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信阳 >> 淮滨县 >> 王家岗乡 >> 马关村

马关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马关村谷歌卫星地图)


马关村简介

  马关村基本概况
  一、基本情况
  王家岗乡马关村位于淮滨县城东北11公里,王家岗乡政府北部4公里处;紧靠洪河与安徽省阜南县一河之隔。全村土地面积7704亩,其中耕地5982亩;共有15个村民小组,常住农户836户3864人;全村低保152户160人,残疾人74人,五保20户27人。村有党员40人,村两委成员6人,监委会成员3人。村建小学一座,教师9人,校舍26间,在校学生大约44人;医疗卫生室一处,医务人员4人。
  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36户,1210人,缺技术115户630人,比率48.7%,因病62户274人,比率占26.2%,因残25户123人比率11%,因学34户183人,比率13.1%。其中2014年脱贫84户451人,2017年脱贫57户325人。现仍有95户434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12.29%,分别是:一般贫困户42户230人,五保户20户27人,低保户33户177人。致贫原因分别是因病51户206人,占47%,因学20户121人,占28%,因残18户82人占19%,缺技术6户25人占6%。
  马关村2018年拟脱贫户87户395人,致贫原因分别是缺技术6户25人比率6.3%;因残12户55人比率14%;因学20户121人比率30.6%;因病49户194人比率49.1%。87户预脱贫户除19户是五保贫困户外,68户369人实现劳动就业105人,68户中有33户种植特色产业猫爪草76亩。马关村将主要围绕产业项目带动增收、行业政策保障增收、转移就业务工增收等方面实现贫困户如期脱贫致富。
  二、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一)落实转移就业工作
  转移就业扶贫是扶贫的重要手段,也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今年来,我县出台《关于对贫困户依靠自主创业就业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脱贫的奖励意见》文件,充分调动鼓励贫困户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内生动力,通过鼓励务工就业,达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目前,马关村236户贫困户实现外出转移就业务工356人,下一步将结合县里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实现所有人员有务工,达到稳定脱贫。
  (二)产业政策落实
  积极核对核实贫困户产业项目种植面积,认真落实多彩田园奖补政策,调动提升贫困户和广大群众的自身发展动力,通过产业项目的发展,实现群众稳定脱贫。2018年实现全村贫困户种植中药材猫爪草产业138户种植面积达330亩;稻虾.渔养殖达到3户30亩;弱筋小麦和优质水稻种植全覆盖;九天饰品加工厂和祥林彩瓦厂带动贫困户务工32人。九天饰品加工厂带贫19户,祥林彩瓦厂带贫13户。
  (二)行业政策落实
  马关村认真落实行业扶贫政策,确保村内所有贫困户住房保障、医疗保障、社会保障、教育保障、保障救助等行业政策应享尽享。一是住房保障工作。认真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确保实现所有贫困户住房的安全保障。2018年马关村危房改造18户,16户目前正在施工建设,2户正在备料计划开工。二是到户增收项目工作。积极与县龙头企业金豫南面粉加工有限公司签订入股协议,贫困户每人年分红120元,全村到户增收项目带动贫困户152户759人。三是医疗保障政策。马关村所有贫困户均享受淮滨县“五道保障线”健康扶贫政策,并为所有贫困户提供免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医生为贫困户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四是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马关村完成了1+7基础设施的全覆盖。五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马关村有效依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通过县百亚工艺品有限公司带动,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年均5万元。
  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一是持续改善通组道路项目设施。2018年马关村力争实现通村民组道路全覆盖。目前,项目已通过审批,施工主体单位县交通局近期将进场施工。
  二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积极申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促进马关村整体硬件和基础设施的提升。1、开展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我县统一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了垃圾回收处理全覆盖。目前马关村有村级保洁员7人,投放垃圾回收桶160个,每星期定期清理垃圾;2、实施村庄绿化。2018年计划对村主要道路两侧实现标准化路肩培土,种植高标准1500棵落羽杉进行绿化;3、落实亮化工程。村内再安装太阳能路灯54盏;4、提升群众文明水平。在帮扶单位县局的帮扶下,完成“爱心超市”建设,通过乡规民约和开展“智志”双扶活动,提升群众的爱护村庄环境卫生,争做文明村民的良好风气5、新建水冲式公用厕所一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8年马关村责任组针对未脱贫的95户434人,进行仔细摸排,围绕“两不愁、四保障”逐户对照,通过摸排,计划2018年拟脱贫87户395人。一是抓政策兑现。做好行业政策落实和产业项目带动力度,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达到脱贫。二是抓宣传氛围营造。围绕“脱贫脱困脱俗气、扶志扶智扶精神”的思路,扎实开展“志智双扶”工作,消除个别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三是抓产业项目带动。持续稳定猫爪草种植,加强“公司+基地+农户”紧密链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积极加快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确保特困人员的稳定增收途径。四是积极参与村两委换届工作,确保村换届选举成功。同时,加大扶贫车间的带贫能力,实现户户有产业带动、户户实现稳定增收。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527201 464000 -- 查看 马关村谷歌卫星地图

