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集村位于新里镇西南部,距镇政府8公里,县城35公里。东接芦集乡许老围子村,西隔闾河与息县接壤,南接芦集乡大王庄村,北与张大营村相毗连。下辖19个村民组780户4263人。耕地面积4900亩,林地面积870亩,人均耕地1.2亩。杨集村“两委”班子健全,支部班子5人,其中书记1名,支委4名,村委会班子成员5名,监委会成员1名,党员73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527104 | 464000 | -- | 查看 杨集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芦庄村 |
芦庄村地处新里镇西,距镇政府4.5公里,距淮滨县城26公里,全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45亩,有9个自然村组,全村总户数283户,1412人。现有党员34人,村两委班子5人。其中在家党员21人,流动党员13人。 |
岳围孜村 |
岳围孜村位于新里镇政府东北,面积3300000平方米,现有人口2550人,520户,13个自然村民小组,42名党员,流动党员16人,两委班子健全,硬面水泥路组组通,为了群众就医,学生上学方便,村有医疗室,学校各一所。 特色产业,种植高淀粉红薯基地,每年种植红薯800亩以上,每亩收入2600元,另有粉条加工厂一个人,养狮子头鹅场一处,每年出栏8000只以上,每只纯收入15元,共计12万元以上,弱筋小麦每年种植2000亩以上。 |
张塘坡村 |
张塘坡位于淮滨县新里镇东北部、与北部三空桥乡丁营村相邻,距离新里镇政府约3.5KM处。 张塘坡村“三委”班子完整、成员结构合理、向年轻化、科学化发展,共计管辖11个生产队、455户、2059位村民、2185亩土地。共产党员50名。 这里四季分明、村民勤劳、民风质朴、团结互助、土地肥沃、民间俗称的“黑土地”。在这块土地上盛产“张塘坡红薯粉”而闻名县市,张塘坡红薯粉加工生产历史达50年之久、传统工艺、纯手工生产而成,被营养专家认定为营养均衡的保健食品,不但营养丰富、老少皆宜,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补脾、益气、健肺”。 热情好客的塘坡人,欢迎社会各界友人前来参观、指导、合作! |
李长营村 |
李长营村地处新里镇北部,距镇政府1公里,距淮滨县城25公里,全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60亩,有10个村民组,全村总户数485户,2385人。现有党员54人。其中在家党员32人,流动党员22人。村级组织健全,其中村党支部3人组成,村委会3人组成,村监委会3人组成。10个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配有1名小组长,村民代表30名,保洁员5名,一所小学,村有卫生室、执业医师1名,村内设有文化活动中心(占地1200平方米,配套设施齐全),村内建有幸福院设施齐全。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50人,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2%。五保户15户16人,低保户94户98人,残疾人享受补贴28人。 李长营村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种植主要以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红薯等作物,主导产业种植弱筋小麦、优质花生。村内道路已实现组组通,自来水户户通,通电,通网。 |
朱小集村 |
朱小集村位于新里镇北部2.5公里处,东与张塘坡交界,南与李长营交界,西和双庙村交界,北于周小庄交界。 朱小集村有10个村民组,547户,人口2561人,土地2852亩,3.6平方公里,有贫困户22户74人,低保户61户68人,五保户14户18人,预脱贫10户48人,每组配一个村民小组长,保洁员3人,村部有四间平房一个院(新村部正在建中)占地400多平方米,有一所学校,一个卫生室,每户都通自来水,村两委有5人组成(一名女干部),监委会有3人组成,今年有新进一名新干部丁洪涛工作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朱小集村有党员有49名,30岁以下党员22名。 经济发展,朱小集村以农业种植业为主体,无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农作物,以及部分劳务输出,当前农业生产,镇政府给我们村民提供弱筋小麦和优质花生品种,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村两委帮扶大部分村民到外地务工,他们的收入非常可观,增加了家庭的很大收入,朱小集村有养殖大户5户,其中养猪3户,带动了朱小集村扶贫户5户,为朱小集村解决了实际问题。 |
周小庄村 |
周小庄村位于新里镇北部,村委会距镇政府4公里,交通较为方便,南与朱小集村相邻,北与防胡高林村交界。西与双庙村相邻,东与三空桥刘围孜村交界。 全村辖11个村小组,300户总人口1658人,现有党员34人。周小庄村现有耕地面积1914亩,主要以优质弱筋小麦优质高产花生(大豆、玉米、红薯等杂粮)等农作物为主导产业,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 村基础设施建设: 修建村内道路6.1公里,方便村民出行和生产;新建村部7间三层;提高了办公设施条件。新建文化广场1000平方米,配齐配套设施,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实现了安全饮水;完善了标准卫生室;新装变压器4台,保障了生产生活用电;实现了通广播电视和通宽带;新建通信信号塔一座,提高了手机信号质量;绿化村内水泥路4公里,购风景树1500棵。新打维修深水井3口;新建垃圾池16个,改善了村民卫生环境。 村级集体经济: 周小庄村借力上级政府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启动资金50万元,与县内龙头企业天威公司合作,每年给村集体经济创收5万元;2016年周小庄村为加快脱贫步伐,充分利用优势,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把村内已成材杨树出售,收入现金6万元,从而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助推全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村党支部党建工作: 1、村两委。