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信阳 >> 固始县 >> 武庙集镇 >> 长江河村

长江河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长江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长江河村简介

  长江河村基本情况简介
  一、长江河村位于武庙集镇南部山区,面积7.6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组。山场面积11000余亩,耕地1519余亩,全村440户1768人。
  二、交通建设:全村12个村民组有高山、小湾、张湾至今未修水泥公路,群众出行极不方便,自然庄户10个至今不能正常通车。
  三、现有贫困户40户127人,其中14年脱贫2户(余成良、孙国辉)11人,15年脱贫2户(彭作坤、胡德运)10人,16年脱贫11户(王相科3、张良海1、卢照松1、余科学1、许正亚6、贾孝红4、余登奎4、余科兵5、邬昌道7、张良明3、胡国江3)38人;2017年脱贫户7户41人,2018年预脱贫17户23人,2019年脱贫1户3人。
  四、饮用水及用电情况:
  1、依托山区地理条件95%的农户都装有自建自来水,5%的农户自建水井,全村饮用水无困难。
  2、电网改造于2016——2017年全部到位,全村440户,户户通电。
  3、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国家拨给村级经费外,无其他可支配收入。(因茶厂、林厂于2000年以前一次发包,近几年无收入)
  五、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1、村内现有景点两处,即留梦河谷山水画廊;花千谷。
  2、依托景区带动,全村近几年农户自发办理农家接待,先后共计成立12家,在建1家。
  3、全村闲散劳动力均都可以在长江河村花海内坐杂工,解决了群众就业问题。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525113 464000 -- 查看 长江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长江河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长江河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迎水寺村

  迎水寺村位于武庙集西南部,距镇3.5公里,地处丘陵地带,全村总面积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12亩,林地面积4495.5亩,水域面积215亩,辖13个村民组,441户,总人口1896人,其中党员35人,60岁以上党员11人,女党员4人。全村有近900人外出务工创业,劳务收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7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11639元。全村共有低保户57户60人,残疾人35户36人五保户17户20人。  

汪楼村

  汪楼村位于武庙集镇镇政府以西两公里处,全村面积3.9平方公里,共有8个村民组。全村耕地2119亩(其中水田1043亩),人均耕地1.51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水面面积391亩,拥有林地161.14亩,分布在村干道两侧。   汪楼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又地处丘陵地带,土地贫瘠,生产生活方式落后。截止到2017年12月汪楼村人口1410人357户,其中常年外出人口约531人主要劳务输出于江浙地带,党员28人。全村共有贫困户87户359人(含标识一户五人),并标识一户五人(家庭中有公职人员)其中因病致贫46户,缺技术致贫6户,缺劳力致贫13户,缺资金1户,因残致贫17户,因学致贫2户,因灾致贫1户,自身动力发展不足1人。其中2014年脱贫19户99人(含标识户一户五人),2015年脱贫11户59人,2016年脱贫30户120人,2017年脱贫4户14人,未脱贫23户67人(其中新增4户19人,返贫2户6人)。   共选取了保洁员8人、护林员18人、安全员5名、农村公路管养员1名、环境污染防治网格员1名、河道协管员2名、转移就业服务员1名,学校综合服务员2名,成功实现了汪楼村贫困户稳定脱贫;   7、光伏兜底一批,根据县有关文件要求建设光伏发电站并依托光伏发电站带动汪楼村60户贫困户;   8、以奖代补激励一批,经过摸底排查算账以激发自身脱贫的动力给予在家务工收入3000元以上,在外务工收入10000以上的贫困户给予奖补,累计目前一共33户贫困户获得的1000元到3000元不等的奖励。   基础设施建设:   1、汪楼村是2016年年度脱贫村、整村推进村,汪楼村到乡镇主要干道为4.5米的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水泥路面;   2、安全饮水工程前期50户贫困户水管已经接通,全村8个村民组水管已经架设完毕;   3、交通扶贫项目已经完成,基本实现了“户户通”;   4、汪楼村于2016年建设的文体广场目前已经完工投入使用,大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水平。   人口卫生情况:   汪楼村以汉族为主,截止到2017年底全村参加新农合1367人。目前村卫生室已经建成已经投入使用,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室及其镇卫生院,距离镇卫生院2公里。汪楼村无公厕,建有垃圾集中堆放池6个。   存在问题及采取措施:   扶贫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安全饮水工程自2016年建设至今,主管道虽已建设完毕,但还存在分支未完成,已完成管道破裂未修补,不能及时供应自来水;   2.汪楼村村集体经济薄弱,虽然已建设了光伏发电站但因地理原因暂时还未找到合适项目支撑。   目前汪楼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集体收入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文化教育的层次和科技普及率低,作为农村主要劳动力的青壮年,文化水平低,缺乏技术,发展商品生产、开拓市场的能力相当弱。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致富的劲头。   汪楼村两委班子成员正在面对现实,将以上问题反应上级,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全体村民满意,让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寻求村经济发展的好路子。通过学习和研究,围绕“以农为主”的方针理念定下目标,希望通过努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  

