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信阳 >> 潢川县 >> 双柳树镇 >> 邱围村

邱围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邱围村谷歌卫星地图)


邱围村简介

  邱围村地处镇区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平均海拔150m,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气温17℃。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80%。气候条件优越。
  全村辖10个村民组,488户,人口2111人。现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25人。有村办小学、村卫生所各1所。耕地面积较少,不足800亩,人均不到0.37亩。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商业门店和外出劳务收入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左右。全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3户,99人,五保对象6户。目前,邱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共121人,其中低保贫困户24户,79人;五保贫困户6户,10人;一般贫困户7户,32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526101 464000 -- 查看 邱围村谷歌卫星地图

邱围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邱围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王楼村

  一、基本情况   王楼村处于双柳树镇西北部,与仁和镇黄岗、大岗、蔡寺和传流店乡朱陂店村交界,距双柳树镇人民政府8.5公里,是国家级贫困村。地形地貌属于丘陵向河滩过度地段。辖区内有大王营组、小王营组、金营组、东湾组、杉山组、双庙组、缸洼组、郑岗组、库塘组、上王楼组、下王楼组、松林组、领头组、南庄组、陈营组、下湾组、南岗组、北岗组、舒楼组、赵营组、河沿组共21个村民组。   王楼村现有农户841户,总人口3026人,是双柳树镇七个贫困村之一,也是村委组织软弱涣散村。共有贫困户161户552人,低保户123户126人,五保32户33人,残疾人38人。其中低保贫困户32户105人,五保贫困户6户11人。王楼村现有党员36人,入党积极分子8人。   二、产业概况   全村土地总面积为387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2450余亩,山(林)地870亩,水域面积550亩。耕地主要从事传统种农作物(水稻)种植,兼有“虾稻共作”小龙虾养殖。养殖以生猪、鱼业为主,全村养猪大户有11户,生猪年出栏量约3万头,产值5000万元;养鱼大户有9户,较大鱼塘面积约800余亩,年产商品鱼4万公斤,产值20万元。最近几年,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引导下,王楼村对荒山进行了承包,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花木、果树种植产业。现有潢川县克银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三、下步发展规划   实行村镇联动,村落连片,和基础村庄“三位一体”整体推进模式。   1、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专业合作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依靠能人带动,形成一批涵盖一、二、三产业的“乡村休闲农庄型,景区旅游服务型,特色产业提升型,民俗文化开发型”的一村一品专业村,特色村。注重发展具有地域文化,人文传统,农家生活,绿色餐饮的一村一品的项目,加快发展农家乐等第三产业。加强农民工的专业培训,进一步扩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实施农家乐,文化科普和优质果苗“三进村点”工程,努力提升村点建设水平。   2、大力宣传小龙虾养殖项目,推广“虾稻共作”模式养殖小龙虾,今年王楼村已申报小龙虾800余亩,小龙虾养殖逐渐做大做强。   3、发展花木种植,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引导花木种植做优做好,形成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多彩田园等。   4、进一步完善改水、改厕,修路以及村落环境整治,全面完成农村清洁工程。   5、培育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动乡村振兴,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李营村

  李营村位于双柳树镇西部,有双柳西大门的美称,东面白露河穿境而过,西与仁和镇黄冈村接壤,南北分别与本镇黄围村王楼村相邻,全村15个村民组,总人口2678人,总面积3318亩,水稻种植面积1920亩。李营村有白露河、双轮河、李河,三条河流穿境而过,塘堰水库几十口,水力资源非常丰富,旱涝保收,近些年小龙虾养殖业蓬勃发展,每年给李营村的群众创造了可观的收入。   李营村支部村委5人,团结友爱、可以说是农村工作的多面手,年年出色完成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任务,村两委与广大党员和村民的关系融洽,多年来没有重大事项发生,可称得文明和谐的李营大家庭。2015年我们村冯湾组被信阳市评定为美丽乡村示范点,潢川仅有两处,2017年2月信阳市授予李营村文明村镇。   2018年4月10月潢川县召开决胜脱贫攻坚的誓师大会后,李营村以帮扶责任组专匡镇长的带动下,齐心协力,结对帮扶进行小龙虾养殖,为李营村34户贫困家庭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张营村