村两委及其成员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 2、党员干部队伍好。村干部要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工作机制好。村级党组织工作制度健全、运行规范,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完善。 4、工作业绩好。周小庄村各项工作协调发展,民政事务、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环境卫生、文化娱乐工作成绩再上新台阶。 5、群众反映好。力争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文化建设和党的群众工作进一步改进,服务民生的机制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完善,努力塑造党建特色和品牌,全面提升党建整体水平,做到村民对党员干部的工作满意,对党支部更加拥护。 |
双庙村 |
双庙村村情概括 一、村基本情况 新里镇双庙村位于新里镇部,与镇相距约3公里,东与李长营村为界,南与云坡村相邻,西与防胡镇蔡坡村相连,北与高林接壤,全村耕地面积5063亩,人均耕地面积约1.2亩。双庙村19个村民组,4063人;69名党员。双庙村目前没有规模产业支撑,群众以传统小麦、玉米、红薯等种植业为主,2015年双庙村人均收入为2855元。 二、基础设施现状 双庙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在发展阶段。目前硬化公路8公里,修成村级公路2公里,村民组路6公里。主要为通往镇政府和邻村、邻镇的通乡、通村公路。 三、经济发展现状 双庙村以农业种植业为主体,无集体经济。双庙村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农作物以及部分劳务输出,没有其它经济收入。当前农业种植业生产成本高,农作物价格低,利润微薄,养殖业发展滞后,只能满足村民基本生活需要。 1、经济结构单一。双庙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和大豆等。 2、产业规模较小。双庙村目前种植小麦4000亩, 3、劳务为农民收入主渠道。据走访了解,家庭收入的主要构成一是劳务收入,二是粮食和经济作物收入。劳务输出占全村人口数的30%左右,主要在外地从事工厂流水线工作、建筑施工等行业。 |
孟庄村 |
孟庄村位于新里镇西北,离新里镇政府7.5公里,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622户,3227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6018亩(补贴面积4088亩),人均耕地面积1.86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大豆为主。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全村共有党员50名,农业专业合作社3个,2个建筑工程队,村级卫生室1个,学校1所。孟庄村电力设施全覆盖;通信设施全覆盖;有通村硬化道路且安装路灯;通自来水。 |
孙香铺村 |
孙香铺村地处新里镇最东部,距镇政府2.5公里,距淮滨县城23公里,耕地面积2520亩,有10个自然村组,全村总户数350户,1820人。现有党员39人,村两委班子4人。其中在家党员21人,流动党员18人。 孙香铺村有东西水泥路两条,贯通十个村民组,交通便利,村级小学位于孙香铺村正中部,教学设施齐全,方便儿童就近入学,环境优美,以村部为中心,安装了照明路灯,准备高标准建一个10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广场,为村民开设业余文化生活,提供服务,让老年人自娱自乐,快乐健身,还将规范建设图书馆,,安全饮水工程让户户吃上卫生清洁的自来水。道路建设尽快打通村公路的断头路和连网工程,加快电力升级改造和危房改造,加快推进产业扶贫。 孙香铺村两委成员干部群众积极大力整治路边及村庄环境问题,村两条水泥路两边培土工程已落实到位,已经结束,对道路两边排水沟水泥管300多个,做到雨后不积水,确保农作物不受洪涝灾害,造福乡邻,新建村部一座,推动了乡村文明建设,村两委人员配置合理,扶贫攻坚抓出成效,抓住重点,加大了有限资金的有效投入和有效使用,人居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作为我们新一届成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孙香铺村面向脱贫奔小康发挥才智做贡献。 |
大董庄村 |
大董庄村位于新里镇西北部,与镇相距约2公里,东与新里村为界,南与黄李寨村相邻,西与芦庄相连,北与双庙村接壤,全村耕地面积2836亩,其中稻田700亩,人均耕地面积约1.03亩。大董庄村14个村民组,610户,2753人,50名党员。大董庄村目前没有规模产业支撑,群众以传统水稻、小麦、玉米、红薯等种植业为主,2015大董庄村人均收入为5600元。 (一)基础设施现状 大董庄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在发展阶段。目前硬化公路3公里,修成村级公里2公里,村民组路4公里。主要为通往镇政府和邻村的通乡、通村公路。 (二)经济发展现状 大董庄村以农业种植业为主,无集体经济。大董庄村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农作物以及部分劳务输出,没有其他经济收入。当前农业种植业生产成本高,农作物价格低,利润微薄,养殖业发展滞后,只能满足村民基本生活需要。 1、经济结构单一。大董庄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水稻、花生、玉米的大豆等。 2、产业规模较小。有养殖大户3户,其中养猪1000余头,养羊2户。其他的养殖业零星分散,没有形成规模,肉牛、生猪、畜禽主要以家庭饲养为主。 3、劳务为农民收入主渠道。据走访了解,家庭收入的主要构成一是劳务收入,二是粮食和经济作物收入。劳务输出占全村人口数的30%左右,主要在外地从事工产流水线工作、建筑施工等行业。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 大董庄村办公场所是砖木结构的15间平房,二层12间的村部办公楼正在建设中。村支部和村委会运转正常,“两委”班子成员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在群众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据对大董庄村数十户农户走访了解,对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地方惠农政策,大多数农户都表示满意和支持;目前大董庄村没发现信访苗头,社会局面和谐稳定。 |
