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信阳 >> 固始县 >> 观堂乡 >> 王堂村

王堂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王堂村谷歌卫星地图)


王堂村简介

  王堂村位于观堂乡东南部、距乡政府2.5公里,东与李店桑场、刘营二村接壤,南与洪埠龙港村毗邻,海拨高度61.2米,属丘陵地带,东北西南斜形走向,地貌呈龟背形(中间高凸,两边坡凹)面积7.2平方公里(7080亩)可耕面积4602亩,粮补面积2963亩,全村共有12个村民组,人口2253人。“两委”成员4名,正式党员51名。
  十七支渠从村中穿腰流过,村内有南北灌溉斗渠两条、大小斗门四座,生产桥梁四座。
  王堂村由于地理条什较差,基础设施落后,以至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因此,2014年王堂村被确定为“十二五”期间国家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户158户630人。
  2014年以来,我们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利用扶贫攻坚支助平台,卓有成效地开展惠民富民工作:
  1、道路建设,2014年至2018年共建成水泥路11.3公里,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2、自来水工程,2016年5月1日以来自来水(全村489户,除8户因特殊情况未通水外,481户全部通水)实现全村全覆盖。
  3、农田水利。2015年至今,全村工作整修开挖大塘七口。
  4、农电网改造,2016年增加新台一个,变压器4台,高压线路更换3000米,低压线路2700米。
  5、人居环境,2014年至今共建垃圾池38口,垃圾屋4间,垃圾桶20只,屋式垃圾箱6间,垃圾填埋场一处(占地1.4亩)。
  6、2016年建成文化广场(2500平方米)一个。
  7、标准卫生室一个(乡村医师两名)
  8、三星级养老院一个(可容纳50名五保老人入住)
  二、经济发展成效
  1、2017年建成占地15亩,容量0.3兆瓦光伏发电站一个,年发电300千瓦,经济效益40万元,可带动60户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为村集体增加20万元经济收入。
  2、多彩田园,认卢彦刚家庭农场、李玉白家庭农场、廖照红家庭农场、固始全义养殖场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为王堂村产业发展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3、特色种植业,水稻种植大户优质黄花占水稻2017年400亩种植基础上逐渐增加,为农业生产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开辟了新路子。
  人居环境良好,自然生态和谐美丽,全村上下党群一心、干群一心,形势一派大好。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525224 464000 -- 查看 王堂村谷歌卫星地图

王堂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王堂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巴族村

  巴族村位于观堂兴西南部,距乡政府5.5公里,全村共16各村名组,总人口810户3260人,耕地面积9541亩,以种植水稻为主,有特色种植芡实、莲藕、小龙虾等。近两年来种养殖发展迅速,利用稻田养殖龙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巴族村综合服务中心设施逐步齐全,拥有健身广场、人口学校、民调室、计生服务室、卫生室、村办公用房。全村基本形成组组通车的格局,组组建设生活垃圾池,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居民的安全饮用水问题得到了根本上的解决。村内无乱搭、乱建、无偷盗行为、无犯罪案例。   巴族村为非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4户,贫困人口138人,低保户36户99人,五保户16户,20人。  

杨圩村

  一、基杨圩村情   杨圩村距观堂乡政府4公里,属丘陵地带。全村共有7个村民组,424户,1984人。全村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2171亩。   观堂乡党委高度重视杨圩村的组织建设,于1998年秋,选用了一名新的支部书记,重新组合了村“两委”班子,经过不懈努力,才使杨圩村逐渐稳定下来,从2000年至今,年年被评为先进村(居)。现有文化广场一处,农村书屋一间,村广播室和治安室一间等基础设施。   全村村党支部一个,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41名党员。金广志任支部书记,李庭红、张旭升任支部委员。   二、贫困户情况   全村共有贫困户53户179人,其中2014年稳定脱贫1户3人;2015年脱贫13户49人:其中,因病致贫6户,25人;因学致贫2户,7人;因残致贫1户,4人;因灾致贫4户,13人;2016年脱贫5户20人:其中,因病致贫3户,11人;因学致贫2户,9人;2017年已脱贫14户43人:其中,因病致贫9户27人;因学致贫3户10人;因残致贫1户5人;因灾致贫1户1人。累计脱贫33户115人;现未脱贫户21户66人中,按属性分:一般贫困户11户33人,低保贫困户10户33人,五保贫困户0户0人。  

