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三河尖镇汤岗村位于三河尖镇东部,距镇政府2.5公里,全村680户、2876人,辖10个村民组,共5个自然村,全村总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0公顷。汤岗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水稻、小麦种植,特色产业以柳编业为主。全村有210人常年外出务工创业,劳务收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另有360户从事柳编生产。2016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全村现有贫困户107户、247人。
二、发展思路
目前,制约汤岗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特色产业发展滞后。根据汤岗村耕地少、有一定的柳编基础、离集镇较近的实际情况,适合走以柳编业伟支撑、以养殖业、交通运输和建筑装修业为补充的产业道路,以实现环境、资源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全村贫困群众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525108 | 464000 | -- | 查看 汤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黄郢村 |
黄郢村位于三河尖镇西南部、距离镇政府0.5公里,全村321户1065人,辖4个村民组,共1个自然村,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300公顷,黄郢村农业生产是传统的小麦、玉米种植。属临淮河平原地区,气候适宜。全村有260人常年务工创业,另有10户从事柳编加工。 通过精准识别,全村现有贫困户29户56人,其中低保贫困户8户20人,五保贫困户7户8人,一般贫困户14户。 |
港口村 |
港口全村584户、2565人,15个村民组,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2700亩,港口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水稻、小麦种植。全村有166人常年外出务工创业,劳务收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另有42人从事柳编生产。 医疗类:全村办理慢性病门诊105人,已享受基本医疗优惠政策。享受基本医保66人,大病保险5人,大病补充保险11人,民政救助82人。 教育类:学前教育补贴21人,义务教育补贴65人(含小学和初中),其中含国机励志学校22户28人,高中教育补贴24人。雨露计划补贴2人。大学入学交通补贴6人, 危房改造:2016年落实危房改造38户,2017年已落实危房新建4户,新申报9户。 公益岗位:共计42人,含保洁员17人。 转移就业和以奖代补:港口在家从事柳编加工34户、县外转移就业90户,县内转移就业27户,自主创业6户,养殖业8户。2017以奖代补合计落实189户,43.6万元(含稳定脱贫57户6.6万元)。 煤改气改电(双替代):已落实贫困户73户,户均补贴300元。 低保、五保、残疾人补贴类:低保52户,其中A类低保2户,B类低保50户,五保20户,享受残疾人补贴28户(双80的17户)。 |
万圩村 |
万圩村村情概况 一、万圩村位于三河尖镇西部,距镇政府7公里,全村1015户4015人,辖13个村民组28个自然组,耕地面积5400亩(承包土地3041.41亩),。农业生产以传统的水稻、小麦种植为主。全村有280人常年外出务工创业,农闲时外出务工达1200人左右,劳务收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全村经济发展以外出务工创业为主,在家从事农业生产为辅,地埋概况是丘陵地,人员居住分散,大多是老年人在家务农,年轻人在外务工。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党员71人,常年外出党员34人。 三、通过精准识别,全村现有贫困户182户434人,其中低保贫困户63户161人,五保贫困户37户37人,一般贫困户82户236人。根据2017年脱贫攻坚要求,通过精准帮扶,对现有贫困户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采取纳入低保、转移就业、养老保险、产业保险、产业奖补、教育扶贫、医疗卫生扶贫、安置公益岗位、光伏扶贫、金融扶贫、政策兜底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使贫困户尽快脱贫。 |
韩井村 |
韩井村位于三河尖镇西南部,东接周营村,西连万圩村,南与丰港乡高圩村接壤,北靠谷郢村,距镇政府5公里。截止目前,全村户籍人口512户、2365人,党员36人(含预备党员1人),辖10个村民组,村民多以万黄路两侧分部,呈一个自然村。全村总面积3100亩,人均1.1亩,主要种植小麦、水稻,近年来张宝刚家庭农场流转土地200亩,乔应保家庭农场流转土地120亩,裴国清注册资金200万元搞木材加工,村建敬老院1座,现集中供养韩井村及外镇外村孤寡老人25人。万方水面大塘4口,全村年养鱼可达10万斤。韩井村现有两委班子成员4名。 |
周郢村 |
