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湾村基本情况简介
一、村基本情况
邓湾村辖15个村民组,10个自然村,总户数734户,总人口4243人;党员62人,村两委7人。全村总面积7620亩,其中耕地面积4300亩。全村种植弱精小麦2800亩,优质水稻3600亩,猫爪草20亩,花生、油菜等约400亩。全村有劳动力人数2185人,外出务工人数870人(其中贫困户48人、非贫困户822人),全家外出户258户1491人(其中:贫困户4户14人;非贫困户254户1477人)。2017年人均收入9999元,村集体收入2.6万元。
二、脱贫攻坚情况
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73人;一般贫困户26户104人;低保贫困户18户55人;五保贫困户8户14人。因病致贫47户159人;比率37.47%,因残致贫1户2人,比率0.47%;因学致贫2户5人;比率1.18%,缺劳动力致贫2户7人,比率1.65%。贫困村2016年贫困发生率4.08%。2017年脱贫4户14人。目前已脱贫4户数14人,未脱贫48户159人;现在的贫困发生率3.75%。2018年计划脱贫31户数132人,脱贫后贫困发生率0.31%,还有17户27人不能脱贫(其中6户五保户,分别是吴天新、陈金水、王祥明、徐金明、王立新、刁少平。11户无劳动力户,分别是王文林、王炳洲、王明新、王西龙、吴文均、胡继珍、孙其为、徐文秀、蒋志英、孙进付、吕建彬)。
三、脱贫的措施
已脱贫户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转移就业,2、中药材种植,3、到户增收,4、金融扶贫,5、医疗扶贫,6、教育扶贫,7、社会保障,8、稻虾养殖带贫,9、安全饮水,10、危房改造,11、道路、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
2018年计划脱贫的户分类到户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转移就业:吴文炳、吕志喜、李泽华、王有和、叶照喜、王明芳、王立泽、孙其友、吕国英、徐峰、吴天顺、宋兰英、郭兰英、通炳海、吴昌群、叶照红、王新华、陈树学、廖焕银、吴文贤、李振清、刘闯、吴文友、王西凤、王爱群、雷洪学、刘其超、陈树强、李敏、汪猛、吕洪芳
四、“1+N+M”扶贫情况
转移就业:覆盖35户48人务工;建档立卡贫困户无劳动力户17户27人。
产业扶贫:到户增收52户、5类11项产业52户173人、金融扶贫个贷企用7户。
行业扶贫:2017危房改造2户9人,2018年计划改造5户17人。安全饮水734户4243人,教育扶贫4户4人,医疗扶贫办理慢性病本17本、电力扶贫等覆盖18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527206 | 464000 | -- | 查看 邓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邓湾村 |
邓湾村基本情况简介 一、村基本情况 邓湾村辖15个村民组,10个自然村,总户数734户,总人口4243人;党员62人,村两委7人。全村总面积7620亩,其中耕地面积4300亩。全村种植弱精小麦2800亩,优质水稻3600亩,猫爪草20亩,花生、油菜等约400亩。全村有劳动力人数2185人,外出务工人数870人(其中贫困户48人、非贫困户822人),全家外出户258户1491人(其中:贫困户4户14人;非贫困户254户1477人)。2017年人均收入9999元,村集体收入2.6万元。 二、脱贫攻坚情况 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73人;一般贫困户26户104人;低保贫困户18户55人;五保贫困户8户14人。因病致贫47户159人;比率37.47%,因残致贫1户2人,比率0.47%;因学致贫2户5人;比率1.18%,缺劳动力致贫2户7人,比率1.65%。贫困村2016年贫困发生率4.08%。2017年脱贫4户14人。目前已脱贫4户数14人,未脱贫48户159人;现在的贫困发生率3.75%。2018年计划脱贫31户数132人,脱贫后贫困发生率0.31%,还有17户27人不能脱贫(其中6户五保户,分别是吴天新、陈金水、王祥明、徐金明、王立新、刁少平。11户无劳动力户,分别是王文林、王炳洲、王明新、王西龙、吴文均、胡继珍、孙其为、徐文秀、蒋志英、孙进付、吕建彬)。 三、脱贫的措施 已脱贫户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转移就业,2、中药材种植,3、到户增收,4、金融扶贫,5、医疗扶贫,6、教育扶贫,7、社会保障,8、稻虾养殖带贫,9、安全饮水,10、危房改造,11、道路、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 2018年计划脱贫的户分类到户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转移就业:吴文炳、吕志喜、李泽华、王有和、叶照喜、王明芳、王立泽、孙其友、吕国英、徐峰、吴天顺、宋兰英、郭兰英、通炳海、吴昌群、叶照红、王新华、陈树学、廖焕银、吴文贤、李振清、刘闯、吴文友、王西凤、王爱群、雷洪学、刘其超、陈树强、李敏、汪猛、吕洪芳 四、“1+N+M”扶贫情况 转移就业:覆盖35户48人务工;建档立卡贫困户无劳动力户17户27人。 产业扶贫:到户增收52户、5类11项产业52户173人、金融扶贫个贷企用7户。 行业扶贫:2017危房改造2户9人,2018年计划改造5户17人。安全饮水734户4243人,教育扶贫4户4人,医疗扶贫办理慢性病本17本、电力扶贫等覆盖18户。 |