祁楼村

  祁楼村位于观堂乡西南位置,距乡街道3.5公里。祁楼村有9个村民组、582户、2295人,4个村干部,耕地约4200亩,全村道路硬化完善、路面整洁,道路两边配备有路灯,方便村民出行。   村部有一个健身广场,配套设施齐全,傍晚时分村民聚集广场欢歌笑语,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同时加强了村民们的沟通。  

王楼村

  王楼村位于观堂乡政府西南2公里,辖11个村民组,525户2150人,耕地面积2400亩,党员51名,5名村干部。   作为扶贫重点村,县直帮扶单位是县交通运输局,第一书记周旭涛。局抽调33名干部职工对王楼村165户贫困户结对帮扶。乡直驻村单位为村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责任组组长为乡党委秘书、副乡长傅启建。县直单位、乡直单位、乡政府三股驻村力量齐心协力抓扶贫。今年以来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基层基础工作   王楼村经过2017年12月复核,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5户688人,2014年脱贫37户177人,2015年脱贫22户105人,2016年脱贫58户263人,2017年脱贫24户90人、还有24户53人未脱贫。   王楼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为因病73户277人,因学51户248人,因残4户16人,因灾37户147人,属性分析为一般贫困户120户541人,低保贫困户32户130人,五保贫困户13户17人。其中,未脱贫24户53人因病14户39人,因学2户5人,因残1户2人,因灾7户7人;属性分析为一般贫困户7户25人,低保贫困户4户11人,五保贫困户13户17人。   按照上级政策,识别、退出贫困户经过多轮复核、评议、公示、公告程序,并在村民组固定公示栏长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王楼村贫困户达到了精准识别、精准退出。   档卡填写方面,在整改县、乡督导指出问题同时,开展“回头看”,带着责任清单走访、完善帮扶措施、细化合同、轨迹依据,档卡建设常抓不懈。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水:接通李谷堆、杨圩、桥口、芦庄四个组自来水全村11个村民组全部通水。   2、电:截止2017年12月,升级改造了祁寨、李谷堆、杨圩、张营、大树村民组电网,保证了正常供电。   3、路:2017年全年已修建完成10.75千米,村组主要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方便了出行。   4、渠:全年修建5.6千米U型渠解决了灌溉问题。   5、桥:新修两座过路桥。   6、通讯: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实现进村入户。   7、绿化:全村共栽风景树3000棵。   8、亮化:村组主要道路安装路灯105盏。   9、人居环境:截止2017年12月,已建垃圾屋1个,垃圾池16个,垃圾桶110个,新建垃圾屋一座,垃圾填埋场一处,大力整治人居环境,户容村貌明显改善。   二、精准帮扶   今年以来,按照县委政府产业扶贫是脱贫之基,就业扶贫是致富之本的部署,王楼村扶贫攻坚责任组立足贫困户的劳动能力、技能、意愿,王楼村土地、水面等资源,依靠大户、能人带动,和贫困户一起想门路,找出路,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1、产业帮扶措施落实情况   养殖:养殖小龙虾29户,养殖面积131.6亩;养殖生猪17户,生猪存栏796头;养鱼22户,水面257亩。   种植:规模种植户21户;种植黄华粘直播水稻5户48亩;种植芡实3户31亩。在乡党委政府免费提供一万袋香菇菌袋支持下,发展香菇种植20户。   其他零星产业:养泥鳅1户,养殖甲鱼1户,预制涵管1户,养殖土元1户,酿酒1户,花卉种植1户。   2、转移就业帮扶措施落实情况   王楼村贫困人口劳动力数为301人,县外务工168人,县内务工98人。其中在本乡企业观堂新农村超市务工3人,融信渔具有限公司务工5人,金恒德新型板材厂务工5人;在乡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务工9人,惠民农机合作社务工10人,王楼村两个建筑队务工14人。   乡政府组织的公益岗位在王楼村聘用11名保洁员,3名治安巡逻员,1名农村公路管护员,1名公益性岗位就业协管员,3名乡直单位内部保洁员17年12月又增加11名水稻保险协管员。   驻村第一书记周旭涛在乡党委政府、县人社局支持下积极协调三河尖镇柳编企业到村开展柳编技能培训,并签订合同保证包教会、包供货、包回收。83人参加为期10天的柳编技能培训。县人社局每天专人统计参训人员,给予参训人员误工补贴每天30元。受到广大贫困户欢迎。   3、政策帮扶措施落实情况   1.教育方面:学前教育补贴34人、小学寄宿补贴11人、初中寄宿补贴20人、高中助学金12人、雨露计划2人、国机励志学校19人。   2.医疗卫生方面:1、慢性病门诊卡办理111人、住院报销151人次、大病补充保险6人、民政救助8人。   3.住房方面:2016年危房改造12户,2017年危房改造18户。   4.社会保障方面:享受低保32人,1、其中A类低保3人B类低保43人2、五保18人3、残疾补贴11人,其中一二级残补贴8人,三四级残疾补贴3人,赠送轮椅4台。   5.金融扶贫方面:入股分红80户、小额信贷12户.   6.产业扶贫方面:香菇种植20户,打捆机一台,生猪寄养60户、光伏扶贫60户。   7.以奖代补申报68户员,已落实到位54户   三、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王楼村四名村干部是2016年11月份因为原村干部集体被处分免职而新上任的,缺点是没有工作经验,优点是年轻、有文化、有进取心,履职以来能爱岗敬业,积极落实上级“三会一课”等党建工作制度,作为第一书记,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创先争优树标杆。通过开展创争活动,我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兑现承诺,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培养和发展3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增素质。借助当前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我坚持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还专门组织村干部和种养能手到千佛村,大桥村等先进村参观学习,不断灵活学习方式,增强村干部学习兴趣,开阔村“两委”班子视野。“4+2”工作聚民智。为增强村内大事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针对性,我与村“两委”一道深入村组调研,实地考察,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按照“4+2”工作法的工作程序对大树,张营,桥口,芦庄四个村民组发展的生产生活道路修建3.5米水泥路,得到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一年来,全村人居环境、新农合、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都顺利开展,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认和支持上的转变,村班子新形象日渐形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我们有决心团结一致,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打赢王楼村脱贫攻坚战。  

