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楼村位于赵集镇南边,东、西、北分别与该镇简老庄村、代庄村、刘寨村接壤,南与代营村接壤,距离赵集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距离淮滨县城25公里。全村辖楼东、楼西、楼南、贾庄、酒坊、杨庄、洪庄、小庄、南寨、王庄、小元11个村民组,共计498户2096人,劳动适龄人口1402人,其中常年在外务工人员520人,16岁以下儿童360人,60岁以上老人330人。全村现有党员34名,其中:40岁以下4名,40-60岁23名,60岁以上7名;高中以上学历2名,初中以下学历32名。村“两委”成员5名,其中:40-50岁1名,50岁以上4名;高中以上学历1名,初中以下学历4名。全村现有耕地3100亩,以水田为主,其中稻田1500亩,占耕地面积的近1/2。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养殖和务工,2017年村人均纯收入为9700元。
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40人,其中已脱贫户,574人(2014年脱贫9户52人,2018年拟脱贫4户13人。其主要致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落后。二是产业结构单一。三是发展基础不牢。四是致富人才缺乏。
简楼村产业发展情况如下:一是扎实做好特色种植业推广工作。全村共推广种植弱筋小麦2600亩,种植农户240户;优质水稻1500亩,种植农户120户;优质花生种植150亩,种植农户105户;优质红薯种植350亩,种植农户160户,农民群众实现了增产增收。二是大力促进养殖业发展。围绕培育养殖主导产业,带领村“两委”成员和有养殖意愿的农户外出考察养殖项目,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提高养殖劳动技能,大力扶持湖羊、波尔山羊、土山羊、稻虾共养等养殖业发展。三是积极兴办产业扶贫车间。2017年以来,先后组织30多人外出参观考察,结合简楼村实际,成功引进洁雅石膏制品厂设立扶贫车间。于2018年5月建成并投产的洁雅石膏制品厂扶贫车间占地3000平方米,目前吸纳1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就业6人。方便了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并带动10多户贫困家庭摆脱贫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527106 | 464000 | -- | 查看 简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赵集村 |
赵集村位于赵集镇中心地带,与安徽省临泉县陶老乡相邻,属于街道村,总面积6.2平方公里。 赵集村下辖一队、二队、三队、四队、竹园、余庄、新队七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484户,2198人,耕地1480亩,水塘面积约180亩。赵集镇现有文化大院1个,大型超市2个,农家书屋1处,城乡居民养老服务点1个,村组无线广播组组通,每个村民组有一个无线广播接受器,现有交通出行硬化道路17公里,实现硬化道路“村村通,组组通,”基本解决群众出行“0公里”问题。 赵集村是豫南传统农业种植区,以小麦、水稻为主,兼顾种植油菜、花生、红薯、大豆等杂粮,其中杨麦13#弱筋小麦为全县优质小麦种植区。 赵集村目前共有13户贫困户22人,(五保贫困户10户,低保贫困户3户),其中孤寡老人残障占比较大,缺少劳动力等原因致使家庭贫困。 赵集村是一个民风淳朴、环境优雅,村民勤劳向上自然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镇党委和村两委主动问计于民,结合赵集村的实际精准扶贫,领导干部驻村,积极协调解决排水灌溉、危房改造、道路硬化、劳动就业、教育医疗、环境治理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生产生活问题,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变化,看到希望,增强信心。 |
刘寨村 |
刘寨村位于赵集镇街道,总面积303平方公里,含有8个村民自然小组,党员34名,村组干部16人,全村共有420户村民,2064人,其中有21户贫困户46人(五保贫困户4户6人,低保贫困户14户31人,一般贫困户3户9人),其中慢性病、残障占比较大,缺少劳动力等原因致使家庭贫困。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9200余元,全村共有3760亩耕地,全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多样,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自主经营及务工收入。 