陈台村 |
陈台村村情概况 一、地理位置 陈台村位于邓湾乡东部,距离乡政府驻地1公里,全村共7个村民组4个自然村,全村共360户,现总人口1510人。全村总面积4216亩,耕地面积1730亩。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8人,村两委5人,监委会3人.全村劳动力人数826人,外出务工人数405人.2017年人均收入9860元,村集体收入5.8万元. 二、经济发展情况 1、耕地面积1730亩,全村种植弱筋小麦860亩,优质水稻1360亩,中药材420亩。 2、稻虾养殖100亩 3、光伏发电21组 4、整理大塘100亩 三、气候环境 1、陈台村村内绿树成荫,花草相连,地势平坦,风景秀丽,水域面积大,林木资源丰富。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侯明显,雨热同季,光热资源丰实。 四、人居环境 1、全村路段实施了绿化、亮化,新装路灯34盏,村部治理达到“五化”标准。 2、村配备了环保员4人,对全村生活垃圾做的日产日清。 3、在各个村民组放置垃圾桶,共计37个,解决了生活垃圾随意乱丢的问题。 4、开展“文明庭院”活动,用活爱心超市,不定期对卫生环境好的户和组进行表彰,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得到根本改变。 |
樊围村 |
樊围村村情概况 一、基本情况 邓湾乡樊围村位于该乡正西方,属于岗地平原地区。东和邓湾村为邻,西与芦集乡张楼村接壤,南面靠近龙岗村,北与马集镇李西围子村接壤。系非贫困村,管辖8个村民组,总户数309户,总人口1746人;党员32人,村两委5人。全村总面积3610亩,其中耕地面积2453亩。全村种植弱筋小麦1920亩,优质水稻2100亩,花生、油菜等约200亩。全村有劳动力人数1185人,外出务工人数677人,全家外出户79户341人。2017年人均收入7960元。其中低保户69户73人、五保户10户11人(集中供养1户、分散供养9户)、一般农户284户1662人。 二、社会公益事业及经济发展现状 (一)基本设施建设状况 全村农村电网入户改造率达100%,移动、联通、电信、无线信号通讯网络覆盖率达90%,电视网络覆盖率达75%,村村通公路一条,县二级公路纵横贯穿辖区西部,金城门业”、“小龙虾养殖”、“村级连网超市”等企业居伏筹建在内。 (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1、计划生育及卫生: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比降低4%,村卫生室一个。 2、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为100%,农村低保覆盖人数75人,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9.7%,农村危房改造占农村危房总数68%。 (三)产业状况及经济发展 樊围村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是种植业、畜禽鱼类养殖业为主,盛产水稻、花生、小麦、红薯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全村已发展养殖黄牛、生猪、羊专业户8户,增收率同比往年上升40%。 |
龙岗村 |
龙岗村位于邓湾乡西南距离邓湾乡政府驻地3公里,全村共11个村名组3个自然村,共479户,现总人口2468人,耕地面积3054亩。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4人,其中流动党员14人。通过精准识别,龙岗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05人,目前都未脱贫,全村共有五保户19户20人,其中五保贫困户18户19人,全村共有低保户32户35人,其中低保户贫困户8户29人。 一、基础设施方面:1、2014至2017年度修建大桥3座,全村通组水泥路全部通畅,2017年土地整理项目打井42眼,挖塘7个,挖排涝渠2公里,解决全村灌溉用水和排涝问题,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2、2016年龙岗村新增5台供电变电器,满足了居民的生产生活用电。3、安全饮水已全面覆盖,宽带已通组到户,群众可以在家上网和观看网络电视,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有线电视,无线广播也已实现全村覆盖,村部建有党建WIFI,供群众免费上网使用。 二、产业发展方面:1、与荣月养牛合作社合作,实行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10户贫困户人口临时就业并实现稳定脱贫。2、龙岗村重点发展优质水稻、弱筋小麦、稻鳅、稻渔养殖等三大特色产业。吸引外出成功人士吕荣伟返乡创业,流转土地200多亩,新建200亩稻鳅养殖合作社,可带动脱贫20户以上。3、引导贫困户搞特色种植,重点推广种植紫云英,2017年种植面积达300亩以上。 三、人居环境方面:1、对全村两条主干道路进行培土,对两旁3000棵树进行涂白。2、对村内主干道实施了绿化、亮华,新装路灯30盏。3、村配备了环保员4人,在全村修建了13个垃圾池,放置24个垃圾桶,对全村生活垃圾做的日产日清。4、开展文明庭院活动,不定期对生活环境好的户和组进行表彰,村容村貌、户容户貌、社会风气得到根本改变。 |
