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沟村位于洪埠乡西南部,距乡政府6.5公里,辖10个自然村民组,西与杨集乡接壤,南与番城办事处周集村一河之隔,东与本乡迎水村相邻,北与桃花村接壤,是三乡结合部,村域面积4.2平方公里,属于半湾半岗地区,2016年人均收入9865元。全村共986户,人口4027人,现有贫困户78户,191人,其中:五保贫困户31户,42人;低保贫困户19户,58人;一般贫困户28户,91人。2014-2015年脱贫户8户,22人;2016年脱贫户3户,8人;2017年未脱贫户67户,161人。
双沟村的主导产业是外出务工及本地零工和自主种植、养殖业为增产增收。
双沟村薄弱点主要是:人口多,面积大,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意识差,掌握科学种植、养殖技术不够。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525201 | 464000 | -- | 查看 双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何寨村 |
何寨位于乡政府东北,距乡政府所在地13km,地处平原,区域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3764亩,辖18个村组,总户数911户,总人口4585人,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274户1146人,2014r年-2017年脱贫204户、941人,(含稳定脱贫30户、135人)2018年予脱贫64户、183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0.5%以下,全村共有五保户43户、44人。其中集中供养3户、3人。2018年6月审核通过的1户、1人。低保92户、94人。全村劳动力人数2346人,长期在外务工1934人,占总劳动力的82.4%。全村共有党员73人,设9个党小组,村两委共有4人组成,其中党支部委员会3人,村民委员会3人,监督委员会3人。 何寨村2016年-2017年间,修建水泥路41.5km,电网、安全饮水工程已全部完成,何寨村主要以种植小麦、水稻、花生、油菜、玉米为主。花生种植是何寨的特色,农业局免费提供优良品种和优质肥料。2017年5月选址新建光伏电厂,当年11月底并网发电,村光伏电厂可增加集体收入3万元。 村集体收入3.5万元,包括老教学楼租金0.5万元。 |
段岗村 |
段岗村位于洪埠乡西北部7.5公里处,全村耕地面积3752亩,464户,人口1971人,人均耕地1.9亩,共有9个村民组。各村民组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紫云英为主,整体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大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都外出务工,年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半壁江山,部分农民在县城打零工增加收入,20%的农户在县城买房居住。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是靠村集体土地、村干部工资,其他支出主要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 |
团店村 |
团店村位于洪埠乡西北部,洪观路绕村西而过,全村共修水泥路5.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总人口3016人、11个村民小组,60周岁以上老人523人。全村共有51名党员,年龄最小的23岁,党员队伍日趋年轻化。全村共有耕地4490亩,全村水库5座,全部自然灌溉,使4490亩良田得一旱涝保收,近几年来全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传统的种植农业仍是我们的主导产业,近几年种植优质水稻呈上升趋势。团店村的养殖业也日渐兴隆,增加农民的收入,虽然收入有所提高。但是,相对而言团店村经济实力比较薄弱。青壮年全部外出务工,大多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只有极少数从事有技术含量的工资,能在家门口打工,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现在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以有所改善,喜事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进行。做到喜庆而不浪费,民风淳朴、村民善良。有事互相帮忙,邻里相处融洽,其乐融融。 截止目前团店村建档立卡未脱贫的贫困户61户151人。在政府的帮扶下和贫困户自己的努力下,将在2018年年底全部脱贫。 目前团店村得到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决定在团店村推行新农村建设战略。我们村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流转工作同步实施,为团店村早日步入小康奠定了坚实可靠基础。 村两委的任期目标: 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村民收入。使村民的生活水平在上一个新的台阶。本任期内每年至少发展一名党员,提倡文明新风,杜绝村民陋习,加强村民的精神文明,提高村民思想文化素质,绝不让一个-人员在团店村出现,让村民知法、懂法、守法。 两委年度目标: (1)建设好新农村和土地流转工作 (2)建成村文化大院 (3)为新农村建设做好准备,争取在本月底动工兴建。 |
