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营村位于隆古乡东北部,东邻魏岗乡余店村,西连吴庄村,北邻邬桥水库,南与冯楼村相望,是传统农业大村,距乡政府所在地8.6公里,距潢川县城10公里。
高营村辖24个村民组,全村536户,人口2558人,面积1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7600亩。
全村公路总里程5公里。
全村共有村三委干部7名,组干部24名,中共党员46名。
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78人。截止2017年底,未脱贫29户67人,兜底6户,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现有低保户18户,五保户10人。全村共有低保贫困户33人,因病9人,残疾8人,大病4人,智残2人。
近年来,高营村两委班子按照乡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围绕“主攻面积、强化科技、提高质量、适应市场、增加效益”花木种植总体思路,广泛宣传发动,强化责任落实,内外联动,多措并举,确保了花木种植规模,新品种种植面积增长,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农民纯收入逐年提高。自高营村大力发展苗木种植以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工作形势一片良好:完成垃圾点四个,中转站一个,20个垃圾池。全村道路硬化率50%;深挖大塘4口,水库硬化除险工程1处;投资13.5万元安装路灯45盏,方便群众出行;投入3.5万元用于主干道(3.5公里)的路肩培护。新建村部和文化广场,总投资28余万元。部分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危房改造基本清零,2017年危改1户,2018年危改1户。贫困户小五改16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全村呈现出安定团结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526205 | 464000 | -- | 查看 高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隆古村 |
隆古村为隆古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东邻春申办事处崔井村,西连本乡高稻场村,北与本乡谢围孜接壤,南与春申办事处奚店相望,是传统农业大村,村委会距乡人民政府0.6公里,距县城3公里。隆古村辖19个村民组,全村920户,人口3850人,面积3.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588.28亩。 境内潢息公路、宁西铁路穿村而过,实现组组通公路。 全村共有三委干部8名,组干部32名,中共党员37名。村小学共有在校生320名。 隆古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64户1268人。截止2017年底,未脱贫31户42人,兜底3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现有低保户47户,五保户15户17人。全村共有低保贫困户32人,残疾89人,智残16人,大病32人。 她历史厚重,自古就是黄姓发源地,每年都吸引众多海内外黄姓中华儿女来此寻根问祖,成为当地一大人文特色。隆古村黄国故城于2006年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隆古村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七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西周晚期和春秋早期这里为黄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国都城遗址,曾是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黄歇的故乡。目前还保存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黄国古城等数十处文物古迹。其中黄国古墓群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黄国故城为春秋时期古黄国故都遗址,虽历经4000余年岁月的风雨剥蚀,但仍巍然屹立在潢川县城西6公里处隆古乡境内,它既是中国历史文化长廊中的一朵奇葩,也是矗立在天下黄姓后裔心中的一座精神丰碑。经典史籍《括地志辑校》中记载:“黄国故城在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春秋时黄国都也”。据考古专家考证,黄国故城早在西周时期已形成规模,古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全长6770米,总面积2.8平方公里,既是全国罕见的春秋古城,也是我国保存时间最长、具有非常重要考古价值的一座古城遗址。近年来,先后在原黄国境内出土了800余件青铜器,件件精美绝伦,无不闪烁着黄国文化的智慧之光,绽放出华夏文明的璀璨异彩,其中有铭文的38件,被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黄太子伯克盘、黄父盘、黄君簋、叔单鼎等4件青铜器均出自潢川,被郭沫若先生收录于其所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 近年来,隆古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掘历史文化、放大传统文化、提升人文景观、明确旅游定位,发展集体经济,服务群众。恢复建成了黄国故城、黄国文物博物馆、黄君台、陆终广场等历史文化遗迹,供世人瞻仰。并抢救性挖掘了青铜器2000多件,陶器400件,为研究春秋史提供了理论依据。大力发展城市周边游、农业休闲等旅游业,每年吸引游客达8000人次,发展壮大了旅游产业。对村部进行加层、新建了文化广场。安全饮水100%覆盖,全部实现组组通水泥。危房改造基本清零,2017年危改6户,2018年危改10户。贫困户小五改10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发展农业合作社一个,进行瓜蒌种植,流转土地400亩,扶助带动贫困户80户,使贫困户能够稳定脱贫。大力发展“虾稻共植”、麻鸭养殖、食用菌种植。建设万吨粮仓一处。安装太阳能路灯157盏,修建了垃圾池。全村村容村貌得到极大的改善。 |