刘寨村是以传统农业为主对村落,主要种植作物:小麦,产量800斤/亩,2017年市场价1.10元/斤,每亩投入320元,纯收入560元/亩;水稻,产量1020斤/亩,2017年市场价1.2元/斤,投入590元/亩,纯收入610元/亩;花生,产量410斤/亩,2017年市场价2.2元/斤,投入370元/亩,纯收入530元/亩,除此之外,还有油菜、黄豆、芝麻等油料作物。刘寨村在以传统种植为主对同时,也大力发展畜禽养殖户10户。 刘寨村目前没有规模产业,计划发展百亚编织工艺厂一个,年销售收入80余万元,可吸纳刘寨村劳动力50余户。 截止2017年,刘寨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通村主要道路做到全覆盖,全长约10公里,电力设施、通信设施做到全覆盖,能够满足全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方面:刘寨村拥有医疗卫生所一个,全科医生两名;全日制公办小学一座(包含幼儿园),教职工12名;同时,学礼村高度重视人居环境改善,增加环卫工人8名。 由于刘寨村地理位置偏远,发展稍滞后,群众的思想观念落后、产业发展不强等因素成为刘寨村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面临主要难题。因此2017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4万余元。 精准扶贫工作组织实施情况 刘寨村贫困人口对建档立卡时间是2016年3月,刘寨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产业支撑,群众观念和文化知识落后,因此刘寨村的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很艰巨。刘寨村对建档立卡过程中对贫困人口的认定依据是2016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3026元/年,2017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3208元/年,除此之外,达不到“两不愁、三保障”、重病无力医治等因素也是刘寨村脱贫攻坚责任组认定贫困户的依据。 截至2017年底,刘寨村共有贫困户21户,贫困人口46人,目前仍未脱贫。刘寨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共计99人,每人每年发放1704元。2017年刘寨村实施的扶贫项目有小额贷款、异地扶贫搬迁等,对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扶贫资金、项目等全部做到公开、透明,全部公示。每一项措施都具有针对性,最大程度的带动刘寨村的发展。 刘寨村拥有驻村干部一名,除联系政府帮扶之外,还积极引进投资企业,力求吸纳更多的人口就业,促进刘寨村的经济发展。另外,政府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帮扶资金等投入,能够更大程度的帮助刘寨村脱贫致富。 近一年来,刘寨村除硬化乡村道路外,在教育、文体设施、饮用水、医疗卫生设施、农业灌溉等方面都在逐渐完善,学礼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刘寨村脱贫攻坚责任组、刘寨村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为实现全村早日脱贫、迈上奔小康之路不懈奋斗。 |
李岗村 |
李岗村位于赵集镇西北,与安徽省临泉县陶老乡相邻,距赵集镇政府0.5公里,总面积5.6平方公里。李岗村下辖李东、李西、郭湾、华楼、王庄等17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1240户村民,4725人,耕地3965亩,水塘面积约300亩。 李岗村现有标准化卫生室1座,配备2名全科医生,基本实现群众就医“小病不出村”。村级小学教学点1个,农家书屋1处,城乡居民养老服务点1个。村组无线广播组组通,每个村民组有一个无线广播接收器。现有交通出行硬化道路28公里,实现硬化道路“村村通、组组通”,基本解决群众出行“0公里”问题。 李岗村共有党员47名,村组干部25人。现任支部书记刘孝金,村委主任华中平,支部委员华信平、刘运涛、华泽刚;村委委员郭广明、郑良侠;监委会主任华中文,村“两委”机构健全,人员团结,战斗力强。先后荣获“赵集镇先进单位”、“信阳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李岗村是豫南传统农业种植区,以小麦、水稻为主,兼顾种植油菜、花生、红薯、大豆等杂粮,其中杨麦13#弱筋小麦为全县优质小麦种植区。境内一座浮桥,是安徽、河南的连接通道,每年为村集体创收4万余元。 赵集镇李岗村目前共有22户贫困户46人(五保贫困户15户,低保贫困户7户),其中孤寡老人、残障占比较大,缺少劳动力等原因致使家庭贫困。 李岗村是一个民风淳朴、环境优雅、村民勤劳向上自然村,村内有一座古庙,名光华寺,始建于明末,已有几百年历史,每年农历2月2和农历10月15逢古庙会,吸引周边客商来参观旅游,带动李岗村经济发展,2016年李岗村已向县文化局申报为文化旅游景点。 |
铁炉营村 |
