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堂乡位于老子故里鹿邑县城南9公里,南接郸城县汲水乡。辖25个行政村,212个村民组,总耕地面积5.9万亩,总人口5.4万人,总面积55平方公里。境内有白沟河、清水河、兰沟河、菩提沟,水源充沛,农作物以盛产优质小麦、棉花、玉米等为主。太生公路、207省道从境内穿过,交通便利,全乡2001年实现村村通柏油路。观堂麻片、月饼和草编享有盛名。观堂麻片为“中华老字号产品”、“河南名点”,以香酥脆甜,而闻名中原。
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以“粮棉优质化,畜牧特色化,林果精品化,沼气生产专业化”为突破,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全乡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全部达到50亩地一眼井的标准,有效保证了5.3万亩的灌溉面积,实现了沟相通、路相连、林成网。全乡种植优质小麦3万亩、优质杂交棉2万亩,蔬菜1.1万亩,林果业1500亩。食用菌146户,各种加工业1700户,500亩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
畜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通过培育基地,改良品种,推广科技,初步形成了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格局。以郭尧村的波尔山羊场、牛王庙村的明勤养牛场为基础,带动发展了桥口、四所楼2个养牛专业村,孙庄、蔡口、巴李、木庙4个养猪小区。2005年,全乡生猪存栏2.8万头,羊存栏1.7万只,大牲畜存栏9000头,养殖专业户610户,其中大中型养殖场25个。新农村建设以生态村建设为基础,开发沼气生产专业村,带动全乡发展沼气池若干个.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5.4万人 | 55平方公里 | 411628111 | 466000 | 0394 | 查看 观堂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真源办事处 |
真源办事处位于河南周口鹿邑县。下辖: 411628001001 121 县府街居委会 411628001002 121 健康街居委会 411628001003 121 老君台居委会 411628001004 121 陈抟街居委会 411628001005 121 仁让街居委会 411628001006 121 文化街居委会 411628001007 121 鹿城居委会 411628001008 121 紫气园居委会 411628001009 121 孟滩街居委会 411628001010 121 西大街居委会 |
谷阳办事处 |
谷阳办事处 411628002001 121 七家园居委会 411628002002 122 大何居委会 411628002003 122 程庄居委会 411628002004 122 任庄居委会 411628002005 122 张辛居委会 411628002006 122 翟庄居委会 411628002007 122 孙阁居委会 411628002008 122 南关居委会 411628002009 122 朱桥居委会 411628002010 122 后罗居委会 411628002011 122 前罗居委会 411628002012 122 陈楼居委会 411628002013 122 王寨居委会 411628002014 122 谭集居委会 411628002015 122 吴楼居委会 |
卫真办事处 |
鹿邑县卫真办事处位于鹿邑县中心城区,西与真源、鸣鹿、谷阳三个办事处相连,北与县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隔河相望,东与太清宫镇接壤,南与王皮溜镇毗邻。 鹿邑县卫真办事处是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鹿邑县政府的派出机构,下辖北关、付桥、杨园、城角、大李、小洪洼、东关、邓庄、四新、谷堆洼10个行政村(居委会),49个自然村,城镇和农村总人口6万人,辖区总面积14.01平方公里。 依托全县跨越式发展机遇,办事处以文化开发,观光农业和创建城市宜居环境为目标,提升机关效能、强化服务和管理,努力把办事处打造成经济繁荣,城市文明,居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新城区。 办事处党委坚持以党的-精神为指针,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广大群众一道开拓进取,同心同德、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努力实现追赶型、跨越式的发展目标,努力创建文明、富裕、和谐的新卫真!在新的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将以更加开放开明的姿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更加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努力谱写办事处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篇章! |
鸣鹿办事处 |
鸣鹿办事处 411628004001 121 胡半楼居委会 411628004002 122 赵楼居委会 411628004003 122 黄盆居委会 411628004004 122 麻窝张居委会 411628004005 122 刘庄居委会 411628004006 122 前李居委会 411628004007 122 胡堂居委会 411628004008 122 刘堂居委会 411628004009 122 王台居委会 411628004010 122 王大挂居委会 411628004011 122 王菜园居委会 411628004012 122 段楼居委会 411628004013 122 六里井居委会 |
涡北镇 |