高皇村 |
一、基本情况: 高皇村位于洪埠乡政府北边约三公里处,与李店乡熊集、刘营两村相邻。省道204和固三公路贯穿其中,村域面积7.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70亩,辖19个村民组,4760人,1070户。属平原地区,村境内主要有东干排、七支渠、黄港干渠。全村共硬化道路7400米,硬化渠4400米,U形硬化渠3200米,改造大塘7口,空心庄整治70亩,排灌方便,旱涝保收。 二、致贫原因: 高皇村主要贫困原因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缺少项目。因病因残致贫是最主要原因。现有88户贫困户303人中,五保户22户26人,低保户15户63人,因病致贫47户152人,因残致贫13户43人,缺资金11户39人,因学2户9人。2014年脱贫11户45人,2015年脱贫4户15人,2016年脱贫3户8人,2017年未脱贫70户235人。 三、公共帮扶措施,政策性帮扶措施 2016年县财政支持资金29万元,对村部进行重建,卫计委捐赠办公用品,办公条件得到了改善,乡政府多方筹措资金20万元,对高皇村人居环境点进行改造,现已绿化、亮化、硬化广场近800平方米,并配有健身器材。2017年实施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项目,图书室,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室,文化活动室,广播器材可实现转播各级广播节目,群众休闲娱乐健身有了去处,农电网改造升级等公共帮扶措施。 国家教育扶贫资助政策,为高皇村26户贫困户补助住宿费,减免学杂费35756元。国机定向资助学生9名,为贫困户学生免费提供校服、保险费、医药费、教辅读物费,为贫困户办理大病保险,积极帮助贫困户申请办理慢性病门诊25人,贫困户危房改造20户,补助资金已到位78000元。根据医疗扶贫政策,县财政为贫困户报销医疗补充保险,民政救助到目前已到位资金90937.65元,同时低保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五保政府兜底,为贫困户免费办理中央财政水稻收成保险,为贫困户申请低保B转A等措施,金融扶贫正在积极开展之中。目前为贫困户刘丙水贷款5万元,建起了摩托车电瓶车维修服务部,代销电瓶车,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 四、转移就业,产业带动 高皇村现有双板桥生态种植合作社,飞翔农机合作社,高皇莲藕种植合作社,小龙虾养殖基地,启程塑业,效荣商砼,宏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土地流转面积近1100亩。贫困户即流转土地每亩收入至少800元,又转移就业到合作社务工,实现稳定增收。 同时为贫困户提供公益岗位32人,月收入300元,他们打扫卫生,环境监督,大气污染防治,巡逻积极配合村里中心工作,体面拿钱,光荣脱贫。 高皇村外出务工创业人员为全村人口的52%,通过外建支部,老乡积极为他们联系务工地点,找工作,有21户30人在北京务工,还有一部分人在江浙打工。 五、党建 抓党建,促脱贫,加大对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的宣传,开展党员助力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宣传教育活动,规范党费收缴,加大对村支委成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如何开展“三会一课”等经常性培训力度,加大对“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力度,深化党务公开,完善党建工作制度,确保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总结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严格按制度办事,讲纪律守规矩,建全村民组财务管理制度。 六、驻村工作队发挥情况 高皇村属于以乡卫院为主的帮扶工作队,驻村工作队积极配合村中心工作,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为解决软件问题,为村购买电脑一台,代付填表人工资2000元。卫生院同时发挥特长,免费为贫困户看病,送药到家,帮助贫困户申请慢性病门诊,为贫困户祁长海捐资1000元买营养品,和贫困户一起商定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尽责尽力,视贫困户为亲人。 |
黄港村 |
黄港村,位于洪埠乡中部。村部建在何营村民组境内。以境内著名的黄港(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沉刀地)命名。14个村民组,1096户,4268人。耕地面积5735亩,总面积2.6平方公里。地属平源,部分是丘陵。多为水稻土土质,少量黄褐土。鲇鱼山东干排过境。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大部分劳力外出务工,剩余劳力务农或在县内季节性务工。 黄港村清时属东曲里戴家店保。民国初属杨集区第十四保。1940年属龙港乡。1950年属洪埠区高皇乡。1956年建黄港高级社,属大店乡。1959年改称黄港大队,属洪埠公社。1961年属大店公社。1962年重归洪埠公社。1983年改为黄港村。辖:何营、冯营山嘴、大戴营、小戴营、冯港套、李营、柴港沿、许营子、甘营等村民组。 黄港以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将大刀沉于此港而闻名,又以196年一场罕见的龙卷风起于黄港增添了神奇传说。现代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兵司令员中将马炳芝出生此村。 1970年-1990年期间,黄港村村办企业酒坊和个体洒坊烧制的黄港大曲酒纯净爽口,曾畅销全县。 |