马关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马关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四河村

  四河村地处王家岗乡东北部,因四面环河而得名四河村,处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侯明显,雨热同季,光热资源丰实。1984—2004年,平均气温15.6℃;积温5587℃;降水量955.6毫米,多雨年份达1500.6毫米(1991年),少雨年511.8毫米(2001年),7至9月的雨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日照时数1989.8小时,日照率为42%;无霜期年均226天,最长年份可达271天,最短年份也有178天;年均风速2.4米/秒。全村总面积1.68平方公里,7个自然村组,全村总户数420户,人口1720人,共有贫困户138户563人,一般贫困户59户253人,全村耕地面积1592亩,低保贫困户64户290人,五保贫困户15户20人。下辖一个支部,现有党员38人,其中流动党员6人。   四河村无村办企业,集体经济薄弱,没有主导产业,后劲不足,属典型贫困村。四河村集体经济主要依托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入股桂田制衣,四河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种植业、养殖业、务工收入三大方面。四河村主导致富产业:中草药猫爪草、弱筋小麦、高产水稻等种植业,肉牛、稻虾等养殖业及扶贫车间务工、外出转移就业等。四河村安全饮水全覆盖、电力设施全覆盖、通信设施全覆盖、广播电视全覆盖;有主要通村硬化路、有标准的卫生室、标准化文化活动场所。  

邬岗村

  邬岗村基本概况   一、基本情况:   王家岗乡邬岗村位于王家岗乡东南部。全村总面积3.1平方公里,7个自然村组,全村总户数306户,人口1840人,全村耕地面积2470亩。村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红薯等粮食作物生长。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沙土土壤为主,适宜猫爪草等中药材经济作物生长。   2016年建档立卡全村贫困户37户109人,低保22户81人,五保10户13人,2017年建档立卡全村新增4户7人,退出4户,15人.   2017年5月10日走访排查摸底新增贫困户4户7人。   全村无村办企业,集体经济薄弱。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通过开展精准识别贫困农户:精准帮扶工作,力争在五个方面有大的突破:一是生产条件有大改变;二是生活条件有大改善;三是社会事业有大发展;四是社会保障水平有大提高;五是生态环境有大改观。确保2019年全面脱贫,2020年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   二、贫困农户状况   一是贫困农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大多属于农村特困人员和低保户,脱贫难度大,靠农业种植为生,自给自足,无经济来源,生活条件极差。二是贫困户中有部分无脱贫能力,脱贫形式严峻。部分聋哑人、癫痫病人、残疾人、智障人等,他们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关怀生存。四是村级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财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邬岗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集体经济弱,财力投入扶贫开发非常有限,依靠财政救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三是社会民生事业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家庭联产承包后,农民经营主要以家庭为主,以扶困救济的专业合作社建设滞后,对困难农户基本帮扶力度不大。   邬岗村主要从事特色种植和养殖业,主要是种植猫爪草、优质水稻和弱筋小麦;主要养殖肉牛、养羊、稻虾共养、稻鳅共养。邬岗村没有特色的旅游发展资源。  

杨庄村

  杨庄村位于王家岗乡西北部,距乡政府七公里,距县城9公里。全村总面积2.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46亩,7个自然村组,全村总户数335户,人口1512人,中共党员35人,其中流动党员14人。   杨庄村属于深度贫困村,目前,杨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810元,属深度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1户,511人,其中五保户8户9人。2017年底已脱贫56户293人,未脱贫55户281人,贫困发生率14.47%。   2017年杨庄村修建6.86公里,小桥4座、涵3座,8米宽的排涝沟的清淤4090米。全村已通宽带、广播电视户户通,生活生产用电、安全饮水、有标准化卫生室和专职医务人员,新建村部及文化广场正在施工建设,2018年计划修建村组道路五条长3.3公里,实现组组通。   现有产业百亚编制公司扶贫车间、光伏发电、弱筋小麦、优质水稻、稻虾共养、猫爪草等。杨庄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主要依托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实现集体经济收入。   杨庄村计划注重美丽乡村建设,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真正做好城乡统筹发展,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激励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徐营村

