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信阳 >> 固始县 >> 段集镇 >> 窑沟村

窑沟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窑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窑沟村简介

  窑沟村位于段集镇南部山区,背靠曹家寨,东邻武庙乡,南邻安徽省铁冲乡交界,总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710亩,林地6700多亩。全村共有7个居民组,总户数296户,总人口1242人,低保户63人(A类5人,B类58人),五保户11户,12人,残疾人28人其中享受残补15人。村组道路10公里,其中水泥路3条6公里,沙石路6条4公里。全村外出务工593人,党员22名,村现有标准卫生室一个。距段集镇15公里,距县城50公里。
  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主产茶叶、板栗。茶叶面积1260亩,板栗1000亩,小型养牛、养猪40户。但是居民主要收入还是依靠外出务工,总体经济欠发达。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525109 464000 -- 查看 窑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窑沟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窑沟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五尖山村

  五尖山村位于段集镇南部,距镇政府14公里,东与武庙十八盘接壤,南与本镇窑沟村相邻,西与本镇桂岭村接壤,北与本镇柳林村相邻。属山区地形,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385户1608人。一个村卫生室和一座小学,总面积10.3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农田517亩,旱地428亩。   赵苏路直穿南北,组组通水泥路,全村拥有大型汽车近10辆,私家车130余辆,群众收入靠外出务工为主,常年有400多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务工,年收入1000多万元,在家人员靠茶叶、桐籽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农、林、牧等收入200万左右,年人均收入近7500元。   但是,因部分群众自身发展不足和因病、因残、因学等原因造成五尖山村79户,210人贫困。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政策扶持下,五尖山村采取不同帮扶措施,有79户21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2017年底已脱贫30户109人,剩余贫困户在驻村工作组的配合下用好政策,积极引导,想方设法争取2018年底全部脱贫。  

姚老家村

  姚老家村位于段集镇北部,镇政府所在地,全村面积5.6平方公里,共有九个村民组。姚老家村以农业生产为主,耕地1050亩,其中水田905亩。地处丘陵地带,土地贫瘠,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姚老家村现有人口2105人,445户。   一、姚老家村支部现有党员32名,预备党员2名,有老、中、青三级组成。正式党员60岁以上占75%,60岁一下占25%,文化程度偏低,支部委员会由3人组成,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1名,村民委员会由3人组成,主任1名,委员2名。   二、姚老家村境内有宁西铁路、沪陕高速横贯东西,固始火车站坐落于此,但村内交通条件差,群众生产生活十分不便。   三、姚老家村以农业生产为主,但基础薄弱,群众生产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主要以水稻、油菜为主,经济作物品种极少,小部分农户散养猪、鸡、鸭、鱼或牛、羊等,但不成规模。尚未形成覆盖农民稳定收入的主导产业。新培育的特色产业因缺乏资金扶持,未形成生产规模,农村经济收入主要靠零星种养和外出务工。村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小农经济思想严重。有相当一部分村民甚至在生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下,不利于农产品的销售,更别谈发展经济。村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程度低,收入相对的也低,外界先进理念、先进的技术、先进发展路数广大的村民不能亲身体会。   四、村资源开民利率低,虽有土地、荒山等资源,但没有形成规模,没有竞争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缺少发展依托,生产和生活条件差,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副产品运输通道不畅,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大部分灌溉工程因无资金维修,不能正常运转或带病运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旱,灾不保收。加上农副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局部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开发农副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以致难以脱贫。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文化教育的层次和科技普及率低,作为农村主要劳动力的青壮年,文化水平低,缺乏技术,发展商品生产,开拓市场的能力相当弱。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致富的劲头。  