周郢村位于三河尖镇南部,距镇政府1.5公里,全村420户1813人,辖7个村民组,全村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1515亩,林地110亩,宜鱼水面280亩,周郢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水稻、小麦种植,特色产业以柳编业为主。全村有121户369人常年外出务工创业,劳务收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劳务输出地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主,在家农户有160人从事柳编生产。现有两委班子成员3名,全村42名党员,2017年有3名进步青年交来入党申请书。按照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助力脱贫攻坚的指导思想,村党支部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统领全村脱贫攻坚工作走向深入。 |
王棚村 |
一、村基本情况 王棚村位于三河尖镇东南部,距镇政府3公里,全村643户2510人,辖10个村民组,耕地2340亩,王棚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水稻、小麦种植,特色产业以柳编业为主。全村有360人常年外出务工创业,劳务收入是村本收入的主要来源,另有106人从事柳编生产。 二、贫困户基本情况 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要求,对照贫困户标准精准识别,2018年年初贫困户147户,贫困人口499人,结止2018年5月底全村现有贫困户146户495人,其中;五保贫困户25户34人,占贫困户17%;低保贫困户34户128人,占贫困户23%;一般贫困户87户333人,占贫困户60%。因病60户,占贫困户41%;因残致贫26户,占贫困户18%;因学致贫23户,占贫困户16%;缺技术20户,占贫困户14%;缺劳动力13户,占贫困户9%;缺资金4户,占贫困户2%; 2015年脱贫8户28人,2016年脱贫4户10人,2017年脱贫72户294人,未脱贫62户163人(含2017年返贫2户5人)。2018年计划脱贫58户151人,贫困发生率为0.48%。 三、细化帮扶措施 (一)实施产业帮扶 1.多彩田园。发展柳编产业,成立裕丰、恒达两家柳编企业加工点,引导贫困户定点加工、提高收入,贫困户中有36户54人从事柳编加工,每户增收8000元以上。 2.发展种养殖业,贫困户中有9户从事养殖、种植业,其中蔬菜种植3户,养牛、养殖小龙虾各1户,种粮大户4户。 3.实施光伏扶贫,对于增收措施薄弱的贫困户,实施光伏扶贫,全村拟实施光伏扶贫36户,按照光伏电站收益情况进行分配。 (二)转移就业帮扶 1.实施转移就业。贫困户中现有60户86人转移至县外务工,另有26户32人在县内、镇内务工,对务工人员实施以奖代补。 2.安置公益性岗位。全村共开发保洁员、护林员、食品安全员、安全生产员、环境污染防治网格员、河道协管员、公路管养员、转移就业服务员等公益性岗位26个,为26个公益性岗位人员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护林员工资每月500元,转移就业服务员每月工资650元,其他岗位人员工资每人每月300元。 (三)落实帮扶政策 1.健康扶贫。办理慢性病门诊卡107人,享受慢性病门诊报销每月最高限额360元。继续落实基本医保方面,享受降低门槛、提高报销比例、住院免交押金、四次报销一次结算政策,实行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民政救助。 2.教育扶贫。继续实行学前教育补贴,13人享受补贴,初中教育补贴25人享受补寄宿生生活费每人625元/学期,高中教育补贴18人发放助学金,每人1500元/学期,免学费和住宿费,中职中专教育补贴1人免学费,大学教育补贴10名省内大学在校生享受了大学教育补贴,每生每期2000元;对在国机励志学校就学的14名学生继续免生活费、住宿费、保险费,补车费每人每期800元。 3.低保救助。对34户贫困户中的36人实施B类低保救助,每人每月发放154元低保金。 4.五保供养。对25户五保户实施分散供养,每人每季度发放五保金1121元。 5.残疾人补贴。对贫困户中的16名残疾人按政策予以补贴。 6.孤儿救助。对2名孤儿实施救助,每人每月700元。 7.危房改造。拟消除危房重建户15户,按每人12500元进行补贴(一户最多补贴4人),拟进行危房改造18户。 8.计划生育奖补。对2户3人进行了计划生育奖补,每人每月80元。 9.军人优抚。对1户1人发放优抚金,每月500元。 (四)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继续完善电网升级改造。更新全村境内的高低压线路,更换变压器,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2.实现自来水各村民组全覆盖,贫困户免费安装,一般农户交纳户均自费部分安装自来水,解决群众安全饮水问题; 3.实施整村推进,新修道路5条、整修水渠4500米、开挖大塘1口,持续改善农业生产和群众出行条件。 4.继续完善文化广场建设,开放文化书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5.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进家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6.整治人居环境,改善户容村貌。 |
