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信阳 >> 固始县 >> 陈集镇 >> 夏庙村

夏庙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夏庙村谷歌卫星地图)


夏庙村简介

  夏庙村村情概况
  一、地理位置
  夏庙村位于固始县东北部,陈集镇西北部,东临鲍店村,西接蒋集镇兴隆村,北靠徐集乡,南接凡庙,是我国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四季分明。
  二、村级组织情况
  夏庙村现有党支部书记1人,监委会主任1人,文书1人,妇女主任1人。村两委班子成员能力强,群众威信好,全村共有党员85人。
  三、主要存在问题
  部分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提水站还未建成,部分渠道还未修缮,电力设施容量小、用电高峰电压过低,村组道路网络布局不够完善,宽带普及率过低;农民增收缓慢,农业产业化低,粮食增产不增收;农民文化程度低,科技素质不高,接受新知识能力不强,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范围不广;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480元,居陈集镇中等偏下水平。
  四、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共辖22个自然组,890户3720人,劳动力1450人。
  全村总耕地面积4980亩,在农业总产值中,粮食占91.7%,蔬菜占4.5%,其他作物占3.8%。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525112 464000 -- 查看 夏庙村谷歌卫星地图

夏庙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夏庙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鲍店村

  鲍店村村情概况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   鲍店村位于固始县东北部,陈集镇西北部,东临泉河村,西接夏庙村,北靠徐集乡,南接华岗村,是我国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1066毫米,年平均日照2139小时,无霜期228天。全村共辖16个自然村,976户3131人,劳动力1210人。总耕地面积4980亩,在农业总产值中,粮食占91.7%,蔬菜占4.5%,其他作物占3.8%。   鲍店村以平原为主,自然条件差异不大,交通相对落后。村两委班子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好。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480元,居陈集镇中等偏下水平。   (二)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劳务是全村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年均向外输转劳动力1292多人,2017年全村劳务收入达2600万元,提供农民纯收入6900元。   (三)公共事业发展现状   鲍店村村民住房以砖混、砖木结构为主。砖混结构房屋   846户,占96.7%;砖木结构130户,占13%;全村976户3131人,20岁以下612人,20-40岁530人,40岁以上2089人。党员58名。有村级卫生所1处。人畜饮水主要靠自来水解决,燃料主要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电和液化气辅助。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提水站还未建成,部分渠道还没修缮;电力设施容量小、用电高峰期电压过低;村组道路网络布局不够完善,有线电视还没入户,宽带普及率过低。   2.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多年来,鲍店村农业生产一直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粮食生产增产不增收,致使群众收入长时间徘徊在1500元左右。   3.农民文化程度低,科技素质不高。全村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仅占全村村民的30%,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范围不广。   4.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村上没有村办企业,没有集体经济积累,村内公用事业发展基本依靠上级部门的支持,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村级民主管理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5.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村部属上世纪八十年代房屋,属危房,村与村之间未实现“村村通”道路硬化。   6.村容村貌不够整洁。农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部分房屋属七八十年代修建的砖土木结构,年久失修。清洁节能能源使用率低,大部分村庄垃圾没有固定的倾倒点和处理设施。   二、鲍店村脱贫攻坚情况:   鲍店村共建档立卡贫困户99户247人,其中:2014年脱贫户5户20人,2015年脱贫5户26人。2017年脱贫56户110人,截止目前,共脱贫66户,现有未脱贫33户91人。其中低保20户64人,五保9户10人,一般贫困户62户144人。全村残疾人已经-54户57人,保洁员20人,产业扶贫油料牡丹带动2户贫困户脱贫。   2016年8月医疗扶贫实施以来,住院报销享受医疗扶贫110人次,办理慢性病门诊卡112人。  

胡楼村

  胡楼村地处固始东北部,陈集镇中部,东临泉河,西靠杨长湖,南接臧集村,北与泉河村接壤,距固城公路200米。南北距离3.6公里,东西距离1.2公里,是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村共辖14个自然村,618户,2474人,劳动力1530人,总耕地3954亩,水塘面积400余亩。在农业产值中粮食占90.7%,蔬菜占4%,其他作物占5.3%。   胡楼村是平原地区,自然条件差异不大,紧挨固城路,八支渠和002乡道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胡楼村村级组织健全,两委班子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全村共有中共党员65名,其中研究生学历2名,本科以上学历9名。胡楼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强,是带领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中坚力量。   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村内新建一家现代化中型养殖场,一座可供休闲娱乐、垂钓、采摘于一体的农庄。年劳务输出千余人,年创收1500万元。   农业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有水稻、小麦、花生、油菜、玉米等种植业,辅以猪、鸡、鹅等养殖业。   胡楼村土地流转卓有成效。由红旗种植专业合作社、昌乐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千余亩,发展龙虾养殖、瓜蒌、速生华桐等特色种植业。  

