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营村位于谷堆乡西侧,总人口2262人,总户数467户,耕地2119亩,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85人,全村以种植弱筋小麦、优质水稻、蔬菜大棚为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527209 | 464000 | -- | 查看 涂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涂营村 |
涂营村位于谷堆乡西侧,总人口2262人,总户数467户,耕地2119亩,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85人,全村以种植弱筋小麦、优质水稻、蔬菜大棚为主。 |
唐店村 |
唐店村村情概况 谷堆乡唐店村位于谷堆乡南部,南接期思镇,以思河为界,东邻冷营村,西邻巴湾、吴营村。全村辖12个村民组,共有农户423户,2086人。村建小学一座,在校生大约182人,教师8名。多年来由于唐店村是一个农业种植村,也就是春种秋收,固定村民收入较低,经过多轮识别,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贫困人口115人。其中:五保贫困户10户,16人;低保贫困户22户73人;一般贫困户8户26。 唐店村是典型的农业大村,农业生产以大田种植小麦、水稻为主,特色产业是弱筋小麦,农业生产形式单一,群众生活仍以农业收入和外出打工维持。近几年虽然在上级的有关惠民政策帮助下,群众收入有所提高,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相差甚远,目前唐店村已经修整村村通公路两条。 全村农村电网入户改造率达100%,移动、联通、电信、无线信号通讯网络覆盖率达90%,电视网络覆盖率达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为100%,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9.7%。农村危房改造占农村危房总数68%,全村共有垃圾池12个,。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现全村已发展多种养殖,农民收入逐步增长。 |
孙岗村 |
孙岗村情况概况 谷堆乡孙岗村位于谷堆乡东方,村址距离乡政府4公里,耕地5500亩,有效灌溉面积为5500亩,农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为主。全村十三个村民组,823户39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4户866人,是2014年脱贫村,贫困发生率为13%。2014年脱贫58户253人,2015年脱贫9户38人,2016年脱贫0户0人,2017年脱贫41户206人,现有未脱贫人口106户369人,贫困发生率为9.3%。2018年拟脱贫70户292人,预计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9%。 |
沙湾村 |
沙湾村村情概况 一、地理位置 谷堆乡沙湾村位于谷堆东部,X008县道和G328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面积约6900亩,沙湾村地形地貌特点为平原地带。 二、人口分布 沙湾村现有人口3840人,辖13个村民小组。全村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9户717人,其中脱贫户141户631人,未脱贫户48户86人贫困发生率2.25%。 三、社会公益事业及经济发展现状 (一)基本设施建设状况 全村农村电网入户改造率达100%,移动、联通、电信无线信号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电视网络覆盖率达100%。 (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村内有标准化卫生室一个,占地1000㎡文化活动广场一座。 (三)经济发展状况 沙湾村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沙湾村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同时第三产业也有发展。群众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 四、气候环境 沙湾村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气候条件适宜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红薯、花生、绿豆等多种农作物生长和发育。 |
栗园村 |
栗园村情况说明 一、栗园村基本情况 栗园栗园村位于谷堆乡西南3.5公里处。全村共有813户374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4户1109人,是2015年脱贫村,贫困发生率为3.7%。2015年脱贫143户683人,2016年脱贫0户0人,2017年脱贫19户73人,现有未脱贫人口46户113人,贫困发生率为3.01%。 二、贫困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 栗园村2013年12月开始贫困户识别,2014年脱贫58户243人,2015年脱贫143户683任,2016年没有脱贫人口,贫困发生率3.7%,2017年5月新识别4户14人,返贫3户13人,未脱贫达到63户173人,2017年底脱贫19户73人,现在还有46户113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3.01%。 