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村位于王店乡南1公里处。东与刘桥村接壤,西与赵寨村毗邻,南与沙坝村接壤,北与王店村毗邻。
全村下设9个村民组,369户,1604人,耕地面积4015亩,村“两委”成员6人,全村共有党员49人。现有村卫生室一所,村医1人。农民以种植水稻、蔬菜、果木花卉为主,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
桃园村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坚特立足农业,跳出农业求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村内建复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永胜种植专业合作社。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有稻虾、稻鱼养殖460亩,费岗风景旅游开发区300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527208 | 464000 | -- | 查看 桃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张扬村 |
张扬村位于王店乡西10公里处,南邻吴楼,西邻潢川县上油岗乡丁楼村,北邻张庄乡长埝村,东与半岗村接壤,距王店乡乡政府10公里。现有总面积5800亩,实有耕地2700亩. 张扬村历史文化悠久,是连接淮滨、潢川必经之路,是小集镇之一。区位优势好,人文环境优良。 全村共385户2075人,均为汉族。2018年村内有低保户62户69人,五保户20户21人。全村参加养老保险649人,占村总人口的31.27%;参加合作医疗2030人,基本接近应保尽保,人人享有医疗保险。目前村里已经完成了垃圾清理工作,并建立了卫生长效机制,有保洁员专门负责,路边配备垃圾桶。确保村里的整洁、卫生。 张扬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强化基础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促进支村两委班子成员提高综合素质,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村均已接通自来水。村到乡道路为水泥路,村内各干道均为水泥路,并安装了路灯,交通方便。村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稳定,基础设施完善。 张扬村两委由6人组成。村内党员37人,在职村干部6名,村级组织后备干部1人,辖11个村民组。 近年来,张扬村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坚特立足农业做文章,跳出农业求发展,抓重点、攻难点、举亮点,有力地推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张扬村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盛产小麦、水稻、红麻、花生等,全村库渠水塘众多。现有耕地总面积2700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包括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村内建有淮滨县欣之娇服饰有限公司、淮滨县易家兴种养专业合作社小龙虾养殖基地、孔礼种植专业合作社、宋涛瓜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邦富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有稻虾、稻鱼养殖580亩。光伏发电站一处。 张扬村建有小学1所,村内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爱心超市1个。文化广场一处,极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
杨楼村 |
|
小店村 |
小店村地处淮滨县城王店乡南部,距离县城24公里。东与沙坝村相连,北靠新河,南邻白露河,西接杨楼村,是典型的平原地貌。小店村辖区有河湾,小店,大元,陈港,新庄,鲁桥,林场,吴圩,新河,杨圩,新业,洪石桥,蔡营,洪营14个民组,共计620户,2716人,全村耕地面积6000亩。全村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684人,占总人口数的96%以上。全村共有劳动力人口1263人,其中外出务工437人;贫困人口31户77人,其中一般扶贫户3户8人,五保贫困户9户13人,低保贫困户19户56人。近些年来,小店村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指标控制在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与地方水平持平,约4850元/人均。全村共有党员64名,村党组织设置为党支部,党员议事会成员3名,流动党员11名,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3名,村民代表14名。村‘两委’成员7人,其中,高中学历3人,初中学历4人。村内有小学1所、教师11人、在校学生13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个,从业医生3人,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2716人,参合率达100%;全村适龄人员全部参加养老保险;全村60周岁以上人员386人,领取农村养老保险金。 小店村现有贫困户32户78人,因病致贫22户41人,占总贫困户人口52.5%;因残致贫3户13人,占总贫困户人口10%;因学致贫4户16人,占总贫困户人口12%。2018年准备脱贫11户39人。因病致贫1户2人;占2%;因学致贫4户16人占比21%;;因残致贫3户13人,占17%;没有劳动力,3户8人占10%. 小店村产业发展如下:一是扎实做好特色种植业推广工作。全村共推广种植优质水稻3000亩,种植农户300户;种植紫云英800亩,种植户80户。农民群众实现了增产增收。二是大力促进养殖发展,村两委带领有养殖意愿的农户外出考察养殖项目。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提高养殖技能,大力扶持蛋鸡、三高猪、狮头鹅、稻虾供养等养殖业发展。目前已培育出小店组李义顶、陈港组胡省江、新河组丁广润、等第一批养猪、鸡大户。并为贫困户提供小额信贷,支持贫困户大规模发展养殖业。三是积极兴办产业扶贫车间。2017年以来,先后组织20多人外出参观考察,结合小店村实际情况,成功引进百亚编织企业在小店村设立扶贫车间。于2017年10月建成并投产的百亚编织扶贫车间占地325平方米。目前吸纳3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户10人。方便了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 |