倪岗村 |
倪岗村位于洪埠乡以北6.3公里处,全村耕地面积6249亩,881户、人口4023人,人均耕地1.5亩,共有12个村民组,各村民组主要以种植优质水稻、小麦、油菜、紫云英为主,剩余大部分有劳动能力的都外出务工,年务工收入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上庄、管圩等组大部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用于种植、养殖,平时农民可以在合作社打些零工,增加收入,村无集体经济收入,人员工资及其它支出全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 |
代店村 |
洪埠乡代店村位于洪埠乡政府东北方,距政府所在地7.5公里,七支渠和东干排贯穿其中,辖18个居民组,总人口4860人,1085户,耕地3335亩。 随着社区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洪埠乡代店村自来水厂、博爱卫生站等重点工程项目都在代店村落户,给代店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代店村有一支精诚团结、克己奉公、务实创新的“两委”班子,村“两委”干部共计7人;也有一支同心同德、脚踏实地的党员队伍,共有2个党支部小组,63名党员,具有年龄分布均、素质高等特点,为代店村支部的建设和新农村的发展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代店村基础设施完善,辖区内现有一座自来水厂、一所博爱卫生站、一所村小学,村组之间全部通了水泥路。村级低保制度完善,“五保”应保尽保,全村邻里和睦,治安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感浓郁。 代店村以传统种植水稻、小麦、油菜、花生、玉米、蔬菜为主,其中种植的反季节蔬菜销售到县城及周边乡镇,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其中固始听亮养殖场、固始士举家庭农场就坐落在代店村境内,它集种植、养殖、餐饮、旅游服务为一体,为代店村村域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代店村积极开展人居环境大评比工作,在代店村“两委”和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正在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美丽”的新农村。 |
大觉村 |
大觉村位于洪埠乡东北部,与代店村、任营村接壤,距洪埠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平原地势、沙土地质。 大觉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686户,3180人,2018年未脱贫人口43户115人。全村耕地面积2600亩,群众以种植庄家为主,每年水稻和小麦、油菜、花生轮种,近几年多以单季水稻为主,冬季以小麦、油菜为主;水塘面积260亩,主要大塘有湖西组大塘、何营大塘、料场大塘、毛觉大塘,有200余亩开发的鱼塘,以养小龙虾为主。 生产生活条件: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缺少技术型劳动力,耕地虽多,但掌握科学种养技术群众较少。 目前,全村大力发展小龙虾养殖业,成立新潮小龙虾养殖合作社,带动30户村民养殖小龙虾200多亩,其中贫困户4户,养殖面积40亩;大觉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种植、养殖支撑,农户经济来源依赖转移就业外出务工,全村外出务工460户人数1835人,劳务经济成为村里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
龙港村 |
洪埠乡龙港村位于洪埠乡西北部,与观堂乡、李店镇接壤,距洪埠乡政府所在地7.5公里,丘陵地势、岗土地质。相传黄龙藏于此地渊处,当年村民自发组成黄龙表演队,每年到东大山舞龙,如果黄龙不去,其他舞龙队都不敢再去,后因此地经常莫名失火,便被村民称为“火龙岗”。1957年,开挖马堽干渠过境此地,时任洪埠乡乡长游泽民说,让“火龙岗”变成“龙港”,由此“龙港村”村名便一直沿用至今。 龙港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643户,2395人,2018年未脱贫人口31户91人。全村耕地面积4300亩,群众以种植庄家为主,每年水稻和小麦、油菜、紫云英轮种,近几年多以单季水稻为主,冬季土地撂荒;水塘面积396亩,主要大塘有路营大塘、李营大塘、许寨大塘、李刚东西水库、蔡岗金小寨水库、龙港老鹅场水库、大桥西大堰; 生产生活条件: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缺少技术型劳动力,耕地虽多,但掌握科学种养技术群众较少。 目前,全村大力发展小龙虾养殖业,成立明辉小龙虾养殖合作社,带动30户村民养殖小龙虾200多亩,其中贫困户12户,养殖面积40亩;龙港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种植、养殖支撑,农户经济来源依赖转移就业外出务工,全村外出务工280户人数1035人,劳务经济成为村里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
