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信阳 >> 固始县 >> 方集镇 >> 田冲村

田冲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田冲村谷歌卫星地图)


田冲村简介

  田冲村位于方集镇南部,距离镇政府4.5公里。东段集乡交界;西与缸窑.西冲两村交界;南杨山村交界;北陶瓷厂交界。全村598户,2100人,劳动力890人,外出务工680人。经过2017年5月份入户普查核准,目前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1户,627人,其中,稳定脱贫58户262人,已脱贫57户237人,未脱贫56户128人。全村七类人员中:五保户19户21人,低保户99户111人,残疾人59户62人独居老人11户15人,患大病4户4人,住危房46户(其中易地搬迁16户.正在重建10户.正在改造18户)户容户貌2户,97人,存疑户3户9人,共有228户330人。
  全村下辖15个村民组,43个自然屯庄,全村总面积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77亩,山场面积7060亩。田冲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水稻种植,特色产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差。村内现有光伏电厂一家,可带动79户贫困户脱贫。
  其村情概况基本如下:
  一、气象条件:田冲村处于亚热带向暖温过度,蛳攀风湿润区。四季分明,晴暖适中,雨执同季,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28天,光照时数为1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左右,而且多数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得64%,气候适宜,在季节性河流水源保证的情况下,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及经济作物。
  二、电力实施:全村共有7个供电台区,高压线路3.5公里,低压线路约13.4公里,居民生活用电有了保障。
  三、教育卫生:田冲小学距离田冲村最远距离约3公里,学生上学交通便利,村内有幼儿园一所,保证了田冲村所有幼儿小学阶段教育。村级卫生室1个,村医1人,保证了田冲村群众的就医。
  四、交通条件:田冲村交通便利,339省道东西从田冲村北部一穿而过,全村硬化道路4.2公里,尚有8.2公里有待硬化。
  五、农水设施:现有庙沟水库、水库1座,原有大塘与新开挖大塘26口,东西支渠2条长6600米,可供15个村民组农田用水。但东西支渠有待清理整修。
  六、文体实施:田冲村有群众自由组织的小广场一个,每天都可以丰富广大群众的娱乐生活,另外村建友图书室1间,藏书2600多册。
  七、合作组织:田冲村已成立了2个家庭农场,一个农场搞养殖,一个农场搞特色种植,2个农场流转了全村20%的土地搞种植,全部采用良种化、机械化种植生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八、网络通讯:田冲村境内建有移动信号基站,通讯广播、有线电视部分延伸到户。
  九、经济发展:村集体除财政转支付外,另有养猪场和光伏电站两个扶贫产业,村内主要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含量低,大量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利用。农民的主要收入依赖外出务工和在两砖厂上班。
  十、组织建设:村两委成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6人,其中女性党员8人,村室建设各种制度有待规范,各种活动正常开展。
  十一、其他各类情况:全村共有低保人员111人,其中享受A类人员7人,残疾人62人,其中享受两项补贴17人,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5%,新农保参加人达到70%,田冲村现有护林员14人,易地搬迁18户,61人。危房重建17户22人。
  抓党建促脱贫: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对抓党建促脱贫的《为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第四次推进会议》精神并且贯彻了,更好发挥了组织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安排部署,田冲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的成员有:梅龙生.陈传学.方运冲.李明.彭邦学.贾贯华.齐昌杰;脱贫攻坚责任组的主要职责是1.加强党组建设;2.推进精准扶贫;3.为民办事服务;4.提高治理水平。在“两委”班子成员上,我们全村党员46名,每月加强在家党员学习教育,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和‘三会一课’活动;通过学习教育的开展,通过走访聚人心;宣传政策落实到户到人,为民解难题,化解各种矛盾;关注民生,为民服务等党建特色做法,全体党员齐心协力谋发展,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525107 464000 -- 查看 田冲村谷歌卫星地图

田冲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田冲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白果冲村

  一、基本情况   白果冲村位于方集镇南部约14公里,属山区村。全村共546户,2089人。村内有7个村民小组,4名村干部,其中党员29人。本地产业以水稻种植为主,经济作物(玉米、花生、大豆、棉花等)1082亩;山场8000余亩,林业资源主要是茶叶、油茶、板栗、薪炭林等。耕地2705亩,宜渔面积100余亩;全村安全用水546户,通电546户;村民组通公路6条11.2公里,蓄水塘40座。有线电视和无线网络328户;农村书屋1处,各类书籍共计1023册;村卫生室公共设施1处;特色产业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差。村内没有一家企业,外出打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1、产业情况   白果冲村主要以农业为主,白果冲村从业人数约916人。有个体工商户6户。白果村有周冲茶叶种植合作社、白果村水库、坝基家庭农场。无村办集体企业,村级集体经济,无经营性集体资产,村所在占地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村级集体固定资产总额70余万元(含白果小学);村级负债45万元左右(主要是2004年前所欠);村级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2017年7.6万元,农民务工人均经济纯收入8800余元。   2、白果冲村贫困户现状   白果冲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29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8户64人,五保贫困户13户13人,低保贫困户17户52人;因病致贫10户12人,因残致贫20户72人,因学致贫3户9人;缺劳动力致贫15户17人;缺资金致贫2户6人;其他原因3户9人。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对抓党建促脱贫的《为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第四次推进会议》精神并且贯彻了通过学习教育的开展,通过走访聚人心;宣传政策落实到人,关注民生,为民服务等党建特色做法;全体党员齐心协力谋发展,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   3、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执行较好,全村2017年计划生育率99.9%,人口出生率6.9‰。   4、医疗保险   新农保参保人数1546人,参保率82%,新农合参保人数1540人,参保率74%。   二、总体工作思路   依托优势,凝心聚力,敢想敢干。借助白果冲水库修库之东风,努力将白果冲建成环境优美、风清气正,集休闲、体验、避暑、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   三、党建工作思路   党心连民心、干群心连心。全村共有2个党小组,29位党员始终坚持“三进三增”、“双晋”活动和服务型党组织为载体,以建好“五好”支部为目标,实现支部晋级争做红旗党支部,党员晋级星先锋模范。开展好“两学一做”党员学习活动,实现“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开展“一诺双评三帮”活动,即“干部服务承诺”、“村民直评村干部”、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帮助农民增收,帮助村级壮经济,帮助企业解难题。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总之,扶贫攻坚是全党全国的头等大事,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下,集众力,按时间点,打赢扶贫攻坚战,使白果冲扶贫工作如期完成。  