铁炉营位于赵集镇东1.5公里,北靠洪河,南与马营接壤,距离淮滨县城23公里。全村辖区共17个村民组:宅里、埂上、东头、沟南、后寨、塘西、寨东、寨西、三队、前庄、二队、后庄、郑东、郑西、西湾、新塘、刘庄。共计821户3995人。村党支部委员会5人,村委会委员5人,监委会3人,组织健全。全村现有耕地3656亩,以旱地为主,其中稻田2600亩,占耕地面积的近71%。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养殖和务工,2017年村人均纯收入为8800元。 铁炉营村是非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34人,因病1户,因残3户,因学1户,其他14户是缺劳动力户。其主要致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落后。二无劳动能力。三是发展基础不牢。四是致富人才缺乏。 铁炉营村产业发展情况如下:一是扎实做好特色种植业推广工作。全村共推广种植弱筋小麦3500亩,种植农户540户;优质水稻2600亩,种植农户540户;优质花生种植5400亩,种植农户189户;优质红薯种植150亩,种植农户161户,农民群众实现了增产增收。二是大力促进养殖业发展。围绕培育养殖主导产业,带领村“两委”成员和有养殖意愿的农户外出考察养殖项目,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提高养殖劳动技能,扶持华英肉鸡、土山羊、稻虾共养等养殖业发展。目前已培育出持郑洼郑海涛华英鸡养植大户年出栏2万只,黄震家庭农场占地300亩,通过雇用和入股等形式带动9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全村现有电灌站3台,机井20眼,大型蓄水塘9个,通组道路、寛带、自来水全覆盖。 |
马营村 |
马营村位于赵集镇东部,北临洪河,于安徽省临泉县相望,南靠马港水库,总面积近2.2平方公里,耕地4436亩,人口3026人,地理位置优越,人杰地灵,省道328公路穿境而过东西横跨6个村民组近6公里,为全村村民出行和信息畅通带来很大便利。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上级指示,结合村情实际,科学制定脱贫攻坚方案,以必胜的心态、奔跑的姿态、战斗的状态,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战役,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全情况: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党员36名。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26人。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50人,其中五保老人10户12人;低保户8户28人,一般贫困户5户10人。村“两委”班子组织建设齐全,战斗力强大,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村、支两委放在最前,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党支部和村委会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力军作用。截止2017年年底,全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四通,拥有电视机农户600余户,占总户数的100%,村主干道至10个村民小组的道路主要为水泥硬化道路,个别村组巷道已实现水泥路。有60%户群众建成了钢混结构住宅,实施危旧房改造8户,占总需改造户数的37%。 二、2017年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情况 今年以来,马营村在去年年底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基础上,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为契机,成立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围绕“六个精准”,深入贫困村户走访调查,制定帮扶规划,有力的推进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健全完善各类软件资料、台账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开展真帮实扶,全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展有序。 1、狠抓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借助省上动态管理的契机,采取“一查、二看、三问、四核实”的方法对建档立卡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回头看,对全村47人贫困人口和致贫原因、贫困程度逐一入户进行了再核实。