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信阳 >> 淮滨县 >> 马集镇 >> 方园村

方园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方园村谷歌卫星地图)


方园村简介

  方园村为淮滨县马集镇非贫困村,位于马集镇政府北4公里处,马赵公路穿村而过,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92亩,总户数441户,人口223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121人,2017年已脱贫3户15人。2018年预脱贫17户69人。
  方园村组织机构完善,村情较好,村“三委“班子健全,其中”两委“交叉任职5人,村民监督委员会3人,正式党员35人,预备党员2人。2018年5月县派驻村第一书记1人,帮助方园村开展扶贫工作。
  方园村经济发展较为单薄,以农业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主产小麦,水稻,花生等农作物、养殖业、务工收入等其他收入。全村共有养殖户14家,养猪、养鱼、养鸡。近两年通过全县推广弱筋小麦、优质杂交水稻、高产花生等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收入有显著提升。
  目前方园村有两家合作社和一家秸秆回收再利用的绿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一家,仅秸秆回收一项可为方园村农户每年带来近30万元的收入。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527101 464000 -- 查看 方园村谷歌卫星地图

方园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方园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马集村

  马集村位于马集镇政府所在地,北与陈庄方园两村相接。东与陈庄村王庄组刘大园村赵庄组相邻,南与李圩村接壤,西与龙泉村和项元两村接邻,全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   全村下辖10个村民组,685户,总人口3150人,均为汉族人口,全村共有80名党员:其中包括1名预备党员,流动党员26名,党员队伍日趋年轻化。   近年来,马集村两委按照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招商引资,种植高效农业总体思路,进一步广泛宣传发动,强化责任落实,内外联动,多措并举,目前已经引进6家企业入驻马集村。克服传统农业效率低下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发展高效农业种植,鼓励农民种植弱筋小麦、优质水稻等,做了大量艰苦细致,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马集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不少农户开起了小车,物质文明富有,有力地推动了农户需求向精神文明建设转化。   马集村精神文明建设形势一片良好:1、配好配强一个勤劳务实、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村级班子,一改往日基层组织差的现状;2、完成全村的道路硬化率达到100%,达到了组组通。3、建成了村文化广场,丰富了马集村群众的文化生活;4、实现了全村无犯罪、无辍学、无不孝子女目标。全村呈现出安定团结、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氛围。   村两委近期目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壮大集体组织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提倡文明新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思想、文化素质,让村民知法、懂法、守法。  

龙泉村

  龙泉村村情概况   一、基本现状   (一)自然状况   龙泉村位于淮滨县马集镇政府正西方,省道S337线与S336线交叉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镇政府1.2公里,距县城16公里,辖11个村民组,464户2328人,外出务工580人(其中男性406人,省外务工308人)。版图面积4.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583亩,水田1800亩,旱地783亩。   (二)经济状况   龙泉村种植结构以小麦、水稻为主,养殖以养猪、羊、牛、鸡为主,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外出打工收入,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红薯及小杂粮等作物,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村内土地面积少而贫瘠,抵御自然抗灾能力低,群众收入来源单一,产业主要以传统种植占优势。   (三)住房情况   龙泉村464户农户中,砖混结构的占80%,其中20%基本全为砖(土)木结构的危房,房屋年代久,受损严重。近年来,全村依托危房改造的政策优势,已维修新建住房10户,但目前仍有部分农户居住老宅,生产、生活极为不便。   (四)生产、生活条件状况   全村现有通村公路10公里,部分基本农田水利方面得不到灌溉,靠天收,安全饮水方面已基本完全实施,大部分村民小组均能吃上安全有保障的饮用水;教育方面设有一所学校,能享有公平教育;卫生方面基本得以保障;电力方面基本得到了保障;急需增设移动信号增强器,确保通讯网络全覆盖;电视网络信号存在死角,村内还有个别农户未实现网络全覆盖。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以帮助贫困村组和贫困人口为中心,以精准扶贫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尽快解决贫困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贫困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把争取上级支持和部门协作作为重要保障,紧密结合龙泉村实际,创新新机制、新模式,为实现明年目标任务继续努力奋斗。  