李香铺村 |
李香铺村村距城区28公里,版图面积9平方公里。南邻白露河,河堤长4.5公里,北靠新河,河堤长5公里。村两委班子齐全,现有党员49名,60岁以上的老人有240人,残疾人25人,低保户100户,享受低保待遇的人104人。五保户12户,14人。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48人。规划全村2019年脱贫。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680户,2568人,耕地面积6000亩,人均耕地2.32亩,树林面积1200亩。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村内公路里程10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7公里,余下3公里全为泥土路。农民居住条件较好。全村现有砖混楼房户496户,其他房户184户。村民饮水安全。2015年村内网线部分安装完成,手机信号实现全覆盖。李香铺村以种植水稻为主,部分农户发展黄牛、蛋鸡、生猪养殖。 |
吴楼村 |
吴楼村村情概况 一、村情概况 吴楼村位于王店乡政府西南8公里,距县城28公里,东与杨楼接壤,西与潢川县、南与固始县相连,北与张阳相接。属平原地区,辖14个村民组。全村人口550户2160人,耕地5500亩。2017年5月贫困户17户35人;2017年11月新识别6户14人,目前吴楼村现有贫困户23户49人,其中未脱贫户23户49人。全村已实现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全村居民已基本通自来水,基本家家有电视、手机。吴楼村是传统农业村,居民大多从事农业生产,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一)农业种植业方面 通过多年的持续投入建设,道路、机井、生产用电等农业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耕作。近年来,村“两委”积极响应县乡号召,立足村情实际,不断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引进发展紫云英、弱筋小麦、杂交水稻等高收益种植产品,2017年推广面积已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90%。 (二)文化教育状况 吴楼村建有小学一所,村委会建有文化阅览室1个,文化广场一个,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三)村务公开状况 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公示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实行村财务、政务公开。 (四)基层组织状况 吴楼村现有中共党员35人。现有村“两委”5人,分别是: 支部书记:龚常仁 支部委员:吴昌桥张强 村委委员:张利周德华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加强村部基础建设,改善村部面貌。2016年建设民政便民服务大厅,并配套相关办公设备,改变其落后的村容村貌,改善群众生活办事环境。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大党员培训力度。定期开展三会一课,积极开展“两学一做”,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要求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率先发展、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及促进和谐方面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
沙坝村 |
沙坝村位于淮滨县王店乡南部,全村总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5900亩,其中水田4900亩,旱地1000亩,以传统的水稻、小麦、紫云英种植为主,经济结构较为单一。 全村下辖10个村民组,共有农户690户3125人,54人为中共党员。全村高中以上文化程序430余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800余人,在校大学生130余人。经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2014年、2015年、2017年三年间,有113户贫困户501人实现脱贫,沙坝村现有贫困人口122户438人,贫困发生率19.3%。全村现有五保户22户22人,低保户120户128人,残疾人26人。 沙坝村多彩田园扶贫基地田湖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位于沙坝村沙坝组,是一个以农资供应、生产指导、水稻种植、果树栽培、稻鳅、稻虾共养、水产养殖技术服务等。沙坝村共有养殖户20多户、种植优质水稻4000多亩、紫云英1000多亩、埠南、埠北组栽植“五月鲜”桃树80多亩,土地流转1000多亩。其他入驻沙坝村企业有、高磊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穗昌源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胡刚木材加工厂。 驻村第一书记孙云为县环保局副主任科员。村党支委成员3人,支部书记王克发,作风正派,扎实肯干,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强的“双带”能力。 |
胡垴村 |