并严格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区定”的程序,对准确识别出来的因学、因病人口23户50人全部纳入了建档立卡范围,3个死亡人员和一个婚迁人员从目前的建档立卡系统中退出,确保了全村扶贫对象精准到户、到人,为上级决策和各部门精准发力提供了可靠依据。 2、精准施策,扶贫成效显著。全村2017年度使用财政资金新修道路3条,其中张庄组到328国道4.8米X1600米长;焦营组到大马营组通组道4.8X800米长;刘营组到小马营组3.5X500米长通组道。硬化的道路合计2900米。进行危改的群众6户。全村自来水安装10个村民组全覆盖。成立李国洲藕虾种养合作社,带动周边发展500多亩,其中带贫困户8户12人。肉牛养殖大户一家,年出栏肉牛70多头。全村幼儿园两所、规模小学一所,金融服务网点一个,已建立起村支两委+合作社+农户(贫困群众)的模式。由合作社开拓市场,组织农户发展生产;农户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引进龙头企业,实施规模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村支、两委和组织农民、管理农民、服务农民,最终使农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现马营村有生态养鸡、养牛、养虲、精细加工等企业8家,带动近600名群众就业,村两委干部均带有1--3户的贫困户,其中支委成员李春国为马营村致富带头人,创办的龙虾莲藕套养基地,发展龙虾莲藕套养260亩,带动贫困户8户12人,村委成员马新伟是养猪能手,年出蓝生猪120头,带动多户群众发展生猪养殖。同时集体经济发展迅猛,美化亮化工程快速推进,群众生活环境大有改观,我们干群上下一心,有能力有信心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
郑寨村 |
郑寨村毗邻安徽临泉县,位于镇政府西北4公里,东与赵集镇李岗村、西与赵集镇朱岗村,南与赵集镇学礼村交界,北与安徽省接壤,国道328穿境而过。全村辖黄东、黄西、大丁庄、小丁庄、郑寨、王庄、决庄、王岗8个自然村,总人口共有823户,3082人。耕地面积3885亩,水塘面积260亩,是一个人口多、土地面积少,以种植业为主的行政村。主要种植水稻、小麦、花生、油菜等,农产品资源比较丰富,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聚集村,也是国家级贫困村之一。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5户,1146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91户814人,低保贫困户73户319人,五保贫困户11户13人。已脱贫217户,951人。(2014年和2015年脱贫87户387人,2016年脱贫130户564人)。未脱贫58户195人,2018年预脱贫38户152人,2019年预脱贫9户31人,2020年预脱贫11户12人。 郑寨村现有村“两委”成员6人,村级事务管理员10人,配备环卫工人10人,党员36名。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卫计委的大力支持下,村内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一是阵地建设得到改善,申请上级项目资金35万元,在郑寨组新建党群服务中心;二是教育环境得到加强,新建一幢教学楼、一幢教职工周转房,硬化学校地平,绿化校园场地,极大改善了教学环境;三是交通条件得到改变,先后修建组组通道路9500多米,方便了群众出行;四是亮化工程得到提升,投入100000余元购买安装32盏太阳能路灯,每个村民组安装3-5盏,实现组组亮化;五是人居环境得到好转,投入10000余元购置63个垃圾桶,为每个村民组配置垃圾桶6个,有效改善了村组人居环境,极大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出行。 |
朱岗村 |
朱岗村位于赵集镇西部,距赵集镇4公里,距县城30公里,下辖7个村民组,共有599户2168人,现有贫困户149户746人,其中已脱贫97户492人,未脱贫52户222人,贫困人口发生率10.24%。2018年拟脱贫34户149人。朱岗村总耕地面积2390亩,人均耕地1.1亩。 现有村集体经济一家,资产50万元。2017年5月,村两委将资产委托给河南省富贵食品公司经营,年收益5万元,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朱岗村现有党员30人。两委成员6人,其中:支部书记1人、村委会主任1人、支部副书记1人,村委委员3人。近两年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人,发展正式党员1人。培养村后备干部3人。 2018年朱岗村种植弱筋小麦2000亩,优质水稻1400亩,优质花生500亩,亩均增收400元以上。 朱岗村实施到户增收项目全覆盖,涉及149户746人,人均年增收120元,总增收89520元。 