  张营村位于镇区西部白露河畔,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业与劳务输出为主,同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村共有16个村民组785户,总人口4010人,张营村现有正式党员45人、女性党员8人,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2017年和2018年每年发展党员1人。村域面积4900亩,人均纯收入18000元,是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市级文明村镇、市级五好村党支部。   张营村经民主评议有贫困户73户,贫困人口230人,贫困户中:五保贫困户7户10人,一般贫困户8户22人,低保贫困户58户198人,因残23户66人,因病40户108人缺技术1户5人,缺劳动力1户4人,脱贫8户47人。   当前张营村正突出特色,让产业发展助民富,充分发挥依靠白露河,紧靠省道338线穿境而过的交通区位生态优势。积极推进产业平台建设,为工商业入驻创造条件,实现聚焦发展。粮油加工、木材加工、建筑建材等10多家各类企业相继在张营落地生根,发展恒鑫商砼混凝土公司、天桥粮业,年分红3000万以上的企业两家。发挥白露湾新型农村社区的带动作用,以百家来超市为龙头,在沿白露河西岸发展各类商铺40个,就地转移劳动力1100余人从事二、三产业,其中带动贫困户就业100余人,村两委还大力推进劳务产业建设,积极为外出就业人员搞好家庭服务,让他们安心在外创业。张营村形成了以汪成泉、汪成江、孙长福等为带动,全村在外创业人员1200余人,发展资产千万元以上的致富能人40人,创办资产超亿元的企业3家。2016年由他们直接带动全村贫困户家庭劳力外出就业41人,户均增收2万多元。   基础设施建设大放异彩,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积极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一是让农村社区更美,大力推进白露湾新型社区建设,以总投资1993万元,省财政奖补600多万元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实现白露湾西岸水清、岸秀、河美成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使村民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二是让村庄一步一景,通过动员成功人士积极投身村庄整治,初步实现乡村美景绕农家。其中苏湾村民组成功人士孙长福用打工挣得300余万元全部积蓄,建立了集休闲、游玩和观赏为一体的花园式的游乐园,为农民修建了运动健身广场,修通了每一户居民门前的水泥路,完善了村庄的配套设施,成为全市在建美丽乡村示范点。同时张营村也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对村部进行了高标准的整修,建设了全县示范工程,高标准文化广场、图书室、文化活动室,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全村14个村民组已通水泥路,2016年度全村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全面解决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电短缺问题,全村电网已达到了全覆盖。   现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风正、气顺聚力扶贫攻坚,推进民生工程,主动适应新常态,再奏和谐发展新乐章。  

双柳社区

  双柳居委会位于大别山脚下,在双柳树镇镇中心。白露河穿镇而过,属浅丘陵平原地带,常年气温适宜,四季分明,环境优美,有中原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三桥相连,沟通东西,商潢公路临镇经过,交通便利。为豫东南重要的交通枢纽。现下辖四街八队,居委会管辖面积1.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55亩,人口8235人。三、四队以塑料大棚种植蔬菜为主,其中以黄瓜、萝卜远近闻名。街道居民以诚信经商和外出务工而富裕,是周边县城的物流中心。经济繁荣。居民收入平均高出全省平均数,历史以来是信阳市的商业名镇,有小武汉的称誉。  