王堂村

  王堂村位于观堂乡东南部、距乡政府2.5公里,东与李店桑场、刘营二村接壤,南与洪埠龙港村毗邻,海拨高度61.2米,属丘陵地带,东北西南斜形走向,地貌呈龟背形(中间高凸,两边坡凹)面积7.2平方公里(7080亩)可耕面积4602亩,粮补面积2963亩,全村共有12个村民组,人口2253人。“两委”成员4名,正式党员51名。   十七支渠从村中穿腰流过,村内有南北灌溉斗渠两条、大小斗门四座,生产桥梁四座。   王堂村由于地理条什较差,基础设施落后,以至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因此,2014年王堂村被确定为“十二五”期间国家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户158户630人。   2014年以来,我们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利用扶贫攻坚支助平台,卓有成效地开展惠民富民工作:   1、道路建设,2014年至2018年共建成水泥路11.3公里,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2、自来水工程,2016年5月1日以来自来水(全村489户,除8户因特殊情况未通水外,481户全部通水)实现全村全覆盖。   3、农田水利。2015年至今,全村工作整修开挖大塘七口。   4、农电网改造,2016年增加新台一个,变压器4台,高压线路更换3000米,低压线路2700米。   5、人居环境,2014年至今共建垃圾池38口,垃圾屋4间,垃圾桶20只,屋式垃圾箱6间,垃圾填埋场一处(占地1.4亩)。   6、2016年建成文化广场(2500平方米)一个。   7、标准卫生室一个(乡村医师两名)   8、三星级养老院一个(可容纳50名五保老人入住)   二、经济发展成效   1、2017年建成占地15亩,容量0.3兆瓦光伏发电站一个,年发电300千瓦,经济效益40万元,可带动60户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为村集体增加20万元经济收入。   2、多彩田园,认卢彦刚家庭农场、李玉白家庭农场、廖照红家庭农场、固始全义养殖场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为王堂村产业发展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3、特色种植业,水稻种植大户优质黄花占水稻2017年400亩种植基础上逐渐增加,为农业生产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开辟了新路子。   人居环境良好,自然生态和谐美丽,全村上下党群一心、干群一心,形势一派大好。  