朱岗村2018年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以产业扶贫为依托,提升农民持续增收,实现通组道路全覆盖;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实现农村危房改造全覆盖;实现行业政策全覆盖;实现“1355”全覆盖;建立爱心超市;实现农产品上线全覆盖;实现光伏发电全覆盖;实现种植弱筋小麦全覆盖;实现行政村“1+7”提质全覆盖;实现村级活动场所全覆盖;实现村级场所指示牌、垃圾池、垃圾桶全覆盖;实现扶贫车间全覆盖;实现水冲式厕所全覆盖;实现五保、低保全覆盖;实现农村新建房屋统一房型全覆盖;实现废品收购站清零。 目前,朱岗村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脱贫攻坚政策,积极推动组织建设,大力开展产业扶贫,认真做好帮扶指导工作,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扶贫、医疗扶贫、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等政策,群众收入逐步提高,村容村貌、户容户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社会认同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各项扶贫事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
刘树围村 |
刘树围村位于赵集镇东南部,距赵集镇政府约4公里,东邻本镇廖庄村,西接代营村,南与本县三空桥乡交界,北与简老庄村接壤。刘树围村下辖刘东、刘西、刘小庄、刘楼、半合等5个村民组。总人口1680人,365户。耕地2440亩。 作为全县97个贫困村之一,2018年刘树围村贫困发生率为7.73%,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0户623人,其中已脱贫120户,493人(2014年脱贫37户140人,2015年脱贫21户84人,2016年脱贫62户269人),未脱贫贫困户40户123人,2018年拟脱贫28户114人。主要集中在刘东、刘西、刘楼等。缺技术、慢性病致贫占比较大,因残等原因致使家庭贫困。 刘树围村现有标准化卫生室1座,配备2名全科医生,基本实现群众就医“小病不出村”。村级小学教学点1个、文化广场1座、农家书屋1处、城乡居民养老服务点1个。村组无线广播组组通,每个村民组有一个无线广播接受器。现有交通出行硬化道路5公里,实现硬化道路“村组通、组组通”,基本解决群众出行“0公里”问题。 刘树围村共有党员24人,其中退役军人党员6名。现任支部书记陈金朋(兼任村委会主任),支部委员房堂辉、程道文;村委会委员刘世发、房堂辉、程道文、罗雪华;村“两委”机构健全,班子团结,战斗力强。先后被评为“赵集镇先进基层党组织”、“赵集镇先进工作单位”等。 产业发展。一是种植弱筋小麦、优质稻、优质花生,在县农业局重点支持刘树围村种植弱筋小麦、优质水稻、优质花生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又与金豫南面粉厂合作,把刘树围村作为弱筋小麦种植基地,扩大弱筋小麦、优质水稻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方便统一供种、供肥、供药,统一技术指导,实现农民增收节支。种植辣椒、花椒:外出务工成功人士简洪海投资80多万种植特色产业——辣椒、花椒套种,辣椒种植80多亩,蔬菜大棚10多个,带动贫困户50多户,充分发挥了特色种植基地的带动作用。二是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外出成功人士简瑞红创办金瑞服装制衣厂。2017年10月正式投产,吸纳刘树围村富余劳力力32人,其中贫困户13人。金瑞服饰制衣车间加大宣传,加强技术工培训,扩大生产规模,充分发挥扶贫车间的辐射带动作用;简杰涛的雨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占地45亩,主要养殖小龙虾4,通过土地流围,吸收贫困户务工,带动贫困户12户56人;飞龙水产养殖,占地40亩稻鱼共种,带动贫困户11户47人。产业的发展为巩固贫困户稳定脱贫打下坚实基础,刘树围村将利用土地的优势,加大发展种植业,扩大贫困户增收项目,确保全村稳定脱贫。 |
代营村 |
代营村位于赵集镇西南角,东、西、北分别与该镇刘树围村、代庄村、简楼村毗邻,南与三空桥乡张门集村接壤,距离赵集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距离淮滨县城25公里。全村辖李西、李东、简庄、代小庄、代东、代中、代西、季庄、南贾、贾营、六里庄、黄寨12个村民组,共计515户2281人,劳动适龄人口960人,其中常年在外务工人员601人,16岁以下儿童168人,60岁以上老人332人。全村现有党员42名,其中:40岁以下6名,40-60岁21名,60岁以上15名;高中以上学历25名,初中以下学历17名。村“两委”成员5名,其中:40-50岁4名,50岁以上1名;高中以上学历3名,初中以下学历2名。全村现有耕地2285亩,以旱地为主,其中稻田1500亩,占耕地面积的近2/3。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养殖和务工,2017年村人均纯收入为9700元。 