谢围孜村 |
谢围孜村位于隆古乡北部,东邻隆古村,西连高稻场,北与桂花玲相连,南与隆古村相望,是传统农业大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距潢川县城7公里。 谢围孜村辖12个村民组,户籍人口284户,共计1366人,面积1.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160亩。 境内潢堡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宁西铁路邻村而过,信阳至潢川东500千伏输电线路贯穿村境,35千伏隆古变电站座落在村东小庄组。全村公路总里程9公里。全村共有村三委干部7名,组干部4名,中共党员30名。 谢围孜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346人。截止2017年底,未脱贫55户174人,兜底8户,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5%以下。现有低保户52户,五保户7人。全村共有低保贫困户64人,残疾26人,大病2人,智残3人。 近年来,谢围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取得了很大成绩。淮凤禽业带动贫困户95户增收,友情西瓜蔬菜种植合作社,扭转土地500余亩,带动贫困户19户,增收增效,建设电力升级改造9个台区,投资先后投资620余万元,硬化道路5910米;投资157万多元,;整修村部,配套办公设施;投资28万元,建1100平米文化广场舞台一处,安装体育器材1套;投资2万元,硬化道路5910米;安全饮水,95户,每户退换300元,新增9户,安装费645元。电视户户通98户,已安装到位。2016年投资10万元打抗旱机井2眼;投资5.2万元修建垃圾池13个,每个18平方,2017年投资15.392万元安装路灯52盏,2017年至2018年,危房改造10户,投资16.4万元,小五改22户,投资18.69万元,村部新建公厕一处,投资13万元,有效促进了全村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张庄村 |
张庄村位于隆古乡西南部,东邻隆古,西连付店镇新春村相邻,北与高稻场村相邻,南与付店镇路口村相邻,是传统农业村,距乡政府所在地3.5公里,距潢川县城8.5公里。 张庄村辖11个村民小组,全村282户,户籍人口1138人,面积3.16平方公里,耕地3475亩,其中林地面积810亩,森林覆盖率高达22%。 县级西北5米宽公路横贯张庄村,全村公路总里程11公里。境内有1景点。 全村共有村三委干部7名,组干部12名,中共党员19名。村小学共有在校生12名,教师1名。 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55人。截止2017年底,未脱贫24户45人,兜底5户5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5%以下。现有低保户25户、33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4户、17人,五保户11户、11人。全村残疾15人、其中:1至2级6人、3至4级9人。全村大病3人。 近年来,张庄村两委班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安全饮水基本覆盖全村,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危房改造基本清零,2017年危改1户,2018年危改3户。贫困户小五改9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实现贫困户部分覆盖。完成了农开高标项目万方大塘10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
高稻场村 |
高稻场村位于隆古乡西部,东邻隆古,西连王围孜,北与中心相邻,南与张庄相望,是传统农业大村,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距潢川县城8公里。 高稻场村辖19个村民组,户籍户数799户,人口2653人,面积7.4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7800亩。 全村公路总里程15公里。境内有玫瑰庄园景点1处。 全村共有村三委干部8名,组干部19名,中共党员46名。村小学共有在校生85名,教师10名,其中特岗教师1名。 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03人。截止2017年底,未脱贫33户64人,兜底8户,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4%以下。现有低保户22户,五保户14人。全村共有低保贫困户22人,残疾44人,大病3人,智残1人。 花木种植占有近1000亩,村内有花木种植大户梅新文、杨磊、刘敏3户,退耕还林李玉东、徐国昌、罗锦明、段绪兵4户,村有卫生室1个、农家书室1个。 近年来,高稻场村两委班子按照乡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围绕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完善,提高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加强环境整治力度,创造良好的村内环境。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高稻场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形势一片良好,安全饮水基本覆盖,全部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危房改造基本清零,2017年危改1户,2018年危改2户。贫困户小五改1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实现了全村无违法犯罪,无不孝子女目标,全村呈现出安定团结、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 |
