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信阳 >> 固始县 >> 郭陆滩镇 >> 圈堰村

圈堰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圈堰村谷歌卫星地图)


圈堰村简介

  圈堰村位于郭陆滩镇以西2公里处,有15个村民组,现有人口2313人,550户,劳动力884人,耕地面积2826亩,其中水田2340亩,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与外出务工、种植、养殖。常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还有少量小麦、油菜。
  一、基本情况
  1、生活环境方面。一条郭樟水泥路贯穿全村,途径1.5公里,道路平整干净,房前屋后井然有序,门前水泥硬化,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
  2、卫生教育方面。村内设有村卫生室,两名职业医生坐诊,基本保障全村“小病不出村”的目标。有一所圈堰村小学,占地10余亩,两层半12间教室,现有教师11名,学生39名。
  3、社会保障方面。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各种保险,全村2140人参加新农合,参保率达99%,同时为村内一些因病、因残致穷的家庭办理了低保救济。
  二、组织建设
  圈堰村现有党员35人,在家党员18名,村委会党员干部3名,其中女干部1人,大专学历1人,村委监督委员会党员4名。圈堰村在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志强的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三、经济情况
  圈堰村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村,村民生活发展70%来源于外出务工,近年来在郭陆滩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发挥地理位置优势,成立了致富、兄弟两个种植养殖合作社,以每亩每年400元的租金流转土地近1500亩,开展种植和水产养殖等,极大提升了利用率和效益,为群众增收作出相应的贡献。2015年人均收入4500元/年。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525105 464000 -- 查看 圈堰村谷歌卫星地图

圈堰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圈堰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东元村

  一、基本情况   东元村共有3个村民组(南元组,北元祖,大庄组),全村共有农户167户,730人,耕地面积50亩,党员2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15人。现有贫困户3户3人(姜晓燕,王明荣,钟士友),全部为五保贫困户,贫困户发生率0.41%。2018年计划全部脱贫。   二、当前工作开展状况   现有贫困户为五保户,采取帮扶措施以社会保障兜底、金融扶贫为主。慢性病普查全部普查到位。目前已办理残疾人证件的共1户1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好党建。完善“三会一课”、“党员评星”版面,每两周组织召开一次党员活动,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会。完善“三会一课”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二)抓好产业。东元村扶贫产业主要是大棚蔬菜为主,一年四季有新鲜蔬菜供应市民需求。今后将进一步扩大产业面积,使更好的带动农户致富。  

仰山村

  仰山村,16个村民组,863户,3467人,耕地4451亩,宜渔面积610亩。党员80人,外出务工党员34人。   2014年建档立卡47户156人,贫困发生率为4.6%(2014年农业人口数为3417人)。自2017年底动态调整后,现建档立卡122户,265人,贫困发生率为3.87%。   2018年仰山村扶贫基本情况:   1、未脱贫户76户134人,其中:五保贫困户49户50人,低保贫困户12户38人,一般贫困户15户46人;因病致贫68户,占比89.4%,因残致贫4户,占比5.3%,缺技术致贫2户,占比2.63%,缺劳力致贫1户,占比1.3%,因学致贫1户,占比1.3%。   2、脱贫户46户131人,其中:2014年脱贫2户5人;2015年脱贫7户34人;2016年脱贫5户14人;2017年脱贫32户78人。   3、2018年全村预脱贫66户124人。五保贫困户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医疗扶贫,保障住房安全。其他贫困户主要通过转移就业、发展生产“以奖代补”政策,产业扶贫入股分红。   4、2017年固始助民光伏发电合作社帮扶54户,每年每户分红1200元,共6.48万元;   5、2017年固始朕阳养殖合作社帮扶31户,每年每户分红500元,共1.55万元;   6、2017年享受以资代补17户共4.4万元;   7、2017年8月设公益性岗位28名,解决28名贫困人口就业问题,每月工资300元,共4.2万元;   8、2017年全村危房重建17户,31人,补贴37.5万元;   9、2017年升级仰山村7号变压器,解决群众日常生活用电电压低等问题;   10、2017年全村开始修建16条19.7公里的村组道路,目前已经铺上了垫层,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历史。   