三、发展现状 (一)村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栗园村在扶贫开发中,积极争取各方项目和资金,加大栗园村基础设施投资,改善村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到2016年底,全村实现了安全饮水,户户通自来水,全村实现网络全覆盖,村卫生室经过不断整修改进,已完全达到卫生标准,群众可放心就医;村主干道村部至村小加宽改造工程2017年4月份完成,路基加宽至4.5米,投资36万元;新修1000平米的文化广场一处;新建党群服务中心一处;村小配套建设齐全;电网改造项目正在实施;整治党群服务中心周边环境,高标准绿化2000平米,进一步改善了周围人居环境;帮扶单位县农机局投资3万元对村文化书屋院内外进行了亮化;为改变栗园村谢庄组村民出行困难,2017年6月修了一条通组公里;2018年新修一条3.5米宽1600米长贯通楼台、南园两个村民组的公路;2018年按照县统一部署,村内卫生保洁交保洁公司统一运作。目前栗园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为群众脱贫致富创造条件,提升了村内人居环境和村民的幸福感。 (二)产业带贫能力逐步显现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原生动力,栗园村是传统的弱筋小麦适宜种植区,优质花生和弱筋小麦全覆盖,同时我们结合村里实际,制定了详细的产业规划,积极发展扶贫产业。 中草药种植积极引导农户在栗园村流转土地发展高效农业,依托栗园村永康猫爪草种植合作社,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有效带动88户350人进行脱贫致富。 扶贫车间经多方争取淮滨百进鞋服公司在栗园建立扶贫车间,可提供就业岗位22个,目前,车间已投入生产。 光伏发电2018年正在建光伏扶贫电站一座,占地5亩,按照每25kw对应一户贫困户标准,每年帮扶贫困户3000元,贫困户受益20年,此项目可带20户贫困户77人。 乡村旅游一是依托建友甲鱼养殖合作社,在栗园村小店组发展集旅游、餐饮、商务等一条龙的“万方鱼塘”项目,通过签订带贫协议、每户贷款5万元入股分红形式带动贫困户参与创业,实现增收脱贫。同时聘用贫困人口从事务工,实现脱贫。目前此项目正在实施。 家禽家畜养殖按照淮滨县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利用栗园村有利土地资源,准备建设鹅、鸭养殖基地,依托传峰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68户350人脱贫。 四、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新修道路830米,整治路基500米,疏通渠道1500米,行道绿化1200米,栽植落羽杉15000株,垂柳300株,各种花木8亩;新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即将投入使用。 (二)进一步发展产业:发展稻虾养殖规模300亩,初步实现效益;乡村旅游起步并发展,建成一个大型农家乐,沿淮河埂景观带初步形成;百进鞋服扶贫车间建成并开始招工;栗园村光伏发电站即将建成。产业带贫能力进一步加强。 (三)完成脱贫目标:2018年计划脱贫21户65人,针对拟脱贫人员,制定切实有效的脱贫措施,确保拟脱贫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1.28%,达到贫困村脱贫要求。已脱贫的19户73人进一步巩固。 |
冷营村 |
冷营村距离县城11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辖代南、代北、腰庄等12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607户,共2397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2397人,劳动力806人。主要种植猫爪草、紫云英、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3694亩,人均耕地1.5亩,全村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劳务输出收入为主。全村12个村民小组除寨东外均是水泥路,交通便利。冷营村人蓄饮水除高东、高西、高中村民小组外均是自来水。有公立小学一所,现设为学前班,校园占地12亩左右,在校教师员工3人。到2017年5月冷营村实现新型农村电网改造,截止2017年3月冷营村加速实现了宽带信号全覆盖。现有村“两委”班子6人,监委会3人,配有专兼职六大员,有正式党员41人,全村大学以上学历75人,村建设医疗卫生室一处,面积120平方米,村医孙存祥具备正规行医资格。冷营村有五保户10户、11人,低保户70户、76人,冷营村是非贫困村有贫困户34户78人(其中:五保贫困户:10户、11人;低保贫困户:14户、42人;一般贫困户:10户、25人;因病致贫:18户、30人;缺技术致贫:9户、30人;因学致贫:2户、5人;因残致贫:4户、8人;因灾致贫:1户、5人 |
巴湾村 |