罗营村 |
罗营村村情概况 罗营行政村隶属淮滨县邓湾乡,位于县城西南32公里处淮河北岸,三面环河,地域偏僻,历史上多发洪涝灾害,是灾后重建村、贫困村。全村面积约4平方公里,耕地1762亩,林地650余亩,以传统小麦、花生、玉米等种植业为主。现有村民618户3027人,分为罗营、赵湾、樊湾三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9人,党员58人;现有小学、幼儿园、卫生所和幸福院各一座,建档立卡贫困户147户630人。 根据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基于罗营村致贫原因和村情特点,2015年9月以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按照“精准扶持与公益帮扶相结合、输血扶贫与造血规划相结合、经济发展与育才帮扶相结合、短期脱贫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加强组织建设、实施精准扶贫、开发致富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帮扶教育事业、建设平安乡村”的发展目标,先急后缓、先易后难、总览全局、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努力实施整村推进、学校扩建、道路硬化、桥梁架设、沟渠疏浚、排水排污、绿化照明、饮用水改造、文化体育场所建设、村部和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等30多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和扩大茶叶种植、弱筋小麦种植、肉牛养殖等农业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服装、鞋业、油料等加工产业,打造特色优势品牌,兴办集体企业,壮大集体经济。支持和建立义务巡逻队、文艺舞蹈队、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公益组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平安村组,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目前,全村干部群众脱贫攻坚、众志成城,产业带动、全面发展,有信心有决心早日建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小康村。 |
王台村 |
王台村村情概况 一、地理位置 王台村位于邓湾乡东南部,距邓湾街道3.5公里,东靠京九铁路南邻准河,西与徐门村、北与王寨村接壤,距淮滨县城30公里。全村592户2548人,分13个村民组,沿淮河堤分布居住9个村民组,属人多地少村,全村共有劳动力1033人,近70%的劳动力在外务工,全家外出务工86户。党员44人,村总面积5500亩,耕地面积3300亩。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300亩,其中水田500亩,旱地2800亩。农作物以种植水稻、小麦、花生为主,村内集体经济收入2.1万元。 一、基础设施:1、2014-2017年度修建小桥4座,全村各村民组互通水泥路,实现全部通畅。2016-2017年度土地整理项目打井25眼,挖塘4个,挖排涝渠2公里,解决全村灌溉用水和排涝问题,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2、全村安全饮水已全覆盖,自来水已免费安装到户。3、新建标准化卫生室1个,满足了群众就近看病就医的需求。4、宽带实现全村全覆盖,宽带已通组到户。群众可以在家上网和观看网络电视,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有线电视、无线广播也已实现全村覆盖。村部建有党建WIFI,供群众免费上网使用。5、新建水冲式标准卫生间1座,6个垃圾池。 二、产业发展:一是通过产业合作社带贫。与沿淮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益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在王台村流转土地300亩,种植茶树、花生、水稻、中药材种植,户亩均增收300元以上。可带动10户贫困人口长期稳定就业,并实现稳定脱贫。 三、人居环境:1、对全村2条主干道路肩进行了培土,对两旁树木进行了涂白。2、对一组至村部路段实施了绿化、亮化,新装路灯30盏。3、村配备了环保员3人,对全村生活垃圾做的日产日清。4、在各个村民组放置垃圾桶,共计30余个,解决了生活垃圾随意乱丢的问题。5、开展“文明庭院”活动,不定期对卫生环境好的户和组进行表彰,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得到根本改变。 |
王寨村 |