李围村

  李围村位于淮滨县马集镇南部,距离镇政府2.5公里,南与邓湾攀围村,北与马集村,东与鲁围村,西与芦集莲花村交界。距县城15公里,版图面积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177亩,人均耕地1.4亩,种植结构以小麦、水稻为主,养殖以养猪、羊、牛、鸡为主,住房多为砖混结构。   李围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470户2260人,共有党员45名,村“两委”成员6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91人,经过努力已脱贫4户13人,未脱贫25户78人。   李围村先后被评为:“县级五好党支部”、“县级农村发展改革示范村”、“市级卫生村”、“市级依法治市先进集体”等荣誉。  

鲁围村

  鲁围村位于淮滨县马集镇东南方,距镇政府3.5公里,距县城15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787亩,辖12个村民小组550户2667人。   鲁围村种植结构以小麦、水稻为主,养殖以养猪、羊、牛、鸡为主,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外出打工收入,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红薯及小杂粮等作物,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全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41户100人,其中:因学致贫1户5人,因病致贫32户79人,因残致贫7户15人,缺技术致贫1户1人。   鲁围村组织机构完善,村情较好,村“三委“班子健全,其中”两委“交叉任职5人,村民监督委员会3人,正式党员31人。  

刘大园村

  刘大园村位于马集镇东部,距离镇政府2.7公里,东邻台头乡何庄村,南面与鲁围村相连,西面与陈庄村接壤,北面与徐楼村隔乌龙港相望。省道337穿境而过,村级公路比较发达,务农经商十分便利。   全村下辖13个村民组,525户,总人口2299人,均为汉族人口,全村共有36名党员,党员队伍日趋年轻化。土地总面积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84亩,林地面积295亩。刘大园村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植被保护完好,野生动物野兔、山鸡等经常出没,生态环境较好,光照充足,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刘大园村降雨量较为充沛,主要分布在3-8月份,土壤适合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各种作物。   近年来,刘大园村两委按照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招商引资,种植高效农业总体思路,进一步广泛宣传发动,强化责任落实,内外联动,多措并举,目前已经引进8家企业入驻刘大园村。克服传统农业效率低下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发展高效农业种植,鼓励农民种植弱筋小麦、高产大豆等,做了大量艰苦细致,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刘大园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不少农户开起了小车,物质文明富有,有力地推动了农户需求向精神文明建设转化。   刘大园村精神文明建设形势一片良好:1、配好配强一个勤劳务实、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村级班子,一改往日基层组织差的现状;2、完成全村的道路硬化率达到100%,达到了组组通。3、建成了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丰富了刘大园村群众的文化生活;4、实现了全村无犯罪、无辍学、无不孝子女目标。全村呈现出安定团结、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氛围。刘大园村曾被信阳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镇”、“科技示范村”、“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村两委近期目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壮大集体组织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提倡文明新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思想、文化素质,让村民知法、懂法、守法。  

陈庄村

  陈庄村村情概况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和自然情况   陈庄村委员337省国道北侧,北邻徐楼村,南面、西面与刘大元、马集村相接,耕地面积2460亩,地势平坦,气候暖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分布情况   陈庄村共辖十一个自然村民组,农户420户,总人口为2002人,设村部一处,村两委成员5人,监委会成员3人,共有中共党员38人,村级小学一所,卫生室一处。全村2016年识别贫困户28户82人,2016年五保贫困户自然死亡一户一人,2017年新增5户15人,自然死亡贫困户二人、婚嫁一人,2018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93人,其中五保贫困户10户12人,低保贫困户12户46人,一般贫困户10户35人。   3、农民生产生活情况及村里基础设施   农民炊事能源一般靠电力、液化气、柴草,生产工具是一些没能更新的老式农机,居住条件通过自建和危改有较大的改善。开通水泥路5条全长合计5.4公里,拟修3条2.3千米,420户群众生产生活全部通电。村民自来水使用率达到70%以上。   4、产业情况   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实现精准扶贫产业带动,种植优质水稻、小麦、花生、油菜、芝樱花等。养殖业以发展稻蛤养殖和一些猪、牛、鸡小散养户。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及有利条件   陈庄村有利条件是劳动力充足,土壤肥沃。   困难和问题是村民思想落后,劳动素质不变是制约村民发展的根本原因,全村有800个劳动力,文化水平都不高,不懂科学技术,思想守旧,不能认清发展优势,造成就业途径少。生产经营投入不足,管理不善,农业产业效益低下。外出务工经济收入不稳定。   三、工作思想及措施   陈庄村的发展面临着自然条件、社会历史、村民思想落后等多种因素制约,要做好扶贫工作,加快贫困户脱贫。必须结合实际,解放思想,把陈庄村建设成为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帅庄村