  徐营村村情概况   一、地理位置:   王家岗徐营村位于王家岗乡东南部,全村总面积4.8平方公里,12个自然村组,全村耕地面积3240亩。村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红薯等粮食作物生长。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沙土土壤为主,适宜猫爪草等中药材经济作物生长。   二、人口分布   徐营村全村总户数591户,人口2816人,共有12个自然村组。其中一组57户289人,二组56户245人,三组37户188人,四组24户140人,五组56户252人,六组31户155人,七组30户163人,八组72户332人,九组61户286人,十组78户355人,十一组37户159人,十二组52户252人。村两委班子6人,正式党员44人,预备党员1人。享受农村低保126户131人,五保户25户33人。   三、经济发展   全村无村办企业,集体经济薄弱。徐营村村情概况   一、地理位置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红薯等粮食作物。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属典型贫困村。通过开展精准识别贫困农户、精准帮扶工作,力争在五个方面有大的突破:一是生产条件有大改变;二是生活条件有大改善;三是社会事业有大发展;四是社会保障水平有大提高;五是生态环境有大改观。确保2019年全面脱贫,2020年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   四、气候环境   徐营村地跨淮河,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湿润气候区,季风气候明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热同季。2015年平均气温16.3℃,总降水量1117.7㎜.日照总时数1400.2小时,无霜期226天,年均风速2.4米/秒。   五、贫困分布   徐营村2018建档立卡贫困户全村共63户149人。其中,低保贫困户23户70人,占比47%,五保贫困户25户33人,占比22.1%,一般贫困户15户46人,占比30.9%;因病致贫37户84人,占比56.4%,因残致贫5户11人,占比7.4%,缺劳动力5户13人,占比8.7%,缺技术10户17人,占比11.4%,因学6户24人,占比16.1%。   六、贫困农户状况   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落后,辖区12个村民组,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群众生产生活十分贫困,靠农业种植为生,自给自足,无生活来源,生活条件极差。二是自然灾害频发,洪水、干旱、冷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给农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返贫现象严重。三是贫困人群中有部分无脱贫能力,脱贫形式严峻。部分聋哑人、癫痫病人、残疾人、智障人等,他们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关怀生存。四是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财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徐营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集体经济为零,发展不足,财力投入扶贫开发非常有限,依靠财政救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五是社会民生事业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  

小圩村

  小圩村位于王家岗乡东南部,全村总面积3.5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2922.27亩(含河滩地192.38亩),林地面积40亩,辖区内小型沟塘较多,水域面积约307.87亩。村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红薯等粮食作物生长。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沙土土壤为主,适宜猫爪草等中药材经济作物生长,种植以优质水稻和弱筋小麦为主,养殖以肉牛、羊、鸡、稻虾共养为主,每年种植经济收入210万元。小圩村没有特色的旅游发展资源。全村有9个自然组,共有人口2573人,599户,其中贫困户162户,804人。下辖一个支部,现有党员37人,其中流动党员15人。   小圩村无村办企业,集体经济薄弱,没有主导产业,后劲不足。村集体经济主要依托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通过贵选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小圩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属典型贫困村。  

武村村

     一、基本情况:   王家岗乡武村村位于王家岗乡南部,淮河岸边。全村总面积4.6平方公里,8个自然村组,全村总户数502户,人口3017人,全村耕地面积3630亩。村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红薯等粮食作物生长。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沙土土壤为主,适宜猫爪草等中药材经济作物生长。   2016建档立卡全村贫困户44户132人,低保12户47人,五保17户20人。   2017年5月10日走访排查摸底新增贫困户16户69人。   全村无村办企业,集体经济薄弱。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900元,通过开展精准识别贫困农户:精准帮扶工作,力争在五个方面有大的突破:一是生产条件有大改变;二是生活条件有大改善;三是社会事业有大发展;四是社会保障水平有大提高;五是生态环境有大改观。确保2019年全面脱贫,2020年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   二、贫困农户状况   一是贫困农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大多属于农村特困人员和低保户,脱贫难度大,靠农业种植为生,自给自足,无经济来源,生活条件极差。二是贫困户中有部分无脱贫能力,脱贫形式严峻。部分聋哑人、癫痫病人、残疾人、智障人等,他们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关怀生存。四是村级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财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武村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集体经济弱,财力投入扶贫开发非常有限,依靠财政救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三是社会民生事业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家庭联产承包后,农民经营主要以家庭为主,以扶困救济的专业合作社建设滞后,对困难农户基帮扶力度不大。   乡武村主要从事特色种植和养殖业,主要是种植猫爪草、优质水稻和弱筋小麦;主要养殖肉牛、养羊、养鹅、稻虾共养、稻鳅共养。乡武村没有特色的旅游发展资源。  