天桥村

  双柳树镇天桥村位于镇区南部,潢商公路穿境而过,辖24个村民组,与商城县汪桥镇毗邻,总人口4822人,总面积4.53平方公里,是双柳树镇农村改革经济发展示范村。   目前村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从用农业积累支持工业向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加大公共资金的支农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惠及农民,解决城乡"三元"结构,天桥村按照"一个中心,六大功能区",既从村部为中心建成公益事业区、小康家园示范区、睦邻安邻富邻示范区、加工服务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高效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区的布局,对全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即:潢商路两侧为工业加工服务区、村部以东向南为高效农业旅游观光区、向西辐射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周围组为小康家园示范区、村部北侧为睦邻安邻富邻示范区、公益事业区)。   天桥村经民主评议有贫困户89户,242人,其中五保20人,低保53户,一般贫困户16户,因残28户、因病57户、因学1户、丧失劳动力的3户。   当前,东润木业有限公司及天桥木业有限公司天桥粮业,都在正常生产运行,潢川丰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天湖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荣辉家庭农场正在蓬勃发展,为天桥村积累了无尽的脱贫致富优势,安置本地居民就业200多人,解决贫困户就业20多户;天桥村成功人士及帮扶责任人介绍贫困户在外务工35户人。   土地扭转顺利实施,牵手合作社成片流转耕地2000多亩,广泛宣传动员引导群众推广实施农业现代化,加快基础设施步伐;将对村部进行高标准整修,高标准建设文化广场,体育广场,现有村图书室藏书10000册,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全村24个村名组已通水泥路。   现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风正,气顺,关系和谐,聚力扶贫攻坚,推进民生工程。  

邱围村

  邱围村地处镇区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平均海拔150m,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气温17℃。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80%。气候条件优越。   全村辖10个村民组,488户,人口2111人。现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25人。有村办小学、村卫生所各1所。耕地面积较少,不足800亩,人均不到0.37亩。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商业门店和外出劳务收入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左右。全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3户,99人,五保对象6户。目前,邱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共121人,其中低保贫困户24户,79人;五保贫困户6户,10人;一般贫困户7户,32人。  

曙光村

  一、基本情况   曙光村位于双柳树镇中东部,毗邻镇区,东接李楼村,南邻天桥村,全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属浅山丘陵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全村辖21个村民小组,870户,总人口4005人。有耕地面积2084亩,集体林场约600亩。   二、组织机构   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共6人,其中党员干部3人;全村共有党员人数52名2017年发展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辖区内有小学1所、村卫生室1所、规模以上民营企业1家。   三、民生民情   1、村耕地面积较少,山地较多,不宜规模化机械农业生产,群众以传统种植、养殖业生产不能养家糊口,因此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为主。   2、全村共有低保户154户171人,五保户29户29人;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706人.   3、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264人,新增贫困户4户10人;清退贫困户16户21人,其中稳定脱贫1户2人;2017年脱贫14户54人;户漏人的22人。2018年新识别1户2人。目前,按致贫原因分:其中因病致贫84户189人,因残致贫6户15人;因缺技术致贫1户2人;因缺劳动力致贫2户2人。按贫困户属性分:其中低保贫困户53户141人,五保贫困户9户10人,一般贫困户31户57人。  