  帅庄村位于马集镇东北部距离镇政府7公里。东邻台头乡何庄和汤坡二村,南与刘大园村隔乌龙港相望,西与徐楼村接壤,北与郭集镇相连。村级公路比较发达,务农经商十分便利。   全村下辖10个村民组,498户,总人口2125人,均为汉族人口,全村共34名党员,党员队伍日趋年轻化。徒弟总面积1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75亩,林地面积328亩。帅庄村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植被保护完好,生态环境较好,光照充足,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帅庄村土壤适合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各种作物。   近年来,帅庄村两委按照马集镇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招商引资,进一步广泛宣传发动,强化责任落实,内外联动,多措并举,目前已经引进百亚编织企业入驻帅庄村。克服传统农业效率低下带来的不理影响,积极发展高效农业种植,鼓励农民种植弱筋小麦、优质水稻等。做了大量艰苦细致,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帅庄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物质文明富有,有力的推动了农户需求向精神文明化建设转变。   帅庄村精神文明建设形势一片良好:   1、有一个勤劳务实、责任心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村级班子,一改往日基层组织差的现状。   2、完成全村的道路硬化率达到80%,基本达到了组组通。   3、建成了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丰富了帅庄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4、实现了全村无犯罪、无辍学的目标。   村两委近期目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壮大集体组织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提倡文明新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思想、文化素质,让村民知法、懂法、守法。实现全村安定团结、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徐楼村

  徐楼村位于马集镇北部,距离镇政府4公里,村级公路比较发达,务农经商十分便利。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785亩,下辖10个村民组,分别是徐楼组、李庄组、高庄组、彭庄组、吴竹棵组、曹寨组、翟庄组、吴庄组、夏营组、黄寨组,共486户,共2427人。   全村共有党员35名,其中女党员3名,外出党员6名。徐楼村小学一所,现有6个班级,在校生126名,现有教师10名。教师队伍力量雄厚,主要以年轻教师为主。   徐楼村贫困户33户,因病31户,比率94%。贫困户残疾2户,比率6%。贫困户没有劳动能力23户,比率占69%。2018年拟脱贫户2户7人,徐楼村贫困发生率2.6%。   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带占地186苗圃基地,徐楼村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植被保护完好,光照充足,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徐楼村降雨量较为充沛,主要分布在3-8月份。土壤适合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各种农作物。   近年来,徐楼村两委按照党委政府的总体要求,围绕招商引资,种植高效农业总体思路。进一步广泛宣传发动,强化责任落实,内外联动,多措并举。积极发展高效农业种植,鼓励农名种植弱筋小麦,优质水稻做了大量艰苦细致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阶级性的成果。2017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6年度提高了10%。徐楼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   徐楼村精神文化建设形成一片良好:1,配好配强,勤劳务实,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村级孩子,一改往日基层组织差的现状;2,完成全村道路硬化率达到40%,达到了村村通;3,实现了全村无犯罪,无辍学,无不孝子女目标。全村呈现出安定团结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徐楼村被评为“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村两委近期目标:贯彻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好做招商引资工作,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提倡文明新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思想,文化素质,让农民知法,懂法,守法。  