巴湾村村情概况 一、村地理概况、人员情况、村级组织情况、党员情况。 巴湾村位于谷堆乡南端,距淮滨县城25公里,东接唐店村、西连图益村,距乡政府驻地2.1公里,有规划中的水泥硬化公路连通,交通便利。全村幅员面积3.68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小组,540户,2403人;有耕地面积2738亩,林地面积1035亩。 巴湾村村两委班子健全,村支部三人,村委会五人,党员共36人,其中女性4人。 二、经济发展成效、特色产业、旅游开发等。 种植结构以小麦、水稻为主,养殖以养猪、羊、牛、鸡为主,经济收入来源为传统的种植业和外出打工收入,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红薯及小杂粮等作物,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勤劳朴实,勇敢的巴湾广大群众,充分发扬了“团结拼搏,甘于奉献、百折不挠,敢打能胜”的淮滨精神,结合巴湾村实际,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种筋弱筋小麦面积,努力扩大种养业,现有生猪养殖企业2家,存栏1000多头,肉牛养殖企业一家,存栏20头,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全村人民正以全新的理念,努力打造快速、和谐、靓丽的新巴湾。 二、贫困现状 (一)客观环境差 巴湾村紧邻思河,因历史原因,受地理因素限制,全村土地零散,造成土多田少、田地灌溉不足等问题,传统农业增收困难。 (二)基础设施落后 1、道路交通。全村10个村民小组有4个村民组通有通组公路,两个村民小组通有水泥硬化路,但由于地理条件特殊,仍有一半群众住在思河大堤上,群众的出行和生产受到一定的困难。 2、农田灌溉、水利设施。巴湾虽然紧邻思河,但由于巴湾村地理条件特殊,河流无法满足农田灌溉的要求。无法引水灌溉,迫使部分粮田改旱,影响群众生产。 3、农村住房。由于居住条件恶劣,农民收入水平低,加之历年火灾、雪灾、风灾影响,全村仍有危房户25户。老式木砖数量大,砖混结构房比例只有30%。 微信图片20180620145458134、卫生、服务设施。目前巴湾村建有合格的卫生室,现有的门诊室和药房能基本上满足群众日常要求。 |
谷堆村 |
谷堆村村情概况 一、地理位置 谷堆乡谷堆村位于河南省淮滨县城东南10公里,谷堆乡人民政府所在地,X008县道和G328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面积约1.05平方千米,地形地貌特点为平原地带。 二、人口分布 谷堆村耕地面积1253亩,辖13个村民组。现有人口635户2984人,党员60人,村“两委”干部6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31人,贫困发生率为4.4%。其中:低保贫困户:13户51人;五保贫困户19户,19人;一般贫困户16户61人。因病致贫15户54人,占总贫困户数31.2%。因残7户31人,占14.6%。因学3户,11人,占6.2%。缺技术4户16人,占8.3%。缺劳力19户19人,占39.6%。 三、社会公益事业及经济发展现状 (一)基本设施建设状况 全村农村电网入户改造率达100%,移动、联通、电信无线信号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电视网络覆盖率达100%。 (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村内有标准化卫生室一个,占地1000㎡文化活动广场一座。 (三)经济发展状况 谷堆村人多地少,群众经济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因为处于谷堆街道所在地,集市繁荣,第三产业也有发展。谷堆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 四、气候环境 谷堆村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气候条件适宜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红薯、花生等多种农作物种植。 |
朱营村 |
一、地理位置 谷堆乡朱营村位于河南省淮滨县城东南8公里,谷堆乡中南部,距乡政府10公里,洪营村-沙湾村乡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面积约1.3平方千米,朱营村地形地貌特点为平原地带。 二、人口分布 朱营村现有户籍人口536户,2072人,辖8个村民小组,党员33人,村“两委”干部7人。全村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104人,其中脱贫户3户14人,未脱贫户36户90人贫困发生率5.02%。全村共有低保户72户76人,五保户16户18人。 三、社会公益事业及经济发展现状 (一)基本设施建设状况 全村农村电网入户改造率达100%,移动、联通、电信无线信号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电视网络覆盖率达100%。 (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村内有标准化卫生室一个。 (三)经济发展状况 朱营村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朱营村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同时第三产业也有发展。群众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 四、气候环境 朱营村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气候条件适宜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红薯、花生、绿豆等多种农作物生长和发育。 |
朱湾村 |