迎水村 |
一、村情概况: 迎水村位于灌河北岸,县城北6公里左右,是洪埠乡的南大门,东与洪埠村相邻,南邻新城区,西与双沟村相邻,204省道与五支渠纵横贯穿境内,耕地面积达3650亩。迎水村有14个村民组,1293户,总人口4581人。主导产业为小麦、水稻,特色产业是蔬菜、葡萄等种植及水产、家禽养殖。2017年人均收入965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较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劳务输出大村。 二、村级组织概况: 全村设村支部1个,有党员64人,党员议事会7人,两委班子3人,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村民代表和党员推选产生,共计5人,村级配套组织健全。 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樊中永,男,1967年4月出生,2007年12月入党。2018年5月任迎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党支部组织委员、村委会委员、民兵营长、治安主任:徐永辉,男,1967年9月出生,2015年11月入党。2018年5月任迎水村党支部组织委员、村委会委员、民兵营长、治安主任。 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财务会计:周文军,男,1966年2月出生,2000年10月入党。2018年5月任迎水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财务会计。 监委会主任:梅加荣,女,中共党员,1953年9月出生,2018年5月任迎水村监委会主任。 监委会副主任:李涛,男,中共党员,1964年12月出生,2018年5月任迎水村监委会副主任。 监委会委员:陶敬文,男,中共党员,1955年1月出生,2018年5月任迎水村监委会委员。 监委会委员:魏洪国,男,中共党员,1955年12月出生,2018年5月任迎水村监委会委员。 监委会委员:-,男,1948年2月出生,2018年5月任迎水村监委会委员。 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2015年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处,建设层数为1层,间数为7间,面积为167平方米,现使用情况良好。 四、村级工作情况: 迎水村以种植小麦、水稻为主,主要以优质水稻为品牌增加农民收入。迎水村有专业协会,以双培双带养殖、种植大户。有规模的养殖主要有鸡、猪、鱼、龙虾等;有规模的种植主要有蔬菜、葡萄、草莓等。主要道路有204省道、五支渠干道,农业产业化建设进展顺利。按照“产业拉动、龙头带动”的思路,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加强实用技术推广,以经济作物种植、生猪养殖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按照“总支+协会”的模式组织生产经营,组建了蔬菜、养殖等协会,积极为农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五、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0年村新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2处,村建道路8条,水渠10条,桥涵共计26处。 |
街道社区 |
洪埠乡街道社区位于洪埠乡政府东北方,固三公路贯穿其中,辖8个居民组,总人口2453人,595户,耕地1235亩。 随着社区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洪埠乡自来水厂和乡农业技术服务站等各项重点工程项目都在街道社区落户,给街道社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街道社区有一支精诚团结、克己奉公、务实创新的“两委”班子,社区“两委”干部共计4人;也有一支同心同德、脚踏实地的党员队伍,共有8个党支部小组,60多名党员,具有年龄分布均、素质高等特点,为街道社区支部的建设和新农村的发展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街道社区基础设施完善,辖区内现有一所卫生室、一所乡中心小学,村组之间全部通了水泥路。社区低保制度完善,“五保”应保尽保,全村邻里和睦,治安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感浓郁。 街道社区所辖的街头、过庙、陈庄、小圩以传统种植蔬菜为主,其中种植的反季节蔬菜销售到县城及周边乡镇,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另外四个居民组贾营、洼窝、高庄、李斗以种植水稻为主,其中固始宏远种植专业合作社就坐落在高庄居民组境内,它集种植、养殖、餐饮、旅游服务为一体,为洪埠街道社区的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街道社区积极开展人居环境大评比工作,在街道社区“两委”和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正在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美丽”的新社区。 |