观堂村

  观堂村位于观堂乡北部,距乡政府1公里,全村共10个村民组,总人口436户1850人,有耕地面积2677亩。2014年脱贫1户1人,2015年脱贫15户54人,2016年脱贫3户14人,2017年脱贫16户58人,还有未脱贫20户73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2户50人,低保户5户19人,五保户3户4人。   县直帮扶单位为0,驻村第一书记洪涛。驻村乡干部刘永远、蔡殿锋,帮扶乡直单位为乡农业服务中心。   2014年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新建垃圾池16个,投资6000元,征用新建垃圾填埋场一个。解决群众危房重建和维修2户,投资9000元。   2015年为了改善农业水利设施,乡政府投资观堂村12万元,兴建观堂村桃园、腰圩、夏寨灌溉U型渠1000米,解决3组700人,土地1000亩放水难问题。解决群众危房重建和维修6户,投资4.9万元.   2016年改善人居环境,新建黄营、路营8个垃圾池,投资4000元,改善人居环境新建大塘10个,获县补助资金5万元。解决群众危房重建和维修7户,投资5.4万元。金融扶贫生猪寄养23户93人,户均收入不低于3000元。   2017年改善人居环境,3个村民组新建水泥路总长3100米,投资75万元,600人受益。   2018年计划新建村部,700㎡预计投资70万元。危房重建11户、维修6户,投资37.2万元。计划修路3000米,投资75万元。计划贫困户脱贫19户69人(剩余1户4人未脱贫)。  

陈棚村

  一、基本情况   陈棚村位于观堂乡东北部,距乡镇府4.5公里,全村共有21个村民组,3995人,耕地面积8600亩。原有贫困户基本情况:原有贫困户247户837人,其中2014年脱贫115户454人,2015年脱贫21户75户,2016年脱贫14户49人,未脱贫97户259人。2017年5月精准再识别之后,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5户778人,2014年脱贫92户383人,2015年脱贫15户75人,2016年脱贫8户29人,新识别10户34人,现有未脱贫贫困户100户291人。未脱贫贫困户按贫困户属性分:一般贫困户28户113人,低保贫困户43户143人,五保贫困户29户35人。县直帮扶单位是固始县委办公室,驻村第一书记是魏安全。驻村乡干部是李羽弘和李景红,帮扶乡直单位是观堂乡国土所。   二、致贫原因:未脱贫100户291人按致贫原因分:因病48户119人,因学15户63人,因残22户72人,因灾7户21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5户8人,缺技术2户7人,缺劳力1户1人。   三、政策落实情况   1、医疗扶贫情况,残疾人情况,大病报销情况,慢性病门诊   2、教育扶贫情况   3、住房保障情况   4、以奖代补情况   5、基础设施   四、产业扶贫   1、村自主产业,到户增收,金融扶贫情况   五、转移就业情况   1、在外务工,自主创业   2、转移就业岗位开发情况   六、党建开展情况   七、驻村工作队发挥的作用。   二、发展思路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陈棚村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但产业结构单一,特色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仍然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为此,根据现有基础和村情特点,在积极利用好上级扶贫政策的同时,重点是念好生态经,发挥生态优势,提升优质稻米、生猪养殖、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水平,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安全、高效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打好劳务牌,进一步擦亮再生资源购销、家具、建筑等劳务经济品牌,实现抱团发展、集聚发展、互动发展,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目标;做足“光”文章,实施好光伏发电项目,为就业能力弱的贫困户找到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唱响农家乐,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合理规划,持续有力,发展以田园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垂钓、农家美食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推动互联网+农业,实现电商进村,农产品进城、带动全村贫困群众尽快实现脱贫致富;织牢保障网,加大医疗、教育、住房、养老、五保、低保、残疾人补贴等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力度,让贫困人口充分感受到党的阳光雨露,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工作措施   (一)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真功   交通建设方面。2014—2017年“交通扶贫”建设,硬化路面83公里,其中村主干道14公里、生产路69公里,届时,全村村组道路基本硬化完毕,村村通基本实现,实现村组道路互联互通,全村交通落后的局面将彻底得到改变。   饮水用电方面。