乐道村

  乐道村,距段集镇镇政府驻地2公里,属于丘陵地区。乐道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村内有“沪陕高速公路”、“宁西铁路”、“省道204线”,宁西铁路固始火车站距离乐道村不到1公里。目前村委所在地为秦树声故居,即“秦氏故居”,为河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村共有12个村民组,744户,2776人。2017年整村推进项目中对全村饮水困难的居民进行自来水安装到户,共安装   504户,村民饮水安全达标。整村推进项目中,12个村民组共修整水泥路31条,全长26公里。余下2村民组暫无水泥路,未修道路全长共计10公里。   贫困户中有28户为危房户,已全部申报18年危改项目;非贫困户中还有13户为危房,其中,5户选择重建,8户选择维修。   村民收入主要靠劳务输出和种植养殖。每年村内有近600人外出务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村内有小学、幼儿园各1所,卫生室1个。全村共有耕地、水田1233亩,早地70面,自然林680亩。村内有自然河流一条,“梅山干渠”在村内通过。现有堰坝2座,有大大小小水塘13口。   乐道村共有中共党员44人,下设4个党小组人,其中女干部1名。   

汪旱庄村

  汪旱庄村位于段集乡西部,为浅山丘陵地形,204省道横全村,沪陕高速、339省道擦边而过,宁西铁路固始站仅距村部1公里,地理区位优势显著。   全村辖8个村民组,382户,1489人,劳动力667人。全村总面积6400亩,其中耕地1020亩。各种农作物播种面积1870亩,其中水稻850亩,小麦50亩,其它作物390亩。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常年外出务工400人。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   目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贫困人口111人,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8%。由于地理及环境因素,村民居住较为分散,各村民组贫困户分布不均,其中,岭西村民组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大部分居民已搬至街区或常年务工在外,常住居民仅仅两户,贫困户0户。现有贫困户中,旱庄村民组贫困户7户,余营村民组贫困户5户,高房村民组贫困户8户,上冲村民组贫困户4户,堰头村民组贫困户3户,长塘村民组贫困户4户,上家村民组5户。   经多次走访调查及群众评议,现已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五保供养、残疾人补贴和临时救助等制度。现有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2014年脱贫4户(转移就业),2016年脱贫2户(低保贫困户);现有未脱贫贫困户中,低保贫困户20户,五保贫困户8户,一般贫困户仅4户。   现有贫困户中,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初中以下的低文化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90%左右,缺乏科学生产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收入偏低。靠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收入低、结构单一。四是生产生活条件差。人口居住较为分散,耕地少,土地大多属旱地,土壤条件差,生态脆弱。   按照固始县委、县政府对段集镇脱贫目标的设定,汪旱庄村委会2017年将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庙山村

  一、基庙山村情   庙山村7个村民组,现有住户264户,1261人,现有耕地1284亩,山林1418亩,水塘面积120亩,外出务工146人,党员23人,其中外出党员3人,村现有小学一所,卫生室一个,所有村民组通水泥路,通讯信号为4G。   二、贫困户情况   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111人。其中,2014年脱贫1户2人;2015年脱贫1户4人;2016年脱贫1户4人,死亡1户1人;2017年脱贫16户42人(其中:1户1人,李必吾死亡);2018新识别11户32人,未脱贫20户59人。全村现有低保39户40人,五保户7户8人(其中贫困户中低保7户8人)。  