河东村

  河东村基本概况   一、历史情况   河东村位于郭陆滩镇东南部,辖13个村民组,现有人口2210人,626户,耕地面积3191亩,享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境内有2口50亩以上的大塘。民清属川山里。民国初属郭陆滩区。1940年属古蓼镇。1949年建河东乡,属郭陆滩区。1956年建河东高级社,属郭陆滩乡。1956年改河东大队,属郭陆滩公社。1962年仍属之。1983年改河东村,属郭陆滩乡。1997年属郭陆滩镇。地属倾斜平原,有垄岗。水稻土和黄棕壤土及灰潮土。西临石槽河,梅山南干渠第四支渠经村。204省道穿境而过。   二、人文情况   河东村全村共有13个村民组,人口2268人,626户,全村面积4200亩,耕地面积3191亩,全村有1080人外出务工创业。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花生、玉米、小麦为主。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260人,属非贫困村。   三、组织建设   河東村党支部共有54名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3名。通过换届选举,村两委班子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村民生活和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发展现状   1、交通建设。经过农开工程、交通扶贫项目实施村内主干道路面硬化,实现全村主干道路全循环。   2、环境卫生。有垃圾处理池,有专人管理,垃圾和污水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村庄绿化符合农村实际;坑塘得到合理利用。   3、饮水安全。村民均能饮用水上安全放心水。   4、基本农田建设。中低产田得到有效治理,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   5、农村电网得到改造,农电入户率100%。   6、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有文化活动室内和村民图书室,图书室藏书能满足村民发展生产的知识需求;村民有文化活动场所。   7、至少有一名有文化、懂信息、能够服务的信息员;学校、自然村通宽带。   8、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90%以上;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高中阶段入学率90%以上。   五、发展思路   村两委班子紧紧团结党员、村民代表,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一是清理发展思路,制订了年度发展规划。二是加大投入,根据河东村实际,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经济作物,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强现有集体资产的管理。严格规定非生产性开支,同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六、扶贫工作   2017年底经过村两委民主评议,新识别贫困户15户39人。目前河东村建档立卡识别贫困人口58户116人,占全村人口5.2%。2014年脱贫人口3户10人。2015年脱贫人口19户65人。2016年脱贫人口6户18人。2017年脱贫15户54人。全口径贫困户100户,260人。其中五保户30户,30人。低保户13户,44人,|般户15户,42人。   2017年扶贫工作中,通过走访、开村民组会,动态调整贫困户,走群众路线、让群众参与,做到应进则进,应退则退,同时提高了群众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根据贫困户家庭具体情况让政策一条一条落地。扶贫中,学前教育6人受益,义务教育阶段13人受益,高中教育8人受益,中职2人受益,义务教育省定营改计划1人受益。医疗扶贫中,住院报销38人次,慢性病门诊办理41人。残疾补贴受益2人,低保户13户,21人。   易地搬迁3户3人受益,危户重建项目11户11人受益。太平种植合作社26户受益,光伏发电带动项目27户受益。交通扶贫项目已修7条,铺水泥路基垫层2条。   全村长堰村民组增容3号变压器;古堆村民组增容4号变压器;赵行村民组增容6号变压器;   今后将更深入走访贫困户和一般农户。及时了解家庭状况的变化,做好动态调整工作,提高贫困户和群众的满意度、认同度。根据贫困户的具体情况,一项一项落实政策,帮助群众脱贫。发展产业项目,引进安徽跳龙门种植合作社投资的千亩桃园建设项目预计投资1000万。涉及8个村民组1500人,目前已与四个村民组签订了合同,有一个村民组解决具体问题,可以签订。   全村通过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方式解决五保贫困户吃、穿、住房问题。低保贫困户和一般贫困户通过转移就业、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帮扶等,使贫困户一步一步稳定收入,到2020年河东村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孙桥村

  一、地理及人员概况:   1、孙桥村位于郭陆滩南部,距县城28公里,现有19个村民组825户,3502人;耕地面积3120亩,林地400亩,水面700亩。   2、全村低保人数:36户51人(A类18户30人,B类18户21人);其中:贫困户21户35人(A类16户28人,B类5户7人)。   3、全村五保人数:43户46人;其中:贫困户34户37人。   4、全村残疾人数:62人(一二级34人,三四级28人);其中:贫困户34人(一二级21人,三四级13人)。   5、现有党员38人,预备党员1人,其中在家21人,外出19人。   6、贫困户:2014-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13户297人(2018年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25人);其中:①2014年脱贫17户45人;②2015年脱贫13户50人;③2016年脱贫17户54人;④2017年脱贫10户31人;⑤现有贫困户56户117人(其中新识别6户25人),现有贫困户中五保34户37人;低保17户66人;一般户5户14人。   7、现有贫困户56户117人,2018年预脱贫55户,114人,未脱贫1户,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8%(标准0.5%);   二、村级经济及特色产业:   主产水稻、玉米、花生、小龙虾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宜农、宜林、宜居。   