田冲村

  田冲村位于方集镇南部,距离镇政府4.5公里。东段集乡交界;西与缸窑.西冲两村交界;南杨山村交界;北陶瓷厂交界。全村598户,2100人,劳动力890人,外出务工680人。经过2017年5月份入户普查核准,目前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1户,627人,其中,稳定脱贫58户262人,已脱贫57户237人,未脱贫56户128人。全村七类人员中:五保户19户21人,低保户99户111人,残疾人59户62人独居老人11户15人,患大病4户4人,住危房46户(其中易地搬迁16户.正在重建10户.正在改造18户)户容户貌2户,97人,存疑户3户9人,共有228户330人。   全村下辖15个村民组,43个自然屯庄,全村总面积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77亩,山场面积7060亩。田冲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水稻种植,特色产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差。村内现有光伏电厂一家,可带动79户贫困户脱贫。   其村情概况基本如下:   一、气象条件:田冲村处于亚热带向暖温过度,蛳攀风湿润区。四季分明,晴暖适中,雨执同季,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28天,光照时数为1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左右,而且多数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得64%,气候适宜,在季节性河流水源保证的情况下,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及经济作物。   二、电力实施:全村共有7个供电台区,高压线路3.5公里,低压线路约13.4公里,居民生活用电有了保障。   三、教育卫生:田冲小学距离田冲村最远距离约3公里,学生上学交通便利,村内有幼儿园一所,保证了田冲村所有幼儿小学阶段教育。村级卫生室1个,村医1人,保证了田冲村群众的就医。   四、交通条件:田冲村交通便利,339省道东西从田冲村北部一穿而过,全村硬化道路4.2公里,尚有8.2公里有待硬化。   五、农水设施:现有庙沟水库、水库1座,原有大塘与新开挖大塘26口,东西支渠2条长6600米,可供15个村民组农田用水。但东西支渠有待清理整修。   六、文体实施:田冲村有群众自由组织的小广场一个,每天都可以丰富广大群众的娱乐生活,另外村建友图书室1间,藏书2600多册。   七、合作组织:田冲村已成立了2个家庭农场,一个农场搞养殖,一个农场搞特色种植,2个农场流转了全村20%的土地搞种植,全部采用良种化、机械化种植生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八、网络通讯:田冲村境内建有移动信号基站,通讯广播、有线电视部分延伸到户。   九、经济发展:村集体除财政转支付外,另有养猪场和光伏电站两个扶贫产业,村内主要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含量低,大量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利用。农民的主要收入依赖外出务工和在两砖厂上班。   十、组织建设:村两委成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6人,其中女性党员8人,村室建设各种制度有待规范,各种活动正常开展。   十一、其他各类情况:全村共有低保人员111人,其中享受A类人员7人,残疾人62人,其中享受两项补贴17人,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5%,新农保参加人达到70%,田冲村现有护林员14人,易地搬迁18户,61人。危房重建17户22人。   抓党建促脱贫: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对抓党建促脱贫的《为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第四次推进会议》精神并且贯彻了,更好发挥了组织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安排部署,田冲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的成员有:梅龙生.陈传学.方运冲.李明.彭邦学.贾贯华.齐昌杰;脱贫攻坚责任组的主要职责是1.加强党组建设;2.推进精准扶贫;3.为民办事服务;4.提高治理水平。在“两委”班子成员上,我们全村党员46名,每月加强在家党员学习教育,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和‘三会一课’活动;通过学习教育的开展,通过走访聚人心;宣传政策落实到户到人,为民解难题,化解各种矛盾;关注民生,为民服务等党建特色做法,全体党员齐心协力谋发展,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  

冷水店村

  一:概括   冷水店村位于固始县方集镇东北部,距离镇政府6公里,属浅山丘陵区。全村342户1356人,劳动力720人,外出务工455人。经过2017年5月入户普查核准,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100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3户38人,低保贫困户13户51人,五保贫困户9户11人;已脱贫贫困户16户52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0户28人,低保贫困户6户24户;尚有19户48人未脱贫,其中:一般贫困户3户10人,低保贫困户7户27人,五保贫困户9户11人。   全村辖5个村民组,共有7个自然村庄,全村总面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0亩,林地947亩,水面230亩冷水店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水稻种植。村内有一家企业,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其村情概况简介如下:   一、气象条件:冷水店村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湿润区,四季分明,冷暖适中,雨热同季,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28天,光照时数2150.6小时,平均降雨量1200㎜左右,且多数集中在6—9月份,   约占全年降雨量64%,气候适宜,在季节性河流水源保证的情况下,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及经济作物。   二、交通条件:交通条件便利,沪陕高速公路、宁西铁路贯穿冷水店村中部南部,全村已硬化道路4公里,尚有9.5公里正在实施道路硬化。   三、电力设施:全村共有2个供电台区,高压线路2.2千米,低压线路4千米,居民生产生活用电有了保障。   四:教育卫生:冷水小学坐落于村内,公立幼儿园一所,保证了2个行政村幼儿及小学阶段教育;村级卫生室一个,村医1人,保证了群众就近就医。   五、特色产业:全村共有竹林面积947亩,全部流转给冷水店村金盛种植合作社经营,冷水店村群众以入股方式享受分红。   六、农水设施:现有堰渠8条,长2800米,大塘13口。   七、文体设施:文体活动场所1个,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活动设施配套;图书阅览室1间,藏书1200余册。   八、合作组织:成立固始县鼎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冷水分社,全村98%以上农户以土地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覆盖全村贫困户,流转土地1750余亩,全部采用良种化、机械化种植,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成立金盛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全村竹林947亩,覆盖全村贫困户。   九、网络通讯:已建成移动信号基站1座,通讯、广播、全部延伸到户。有线电视已覆盖2个村民组,余下村民组正在建设。   十、经济发展:村集体主要经济收入为财政转移支付和林地流转收入。   十一、组织建设:村两委成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23人,其中女党员4人,村室建设规范达标,各项制度上墙,活动正常开展。   十二:其他情况:全村共有持-残疾人24人,已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11人;新农合参保1280人;扶贫移地搬迁1户1人;农村低保38户45人,五保分散供养9户11人;危房重建1户1人,各类公益性岗位(生态护林员除外)8人。  