胡垴村位于淮滨县王店乡政府东南部15公里,距离淮滨县城30公里处,东、南分别与固始县杨集乡隔河相望,西与本乡袁店村紧邻,北与期思镇新安村毗邻,全村辖胡垴、木厂、大埂、河湾、吴宅、金东、金西、黄营、杨寨、闸口、10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412户,村民1503人,党员33人。村内有小学一所,在校小学生62人。卫生室一所,执业医师1名。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5836亩,已水田为主,其中稻田5836亩,占耕地面积100%。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养殖、务工,2017年村人均收入为6050元。 作为全县97个贫困村之一,2018年胡垴村贫困发生率为17.5%,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8户525人,其中已脱贫141户512人,2018年未脱7户13人。 胡垴村两委班子共5人,班子成员工作能力较强,人员结构较为合理。村支部书记、村长工作经验较为丰富,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较高,两委班子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推动力。 胡垴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紫云英、油菜、芡实,受传统农业生产条件影响,农民收入较低,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状况。胡垴村“两委”一方面结合土壤肥厚性状良好、适于大面积机械化作业的特点,积极开展农业现代科技培训,依托专业合作社积极推广优质水稻、弱筋小麦种植项目。 其中主要致贫原因以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观念落后。2.产业结构单一。3.发展基础不牢。4.致富人才缺失。 胡垴村产业发展如下: (一)好特色种植业推广工作,全村共推广种植弱筋小麦1500亩,种植农户310亩;优质水稻4800亩,种植农户380户;种植芡实250亩,种植190亩。农民群众实现了增收增产。 (二)围绕培育养殖业主导产业,带领“两委”成员和有养殖意愿的农户外出考察养殖项目,举办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养殖劳动技能,大力支持。肉牛养殖、稻虾共养等养殖业发展。目前已培育河湾组吴国心、吴宅组吴治喜、大埂组刘军、金圩组张新叶等一批养肉牛大户,并未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支持贫困户大规模发展养殖业。 (三)积极兴办产业扶贫车间。2017年来,先后10多人到外地参观考察,结合胡垴村实际。准备引进九牛服饰企业在胡垴村设立扶贫车间。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 目前,胡垴村“两委”这三家企业将继续带领全村群众及贫困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村集体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脱贫提供更好的发展土壤和空间。下一步,我们将在产业扶贫工作中从精、特、良、优方面着手打造更多的产业项目,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实现全村脱贫的目标。 |
袁店村 |
袁店村位于王店乡东南部,距乡政府12公里,东邻王店乡胡垴村,西靠王店乡李香铺村,南接固始县,北邻期思镇。全村共340户,人口1718人,村辖6个村民组,村两委成员5人,全村共有党员31人,现有村级小学1所,村卫生室1所。全村现有耕地总面积4400亩,主要以种植水稻、紫云英、芡实为主,收入来源包括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41人,其中五保贫困户4户5人,占比12%;低保贫困户9户30人,占比73%;一般贫困户3户6人,占比15%,贫困发生率为2.39%。按照致贫原因分析,主要致贫原因为:因病致贫9户20人,占比49%;因残致贫6户18人,占比44%;因学致贫1户3人,占比7%。 袁店村目前社会现状:一是人力资源质量不高,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袁店村文盲、半文盲劳动力相对较多,贫困户思想保守,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严重,发展意识不强,缺乏致富思路和致富技能,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二是目前袁店村农田灌溉渠道不完善,大部分农田基本使用水井、沟水灌溉,村级道路仍存在有砂石路,逢雨水天气,道路泥泞,影响村民的日常和生产使用。三是农业基础条件太差,产出效益普遍低下,机械化程度低,作物单一,农业生产基础十分薄弱。 袁店村精准扶贫工作措施: 1、推进产业扶贫。依托袁店村近1000亩芡实种植基础,计划鼓励和发动群众再计划扩大种植规模。与田湖专业合作社合作,在全村推广优质水稻种植,并同时引进稻鳅共养的先进养殖模式,为全村80%以上农户实现增产增收。 2、推进健康扶贫。免除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由财政代交。。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大病致贫、返贫等对象,通过五道医疗保障线制度,实现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全覆盖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有效衔接。 3、推进兜底扶贫。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实现脱贫的家庭,采取政策性保障兜底实现脱贫。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对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低保家庭,按规定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范围。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4、推进金融扶贫。成立村级金融扶贫服务站,帮助需贷款的贫困户实现“两免一贴”1000元—50000元小额贷款,助推金融扶贫政策落实。 5、推进教育扶贫。对全村学龄人员摸排,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扶贫政策,杜绝辍学、失学。普及义务教育,开展高等教育,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致力于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打牢脱贫致富根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 |