丁岗村

  一、地理位置   王家岗乡丁岗村位于王家岗乡中心,乡政府南2公里处。全村总面积1.9平方公里,7个自然村组,耕地面积1172亩。丁岗村村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红薯等粮食作物生长。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沙土土壤为主,适宜猫爪草等中药材经济作物生长。   二、人口分布   丁岗村全村总户数315户,人口1417人。共分为为7个自然村组。其中一组43户189人,二组47户219人,三组43户194人,四组46户207人,五组48户225人,六组46户198人,七组42户185人。村两委班子6人,全村正式党员20人,享受农村低保64户66人,五保户11户14人,劳动力1023人,外出务工856人。   三、经济发展   丁岗村无村办企业,集体经济薄弱。丁岗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红薯等粮食作物。2017年全村   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通过开展精准识别贫困农户、精   准帮扶工作,力争在五个方面有大的突破:一是生产条件有大改变;二是生活条件有大改善;三是社会事业有大发展;四是社会保障水平有大提高;五是生态环境有大改观。确保2019年全面脱贫,2020年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   四、气候环境   丁岗村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候   明显,雨热同季,光热资源丰实。   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并深入,多为高温、高湿天气,吹偏南风,降水为阵性。冬季,受大陆冷高压影响和控制,盛行偏北风,天气寒冷干燥,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季节。春季、秋季为转换季节,其气候特点多为春风和煦,秋高气爽,且秋温高于春温,春雨多于秋雨。平均气温16.3C:;积温5587℃;降水量955.6毫米,多雨年份达1500.6毫米(1991年),少雨年511.8毫米(2001年),7至9月的雨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日照时数1989.8小时,日照率为42%;无霜霜期年均226天,最长年份可达271天,最短年份也有178天:年均风速2.4米/秒。   五、贫困分布   2016建档立卡丁岗村贫困户23户73人,低保10户44   人,五保9户11人。   2017年5月10日走访排查摸底新增贫困户3户11人,此外新增贫困人口4人(新出生1人,婚嫁迁入2人,其他原因增加1人),无退出贫困户。  

代庄村

  代庄村地处王家岗乡北部,东邻浅孜村,南邻王岗村、西邻杨庄村、北邻马关村。处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侯明显,雨热同季,光热资源丰实。1984—2004年,平均气温15.6℃;积温5587℃;降水量955.6毫米,多雨年份达1500.6毫米(1991年),少雨年511.8毫米(2001年),7至9月的雨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日照时数1989.8小时,日照率为42%;无霜期年均226天,最长年份可达271天,最短年份也有178天;年均风速2.4米/秒。全村总面积1.52平方公里,4个自然村组,全村总户数193户,人口859人。下辖一个支部,现有党员15人,其中流动党员5人。全村耕地面积2129.21亩,林地面积10亩,全村贫困户10户31人,占总人口的3.61%,低保29户31人,五保7户7人。   代庄村无村办企业,集体经济薄弱,没有主导产业,后劲不足。村集体经济主要依托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通过贵选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目前,代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580元,属典型贫困村。   代庄村主要从事特色种植和养殖业,主要是种植猫爪草、优质水稻和弱筋小麦;主要养殖肉牛、养羊、稻虾共养、稻鳅共养。代庄村没有特色的旅游发展资源。  

董庄村

  董庄村地处王家岗乡西北部,西邻328国道,南邻337省道、东邻杨庄村、北邻李营村。处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侯明显,雨热同季,光热资源丰实。1984—2004年,平均气温15.6℃;积温5587℃;降水量955.6毫米,多雨年份达1500.6毫米(1991年),少雨年511.8毫米(2001年),7至9月的雨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日照时数1989.8小时,日照率为42%;无霜期年均226天,最长年份可达271天,最短年份也有178天;年均风速2.4米/秒。全村总面积2231亩,4个自然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200户,人口899人。一个村支部,现有党员14人。全村耕地面积1789亩,全村贫困户10户37人,占总人口的4.12%,低保6户30人,五保4户7人。   董庄村无村办企业,集体经济薄弱,没有主导产业,后劲不足。目前,董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210元,主要从事优质水稻和弱筋小麦及种植猫爪草等;养殖牛、羊、鸡等;准备发展稻虾共养、稻鳅共养。  