农村电网改造完成,农电入户率已达100%,全面解决电低过压,电压不稳等问题。铺设自来水管道780户,计划在2017年底前,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全面解决安全用水问题。   环境卫生方面。修建垃圾池57个,垃圾填埋场1个,为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计划2018年再投资2.4元,新增40个垃圾池和部分垃圾清运设施,进一步完善垃圾收纳和处理设施,同时在全村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群众爱国卫生运动,清理垃圾死角,配齐环卫人员,实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的总体目标。   组织阵地建设方面。积极筹措资金,新建村级活动场所,预计于2017年4月开工建设、9月竣工验收。按照抓党建促脱贫的有关部署,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强化班子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发挥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文化生活方面。投资15万元新建村民文化广场,村民图书室藏书达到1500多册,实现有电视、宽带入村和广播电视户户通。继续扩大村民文化广场规模,完善相关设施,新增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增加图书室藏书册数,进一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水平。   农田水利设施方面。陈棚村地处灌区末梢,村内无大型水库、河流,农业生产生活用水较为困难。为改善灌溉条件,新开挖大塘项目3个、投资35万元,解决群众灌溉面积700亩,渠系整修9公里,全村生产生活用水得到极大改善,彻底解决用水难题。   (二)在增强内生动力上出实招   1.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带动从根本上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将根据资源禀赋、群众意愿、市场规律等,发挥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针对性的发展种养殖业项目。   养殖业:陈棚村生猪养殖、水产养殖有传统、有基础,用好产业奖补政策,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发展生猪养殖业65户,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有30户,年经济效益275万元。根据陈棚村实际,积极借助县产业扶持基金,到户增收、金融扶贫等相关政策,鼓励贫困户参与生猪养殖和合作入股分红。确保到2017年,全村有66户贫困户加入生猪养殖,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确保73户参与合作入股分红,户均年增收3000元;确保50户以上农户开展小龙虾养殖,户均增收3.2万元以上。   高效种植业: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鼓励贫困户种植“黄华占”水稻,由凯丰米业包购包销,积极引导贫困户种植优质稻米“黄华占”,到2020年,800户种植“黄华占”水稻2000亩,实现户均亩增收200元以上。积极引导贫困户种植香菇,拓宽增收渠道。   2.加大劳务输出,擦亮“劳务品牌”。村内青壮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就业多年,以老乡带老乡的方式,形成具有行业特点、地域特点的劳务集聚。将根据实际,实现950人外出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3.积极推进太阳公司光伏发电项目,带动60户210人,实现户均年增收1000元。   4.深入研究谋划乡村旅游、电商进农村等服务业发展,培育脱贫致富新的增长点。   (三)在落实政策保障上用真情   教育医疗。目前我县教育、医疗的扶贫政策较为完善,“两免一补”全面普及,国机励志学校对贫困户子女就学免收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等。中职、高职及大学阶段的教育补助政策均已出台。大病保险、慢性病门诊、医疗救助、政府购买商业保险等各类医疗扶贫措施实现贫困户全覆盖。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落实力度,帮助贫困户熟悉政策,了解政策,用好政策,让好的政策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社会保障。全村养老保险覆盖率96%以上,新农合参保率98%以上。加大精准识别力度,把好政策落实第一关,将全村丧失劳动能力和无收入来源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纳入五保户、低保户,其中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贫困困户42户做到低保全覆盖,达到低保救助与脱贫标准“两线合一”,五保做到“应保尽保”。积极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办理残疾证,使他们享受到了残疾人“两项补贴”;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聘用贫困户为人居环境保洁员,月工资300月,鼓励他们通过辛勤劳动,摆脱贫困。  