一、村基本情况 王寨村辖6个村民组,3个自然村,总户数352户,总人口1484人;党员31人,村两委5人。全村总面积2108亩,其中耕地面积1528亩。全村种植弱精小麦1100亩,优质水稻200亩,猫爪草50亩,花生、油菜等约1300亩。全村有劳动力人数890人,外出务工人数530人(其中贫困户5人、非贫困户525人),全家外出户181户927人(其中:贫困户2户5人;非贫困户179户925人)。2017年人均收入9860元,村集体收入2.1万元。 二、脱贫攻坚情况 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59人;一般贫困户7户31人;低保贫困户5户21人;五保贫困户6户7人。因病致贫3户10人;比率0.67%,因学致贫1户4人;比率0.27%,缺劳动力致贫5户8人,比率0.54%。贫困村2016年贫困发生率3.91%。2017年脱贫12户52人。目前已脱贫12户数52人,未脱贫6户7人;现在的贫困发生率0.47%。2018年计划脱贫0户0人,脱贫后贫困发生率0.47%,还有6户7人不能脱贫(其中6户五保户,分别是赵兰英、崔守英、王学宾、王清海、任绪珍、耿志国)。 三、脱贫的措施 已脱贫户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转移就业,2、中药材种植,3、到户增收,4、金融扶贫,5、医疗扶贫,6、教育扶贫,7、社会保障,8、安全饮水,9、危房改造,10、道路、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 四、“1+N+M”扶贫情况 转移就业:覆盖11户4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无劳动力5户5人(其中五保5户5人,赵兰英、崔守英、王学宾、王清海、任绪珍),有劳动力无务工1户7人。 产业扶贫:到户增收18户、5类11项产业18户59人、金融扶贫5户。 行业扶贫:危房改造1户,安全饮水352户1484人,教育扶贫6户11人,医疗扶贫、电力扶贫等覆盖352户1484人。 |
小集村 |
小集村村情概况 小集村位于邓湾乡南,距离乡政府驻地5公里,全村共11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共670户,现总人口3254人,耕地面积4970亩。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2人,其中流动党员35人。通过精准识别,小集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8户500人、目前还有61户199人未脱贫,其中10户为政策兜底户;全村共有五保户15户共16人,其中五保贫困户6户6人;全村共有低保户61人,其中低保贫困户57户60人。 一、基础设施方面:1、2014-2017年度修建大2座,小桥6座,全村各村民组互通水泥路,实现全部通畅;2016-2017年度土地整理项目打井3眼,挖塘6个,挖排涝渠5.5公里,解决全村灌溉用水和排涝问题,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2、2016年度小集村新增11台供电变压器,满足了居民生产生活用电。3、全村安全饮水已全覆盖,自来水已免费安装到户。4、文化广场和新村部已投入使用。5、新建标准化卫生室1个,满足了群众就近看病就医的需求。6、宽带实现全村全覆盖,宽带已通组到户。群众可以在家上网和观看网络电视,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有线电视、无线广播也已实现全村覆盖。村部建有党建WIFI,供群众免费上网使用。7、新建水冲式标准卫生间两座,7个垃圾池。 二、产业发展方面:与河南耀圣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土地流转547亩新品种订单种植推广、示范、收购、加工、烘干、经济为一体、。通过新品种订单种植、拉长产业链条,半夏种植户亩均增收500元以上。该产业可带户贫困人口长期稳定就业,128户贫困人口临时就业,并实现稳定脱贫。 三、人居环境方面:1、对全村4条主干道路肩进行了培土,对两旁树木进行了涂白。2、对铁路至村部路段实施了绿化、亮化,新装路灯30盏。3、村配备了环保员8人,对全村生活垃圾做的日产日清。4、在各个村民组放置垃圾桶,共计40余个,解决了生活垃圾随意乱丢的问题。5、开展“文明庭院”活动,不定期对卫生环境好的户和组进行表彰,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得到根本改变。 |
新寨村 |
新寨村村情概况 一、村情概况 新寨村位于邓湾乡的西南方向,分别与赵店、龙岗、罗营为邻,与芦集接壤,距乡6公里,距县城25公里,全村村干部6名,事务管理员10名,党员34名,下辖10个村民组,4个自然村庄,780户,总人口2885人(在家户数384户、人口1501名,全家外出396户、人口1384名),低保39户41人;五保32户33人;残疾人56户57人;贫困发生率5%,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163人,其中未脱贫贫困户64户163人(含低保15人、五保33人、残疾19人),已脱贫0户0人。