周岗村

  周岗村位于郭陆滩镇西南部,毗邻余岗、青峰、孙桥、孙棚、九桠、圈堰等村,辖17个村民组,现有人口729户,3168人,耕地3262亩。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159人,贫困发生率为4.9%(2014年周岗村农业人口3193人)。2017年档卡整改后,共有贫困户61户,155人,其中脱贫21户76人(含稳定脱贫不享受政策3户12人),截止2017年年底有40户79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2.4%。   2017年12月新识别贫困户4户15人(曹其江5人、陈家刚3人、罗年义2人、熊登峰5人)   以奖代补享受户数:落实9户(马光群、方向、饶云生、俞庭发、谢朝甫、岳成山、方礼芳、张金红、程志平)   危房重建享受户数:落实10户(李照银、王士昌、方荣田、杨家学、金荣祥、陈传合、熊志河、蒋仁杰、岳殿巨、黄永有)   光伏发电享受户数:18户55人(杨家学、谢朝甫、管学明、岳殿巨、王余江、陈仁礼、程志平、程平、罗年义、姚光珠、俞庭发、马光群、杜其华、黄永学、黄永有、樊士德、方礼芳、岳成山)   教育扶贫享受户数:11户,高中2人(王欢欢、韩香)初中5人(陈果、陈浩、陈同莲、王慰琴、姚连凤)小学1人(施国一)幼儿园3人(张志冉、袁文凯、杜玉涵)   贫困户中(含脱贫户)低保享受户数:22户(陈家刚、罗年义、曹其江、熊登峰、俞庭发、谢友福、方向、王余江、岳成山、姚光珠、程平、樊士德、黄永有、马光群、杜其华、王红学、程志平、谢朝甫、韩德满、杨家学、陈仁礼、饶云生)   贫困户中因病致贫37户,占贫困发生率60.9%;   因残致贫15户,占贫困发生率24.5%;   因学致贫4户,占贫困发生率6.5%;   因灾致贫2户,占贫困发生率3.2%;   缺技术致贫3户,占贫困发生率4.9%。   在郭陆滩镇政府领导下,周岗村主动学习中央关于新农村的精神,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主动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和谐发展。   周岗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文化教育、医疗水平有待提高。   周岗村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思路是: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班子成员,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逐步提高周岗村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实现“稳粮产、调结构、促增收”为目标的农村经济工作新突破。一是引进、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保证人均有粮450公斤以上;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二是走产业结构调整的富村之路,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加快全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尽快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效应,积极配合郭陆滩镇建设规划,助推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完成。  

余岗村

  余岗村村情概况   【历史】   余岗村位于郭陆滩镇南部5公里,离郭陆滩镇镇区较远。余岗村辖12个村民组,全村有耕地面积1777亩,林地面积210亩,全村总户数458户,总人口1831人。   【人文】   余岗村农业结构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面积1600亩,粮食平均年产量60万公斤。环境卫生方面建有专门的垃圾池,并配有保洁人员,同时供电、文化、教育、医疗、社保等都已落实到位,解决村民看病难、养老难的问题,余岗村以前无文体娱乐设施,2017年余岗村建立文化大院、文化广场1000平米,设有健身场所和一套健身器材和农家书屋。。   【扶贫概况】   余岗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6户、785人,2014年脱贫39户133人,2015年脱贫107户343人,2016年脱贫0户0人,2017年脱贫5户21人,现有贫困户18户30人,其中五保贫困户12户16人,低保贫困户6户14人,2017年余岗村享受教育扶贫政策11户17人,医疗救助37户37人,危房重建2户2人,易地搬迁4户6人,公益性岗位21户21人,以奖代补1户1人,产业扶贫光伏发电项目覆盖14户,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   【经济发展状况】   余岗村积极实行土地开发流转、盘活土地资源,完善安置地各项设施,做大做强集体经济,使村委会有钱为村民办事,使各项工作的运转能有资金保障,使全体村民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近年来,余岗村在上级各部门资金的投入下,村内交通道路等公共服务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东边的渠道1.2公里经过7个村民组;西边的1.5公里经过5个村民组;今年新修建U型500米,硬化水渠500米,疏通渠道500米。   2017年11月安全饮水接入村组。   【组织】   余岗村两委健全,结构合理,团结和谐,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同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余岗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深入开展“五亲自”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党员群众的积极性,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抓,营造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良好氛围。   全村党员51名,其中3名为村干部。发展积极分子一名。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椿树岗村