李楼村

  李楼村位于双柳树镇东部,距镇区2.5公里,属浅山丘陵地带,自然资源丰富,农民以农业、林业种植为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李楼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74亩,辖26个村民组,1019户4210人,2014年被确定为贫困村。   李楼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02户1457人,其中2014年脱贫109户402人,2015年脱贫177户701人,2017年脱贫55户218人,现有未脱贫户61户142人,计划2018年全部脱贫。   自脱贫攻坚以来,李楼村在各个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的大力支持下,鼓足干劲,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积极拓宽产业发展渠道,为实现预期脱贫摘帽奠定扎实基础。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巩固。1.投资80余万元新建村部一座。2.新建健身广场4处、面积6000平方米,安装体育健身器材3套,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3.全村硬化道路21、89公里,实现了通村班车,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4.新建垃圾池26个,聘用保洁员人,改善了人居环境。5.新建大塘26口、新建提灌站1座。二是扶贫政策落实到位。1.安全饮水安装到户400户。2.广播电视户户通安装到户231户。3.危房改造7户。4.教育扶贫救助134人。5.享受医疗保险1462人、享受大病救助12人。6.享受“产业+金融”94户。7.计划生育奖扶18人,18000元。8.新增变压器6座。三是产业带贫发展明确。1.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以农业合作社为龙头,流转耕地2000多亩,推广优质水稻种植1300亩,艾草种植350亩,茶叶种植400亩。2.发展特色养殖。发展“小龙虾”规模养殖1700亩,成立“潢川县三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潢川县宏兴家庭农场”等6家新型农业发展主体企业,吸纳贫困人口300余人就业,带动108户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实现了持续稳定增收。   下一步工作:1.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利用李楼水库、白石窝、群英渡槽、古民居、“豫南水乡”等独特的自然优势,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让旅游产业成为带动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2.抓好产业带动。建好种植、养殖、旅游三大产业基地,增强辐射带动效益,落实惠民政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晏岗村

  一、基本情况   晏岗村位于双柳树镇东南部,距双柳镇区9公里,2014年被纳入我县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辖20个村民组,共有农户844户4217人。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6户1065人,其中2014年脱贫27户146人,2015年脱贫133户686人,2017年脱贫29户112人,稳定脱贫户9户11人,现有未脱贫户38户121人,计划2018年全部脱贫。晏岗村建有党支部1个,全村共有党员43人,其中流动党员16人。   二、民生民情   全村区域面积8.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517亩,林地面积2800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外出务工为主。辖区属浅山丘陵地带,气候四季分明,有全县海拔最高、植被丰富、风景迷人的洪山寨,至今寨上仍留有两道寨墙、东西寨门、赛马场、饮马坑等,系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村。   三、发展合作社--树典型   村两委积极鼓励村有志人士流转土地发展产业,目前晏岗村共流转耕地1000多亩,推广优质农作物种植,建成了小龙虾基地、茶叶基地。洪山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00多亩,带动20多户贫困户发展种植产业;彭帮浩新建蔬菜大棚5个,小龙虾养殖200多亩。目前,全村有10余名党员通过发展产业或者带领群众外出创业就业,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绿色旅游乡村   晏岗村属浅丘陵地带,交通便利,环境幽美。1971年兴建的老咀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2平方公里,容量8万立方,最大坝高10米,坝长350米。水库防洪标准20年一遇设计,100年一遇校核,泄洪闸最大下泄流量8.8立方米每秒,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水产养殖、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的(1)型水库,灌溉面积达2517亩,保护人口2217人。   晏岗村境内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和自然风光,有全县著名的洪山寨旅游风景区。发展乡村旅游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发挥新业态在扶贫富民中的突出作用,多年来一直是我们村两委工作的重中之重,拟投资3亿元,并请省旅游局做了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我们全村人员积极努力下,被确定为河南17个国家级乡村旅游试点村。2017年来,晏岗村大力发展产业带动,把发展洪山寨旅游开发作为引领全村企业带动的基地,成立了潢川县洪山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坚持“村委引导、社会参与、贫困户受益”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积极争取上级金融支持,引导当地成功人士投入2000万元,切实改善重点村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加快提升贫困村发展旅游产业的硬件和软件水平,使乡村旅游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促使洪山寨旅游风景区面貌焕然一新:改造荒山荒坡2600多亩,积极引进美国红枫,种植花木树种26万棵,景区内林业生产通道达到近百公里,铺设完成2公里大理石健身登山步道,完成2公里景区小循环通道,并铺设了5公分柏油,兴建1个3A旅游洗手间,1个2A旅游洗手间,修建2000平米的小型停车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大大增强。  