黄寨村 |
一、村情概况 黄寨村位于三河尖镇南部,距镇政府2.1公里,全村435户,1735人,辖8个村民组,全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2553亩。黄寨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水稻、小麦种植,特色产业以柳编为主,但规模较小。全村有418人常年外出务工创业,劳务收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另有87户从事柳编生产。 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自来水全部安装到户,保证了群众饮水安全;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达到了全覆盖;村民组主干道路和主要生产路水泥硬化6.2公里;农业排灌渠硬化7.1公里;村民组升级改造了2个变压器,免费更换电表、电表箱、室外线路;整治人居环境,户容村貌改善,全村共放置垃圾桶30个,配备保洁员8名。 二、贫困户数据 经过此次动态调整后,黄寨村现有贫困户36户,103人(因出嫁、去世减少人口5人,因嫁入、出生新增人口2人),其中未脱贫户28户67人,2015年已脱贫户8户36人。五保贫困户16户16人,占44.4%;低保贫困户10户41人,占27.8%;一般贫困户10户46人,占27.8%。因病致贫5户16人,占13.9%;因残致贫5户14人,占13.9%;缺劳动力15户23人,占41.7%;缺技术2户9人,占5.6%;缺资金9户41人占25%。 三、贫困户帮扶措施情况 现有贫困户中,从事柳编加工2户9人;外出务工16户22人;县内务工、发展生产8户9人;易地搬迁1户2人;残疾人补贴5户5人;五保政策兜底16户16人;纳入低保10户10人。2017年享受以奖代补贫困户19户;提供公益性岗位17户17人;办理慢性病门诊9人,教育补贴8户8人;享受“双替代”12户。 四、村支部建设情况 黄寨村现有两委班子成员3名,全村42名党员,2017年有1名进步青年交来入党申请书。按照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助力脱贫攻坚的指导思想,村党支部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统领全村脱贫攻坚工作走向深入。 |
谷郢村 |
谷郢村位于三河尖镇西部,东接港口村,西连往流镇白湖村,南邻万圩村、韩井村,北靠淮河,距镇政府5公里。截止目前,全村户籍人口841户、3529人,党员53人,辖15个村民组,系2000年淮河陈大工程搬迁村,村民沿淮河大道两侧分部,呈一个自然村。全村计税面积1699亩,人均0.6亩,主要种植小麦、水稻,近年来会林家庭农场流转土地400亩,种植高产莲藕,林地和宜渔水面较少。谷郢村现有两委班子成员4名,全村53名党员,2017年有6名进步青年交来入党申请书。 |
王楼村 |
王楼全村197户823人,2个村民组,全村总面积0.88平方公里,耕地614亩,王楼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水稻、小麦种植。全村有215人常年外出务工创业,劳务收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另有36人从事柳编生产。 基本数据:经过今年两次动态调整后,全村现有贫困户29户、62人。其中五保贫困户3户3人,低保贫困户1户1人,一般贫困户25户58人。因病致贫12户、因残致贫8户、因学致贫2户、缺技术3户、缺劳力1户。未脱贫11户22人,返贫1户3人,2014年脱贫1户3人,2015年脱贫1户2人,2017年脱贫16户35人,已脱贫不享受政策4户13人。 医疗类:全村办理慢性病门诊18人,已享受基本医疗优惠政策。享受基本医保62人,大病保险4人,大病补充保险4人,民政救助12人。 教育类:高中教育补贴3人,大学入学交通补贴1人。 危房改造:2015年实施危房改造户3户。 公益岗位:共计14人,含保洁员6人。 转移就业和以奖代补:王楼村在家从事柳编加工7户、外出务工7户。2017以奖代补合计落实19户5.7万元。其中省外务工以奖代补7户、发展生产以奖代补7户、县内务工以奖代补5户。 煤改气改电:已落实12户,户均补贴300元。 低保、五保、残疾补贴类:低保3户均为B类低保、五保3户,享受残疾人补贴8户(双80的一户)。 基础设施建设:新修道路1.46千米,渠1.2千米,涵9座。新建1台变压器;安全饮水全覆盖。 |
街道社区 |
街道社区是河南省信阳固始县三河尖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411525108,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11525。邮政编码为464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376 ,车牌号码为豫S。与黄郢村、港口村、万圩村、韩井村、周郢村、王棚村、黄寨村、谷郢村、王楼村、三淮村、建湾村、望岗村、翁棚村、常岗村、汤岗村、马郢村、蚌山村相邻。 |
三淮村 |