  椿树岗村位于郭陆滩镇北部,西靠郭陆滩镇西园村,东与我镇仰山,玄中相邻。距县城20公里,交通方便。全村共有19个村民组,总户数723户,总人口2890人,耕地面积2600亩。   椿树岗村2013年建档立卡49户,147人,占全村总人口5.2%,经过近几年精准脱贫,并将全部非集中供养五保户纳入贫困户。2018年1月2日椿树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84户,239人。其中删除6户13人,2015年脱贫5户15人;2016年脱贫5户24人;2017年脱贫24户99人,(2017年低保户脱贫11户)。   2018年贫困户44户88人,其中五保贫困户29户30人,低保贫困户9户39人,一般贫困户6户19人,因病37户70人,因残6户14人,因学1户4人。慢性病门诊办理80人,教育扶贫19户23人。公益性岗位就业33人(含卫生保洁员,河道管理员,生产安全员,道路护理员,食品安全协管员,水稻保险-,治安巡逻员),易地搬迁4户18人,危房重建6户14人,朕阳合作社分红30户125人。   一,夯实基础,加强组织建设。椿岗村设置了村委会议办公室,党支部办公室,党支部会议室;重新整理了档案,实现了各种资料分类归档;同时重新用上了闲置多年的多媒体设备,远程教育设备等,给村民们适时播放当前最新的时事新闻或是一些科普技术的视频,使村民们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加强班子的团结,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先锋网站等手段,利用党员会议等形式,加强学习,从而提升党员素质。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将本镇扶贫工作与基层党建工作积极结合恰里,大力贯彻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六大载体“建设;根据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二,强化为民服务意识,积极为民办实事。1,严格按照低保户评定程序,积极做好了2016年低保户评定工作。2,认真,合理安排好救灾,救济款物,切实使困难群体得到政府的救助。3,认真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在村组干部的共同力下,椿树岗村今年的参保率达到99%。4,专门聘请卫生保洁员,对村庄主干道定期清扫,积极开展清洁村庄活动;   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镇党委的具体指导,我们将继续为把椿岗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实现2018年脱贫目标。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和培养,为明年的村两委换届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进一步理清经济发展思路,促进村级经济的发展及村民增收。继续扩大经济林种值面积,由原来的470亩增加到600亩;确保来年有好的效益;新增大棚蔬菜120亩,继续扩大村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提高村民收人;继续改造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为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  

桥口村

  桥口村位于郭陆滩镇中心偏西,辖10个村民组,分别是高塘、曹坊、桥口、塘渡、曲圩、东湾、三庙、汪圩、陈堰、肖湾。全村共有耕地1640亩,林地60亩。全村总人数431户1916人(2018年初统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357人,。2014年脱贫户21户96人,2015年脱贫18户74人,2016年脱贫16户64人,2017年脱贫17户63人,现有未脱贫人口28户60人,贫困发生率为3.13%;其中包含17户19人五保户,1户1人集中供养,12户易地搬迁户,一般户6户20人。   全村低保户数41户51人,A类低保35户45人,B类低保2户两人(齐蕾、陈正英),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包含低保户20户28人。   全村有残疾人50人,其中一级残疾5人,二级残疾22人,合计27人享受残疾补贴;全村贫困户中有141人办理慢性病门诊。  