范郢村 |
范郢村位于洪埠乡政府东北方,距政府所在地16.1公里,东临将集镇,西接李店镇,处于三乡结合部,辖8个居民组,总人口3098人,832户,耕地10234亩。 范郢村有一支精诚团结、克己奉公、务实创新的“两委”班子,村“两委”干部共计3人;也有一支同心同德、脚踏实地的党员队伍,共有1个党支部小组,53名党员,具有年龄分布均、素质高等特点,为范郢村支部的建设和新农村的发展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范郢村基础设施欠缺,辖区内村卫生室一所、一所村小学,村组之间很少部分通了水泥路。村级低保制度完善,“五保”应保尽保,全村邻里和睦,治安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感浓郁。 范郢村以传统种植水稻、小麦、油菜、花生、玉米、蔬菜为主,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范郢村积极开展人居环境大评比工作,在代店村“两委”和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正在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美丽”的新农村。 |
何围村 |
一、基本情况 何围村位于洪埠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约15公里,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公里,东靠史灌河与蒋集镇隔河相望,西与何寨村毗邻,南靠谷围村,北与范郢村接壤。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691户,3013人。全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961亩。 何围村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全年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形成了以花生种植为主,多种种植经营为辅的农业经营结构,目前村内有群众自办大型养鸡场一座。 由于人均耕地较少,何围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常年在外务工800多人,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在外出人员中,杨跃柳、竹庆园、谢朝红等杰出成功人士对于村级事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二、村级组织建设情况 何围村党支部现有3人,支部书记张士军,支部委员程家刚、王金勤,现有党员48名,在家25名,外出23名。村委会成员3人,主任张士军,成员程家刚、王金勤。 何围村党支部严格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坚决把加强党建工作和扶贫攻坚有密地相结合,严格按照党委的统一部署,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把推进扶贫工作,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进一步增强,真正发挥扶贫攻坚中的“领头雁”作用。 三、贫困分布情况 2017年度,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331人,五保贫困户15户15人,一般贫困户47户205人,低保贫困户25户111人;2014年识别24户116人,2015年识别11户44人,2016年识别28户71人,2017年识别24户100人。已脱贫31户119人(含稳定脱贫4户19人),其中:2014年脱贫3户11人,2015年脱贫5户24人,2016年脱贫4户13人,2017年脱贫19户71人,未脱贫56户212人。 致贫原因:缺劳动力12户12人,缺资金26户98人,缺技术1户6人,因病致贫31户149人,因残致贫13户49人,因学致贫4户17人。 四、交通等基础设施情况 全村已修水泥路7.5公里,基本达到村组通,有部分道路年久失修,村两委已经向上级部门申请,2018年有望重新修建。2018年还计划修建何仓房组水泥路1公里,林东围水泥路1公里。2007年已实施农网改造并覆盖全村,保障了全村用电安全,2018年还将申报部分村民组进行扩容。何围村关庙组现有文化广场一处,各类健身器材齐全,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
谷圩村 |
谷圩村位于洪埠乡东北部,与蒋集镇隔河相望,距乡政府13公里。全村辖林圩、季东滩、杨圩、杨八家、谷圩、谷下滩、张堂、张营、黄园、田老庄、何堂、河头共12个村民组。全村共1220户4513人,其中党员66人,耕地面积2927亩。全村一半以上农户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主要劳力外出务工是村民发展经济的主要手段,目前全村已形成以花生种植和劳务输出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建档立卡贫困户134户364人。已脱贫86户225人,其中:2014年、2015年脱贫8户207人,2016年脱贫1户2人,2017年脱贫55户148人,稳定脱贫22户55人。出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