三淮村全村320户、1260人,辖7个村民组,全村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3800亩,三淮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小麦、玉米种植。全村有160人常年外出务工创业,劳务收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另有56人从事柳编生产。 |
建湾村 |
一、村基本情况 建湾村位于三河尖镇最北部,距镇政府10公里,全村320户1400人,辖6个村民组,耕地3150亩,建湾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小麦、玉米、旱稻种植。全村有220人常年外出务工创业,另有140人从事柳编生产,劳务收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贫困户基本情况 建湾村现有贫困户23户55人。其中;五保贫困户6户6人,占贫困户户数的26%;低保贫困户3户9人,占贫困户户数的13%;一般贫困户14户40人,占贫困户户数的61%。因病致贫18户46人,占贫困户户数78%;因残致贫2户6人,占贫困户户数9%;缺劳力2户2,占贫困户户数9%;缺资金1户1人,占贫困户户数4%。 现有贫困户23户55人,2015年脱贫5户14人,2017年脱贫10户28人。2018年计划脱贫8户13人。 |
望岗村 |
三河尖镇望岗村位于三河尖镇西部,东接马郢村,西接港口村,南邻周郢村,北靠淮河,距镇政府2公里。全村辖12个村民组,480户,人口2480人,全村耕地面积1650亩,主要种植小麦、水稻。全村有320人常年外出务工,劳务收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另有350人从事柳编生产。 |
翁棚村 |
一、历史 翁棚村古称翁家棚位于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镇中东部,距镇政府1.5公里,东临史灌河,与安徽六安市隔河相望,西接马郢村、望岗街道,南与黄寨村接壤,北临徐桥街道。204省道横贯东西,老固三公路贯穿南北。 二、基本情况 翁棚村全村495户、2272人,辖9个村民组,共9个自然村,全村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132公顷,翁棚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水稻、小麦种植,全村有480人常年外出务工创业,劳务收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另有189人从事柳编生产。全村现有贫困户73户167人其中2014年脱贫2户6人,2015年脱贫2户8人,2016年脱贫12户39人,2017年脱贫27户70人。其中低保贫困户25户71人,五保人24户27人。现有贫困户中因病致贫40户107人,因残18户35人,缺技术9户17人,缺劳力5户6人,缺资金1户2人。 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全村到户道路硬化覆盖达到98%以上,环境卫生,有垃圾池且垃圾池有专人管理,农户安全饮水有保障,同时供电、信息化、文化、教育、医疗、社保等均已到位,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标准。 翁棚村全村面积耕地面积132公顷,90%以上为水田。全村农业种以植水稻、小麦为主,但基础设施薄弱,养殖业为养猪、养鸡、养牛、水面养殖。村内有固始县永庆农机合作社、家友养殖合作社、士平农场、新峰发柳编工艺品公司,华隆工艺品厂等企业。 |
常岗村 |
常岗村位于三河尖镇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东面翁棚村、汤岗村,北面淮河,南为马营村,西与望岗村相连。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共758户2380人;全村总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860亩,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水稻,柳编为常岗村主导产业。2017年贫困户41户102人,其中未脱贫户34户85人,贫困发生率3.5%,多数为因病、因残、无劳动力导致贫困,2017年12月动态调整后现有贫困户38户95人。 |
汤岗村 |
一、基本情况 三河尖镇汤岗村位于三河尖镇东部,距镇政府2.5公里,全村680户、2876人,辖10个村民组,共5个自然村,全村总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0公顷。汤岗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水稻、小麦种植,特色产业以柳编业为主。全村有210人常年外出务工创业,劳务收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另有360户从事柳编生产。2016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全村现有贫困户107户、247人。 二、发展思路 目前,制约汤岗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特色产业发展滞后。根据汤岗村耕地少、有一定的柳编基础、离集镇较近的实际情况,适合走以柳编业伟支撑、以养殖业、交通运输和建筑装修业为补充的产业道路,以实现环境、资源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全村贫困群众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