浅孜村

  浅孜村基本概况   一、基本情况:   王家岗乡浅孜村位于王家岗乡东部。全村总面积2.3平方公里,9个自然村组,全村总户数410户,人口2470人,全村耕地面积3314亩。村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红薯等粮食作物生长。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沙土土壤为主,适宜猫爪草等中药材经济作物生长。   2016建档立卡全村贫困户27户94人,低保15户71人,五保9户11人。   2017年5月10日走访排查摸底新增贫困户3户3人。   全村无村办企业,集体经济薄弱。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元,通过开展精准识别贫困农户:精准帮扶工作,力争在五个方面有大的突破:一是生产条件有大改变;二是生活条件有大改善;三是社会事业有大发展;四是社会保障水平有大提高;五是生态环境有大改观。确保2019年全面脱贫,2020年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   二、贫困农户状况   一是贫困农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大多属于农村特困人员和低保户,脱贫难度大,靠农业种植为生,自给自足,无经济来源,生活条件极差。二是贫困户中有部分无脱贫能力,脱贫形式严峻。部分聋哑人、癫痫病人、残疾人、智障人等,他们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关怀生存。四是村级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财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孜村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集体经济弱,财力投入扶贫开发非常有限,依靠财政救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三是社会民生事业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家庭联产承包后,农民经营主要以家庭为主,以扶困救济的专业合作社建设滞后,对困难农户帮扶力度不大。  

马关村

  马关村基本概况   一、基本情况   王家岗乡马关村位于淮滨县城东北11公里,王家岗乡政府北部4公里处;紧靠洪河与安徽省阜南县一河之隔。全村土地面积7704亩,其中耕地5982亩;共有15个村民小组,常住农户836户3864人;全村低保152户160人,残疾人74人,五保20户27人。村有党员40人,村两委成员6人,监委会成员3人。村建小学一座,教师9人,校舍26间,在校学生大约44人;医疗卫生室一处,医务人员4人。   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36户,1210人,缺技术115户630人,比率48.7%,因病62户274人,比率占26.2%,因残25户123人比率11%,因学34户183人,比率13.1%。其中2014年脱贫84户451人,2017年脱贫57户325人。现仍有95户434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12.29%,分别是:一般贫困户42户230人,五保户20户27人,低保户33户177人。致贫原因分别是因病51户206人,占47%,因学20户121人,占28%,因残18户82人占19%,缺技术6户25人占6%。   马关村2018年拟脱贫户87户395人,致贫原因分别是缺技术6户25人比率6.3%;因残12户55人比率14%;因学20户121人比率30.6%;因病49户194人比率49.1%。87户预脱贫户除19户是五保贫困户外,68户369人实现劳动就业105人,68户中有33户种植特色产业猫爪草76亩。马关村将主要围绕产业项目带动增收、行业政策保障增收、转移就业务工增收等方面实现贫困户如期脱贫致富。   二、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一)落实转移就业工作   转移就业扶贫是扶贫的重要手段,也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今年来,我县出台《关于对贫困户依靠自主创业就业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脱贫的奖励意见》文件,充分调动鼓励贫困户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内生动力,通过鼓励务工就业,达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目前,马关村236户贫困户实现外出转移就业务工356人,下一步将结合县里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实现所有人员有务工,达到稳定脱贫。   (二)产业政策落实   积极核对核实贫困户产业项目种植面积,认真落实多彩田园奖补政策,调动提升贫困户和广大群众的自身发展动力,通过产业项目的发展,实现群众稳定脱贫。2018年实现全村贫困户种植中药材猫爪草产业138户种植面积达330亩;稻虾.渔养殖达到3户30亩;弱筋小麦和优质水稻种植全覆盖;九天饰品加工厂和祥林彩瓦厂带动贫困户务工32人。九天饰品加工厂带贫19户,祥林彩瓦厂带贫13户。   (二)行业政策落实   马关村认真落实行业扶贫政策,确保村内所有贫困户住房保障、医疗保障、社会保障、教育保障、保障救助等行业政策应享尽享。一是住房保障工作。认真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确保实现所有贫困户住房的安全保障。2018年马关村危房改造18户,16户目前正在施工建设,2户正在备料计划开工。二是到户增收项目工作。积极与县龙头企业金豫南面粉加工有限公司签订入股协议,贫困户每人年分红120元,全村到户增收项目带动贫困户152户759人。三是医疗保障政策。马关村所有贫困户均享受淮滨县“五道保障线”健康扶贫政策,并为所有贫困户提供免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医生为贫困户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四是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马关村完成了1+7基础设施的全覆盖。五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马关村有效依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通过县百亚工艺品有限公司带动,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年均5万元。   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一是持续改善通组道路项目设施。2018年马关村力争实现通村民组道路全覆盖。目前,项目已通过审批,施工主体单位县交通局近期将进场施工。   二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积极申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促进马关村整体硬件和基础设施的提升。1、开展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我县统一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了垃圾回收处理全覆盖。目前马关村有村级保洁员7人,投放垃圾回收桶160个,每星期定期清理垃圾;2、实施村庄绿化。2018年计划对村主要道路两侧实现标准化路肩培土,种植高标准1500棵落羽杉进行绿化;3、落实亮化工程。村内再安装太阳能路灯54盏;4、提升群众文明水平。在帮扶单位县局的帮扶下,完成“爱心超市”建设,通过乡规民约和开展“智志”双扶活动,提升群众的爱护村庄环境卫生,争做文明村民的良好风气5、新建水冲式公用厕所一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8年马关村责任组针对未脱贫的95户434人,进行仔细摸排,围绕“两不愁、四保障”逐户对照,通过摸排,计划2018年拟脱贫87户395人。一是抓政策兑现。做好行业政策落实和产业项目带动力度,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达到脱贫。二是抓宣传氛围营造。围绕“脱贫脱困脱俗气、扶志扶智扶精神”的思路,扎实开展“志智双扶”工作,消除个别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三是抓产业项目带动。持续稳定猫爪草种植,加强“公司+基地+农户”紧密链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积极加快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确保特困人员的稳定增收途径。四是积极参与村两委换届工作,确保村换届选举成功。同时,加大扶贫车间的带贫能力,实现户户有产业带动、户户实现稳定增收。  