大王村

  大王村位于陈集镇西部,面积6.2平方公里,人口3418人,810户,耕地面积5100亩,中共党员64名,全村所辖21个村民组,村卫生室1个。   全村有主干道水泥路一条、沙石路12条,交通条件便利。   全村靠农业种植为主,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紫云英等。   特色产业小龙虾养殖正迅猛发展,由过去的几亩,现已规模发展至200多亩。   大王村辖区内有羊肠湖水域,风景优美、湖面宽阔,面积2平方公里,鱼年产值5万斤。  

臧集村

  臧集村位于陈集镇西南部,距离镇政府6公里,耕地面积7760亩,人口4986人,共有22个村民小组,1369户。村班子成员5人组成,共有党员106人,分为5个党小组,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小麦。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以及种植业、养殖业等。  

杨庄村

  杨庄村位于陈集镇西南部,东临臧集村,西临蒋集镇椿庙村,南临分水镇陈大庙村,北临陈集镇联塘村,总人口1595人,511户。现有在职村干部4人,正式党员48人,预备党员2人,下辖7个村民组,主要靠种植水稻,养殖生猪为主。现有低保户67户67人,五保户22户22人,贫困户65户162人。   杨庄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基础设施齐全,百姓安居乐业,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老百姓的增收渠道日益拓宽,全体村民共同努力共谱辉煌明天!  

联塘村

  联塘村座落于固陈路西南部,西枕蒋集镇毗邻,距镇政府8公里。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374人,耕地面积:2769亩,共有农户720户。   联塘村共有中共党员65名,其中在家党员:24人,在家种植、养殖、另有41人在外务工经商。   联塘村两委班子成员共5名,班子人员配备有力,现带领群众奔小康努力奋斗。  

高房村

  高房村村情概况   一、区位及产业现状   高房村隶属固始县陈集镇,固陈路穿村而过,西与蒋集镇交界,为陈集镇西大门。村部距陈集镇政府6公里,交通非常方便。全村土地面积2713亩,适合种植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实有耕地面积1227亩,人均耕地0.94亩,林地18亩。高房村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并有适当规模的小龙虾等水产养殖产业。   二、人口及村级组织建设   全村共辖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607户,全村人口1876人,年劳务输出人员850人左右,在家人员基本以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主。全村共有党员46名,外出22人,村支部共有支委3人,年龄均在50周岁以下,其中学历高中以上2人,大专1人。村委班子战斗力较强,村两委100%实现交叉任职。   三、扶贫攻坚情况   高房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212人,其中2014年脱贫户3户,6人;2015年脱贫户5户,12人;2017年脱贫户72户149人,2017年年底新识别2户4人。现有贫困户21户,45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户1人,低保贫困户8户28人,五保户贫困户12户16人。帮扶过程中,开发公益性岗位14户14人,产业扶贫实施油茶项目带动31户,金融贷款项目带动2户,享受以奖代补政策17户,A类低保兜底4户4人。  

桅杆村

  桅杆村位于陈集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5公里,有耕地3731亩,离固陈路2公里,交通便利。   全村辖10个村民组,总人口2504人,党员46人,桅杆村荣获2017年陈集镇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华岗村

  华岗村村情概况   一、地理位置   华岗村位于陈集镇西北部,距中心集7公里,辖11个村民组,面积4.2平方公里,地形以平原为主。   二、人口分布情况   华岗村现有人口2560人,676户,均为汉族。各村民组人口情况如下:双圩组78户320人;林塘组57户210人;大圩组48户172人;小庄组68户256人;丁庄组81户336人;小庙组72户276人;夏庄组78户298人;井沿组47户176人;新河组49户183人;新街组45户162人;中心组53户171人。   三、党员情况   华岗村共有党员68人,其中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2人,外出流动党员38人,在家党员30人。   四、村级组织情况   华岗村现有党支部书记、主任1人,监委会主任1人,文书1人,妇女主任1人,副村长1人。   五、经济发展情况   华岗村现有耕地3130亩(实测),经济总量大,人均偏低。劳务经济支撑全村发展,部分村民已外出务工经商。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养殖业发展规模大。华岗村现有2个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农民脱贫、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气候类型   华岗村地处江淮西部、淮河南岸,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的季风性气候区,气象学上的0度等温线穿境而过,是我国的南北气候过度带,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四季分明。1月份平均气温2摄氏度,7月份平均气温29摄氏度,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平均日照2139小时,无霜期228天。  