朱湾村基本情况 全村647户2610人,12个村民组,耕地1810亩,有效灌溉面积为1810亩,,农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为主。截止到2017年底,朱湾村共有低保户100户,151人,五保户16户1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86人,因病致贫16户54人,占比为42%,因残致贫5户9人,占比13%,因学致贫1户1人,占比2.7%,缺技术致贫2户6人占比5.3%,缺劳力致贫14户16人占比37%,其中建档立卡户中五保户16户19人,低保户13户31人,一般贫困户9户36人;未脱贫户38户86人,2017新识别1户2人,2018年预计脱贫20户62人。2017年底贫困发生率3.3%。 |
图益村 |
图益村位于谷堆乡中部,距离县城25公里,距乡政府驻地4.6公里,东面与吴营村相连,西面与朱营村接壤,南部与巴湾村为邻,北部与栗园村交界。吴营至洪营乡级道路贯穿图益村,村级道路比较发达,务农赶集都方便。 一、人口分布和地理环境 图益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共有546户,总人口2485人。全村版图面积6.2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3068亩。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候明显,雨热同季,光热资源丰实。地形比较平坦,地貌形态有平原、洼地差异。土壤深厚,土壤性状良好,农耕性较佳,适于大面积机械化作业。 二、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 图益村种植结构以粮油生产为主,养殖以养猪、羊、牛、鸡为主,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外出打工收入,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红薯及小杂粮等作物,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村内土地面积少而贫瘠,抵御自然抗灾能力低,群众收入来源单一,产业主要以传统种植占优势。2014年村社会总产值186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785万元,畜牧业产值80万元,2014年全村粮食产量5670吨,无集体经济收入,村民人均纯收入3150元。 谷堆乡图益村永康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面积50亩,养殖种猪1500头,带动贫困户6户,预计每户增收500元。 河南莱富特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生产企业,公司于2016年3月开始筹建,位于信阳市淮滨县谷堆乡图益村沙庄,公司占地2100平方,其中生产车间与库房面积550平方,办公及附属用房90平方,化验室130平方;注册资金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其中生产设备投资20万元,检化验设备投资20万元。 三、贫困现状和原因分析 图益村属国家级重点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1户,贫困人口597人,贫困发生率为24.03%。从贫困户属性来看,一般贫困户有119户439人,低保贫困户有32户129人,五保贫困户有20户29人。从致贫原因来看,因学致贫10户,因病(残)致贫14户,因灾4户,缺技术致贫77户,因缺劳力致贫36户,缺资金致贫30户。2014年脱贫47户140人,2016年脱贫98户407人。2017年新识别12户44人。截止2017年底有未脱贫户35户,未脱贫人口96人。2018年预脱贫户12户,56人。 造成图益村贫困的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二是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农业产业效益低下;三是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发展意识淡漠;四是因灾、因病、因残等多种原因导致部分群众返贫;五是交通闭塞,交通设施落后等。 根据脱贫攻坚任务,图益村按照“六个精准”和淮滨县“1+3+3+4”扶贫开发战略要求,县乡村三级联动,兴办大产业,凝聚大合力,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确保2019年全面脱贫,2020年同全国人民一道同步步入小康社会。 |
杨湾村 |
杨湾村位于淮滨县城南约5公里处,全村4个村民小组,335户,1513人,现有贫困户63户,240人。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我们精准施策,将精准扶贫与建设美丽乡村统筹推进,力争将杨湾建成民富村靓的美丽乡村。 |
王围村 |
王围村村情概况 一、地理位置 谷堆乡王围村位于河南省淮滨县城东南10公里,北靠沙湾村,东至孙岗村,南邻白露河思河,西接唐店村冷营村。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面积约3.5平方千米,王围村地形地貌特点为平原地带。 二、人口分布 王围村现有人口2762人,625户,辖14个村民小组,党员38人,村“两委”干部7人。全村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154人,其中脱贫户7户34人,未脱贫户39户120人贫困发生率4.4%。全村共有低保户76户84人,五保户20户23人。 三、社会公益事业及经济发展现状 (一)基本设施建设状况 全村农村电网入户改造率达100%,移动、联通、电信无线信号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电视网络覆盖率达100%。 (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村内有标准化卫生室一个,村小学一座。 (三)经济发展状况 王围村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王围村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同时第三产业也有发展。群众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 四、气候环境 王围村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气候条件适宜小麦、水稻等多种农作物生长和发育。 |