洛庄村

  洛庄村位于马集镇北部,距离镇政府6.5公里,东临郭集村,南邻徐楼村和淮滨县农村及淮滨县兵民训练基地,西邻彭庄村,北与三空桥乡曹塘村交界。马赵公路从洛庄村蒋庄村民组穿过,村内四横一竖五条水泥路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全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565户,总人口3112人,均为汉族人口;全村共有党员55名,耕地总面积3936亩;洛庄村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植被保护完好,生态环境较好,光照充足,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土壤适合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各种农作物。   近年来,洛庄村两委按照党委、政府总体部署和要求,客服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积极发展高效农业种植,鼓励农民种植弱筋小麦、高产大豆、优质水稻等,做了大量艰苦、细致、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洛庄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美满,家庭和睦,不少农户开启了小车、住上了洋楼,物质文明富有,有力地推动了农户需求向精神文明建设转化。   洛庄村精神文明建设形势一片大好。1、配好了勤劳务实,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村级班子。2、全村道路硬化率达90%,实现了组组通;3、建成了新的办公场所和公厕,文化大院(广场)正在落实中;4、主干路安装了路灯;5、全村实现了安定团结,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氛围。   村两委近期目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大力发展新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农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提倡文明新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思想,文化素质,让村民知法、懂法和守法,做合法公民。  

郭集村

  郭集村村情概况   一、基本现状   (一)自然状况   郭集村地处淮河中上游,豫皖两省交界处,淮滨县马集镇东北边缘,地理位置特殊,系四乡镇八村结合部,距镇政府10公里,距县城25公里,版图面积7.6平方公里。   2016年底,现有耕地面积5000亩,其中:水田4000亩,旱地1000亩,辖12个村民小组780户3106人,有劳动力1683(其中:男性劳力980),外出务工480人(其中男性260人,省外务工300人)。   (二)经济状况   郭集村种植结构以小麦、水稻为主,养殖以养猪、羊、牛、鸡为主,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外出打工收入,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红薯及小杂粮等作物,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村内土地面积少而贫瘠,抵御自然抗灾能力低,群众收入来源单一,产业主要以传统种植占优势。2017年村社会总产值186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925万元,畜牧业产值110万元,外出打工年收入收入约985万元,2017年全村粮食产量3650吨,村民人均纯收入4927元。   (三)住房情况   郭集村780户农户中,砖混结构的占84%,其中16%基本全为土木结构的危房,房屋年代久,受损严重。近年来,全村依托危房改造的政策优势,已改造住房20户,经过几年的扶贫,目前全村危改户基本完成。   (四)生产、生活条件状况   全村现有通村组公路全覆盖,水利方面基本农田得到全面灌溉,安全饮水方面达到100%;教育方面有一所学校,两所幼儿园,能享有义务教育,但基础设施改建完毕;卫生方面基本得以保障;电力方面全部有保障;需增设移动信号增强器,确保通讯网络全覆盖;电视网络信号无死角,村内基本实现网络全覆盖。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以帮助贫困村组和贫困人口为中心,以精准扶贫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尽快解决贫困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贫困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把争取上级支持和部门协作作为重要保障,紧密结合郭集村实际,创新新机制、新模式,为实现明年目标任务继续努力奋斗。  

方园村

  方园村为淮滨县马集镇非贫困村,位于马集镇政府北4公里处,马赵公路穿村而过,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92亩,总户数441户,人口223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121人,2017年已脱贫3户15人。2018年预脱贫17户69人。   方园村组织机构完善,村情较好,村“三委“班子健全,其中”两委“交叉任职5人,村民监督委员会3人,正式党员35人,预备党员2人。2018年5月县派驻村第一书记1人,帮助方园村开展扶贫工作。   方园村经济发展较为单薄,以农业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主产小麦,水稻,花生等农作物、养殖业、务工收入等其他收入。全村共有养殖户14家,养猪、养鱼、养鸡。近两年通过全县推广弱筋小麦、优质杂交水稻、高产花生等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收入有显著提升。   目前方园村有两家合作社和一家秸秆回收再利用的绿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一家,仅秸秆回收一项可为方园村农户每年带来近30万元的收入。  