新里村 |
新里村地处新里镇中心,距镇政府旁边,距淮滨县城22公里,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16亩,有10个自然村组,全村总户数596户,2700人。现有党员70人,村两委班子6人。其中在家党员58人,流动党员12人。 |
张大营村 |
张大营村位于新里镇西部,离新里镇政府5公里,东临黄李寨村,北靠芦庄村,西与息县接壤,南与杨集村交界,年平均气温15.6℃,年降水量955.6毫米,全村森林覆盖率17.5%。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488户,2086人,党员37名。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861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芝麻,红薯为主。2017年全村居人均纯可支配收入9857元,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张大营村现有贫困户17户,贫困人口46人。其中:五保户10户20人,低保贫困户4户16人,一般贫困户3户10人。村配有标准卫生室一所,小学一所。 |
杨集村 |
杨集村位于新里镇西南部,距镇政府8公里,县城35公里。东接芦集乡许老围子村,西隔闾河与息县接壤,南接芦集乡大王庄村,北与张大营村相毗连。下辖19个村民组780户4263人。耕地面积4900亩,林地面积870亩,人均耕地1.2亩。杨集村“两委”班子健全,支部班子5人,其中书记1名,支委4名,村委会班子成员5名,监委会成员1名,党员73名。 |
黄李寨村 |
黄李寨村地处新里镇西楠部,距镇政府2.5公里,距淮滨县城26公里,耕地面积1530亩,有7个自然村组,全村总户数285户,1228人。现有党员26人,村两委班子5人。其中在家党员20人,流动党员6人。 |
董竹园村 |
董竹园村地处新里镇西楠部,距镇政府2.5公里,距淮滨县城26公里,耕地面积1739亩,有6个自然村组,全村总户数256户,1168人。现有党员28人,村两委班子5人。其中在家党员18人,流动党员10人。 |
陈围孜村 |
陈围孜村位于淮滨县新里镇正南方,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县城25公里,耕地面积2756亩,全村13个村民小组,546户2121人。现有党员44人,外出16人,村两委干部5名,组干部13名,市军分区帮扶。村内主要种植弱筋小麦、优质水稻、红薯、花木和中草药。 |
王角村 |
王角村地处新里镇南部,距镇政府2.5公里,距淮滨县城25公里,全村总面积2.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43亩,有12个自然村组,全村总户数336户,1603人。现有党员32人,村两委班子6人。其中在家党员22人,流动党员8人。帮扶单位: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2016年王角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017年4月,王角村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镇村”。 |
孙庄村 |
孙庄村村情况概况 一、村基本情况 孙庄村位于新里镇东南部,离新里镇政府4公里,东与马集镇项园村为临,南靠芦集乡叶集村,西与王角村、陈围孜村相临,北与孙庄村接壤,全村共有14个村民组,623户,3305人,50名党员。耕地面积4024亩。全村有医疗室一所,村级小学一座,共有教师11名,在校学生156名。孙庄村群众以传统水稻、小麦种植业为主,2018年孙庄村人均收入为8960元。 (一)基础设施现状 基础建设方面,省道336横穿而过、水厂、敬老院等。交通主道较为便利。实现了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健全,群众生产生活比较方便。 (二)经济发展现状 村以农业种植业为主体,集体经济有76亩地,租赁费是32700元。孙庄村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农作物以及部分劳务输出,没有其它经济收入。当前农业种植业生产成本高,农作物价格低,利润微薄,养殖业发展滞后,只能满足村民基本生活需要。 1、经济结构单一。孙庄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主要农作物是小麦、水稻为主。 2、产业规模较小。孙庄村目前种植弱筋小麦3860亩;有养殖大户7户,其中养猪100头以上6户。其他的养殖业零星分散,没有形成规模,肉牛、生猪、畜禽主要以家庭饲养为主。 3、劳务为农民收入主渠道。据走访了解,家庭收入的主要构成一是劳务收入,二是粮食和经济作物收入。劳务输出占全村人口数的30%左右,主要在外地从事工厂流水线工作、建筑施工等行业。 二、村级组织运转情况 村支部和委员运转基本正常,“两委”班子成员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支书为陈桂亮,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积极参与党组织各项活动,在群众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据对孙庄村数十户农户走访了解,对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地方惠民农政策,大多数农户都表示满意和支持;目前孙庄村没发现信访苗头,社会局面和谐稳定。 |
云坡村 |
云坡村地处新里镇西北部,距镇政府2.5公里,距淮滨县城26公里,全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41亩,有9个自然村组,全村总户数260户,1072人。现有党员24人,村两委班子6人。其中在家党员11人,流动党员13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