杨庙村

  一、基本情况   杨庙村位于观堂乡西北部,距乡政府4公里,北与往流镇邓圩村接壤,全村14个村民组815户人口3338人,现有耕地面积8169亩。是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县直帮扶单位为县委办公室,驻村第一书记范堃。驻村乡科级干部竹怀宏,乡直帮扶单位为观堂乡卫生院。   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0户869人其中享受政策174户607人;稳定脱贫不享受政策76户262人已脱贫享受政策118户472人,未脱贫贫困户56户135人(一般贫困户9户37人,低保贫困户30户74人,五保贫困户17户24人)。按脱贫年度分:2014年脱贫37户157人,2015年脱贫46户203人,2016年脱贫7户22人,2017年脱贫28户90人。   二、帮扶政策落实情况   (一)基础设施方面   交通建设。2014年杨庙村新修水泥路面3.76公里,2016年硬化水泥路面1公里,2017年新修郑楼组至胡圩组至杨营组至何庄组4.14公里水泥路面,铺设硬化洪楼、土井、塘坊等村民组30多公里路基,2018年拟实现全村村组道路全面硬化,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农田水利设施。全村现有各类支渠近20公里,10亩以上规模大塘20余口,机井2口。其中,2015年县水利局为杨庙村胡寨组开挖大塘一口,灌溉面积500多亩,2016年国机集团为杨庙村曲寨组、牛营组两村民组开挖大塘3口,灌溉面积1100多亩,极大解决了群众用水难的问题。   供水供电。2014年,阳光工程为七个村民组安装自来水,1300多村民受益,剩余村民组自来水工程正在实施。2017年新增九台变压器,其中何庄组、陈庄组、洪老家组3台变压器已安装到位。   环境卫生。修建垃圾池18个,购买垃圾箱20个,垃圾桶50个,垃圾清运车1辆;设立垃圾填埋场1个,配备村保洁员15名。下一步将根据人居环境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垃圾收纳和处理设施,在全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每月对农户家庭卫生进行评选,每月评选出4户文明卫生户,并在全村进行公示表彰。清理垃圾死角,发挥村保洁员作用,实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的总体目标。   组织阵地建设。按照抓党建促脱贫的有关部署,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强化班子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发挥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文化生活。2016年底投资18万新建村民文化广场,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齐全,为群众休闲健身提供了场地。村民图书室全面开放,藏书达1000余册,拓展了群众知识面。全村实现电视、宽带、有线电视、4G信号全覆盖,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二)产业发展方面   杨庙村产业发展以特色养殖为主,小龙虾与水稻生态种养殖在示范户带动下正在全村兴起2018年有意向加入合作社开展稻虾混合生态养殖的农户近百户目前有28户贫困户分别加入凯林家庭农场和乡情种植合作社,贫困户中还有4户养羊、2户养牛,鱼、鸽子、山鸡、白鹅养殖等都取得了较好收益。创新到户增收和金融扶贫入股分红模式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争取切块资金16万发展生猪寄养,覆盖贫困户40户(原覆盖57户,2017年5月份动态调整评议后删除17户,经“村两委”研究拟将删除户产业帮扶调给现有贫困户,调整后名单已上报乡政府),太阳公司入股分红带动36户贫困户(原覆盖53户,2017年5月份动态调整评议后删除17户),香菇种植带动贫困户20户,光伏发电带动60户贫困户,水产养殖项目带动50户贫困。   (三)政策保障   1、教育方面:2017年秋季享受学前教育补贴18户20人,享受义务阶段教育补贴30户36人小学阶段9人初中阶段27人,(其中17户20人在国机励志学校就读),享受中职补贴2户2人,享受高中阶段教育补贴12户13人,大专及以上享受补贴9户9人(共13户13人,4人省外就读,已脱贫贫困户3户未脱贫困户1户)。   2、医疗方面:办理慢性病门诊193人,其中贫困户151人非贫困户42人,2017年住院报销194人次,大病补充保险报销12人次,民政救助68人次。   3、住房方面:2016年危房维修10户,危房新建5户,2017年危房改造共10户22人,目前10户已入住。2018年申报贫困户房屋新建33户,非贫困户房屋新建35户,户容户貌整治贫困户45户,非贫困户57户正在施工。   4、社会保障方面:贫困户中(1)享受低保78户81人,A类低保21人,B类低保60人(2018年4月份8户13人由五保调整为A类低保)。(2)五保20户29人。(3)享受残疾补贴22人,2017年赠送轮椅10户,协调慈善总会救助6户,其他社会救助5户。   (四)转移就业   1、2016年、2017年脱贫户及未脱贫户务工54户80人,其中县外务工57人,县内务工23人(含本乡务工)。   2、公益岗位:全村公益岗位就业49人,村保洁员15人,治安巡逻员3人,公路管护员1人,卫生院综合服务员2人,学校综合服务员1人,安全生产员1人,食品安全员1人,环境网格员1人,洪老家水库管理员1人,转移就业服务员1人,水稻保险协管员22人。   (五)孝善基金   成立杨庙村孝善基金理事会,设立理事长1名,理事2名。经全村摸底排查232人子女愿意缴纳孝善基金为父母养老,目前已有21户签订赡养协议,孝善基金正在多方积极筹措中。  