刘洼村

  一、基刘洼村情。刘洼村位于潢川县双柳树正东南部,距离镇区9公里。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共962户,4182人,村域总面积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80亩。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40户,1351人,经过两次动态调整,清退17户,其中有车6户、有房3户、公职人员4户、村干部家属3户、死亡1户。现在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323户,1318人;其中低保户148户,157人,五保户29户,34人,残疾人71户,74人,政策兜底5户6人;2015年脱贫246户1043人;2017年脱贫38户172人,现有贫困户39户92人。计划2018年底除政策兜底5户6人外全部脱贫。   二、2017年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2017年刘洼村主要做了如下扶贫工作:   1.全面走访,核查户上信息,精准填写明白卡。   2.查找问题,建立问题整改台账,随时整改。   3.走村入户宣传扶贫政策,张贴宣传页。   4.整理村档户档。   5.统计上报在校学生情况,落实教育扶贫政策。   6.收集二次报销资料,落实健康扶贫政策。   三、落实项目建设   1.安全饮水到户项目。截止目前,刘洼村铺设自来水管道12000米,80%的贫困户已接入自来水。   2.村集体收入项目。2017年,刘洼村集体经济40万元,投入大别山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年分红5万元。经村“四议两公开”,公示公告程序对2017年的收益5万元安装14盏太阳能路灯。   3.村组道路项目。修通彭营、湖西、肖畈、彭围、曹坊刘洼、大冲村组3米和3.5米两种宽,厚度0.18米村组水泥路共计4.2公里。大围-山坎,高榜村组宽3米,厚度0.18米的1.4公里水泥路招投标已完成,即将施工。   4.五改项目。截止目前,全村共有43户实施五改,分别进行了改厕所,改地坪,改门窗和整个房屋。得到1000至3000元不等(根据实际面积测算,经民主评议并公示公告)。   5.文化广场建设。利用20万元选址新建文化广场(包括文化中心),丰富了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6.村部整修建设。利用14万元整修村部,加强村支部阵地建设,方便群众办事服务。   7.新建垃圾池16个,保洁员7人,公益性岗位5人,从事垃圾清理和卫生大整治,改善了人居环境。  

秦棚村

  一、基本情况   秦棚村位于潢川县双柳树镇东北部,距离镇政府4公里,村里主要道路已硬化。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共有670户,3120人,现有村两委班子6人,其中党员干部3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960亩,人均耕地面积0.63亩。贫困户40户,贫困人口138人。贫困户家庭多以水稻种植和在外务工为主,收入不稳定。   二、自然资源   辖区属平原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雨水充足。   三、基础设施   截止2017年,秦棚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宽带、班车六通。全村有670户通电,拥有电视机670户;秦棚村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350;有32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为主。   四、特色产业   水稻种植为主,养殖业以养猪、养鸭、养鸡为主。   五、人口卫生   秦棚村现有农户670户,共乡村人口3120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064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00平方米,有执业证乡村医生4人。   六、文化教育   秦棚村建有完小1所,学校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拥有教师18人,在校学生52人。   七、村务公开   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财务。   八、基层组织   秦棚村建有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50人,其中女性党员10名,男性党员40名,预备党员1名。   九、人文地理   牢固树立“发展才是是硬道理”的思想,秦棚村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增收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积极建设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十、发展重点   秦棚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秦棚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水平有待提高;进村道路、人畜饮水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秦棚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团结班子成员,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  