现有土地面积4680亩(耕地2225亩,林地110亩,水面积150亩,其他土地面积2195亩),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 二、产业支撑 1、特色种植业推广 (1)弱筋小麦种植:2015年以来新寨村协调县农业局、“金豫南”公司重点支持新寨村种植弱筋小麦发展,统一供种、供肥、供药,统一技术指导。2018年新寨村“两委”引导新寨村民普及弱筋小麦种植,种植面积可达2087亩。该项目可覆盖贫困户64户,163人。 (2)优质水稻种植:2018年新寨村种植优质水稻1864亩。 (3)蔬菜、林果、中药材种植:2017年新寨村“两委”引导新寨村群众种植蔬菜、林果业、中药材230亩,依托“淮滨县新寨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一分六统一”,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做到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市场化,环境生态化,产品绿色化。通过承包贫困户土地,以集中租赁的方式实现规模化种植,带动当地就业,激励了当地农民和贫困户脱贫致富。该项目覆盖贫困户22户,91余人。 三、服务产业 为实现2019年新寨村整村推进,按照“1+7”标准要求,新寨村加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年底前实现各项工程项目达标验收合格。 1、道路交通已改善。2017年土地政治项目新建道路5条5500米。2017年一条4.5米宽的通村道路已经完工,各村民组之间已实现互通硬化生产路。 2、安全饮水已全覆盖。2017年自来水已全部免费安装到户,新寨村贫困户饮用水全部符合安全卫生评价指标。 3、宽带实现全覆盖。目前新寨村光纤宽带线路已全部到户。 4、电力电网已完善。2017年新寨村又新增变压器4台,目前电力电网全部满足新寨村全体村民生产生活用电的需求。 5、文化广场及新村部建设项目已经实施。新寨村文化广场前期已做好规划,新村部选址已选定,预计2018年5月底竣工。 6、标准化村卫生室已经建成使用。 7、有线数字电视、无线广播已实现全覆盖。 8、水利设施建设已完善。全村现有抗旱机井29眼,其中2017年新打抗旱井8眼,补充了夏季农业用水的缺口,目前新寨村水利基础设施基本满足全村农业生产需求。 9、幸福院、幼儿园、小学学校各一所(在校学生109名,教师11名)。 10、新安装路灯30盏。 |
徐门村 |
徐门村村情概况 一、地理位置 徐门村位于邓湾乡南3公里处,南隔淮河与潢川县相望,北经邓赵公路,与省道信阜公路相连,东临王台村,西连叶台村。2006年高标准建设徐门社区,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近年来先后荣获省级“生态文明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国文明镇村等荣誉称号。 二、人口分布 全村560户,2658人,党员38人,辖15个村民组,其中低保户79户81人,五保户11户13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137人,其中低保户贫困户22户97人,五保贫困户11户13人,一般贫困户11户27人,2017年脱贫12户51人。 三、经济发展 全村总面积1967亩,耕地1680亩,农作物以种植小麦,水稻,花生为主,村内集体经济经济发展薄弱,无企业。近年来,生猪、肉牛养殖,花木、中药材等产业发展迅速,群众收入得到较大提高。积极引导群众种植金豫南弱筋小麦1200余亩,可增收41万余元;2016年生猪年出栏4000多头,肉牛300多头,肉羊800多只,,人均纯收入达5800元。 四、气候环境 徐门村村内绿树成荫,花草相连,地势平坦,风景秀丽,水域面积大,黄砂、林木资源丰富。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侯明显,雨热同季,光热资源丰实。 |
叶台村 |
叶台村位于邓湾乡南,距离乡政府驻地2公里,全村共16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共768户,现总人口3749人,耕地面积2972亩。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4人,其中流动党员15人。通过精准识别,叶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25人、全村共有五保户14户共14人,其中五保贫困户6户6人;全村共有低保户118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0户36人。 一、基础设施方面:1、2017-2018年度修建大桥1座,全村各村民组互通水泥路,实现全部通畅。2016-2017年度挖排涝渠1.5公里,解决1.2.3.4.5村民组灌溉用水和排涝问题,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2、2017-2018年度叶台村新增10台供电变压器,满足了居民生产生活用电。3、全村安全饮水已全覆盖,自来水已免费安装到户。4、2018年文化广场和新村部总备投入使用。5、新建标准化卫生室1个,满足了群众就近看病就医的需求。6、宽带实现全村全覆盖,宽带已通组到户。群众可以在家上网和观看网络电视,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有线电视、无线广播也已实现全村覆盖。村部建有党建WIFI,供群众免费上网使用。7、2018年准备新建水冲式标准卫生间1座,4个垃圾池。 三、人居环境方面:1、对全村4条主干道路肩进行了培土,对两旁树木进行了涂白。2、对邓湾至村部路段2018年准备实施了绿化、亮化,新装路灯70盏。3、村配备了环保员4人,对全村生活垃圾做的日产日清。4、在各个村民组放置垃圾桶,共计40余个,解决了生活垃圾随意乱丢的问题。5、开展“文明庭院”活动,不定期对卫生环境好的户和组进行表彰,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得到根本改变 |