杨岗村

  一、基本情况   方集镇杨岗村地处方集镇北部六公里处,北与郭陆滩镇青峰村接壤,南与商城县李集乡五塘村接壤,东南与方集镇小货窑村接壤。全村总面积7.6平方公里,属丘陵地段,耕地3000多亩,人口516户2168人,党员34人,教师10人,村干部4人,现有贫困户47户111人。   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11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7户61人,低保贫困户9户29人,五保贫困户21户21人。残疾人30人,其中持证21人,无证9人。   杨岗村现有贫困户幼儿园学前班儿童3名,贫困户小学生7名,贫困户初中生3名,贫困户高中生1名,贫困户大学生1名。   杨岗村现有贫困户慢性病患者近40人,已申请慢性病门诊近20人,余下的正在申报中。易地扶贫搬迁现有5户12人,其中在镇集中安置1户2人,分散安置4户10人。   杨岗村现已建设1处扶贫基地:杨岗村水产养殖扶贫基地,计划带动贫困户5户17人,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近年来,村两委积极认真争取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村内道路、桥梁、电网、通讯网路等。村内卫生室、教学楼及村部办公楼都焕然一新,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村内十二棚、卢松林两座水库整修已完成投入使用。让全村群众生活用水得到了有力保障。   二、主要困难与规划   1.交通条件较差,群众出行难。由于村落分布稀散,线路长,修建资金多,目前还有杨岗组还没有通入村水泥路。   杨岗村两委积极与镇相关领导和部门协调,并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计划2017年底实现全村通水泥路,让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利。   2.产业结构单一,群众生产技术落后,科学技术普及率低。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品种极少,小部分农户养猪、鸡、鸭、鱼等,但形成不了规模。种养科技含量低,产出效益低,村组干部未能掌握实用技术,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杨岗村两委和镇帮扶干部结合村里实际和贫困户家庭情况,积极倡导和帮扶农户就近发展产业,尽量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种植、养殖技术,杨岗村在养殖山羊、小龙虾、笨鸡和种植优质水稻等方面现已初见成效。   3.人居环境条件差。由于缺乏科学布局,人畜未进行分离,村中卫生条件差,居住环境不容乐观。   杨岗村两委通过加强人居环境宣传,提高了群众的人居环境意识,使群众能自觉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结合脱贫攻坚,把贫困户周诗德确定为村保洁员,并制定了相关保洁制度,定期保洁和检查,确保人居环境取得实效。   村两委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村级日常事务充分发扬民主,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村务公开每季一次,公开率100%。村级重大事务均由村民代表及党员代表大会表决决定,年终召开一次全年工作总结会议。结合精准扶贫、领导干部驻村包村等工作,积极协调解决排水灌溉、水电管网铺设、危房改造、道路硬化、劳动就业、教育医疗、环境治理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生产生活问题,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变化,看到希望,增强信心。同时以加快发展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加快发展,优化环境,积极推进全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小货窑村

  小货窑村位于方集镇区北部,距离镇政府3.5公里。东与冷水村交界;西与商城县李集乡南寨村交界;南与方集村交界;北与杨岗村交界。全村485户,1989人,劳动力895人,外出务工458人。经过2017年5月份入户普查核准,目前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27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1户42人,低保贫困户20户65人,五保贫困户16户20人。   全村下辖7个村民组,28个自然村庄,全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50亩,山场面积1000亩。(其中:经济林300亩,土地流转面积550亩)可用山川家庭农场,有机果林300亩,村所有占地约41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村级固定资产总额27万元,村级无负债,村级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于上级支付转移,农村经济收入以产业、外出打工收入为主。小货窑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水稻种植。   其村情概况基本如下:   一、气象条件:小货窑村处于亚热带向暖温过度,蛳攀风湿润区。四季分明,晴暖适中,雨执同季,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28天,光照时数为1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左右,而且多数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得64%,气候适宜,在季节性河流水源保证的情况下,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及经济作物。   二、电力实施:全村共有7个供电台区,高压线路6公里,低压线路约8公里,居民生活用电有了保障。   三、教育卫生:小货窑小学距离小货窑村最远距离约2公里,学生上学交通便利。村级卫生室1个,村医1人,小货窑村居民最远的农户村卫生院只有1.5公里,保证了小货窑村群众的就医。   四、交通条件:小货窑村交通便利,312国道东西从小货窑村一穿而过,东西宁西铁路,南北方草路,村组道路互联互通,全村硬化道路8公里,尚有6公里有待硬化。   五、农水设施:现有龙进冲水库,原有大塘与新开挖大塘28口,独山干渠11条长2500米,可供7个村民组农田用水。   六、文体实施:小货窑村有群众自由组织的小广场1个,每天都可以丰富广大群众的娱乐生活,另外村建友图书室1间,藏书2800多册。   七、合作组织:小货窑村已成立了山川家庭农场,面积约300亩,种植冬枣、石榴、核桃,一个农业合作社,面积约350亩,种植有机水稻养殖小龙虾,全部采用良种化、机械化种植生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八、网络通讯:小货窑村境内建有移动信号基站,联通信号基站各一座,通讯广播、有线电视逐步延伸到户。   九、组织建设:村两委成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39人,其中女性党员4人,村室建设各种制度有待规范,各种活动正常开展。   其他各类情况:全村共有低保人员51人,其中享受A类人员1人,残疾人39人,其中享受两项补贴26人,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5%,新农保参加人达到75%,小货窑村现有护林员2人,易地搬迁3户,12人。危房重建15户32人。  

方集村

  一:概括   方集村现有329户,1283人,8个村民小组,耕地3180亩,宜渔面积200亩;全村安全用水329户,通电329户,村村通公路2条4公里,水渠2条5里;蓄水塘40座。有线电视和无线网络328户;农村书屋1处,各类书籍共计1023册;村卫生室公共设施1处;本地产业以水稻种植为主,特色产业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差。村内无企业,外出务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8年大力推广种植水稻与养殖小龙虾混合种养殖新模式。   二:方集村贫困户现状   方集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83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户12人,五保贫困户20户23人,低保贫困户16户48人;因病致贫10户12人,因残致贫6户7人,因学致贫1户1人;2015年脱贫1户4人,2017年脱贫2户7人。2017年度通过夯实村民小组会议精准识别新进贫困户16户34人,不符合条件退出3户13人,在2018年度中我们坚决完成脱贫人口在90%。   三:扶贫政策落实   方集村教育扶贫政策惠及4户4人,医疗扶贫政策惠及10户12人,低保政策惠及16户20人,五保政策惠及20户23人,残疾人补贴政策惠及6户7人;危房改造政策惠及9户10人,异地搬迁政策惠及2户8人集中安置,以奖代补政策惠及7户27人,光伏发电政策惠及33户58人,金融扶贫政策惠及6户25人,转移就业政策惠及10户16人;产业扶贫项目1个,金融加产业6户25人(锦祥家庭农场,每年受益3000元)。   四:抓党建促脱贫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对抓党建促脱贫的《为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第四次推进会议》精神并且贯彻了,更好发挥了组织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安排部署,方集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的成员有:张劲节、申培林、李坤、刘玉友、方运宝、何敬敏;脱贫攻坚责任组的主要职责是1.加强党组建设;2.推进精准扶贫;3.为民办事服务;4.提高治理水平。在“两委”班子成员上,我们全村党员23名,在家15人,外出8人,每月加强党员学习教育,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和‘三会一课’活动;两年来发展党员1人,培养积极分子3人,通过学习教育的开展,通过走访聚人心;宣传政策落实到户到人,为民解难题,化解各种矛盾;关注民生,为民服务等党建特色做法;全体党员齐心协力谋发展,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驻马村