太平村

  太平村位于武庙集镇东边,地形属丘陵。共12各村民组,总面积509;8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667:76亩(2017年土地确权面积)人口2036人,445户居民,党员41人(流动党员11人,在家30人).   2014年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13人,其中低保19户31人,五保25户29人,残疾人14户18人.   2014年脱贫2户10人,2015年脱贫5户26人,2016年脱贫8户18人,2017年脱贫6户18人.   2018年太平村贫困户(未脱贫)28户45人,其中低保贫困户6户21人,五保贫困户22户24人.   2017年享受办理慢性病门诊卡40人.   2017年在家创业就业以奖代补9人.   2017年易地搬迁1户,危房重建5户.   2018年危房重建10户,危房维修1户,残疾人贫困户无障碍改造1户.   帮扶单位和责任人,为了更快促进帮扶成效,深入贫困户家庭走访调查,进一步关注识别贫困户生产、生活,根据贫困户家庭人员不同需求去帮扶相应措施.同时,太平村3个帮扶单位,每一组配一名村干部与帮扶单位负责人,共同入户走访调查,摸底核实有无因病返贫的精准识别,组织群众进行民主评议.   目前存在的问题,村组规划的3公里道路未动工,严重影响群众通行.   太平村是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同时,在脱贫攻坚中,在帮扶单位责任人努力下,贫困户已得到帮扶成效,在太平村党支部带领下,深入贫困家庭走访调查.倾听贫困人员所需措施述求,在帮扶措施中,华阳湖小额信贷10户,科新源产业带动10户,转移就业岗位26人。现帮扶资金和务工工资都已打入贫困户账户。教育、医疗等普惠扶贫措施也已落实,交通扶贫也在推进之中。贫困户档卡规范整理已完成。村干部与帮扶责任人到户到人,宣传政策、帮助贫困户解决具体实际困难,为打好脱贫攻坚战不懈努力。  

邓岭村

  一、基本情况   邓岭村位于武庙集镇北部,地处浅山丘陵,距离镇政府所在地4.5公里,张武路、汪武路、沪陕高速相互交错从村内穿过,有一定交通网络。全村总面积8.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25亩,林地面积4800亩,万方大塘10口。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5人,监委会成员3人。辖18个村民组,731户,人口3485人。全村现有党员60人,其中女性党员7人。   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214人,其中2014年脱贫2户7人。2015年脱贫8户27人。2016年底脱贫7户36人。2017年脱贫15户29人,现有未脱贫贫困户共计48户115人(其中2017年底新识别17户35人)。在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五保34户37人;残疾户30户36人(1、2级残疾17户18人,3、4级残疾户18户18人);低保户42户54人(A类低保12人);孤儿1户,2人享受补贴;贫困户有在校学生32名(其中大专以上7人,研究生1人)。   二、扶贫政策落实情况   1.医疗扶贫为46户67人建立慢性病门诊档案,可享受每月最多报销360元门诊费用的优惠条件。2017年有27户贫困户因病住院,提高了报销标准,降低了医疗费用。   2.教育扶贫2017年全村共有32名建档立卡贫困生,除5名学生因在外地就读,未享受固始县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外,其他27名贫困学生均已享受从学前至高等教育资助政策,其中有2名学生免费进入国机学校学习。   3.危房改造2017年,争取上级危房改造项目,共为8户贫困户新建了房屋,已全部竣工入住,资金已补贴到位。   2018年危房改造60户,其中贫困户28户,进一步解决贫困户住房保障问题。   4.转移就业和社会扶贫为29户贫困户提供了月薪300元的保洁员、安全员等公益岗位,为8户贫困户提供了月薪500元的护林员工作岗位。2017年7月,邓岭村通过微信群号召邓岭村在外创业人士71人,共计筹得10320元爱心款,捐助给31户生活艰难的贫困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5.产业扶贫2017年豫南黑猪产业扶贫覆盖4户10人。严格按照县级产业扶贫以奖代补文件标准,2017全年共计为符合条件的26贫困户发放了1000-3000元的奖补资金。2018年华阳湖冬枣深加工项目覆盖全村48户、115人未脱贫贫困人口。  