申营村 |
申营村村情概况 (一)自然状况 申营村位于淮滨县谷堆乡西方,距乡政府15公里,距县城1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组,版图面积2平方公里,正北邻进淮河,与刘营村接壤,南部与洪营村接壤,东部与符营村接壤,因为本地申姓居民聚居,故而得名。 至2017年底,现有耕地面积1040亩,其中:水田106亩,旱地934亩;下辖6个村民小组349户1720人,有劳动力761人(其中:男性劳动力489人),外出务工402人(其中男性229人,省外务工338人)。 (二)经济状况 申营村种植结构以小麦、水稻为主,养殖以养猪、羊、牛、鸡为主,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外出打工收入,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红薯及小杂粮等作物,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村内土地面积少而贫瘠,抵御自然抗灾能力低,群众收入来源单一,产业主要以传统种植占优势。2017年村社会总产值62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85万元,畜牧业产值51万元,外出打工年收入收入约418万元,2017年全村粮食产量993吨,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640元。 (三)住房情况 申营村349户农户中,砖混结构的占69%,其他31%基本全为土木结构的危房,房屋年代久,受损严重。近年来,全村依托危房改造的政策优势,已改造住房18户。2016年之前危房改造15户,其中有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周国明);2017年危房改造3户,其中其中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申志怀);2018年拟计划危房改造30户,其中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朗轩、王明付、何锐、刘杨、任建业),目前全村30户危房改造户已有两户已经基本完成,但目前仍有部分农户居住偏远地区生产、生活交通极为不便。 (四)生产、生活条件状况 全村现有通村公路7公里,水利方面基本农田得不到灌溉,靠天收,安全饮水方面还没完全实施,还有个别村民小组未能吃上安全有保障的饮用水;教育方面设有一所学校,能享有公平教育,但基础设施落后;卫生方面基本得以保障;电力方面基本得到了保障,抗旱时供给不上;急需增设移动信号增强器,确保通讯网络全覆盖;电视网络信号存在死角,村内还未实现网络全覆盖。 |
刘营村 |
刘营村现有11个村民组,人口2343人,5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393人,全村耕地面积1180亩,其中蔬菜大棚700余亩,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全村70%的群众收入来源于蔬菜大棚种植。粮食作物方面主要种植弱精小麦、水稻等。全村有56户贫困户种植蔬菜大棚100余亩,是刘营村贫困户的主要脱贫措施之一。 |
刘楼村 |
刘楼村7个村民组耕地1378亩总人口1216人。总户数272户,五保户14户18人集中供养2户2人现有贫困户41户108人,转移就业13户53人,产业扶贫25户80人,教育扶贫6户27人健康扶贫25户80人社会保障11户28人住房保障2户6人。 |
老关村 |
老关村位于谷堆乡中部,距县城直线距离9公里,地域面积4.3平方公里,老关村有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20户,2320人,现有耕地面2100亩。老关村种植结构以粮油生产为主,养殖以养猪、羊、牛、鸡为主,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外出打工收入,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红薯及杂粮作物,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地形比较平坦,地貌形态有平原、洼地差异。土壤深厚,土壤性状良好,农耕性较佳,适于大面积机械化作业。 全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175户677人,其中未脱贫96户365人,脱贫户79户313人,贫困发生率为15.7%。其中:因学致贫10户50人7%,因病致贫51户188人27.7%,因残致贫19户71人10.4%,因缺资金致贫33户、135人19.9%。缺技术致贫50户、211人,31%,因灾致贫1户2人0.2%,因缺少劳动力致贫10户14人2%。 2018年拟脱贫:69户301人。贫困发生率降到2.75%.其中:因病32户126人,41%.因残13户56人,18%.因学6户33人,10%.缺技术15户70人,23%.缺资金3户16人,5%。低保贫困户20户20人,6%。根据淮滨县“十三五”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到2019年实现户脱贫、村出列。 |