泉河村

  泉河村村情概况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   泉河村位于固始县东北部,陈集镇西部,东临河山村,西接桅杆村,北靠董桥村,东西距离1.5公里,南北距离2.8公里。气候学上的零度分界线压境而过,是我国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1066毫米,年平均日照2139小时,无霜期228天。全村共辖19个自然村,885户3886人,劳动力2230人。总耕地面积4122亩,在农业总产值中,粮食占91.7%,蔬菜占4.5%,其他作物占3.8%。   泉河村平原为主,自然条件差异不大,紧挨固陈路,交通十分便利。村两委班子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好。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532元,居陈集镇中等偏上水平。   (二)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劳务是全村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年均向外输转劳动力1896多人,2016年全村劳务收入达780万元,提供农民纯收入2007主要产业有水产养殖,辅以养猪养鹅养鸡等产业。   (三)公共事业发展现状   泉河村村民住房以砖混、砖木结构为主。泉河村现有党员74名。有村级卫生所1处。燃料主要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电和液化气辅助。   (四)区位分析   泉河村地处固陈路边沿,是陈集镇街道附近的行政村之一,交通较为便利,信息畅通。依托全县经济发展优势,泉河村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农业的辐射影响作用来看,泉河村可辐射带动全镇其他各村的产业发展。从生产发展的模式和产业发展的模式来看,对全镇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示范意义。  

夏庙村

  夏庙村村情概况   一、地理位置   夏庙村位于固始县东北部,陈集镇西北部,东临鲍店村,西接蒋集镇兴隆村,北靠徐集乡,南接凡庙,是我国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四季分明。   二、村级组织情况   夏庙村现有党支部书记1人,监委会主任1人,文书1人,妇女主任1人。村两委班子成员能力强,群众威信好,全村共有党员85人。   三、主要存在问题   部分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提水站还未建成,部分渠道还未修缮,电力设施容量小、用电高峰电压过低,村组道路网络布局不够完善,宽带普及率过低;农民增收缓慢,农业产业化低,粮食增产不增收;农民文化程度低,科技素质不高,接受新知识能力不强,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范围不广;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480元,居陈集镇中等偏下水平。   四、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共辖22个自然组,890户3720人,劳动力1450人。   全村总耕地面积4980亩,在农业总产值中,粮食占91.7%,蔬菜占4.5%,其他作物占3.8%。  

元光社区

  元光社区是河南省信阳固始县陈集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41152511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11525。邮政编码为464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376 ,车牌号码为豫S。与鲍店村、胡楼村、大王村、臧集村、杨庄村、联塘村、高房村、桅杆村、华岗村、泉河村、夏庙村、董桥村、康店村、朱集村、双碑村、土楼村、八店村、春店村、河山村、陈集村、凡庙村相邻。  

董桥村

  董桥村村情概况   一、基本情况董桥村位于陈集镇北部,与徐集乡接壤界于泉河于季大堰之间,地势低洼易涝。多少年来,受尽涝灾之苦,因此相对贫困,全村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2087亩,下辖10个村民组,人口2778人低保户103人,五保户34人,集中供养10人,全村党员48人,两委班子4人,属陈集镇重点贫困村。   二、公益性岗位保洁员,协管员22人,护林员1人,计23人。  

康店村

  康店村位于陈集镇东北部,距离镇政府7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组,总人口为551户2380人,耕地面积5400亩;全村低保95人;(其中A类10人、B类85人)五保25人;其中集中供养5人。村支部共有党员49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两委班子共有5人,后备干部2人。   康店村劳务经济支撑全村发展,部分村民已外出务工经商。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养殖业发展规模大。2016年实施了国土整治项目,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朱集村

  朱集村位于陈集镇政府北部,东临康店村,西邻董桥村,南邻双碑村,北邻徐集乡古城村,紧靠安徽省霍邱县。一条村级公路贯穿全村。全村下辖15个村民组,耕地面积3746亩,无林地,宜渔面积500亩。全村人口601户2630人,党员48名,其中男性党员45名,女性党员3名。村支两委干部5名,其中男性干部4名,女性干部1名。村民代表45人,外出务工1450人,主要劳务输出地点在江苏、上海。成功人士有奚银、刘民兵、储可明、朱泽想。   一、贫困户情况   朱集村现有国家级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103人。其中2017年12月脱贫6户20人,现有未脱贫38户83人。   二、活动场所   朱集村部拥有房间9间,其中图书室1间,办公室4间,会议室3间,党员流动室1间。   三、人口卫生   朱集村现有医疗室1个,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室,卫生室面积122平方米,有村医2名。2018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500人,参合率95%。   四、政府政策   朱集村现有五保34人,低保59人,残疾证补助29人。   五、村级经济   朱集村以水稻种植为主,现有养鸡场4家,小龙虾养殖3家,大型超市2家。村级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转移支付,上级每年转移支付资金7万元;其他收入:秸秆禁烧上级补助23000元。   六、基础设施   水泥路贯穿全村,拥有大型加油站1个,灌溉渠共计10公里,提灌站3个,自来水厂1家。   七、大型项目   328国道正在筹备中。   八、发展重点   朱集村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难题: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2、医疗卫生设施较差,缺少日常用药、检查机器,设备配备不齐;3、产业发展困难,种、养殖业缺乏资金;4、进一步做好劳务输出,加大对村民的培训工作,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加大“孝善敬老”政策教育宣传。  