徐小店村

  徐小店村位于武庙集镇东北部,辖13个村民组,区域面积661.8公倾,耕地面积1817亩,全村597户,2501人,其中党员47人。   一、2014—2017年共识别贫困户83户177人,已脱贫27户100人,未脱贫56户77人。   1、2014年脱贫1户5人;   2、2015年脱贫13户50人;   3、2016年脱贫4户13人;   4、2017年脱贫9户32人;   5、2018年暂未脱贫56户77人。   二、各种类型户(残疾贫困户也是低保贫困户)   1、全村五保户48户53人,其中五保贫困户41户44人未脱贫41户44人,其中五保残疾贫困户7户8人;   2、全村残疾户60户63人,其中残疾人贫困户19户49人,已脱贫10户38人,未脱贫9户11人(全是低保户);   3、全村低保户96户100人,其中低保贫困户26户79人,已脱贫13户50人(重2人属你保五保户),未脱贫13户29人,其中低保残疾贫困户2户3人;   4、一般贫困户17户59人,已脱贫13户51人,未脱贫4户8人。   三、危房重建改造   1、全村危房重建户44户,其中购买户10户(贫困户5户,非贫困户5户),贫困户重建13户,非贫困户重建21户;   2、全村危房改造22户;   3、随子女居住15户,其中贫困户1户,非贫困户14户。   徐小店村由于地理环境、社会条件、经济水平历史因素等原因,与周边村的发展水平和收入格局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村域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绝大多数农户的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业,而农业又受自然气候条件和市场经济波动的双重影响,村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准极不稳定,一遇天灾又会饱而复饥,暧而复寒。因此,至使徐小店村的贫困人口脱贫进度缓慢,为了改变这种格局,加速脱贫力度,村两委会年初就制定了转移就业,产业帮扶、五保、低保兜底,残疾人两项补贴,危房重建等帮扶措施。  

张新店村

  张新店村位于武庙集镇最北部,地处山丘地势,距离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于黎集、张老埠、赵岗三乡边界,全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66.40亩,林地面积560余亩,农业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2个,辖区7个村民组,387户,人口1519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168人,独居老人26人,全村共有党员41人,女性党员6人。五保户13户14人,全村共有残疾人28户29人,其中贫困户残疾12户13人,其中一级残疾2户2人,二级残疾5户5人,三级残疾4户5人,四级残疾1户1人。全村共有低保户50户50人,低保贫困户26户26人,享受A类低保6户6人,B类低保20户20人。   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119人,其中2016年因病死亡1户1人,2017年因病死亡2户2人,脱贫16户57人,(2014年脱贫1户4人,2015年脱贫4户15人,2016年脱贫6户25人,2017年脱贫5户13人)。  

李瓦房村

  李瓦房位于武庙集镇南部山区,区域面积3.67公里,耕地面积1558.69亩,林地面积1786亩,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331户1298人,共有党员31名(其中女性3名,贫困党员5名),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   截止2017年底,李瓦房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07人(其中稳定脱贫4户12人)。2014年脱贫2户11人,2015年脱贫3户12人,2016年脱贫4户11人,2017年脱贫12户32人(其中稳定脱贫4户12人),2017年上半年新识别3户13人,返贫1户6人,9月死亡1户1人,12月新识别3户10人,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户2户10人。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带贫能力不强,影响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关措施:科学规划、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养殖项目,现已进入规划阶段   李瓦房村主要盛产茶叶、水稻、小麦、油菜、花生、香油等农作物。   村内有一家3A级旅游景区——华阳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余楼村