代营村是一个非贫困村,2018年代营村贫困发生率为2.06%,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47人,目前均未脱贫,其中含低保贫困户6户19人、五保贫困户12户24人、因残致贫的贫困户是8户21人,2018年拟脱贫8户22人。其主要致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落后。二是产业结构单一。三是发展基础不牢。四是致富人才缺乏。 代营村产业发展情况如下:一是扎实做好特色种植业推广工作。全村共推广种植弱筋小麦2000亩,种植农户240户;优质水稻1500亩,种植农户320户;优质花生种植160亩,种植农户100户;农民群众实现了增产增收。二是大力促进养殖业发展。围绕培育养殖主导产业,带领村“两委”成员和有养殖意愿的农户外出考察养殖项目,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提高养殖劳动技能,大力扶持土鸡养殖、稻虾共养等养殖业发展。目前已培育出李东组黄灿辉,季庄组季新清等养殖大户,并为贫困户提供小额信贷,支持贫困户大规模发展养殖业。三是积极兴办产业扶贫车间。2017年以来,结合代营村实际,在代营村六里庄组新建淮滨洪光版材厂扶贫车间。扶贫车间占地1300平方米,目前吸纳2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就业9人。扶贫车间的建立,方便了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并带动9户贫困家庭摆脱贫困。 |
廖庄村 |
廖庄村位于赵集镇东部,是赵集镇的东大门,东接固城乡王营村,西邻马营村,南望国营农场,背靠328国道,交通便利,距赵集镇政府5.5公里。 一、村落与人口廖庄村下辖廖庄、港沿、马东、马西、简庄、蒋庄、林场、刘庄等8个村民组。总人口2226人,530户。廖庄现有耕地面积2918亩,水田面积2400余亩,与马营村共享水库200亩。 二、村容村貌廖庄村现有标准化卫生室1座,配备2名全科医生,基本实现群众就医“小病不出村”。村级小学教学点1个、文化广场1座、农家书屋1处、城乡居民养老服务点1个。村组无线广播组组通,每个村民组有一个无线广播接收器。现有交通出行硬化道路23公里,实现硬化道路“村组通、组组通”,基本解决群众出行“0公里”问题。 三、组织人事廖庄村共有党员41人,其中退役军人党员2名。现任支部书记马士举(兼任村委会主任),支部委员马金礼、陈培轩;村委会委员马金周、陈俊;监委会主任李金涛,监委委员刘振海。村“两委”机构健全,人员团结,战斗力强。先后荣获“淮滨县县级基层党支部”、“赵集镇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四、经济概况廖庄村是豫南传统农业种植区,以小麦、水稻种植为主,兼顾种植油菜、花生、红薯、大豆等杂粮,其中杨麦13#弱筋小麦为全县优质小麦种植区。现有村内企业1家金穗粮油;村集体利用政府扶持资金,投入到带贫企业,每年可获得5万元分红。 村部地址:赵集镇廖庄村港沿村民组 邮政编码:464400 联系电话 0376-7266004 |
学礼村 |
学礼村位于赵集镇西南与三空桥乡相邻,总面积303平方公里,含有14个村民自然小组,党员38名,村组干部20人,全村共有504户村民,2760人,其中有17户贫困户32人(五保贫困户11户14人,低保贫困户4户15人,一般贫困户2户3人),其中慢性病、残障占比较大,缺少劳动力等原因致使家庭贫困。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9200余元,全村共有3760亩耕地,全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多样,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自主经营及务工收入。 学礼村是以传统农业为主对村落,主要种植作物:小麦,产量800斤/亩,2017年市场价1.10元/斤,每亩投入320元,纯收入560元/亩;水稻,产量1020斤/亩,2017年市场价1.2元/斤,投入590元/亩,纯收入610元/亩;花生,产量410斤/亩,2017年市场价2.2元/斤,投入370元/亩,纯收入530元/亩,除此之外,还有油菜、黄豆、芝麻等油料作物。学礼村在以传统种植为主对同时,也大力发展畜禽养殖户10户。 学礼村目前没有规模产业,计划发展百亚编织工艺厂一个,年销售收入80余万元,可吸纳学礼村劳动力50余户。 截止2017年,学礼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通村主要道路做到全覆盖,全长约10公里,电力设施、通信设施做到全覆盖,能够满足全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方面:学礼村拥有医疗卫生所一个,全科医生两名;全日制公办小学一座(包含幼儿园),教职工12名;同时,学礼村高度重视人居环境改善,增加环卫工人8名。 由于学礼村地理位置偏远,发展稍滞后,群众的思想观念落后、产业发展不强等因素成为学礼村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面临主要难题。