  驻马村位于固始县方集镇南部,距离镇政府5公里,东邻石槽河与沙河村隔河相望,南连二道河、牌坊村,西接商城县韩楼村,北攘独山社区,属山区村。全村共有492户2108人,劳动力1109人,外出务工700人。2017年底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133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3户49人,低保贫困户23户66人,五保贫困户15户18人;已脱贫贫困户11户44人,其中:稳定脱贫户2户8人;尚有40户89人未脱贫,其中:一般贫困户8户31人,低保贫困户20户52人,五保贫困户15户18人。   全村辖11个村民组,共有26个自然村庄,全村总面积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80亩,林地面积7000亩(其中:板栗面积3000亩,油茶、茶叶面积3000亩,其他经济林1000亩)。驻马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水稻种植,板栗、茶叶、油茶等特色产业,生产规模小,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差。村内仅有一家企业,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其村情概况简介如下:   一、气象条件:驻马村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的季风湿润区,四季分明,冷暖适中,雨热同季,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28天,光照时数2150.6小时,平均降雨量1200㎜左右,且多数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64%,气候适宜,在季节性河流水源保证的情况下,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及经济作物。   二、交通条件:交通条件不便利,村组道路互连互通,全村已硬化道路1.2公里,尚有26公里道路代硬化。   三、电力设施:全村共有8个供电台区,高压线路4.5千米,低压线路16千米,居民生产生活用电有了保障。   四、教育卫生:驻马小学(含一个学前班)坐落于石槽河畔,保证了驻马村幼儿及小学阶段教育;村级卫生室一个,村医1人,保证了驻马村群众就近就医。   五、特色产业:全村共有油茶,茶叶面积3000亩,板栗面积3000亩,其他经济林面积1000亩,由于种植规模较小,品种老化,管理粗放,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差。   六、农水设施:现有水库1座,溢流坝2座,堰渠3条,长2800米,大塘16口。   七、文化设施:现有图书馆阅览室1间,藏书5000余册。   八、合作组织:成立驻马千佳板栗种植合作社1个,全村45以上农户加入合作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九、网络通讯:已建成移动信号基站、联通信号基站各1座,通讯、广播全部延伸到户。   十、经济发展:村集体除财政转移支付外无任何经济收入。主导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规模化、集体化,科技含量低,大量山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村内仅有一家企业,农民主要收入依赖外出务工,严重制约了驻马村的经济发展。   十一、组织建设:村两委成员4人,全村共有党员41人,其中女党员4人,村室建设规模达标,各项制度上墙,活动正常开展。   十二、其他情况:全村共有持-残疾人45人,已享受残疾人补贴23人;新农保参保820人,新农合参保2060人。生态护林员6人;扶贫易地搬迁10户28人;金融+产业(锦祥家庭农场)24户62人;农村低保66户67人,五保供养17户20人(其中集中供养2户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实施危房改造138户,三高集团带动养殖黑猪7户每户增加收入3000元,以奖代补共5户共12000元,普通高等教育,享受教育资助3人次,国机励志学校补助车费2人次3200元。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沙河村

  一:概括   方集沙河村位于方集镇南部山区,距离镇政府6公里,全村现有425户,1784人,10个村民小组,耕地1450亩,水面面积260亩;全村安全用水425户,通电425户,村村通公路主干道1条5公里,灌溉堰水渠2条5公里;蓄水塘12座。有线电视和无线网络360户;农村书屋1处,各类书籍共计3250册;村卫生室公共设施1处;教学楼一座七间三层,本地农作物产业以水稻种植为主,盛产油茶、板栗、茶叶,特色产业种植有新鑫长发农场种植的冬桃、冬枣等,2016年开始引进大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原生态竹筏漂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二:沙河村贫困户现状   沙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323人,其中:一般贫困户51户262人,五保贫困户16户16人,低保贫困户43户45人;因病致贫51户175人,因残致贫13户42人,因学致贫2户7人;2014年脱贫53户223人,2017年脱贫9户30人。2017年度通过夯实村民小组会议精准识别新进贫困户10户24人,现有未脱贫贫困户38户、70人。不符合条件稳定脱贫的11户、43人,在2018年度中我们坚决完成脱贫人口在96%。   三:扶贫政策落实   沙河村教育扶贫政策惠及19户21人,医疗扶贫政策惠及76户266人,低保政策惠及43户45人,五保政策惠及16户16人,残疾人补贴政策惠及15户16人;危房改造政策惠及33户107人,(其中:危房重建15户、49人,残疾人无障碍改造2户、8人,危房维修16户、50人)。异地搬迁政策惠及4户9人,其中集中安置2户7人,分数安置2户2人,以奖代补政策惠及12户42人,光伏发电政策惠及27户39人,转移就业公益岗位政策惠及33户33人;产业扶贫项目2个,带动贫困户34户,每户直接收益1000元。   四:抓党建促脱贫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对抓党建促脱贫的《为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第四次推进会议》精神并且贯彻了,更好发挥了组织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安排部署,沙河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的成员有:汪理明、程良伟、汪承友、王世军、鄢定贵、汪厚寿、汪光亮。脱贫攻坚责任组的主要职责是1.加强党组建设;2.推进精准扶贫;3.为民办事服务;4.提高治理水平。在“两委”班子成员上,我们全村党员35名,在家22人,外出13人,每月加强党员学习教育,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和‘三会一课’活动;两年来发展党员1人,培养积极分子2人,通过学习教育的开展,通过走访聚人心;宣传政策落实到户到人,为民解难题,化解各种矛盾;关注民生,为民服务等党建特色全体党员齐心协力谋发展,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  