  余楼村位于武庙集镇西部,地处浅山丘陵,距离镇政府所在地4.3公里,339省道、英雄路相互交错从村内穿过。全村总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85亩,林地面积3450亩。辖12个村民组,556户,人口2352人。全村现有党员39人,其中女性党员5人。   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9户335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2户135人,低保贫困户42户175人,五保贫困户25户25人,主要致贫原因因病45户141人,占45.45%,缺技术15户65人占15.1%,因残13户39人占13.1%,缺劳力12户22人占12.1%,因学11户56人占11.1%,缺资金3户12人占3%,现已脱贫74户289人,其中2014年脱贫21户89人,2015年脱贫25户125人,2014年、2015年共脱贫46户214人。2016年底脱贫14户49人,2017年脱贫14户26人。现有未脱贫贫困户共计25户4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40人为长期稳定脱贫户。   余楼村2018年未脱贫25户46人,一般贫困户4户12人,低保贫困户8户21人,五保贫困户13户13人,其中8户需危房重建。   余楼村现有低保户80户88人,残疾户62户66人,住危房户26户,大病户5户,独居老人户23户,五保户25户,存疑户4户。  

街道社区

  武庙集镇街道位于武庙集镇中部,于1982年由汪小庄村和太平村析出,东、南与太平村交界,西、北与汪小庄村接壤,面积约2.2平方公里。居委会现驻武庙集镇异地搬迁居民区,办公区面积120平方米。居委会居民多从事小工商、运输、物流、餐饮等服务性行业。   截至目前各居民点均有水泥路相通,居民出行方便。文化广场及健身器材配套设施齐全,完全满足辖区内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现有居民645人,党员19人(其中女性党员4人),享受低保105人(其中农村低保29人,城镇低保76人),享受五保人员4户4人(其中农村五保1户1人,城镇五保3户3人),现有持证残疾人66人,享受两项补贴27人。截至2017年底全居参加新农合570人,居民主要到本辖区内的镇卫生院就医。  

刘中楼村

  刘中楼村位于镇政府西南部,距镇政府4公里,全村总面积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26亩,山场面积5600多亩,辖9个村民组,295户,1234人,全村共有党员20人,其中贫困户党员6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5户,437人。其中2014年已脱贫12户,47人;2015年已脱贫69户,294人;2016年已脱贫7户,24人;2017年脱贫5户,16人;2017年返贫3户12人,新增8户30人,删除3户9人,目前未脱贫户22户,56人。   全村五保户11户12人,其中贫困户11户12人;全村低保户48人,其中贫困户42人,全村残疾32人,其中贫困户26人。01   根据中央、省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固始县扶贫攻坚行动计划》认真开展扶贫工作,其做法如下: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成立了以县固始一中李光新同志为第一书记的驻村工作队,成员有县编办、镇机关干部组成了责任小组,由镇主任科员刘剑任组长,进一步强化相关人员责任。   2、制定方案,根据刘中楼的村情,制定了刘中楼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精准扶贫与重点开发紧密结合,突出工作重点,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投入力度,注重精准发力,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结合刘中楼村茶叶、建筑、桑蚕等特色产业,助力扶贫攻坚。   3、广泛宣传。深入宣传扶贫的有关政策,利用会议培训、村广播、横幅、标语、宣传彩页宣传扶贫的有关政策,召开大小会议30余次,张贴标语100条,发放宣传彩页1000多份。特别是医疗、教育、政府购买岗位等政策,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营造扶贫攻坚氛围。   认真工作初见成效。根据贫困户的条件,识别程序,对所有贫户户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结合七优先十不准,四议两公开,确保不错进,不漏退。坚持六个一,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精准脱贫、保证零差错,高满意度。截止到目前,全村五保户11户12人,其中贫困户11户12人;全村低保户48人,其中贫困户42人;全村残疾32人,其中贫困户26人;危房改造5户,产业帮扶到户增收24户、56人;华阳湖小额信贷13户、39人;以奖代补10人;公益岗位36人,其中护林员18人、保洁员9人、安全员5人、转移就业服务员1人、网格员1人、公路管养员1人、学校保洁员1人。享受教育扶贫政策20人,办理慢性病门诊88人,目前各项工作在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  