赵寨村 |
赵寨村情概况 一、地理位置 王店乡赵寨村地处淮滨县南部,距离县城24公里。东与王店村相连,北靠张庄乡三里村,南与村以新河为界,西邻本乡半岗村,是典型的平原地貌。 二、地形地貌 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整个地形呈长方形,地势较平坦,17个自然村组分散于全村,民居多为新建两层楼房。 三、气候气象 赵寨村属亚热带北缘湿润季风气候区。总的特征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冬季长,春秋短,年平均气温16.4℃左右,全年光照时数平均为197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462mm,无霜期249天以上,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和发育,昼夜温差明显,季节变化富有规律,通常夏季湿润多雨,冬季干旱少雨。 四、水文植被 全村水资源丰富,新河沿村南部蜿蜒东去注入淮河,较大池塘11口,水质特好,无污染、纯天然。赵寨村林种繁多,资源丰富,以速生杨为主。绿地覆盖率达90%。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行政概况 赵寨村辖17个自然村民组,全村总户数565户,人口2485人,全村耕地面积4447亩。全村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358人,占总人口数的95%以上。全村共有劳动力人口1489人,其中外出务工372人;贫困人口189户732人,近些年来,赵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指标控制在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与地方平均水平持平,约3800元/人均。 二、基层组织状况 全村共有党员32名,村党组织设置为党支部,党员议事会成员10名,流动党员11名,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3名,村民代表23名。 三、人员信息 帮扶领导:林好仁(王店乡人大主席) 包村干部:张世杰(王店乡工作人员) 选派干部:张玲(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培训股股长),现任赵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村党组织书记钟怀耀,主持党支部全面工作,包赵东赵西村民组。 村党支部委员王新中,负责负责留守党员教育培训、党群联系等工作,包王南、王北、凉厅3个村民小组。 村党支部委员宋金华,负责党员远程教育、党费收缴、组织发展等工作,包郑楼、赵楼、宋营3个村民小组。 村委会主任王中宝,主持村委会全面工作。包孟寨、陈庄2个村民小组。 村委会委员丁家现,负责民兵等工作,包塘南、塘北、耿营3个村民小组。 村委会委员洪燕负责妇联共青团、阳光村务工作。 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梁振明,负责村务监督工作;包陈圩、大东、大西3个村民组。 五、活动场所 赵寨村现正在进行文化大院建设,项目规模近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其中党员活动室3间90平方米。活动场所由文广新局承办。 六、村级经济 赵寨村把农业生产小麦、水稻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赵寨村党支部、村委会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大干、苦干,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农机合作社不断扩大规模,通过土地流转来推动土地规模化集约经营。 七、大型项目 2015年以来,赵寨村实施万方大塘清理改造工作,投入资金余万元,清理改造大塘3口。2017年,已立项实施赵楼排涝站项目工程,投资规模为60万元。新建村部投资34万余元,村组通水泥路12.3公里。 八、基础设施 (一)社会事业情况 村内有小学1所、教师13人、在校学生32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个,从业医生1人,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2485人,参合率达100%;全村适龄人员全部参加养老保险;全村60周岁以上人员264人,领取农村养老保险金。 (二)交通状况 全村共有道路约26公里,已硬化17公里,已立项实施,通组泥路12.3公里,仅能供小型农用车通行,受天气影响较大,交通状况尚需改善。 (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状况 境内有水塘21口,水养充足,有灌溉能力。有深水机井82眼,基本满足农田用水需求。部分农田基本设施老化,沟渠堰隐患突出。沿新河6个村民组对3000余亩农田排涝不畅,汛期易发生内涝。 (四)农村能源 大力推进改水改厕工作,完成改水改厕的卫生厕所500户,部分村民仍然采用传统能源满足日常生活。约有10%点农户安装太阳能。 (五)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村委会、村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搞规划、筹资金、上项目,全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要,塘南、塘北、耿营3个村民组新农村建设已经完成。 (六)道路建设 2017年,赵寨村抓住扶贫开发对良好契机,多方争取资金,积极规划上报项目,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拟投入资金610万元用于新建一所教学楼。通知49万元新建村部、文化广场;投资35万元新建村卫生室;长3800米、宽4.5米对进村主干路正在施工。另规划4000米的入户路已经立项,基本解决了赵寨村群众过去“出行难”的问题。农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七)农网改造及宽带入户 全村所有村民组均已完成农网改造,电力基本满足群众用电需求;通讯方便,电话、手机入户率达95%。宽带连接已近90%,较以前已有较大改善。 |