任营村 |
任营村位于洪埠乡政府偏东北处,距离乡政府约7公里。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全村总耕地面积2340亩(其中水田1700亩、旱田640亩)。总户数757户,总人口3672人。村内辖乡通村的水泥路主干道两条即:五支渠和马大路,约长6.5公里。 全村现有贫困户114户、310人,其中五保贫困户28户,低保贫困户29户,一般贫困户57户。2014—2015年脱贫11户,2016年脱贫6户,2017年11户。 任营村的主导产业是外出务工及本地零工和自主种植、养殖业为增产增收。 任营村薄弱点主要是: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意识差,掌握科学种植、养殖技术不够。 |
马埠村 |
马埠村位于洪埠乡东部,史灌河北岸一角、与蒋集镇隔河相望。总面积5,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504亩,15个村民组,18个自然村。2016年全村1298户,总人口4867人。村小学1所、敬老院一处、卫生室一所、光伏电站一座、水厂一座、提灌站一处。村党支部书记一名、支委3名,现有党员75名,预备党员1名。 |
新房村 |
一、村情概况: 新房村位于灌河北岸,县城北7公里左右,乡政府所在地东1公里,东与任营村相邻,南邻灌河,西与洪埠乡街道相邻,北与黄港村相邻,五支渠纵横贯穿境内,耕地面积达2400亩。有13个村民组,680户,总人口2920人。主导产业为小麦、油菜、水稻,特色产业是蔬菜、小香葱等种植及水产、家禽养殖。2017年人均收入965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较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劳务输出大村。 二、村级组织概况: 全村设村支部1个,有党员61人,党员议事会5人,两委班子4人,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村民代表和党员推选产生,共计3人,村级配套组织健全。 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少华,男,1962年10月出生,1983年12月入党。2018年5月任新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村委会委员、民兵营长、治安主任:吕中兵,男,1971年11月出生,预备党员。2018年5月任村委会委员、民兵营长、治安主任。 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财务会计:冯家旭,男,1962年6月出生,2007年5月入党。2018年5月任新房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财务会计。 监委会主任:柴光会,女,中共党员,1965年7月出生,2018年5月任新房村监委会主任。 监委会委员:王金才,男,中共党员,1954年12月出生,2018年5月任新房村监委会委员。 监委会委员:张金来,男,中共党员,1970年3月出生,2018年5月任新房村监委会委员。 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1985年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处,建设层数为1层,间数为8间,面积为178平方米,现使用情况良好。 四、村级工作情况: 新房村以种植小麦、油菜、水稻为主,主要以优质水稻为品牌增加农民收入。新房村有专业蔬菜种植合作社,大规模种植小香葱;另有规模的养殖主要有鸡、猪、山羊、鱼、龙虾等。主要道路有五支渠干道,农业产业化建设进展顺利。按照“产业拉动、龙头带动”的思路,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加强实用技术推广,以小香葱种植、生猪、蛋鸡、山羊养殖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织生产经营,组建了绿源蔬菜种植合作社,积极为农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五、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0年村新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1处,村新建道路6.1公里,U型渠3.5公里,桥涵共计10处。 |
洪埠村 |
洪埠村位于洪埠街道西0.5公里,东西长三公里,南北长两公里,西接桃花村,东靠街道,北依黄港村,南临灌河。全村共修水泥路9.5公里,基本达到村组通,保障了全村群众出行,农网改造覆盖全村,保证了全村用电安全。 洪埠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形成了以水稻种植为主,多种种植经营为辅的农业经济结构。村内群众自办两个大型养猪场,两个规模养鸡场,一个规模养驴场,一家腾飞木器厂及鑫岗粮库、现代生态示范园等企业。自洪埠村在2014年被国家列为贫困村以来,这些企业都为洪埠村贫困户实现脱贫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基本情况 洪埠村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共1320户,5160人。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42户,1257人,本次新增18户,46人,删除1户1人。