西元村

  西元村位于郭陆滩镇政府驻地,辖6个村民组,现有人口265户1014人,耕地面积622亩,党员21名,低保户9户9人。西元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47人,2015年脱贫10户37人,2017年脱贫7户10人。其中:潘堰、河沿、堰西三个村民组360亩,享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境内潘堰、许堰村民组有两口50亩以上的大矿,太平大道、富康路直贯南北,西元大街横跨东西。   在郭陆滩镇政府的领导下,西元村主动学习中央关于新农村的精神,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主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和谐发展。西元村扶贫产业主要以养殖小龙虾为主,目前已成立了和盛共赢养殖合作社,注册资金240万元,流转土地135亩,每亩土地租金400元,带动农户42户,其中贫困户5户,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养殖面积50亩,散养鸡、鹅等家禽,种植花卉,吸纳村民及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增加收入,达到脱贫目的。   西元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水平有待提高。   西元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团结班子成员,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逐步提高西元村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实现“稳粮产、调结构、促增收”为目标的农村经济工作新突破。一是引进、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保证人均有粮450公斤以上;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二是走产业结构调整的富村之路,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加快全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尽快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效应,积极配合郭陆滩镇建设规划。  

龙井村

  一、村情概况   全村总户数571户(全家外出172户,在家399户),总人口2307人,村民组16个,耕地面积2519亩,林地面积300亩,宜渔面积510亩。村民组通水泥路21条,全村2017年新修水泥路8.97公里。   二、贫困现状   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户数48户、人数104人,其中14年脱贫0户0人、15年脱贫6户17人、16年脱贫1户6人)、17年脱贫2户5人,2017年底新识别3户13人、清退0户0人、死亡3户3人。   系统内现有未脱贫贫困户39户76人,其中五保贫困户24户30人、低保贫困户15户46人。因病致贫24户52人,因残致贫7户15人,缺技术致贫1户2人,缺劳动力致贫7户7人。   2018年拟脱贫31户6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43%。   三、政策落实   1、教育扶贫:有子女上学的贫困户有10户14人,其中享受教育扶贫补助的有6户7人。罗开良女儿罗音韵,周祖萍儿子易思豪,梁传福儿子梁礼江,郑主意儿子郑泽严,陈义河儿子陈得意、陈得鹏,高昌成儿子高明辉、高桂林(不住校),贾玉华女儿贾云鸽(不住校),李得君儿子李钰伟(不住校)、李钰龙(不住校),王国发孙子王森权(外地上学),付少保女儿付林运、付林雪(外地上学)。   2、健康扶贫:已办理慢性病门诊户数人数39户57人,贫困户全部办理。贫困户中没有大病病人。   3、危房重建:2017年7户9人(王开明1人,王开银1人、何福华1人、郑少海1人、聂金山1人、陈有山1人、贾玉华3人)。2018年结合土坯房治理,对贫困户中所有危房户全部申报危房重建。15户全部已经开工:李得君、李照秀、付少保、万明学、熊书林、杨庆发、孙效宝、赵庆于、夏中仁、郑成龙、钱开华、顾宝东、李永林、许荣付、夏中仁。贫困户维修2户全部开工:邵德付、陈义河。   4、易地搬迁:4户12人(柴本军4人、罗开良4人、夏国付2人、汪乃林2人)   5、社会保障兜底:贫困户中享受A类低保43人,享受残疾补贴9人(赵友玲、朱嫚、朱其龙、朱其江、邵德付、周庆莲、高昌成、夏恩兰、樊成发);享受五保24人(2人已死亡系统未调整)。   6、产业扶贫:(1)光伏覆盖14户,每户每年1200元每年。(2)三高养殖小区带动3户17年底新识别户,每户每年分红1000元。(3)固始县金融扶贫产业带贫项目对五保户全覆盖,每户每年分红1000元;对李得君、王国发、樊成发、汪乃林、李照秀、陈有山6户非五保贫困户每年分红3000元。   7、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28人,罗开良生态护林员是每年6000元;其他24人是每人每月300元,全年3600元。还有3人是2018年农业中心新增农业保险宣传员:李得君、陈义河、陈秀英,每人每年3200元。   8、以奖代补:2017年享受5户5人共计15000元。(夏国付、郑主意、付少保、罗开良、柴本军)。2018年已签订协议9户:夏国付、郑主意、付少保、罗开良、柴本军、朱厚财、高其乐、陈义河、李得君。   9、小额贷款:2017年1户5万元(赵庆国)。2018年3户:梁传福、朱厚财、高其乐贷款已放款,陈义河正在办理。   10、电力扶贫:五保户、低保户享受每月减免10度电,折合电费5.6元,减免的电费打在社保卡上,全年67.2元。   四、党建工作   村“两委”班子共4人,村党支部3人,(易志林:支部书记,男,53岁,2006年进村工作,担任支部书记10年;陈义林:支部委员,男,50岁,2015年进村工作;姚新荣:妇联主席,女,41岁,2016年进村工作)。村委会3人,(易志林村主任;姚新荣村委会委员;付礼贵,男47岁,今年新当选为村委会委员)。聘用人员舒学富:扶贫专干,男,60岁,2016年进村工作。2016年转移支付资金4.59万元。全村党员44人,在家党员23人,外出党员21人。近两年来,发展党员1人(姚新荣),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人(朱正有)。  