王店村 |
王店村位于王店乡中部,省道S216线、县道王期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全村有前营、后营、老寨、王庄、街东、街西、陈东、陈西、曹营9个村民组,现有居民420户172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68人,主要致贫原因为因病、因残和五保户。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710人,参合率99.41%。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卫生院。村内实现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辖区内两纵两横路均通路灯。王店村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现有中共党员44人。现有村“两委”5人。 王店村是传统农业村,居民大多从事农业生产,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全村耕地面积1730亩,有效灌溉面积为1690亩,其中高产稳产田地面积1560亩。主要种植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紫云英、油菜等。通过多年的持续投入建设,道路、机井、生产用电等农业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耕作。近年来,大力引进发展紫云英、弱筋小麦、杂交水稻等高收益种植产品,2016年推广面积已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90%。王店村群众依托位居乡集镇优势,各用其长、各尽其能,积极从事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商品零售、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房屋建筑等第三产业。现有大型超市2家,其他如饭店,专卖店等商家林立,为王店村提供就业岗位300个。已经成为全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王店村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在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坚强领导下,全村群众苦干实干,永不懈怠,共筑富强文明、幸福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建新村 |
建新村位于王店乡北边,交通十分便利。处于张庄乡淮南湿地兔儿湖交界南边。北距淮固息高速出口南站2.1公里,距216省道1公里,修建的淮滨至固始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连接省道216线横贯南北。 人口卫生 全村共330户,1360人。2018年村内有低保户79人,五保户11人。全村参加养老保险870人,占村总人口的50%;参加合作医疗1260人,基本接近应保尽保,人人享有医疗保险。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座落在建新村的卫生室,十分便利。目前村里已经完成了垃圾清理工作,并建立了卫生长效机制,有保洁员专门负责,路边配备垃圾桶。确保村里的整洁、卫生。 基础建设 建新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强化基础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促进支村两委班子成员提高综合素质,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村均已接通自来水。村到乡道路为水泥路,村内各干道均为水泥路,并安装了路灯,交通四通八达。村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稳定,基础设施完善。 基层组织 建新村两委由6人组成。村内党员38人,在职村干部6名,村级组织后备干部2人,辖8个村民组。 农村经济 近年来,建新村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坚特立足农业做文章,跳出农业求发展,抓重点、攻难点、举亮点,有力地推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建新村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盛产小麦、水稻、红麻、花生等。现有耕地总面积3500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包括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村内种植有十里桃林果园及桃花溪林园。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有稻虾、稻鱼养殖80亩,黄梨、桃园46亩。 文化教育 建新村建有小学1所,村内建有停车场、爱心超市1个。文化广场目前正建设中,极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
白岗村 |
白岗村村情概况 一.基本情况 白岗村位于淮滨县王店乡政府东东部3.5公里处,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663户,村民2858人,党员50人,建档立卡30户,52人,现有未脱贫户30户,共52人,总耕地面积7741亩。村小一所,在校小学生326人。村卫生室一所。白岗村地处平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西瓜、油菜为主,经济条件落后,农民收入较低。 (一)产业概况 白岗村有耕地面积7741亩,林地650亩,宜养水面350亩。地形比较平坦,地貌形态有平原、洼地差异。每年种植水稻6000亩,小麦500亩,其他品种750亩,紫云英860亩。由于小麦种植品种混杂情况严重,品种老化,零星散乱,品质差,产量低,价格低,而且卖粮难。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状况,白岗村结合土壤肥厚性状良好、适于大面积机械化作业的特点,积极推广双低油菜种植及西瓜、草莓种植项目。 (二)经济发展状况 王店乡白岗村2017年生产总值2600万元,人均纯收入9060元,全村贫困人口5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8%,贫困户人均纯收入2430元。 (三)致贫原因分析 1、自然灾害频繁,种不保收。由于处于淮河支流,水灾频繁,加之基础设施差,丰收没有保障 2、传统农作物种植品种单一,品质差,产量低,价格低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不高。 3、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率低。由于缺乏农业科技人才,特别因病基层专业人才和农村乡土人才不足,导致许多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品种得不到有效推广和普及,农业生产盲目性大,经济效益差,制约着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 4、农村产业化程度不高,当地经济发展缓慢。由于生产水平低,规模小,效益差,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经济规模化、集中化、高效化、科技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极大地制约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发展。 (四)发展潜力和优势 一因病土地资源丰富。全村土地面积7741亩,并且连片成块,由于老百姓勤劳,很少有抛荒现象存在,加上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对于实行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经营的模式容易推广。 二因病班子工作能力较强。白岗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班子人员结构较为合理。村支部书记、副书记工作经验较为丰富,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较高,村支两委班子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推动力。 二、发展思路和发展潜力 按照扶贫工作的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稳定增加村民收入为主要目的,以精准扶贫为主要手段,整合资金,集中投入,以整村推进为基础,统一规划,推动农业发展,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产业配套、改革创新投入机制,提高产业效益。同时强化村两委凝聚力,力求干部务实,民风淳朴。一因病要加强村民文化素质教育,改变群众生产、生活观念,利用好白岗村人多地广的优势,重点发展短、平、快产业;二因病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投入再发展,争取一定项目资金,引导农户实施,切实改变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三因病要重视科技教育扶持,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做好科技人才返乡工作,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促进扶贫项目的长远发展,完善推进,实现全村贫困农户彻底脱贫致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桃园村 |
桃园村位于王店乡南1公里处。东与刘桥村接壤,西与赵寨村毗邻,南与沙坝村接壤,北与王店村毗邻。 全村下设9个村民组,369户,1604人,耕地面积4015亩,村“两委”成员6人,全村共有党员49人。现有村卫生室一所,村医1人。农民以种植水稻、蔬菜、果木花卉为主,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 桃园村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坚特立足农业,跳出农业求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村内建复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永胜种植专业合作社。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有稻虾、稻鱼养殖460亩,费岗风景旅游开发区300亩。 |
宋营村 |
宋营村位于淮滨县王店乡政府东北部2公里处,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496户,村民1894人,党员4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19户,464人,现有未脱贫户25户,共68人,总耕地面积5200亩。村内有小学一所,在校小学生260人。卫生室一所,执业医师2名,规上企业三家。 宋营村两委班子共6人,班子成员工作能力较强,人员结构较为合理。村支部书记、村长工作经验较为丰富,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较高,两委班子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推动力。 宋营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弱筋小麦、西瓜、油菜,受传统农业生产条件影响,农民收入较低,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状况。宋营村“两委”一方面结合土壤肥厚性状良好、适于大面积机械化作业的特点,积极开展农业现代科技培训,依托专业合作社积极推广双低油菜及高产优质西瓜种植项目。目前已依托豫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申请百亩西瓜精品示范园、千亩高产水稻基地、千亩双低油菜示范基地等科技项目。另一方面,为解决宋营村及周边村庄留守妇女多,就业思想迫切,村“两委”引导她们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加快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步伐。止前,宋营村已有规上企业三家:主要是洛信木业有限公司、百亚工艺品有限公司宋营村扶贫车间、君子林服饰宋营分公司。三个公司可吸纳就业人员10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60多人,实现就业人员平均月收入1200元以上。这三家企业将继续带领全村群众及贫困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村集体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脱贫提供更好的发展土壤和空间。下一步,我们将在产业扶贫工作中从精、特、良、优方面着手打造更多的产业项目,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实现全村脱贫的目标。 |