双碑村

  双碑村地处陈集镇东部,东临土楼村,西临董桥村,南接河山村,北与朱集村接壤,距固城公路1500米。南北距离4公里,东西距离1公里,是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村共辖17个村组,784户,3864人,劳动力2567人,总耕地4230亩,水塘面积520余亩。在农业产值中粮食占90.7%,蔬菜占4%,其他作物占5.3%。   双碑村是平原地区,自然条件差异不大,紧挨328国道,徐泉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双碑村村级组织健全,两委班子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全村共有中共党员62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名。双碑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强,是带领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中坚力量。   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村内新建一家现代化养老院,几处现代会农村合作社。年劳务输出千余人,年创收3000万元。   农业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有水稻、小麦、花生、油菜、玉米等种植业,辅以猪、鸡、鹅等养殖业。  

土楼村

  (一)自然及资源状况   土楼村位于固始县陈集镇东部,东临安徽省霍邱县马店镇,西接陈集村,北部为双碑村,南连八店村。气候学上的零度分界线压境而过,是我国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1066毫米,年平均日照2139小时,无霜期228天。全村共辖13个自然村,692户3100人。总耕地面积约2409亩。   土楼村地形以丘陵为主,辖区内有黑石山、北山,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山地不仅是发展畜牧业的天然牧场,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石灰、磷、铁、石煤、铝钒土、石英石、大理石等数十种矿藏,储量相当可观。全村拥有石材加工企业20余家。   (二)区位分析   土楼村地处两省交界处,交通较为便利,信息畅通。依托全县经济发展优势,土楼村发展矿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矿业的辐射影响作用来看,土楼村可辐射带动全镇其他各村的产业发展。从生产发展的模式和产业发展的模式来看,对全镇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示范意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无自流灌渠系统;电力设施容量小、用电高峰期电压过低;村组道路网络布局不够完善,有线电视只是部分入户,宽带普及率过低。   2.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多年来,土楼村农业生产一直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粮食生产增产不增收。   3.农民文化程度低,科技素质不高。全村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仅占全村村民的18%,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范围不广。   4.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村上没有村办企业,没有集体经济积累,村内公用事业发展基本依靠上级部门的支持,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村级民主管理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5.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村内没有文化娱乐设施,没有公共休憩活动场所,没有专门的科技培训阵地。   6.村容村貌不够整洁,前几年由于石矿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相应的环境污染;生产企业环保意识差,经常与当地居民之间发生矛盾冲突。  

八店村

  (一)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   八店村位于固始县东北部,陈集镇东南部,东临安徽省霍邱县马店镇,西接春店村,北接土楼村,南接泉河乡王店村,东西距离2公里,南北距离2.6公里。气候学上的零度分界线压境而过,是我国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1066毫米,年平均日照2139小时,无霜期228天。全村共辖15个自然村,650户2861人,劳动力1720人。总耕地面积4600亩,在农业总产值中,粮食占90.7%,蔬菜占4.5%,其他作物占4.8%。   八店村以丘陵为主,自然条件差异不大,交通便利。村两委班子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好。2017年全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20元,居陈集镇中等偏上水平。   (二)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劳务收入是全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柱,年均向外输送劳动力900多人,2017年全村劳务收入达500多万元,提供农民纯收入1747.6元。   (三)公共事业发展现状   八店村村民住房以砖混、砖木结构为主。砖混结构488户,占75%;砖木结构162户,占25%。党员70名。有村级卫生所1处。人畜饮水主要靠井水解决,燃料主要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电和液化气辅助。   (四)区位分析   八店村地处三乡结合部,交通较为便利,信息畅通。依托全县经济发展优势,八店村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农业的辐射影响作用来看,八店村可辐射带动全镇其他各村的产业发展。从生产发展的模式和产业发展的模式来看,对全镇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示范意义。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无自流灌渠系统;电力设施容量小、用电高峰期电压过低;村组道路网络布局不够完善,有线电视只是部分入户,宽带普及率较低。   2.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多年来,八店村农业生产一直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粮食生产增产不增收,致使群众收入长时间徘徊在2850元左右。   3.农民文化程度低,科技素质不高。全村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仅占全村村民的15%,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范围不广。   4.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村上没有村办企业,没有集体经济积累,村内公用事业发展基本依靠上级部门的支持,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村级民主管理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5.村容村貌不够整洁。农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部分房屋属七八十年代修建的砖土木结构,年久失修。  