西冲村

  西冲村村情概况   一:概括   西冲村位于固始县方集镇东南部,距离镇政府5公里,东临田冲村,南连沙河村,西接缸窑村,北攘缸窑村,属浅山丘陵区;全村辖6个村民组,共有11个自然村庄,总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80亩,山场面积6000亩,全村安全用水262户,通电262户,村组道路互联互通,全村已硬化道路7.2公里,尚有6.8公里道路待硬化;现有水库1座,蓄水塘13口,溢流坝3座,水渠1条长3000米;全村共有2个供电台区,高压线路3.5千米,低压线路5.5千米,居民生产生活用电有保障;正在筹建新建文化广场1个,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活动设施配套,图书阅览室2间,各类书籍2400余册;村卫生室公共设施1处;本地产业以水稻种植为主,特色产业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差。村内没有一家企业,外出务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8年大力推广种植水稻与养殖小龙虾混合种养殖新模式。   二:西冲村村情概况   一村贫困户现状   西冲村村情概况   一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86人,其中:一般贫困户5户21人,五保贫困户9户13人,低保贫困户14户52人;因病致贫19户65人,因残致贫3户5人,因学致贫2户10人,缺劳动力致贫4户6人;2015年脱贫3户10人,2016年脱贫1户7人,2017年脱贫8户29人;在2018年度中我们坚决完成脱贫人口在90%。   三:扶贫政策落实   西冲村村情概况   一村教育扶贫政策惠及10户42人,医疗扶贫政策惠及28户86人,低保政策惠及14户53人,五保政策惠及9户13人,残疾人补贴政策惠及3户5人;危房改造政策惠及9户14人,异地搬迁政策惠及3户14人集中安置,以奖代补政策惠及14户60人,光伏发电政策惠及14户36人,金融扶贫政策惠及17户65人,转移就业政策惠及20户77人;产业扶贫项目3个。   四:抓党建促脱贫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对抓党建促脱贫的《为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第四次推进会议》精神并且贯彻了,更好发挥了组织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安排部署,西冲村村情概况   一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的成员有:汪成、胡丽、路孝涛、汪持武、陈华生、汪承莉;脱贫攻坚责任组的主要职责是1.加强党组建设;2.推进精准扶贫;3.为民办事服务;4.提高治理水平。在“两委”班子成员上,我们全村党员15名,在家9人,外出6人,每月加强党员学习教育,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和‘三会一课’活动;两年来培养积极分子3人,通过学习教育的开展,通过走访聚人心;宣传政策落实到户到人,为民解难题,化解各种矛盾;关注民生,民服务等党建特色做法;全体党员齐心协力谋发展,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  

牌坊村

  牌坊村位于方集镇南部山区,石槽河西岸,距镇中心社区12公里,有7个村民组,21个自然村,全村329户,1369人。总劳动力680人,长年外出务工450人。全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有耕地850亩,山地8750亩,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花生、芝麻、红薯等,经济林有板栗、油茶、桐籽等,但发展水平较低。牌坊村是国家级重点贫困村,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4076元,截止2017年底,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5户,406人,其中一般贫困户66户240人,低保户45户152人,五保户18户18人(含18年新增4户)。   其村情概况基本如下:   一、气象条件:牌坊村处于亚热带向暖温过度,蛳攀风湿润区。四季分明,晴暖适中,雨执同季,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28天,光照时数为1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左右,而且多数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得64%,气候适宜,在季节性河流水源保证的情况下,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及经济作物。   二、电力实施:全村共有8个供电台区,高压线路5公里,低压线路约10公里,居民生活用电有了保障。   三、教育卫生:村内有一教学点和幼儿园,方集镇第二小学距村2公里,学生上学交通便利。村级卫生室1个,村医2人,牌坊村居民最远的农户离镇卫生院也只有1公里,保证了牌坊村群众的就医。   四、交通条件:牌坊村交通便利,7个村民组,21个自然村全部水泥道路硬化,保证行人和车辆正常通行。   五、农水设施:现有自流灌溉渠3条、1850米,水库3座,大塘19口。但有3座大塘待清理整修。   六、文体实施:牌坊村有金马园旅游区和占地1000平米的文化广场一个,每天都可以丰富广大群众的娱乐生活,另外村建友图书室1间,藏书2600多册。   七、合作组织:牌坊村已成立了2个家庭农场,一个农场搞养殖,一个农场搞特色种植,另有光伏电站一个,每年集体收入3万元,带动贫困户90户;   八、网络通讯:牌坊村境内建有移动信号基站一座,通讯广播、有线电视全部延伸到户。   九、经济发展:村集体除财政转支付外,另有林场一个,每年向村集体缴纳行政协调费。村内主要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含量低,大量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利用。农民的主要收入依赖外出务工和种植业。   十、组织建设:村两委成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27人,其中女性党员3人,村室建设各种制度有待规范,各种活动正常开展。   十一、其他各类情况:全村共有低保人员57人,其中享受A类人员7人,残疾人21人,其中享受两项补贴3人,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5%,新农保参加人达到70%,牌坊村现有护林员1人,易地搬迁4户,15人。危房重建3户6人。   抓党建促脱贫: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对抓党建促脱贫的《为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第四次推进会议》精神并且贯彻了,更好发挥了组织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安排部署,牌坊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的成员有:查启新、韩杰、李声福、王利民、丁振才、易志强;脱贫攻坚责任组的主要职责是1.加强党组建设;2.推进精准扶贫;3.为民办事服务;4.提高治理水平。在“两委”班子成员上,我们全村党员31名,每月加强在家党员学习教育,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和‘三会一课’活动;通过学习教育的开展,通过走访聚人心;宣传政策落实到户到人,为民解难题,化解各种矛盾;关注民生,为民服务等党建特色做法,全体党员齐心协力谋发展,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  

板元村

  板元村位于固始县方集镇东北部,距离镇政府10公里,属浅山丘陵地区。全村所辖6个村民组,共六个自然村庄耕地面积1262亩,林地面积1300亩,全村共384户,1338人。板元村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55人,残疾26户30人。五保贫困户2户3人。低保贫困户15户41人。村集体主要经济收入为财政转移支付和林地流转收入。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以种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现全村外出务工420余人,创业成功人士10余人。村内生产生活有电、有线电视、网络宽带、安全饮用水基本覆盖全村。其村情概况简介如下:   一、气象条件:板元村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湿润区,四季分明,冷暖适中,雨热同季,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28天,光照时数2150.6小时,平均降雨量1200㎜左右,且多数集中在6—9月份,   约占全年降雨量64%,气候适宜,在季节性河流水源保证的情况下,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及经济作物。   二、交通条件:交通条件便利204省道穿境而过,全村已硬化道路4公里,尚有13公里村组道路正在准备实施硬化。   三、电力设施:全村共有2个供电台区,高压线路1.5千米,低压线路2千米,居民生产生活用电有了保障。   四:教育卫生:村级卫生室一个,村医1人,保证了群众就近就医。   五、特色产业:全村共有竹林面积1100亩,流转540亩给板元村河南天歌创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板元村群众以入股方式享受分红。   六、农水设施:现有堰渠1条,长1500米,大塘10口。   七、文体设施:图书阅览室1间,藏书1200余册。   八、合作组织:成立天歌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全村17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九、网络通讯:移动、联通信号基站全覆盖,通讯、广播、有线电视延伸到户。   十、经济发展:村集体主要经济收入为财政转移支付和林地流转收入。   十一、组织建设:村两委成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38人,其中女党员3人,村室建设规范达标,各项制度上墙,活动正常开展。   十二:其他情况:全村共有持-残疾人30人,农村低保32户38人,五保2户3人,残疾26户30人,危房重建1户3人,各类公益性岗位(生态护林员除外)10人。  