王庄村

  一、基本情况   王庄村位于观堂乡西北部,距乡政府5公里,全村共10个村民组,总人口468户2078人,耕地面积2302亩,以种植水稻为主,有特色种养殖白鹅、养牛、小龙虾等。多年来,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资金投入不足,产业结构单一,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完善,村民人均收入较低,脱贫责任组长为观堂乡副乡长李艳,驻村乡干部为乡金融办副主任游冉,驻村乡直单位为乡初级中学,驻村第一书记为陈明涛。   现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政策68户181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7户44人,低保贫困户31户107人,五保贫困户20户29人。因病34户83人,因学8户35人,因残6户19人,因灾20户43人。2015年脱贫14户46人,2016年脱贫4户11人,2017年脱贫12户30人,还有未脱贫38户94人。   二、帮扶政策落实情况   (一)基础设施方面   交通建设。2016年已修大滩组至河湾村水泥路1千米,2018年交通水利扶贫项目预计覆盖10个村民组20.5千米,极大解决了群众出行条件。   农田水利设施。全村现有10亩以上规模大塘3口。   供水供电。2016年农网改造覆盖丁店组、王岭组、王庄组,新改变压器1台,改造线路。   环境卫生。修建垃圾池25个,垃圾桶40个;设立垃圾填埋场1个,配备村保洁员10名。下一步将根据人居环境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垃圾收纳和处理设施,在全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垃圾死角,发挥村保洁员作用,实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的总体目标。   组织阵地建设。按照抓党建促脱贫的有关部署,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强化班子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发挥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文化生活。在村部前面已规划1300平方米准备建设文化广场。村民图书室全面开放,藏书达1000余册,拓展了群众知识面。全村实现电视、4G信号全覆盖,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二)产业发展方面   王庄村产业发展以特色种养殖为主,在白露河沿岸养殖白鹅有6户规模上千只,小龙虾与水稻生态种养殖在示范户带动下正在全村兴起,2018年有意向加入稻虾混合生态养殖的贫困户达近15户,目前有6户已平整好田地准备2018年春季开始投苗,有2户贫困户种植特色中药猫爪草;贫困户中还有3户养羊、5户养牛。创新到户增收和金融扶贫入股分红模式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争取切块资金3.2万发展生猪寄养,覆盖贫困户14户,太阳公司入股分红带动18户贫困户,凯丰粮贸公司入股分红带动5户,蛋鸡养殖养殖20户。成立了金融扶贫服务部,组成人员、相关制度已经全面上墙,已经小额贷款3户,贷款金额25万。   (三)政策保障   1、教育方面:享受学前教育补贴4人,享受义务阶段教育补贴21人(其中15人在国机励志学校就读),享受中职补贴1人,享受高中阶段教育补贴2人,大专及以上享受补贴2人。   2、医疗方面:办理慢性病门诊16人,住院报销62人次,大病补充保险报销5人次,民政救助55人次。   3、住房方面:2016年危房改造5户,2017年危房改造共9户。   4、社会保障方面:(1)享受低保101人,A类低保6人,B类低保95人(2018年3月份4人由五保调整为A类低保,6人由五保调整为B类低保)。(2)五保14人。(3)残疾人33人,一二级残疾16人,三四级残疾17人。   (四)转移就业   1、贫困户中有外出务工15户18人,就近就地就业5户7人。   2、公益岗位:全村公益岗位就业51人,村保洁员10人,治安巡逻员3人,学校保洁员5人,学校综合服务员1人,安全生产员1人,食品安全员1人,环境网格员1人,河道管理员2人,护林员4人,水稻保险协管员24人。   三、党建情况   王庄村村基层组织工作多年来一直先进,班子团结向上,战斗力强,真正发挥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议,按时上好党课,党支部通过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提高政治觉悟和工作水平,从而适应新形势,更好完成上级交办任务,有56个党员,6个党小组,通过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党员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协助宣传扶贫政策。通过召开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会议,村民座谈讨论、入户走访等形式,全面收集掌握社情民意,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了问题台账,分解任务逐一督促整改到位。通过乡村夜话、村级广播、重点走访等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及时传达党的声音,拉近干群关系,为脱贫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结合上级政策支持和乡党委政府脱贫规划等,积极做好产业发展及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群众农业知识、就业技能等培训,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四、驻村工作   王庄村责任组长为观堂乡副乡长李艳,驻村乡干部为乡金融办副主任游冉,驻村乡直单位为乡初级中学,驻村第一书记为陈明涛。通过召开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会议,村民座谈讨论、入户走访等形式,全面收集掌握社情民意,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了问题台账,分解任务逐一督促整改到位。通过乡村夜话、村级广播、重点走访等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及时传达党的声音,拉近干群关系,为脱贫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结合上级政策支持和乡党委政府脱贫规划等,积极做好产业发展及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群众农业知识、就业技能等培训。协助建强村班子建设,召开民主生活会一次,探索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唐集村

  唐集村位于观堂乡西北部。村委会所在地距观堂乡2.5公里,距固始县城22公里,全村16个村民组,767户3565人,共有耕地3365亩。   唐集村是观堂乡非重点贫困村,全村有建卡贫困户103户378人。唐集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组长是观堂乡人民政府副乡长刘永松,第一书记是观堂乡人民政府科员徐剑。乡派出所、农商行、粮管所负责定点帮扶。2018年,通过精准识别,全村仍有贫困户60户195人。其中因病致贫47户,因学致贫7户,因残致贫3户,因灾3户。   唐集村属于丘陵地貌。农作物主要以水稻、油菜、花生为主,全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以种养植和劳务输出为主。村民居住分散,生产资料缺乏,生活困难,村内各项基础设施滞后。   一是农民收入较低。由于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生产经营投入不足,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增收困难。除此之外,全村还没有形成较好的产业链条,农民经济收入水平偏低。   二是大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农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文化素质偏低,发展意识淡薄,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差,导致扶贫、培训效益不够明显,“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突出,家庭经济发展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也缺少技术,缺乏脱贫致富的手段。   三是村内患病、因残、缺乏劳动力人数较多。目前全村因病、因残致贫和缺劳力50户,占贫困户总数的83%。多数家庭中有患慢性病、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状态,难以脱贫,需要政府和社会对他们进行救助,脱贫难度大。   四是因学致贫。由于乡内缺乏优质教育资源,一些村民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县城或乡镇租房,照顾子女上学,导致部分劳动力流失,土地撂荒严重,无形中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  