皮冲村

  皮冲村位于固始县武庙集镇南部,属山区村。全村总面积21平方公里,林地3万余亩,毛,元竹六千余亩,全村辖9个村民组,20个自然村庄,共331户,1356人,党员43名(女性3名,贫困户党员9名),流动党员5名,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由于皮冲村地理环境较差,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所以全村群众整体收入水平较低,属重点贫困村。   一.贫困户概括   皮冲村自2014年共识别出贫困户100户342人,其中未脱贫28户73人(五保贫困户8户10人,低保贫困户16户49人),2014年脱贫10户35人,2015年脱贫28户106人,2016年脱贫2户8人,2017年脱贫120人,稳定脱贫户13户60人。在2017年动态调整工作中,5月新识别贫困户1户2人,11月新识别贫困户5户7人.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   已经争取到省财政厅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162万元,2017年10月资金已经到位,并入股皮冲村十八盘茶业有限公司,每年可实现村集体分红10余万元。年收益11.3万元,属村集体资金。   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经镇政府及村两委积极争取,2017年投资130万元新建   620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目前作为村部办公场所,极大地改善了村级阵地建设;全村2017年新修村组水泥路4.3公里,   拓宽皮冲主干道水泥路长度4.8公里,整平路基17公里;   自来水管道正在铺设;新修建文化广场1000平方米,极大的丰   富了全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总之,皮冲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向好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越来越好的展现他独特的魅力.  

锁口村

  锁口村位于固始县武庙集镇南部山区中心位置。全村总面积11.7平方公里,林地1万余亩,毛元竹千余亩。全村共690户,2501人,90岁以上老人3户、90岁以下65岁以上老人约300人、65岁以下18周岁以上约1500人、18周岁以下约700人。锁口全村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记税面积861亩。2016年土地确权面积2600余亩、林地面积约2000亩辖12个村民组。全村现有党员43人。农业种植以水稻、油菜为主,全村有近1800余人常年外出务工、创业,景点打零工和劳务是村民收入主要来源。   一、贫困户概况   全村共有贫困户76户218人。其中五保贫困户22户28人、低保贫困户35户116人、一般贫困户19户74人。2014年脱贫2户13人、2015年脱贫3户11人、2016年脱贫20户55人、2017年脱贫14户54人。2017年返贫1户5人(王传义)、2017年新识别1户4人、2018年新识别5户15人。现未脱贫37户85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村两委按照镇党委、政府统一安排,相继召开分村民组评议会议、帮扶责任人到户宣传、乡村夜话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   在大走访中发现农户存在老人在家不清楚家庭收入及本人隐瞒收入的情况,针对此类情况,村委召集驻村工作队及全体帮扶责任人开会商议,采取入户做思想开导工作,将扶贫政策解释到位后农户及贫困户表示理解,愿意配合工作不再隐瞒收入,不清楚外出务工人员收入的,责任人找到本人手机号与其联系,核实清楚,干群合力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实的工作基础。   三、帮扶政策落实情况   1,危房重建。锁口村贫困户中有1户4人纳入2017年易地搬迁扶贫对象,8户28人享受危房重建,现已搬迁入住。   2,教育、医疗政策。经村两委、各帮扶责任人大力宣传,锁口村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教育、医疗等普惠政策均已知晓。目前,符合条件的学生家庭贫困户已全部享受到学杂费减免、生活费补助等政策;已办理慢性病门诊120人,及时帮助住院贫困户报销医疗费用,为贫困户的基本医疗、义务教育提供了坚实保障。   3,社会保障方面。目前,锁口村贫困户中低保贫困户共   37人,五包贫困户23人,享受残疾人补贴贫困户13人,做到了应保尽保。   4,转移就业和产业扶贫方面。2017年锁口村结合环境污染防治、人居环境治理、森林护理、公路养护等,为27户31人贫困户提供转移就业岗位,科新源产业带动项目9户,每户年增收2500元;华阳湖小额信贷39户实现年分红3500元;为贫困户真正脱贫提供了长效的保障机制。2016年镇政府为锁口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救助金22000元,改善贫困户的生活条件。   5,以奖代补方面。为鼓励贫困户充分发挥自身劳动力积极性,对全年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贫困户实施奖补1000元、6000元以上收入奖补2000元、9000元以上收入奖补3000元政策,在镇、村两级、帮扶责任人及贫困户自身努力下,目前全村共45户贫困户享受到奖补政策。   广泛宣传。深入宣传扶贫的有关政策,利用会议培训、村广播、横幅、标语、宣传彩页宣传扶贫的有关政策,召开大小会议数十次,张贴标语100余条,发放各种宣传彩页1200多份。特别是医疗、教育、政府购买岗位等政策,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营造扶贫攻坚氛围。   认真工作初见成效。根据贫困户的条件,识别程序,对所有贫户户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结合七优先十不准,四议两公开,确保不错进,不漏退。坚持六个一,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精准脱贫、保证零差错,高满意度。  