马郢村 |
马郢村位于三河尖镇中部,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43公里。全村户籍人口1282人,330户,党员33人,辖5个村民组,全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村民沿204省道两侧分部,呈一个自然村。 一、农业状况 全村计税面积1100亩,人均1.07亩,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水稻、小麦种植,特色产业以柳编为主。今年由于粮食减产,水稻出产约650吨。另有瑞祥工艺厂流转土地120亩,作为柳条种植基地,收益较好,带动了马郢村柳编加工业的发展。 二、公共基础设施状况 全村实现了安全饮水工程,每户安装了自来水。 农村电网改造2017年完成,共投资23万元,修建变压器1台,高压线路0.5公里,低压线路0.5公里,高峰电压基本稳定,电量充足。 道路整修: 十六支渠整修道路一条,总长2公里,宽4米。 十六支渠渠面硬化、十六支渠至柳庄村民组整修道路一条,总长980米,宽4米; 柳庄村民组生产路长1公里,宽3.5米; 吴庄村民组生产路长500米,宽4米; 翁圩村民组生产路长500米,宽3.5米; 肖庄村民组生产路长500米,宽4米; 十六支渠至肖庄村民组生产路480米,宽4米; 新修翔宇大道1000米,设计路宽10米,已落实5米并投入使用。 生产渠: 十六支渠至马郢村民组拍坡渠一条长800米,宽2米。 柳庄村民组60U型渠长800米; 马郢至肖庄村民组60U型渠400米; 肖庄村民组60U型渠500米; 吴庄村民组60U型渠200米; 十六支渠至肖庄村民组80U型渠1000米。 马郢村文化广场,面积1100平米,配备各类健身器材及宣传设施,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水利局投资建设项目: 新建、维修翔宇大道两边灌排两用渠1600米,新建抗旱机井两口,马郢村村部整修项目。 电视、电话和宽带网络全覆盖;村里有一个标准村医疗室,村级农家书屋,文化休闲娱乐广场齐全。 |
蚌山村 |
一.村基本情况 蚌山村位于三河尖镇东部,距甄政府3公里,全村1117户3812人,辖区7个村民组,耕地3318亩,蚌山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水稻、小麦种植,特色产业以柳编为主。全村有1/3农户常年外出务工创业,劳务收入是蚌山村收入的主要来源,另有1/6的农户从事柳编生产。 二.贫困户基本情况 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要求,对照贫困户标准精准识别,全村现确定斌困户79户160人,其中;五保贫困户25户26人,低保贫困户15户33人,一般贫困户36户90人。因病48户98人,因残致贫13户18人,因学致贫8户27人,缺技术6户12人,缺劳力4户5人。 三.主要帮扶措施 (一)产业帮扶 1.现有贫困户中有18户从事柳编加工。 2.光伏扶贫对于缺少劳力武明显增收措施的贫困户,实施光伏扶贫,全村拟实施光伏扶贫33户43人,户均预增收2000元。 (二)专业就业帮扶 1.贫困户中现有9户转移至县外务工,另有16户在县内、镇内务工,对务工人员实施以奖代补,已对26户进行了奖补,发放奖补金5.1万元。 2.全村共开发保洁员、护林员、食品安全员、安全生产员、环境污染防治网格员、河道协管员、公路管养员、转移就业服务员等公益性岗位19个,为19个公益性岗位人员买了意外伤害保险。 (三)落实政策帮扶 1.健康扶贫。一是帮里慢性病门诊卡106人,享受慢性病门诊报销每月最高限额360元。二是基本医保方面,65人次享受降低门槛、提高报销比例、住院免交押金、四次报销二次结算政策。 2.教育扶贫。一是享受教育补贴10户15人;二是在国际励志学校就学的5名学生享受了免生活费、住宿费、保险费,补车费没人每期800元。 3.低保救助。对18户贫困户实施了低保救助,没人每月发放154元低保金。 4.五保供养。25户五保户实施分散供养,内人每季度发放五保金1040元。 5.残疾人补贴。对贫困户中的5名残疾人安政策予以补贴 6.危房改造。2018年实施消除危房重建10户,按照没人12500元进行补贴(一户最多补贴4人);维修9户,购买闲置房1户,均在建造中。 (四)基础设施建设 1.电网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更新全村境内的高低压线路,更换变压器3台、新增变压器3台。 2.实现自来水各村民组全覆盖,贫困户免费安装,一般农户缴纳户均自费部分安装自来水,解决群众安全饮水问题; 3.实施整村推进、土地整治项目,新建通村公路2530米、村民生活区间路5900米,整修水渠4350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群众出行条件。 4.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进家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5.整治人居环境,户容村貌得到改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