其中已脱贫247户,963人,稳定脱贫34户,133人,目前未脱贫61户,161人。2014年脱贫户104户、409人,其中:低保贫困户28户105人,一般贫困户76户305人;2015年脱贫户29户138人,其中:低保贫困户6户36人,一般贫困户23户102人;2016年脱贫户55户208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3户40人,一般贫困户41户167人,五保贫困户1户1人;2017年脱贫户59户,208人,其中:低保贫困户26户92人,一般贫困户25户108人。五保贫困户8户8人;2018年贫困户61户161人,其中:低保贫困户41户120人,一般贫困户11户32人,五保贫困户9户9人。3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现有未脱贫户61户,161人,脱贫户247户963人。稳定脱贫34户133人,全村共有低保户213户,其中低保贫困户114户;五保户18户纳为贫困户;-残疾人64人,其中纳入贫困人口30人。致贫原因中:因病113户,占36%,因残21户,占6.8%,缺资金130户,占42%,缺劳力15户,占4.9%,缺技术16户,占5.2%,因灾4户,占1.3%,其他9户,占2.9%。 二、动态调整工作情况 1、本次动态调整工作中,增加新识别人员:18户46人。删除1户1人。脱贫59户208人。 2、在本次动态调整中,洪埠村对在家的628户进行入户普查,对长期外出务工的734户,通过电话、微信等进行了政策宣传。在入户工作中,坚持“四个必到”、“六步工作法”,填写入户普查表496户。全村入户普查率100%,在家人口入户普查率100%。 三、产业扶贫落实情况 (一)转移就业: 1、2017年,贫困户中共有39户69人外出务工。 2、贫困户中共有36人担任政府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137人为农业保险宣传员。 (二)金融扶贫入股分红类: 1、三高带资入股项目带动64户,户均增收3240元;合计187920元。 2、加宝光伏项目带动40户,户均增收3000元。合计117000元。 (三)代种代养类: 光伏扶贫项目带动53户,户均增收3000元。 (四)自主发展生产经营类: 洪埠村贫困户共有4户自主发展生产从事种植、养殖、自主经营。 四、政策扶贫落实情况 (一)教育扶贫开展情况: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教育扶贫共214人,其中享受义务教育阶段补助170人,初中补助59人,补助625元,小学补助129人,补助500元;高中补助13人,享受补助3000元,幼教阶段5人,享受1000元补助,大专5人享受4000补助;21人去国机励志学校就读,免住宿费、学杂费、校车费、校服。 (二)危房改造情况: 1、2014年共有2户享受危房改造政策,其中一户维修补助4500,新建1户,补助10000元; 2、2015年共有11户享受危房改造政策,其中5户维修每户补助4500元,新建6户每户补助1000元; 3、2016年共有9户享受危房改造政策,其中7户维修每户补助4500元,新建2户每户补助12500元; 4、2017年,危房改造按照每人25平米标准,补助每户每人12500元,每户不超过4人。洪埠村共有10户贫困户享受危改政策,已有10户危改资金拨付到位。 5.2018年,危房改造按照每人25平米标准,补助每户每人12500元,每户不超过4人。洪埠村共有土坯房55户,此次上报危改23户,预计在2018年底消除土坯房。 (三)政策兜底情况: 1、低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共有低保贫困户114户,享受A类低保5户,B类低保109户;其中:未脱贫有低保41户120人。 2、洪埠村共有五保户18户,已纳入贫困户,均已享受每年4160元五保金补助款; 3、残疾人补助,洪埠村共有30户贫困户享受残疾人补助。其中,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助17户,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12户;同时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助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两项补助的共有8户,每月补助160元。 (四)计生奖补:享受计生奖补每月80元的共有4户。 (五)医疗扶贫: 1、全村贫困人口共105人办理慢性病门诊,2017年度,帮助50人办理慢性病门诊,每月最高报销补助360元; 2、2017年度,共有96户享受住院报销补助。 五、发展产业 贫困户有15户养殖青年鸡每户100只、每户增收3000元。 六、以奖代补 贫困户中105户享受以奖代补合计28.7万元。 |
双沟村 |
双沟村位于洪埠乡西南部,距乡政府6.5公里,辖10个自然村民组,西与杨集乡接壤,南与番城办事处周集村一河之隔,东与本乡迎水村相邻,北与桃花村接壤,是三乡结合部,村域面积4.2平方公里,属于半湾半岗地区,2016年人均收入9865元。全村共986户,人口4027人,现有贫困户78户,191人,其中:五保贫困户31户,42人;低保贫困户19户,58人;一般贫困户28户,91人。2014-2015年脱贫户8户,22人;2016年脱贫户3户,8人;2017年未脱贫户67户,161人。 双沟村的主导产业是外出务工及本地零工和自主种植、养殖业为增产增收。 双沟村薄弱点主要是:人口多,面积大,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意识差,掌握科学种植、养殖技术不够。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