因此2017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4万余元。 精准扶贫工作组织实施情况 学礼村贫困人口对建档立卡时间是2016年3月,学礼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产业支撑,群众观念和文化知识落后,因此学礼村的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很艰巨。学礼村对建档立卡过程中对贫困人口的认定依据是2016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3026元/年,2017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3208元/年,除此之外,达不到“两不愁、三保障”、重病无力医治等因素也是学礼村脱贫攻坚责任组认定贫困户的依据。 截至2017年底,学礼村共有贫困户17户,贫困人口32人,目前仍未脱贫。学礼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共计160户,172人,每人每年发放1704元。2017年学礼村实施的扶贫项目有小额贷款、异地扶贫搬迁等,对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扶贫资金、项目等全部做到公开、透明,全部公示。每一项措施都具有针对性,最大程度的带动学礼村的发展。 学礼村拥有驻村干部一名,除联系政府帮扶之外,还积极引进投资企业,力求吸纳更多的人口就业,促进学礼村的经济发展。另外,政府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帮扶资金等投入,能够更大程度的帮助学礼村脱贫致富。 近一年来,学礼村除硬化乡村道路外,在教育、文体设施、饮用水、医疗卫生设施、农业灌溉等方面都在逐渐完善,学礼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学礼村脱贫攻坚责任组、学礼村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为实现全村早日脱贫、迈上奔小康之路不懈奋斗。 |
代庄村 |
代庄村位于赵集镇西南角,东、西、北分别与该镇简楼村、学礼村、李岗村毗邻,南与三空桥乡麦店村接壤,距离赵集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距离淮滨县城25公里。全村辖倒座、老庄、简塘、腰庄、郑寨、林庄、简庄、虎皮岗、代庄9个村民组,共计697户2365人,劳动适龄人口1603人,其中常年在外务工人员713人,16岁以下儿童368人,60岁以上老人334人。全村现有党员28名,其中:40岁以下6名,40-60岁11名,60岁以上11名;高中以上学历15名,初中以下学历13名。村“两委”成员6名,其中:40-50岁2名,50岁以上4名;高中以上学历4名,初中以下学历2名。全村现有耕地3300亩,以旱地为主,其中稻田500亩,占耕地面积的近1/7。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养殖和务工,2017年村人均纯收入为9700元。 作为全县97个贫困村之一,2018年代庄村贫困发生率为7.4%,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7户749人,其中已脱贫109户,574人(2014年脱贫9户52人,2015年脱贫9户45人,2017年脱贫91户477人),未脱贫贫困户48户175人(含低保21人、五保15人、残疾21人),2018年拟脱贫34户139人。其主要致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落后。二是产业结构单一。三是发展基础不牢。四是致富人才缺乏。 代庄村产业发展情况如下:一是扎实做好特色种植业推广工作。全村共推广种植弱筋小麦2000亩,种植农户240户;优质水稻500亩,种植农户120户;优质花生种植150亩,种植农户105户;优质红薯种植350亩,种植农户160户,农民群众实现了增产增收。二是大力促进养殖业发展。围绕培育养殖主导产业,带领村“两委”成员和有养殖意愿的农户外出考察养殖项目,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提高养殖劳动技能,大力扶持湖羊、波尔山羊、土山羊、稻虾共养等养殖业发展。目前已培育出简庄组李培友,老庄组姜培友,代庄组段传付、王涛、徐彦州,林庄组郑西中、郑西革等一批养羊大户,并为贫困户提供小额信贷,支持贫困户大规模发展养殖业。三是积极兴办产业扶贫车间。2017年以来,先后组织30多人外出参观考察,结合代庄村实际,成功引进百亚编织和君子林服饰两家企业在代庄设立扶贫车间。于2017年5月建成并投产的百亚编织扶贫车间占地300平方米,目前吸纳4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就业19人。正在建设之中占地2000平方米的君子林服饰扶贫车间,预计投产后可吸纳就业人口10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就业40人,两个扶贫车间的建立投产,方便了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并带动40多户贫困家庭摆脱贫困。 |