马岗村

  马岗村村情概况   一、基本情况   马岗村位于王家岗乡西北部,全村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86亩,10个自然村组,全村总户数528户,人口2129人,共有贫困户37户116人,未脱贫37户116人,目前贫困发生率5.4%。   其中:一般贫困户5户25人,低保贫困户18户73人,五保贫困户14户18人。因病致贫26户79人,占63%;因残6户18人,占15.5%;因学2户7人,占1.7%,缺资金2户11人,占9.5%,缺劳动力1户1人,占0.09%。   2018年预脱贫16户73人,因病13户59人,占80.8%;因学1户4人,占5.48%,缺资金1户4人,占5.48%,因残1户6人,占8.2%。   二、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一)贫困户识别工作。   一是强化贫困人口退出管理。拉网式走访入户核查,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为主要衡量标准,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实行贫困户脱贫退出管理。   二是强化返贫人口和新识别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严格按照贫困人口识别标准、方法和程序,对因灾、因病等原因返贫的贫困人口,以及符合贫困人口识别标准的新增贫困人口全部纳入贫困户系列。2017年马岗村新识别5户22人。   (二)产业扶贫工作   一是行业扶贫促脱贫。积极与县行业部门对接,实现教育扶贫政策、医疗扶贫五道保障线、保障救助、住房保障、安全饮水等行业扶贫政策实现全覆盖。   二是转移就业促增收。马岗村系外出务工人口比较多的村,外出务工户数占全村贫困户总数的70%,贫困家庭户均外出务工1人.每个劳动力人均年收入均6000元左右。   三是到户增收项目促增收。积极与县龙头企业金豫南面粉加工有限公司签订《精准扶贫产业开发股份帮扶资金入股协议》,贫困户每人年分红120元,实施到户增收项目带动贫困户37户116人。   四是主线产业促增收。马岗村大力发展中药材猫爪草种植,目前全村共有13户贫困户种植猫爪草,种植面积约7.5亩,每亩增收6500元。   五是特色产业促致富。积极结合县产业扶贫“多彩田园”示范工程,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拓宽群众持续稳定致富的路径。   六是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马岗村完成了通村主要道路、标准化卫生室、安全饮水、广播电视户户通、宽带网络通村等基础设施的全覆盖。村部建设正在施工。   七是村集体经济发展。马岗村在充分认识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以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为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定位发展目标、有效依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力争马岗村贫困户(除兜底外)早日脱贫。   (三)环境治理工作   强化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第三方公司负责卫生保洁,村内保障4名保洁员进行日常环境的清扫,做到日产日清,保持春内的环境卫生整洁有序。2017年至今,安装路灯3盏,建成垃圾池3座,流动垃圾箱10个,目前村内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村陈年垃圾处理及堆放严重的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8年马岗村责任组针对未脱贫的37户117人,进行仔细摸排,围绕“两不愁、四保障”逐户对照,通过摸排,计划2018年拟脱贫11户45人。   一是抓政策兑现。围绕“两不愁、四保障”,做好行业政策落实和产业项目带动力度,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达到脱贫效果,全面完成计划脱贫人数。二是抓人居环境。按照县里“16+1”全覆盖要求,基本实现全村范围内组组通道路全覆盖,同时,持续加大人居环境的投入力度,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三是抓宣传氛围营造。围绕“脱贫脱困脱俗气、扶志扶智扶精神”的思路,扎实开展“志智双扶”工作,消除个别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三是抓产业项目带动。持续稳定猫爪草种植,加强“公司+基地+农户”紧密链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确保特困人员的稳定增收途径。同时,加大扶贫车间的带贫能力,实现户户有产业带动、户户实现稳定增收。   