圈堰村

  圈堰村位于郭陆滩镇以西2公里处,有15个村民组,现有人口2313人,550户,劳动力884人,耕地面积2826亩,其中水田2340亩,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与外出务工、种植、养殖。常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还有少量小麦、油菜。   一、基本情况   1、生活环境方面。一条郭樟水泥路贯穿全村,途径1.5公里,道路平整干净,房前屋后井然有序,门前水泥硬化,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   2、卫生教育方面。村内设有村卫生室,两名职业医生坐诊,基本保障全村“小病不出村”的目标。有一所圈堰村小学,占地10余亩,两层半12间教室,现有教师11名,学生39名。   3、社会保障方面。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各种保险,全村2140人参加新农合,参保率达99%,同时为村内一些因病、因残致穷的家庭办理了低保救济。   二、组织建设   圈堰村现有党员35人,在家党员18名,村委会党员干部3名,其中女干部1人,大专学历1人,村委监督委员会党员4名。圈堰村在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志强的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三、经济情况   圈堰村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村,村民生活发展70%来源于外出务工,近年来在郭陆滩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发挥地理位置优势,成立了致富、兄弟两个种植养殖合作社,以每亩每年400元的租金流转土地近1500亩,开展种植和水产养殖等,极大提升了利用率和效益,为群众增收作出相应的贡献。2015年人均收入4500元/年。  

九桠村

  一、基本情况   九桠村共有17个村民组,全村共有农户673户,3042人,耕地面积3245亩,党员56人(其中在家31人,外出25人)。2014年脱贫2户8人,2015年脱贫4户11人,2016年脱贫3户11人,2017年脱贫10户32人,现有贫困人口34户61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1户29人(有2户存在低保和五保有交叉),五保贫困户25户32人。   二、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1、产业帮扶   朕阳合作社切块资金入股分红带动16户,每年分红500元,持续2年。   助民光伏产业带动贫困户16户,每年分红1200元,持续到2020年。   2、转移就业   公益性岗位22人,其中保洁员17人,巡逻员3人,水稻保险-2人。   2017年享受以奖代补2户(曹士旺2000元,曹士芳3000元),2018年签订以奖代补协议21户。   3、医疗:慢性病普查全部普查到位。   教育:应该享受教育扶贫政策的贫困户全部在教育部门建立了专项档案,学前教育和小学政策已兑现到位。   住房:有8户16人实施了危房重建,5户7人实施了易地搬迁,易地搬迁今年入住。   低保:A类低保31人,B类低保27人。   3、党建工作   党支部配备齐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严格按照省、县要求,分年度对脱贫户和贫困户分类开展档卡回头看。对16、17、18贫困户进行一次大走访,结合贫困户需求,为贫困户办一件实事。   2、抓产业扶贫和贫困户就业。一是着力抓好土地流转工作,把外出务工家庭和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土地进行集中,承包给种田大户,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让其安心工作,自主脱贫。二是发展特产养殖。通过九桠村钱昌明的黄鱼特产养殖,把黄鱼养殖做成做大,为贫困户探寻一条新的脱贫之路。   3、抓政策宣传和落实。一是对全村贫困户进行一次普查,符合残疾人条件的继续为其-。二是在每个村民组开展乡村夜话工作,宣传扶贫政策。   4、抓党建示范带动。完善“三会一课”、“4+2”工作法及党员评星版面,每两周组织召开一次党员活动,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会。  