简楼村 |
简楼村位于赵集镇南边,东、西、北分别与该镇简老庄村、代庄村、刘寨村接壤,南与代营村接壤,距离赵集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距离淮滨县城25公里。全村辖楼东、楼西、楼南、贾庄、酒坊、杨庄、洪庄、小庄、南寨、王庄、小元11个村民组,共计498户2096人,劳动适龄人口1402人,其中常年在外务工人员520人,16岁以下儿童360人,60岁以上老人330人。全村现有党员34名,其中:40岁以下4名,40-60岁23名,60岁以上7名;高中以上学历2名,初中以下学历32名。村“两委”成员5名,其中:40-50岁1名,50岁以上4名;高中以上学历1名,初中以下学历4名。全村现有耕地3100亩,以水田为主,其中稻田1500亩,占耕地面积的近1/2。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养殖和务工,2017年村人均纯收入为9700元。 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40人,其中已脱贫户,574人(2014年脱贫9户52人,2018年拟脱贫4户13人。其主要致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落后。二是产业结构单一。三是发展基础不牢。四是致富人才缺乏。 简楼村产业发展情况如下:一是扎实做好特色种植业推广工作。全村共推广种植弱筋小麦2600亩,种植农户240户;优质水稻1500亩,种植农户120户;优质花生种植150亩,种植农户105户;优质红薯种植350亩,种植农户160户,农民群众实现了增产增收。二是大力促进养殖业发展。围绕培育养殖主导产业,带领村“两委”成员和有养殖意愿的农户外出考察养殖项目,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提高养殖劳动技能,大力扶持湖羊、波尔山羊、土山羊、稻虾共养等养殖业发展。三是积极兴办产业扶贫车间。2017年以来,先后组织30多人外出参观考察,结合简楼村实际,成功引进洁雅石膏制品厂设立扶贫车间。于2018年5月建成并投产的洁雅石膏制品厂扶贫车间占地3000平方米,目前吸纳1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就业6人。方便了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并带动10多户贫困家庭摆脱贫困。 |
简老庄村 |
简老庄村村情概况 赵集镇简老庄村位于赵集镇东南,东、西、南分别与我镇马营村、简楼村、刘树围村为邻,北临328国道,距集镇3公里,距县城20公里,下辖老东、老西、毛庄、孙庄、腊楼、郭楼、刘桥等7个村民组,人口1898人,耕地2662亩,人均耕地1.4亩,农作物主要以冬小麦、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豆类为主,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全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以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农业产业方面。农业种植,冬春季以小麦为主,夏秋季以水稻、玉米、花生、芝麻、黄豆、红薯为主。生猪养殖大户一户,年出栏生猪300头。通过产业扶贫带动已建成小龙虾养殖基地三个,蔬菜大棚基地一个,总占地面积近400亩。 基础设施方面。道路交通,通往G328线三条道路全部硬化,其中6.5米宽一条,4.5宽两条,3.5米宽道路全村已形成大循环,老东村民组户户通道路已开工建设。各村民组之间基本实现互通硬化的生产路。文化广场已建成,老年活动中心已投入使用。水利设施,全村现有抗旱机井35眼。2015年全村接通自来水。 新村建设方面。村庄建设没有统一规划,毛庄、孙庄村民组村民自发进行新村建设,目前已初具雏形。 社会事业方面。村小学总占地约4500平方米,有两层八班教学楼一幢,三层九班教学楼已建成即将使用,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目前作为赵集镇第三小学,开设学前班至五年级,在校教师12名,学生135人。村建有警务室,整体治安状况较好;建有文化图书室,藏书1000册;新建村党员活动室三层500平米工程已完工,室内也已装修,正式搬迁入住。全村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5%以上。全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0%,享有低保89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1户687人,其中:其中已脱贫97户542人,未脱贫44户145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