文庄村

  文庄村位于马集镇西北5公里处,东邻马集镇方园村,南邻新里镇孙庄村,西邻新里镇孙香铺村,北邻马集镇赵庄村。辖10个村民小组,农户340户,1840人,劳动力830人。村内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硬化道路组组通,安全饮水户户通,主干道亮化设施完备,农业生产水渠畅通。近年来,发展了以弱筋小麦、优质水稻、优质花生、生猪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特色产业。   近年来,文庄村两委按照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招商引资,种植高效农业总体思路,进一步广泛宣传发动,强化责任落实,内外联动,多措并举。克服传统农业效率低下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发展高效农业种植,鼓励农民种植弱筋小麦、高产大豆等,做了大量艰苦细致,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文庄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不少农户开起了小车,物质文明富有,有力地推动了农户需求向精神文明建设转化。   文庄村精神文明建设形势一片良好:1、配好配强一个勤劳务实、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村级班子,一改往日基层组织差的现状;2、完成全村的道路硬化率达到100%,达到了组组通。3、建成了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丰富了文庄村群众的文化生活;4、实现了全村无犯罪、无辍学、无不孝子女目标。全村呈现出安定团结、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氛围。   村两委近期目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壮大集体组织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提倡文明新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思想、文化素质,让村民知法、懂法、守法。  

赵庄村

  赵庄村为淮滨县马集镇非贫困村,位于马集镇政府北6公里处,耕地面积1761亩,总户数200户,人口111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65人,2017年已脱贫2户6人。2018年预脱贫6户23人。   赵庄村组织机构完善,村情较好,村“三委“班子健全,其中”两委“交叉任职5人,村民监督委员会3人,正式党员20人。   赵庄村经济发展较为单薄,以农业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主产小麦,水稻,花生等农作物、养殖业、务工收入等其他收入。近两年通过全县推广弱筋小麦、优质杂交水稻、高产花生等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收入有显著提升。  

彭庄村

  彭庄行政村隶属于淮滨县马集镇政府管辖,位于马集镇北部,沿马-赵公路6公里处,北、西两边与三空桥乡张门集村及程庄村接壤。全村共325户,人口1625人,在家劳动力240人,外出务工310人,村委成员6人,党员24人,在校大学生10人。下辖九个村民小组,分别是徐庄组、熊油坊组、范庄组、李庄组、蒋庄组、彭西组、彭东组、杨庄组、张庄组。   彭庄村全村耕地面积2420亩,其中水田2000亩,旱地420亩,人均耕地1.5亩。种植业以小麦、水稻为主,养殖业以养猪,均为小户散养。经济方面,彭庄村以种植业为主,没有主导产业,经济发展缓慢。交通方面,彭庄村虽有马-赵公路通行而过,但住户分散,部分通组公路虽已硬化,但年久失修通行不便,部分村组生产路至今仍未硬化,交通不便。   造成彭庄村贫困的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以农为主的经济,生产经营投入不足、管理不善,加之旱涝不定的自然条件,导致全村贫困程度较周边地区尤为产重;二是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农业产业效益低下,单纯的种植业收入极为有限,打工经济收入不稳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弱;三是部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发展意识淡漠,家庭经济基础薄弱,接受新技能新事物能力差,导致扶贫、培训效益不明显,有时产生的边际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搞产业开发的积极性;四是因灾、因病、因残等多种原因导致部分群众返贫。   彭庄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设施有待加强,进村、入组、入户道路有待修建,机井、电力配套仍需进一步完善,自来水管网入户需要进一步改造。彭庄村没有小学,解决小学就读有待解决。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群众思想、文化教育,提高村民文化素质,一个集文化、休闲娱乐、提高村民康的文化广场有待建设。   基于以上原因,彭庄村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发展思路有待拓展,要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集体成员要团结一心,齐心协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带领全村村民,尤其是贫困户人员提高思想,提高认识,不以“等、靠、要”的思想为主导,学习科技兴农技术,引进优良品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增收增值,带领群众尤其是贫困人员加快脱贫步伐。   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为农民生活质量提供制度和舆论保障。为建立一个美丽的新农村而奋斗。  

项园村

  项园村位于淮滨县马集镇西方,距县城15公里,版图面积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381亩,种植结构以小麦、水稻为主,养殖以养猪、羊、牛、鸡为主,住房多为砖混结构。   国家级贫困村,辖6个村民小组255户1236人,共有党员29名,村“两委”成员5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451人,经过努力已脱贫86户436人,未脱贫6户15人。   项园村先后被评为:“省级五好党支部”、“省级农村发展改革示范村”、“市级文明村镇”、“市级五好党支部”、“市级依法治市先进集体”等荣誉。  


方园村特产大全




方园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