刘桥村 |
刘桥村位于王店乡政府东南3公里处,全村辖16个村民组,现有居民687户2781人,耕地面积8100亩。 2017年,刘桥村已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58人,其中五保贫困户2户3人;低保贫困户17户41人;一般贫困户7户14人,贫困户覆盖率4%,贫困人口覆盖率2%. 刘桥村两委不断摸索乡村创新思路,调整传统种植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优化产业,按照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总要求,按照精准扶贫到村“1+7”、到户“1+N”帮扶措施,坚持优化传统农业模式为策略,以稳定增加村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手段,整合资金,集中投入,统一规划,推动农业发展,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产业配套、改革创新投入机制,提高产业效益。 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增强村两委凝聚力、战斗力,树造实干型、务实性农村干部。坚持多措并举、统筹规划,本着“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思想,真正铲除群众致贫穷根。具体指导思想和脱贫思路如下。 1、加强村民文化素质教育,改变群众生产、生活观念,重点发展短、平、快产业; 2、积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优化村内环境,为刘桥村招商引资提供优势环境资源; 3、重视教育扶持,人才是脱贫的必要资源,做好科技人才返乡工作,动员外出致富村民、致富能手回乡置业,共同参与扶贫,促进扶贫项目的长远发展,实现全村贫困农户彻底脱贫致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通过借鉴外村经验,引进发展优质水稻、紫云英、弱筋小麦等高收益种植产品。2017全年,刘桥村紫云英、弱筋小麦、油菜种植面积已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0%。此外,通过吸收县内外成功养殖经验,先后发展了四个养猪大户、一个养鹅大户,一个草莓种植大户。截至2018年初,全村年出栏生猪600头,年出栏肉鹅2400只,年产鲜草莓800斤,实现全村人均增收280元。 为在现有基础上为群众谋得更大福利,刘桥村有两点想法,一是针对刘桥村经济以农为主的特点,继续发展多元农村经济,丰富具体形式。二是造血胜于输血,针对本地吸收劳动力务工能力弱的特点,鼓励具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外出务工,动员有回乡创业意向的村民回乡创业。 2018年,刘桥村党支部继续按照乡党委政府的统一布署,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于群众真正受益,依托脱贫攻坚,继续开拓新的产业模式,为建设繁荣富强王店增添助力。 |
半岗村 |
|
北庙村 |
北庙村位于王店乡最南端,是王店乡南大门,更是淮滨县南大门,距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东与沙坝村接壤,西部和北部与小店村毗邻,南与固始县隔河相望,白露河和白露河故道尤如两条彩带横贯全境,自古以来素有“鸡鸣一声听三县”之美誉。全村辖11个村民组,414户,1693人,土地面积1300亩,其中耕地面积660亩。北庙村党组织共有8人,其中村“两委”成员5人,村监委3人,全村共有党员33人(平均年龄49岁)。现有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208名,村卫生室一所,村医2人。农民以种植优质水稻、蔬菜、果蔬花卉为主,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小商品零售和外出务工。2018年6月成功举办第三届摘桃节,乡村旅游正初具规模。 截止2018年,北庙村共有五保户14户,低保户79人,残疾人37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47人,其中因病致贫户15户,因残致贫户13户。 (二)文化教育状况 北庙村建有小学一所,在校学生208名。 (三)村务公开状况 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公示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实行村财务、政务公开。 (四)基层组织状况 北庙村现有中共党员33人。现有村“两委”5人,分别是: 支部书记:吴昌荣 支部委员:洪克海秦术江 村委委员:鲁明华李志乾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加强村部基础建设,改善村部面貌。2016年建设社保便民服务大厅,并配套相关办公设备,改变其落后的村容村貌,改善群众生活办事环境。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大党员培训力度。定期开展三会一课,积极开展“两学一做”,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要求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率先发展、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及促进和谐方面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