高庙村

  一、基高庙村情   段集镇高庙村11个村民组,现有住户603户,2287人,村现有小学一所,卫生室一个。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2户605人,贫困发生率为25.8%,是2015年脱贫村。其中,2014年脱贫18户88人,2015年脱贫42户195人,2016年脱贫48户201人,2017年脱贫10户41人,未脱贫34户83人,现贫困发生率为3.53%。   二、贫困发生率高的原因   经过近四年的帮扶,高庙村现有贫困人口还有34户83人,贫困发生率在3.53%,高于脱贫村贫困人口发生率2%的标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贫困户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特别是部分群众的危房改造没有完全解决;   2、部分贫困户特别是五保贫困户的帮扶措施缺乏,家庭收入单一,稳定脱贫存在困难;   3、在2017年两次识别中有新进及返贫的贫困户,需要一定时间的帮扶才能达到脱贫。   三、高庙村发展现状   1、基础设施情况:高庙村现有文化活动广场一处,水泥路面25公里,自来水已安装入户,生产生活用电已经解决,广播电视通讯已全覆盖,2017年易地搬迁22户95人。   2、基本公共服务情况:高庙村有小学一所,卫生室一个,现村医两名,新农合及养老、低保、五保等得到落实,贫困户办理慢性病门诊113户129人;贫困户进行残疾人鉴定18人;享受教育补贴累计86人。   3、产业发展收入情况:落实金融扶贫59户,户均增收3000元;享受产业入股分红28户,户均增收1100元;提供公益岗位27人,户均增收3600-7800元;福山养殖生猪寄养40户,户均增收500元;到户增收生猪养殖26户53头,每头财政贴补550元。   4、集体经济收入情况: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现有启文小龙虾养殖合作社每年上交基础投资设施费9000元,福山综合养殖场每年上交村集体环境污染治理费8000元,孙玉林每年上交山林承包费5000元。   四、整改措施   1、针对贫困发生率高。通过加大对贫困户住房和户容户貌的整改,着力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加大措施及帮扶力度,让贫困户能够持续稳定增收。   2、针对基础设施公共不完善。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确保村组全面通水泥路,加大田林路渠综合建设,确保生产生活及畜禽用水得到保障,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基层组织建设运转达标。   3、针对集体收入不强。挖掘一切资源条件,扩大集体收入,进一步对村组荒山荒坡进行流转,村级项目工程收益及土地综合利用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  

蒋营村

  蒋营村位于段集镇南7公里,距离固始县县城37公里,面积7.5平方公里。气候温和,以种植水稻为主。耕地面积3000亩,其中人均耕地1.6亩;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61户,2016年底,村人口1801人。201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00元。蒋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及务工收入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000亩(其中:田2100亩,地900亩),人均耕地1.6亩,主要种植水稻、花生、大豆、玉米等农作物。   基础设施   蒋营村截止2016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全村所有农户饮用水安全。户户通电,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达90%以上。   村内主干道均为水泥路面;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公里。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在街区购房或者建房达50%以上。   农村经济   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外出务工经商等为主。常年外出务工800人,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一带。仅务工收入就达1300万之多。   人口卫生   蒋营村以汉族为主,到201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786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镇卫生院4公里。建有垃圾箱(池)地10个,有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文化教育   蒋营村小学生就读到段集镇中心小学,中学就读到段集镇等一中学或县中学。蒋营村距离小学校3.5公里,距离中学4.5公里。目前蒋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81人,其中小学生120人,中学61人。   村务公开   村两委设立监委会,并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村财务实行村财镇管方式。实行定期村务公开。农村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户一律实行民主评议方式决定。  

钓鱼台村

  钓鱼台村位于段集镇南,距段集镇政府约6公里,全村面积5.2平方公里,共8个村民小组。以农业生产为主,耕地935亩,其中,水田828亩,属于半深山半丘陵地带,兼种有茶叶、板栗,北与段集村交界。急流涧河将全村分为东西两半,全村有380户,1358人,党员3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7户,289人。没有小学校,村卫生室一个。  

赵营村

  赵营村位于段集镇北部,以村驻地赵氏命名。总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2060亩,林地712亩,大塘145亩,11个居民组,1959年改为赵营大队,属段集公社,1983年改为赵营村,属段集乡,2012年属段集镇。地处丘陵,梅山南干渠四支渠和赵青路贯穿其境。   赵营村全村共有11个居民组,471户,1908人,今年有847人外出务工创业,其中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约5人,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花生、玉米、小麦为主。   赵营村原有贫困户53户157人,根据全省年底贫困户动态调整精神,赵营村严格按照“六个一”、“三个零差错”、“三个显著提高”,重新对赵营村所有农户进行入户普查,并经群众评议,新识别贫困户8户18人。赵营村现有贫困户61户173人,村级卫生室1所,属于段集镇一般贫困村。  