春店村

  春店村坐落于美丽的安山脚下,陈集镇东南部,南临泉河铺镇,西接胡楼村,北靠陈集村,是我国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1066毫米,年平均日照2139小时,无霜期228天。全村共辖14个自然村,有村民621户,人口2321人,劳动力1450人。总耕地面积4200亩,在农业总产值中,粮食占91.7%,蔬菜占4.5%,其他作物占3.8%。   春店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引进了多项产业,比如莲藕种植基地,稻虾养殖,根亲牡丹产业园等等“多彩田园”项目。   2016年3月,根亲牡丹产业园项目顺利落户春店村。该项目是一家以油料牡丹种植为主,集根亲文化、园艺养生、休闲观光、田园游乐、民俗体验、展览教育于一体的农业生态体验型综合农业园,是国家首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项目。牡丹产业园建设除自筹资金外,还依托县扶贫到户增收等项目资金,采取入股分红、投资收益、吸纳务工、代培代收等方式,助力贫困户脱贫。   如今,春店村根亲牡丹产业园被确定为全县“多彩田园”示范工程、精准扶贫就业示范区、固始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据说,2017年,一期项目投资6000万元,占地面积4696亩,项目带动镇内外贫困户160余户,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固定用工21人,直接带动贫困户36户109人脱贫致富。公司计划总投资1.81亿元,项目建设分3期进行,预计建设周期6年,园区规模1万亩,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4200万元。  

河山村

陈集村

  一、地理位置   陈集村位于陈集镇政府驻地以南方向,下辖十个村民小组,面积3.8平方公里,地形以丘陵为主,北靠固陈路,徐泉路从村中心穿过,境内有陈氏将军祠及小黄山七星拱月墓等古迹。   二、人口分布及扶贫情况   陈集村现有10个村民组,人口2750人左右,户数650户左右。共有贫困户89户249人,已脱贫36户114人,删除及死亡13户38人,现有贫困户40户97人。其中,低保贫困户24户62人,享受低保29人,五保户2户2人,一般贫困户14户33人。全村共有党员6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5个;金融扶贫,项目带动16户,享受以奖代补政策15户,A类低保兜底9户10人。   三、经济发展情况   陈集村现有耕地3400亩(实测),经济总量大,人均偏低。上年全村生产总值2650万,人均收入9636元,同比增长14%。劳务经济支撑全村发展,一产偏重,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由于是街头村,经济得到了带动,陈集村有振源米业公司及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民脱贫,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气候类型   陈集村地处江淮西部、淮河南岸,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的季风性气候区,气象学上的0度等温线穿境而过,是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温润,雨量丰沛,四季分明。1月份平均气温2摄氏度,7月平均气温29摄氏度。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平均日照2139小时,无霜期228天。  

凡庙村

  凡庙村位于陈集镇西北部,南靠蒋集镇徐岗村,东靠华岗村,西靠夏庙村,北靠鲍店村,全村总人口2160人,总亩数3184亩,凡庙村有一支精诚团结克己奉公务实创新的支部领导班子。村支两委干部5人同心同德、脚踏实地工作。支部4个小组49名党员具有年龄均匀,素质高等特点,为该支部的建设和新农村的发展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村基础设施完善。凡庙村现有一所村卫生室,村组之间已基本连通了水泥路,95%以上的农民住上了楼房、邮政、电信、有线电视、宽带网已进村入户,凡庙村现有一家农家书屋,现有藏书1000余册。   凡庙村城合作医疗为村统一缴费,参合率为99%低保制度完善,原五保全部纳入,治安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感浓郁。   凡庙村近年来收获不少荣誉,曾先后获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先进党组织,村级财务管理先进单位和劳动保障工作单位等称号。   凡庙村重点工程项目少,有近2000人都属农业人口,村民收入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已有大部分村民开上了私家车,在全体村民共同努力下,村居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凡庙村村民正在为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而同心协力、努力奋斗。  


夏庙村特产大全




夏庙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