吴上楼村

  吴上楼村位于固始县方集镇南部,距离镇政府10公里,东邻东冲村,南连商城县,西接二道河村村,北攘杨山村,属山区。全村384户1520人,劳动力755人,外出务工500余人。经过2017年5月入户普查核准,截止2017年12月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9户530人,已脱贫贫困户100户423人(其中稳定脱贫8户32人),尚有49户107人未脱贫,w其中:一般贫困户10户24人,低保贫困户21户64人,五保贫困户18户19人。   全村辖7个村民组,共有20个自然村庄,全村总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1200亩,山地8000亩(其中:茶园1500亩,桐籽700亩,薪炭林2500亩,其他经济林1500亩,待开发1800亩)。吴上楼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水稻种植,茶叶、油茶、薪炭林等特色产业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差。村内没有一家企业,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吴上楼村系固始县整村推进村,其村情概况简介如下:   一、气象条件:吴上楼村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湿润区,四季分明,冷暖适中,雨热同季,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28天,光照时数2150.6小时,平均降雨量1200㎜左右,且多数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64%,气候适宜,在季节性河流水源保证的情况下,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及经济作物。   二、交通条件:交通条件便利,村组道路互连互通,全村已硬化道路12公里,尚有8公里道路待硬化。   三、电力设施:全村共有4个供电台区,高压线路6千米,低压线路10千米,居民生产生活用电有了保障。   四:教育卫生:吴上楼村有小学、幼儿园各一所,保证了山区7个行政村幼儿及小学阶段教育;村级卫生室一个,村医2人,保证了吴上楼村群众就近就医。   五、特色产业:全村共有桐籽面积700亩,薪炭林面积1000亩,茶园面积1500亩,其他经济林面积1500亩,由于种植规模较小,品种老化,管理粗放,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差,新建产业基地及配套设施尚在建设之中。   六、农水设施:现有水库5座,溢流坝2座,堰渠5条,长4000米,大塘7口。   七、文体设施:新建文化广场1个,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活动设施配套;图书阅览室1间,藏书2000余册。   八、网络通讯:已建成移动信号基站2座,通讯、广播、有线电视全部延伸到户。   九、经济发展:村集体除财政转移支付外无任何经济收入。主导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含量低,大量山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传统养殖小而散,村内没有一家企业,农民主要收入依赖外出务工,严重制约了吴上楼村的经济发展。   十、组织建设:村两委成员4人,全村共有党员26人,其中女党员3人,村室建设规范达标,各项制度上墙,活动正常开展。   十二:其他情况:全村共有持-残疾人20人,已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14人;新农保参保808人,新农合参保1402人;生态护林员13人;扶贫易地搬迁9户28人;金融+产业45户133人;光伏扶贫119户453人;农村低保64户66人,五保供养18户19人;危房改造18户,危房重建10户21人。  

东冲村

  一:概括   东冲村现有214户,839人,6个村民小组,耕地750亩,宜渔面积40亩;全村安全用水214户,通电214户,村村通公路1条3公里,水渠条5里;蓄水塘10座。有线电视和无线网络214户;农村书屋1处,各类书籍共计1023册;村卫生室公共设施1处;本地产业以水稻种植为主,特色产业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差。村内没有一家企业,外出务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东冲村贫困户现状   东冲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85人,其中:一般贫困户4户22人,五保贫困户13户13人,低保贫困户16户50人;因病致贫11户41人,因残致贫5户18人,因学致贫2户8人;2015年脱贫4户19人,2017年脱贫6户24人。2017年度通过夯实村民小组会议精准识别新进贫困户10户21人,稳定脱贫1户6人,在2018年度中我们坚决完成脱贫人口在90%以上。   三:扶贫政策落实   东冲村教育扶贫政策惠及8户45人,医疗扶贫政策惠及3385人,低保政策惠及16户48人,五保政策惠及14户21人,残疾人补贴政策惠及5户18人;危房改造政策惠及14户38人,危房重建5户8人,异地搬迁政策惠及1户6人集中安置,以奖代补政策惠及16户51人,光伏发电政策惠及19户30人,金融扶贫政策惠及3户13人,转移就业政策惠及16户48人;产业扶贫项目1个,金融加产业3户7人(锦祥家庭农场,每年受益3000元)。   四:抓党建促脱贫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对抓党建促脱贫的《为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第四次推进会议》精神并且贯彻了,更好发挥了组织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安排部署,东冲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的成员有:张永祥、彭银山、熊玉,黄光武;脱贫攻坚责任组的主要职责是1.加强党组建设;2.推进精准扶贫;3.为民办事服务;4.提高治理水平。在“两委”班子成员上,我们全村党员13名,在家7人,外出6人,每月加强党员学习教育,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和‘三会一课’活动;两年来发展党员1人,培养积极分子2人,通过学习教育的开展,通过走访聚人心;宣传政策落实到户到人,为民解难题,化解各种矛盾;关注民生,为民服务等党建特色做法;全体党员齐心协力谋   发展,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  