王围孜村 |
王围孜村位于隆古乡西部,距离乡政府7公里,南与付店镇林淮、新春两村交界,西北与息县接攘,辖23个村民组914户4186人,其中外出务工1246人。全村土地总面积1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800亩,林地面积1800亩。全村共有317户贫困户1416人,其中2014年脱贫88户427人;2017年脱贫67户365人;现有贫困人口158户624人,其中一般贫困户69户、五保贫困户21户、低保贫困户51户,贫困发生率为14.5%,因病89人、因学159人、缺资金35人、缺劳力12、缺技术137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10人、因残19人是一个深度贫困村。 2014年开展扶贫工作以来,王围孜村建有标准卫生室一处,有执业资格村医3人,保障群众头疼脑热能就近就医,对全村所有贫困户实现新农合全覆盖,并由政府出资为他们购买了200元健康医疗保险和30元的人身意外伤害险,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困扰。新投资34万元完成村部建设,基层组织阵地较以往大有改观。新投资28万元建设健身设施和影音齐全的综合文化服务广场一处,丰富了群众的娱乐生活;2017年全村通村通组公路硬化里程达32公里,其中通村主干道1.6公里,通村组道路30.4公里,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出行。整修水利设施,开挖大塘19口,整修渠道7.6公里,新建两座提灌站,使王围孜村90%以上的农田达到旱涝保收。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达到户户通。建设垃圾池26个,实现村组全覆盖,配备垃圾桶50个,建有垃圾清运队,每天对产生垃圾进行日清日运。沿途及各村民组安装太阳能路灯62盏。对88户农户实施了“能源双替代”;贫困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工作全面完成。2017年危改8户,2018年“四类危改户”6户,现已全部完工。对8户贫困户生产和居住条件进行了改善,实施了五改。电网实现改造升级,全村农户通电率为100%。今年以来王围孜村大力推广小龙虾养殖,用小龙虾养殖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截止目前已动员78户贫困户进行养殖,并在全村实施稻虾共作858亩,同时发挥合作社带贫帮贫的作用,向山组万通生态虾蟹养殖合作社养殖面积达600亩,带动贫困户16户。 |
堡子口村 |
堡子口村位于隆古乡北部,东邻吴庄,西连息县曹黄林乡相邻,北与关店乡接壤,南与高稻场相望,是传统农业大村,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潢川县城12公里。 堡子口村辖22个村民组,698户,共计3712人,面积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464亩。 境内潢堡路2.5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公路总里程20公里。境内有北果园、茶场2个景点。 全村共有村三委干部9名,中共党员37名。村小学共有在校生45名,教师6名,其中特岗教师3名。 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73人。截止2017年底,未脱贫32户73人,兜底5户,贫困发生率控制在0.02%以下。现有低保户17户,五保户12户14人。全村共有低保贫困户47人,残疾77人,大病28人,智残10人。 2014年整修村部,配套办公设施,2017年投资发放100个垃圾桶现,正在建设1000平米文化广场一处。 |
吴庄村 |
吴庄村位于隆古乡北部,东邻高营村,西连中心村、堡孜口村,北与魏岗乡胡围孜组接壤,南与徐庄村相望,是传统农业大村,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潢川县城11公里。 吴庄村辖21个村民组,户籍人口672户,共计3016人,面积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815亩。 境内潢川县西北循环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公路总里程3公里。 全村共有村三委干部8名,组干部21名,中共党员65名。村小学共有在校生187名,教师13名,其中特岗教师3名。 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82人。截止2017年底,未脱贫38户82人,兜底4户,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现有低保户26户,五保户15人。全村共有低保贫困户19人,残疾41人,大病7人,智残8人。 部分组实现通水泥路。2018年危改2户。贫困户小五改15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实现贫困户全覆盖。 |
中心村 |