柳林村

  柳林村位于段集镇南部山区,距街区5公里,镇政府10公里,距县城40公里,区域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0亩,其中水田面积522亩,林地面积10543亩。辖区共有8个村民组,429户,总人口2011人。其中:贫困户50户,130人。村民人均年收入4100元,村支部共有正式党员33名,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   1、旅游资源方面:境内有莲花洞、斧劈石、蝙蝠洞、楚王城遗址、东西猫石等自然景观10余处,因交通不便,缺少资金,缺乏有效的宣传,未能得到开发。   2、主要产业方面:以茶叶、油桐、板栗为主。因品质较差,经济价值不高。   3、农村饮水方面:地处山区,大部分以自打井取水为主。   4、农网方面:因居住分散,农电网未能全覆盖,用电质量较低;通信网络信号差。   5、道路建设方面:已通水泥路6.5公里,未硬化道路10余公里。   6、农村住房方面:危房40余户,大部分集中在柳林、西楼、花园三个村民组。   7、农田水利设施方面:水塘淤泥沉积,蓄水量小,渠道、堤坝年久失修,排灌功能差。   8、教育方面:村小学教学点因生源流失严重,已于2017年9月予以撤销。   9、医疗卫生方面:一所村级卫生室,达标运营正常。   10、社会保障方面: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5%。  

童庙村

  童庙村位于段集镇东北部,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总面积7.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525亩,水面面积500亩,水田面积3474亩,旱地820亩。亮山灌渠东支渠穿境而过,东临高庙村,西靠赵营村,南接姚老家村,北与赵岗乡新圩村接壤,下辖14个村民小组,人口2800人,620户。属丘陵地区,以种植水稻、玉米、花生等为主。境内有联办小学一所、村级卫生室一处,香菇生产基地近百亩,家庭农场、合作社四家。   基础设施方面,已修筑水泥路4条,全长6.5公里,未修15条,道路全长共计21公里。环境卫生配垃圾桶30个,垃圾屋10处,饮水方面大部分家庭安装净水机。同时供电、医疗、社保、治安等基本到位,增强了村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村两委班子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团结奋进,同时镇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村组织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领导。落实任务,明确责任,要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全村共有党员28名,其中在家16人,外出12人,童庙村在扶贫攻坚期间,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这样进一步凝练支部建设,又能如实完成脱贫攻坚计划。   明确驻村工作组成员职责,加强干部思想建设,坚守各自职责,着眼精准扶贫,当好政策宣传,落实产业扶贫,做好项目引导,全程督促指导,当好扶贫监督,敢于担当克难,当好攻坚战斗员,真心为民办事,当好人民服务员。   童庙村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有90户,274人,其中已脱贫31户,113人,未脱贫61户168。在如今脱贫攻坚中我们多方挖掘产业,解决问题所在,对准致贫原因找准帮扶措施。时至半年已有55户预脱贫,力争2018年全村贫困人口98%以上稳定脱贫。  

窑沟村

  窑沟村位于段集镇南部山区,背靠曹家寨,东邻武庙乡,南邻安徽省铁冲乡交界,总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710亩,林地6700多亩。全村共有7个居民组,总户数296户,总人口1242人,低保户63人(A类5人,B类58人),五保户11户,12人,残疾人28人其中享受残补15人。村组道路10公里,其中水泥路3条6公里,沙石路6条4公里。全村外出务工593人,党员22名,村现有标准卫生室一个。距段集镇15公里,距县城50公里。   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主产茶叶、板栗。茶叶面积1260亩,板栗1000亩,小型养牛、养猪40户。但是居民主要收入还是依靠外出务工,总体经济欠发达。  