洪营村 |
1、区位优势。村地处县西南10公里处,距乡政府8公里,地域面积12万平方米,008县道贴村而过,交通便利,城镇化优势明显。 2、人口概况。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共507户2207口人,全村18-45周岁之间人均教育水平在初中以上。全村在外工作人员约800人,其中经商110人。全村有低保113户,五保户14户,其中两人为集中供养。 3、土地利用。全村有耕地2216亩,其中流转300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近年来积极申报一事一议、千亿斤、土地整理等项目,截止目前,全村共有配套机30眼,排河900多米,基本保证了旱能浇涝能排。 4、基层组织。党总支共有党员35人,村两委干部7人,其中女委员1人。现任班子自2009年组建以来,在村党总支书记简其志带领下,精诚团结,务实重干,连选连任,群众对干部作风满意度98%以上。特别是近年来,村两委成员切实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扑下身子,找准定位,以村容村貌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
符营村 |
符营村村情概况 一、地理位置 谷堆乡符营村位于河南省淮滨县城东南10公里,紧临谷堆乡人民政府所在地,X008县道和G328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面积约1.5平方千米,符营村地形地貌特点为平原地带。 二、人口分布 符营村现有人口3849人,907户,辖11个村民小组,党员38人,村“两委”干部6人。全村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204人,其中脱贫户2户9人,贫困发生率5.8%。全村共有低保户65户865人,五保户19户21人。 三、社会公益事业及经济发展现状 (一)基本设施建设状况 全村农村电网入户改造率达100%,移动、联通、电信无线信号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电视网络覆盖率达100%。 (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村内有标准化卫生室一个,占地1000㎡文化活动广场一座、覆盖6000人口以上自来水厂一座。 (三)经济发展状况 符营村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符营村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同时第三产业也有发展。群众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 四、气候环境 符营村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气候条件适宜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红薯、花生、绿豆等多种农作物生长和发育。 |
杜营村 |
杜营村位于淮河南岸,距离乡政府驻地5公里,下辖3个村民组,现有人口359户1531人。耕地面积1080亩,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7人。全村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水稻、花生为主,部分村民种植蔬菜、猫爪草中药材等。 杜营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6户561人(因病致贫64户226人,因残致贫13户43人,因学致贫12户62人,缺技术致贫37户142人,缺劳动力致贫18户28人,缺资金致贫10户41人,缺土地致贫2户10人,因灾致贫1户5人。)贫困发生率32.26%(2014年脱贫户14户58人;2016年返贫一户杜复强3人,2017年脱贫49户228人,贫困发生率17.9%;未脱贫户94户275人)。五保户14户16人,其中建档立卡12户,14人;低保户65户,68人,其中建档立卡49户52人。 2018年预脱贫60户203人(因病32户108人,因学4户19人,因残2户5人,缺技术14户45人,缺资金5户19人,缺劳动力2户4人,因灾1户3人),死亡,1户(杜荣春)1人,还剩33户70人,贫困发生率4.57%。 |
杜湾村 |
杜湾村位于谷堆乡西南部,南于期思镇曹围村,小围村、相邻,全村分四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12户,1519人,耕地面积1400亩。主要种植猫爪草、紫云英、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现有村“两委”班子8人,监委会3人,有正式党员19人。杜湾村有五保户14户、19人,低保户70户、91人,杜湾村是非贫困村有贫困户41户132人(其中:五保贫困户:12户、16人;低保贫困户:17户、34人;一般贫困户:12户、57人;因病致贫:21户、80人;缺劳力致贫:8户、9人;因学致贫:2户、8人;因残致贫:11户、36人;)。 |
徐围村 |