刘寨村

  刘寨村位于王家岗乡东南部,全村总面积2.86平方公里,9个自然村组,全村总户数568户,人口2581人,全村耕地面积2797.73亩(含河滩地650.08亩),林地面积50亩,辖区内小型沟塘较多,水域面积约265.82亩。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6人,其中流动党员12人。村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红薯等粮食作物生长。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沙土土壤为主,适宜猫爪草等中药材经济作物生长。   一、基本情况   1、总人口2581人,568户,9个村民组。   2、全村耕地2797.73亩(含河滩地650.08亩),林地60亩,水域面积265.82亩。   二、贫困分布情况   刘寨村目前共有贫困户178户826人,截止2017年底已脱贫88户463人,未脱贫90户363人,贫困发生率14.08%。   刘寨村现有贫困户178户826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04户556人,低保贫困户61户254人,五保贫困户13户16人。其中因病79户321人占38.86%,因残致贫18户73人,占8.84%;缺技术47户225人,占27.24%;因学致贫34户207人,占25.06%。2017年脱贫26户131人。   三、2015年以来刘寨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新建公路3500米,总投资130万元(乡村公路1100米,村内公路2400米)。   2、新修建渠道4040米,投资110万元。   3、新挖大塘一口,投资15万元。   4、新建文化广场一个,投资37万元。   5、新建大型排涝站一座,总投资350万元。   6、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网、联通宽带网、自来水网络整村全覆盖。   2016年刘寨村村集体经济有水塘承包、电灌站排涝承包等,共计收入23000元。刘寨村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力争在五个方面有大的突破:一是生产条件有大改变;二是生活条件有大改善;三是社会事业有大发展;四是社会保障水平有大提高;五是生态环境有大改观。确保2019年全面脱贫,2020年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   四、贫困状况分析   1、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落后,辖区9个村民组,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群众生产生活十分贫困,靠农业种植为生,自给自足,无生活来源,生活条件极差。   2、自然灾害频发,洪水、干旱、冷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给农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返贫现象严重。   3、贫困人群中有部分无脱贫能力,脱贫形式严峻。部分聋哑人、癫痫病人、残疾人、智障人等,他们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关怀生存。   4、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财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刘寨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集体经济为零,发展不足,财力投入扶贫开发非常有限,依靠财政救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   5、社会民生事业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刘寨村计划利用两年时间使全村的所有贫困户都有一个稳定的增收致富产业,实现整体脱贫。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刘寨村2018年拟脱贫户70户325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0户153人,低保贫困户37户169人,五保贫困户3户3人。因病致贫39户158人占未脱贫人数48.62%,因残致贫5户27人,占未脱贫人数8.32%,因学致贫11户67人占未脱贫人数20.61%,缺技术15户73人,占未脱贫人数22.46%。   刘寨村将主要围绕产业项目带动增收、行业政策保障增收、转移就业务工增收三大方面实现贫困户如期脱贫致富。   1、产业项目带动增收。以到户增收项目全覆盖为保障,以多彩田园奖补为抓手,调动广大贫困户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增收产业项目,力争实现2018年刘寨村70户拟脱贫户,户均产业项目带动达到三项。目前已摸排2018年拟脱贫户中草药猫爪草种植带动16户;弱筋小麦、优质水稻项目带动37户;稻虾共养项目带动5户21人,泥鳅养殖项目带动11户63人。   2、行业政策保障增收。通过行业政策“应保尽保、应享尽享”的原则,确保所有贫困户政策落实全到位、政策享受全到位,政策覆盖全到位。刘寨村2018年拟脱贫户全部实现:1、70户拟脱贫户拟脱贫户全部享受政府代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全覆盖;2、10户拟脱贫户因学致贫的享受教育扶贫保障全覆盖;3、33户拟脱贫户享受医疗扶贫保障全覆盖;4、2户拟脱贫户享受危房改造全覆盖;5、70户拟脱贫户全部安全饮水项目全覆盖;6、33户拟脱贫户享受低保等社会保障全覆盖。确保所有贫困户政策落实全到位、政策享受全到位,政策覆盖全到位,为如期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3、转移就业务工增收:转移就业,外出务工增收,是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有效途径之一,2018年刘寨村将加大对拟脱贫户的宣传引导力度,同时,提升扶贫车间的带贫效果,扩大用工范围,调整针对贫困户灵活务工的便利条件,实现贫困户家门口就业,照顾家庭、孩子两不误。刘寨村2018年拟脱贫户目前转移就业外出务工45户,有能力实现一人外出务工就业,全家实现脱贫。   刘寨村如期完成2018年脱贫任务后,剩余未脱贫户20户38人,其中低保贫困户8户15人,五保贫困户10户13人,一般贫困户2户10人。  