姬公村

  姬公村位于郭陆滩镇西部,面积4.3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户519户,2496人,耕地面积3462亩,是典型的丘陵地带,长期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2013年姬公村建档立卡识别贫困人口146户597人,占全村人口总数24.7%,是固始县重点贫困村。经过近年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8年姬公村现有贫困人口34户56人。   产业扶贫促增收。2015年,姬公村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北京朕阳集团负责人汪本具回村创建了集高效农业、产品加工、生态宜居、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千亩莲塘花卉基地。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流转土地1700亩,每亩土地租金500元,依托朕阳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入股分红模式,带动农户400户,其中贫困户91户,373人,每年带动农民增收260万余元。同时合作社免费向贫困户提供藕种和技术支持,高价回收莲藕,千方百计带动增收。   转移就业是保障。姬公村立足全村基础,充分发挥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在精准扶贫中的牵引作用,吸纳贫困人口本地就近就业和外出就业,为贫困户就业提供服务和保障。朕阳合作社在基建、除草、收割方面优先安排贫困户,转移贫困户64户78人就业,日均工资100元,直接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另有8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户均增收10000元。同时,村两委不断发挥郭陆滩镇北京商会和村党支部作用,不断为贫困户就业创造条件,在北京、广东、江浙一带转移就业贫困户达265人。   项目扶贫是基础。姬公千亩莲塘高效农业生态基地被县扶贫办列为科技扶贫实施项目,免费对贫困户、村组干部及务工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种植水平,目前已培训农业技术人员500余人次;同时,姬公村在2015年被列为郭陆滩镇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村,总投资415万元,实施包括6.5公里的水泥路、55kw提灌站1座、疏浚百里大堰姬公村段2500米、建设混凝土河道护坡700米、新建节制闸1座,过路涵8处等5个项目。除此之外,14.3公里的村组道路已列为交通扶贫项目目前正在紧张施工当中,届时将极大地促进全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改变基础设施的面貌。   民生扶贫是根本。姬公村两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强化对象认定,加强兜底保障,做到不落一人。享有残疾人救助的17户,低保贫困户61户81人,五保贫困户22户22人,新农合报销87人,健康扶贫全覆盖。对23户危房进行加固改造,其中贫困户12户。今年,要实现6户23人贫困户易地搬迁。扶贫先扶志,全村享受教育扶贫的贫困户87户106人,实施雨露计划4户。投200万元实施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中心和文化广场已投入使用,安装太阳能照明路灯6盏,垃圾池16个,整治十里长堰和打造高庄村民组美丽乡村示范点。2016年建成一处占地近2000平方米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莲花广场,广场设有大型舞台,文化活动室、娱乐室、音响、各种健身器材,设施齐全,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责任帮扶是关键。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各级帮扶协调联动,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制,深入开展五个亲自活动,尽力解决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有力的工作队伍。县人防办驻村工作队积极筹措资金6万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姬公村村容村貌、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大改善。   目前,姬公村正在进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养殖小区建设和贫困户入股分红(村集体注资和贫困户入股5000至50000元不等,企业分红百分之十以上)。通过各级努力,姬公村的基础设施、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倍增。  

南井村

  南井村位于郭陆滩镇政府西部,南接前楼村,东临孙棚,全村主要为平原地带,下辖19个村民组,现有居民689户,3060人,党员56名。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153人,现有未脱贫贫困户43户87人,其中五保贫困户27户35人.低保贫困户8户19人一般贫困户8户33人。2014年脱贫9户25人。2015年脱贫18户69人。2016年脱贫3户14人。2017年脱贫11户39人。合计84户234人.删除7户16人。耕地面积3098亩。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   在郭陆滩镇政府的领导下,南井村主动学习中央关于新农村的精神,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主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和谐发展。   南井村现在正在实施的项目有农开工程和交通扶贫。农开工程中申营路.院墙路.南家路.南周路四条主路的水泥硬化已完成;六条U型渠全面修建好。13条交通扶贫路已全部修完。下一步重点督处完成街道小街硬化。   南井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水平有待提高。   南井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团结班子成员,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逐步提高南井村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实现“稳粮产、调结构、促增收”为目标的农村经济工作新突破。一是引进、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保证人均有粮450公斤以上;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二是走产业结构调整的富村之路,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努力发展种植业,加快全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尽快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效应,积极配合郭陆滩镇建设规划;三是努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为全村农民提供优良的生活、生产的环境。  