缸窑村

  缸窑村位于方集镇东部,属丘陵、岗畈地区,全村辖12个村民组,共20个自然村庄,全村总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73亩,山林面积1256亩,全村共1030户、3500人,中共党员54人,村两委班子3人。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土地租金为主,年均收入3.5万元左右;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以传统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现全村外出务工900多人,创业成功人士20余人。整村已硬化道路13公里,全村基本达到村、组、户相通;生产生活用电、有线电视、网络宽带、安全饮用水基本覆盖全村;村有幼儿园、小学各一所;设施齐全的文化室一间,藏书800余册;缸窑村有标准卫生室一间,执业医师3人;已建成1500㎡配套设施文化广场一处。   缸窑村党支部班子健全,战斗力强,支部书记能力强、威望高、有责任心、积极上进,带领全村工作走在镇其他村前列,属一类村、红旗村。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四议两公开”制度等各项制度健全,不断强化自律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村党员素质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缸窑村属非重点贫困村,经2017年12月动态调整后,全村共有贫困户数79户235人,2017年底新增贫困户12户、32人。现有未脱贫户49户、104人;其中低保贫困户25户、79人;五保贫困户24户、25人。村积极发展“多彩田园”扶贫产业,建设宜居、生态、文明村院。目前村带动贫困户扶贫产业有三项,分别是“锦祥家庭农场”、“三高养殖小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及小龙虾养殖。锦祥家庭农场位于缸窑村张围组,2014年成立,注册资金200万,主要从事农作物种植、储藏、销售,通过“金融+产业”模式带动村15户贫困户入股分红受益。三高养殖小区产业项目,带动村9户贫困户养殖豫南黑猪。方集镇四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于今年全面并网发电,进而可对缸窑村49户未脱贫户户均受益1000-2000元。村目前帮扶带动3户贫困户养殖小龙虾,总养殖面积45亩左右,进而促使这几户实现稳定增收。  

小畈村

  小畈村位于方集镇政府东北一公里处,东邻石槽河,南邻339省道,西邻镇政府,北部宁西铁路穿至而过。全村共辖7个村民组,15个自然村庄,全村共446户,总人口1860人,现有劳动力766人。全村共有建档立卡户48户,95人。其中已脱贫户13户,36人,未脱贫户18户39人,五保贫困户17户,20人。残疾人42人,享受农村低保76人。通过走访和排查发现,全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39户,住房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脱贫攻坚责任组,建议对39户,实行不同程度改造和整修。全村党员33人,村级两委班子成员4人,2003年为县级文明村。   小畈村土地资源丰富,有可耕地面积2800亩,林地面积500亩,耕地以种植优质水稻为主,其它农作物:玉米、花生等,林地主产松木、杨树和其它杂木。   近年来,村两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龙进冲生态综合养殖有限公司,富森发体育滑板有限公司,先后落户小畈村,解决小畈村剩余劳力的就近再就业,带动部分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村两委大力推行土地流转,2017年全村流转土地1080亩,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2018年着力打造金水河旅游产业,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   结合满意村创建,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工作落实,政策落实,责任落实,争创省级文明村。  

上岗村

  上岗村位于方集镇区西部,距离镇政府不到一公里。东与独山社区交界;西与商城县李集乡姜棚村交界;南与独山社区和驻马村交界;北与方集村交界。全村480户,1920人,劳动力956人,外出务工487人。经过2017年5月份入户普查核准,目前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72人,其中:一般贫困户9户33人,低保贫困户6户25人,五保贫困户14户14人。   全村下辖9个村民组,16个自然村庄,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50亩,山场面积2700亩。(其中:板栗600亩,薪炭林800亩,待开发面积1300亩)。上岗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水稻种植,特色产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差。村内现有4家企业,其中两家砖厂可以解决当地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用工120人;一家水泥粉磨站,一家农机厂可以解决30人就业,以企业为龙头解决和外出务工为主的主要收入来源。   其村情概况基本如下:   一、气象条件:上岗村处于亚热带向暖温过度,蛳攀风湿润区。四季分明,晴暖适中,雨执同季,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28天,光照时数为1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左右,而且多数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得64%,气候适宜,在季节性河流水源保证的情况下,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及经济作物。   二、电力实施:全村共有5个供电台区,高压线路3.5公里,低压线路约5公里,居民生活用电有了保障。   三、教育卫生:镇直一小距离上岗村最远距离约1.5公里,学生上学交通便利,村内有幼儿园三所,保证了上岗村所有幼儿小学阶段教育。村级卫生室1个,村医1人,上岗村居民最远的农户离镇卫生院也只有1.5公里,保证了上岗村群众的就医。   四、交通条件:上岗村交通便利,339省道东西从上岗村一穿而过,南北方草路、方曾路穿境而过,村组道路互联互通,全村硬化道路3.5公里,尚有4公里有待硬化。   五、农水设施:现有独山水库、马堰水库2座,原有大塘与新开挖大塘26口,西支渠1条长2600米,可供5个村民组农田用水。但西支渠有待清理整修。   六、文体实施:上岗村有群众自由组织的小广场两个,每天都可以丰富广大群众的娱乐生活,另外村建友图书室1间,藏书2600多册。   七、合作组织:上岗村已成立了6个家庭农场,一个农场搞养殖,一个农场搞特色种植,4个农场流转了全村45%的土地搞种植,全部采用良种化、机械化种植生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八、网络通讯:上岗村境内建有移动信号基站,联通信号基站各一座,通讯广播、有线电视全部延伸到户。   九、经济发展:村集体除财政转支付外,另有2个砖厂,每年向村集体缴纳行政协调费。村内主要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含量低,大量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利用。农民的主要收入依赖外出务工和在两砖厂上班。   十、组织建设:村两委成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31人,其中女性党员3人,村室建设各种制度有待规范,各种活动正常开展。   十一、其他各类情况:全村共有低保人员57人,其中享受A类人员7人,残疾人21人,其中享受两项补贴3人,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5%,新农保参加人达到70%,上岗村现有护林员1人,易地搬迁4户,15人。危房重建3户6人。  

独山社区

  独山社区位于方集镇政府所在地,东与缸窑村接壤,西面、北面与上岗村毗邻,南与沙河村相连。石槽河、独山灌渠和破寨、龙头河穿镇而过。面积2平方公里,社区总人口4866人,共1086户。辖区内有县直单位5个,镇直办事机构15个,中学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5个。辖区有6个居民小组和五纵十横十五条街区和一个在建新型社区。社区的电力、自来水、网络等基础设施全覆盖,道路全部为硬化水泥路。地形为丘陵地带,南面为山区,北面为平地。灌溉以石槽河和独山水库水源为主。本地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茶叶、油菜、花生等。特色产业以餐饮服务业为主,商超个体工商户齐头并进。旅游资源以大独山自然风景为主,现待深入开发。   独山社区党支部成立于2004年,社区干部5人,其中党支部3人,居委会4人(其中2人交叉任职),现有党员66人(女性党员8人,在家党员41人,外出党员25人)。社区成立以来年年被镇党委政府评为优秀社区,其中2014年被省劳动保障部门授予“示范社区”、2010年被信阳市评为“市级先进社区党校”、2012年被固始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近年来,独山社区“两委”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一直注重人居环境建设,全力打造整洁、宜居、舒适的新型社区。农业、商业齐头并进,居民安居乐业,经济蒸蒸日上,呈现出一副美丽富饶的新气象!   