长江河村

  长江河村基本情况简介   一、长江河村位于武庙集镇南部山区,面积7.6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组。山场面积11000余亩,耕地1519余亩,全村440户1768人。   二、交通建设:全村12个村民组有高山、小湾、张湾至今未修水泥公路,群众出行极不方便,自然庄户10个至今不能正常通车。   三、现有贫困户40户127人,其中14年脱贫2户(余成良、孙国辉)11人,15年脱贫2户(彭作坤、胡德运)10人,16年脱贫11户(王相科3、张良海1、卢照松1、余科学1、许正亚6、贾孝红4、余登奎4、余科兵5、邬昌道7、张良明3、胡国江3)38人;2017年脱贫户7户41人,2018年预脱贫17户23人,2019年脱贫1户3人。   四、饮用水及用电情况:   1、依托山区地理条件95%的农户都装有自建自来水,5%的农户自建水井,全村饮用水无困难。   2、电网改造于2016——2017年全部到位,全村440户,户户通电。   3、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国家拨给村级经费外,无其他可支配收入。(因茶厂、林厂于2000年以前一次发包,近几年无收入)   五、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1、村内现有景点两处,即留梦河谷山水画廊;花千谷。   2、依托景区带动,全村近几年农户自发办理农家接待,先后共计成立12家,在建1家。   3、全村闲散劳动力均都可以在长江河村花海内坐杂工,解决了群众就业问题。  

黄土岭村

  黄土岭村位于武庙镇南部山区,距镇政府15公里,全村共345户,总人口1317人,其中外出人口780人,党员49名。   截止目前,全村共有建档卡贫困户90户,309人。2014年脱贫18户81人;2016年脱贫13户57人;2017年脱贫14户32人;2018年现有贫困户25户52人未脱贫。贫困户中有低保贫困户35户126人,五保户贫困户17户19人。  

汪小庄村

  汪小庄村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478户,1798人,总面积5.05平方公里,耕地确权面积2427.1亩。全村共有党员39人,其中女性党员2人,外出创业的党员1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12人。   汪小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140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8户60人,低保贫困户19户63人,五保贫困户16户17人。主要致贫原因因病23户83人占比43.4%,缺劳力16户20人占比30.19%,因残10户26人占比18.87%,自身发展动力不足2户6人占比3.7%,因学1户4人占比1.9%,缺技术1户1人占比1.9%。现已脱贫32户85人,2014年脱贫3户16人,2015年脱贫10户31人,2016年10户22人,2017年9户16人,长期稳定脱贫3户8人。   2018年未脱贫21户55人,其中一般贫困户4户11人,低保贫困户7户33人,五保贫困户10户11人。   汪小庄村现有低保户79户82人,残疾户48户51人,五保户27户28人,存疑户8户。  

钱老楼村

  钱老楼村位于武庙集镇镇政府西北四公里处,全村面积385.18公顷,共有9个村民组。全村耕地2335.51亩,人均耕地1.31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水面面积517.5亩,拥有林地1512.9亩,分布在村干道两侧。   钱老楼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又地处丘陵地带,土地贫瘠,生产生活方式落后。截止到2017年12月钱老楼村人口439户1777人,其中常年外出人口约942人主要劳务输出于江浙地带,党员33人。全村共有贫困户40户136人。其中因病致贫16户,缺劳力致贫7户,因残致贫10户,因学致贫6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1户。其中2014年脱贫2户9人(含标识户1户3人),2015年脱贫4户16人(含标识户1户3人),2016年脱贫8户37人(含标识户3户16人),2017年脱贫8户33人(含标识户1户6人),除去6户标识户,现有贫困户34户108,已脱贫16户67人,未脱贫18户41人;2018年预脱贫16户36人。  


长江河村特产大全




长江河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