桂岭村

  桂岭村地处河南省固始县段集镇南部,东与本镇五尖山相邻,北与方集镇东沖村相连,南与本镇青峰村接壤,西与商城县苏仙石乡交界。全村总面积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5亩,其中灌溉面积454亩。林地面积4200亩。全村共有6个村民组,295户,1068人。村“两委”班子4人,其中村党支部3人,全村现有党员27名。   桂岭村主要产业是以农业、林业为主,其次是畜牧业。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花生、玉米等作物,种植模式多样。桂岭村地处深山区,林业资源丰富,现有林地面积4200亩,山场林地土质壮况良好,适合于松杉、毛竹、枫树、麻栗等杂木生长,更适合于油桐、油茶、茶叶、板栗等生长。   全村山场面积大,生态村的发展在山,潜力在山,富村富民的希望也在山。为进一步挖掘山场资源,实行多层次的立体开发,以林果、林茶、林木、林牧等相结合,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效益,带动桂岭村农业、林业等全面发展。  

下楼村

  下楼村位于固始县最南端,距段集镇政府南20公里,全村面积5平方公里,共10个村民小组。以农业生产为主,耕地975亩,其中,水田720亩,属于山区村,兼种有茶叶、板栗、药桅,北山与桂岭交界处有花岗岩石材。全村有370户,1576人,党员3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38户,521人。村小学一所,卫生室一个。  

青峰村

  青峰村位于段集镇最南端,东靠曹家寨千米大山,南通安徽省金寨县铁冲乡,西交商城县苏仙石乡,北邻本镇窑沟村。属山区盆地地形,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全村拥有14个村民组,总户数514户,总人口1912人,总面积5.2平方公里,基本农田890亩,林地1万多亩,村组道路总长12公里,其中水泥路6公里,砂石路6公里。青峰村距段集20公里,距固始县城55公里,属偏远山村,目前,全村通电,通电话,通网络。   青峰村“两委”班子有5人,党员42人,村级党组织健全,战斗力强,能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制度和“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确保在村级工作中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公开决策,促进了村级工作的健康发展,同时青村支部制定了村级党员培养发展计划和党员帮扶贫困户计划,要求党员投入到当前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中来,为青峰村的全面建设带好头,引好路。   青峰村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良好,茶叶种植和小米酒酿造是青峰村特色产业,历史悠久,发展前景广阔。  

棠树岗村

  棠树岗村位于段集镇镇区,距县城35公里,区域面积4.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23亩,林地面积530亩,辖9个村民小组、616户、2266人。全村有低保82人、五保户13人,贫困人口136人,村民人均收入3450元,村党总支共有正式党员54名,村两委成员5人。   1、旅游资源方面:村内有县级风景区亮山观音寺,尚未完全开发。   2、主要产业方面:全村主要农产品为蔬菜种植,种植水稻面积1280亩,农副产品加工(何宜富大米加工厂),豪俊制衣厂,恒强养猪厂,个体工商户107户,从事运输行业60余人,从事餐饮、宾馆服务行业80余人。   3、农村饮水方面:全村已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集中居住区95%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4、农网方面:全村农网改造全覆盖。   5、道路建设方面:全村村组主要道路基本实现全面硬化。   6、农村住房条件方面:危房改造9户。   7、农田水利设施方面:全村有水塘5口,灌渠6条,灌溉率90%。   8、教育方面:棠树岗村辖区内共有小学2所。   9、医疗卫生方面:棠树岗村有卫生室一所,基本解决看病难问题。   10、社会保障方面:全村新农合参合率100%,新农保参保率99%。  

