全村有29人已领残疾补贴,合作医疗减免194人,企业带贫人数33户(丰源林业31户、九华茶业2户),计生奖扶7户。   全社区残疾人38户3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23人,非建档立卡16户16人。现有党员51人(其中外出15人,全村外出务工920人,县内务工260人,(其中,外出务工贫困人24人县内务工贫困人口22人)  

快活岭社区

  快活岭社区位于陈淋子镇西部,距镇政府1公里。全村636户,2542人,辖14个村民组,总面积3.6平方公里,有效耕地1337亩。其中水田1200亩,本社区农业生产主要以杂交水稻为主,兼种小麦、大豆、花生、红薯、玉米等农副产品,土地多为较贫瘠的黄土地,农业产量较低。   全社区约有一千多处出务工,务工地主要为天津以建筑或拆迁旧房为主,江苏、务工职业多为纺织,运输等相关行业为主,另外,北京、广州、新疆、上海、山东、郑州均有务工人员分布,务工收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家村民多为年龄较大,或为带孩子而不能出门务工人员,在家一边种地,一边从事一些其他工作,主要职业有:佛教香加工,建筑、运输以及镇区附近企业,模板厂等就业。佛教香加工是快活岭社区就业主导产业,有41户加工大户,均为家庭作坊生产方式,带动用工约200多人,人均年工资1万左右。   社区内建有卫生室一处,学生主要在镇办小学或初中就读,幼儿均在镇区幼儿园就读,教育条件较为优越。   社区北邻镇域工业区,东邻镇域集镇,建有快乐家园,银苑小区,金龙家园,富金家园等几处居民新建小区,交通、通讯等居住设施较完善,14个村民小组居民点,通讯、有线电视,家电均较畅通,各村民组路基已另一个完毕,总长约   为10公里,2017年申报铺水泥硬化道路4.5公里已批复,该工作正在进行之中,预计2018年六月底完工。太阳能路灯安装也纳入社区帮扶单位——史河湾试验区工商分局的议事日程。   社区有339省道东南方向穿经而过,迎宾大道南北穿经而过,宁西跌路由东至西双线灌通。主要河流——后冲小河,也是我镇的一条主要排洪与灌溉为一体主要河流,南干十四斗渠是快活岭社区的主要农用灌溉支渠,但年久失修,现基本不能发挥作用。   社区地形为丘陵岗地带,亚热带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植被较浓密。   经个人申请,群众评议等程序,本着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仪六定措施,全社区评出贫困户48户116人。   现有贫困户基本情况:   未脱贫:26户54人。已脱贫:19户59人(14年脱贫10户31人、15年脱贫2户9人、16年脱贫1户3人、17年脱贫6户16人)   五保户:17户18人、低保户:22户74人、一般贫困户:6户21人。45户贫困户致贫原因分布:因病:21户59人;因残:6户15人;因灾:3户8人;缺劳力:6户7人;   缺技术:8户22人;缺资金:1户2人。   帮扶措施:危房改造:11户;户容户貌整治2户;雨露计划:4人;国机励志:2人;公益岗位:20人;慢性病门诊35人   大病报销:18人;残疾人:12人(贫困户);外地务工:11人。教育扶贫补助:26人;金融贴息贷款:1户共计5万元;五保户:17人每人每年4552.2元;低保户:73户,每年每人1915.2元,A类1人每月288元。电费减免:每户每月减免10度电;全年减免电费67.2元。   农村合作医疗:贫困户新农合参保每人减免30元,五保户全免。   产业项目:豫南黑猪养殖带动:12户,每户增收3000元。   小龙虾:带动35户,每年2800元。安全饮水:自然村庄未安装自来水   2014年度脱贫10户31人、2015年度脱贫2户9人、2016年度脱贫1户3人、2017年脱贫9户19人{含3户3人稳定脱贫}未脱贫26户54人,未脱贫26户中有17户18人是五保户,9户36人是2018年脱贫工作的主要攻坚对象,对他们,居委会与帮扶单位——工商分局,积极研究帮扶措施,对他们分类型,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了脱贫措施,征对26户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了帮扶清单,逐人逐户进行落实,让每一户帮扶措施,除了普惠制帮扶措施,还必须有两项以上帮扶措施,主要依托佛教香加工和利来针织厂扶贫基地,金融贷款入股分红,(丰源公司)以及安排公益岗位低保保障等措施,让有劳动能力的人有个长期稳定的务工收入,并与他们签订了以奖代补协议。对的确无劳力,无依靠的17户五保户,实行政府五保兜底帮扶,力争不让一个穷人掉队。   对一部分生活较为困难的农户,居委会也制定了评选办法,分别为95人次纳入了低保对象,截止目前新农保,新农合参保率均为100%,社区设有多处垃圾池,建有垃圾中转让站一处,专业清洁工四人,人居环境较好。结合当前工作,快活岭社区又新增村级保洁员11人,安全巡逻员4人,大气污染网格员1人,道路维修员1名,这些人员均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产生,使他们收入稳定,每人每月300元工资。征对贫困户不同情况,分别在教育,(为在读的贫困户学生解决教育资助),医疗,让贫困户享受到规定的四种报销,民政低保保障,残疾人补贴危房改造8户,金融贷款入股分红等方面逐户落实。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了解他们生活状况,解决他们家庭随时出现的生活困难,坚持重大节日慰问活动。   近期,社区“两委”正在筹划召开党员群众大会,就制约社区发展的交通,灌溉等问题制定解决办法,预计在2018年度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社区居民的努力下,我们摆脱贫困,摘掉贫困的帽子,识别贫困发生率在0.5%以下。  

童楼村

  童楼村共有16个村民组715户,全村人口2903人。五保户27户,低保户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一般贫困户11户,其中2014年脱贫1户,2015年脱贫2户,2016年脱贫1户,2017年脱贫4户,2018年计划脱贫79户,209人。   近几年发展童楼村在陈淋子镇党委的领导下,务实进取,艰苦奋斗,经济社会民生等各方面事业均取得很大进步,具体如下:   (一)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优先解决村主干道路硬化问题;解决2903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安全率达到99%,配套完善村级供水设施;到2018年年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目标,逐步分批次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村组道路问题,方便群众生活。   (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9%以上。建立健全村级卫生室及配置合格村医,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确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公共文化、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三)乡风文明程度大幅提高。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农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村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高。计划到2018年年底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率达到100%,村民自治、民主法制创建面均达到95%以上。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努力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到2018年年底实现“四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达到100%。加强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和“背包”服务、网格化服务,逐步建成较为完善的便民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村两委服务群众功能的质量。  


孙滩村特产大全




孙滩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