胡楼村

  一、基本情况   胡楼村位于郭陆滩镇西南部,东邻本镇前楼村,南邻商城县费楼村,北邻本镇南井村,小沙河绕西而行,青年河纵穿全境,地形地貌为浅丘陵地带。下辖8个村民组,全村共有农户503户2130人,耕地面积2426亩。   胡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26人,2014年脱贫2户8人,2015年脱贫3户10人,2016年脱贫3户14人,2017年脱贫12户43人,现有贫困户29户51人。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   胡楼村村两委现有3人,两男一女,平均年级54岁,全村党员47人,在家党员24人,外出23人,近两年来发展党员2人,3个入党积极分子。两委班子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团结和谐,带领群众发展生产,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抓。同时,认真落实推进基层民主科学决策机制、矛盾化解机制、基层便民服务机制、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等四项制度要求。通过坚持“三会一课”,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实行四议两公开,发动党员宣传扶贫政策,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夯实基层基础。   三、脱贫措施及项目实施情况   脱贫措施主要有:产业扶贫(光伏产业等)、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发展生产(种植养殖业)、转移就业(介绍外出务工)、社会兜底、卫生扶贫、交通扶贫、人居环境建设等。   1、易地搬迁6户14人:戈万华、程志富、余恩堂、黄久达、申长发、肖长武。   2、危房重建4户:李德运、刘年华、周顺合、申泽术;   3、产业扶贫:覆盖21户、获得光伏分红25200元;   4、转移就业和发展生产奖补12户:获得奖补资金34000元;   5、公益性岗位:落实16户,获得工资24000元;   6、社会保障:低保7户(A类4人,B类3人);五保21户,残疾补贴1户(周关应),计生奖抚4户6人(周关应、姚良财、姚定举、董如琴)。   7、教育扶贫政策:11户16人   8、医疗扶贫政策:落实慢性病门诊21户,慢性病免费检查40人次,落实大病补充保险报销5户6人。   9、金融扶贫:1户,刘治国。   10、水稻保险:落实23户,共获得理赔7851元(详情见河南省中央财政水稻收入报销理算结果确认清单)。   11、交通扶贫:2017年修村内水泥道路2.7公里。  

太平村

  太平村位于郭路滩南三公里处,地处平原,辖22个村民组,土地面积4100亩。现有835户,3486人,有党员67名。土地肥沃,以盛产水稻、小麦、油菜为主种植业,水面面积500多亩,产鱼、菱角、鸡头籽,村内养猪300头以上,有一养猪场,有八家规模十万只鸡以上的养鸡场,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   东与石槽河赵岗乡天门村交界,西与本镇周岗村相邻,南与余岗村接壤,北与桥口村相接,村里三纵三横主干道,组组通水泥路,U型渠有一万多米,提灌站十一座,有效保证了旱涝保收,村人居环境大大改善,组织建有垃圾池,并配有保洁人员处理正常垃圾和乱堆乱放,为村民建造一个美好的居住环境。   村内现有文化广场一处,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配有舞台、路灯、健身器材等设施,供广大居民茶余饭后在广场内跳舞健身,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太平村土地面积4100亩,于2010年3月流转2600多亩给丁志发老板,同年4月份成立了太平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民入社400多户,既解决了外出务工,家里留下老弱病残,无法种地的困难,又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整天都在三亩田二亩地转悠,彻底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有的打工挣钱,有的搞养殖,有的打零工,过上了自由自在富裕的生活。   太平村以劳务输出为经济支撑点,八十年代太平村就以曾荣刚为带头外出打工,自广东东莞第一家外资企业华泰针织厂入驻广东东莞,太平村村民就在那打工,再后来,通过亲戚朋友相互带动,太平村村民陆续外出务工,目前全村有上亿资产两户人家,超千万资产有十户家庭,百万资产更多达一百多户,劳务输出给太平村挣来了票子,盖起了房子。   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的同时,村里还有一些人收入低,因病、灾、残导致家庭贫困,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四年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含五保户33户)历经四年,2014年脱贫16户,2015年脱贫7户,2016年脱贫7户,2017年脱贫11户,死亡2户,迁出1户,现还有47户贫困户,在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制定帮扶措施,拟定脱贫计划,太平村有决心有信心争取在2018年使47户贫困户一户不落全面脱贫,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圈堰村特产大全




圈堰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