李营村

  李营村基本概况   一、基本情况:   王家岗乡李营村位于王家岗乡西北部。全村总面积2.7平方公里,8个自然村组,全村总户数385户,人口2310人,全村耕地面积2541亩,辖区内小型沟塘较多。李营村下辖一个党支部,现有党员26人,流动党员8人。村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红薯等粮食作物生长。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沙土土壤为主,适宜猫爪草等中药材经济作物生长。   2016建档立卡全村贫困户16户,53人,低保8户42人,五保7户8人。   2017年5月10日走访排查摸底新增贫困户2户9人、。   全村无村办企业,集体经济薄弱。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960元,通过开展精准识别贫困农户:精准帮扶工作,力争在五个方面有大的突破:一是生产条件有大改变;二是生活条件有大改善;三是社会事业有大发展;四是社会保障水平有大提高;五是生态环境有大改观。确保2019年全面脱贫,2020年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   二、贫困农户状况   一是贫困农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大多属于农村特困人员和低保户,脱贫难度大,靠农业种植为生,自给自足,无经济来源,生活条件极差。二是贫困户中有部分无脱贫能力,脱贫形式严峻。部分聋哑人、癫痫病人、残疾人、智障人等,他们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关怀生存。四是村级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财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李营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集体经济弱,财力投入扶贫开发非常有限,依靠财政救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三是社会民生事业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家庭联产承包后,农民经营主要以家庭为主,以扶困救济的专业合作社建设滞后,对困难农户帮扶力度不大。   李营村主要从事特色种植和养殖业,主要是种植猫爪草、优质水稻和弱筋小麦;主要养殖肉牛、养羊、稻虾共养、稻鳅共养。李营村没有特色的旅游发展资源。  

费湾村

  费湾村地处王家岗乡西北部,处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侯明显,雨热同季,光热资源丰实。1984—2004年,平均气温15.6℃;积温5587℃;降水量955.6毫米,多雨年份达1500.6毫米(1991年),少雨年511.8毫米(2001年),7至9月的雨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日照时数1989.8小时,日照率为42%;无霜期年均226天,最长年份可达271天,最短年份也有178天;年均风速2.4米/秒。全村总面积2.8平方公里,6个自然村组,全村总户数385户,人口1734人,共有贫困户16户37人,一般贫困户3户12人,全村耕地面积1985亩,低保贫困户5户16人,五保贫困户8户9人。下辖一个支部,现有党员20人,其中流动党员8人。   费湾村无村办企业,集体经济薄弱,没有主导产业,后劲不足。费湾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种植业、养殖业、务工收入三大方面。费湾村主导致富产业:中草药猫爪草、弱筋小麦、高产水稻等种植业,外出转移就业等。费湾村安全饮水全覆盖、电力设施全覆盖、通信设施全覆盖、广播电视全覆盖;有主要通村硬化路、有标准的卫生室、标准化文化活动场所。   费湾村主要从事特色种植和养殖业,主要是种植猫爪草、优质水稻和弱筋小麦;主要养殖肉牛、养羊、稻虾共养、稻鳅共养。费湾村没有特色的旅游发展资源。  

吴岗村

  吴岗村位于王家岗乡中心,东邻小圩村,南邻丁岗村、北邻乡政府。处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   季风气侯明显,雨热同季,光热热资源丰实。1984-2004年,   平均气温15.6℃;积积温5587℃;降水量9556毫米,多雨年   份达15006毫米(1991年),少雨年5118毫米(2001年),7至9月的雨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日照时数1989.8小时,日照率为42%;无霜期年均均226天,最长年份可达271天最短年份也有178天;年均风速2.4米/秒。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10个自自然村组,全村总户数454户,人口2728人。下辖一个支部,现有党员32人,其中流动党员18人。全村耕地面积629亩,林地面积65亩,全村贫困户54户140人,占总人口的5.13%,低保22户户80人,五保21户30人般贫困户11户30人。   吴岗村无村办企业,集体经济薄弱,没有主导产业,后劲不足。村集体经济主要依托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通过贵选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吴岗村为非贫困村。吴岗村主要从事特色种植,主要是种植猫爪草、优质水稻和弱筋小麦。吴岗村没有特色的旅游发展资源。  


马关村特产大全




马关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