中心村位于隆古乡北部,东邻吴庄村,西连桂花岭园艺场,北与堡孜口村一山之隔,南与谢围孜村一水向望,是传统农业大村,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潢川县城12公里。 中心村辖18个村民组,全村638户,户籍人口2075人,面积平方3.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881.3亩。 境内潢堡路沿村而过,全村公路总里程12.5公里。 村内有苗木种植大户36户,华英樱桃鸭养殖户2户,食用菌种植大棚3处。 全村共有村三委干部6名,组干部18名,中共党员42名。村小学共有在校生143名,教师12名,其中特岗教师2名。 中心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9户638人。截止2017年底,未脱贫户45人,其中兜底户7户,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现有低保户13户,五保户14人。全村共有低保贫困户13人,残疾20人,大病4人,智残4人。 近年来,中心村两委班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各项工作取得新成就。认真做好整村推进工作。新建村部和文化广场,总投资100余万元。安全饮水覆盖,全部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危房改造基本清零,2017年危改21户,2018年危改14户,已竣工6户,剩余户正在施工。贫困户小五改21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实现贫困户全覆盖。中心村与全县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联系,力争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电商”模式,由中心村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方正合作社利用“金融”扶贫带动58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5000元,连续三年,该社利用“科技扶贫”带动贫困户100户实现年增收704元,连续三年,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推广“稻虾共作”项目,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积极推进农饮工程及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建设,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加快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生活污水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处理模式及垃圾分类,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采取一次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办法,建成环境优美、产业鲜明、配套设施齐全、生活舒适、管理民主、邻里和睦的美丽村庄。 |
徐庄村 |
隆古乡徐庄村位于隆古乡北部,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东面与冯楼村相连,南部与隆古村、谢围孜两村接壤,西与中心村为邻,北面与吴庄、高营村相连。乡村公路两条,村组道路5条。全村共辖16个村民组,共445户,总人口2120人,党员40人,村两委5人。全村总面积4500亩,其中耕地面积2646亩。村小学校一所,村医疗点一所,全村通安全饮水。现有贫困户35户,71人,2017年脱贫1户,4人;贫困户中五保贫困户10户,15人,低保贫困户17户,41人,一般贫困户8户,15人。徐庄村水利资源丰富,朱大桥水库位于村西部上游,全村以种植小麦、水稻为主,间作油菜、花生。小型生猪养殖户20户,养牛大户2户,养羊1户。全村养殖小龙虾比较盛行,养殖面积200多亩。徐庄村是非贫困村,全村无集体经济项目,经济条件薄弱,为2014整村推进村。 |
高营村 |
高营村位于隆古乡东北部,东邻魏岗乡余店村,西连吴庄村,北邻邬桥水库,南与冯楼村相望,是传统农业大村,距乡政府所在地8.6公里,距潢川县城10公里。 高营村辖24个村民组,全村536户,人口2558人,面积1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7600亩。 全村公路总里程5公里。 全村共有村三委干部7名,组干部24名,中共党员46名。 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78人。截止2017年底,未脱贫29户67人,兜底6户,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现有低保户18户,五保户10人。全村共有低保贫困户33人,因病9人,残疾8人,大病4人,智残2人。 近年来,高营村两委班子按照乡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围绕“主攻面积、强化科技、提高质量、适应市场、增加效益”花木种植总体思路,广泛宣传发动,强化责任落实,内外联动,多措并举,确保了花木种植规模,新品种种植面积增长,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农民纯收入逐年提高。自高营村大力发展苗木种植以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工作形势一片良好:完成垃圾点四个,中转站一个,20个垃圾池。全村道路硬化率50%;深挖大塘4口,水库硬化除险工程1处;投资13.5万元安装路灯45盏,方便群众出行;投入3.5万元用于主干道(3.5公里)的路肩培护。新建村部和文化广场,总投资28余万元。部分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危房改造基本清零,2017年危改1户,2018年危改1户。贫困户小五改16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全村呈现出安定团结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
冯楼村 |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