段集村

  段集村位于段集街道东部,南北勺子形。段集村有11个居民组,急流涧河东边9个村民组,西边2个村民组,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1803亩,林地面积1180亩,宜渔面积140亩,共住有户数570户,人口2450人。   段集村的历史:明朝属梅溪里,清朝属赵市里,民国初属郭陆滩区,1940年属樟柏岭乡第一保,1948年11月建段集乡属段集区,1956年建东楼高级农业社,属段集乡,1959年改东楼大队,先后属武庙公社、段集公社,1962年更名为段集大队,仍属段集公社管理,1983年改为段集村。   段集村地属丘陵、平畈地区,急流涧河过境,339省道贯穿东西,沪陕高速和宁西铁路穿境而过。段集村地处街边,交通便利,段集村有出租小车10余辆,低速车20余辆,私家小轿车70余辆,大货车10余辆,大型农机具20余辆。   段集村环境优美,群众生活水平已逐步提高,家家有清洁的水井,住套房的有干净的自来水,水源无污染。农田灌溉用水有西支渠保障,水库库容大,确保大旱无忧。段集村仅剩3.5公里道路未硬化,村两委已在积极争取资金、争项目,未硬化的道路也得到乡党委的重视。已硬化的道路已有24个保洁员维护卫生,各队主干道也保洁干净,垃圾桶都已投入农村使用,农村卫生已大大改善。段集村11个居民组电力部分已安装6台变压器,容量达800KVA,已基本解决低电压、生产用电的实际情况。段集村早已用上移动、联通网,信号已覆盖全村,家家有手机、电话。家家通有限电视或网络电视。目前各电讯公司在村架设新网络线路。村里有卫生室一座,有两名骨干医师,为全村竭力服务。段集村中部有中心幼儿园、实验小学、段集一中,学生读书便利,环境优美,学校师资优厚,教学水平高,得到群众的好评。村文化室有多种书刊和影像资料,群众来阅读十分方便。   段集村共有中共党员42人,五包户29人,低保户86户104人,全年有790余人外出务工创业,主要务工以罗山、光山、盛泽、北京为主。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229人,系段集镇非贫困村。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花生、玉米、红薯为主。   段集村地处街边,段集村有建筑施工队10余个,解决在家干活200多人的生活问题。段集村恒丰组创业人士汤学华,已在郑州注册了华丰劳务公司,已有近180人在他公司务工,此举已得到镇党委的赞赏。段集村两委近两年帮助熊德辉征地、拆迁、协调,已使他成功地成立了恒辉实业公司,名下有大型加油站一座,客运站一个、运输车队一个,解决段集村村民就业近30人。恒辉实业在近两年镇、村扶贫帮扶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镇政府的肯定。段集村在家务农和领   小孩的群众,以种小菜和小型发展养殖为主挣钱生活,他们也为自家奔小康生活起到了增砖添瓦的作用。目前,群众的生活条件已过上了小康生活。   段集村村两委班子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团结和谐。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帮助贫困户想方设法脱贫。村两委现在任务明确,思路清晰,干群团结,村容村貌整洁,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抓。让镇党委放心!  

街道社区

  段集街道位于固始县南部,东距合肥市200公里,西距信阳市190公里,南距武汉市250公里。毗邻武庙乡、赵岗乡、方集镇;街道总面积6平方公里,户数462户,户籍人口3313人。环靠亮山观音寺庙、亮山度假村;街道党支部3人,现有党员37人。环靠亮山观音庙、亮山度假村;西宁高速公路、西宁铁路、省道339线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段集镇街道,既是段集镇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也是全镇农副产品集散地。段集街道商贸繁荣,段集商贸城汇聚多家商家、宾馆超市。主要单位有农行、农商行、天骄银行等金融单位进驻。在街道党支部和居委会的正确指导下,在辖区单位和广大党员、居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街道社区已不断发展完善,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和谐社区而努力奋斗。  

齐山村

  齐山村8个村民组,466户,1786人。山林10600亩,水塘面积50亩,全村耕地1212亩,其中水稻912亩、旱地300亩,耕地多为梯田,主要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森林覆盖率面积达95%。齐山村现有外出务工478人,主要集中在江浙及上海、信阳等地。党员34人,长年外出党员16名。全村现有贫困户127户共459人。其中一般贫困户76户,132人;低保贫困户38户;五保贫困户13户,15人;其中因病致贫23户,因学致贫3户,因残致贫6户;2014年脱贫22户93人;2015年脱贫53户175人;2016年脱贫33户115人。2017年脱贫9户39人(其中重新识别2户);现有未脱贫户10户,37人,2018年拟脱贫7户29人,剩余3户8人拟于2019年脱贫(刘祥亚、万道才、陈国富),贫困发生率0.44%。  


窑沟村特产大全




窑沟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