河湾村

  河湾村村情概况   一、基本情况   1、自然概况   河湾村位于观堂乡西部6公里,东邻唐集,西邻淮滨县白鹭河界,南邻陈集村,北邻王庄村。全村共有土地2900亩,其中耕地确权面积2400亩,村庄、道路、坑塘占地500亩。   2、人口状况   全村共有4个村民组,潘台组、郑台组、青山组、映月组,共计375户,1434人。   3、党员情况   村内设一个党支部,支部委员3人,党员32名。   4、贫困户情况   河湾村为非重点贫困村,贫困户30户108人。2015年脱贫5户27人,2016年脱贫2户9人(稳定脱贫不享受政策1户5人)。2017年脱贫10户44人(其中稳定脱贫不享受政策1户5人)。未脱贫13户28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户4人,低保贫困户6户18人,五保贫困户6户6人。   二、经济发展状况   河湾村经济发展主要为农业经济,其中水稻种植2000亩,小龙虾养殖300亩,芡实种植100亩,年产值430万。  

陈集村

  一、基本情况   位于观堂乡西部,有14个村民组3595人口,耕地3853亩,其中贫困户139户522人,一般贫困户90户369人,低保贫困户38户140人,五保贫困户11户13人,住危房户38户143人,患大病户22户22人,独居老人户66户80人,存疑户18户76人;   2015年脱贫21户98人,   2016年脱贫11户57人,   2017年脱贫55户237人,   还有未脱贫52户130人,其中有一般贫困户19户50人,低保贫困户22户67人,五保贫困户11户13人;   2018年拟脱贫41户117人,   贫困发生率降至0.36%。   二、政策落实情况   全村享受低保85户85人,其中A类低保0户0人;   享受五保17户19人,其中集中供养0户0人;   有一级残疾10人,二级残疾16人,三级残疾12人、四级残疾14人;享受生活补助32人,护理补助18人,发放轮椅10辆,电视机1户;   享受学前教育补助14人,义务教育补助55人,高中教育补助9人,职业教育补助3人,国机励志学校就读43人;   办理慢性病门诊131人;其中贫困户办理94人,非贫困户办理37人;   土坯房拆除105户341间,其中贫困户19户52间,非贫困户86户289间;危房重建38户,其中贫困户12户,非贫困户26户;维修32户,其中贫困户13户,非贫困户19户;   小型养殖场治理7户,签订协议5户;   信教群众187户,其中贫困户38户(未脱贫12户)。   三、产业发展情况   享受入股分红107户411人,其中未脱贫41户117人;   享受生猪寄养107户411人,其中未脱贫41户117人;   享受光伏发电60户196人,其中未脱贫37户106人;   享受黑猪养殖7户23人,其中未脱贫0户0人;   享受龙虾养殖24户123人,其中未脱贫3户15人;   享受多彩田园14户54人,其中未脱贫0户0人;   享受芡实种植15户74人,其中未脱贫户1户4人;   享受带贫企业(鼎盛鞋业)12户14人,其中未脱贫12户14人;   四、转移就业情况   县外务工87户119人,其中未脱贫8户11人;   县内零工12户20人,其中未脱贫1户2人;   企业就业19户20人,其中未脱贫3户15人;   公益性岗位52户53人,其中未脱贫27户27人;   五、基础设施情况   道路:2017年已修建水泥路7.2公里,   2018年拟修建水泥路14.8公里;   自来水:全村已安装入户700户,未安装0户,   贫困户已安装入户139户,未安装0户;   农电:2016年已安装变压器3台,   2018年拟安装变压器1台,改造线路8000米;   文化广场:2016年已新建文化广场1000㎡;   六、集体经济   2017年已与河南牧富公司签订集体经济项目协议,17年收益9.6万元。  


王堂村特产大全




王堂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