徐围村村情概况 一、地理位置 谷堆乡徐围村位于河南省淮滨县城东南10公里,紧临谷堆乡人民政府所在地,X008县道和G328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面积约1.5平方千米,徐围村地形地貌特点为平原地带。 二、人口分布 徐围村现有人口2653人,595户,辖12个村民小组,党员70人,村“两委”干部6人。全村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135人,其中脱贫户2户9人,未脱贫户42户126人贫困发生率5.1%。全村共有低保户87户96人,五保户24户25人。 三、社会公益事业及经济发展现状 (一)基本设施建设状况 全村农村电网入户改造率达100%,移动、联通、电信无线信号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电视网络覆盖率达100%。 (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村内有标准化卫生室一个,占地1000㎡文化活动广场一座、覆盖6000人口以上自来水厂一座。 (三)经济发展状况 徐围村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徐围村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同时第三产业也有发展。群众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 四、气候环境 徐围村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气候条件适宜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红薯、花生、绿豆等多种农作物生长和发育。 |
吴营村 |
吴营村村情概况 一、地理位置 谷堆乡吴营村位于河南省淮滨县城南22公里,全村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吴营村地形地貌特点为平原地带。 二、人口分布 吴营村现有人口2507人,519户,辖8个村民小组,党员72人,村“两委”干部6人。全村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74人,其中脱贫户0户0人,未脱贫户27户74人贫困发生率2.9%。全村共有低保户81户86人,五保户14户19人。 三、社会公益事业及经济发展现状 (一)基本设施建设状况 全村农村电网入户改造率达100%,移动、联通、电信无线信号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电视网络覆盖率达80%。 (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村内有标准化卫生室一个,占地1000㎡。 (三)经济发展状况 吴营村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吴营村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同时第三产业也有发展。群众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 四、气候环境 吴营村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气候条件适宜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红薯、花生、绿豆等多种农作物生长和发育。 |
周庄村 |
谷堆乡周庄村位于谷堆乡中部,东与栗园相连,西与刘楼村相连,北与淮河岸相连,南与老关村相连。正在施工中的328国道横穿全村而过,全村土地面积大,共2605亩,属平原地区,全村共有11个村民组。全村总人口3218人,常住人口总数为1850人,共有农户713户,3218人;党员40名。村建小学一座,在校生大约154余人,教师12名,目前正在扩建教学区,新建教学楼一座。医疗卫生室一处,医务人员四名。多年来由于周庄村是一个农业种植村,也就是春种秋收,固定村民收入较低,经过多轮识别,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贫困人口206人。其中:五保贫困户21户,26人;低保贫困户17户,59人,一般贫困户23户,116人。 2018年预脱贫24户127人,其中:缺技术14户73人,占比57.4%;因病1户6人,占比4.72%;因学4户24人,占比19%;因残3户16人,占比12.6%,缺资金2户8人,6.3%。 精准帮扶 根据对贫困户的入户登记走访,了解其致贫原因,分析不难看出周庄村致贫原因大半因为缺技术致贫。 针对缺技术致贫原因,结合农村实际,不断加强对周庄村现有劳动力进行接受培训,尤其是适合农村的短期技能培训;周庄村以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劳务输出岗前培训为载体,以提高农民应用种植、养殖生产先进技术水平、提高农民谋生手段为主要内容,整合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为贫困户帮扶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促进稳定就业、增收脱贫。 2018年计划脱贫24户127人。其余47户79人,计划在2019年全部脱完。 对帮扶对象中因病、因残、因学等致贫原因,符合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条件的,及时落实相关政策,给予相应救助。做好“一对一、全覆盖”的帮建工作,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组织党员、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对子,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同时,以村为基本单元,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制定参与式扶贫规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综合扶持,实现贫困人口、贫困村整体脱贫。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