张祠堂村 |
张祠堂村位于邓湾乡北,距离乡政府驻地2公里,全村共14个村民组10个自然村,共618户,现总人口2758人,耕地面积5180亩。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7人,其中流动党员15人。通过精准识别,张祠堂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5户732人、目前还有13户47人未脱贫,其中9户为政策兜底户;全村共有五保户15户共16人,其中五保贫困户7户8人;全村共有低保户47人,其中低保贫困户24户25人。 一、基础设施方面:1、2014-2017年度修建大桥3座,小桥6座,全村各村民组互通水泥路,实现全部通畅。2016-2017年度土地整理项目打井25眼,挖塘4个,挖排涝渠2.5公里,解决全村灌溉用水和排涝问题,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2、2016年度张祠堂村新增11台供电变压器,满足了居民生产生活用电。3、全村安全饮水已全覆盖,自来水已免费安装到户。4、文化广场和新村部已投入使用。5、新建标准化卫生室1个,满足了群众就近看病就医的需求。6、宽带实现全村全覆盖,宽带已通组到户。群众可以在家上网和观看网络电视,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有线电视、无线广播也已实现全村覆盖。村部建有党建WIFI,供群众免费上网使用。7、新建水冲式标准卫生间两座,14个垃圾池。 二、产业发展方面:一是通过建扶贫车间带贫。与淮滨县联发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合作,在洼刘庄建设集鲁花新品种订单种植推广、示范(产前培训,产中、产后服务)、收购、加工、烘干、物流为一体、服务面积10万亩以上的综合服务园区一个。通过新品种订单种植、拉长产业链条,花生种植户亩均增收500元以上。该扶贫车间可带动20户贫困人口长期稳定就业,300户贫困人口临时就业,并实现稳定脱贫。 三、人居环境方面:1、对全村4条主干道路肩进行了培土,对两旁树木进行了涂白。2、对洼刘庄至村部路段实施了绿化、亮化,新装路灯70盏。3、村配备了环保员6人,对全村生活垃圾做的日产日清。4、在各个村民组放置垃圾桶,共计40余个,解决了生活垃圾随意乱丢的问题。5、开展“文明庭院”活动,不定期对卫生环境好的户和组进行表彰,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得到根本改变。 |
赵店村 |
赵店村村情概况 一、地理位置 赵店村位于淮滨县邓湾乡西南,南隔淮河与潢川县相望,北经三号路接邓赵公路,与省道信阜公路相连。地处淮河行洪滩区,东与叶台村毗邻,南与潢川县的上油岗乡接壤,西面和新寨村相连,北面与龙岗村相邻,距淮滨县城25公里。 二、人口分布 全村下辖10个村民组,2个自然村,505户,2467人,均为农业人口。2016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贫困人口114人,低保贫困户10户,人口40人,五保贫困户17户,17人。2017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人口126人。新增贫困户4户,17人。2016年底自然脱贫5户5人,2017年脱贫3户11人,2018年计划脱贫16户69人。劳动力1326人,外出务工880人,全家外出186户817人(其中贫困户6户18人,非贫困户180户799人),他们主要集中在浙江、上海、江苏和广东等省市,也有一部分在北京、郑州等地。随着淮滨县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一部分人也回到本地区务工经商。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350元,村集体收入2.2万元。 三、经济发展 全村总面积3951亩,其中耕地2735亩,收入主要来源县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主导产业种粮、种经济作物,赵店村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花生等经济农业产物,小范围种植风景树、猫抓草、紫云英、茶树等。近年来,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强化农业生产,推广紫云英、绿化树等的种植,发展鱼塘、养殖等增加农民收入。 四、气候环境 赵店村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侯明显,雨热同季,光热资源丰实。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