郑岗村

  (一)基郑岗村情。郑岗村位于双柳树镇东北部,辖1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486户,2596人,劳动力897人,党员54名,耕地2596亩。主要经济来源一是种植水稻、二是传统农业种植及外出务工。2015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162户535人。其中2015年脱贫25户70人。2016年脱贫77户321人,2017年脱贫20户90人,计划2018年全部人口脱贫   (二)基础设施现状。郑岗村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全村已修村级公路8.39公里,其中4.5米宽公路1.11公里、3.5米宽公路6.48公里;3米宽公路0.8公里。已通U型主渠道0.45公里;新建提灌站1处;沟渠绿化3公里,樱花、冬青、紫薇、红叶石兰树等2200株;村部建筑面积350平方米,文化体育广场1300平方米。(三)产业发展情况。目前,郑岗村现有花木种植面积400亩,发展劳务经济,有800余人外出务工创业。郑岗村油坊村民组已搬迁至大路边居住,为了响应政府人地挂钩精神,将油坊村民组老宅基地及土地进行平整,根据土地局从新规划,现正在施工,待施工完毕进行土地承包,建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增加贫困户的收入。   (四)致贫原因。一是自然条件限制。郑岗村地处镇域边缘,享受不到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出行条件比差,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二是产业发展滞后。群众对发展花木等产业认识不足,产业起步晚,水稻、小麦、紫云英等传统农作物收入增长缓慢,群众增收主要依靠外出务工。三是缺少项目支持。由于缺少项目和资金扶持,致使产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   

彭畈村

  一、基本情况   彭畈村地处双柳树镇政府北部,东靠郑岗村,西邻白露河畔,南毗双柳镇区,北与本镇付营村相接,距县城33公里。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760户,总人3028人,农村劳动力1537人。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450元,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767亩,以水稻种植为主,养殖业以养猪、养鸭、养鸡为主,特色产业以手工挂面加工为主。   二、自然资源   辖区属平原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雨水充足。   三、基础设施   截止2017年,彭畈村已实现电、路、电视、宽带、班车六通,辖区内有1个堤灌站。全村有760户通电,拥有电视机760户;彭畈村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392;有36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为主。   四、特色产业   以水稻种植为主,养殖业以养猪、养鸭、养鸡为主,特色产业以手工挂面加工为主   五、人口卫生   彭畈村现有农户760户,共乡村人口3028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958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00平方米,有执业证乡村医生3人。   六、文化教育   彭畈村建有完小1所,学校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拥有教师18人,在校学生55人。   七、村务公开   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财务。   八、基层组织   彭畈村建有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46人,其中女性党员7名,男性党员39名,预备党员1名。   九、人文地理   牢固树立“发展才是是硬道理”的思想,彭畈村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增收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积极建设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十、发展重点   彭畈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彭畈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水平有待提高;进村道路、人畜饮水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彭畈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团结班子成员,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付营村

  一、基付营村情。付营村位于潢川县双柳树镇北部,距离镇区2公里。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共823户,3643人,现有两委班子5人,其中党员干部4人。村域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91亩。全村低保户154人,五保户48人,残疾人86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162户616人。   二、基础设施现状。付营村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村主干道路全长4公里,2014年以来在市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整修大塘6口,解决5个村民组用水难题;整修渠道3.2公里,解决6个村民组农业灌溉难题;修筑两条4.4公里村组循环道路混凝土路,改造2座电灌站。农村交通、水利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其中2017年投资223.57万元,修建村组道路5条6.2公里;投资16万元整修吴楼大塘一口;投资22万元,修建文化广场一处;投资10万元,对村部进行了整修;争取五改资金20万元,使62户贫困户受益;争取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每年分红5万元;争取人居环境治理资金30万元,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整治;争取危改资金20.4万元,对11户贫困户进行了房屋改造。   三、产业发展情况。目前,付营村现有蔬菜大棚500余亩,花木种植面积300亩,水产养殖小龙虾300多亩,牛羊养殖3户100多头。发展劳务经济,有800余人外出务工创业。依托农业合作社,流转耕地800亩,发展高产水稻种植。   四、村务公开   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组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财务。   五、人口卫生   付营村现有农户823户,共乡村人口3643人,参加合作医疗3369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100平方米,有执业证乡村医生3人。   六、人文地理   牢固树立“发展才是是硬道理”的思想,付营村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增收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积极建设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七、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   付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团结班子成员,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  


邱围村特产大全




邱围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