杨山村

  杨山村村情概况简介   一、概括   杨山村位于固始县方集镇南部山区,距离镇政府8.5公里,东段集柳林村,西连沙河村,南接吴上楼二道河村,北与田冲村相邻,属于山区。全村400户1502人,劳动力740人,外出务工480人。   二、杨山村贫困户现状: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50人,其中:稳定脱贫户2户7人,一般贫困户11户46人,低保贫困户21户85人,五保贫困户14户16人:已脱贫贫困户14户63人,在2018年度中我们坚决完成脱贫人口90%。   三、扶贫政策:全村共有持-残疾人40人,已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6人;新农保参保530人,新农合参保1450人;生态护林员4人;扶贫移地搬迁5户15人;农村低保101户107人,五保供养14户16人,D级危房重建6户10人。2018年贫困户重建11户26人,维修15户58人。   全村辖5个村民组,共有20个自然村庄,全村总面积9465亩,其中耕地面积675亩,山场面积7178亩。杨山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水稻种植,茶叶、板栗等特色产业生产规模小,发展水平低,市场竟争力差。村内没有一家企业,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杨山村情概况简介如下:   四、气象条件:杨山村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湿润区,四季分明,冷暖适中,雨热同季,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28天,光照时数2150.6小时,平均降雨量1200mm左右,且多数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64%,气候适宜,在季节性河流水源保证的情况下,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及经济作物。   五、交通条件:交通条件便利,北临339省道、东接杨山茶场公路,村组道路互连互通,全村巳硬化道路5公里,尚有20公里道路待硬化。   六、电力设施:全村共有4个供电台区,高压线路6.5千米,低压线路10千米,居民生产生活用电有了保障。   七、教育卫生:杨山村小学座落于老家村民组,1-6年组全部健全,学前班一所,保证了杨山村幼儿及小学阶段教育;村级卫生室一个,村医1人,保证了杨山村群众就近就医。   八、特色产业:全村共有生态野茶面积2000亩,板栗1000亩,薪炭林面积1000亩,其他经济林面积400亩,由于种植规模较小,品种老化,管理粗放,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差,老茶园更新改造正在申请建设中。   九、农水设施:现有水库3座,溢流坝2座,堰渠2条,长13000米,大塘18口。   十、文体设施:正在筹建新建文化广场1个,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活动设施配套;图书阅览室1间,基层书2000余册。   十一、网络通讯:已建成联通基站1座,通讯、广播、有线电视全部延伸到户。   十二、经济发展:   村集体除财政转移支付外无任何经济收放。主导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含量低,大量山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传统养殖小而散,中能光伏发电正在建设中,农民主导收入依赖外出务工,严重制约了杨山村的经济发展。   十三、组织建设:村两委成员4人,全村共有党员41人,其中女党员6人,村室规范建设达标中,各项制度上墙,活动正常开展。  

二道河村

  二道河村位于固始县方集镇南部,距离镇政府10公里,东邻吴上楼村,南连许店村,西接牌坊村,北攘沙河村,属浅山丘陵区。全村362户1387人,劳动力655人,外出务工390人。经过2017年5月入户普查核准,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1户477人,其中:一般贫困户66户259人,低保贫困户54户195人,五保贫困户21户23人;已脱贫贫困户91户365人,其中:一般贫困户57户229人,低保贫困户28户126人,五保贫困户6户7人;尚有50户112人未脱贫,其中:一般贫困户11户37人,低保贫困户24户59人,五保贫困户15户16人。   全村辖9个村民组,共有12个自然村庄,全村总面积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亩,山场面积6500亩(其中:茶园面积2500亩,薪炭林面积1000亩,其他经济林500亩,待开发面积2500亩)。二道河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水稻种植,茶叶、油茶等特色产业生产规模小,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差。村内没有一家企业,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二道河村系固始县整村推进村,其村情概况简介如下:   一、气象条件:二道河村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湿润区,四季分明,冷暖适中,雨热同季,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28天,光照时数2150.6小时,平均降雨量1200㎜左右,且多数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64%,气候适宜,在季节性河流水源保证的情况下,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及经济作物。   二、交通条件:交通条件便利,方东公路、方白公路穿境而过,村组道路互连互通,全村已硬化道路4.9公里,尚有6公里道路待硬化。   三、电力设施:全村共有3个供电台区,高压线路2.5千米,低压线路4.5千米,居民生产生活用电有了保障。   四:教育卫生:镇直第二小学坐落于二道河村,公立、私立幼儿园各一所,保证了山区6个行政村幼儿及小学阶段教育;村级卫生室一个,村医3人,保证了二道河村群众就近就医。   五、特色产业:全村共有油茶面积2500亩(老油茶园面积500亩,新发展油茶面积2000亩),薪炭林面积1000亩,其他经济林面积500亩,由于种植规模较小,品种老化,管理粗放,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差,新建油茶基地及配套设施尚在建设之中。   六、农水设施:现有水库1座,溢流坝3座,堰渠3条,长3000米,大塘10口。   七、文体设施:新建文化广场1个,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活动设施配套;图书阅览室2间,藏书2400余册。   八、合作组织:成立二道河油茶合作社1个,全村95%以上农户加入合作社,覆盖全村贫困户;成立宏锐家庭农场1个,流转土地300余亩,全部采用良种化、机械化种植,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九、网络通讯:已建成移动信号基站、联通信号基站各1座,通讯、广播、有线电视全部延伸到户。   十、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主导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含量低,大量山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传统养殖小而散,村内没有一家企业,农民主要收入依赖外出务工,严重制约了二道河村的经济发展。   十一、组织建设:村两委成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30人,其中女党员5人,村室建设规范达标,各项制度上墙,活动正常开展。   十二:其他情况:全村共有持-残疾人40人,已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24人;新农保参保549人,新农合参保1091人;生态护林员10人;扶贫移地搬迁18户59人;金融扶贫31户99人;农村低保68户73人,五保分散供养23户25人;危房改造2015年5户,2016年8户,危房重建18户22人,各类公益性岗位24人,光伏扶贫惠及64户贫困户,受益资金9万元;教育扶贫惠及57户272人;医疗扶贫惠及108户351人,产业扶贫(畜禽养殖)惠及31户106人,二道河油茶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20户。  


田冲村特产大全




田冲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