鹿邑县涡北镇素称“鹿邑县的北大门”,辖18个行政村,3.6万人,总面积47.2平方公里。境内省道商沈路、鹿柘路贯穿全境,西有引惠入涡河,南有涡河,北有惠济河,东有攀登渠,且东临京九线,北近陇海线,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涡北镇党委、政府依托区位、资源等优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以商沈路、鹿柘路为轴线,民营企业项目星罗棋布,兴旺发达。截止目前,共落地项目36个,其中超亿元的3个,千万元以上的5个。目前全镇工农业总产值7.2亿元,利税36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42万元,人均纯收入2430元。 涡北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为主线,以招商引资工作为重点,以富民强镇为目标,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通过3——5年,实现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财政收入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进一步拉大城镇框架,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努力实现各项工作全面先进,把涡北打造成鹿邑工业强镇、河南中州名镇。 开放的涡北是您投资投技的热土,发展的涡北镇是您致富兴业的福地。新一届涡北镇-张锋、镇长夏彬携全镇3.6万人民群众正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宽松的环境,更加热情的服务,欢迎八方宾朋来涡北镇投资兴业!. |
玄武镇 |
鹿邑县玄武镇位于县城西北部26公里处,北与商丘市柘城县接壤,南临311国道和许亳高速,省道老沈线从镇区穿过,全镇区域面积34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5个办事处,耕地5.4万亩,人口6.1万人,党支部40个,党员930名,政府干部161人,其中在职109人,离退休52人,在职班子成员8名,科级干部12名,行政在编32人,事业在编40人,退伍兵37人,199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中州名镇”,2003年被国家发改委、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5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22807万元,农业产值13983万元,工业产值35268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640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96元。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该镇现已形成皮革、皮鞋、制药、家具四大支柱产业和以建筑、建材、化工、酿酒、运输、养殖和面粉加工等七大产业为主体的企业群体,其中龙头企业4家,骨干企业16家,小企业142家,培育出了河南鞋城皮革集团(全省百强企业第35名)和辅仁集团(全省百强企业第33名)两个年产值近20亿元的大型企业。其中鞋城皮革集团完成产值19.4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出口创汇3700万美元,且跻身于中国大企业集团千强榜,被中国乡镇企业协会评定为“中国最具生命力民营企业”;辅仁集团控股资金达22.1亿元,完成产值24.5亿元,实现利税2.9亿元,医药综合能力居全省第一,制剂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旗下的辅仁堂制药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准并已公告,“宋河”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 |
宋河镇 |
枣集镇改名宋河镇 经河南省政府批准 鹿邑县宋河镇地图详细地图 点击查看大图,素有“白酒之乡”的周口市鹿邑县枣集镇与2009初更名为宋河镇。宋河镇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东北部,南连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北接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镇,辖20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2192人,总面积6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1万亩。全镇70家企业,集中于白酒酿造、彩印包装、粮食农业深加工等行业,其中酿酒占总产值的70%,以“宋河”酒为代表的白酒产业和产品,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特色、文化特色与景观特色,更是为本地赢得了“白酒之乡”的美誉。为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白酒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2009年初,鹿邑县在地名规划工作时,决定将枣集镇更名为宋河镇。之后,该县认真规划,加快建 河南省鹿邑县宋河镇百度地图 设,积极申报。省政府经过把关,于近日批准,同意枣集镇更名为宋河镇。 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我国著名的传统酒乡鹿邑县枣集镇,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酿酒骨干企业,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整体规模在全国同行业中雄居前三位。主要生产中国名酒“宋河粮液”、河南名牌“鹿邑大曲”及其系列产品。 类似的更名事件,在全国也是屡见不鲜。为更好地发展普洱茶产业,云南省思茅市经国务院批准于2007年4月8日更名为普洱市。以樱桃沟闻名的郑州市石匠庄村,后来便更名为樱桃沟村。 对于更改地名的做法,舆论意见不一:有人认为能发展经济无可厚非;也有意见认为丢掉了地名的历史属性,不应该。 简介 宋河镇位于中国著名的老子故里鹿邑县的东北部,属于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宋河镇南临河南鹿邑县城和安徽亳州市谯城区北靠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南距鹿邑城区和安徽亳州市区各25公里。北距河南商丘市区40公里。宋河镇现代化交通极为便利,东靠南北交通大动脉G105国道 G35济广高速 京九铁路距离均为10公里左右,北距东西交通大动脉G310国道 G30连霍高速 陇海铁路距离均为40公里左右,宋河镇境内省道S326和S207省道公路穿过镇区东西南北,村村工程已实现,下辖枣集、杜乔、孙店、潘庄4个居委会,刘楼、轩楼、药卜、崔庄、刘乔、大周、杨桥、张辛、白佛、赵楼、杨楼、申老家、卢尧、孙庄、王楼、岗叉16个行政村。境。 代码 411628102:~001宋河居委会 ~002杜乔居委会 ~003孙店居委会 ~004潘庄居委会 ~200刘楼村 ~201轩楼村 ~202药卜村 ~203崔庄村 ~204刘乔村 ~205大周村 ~206杨桥村 ~207张辛村 ~208白佛村 ~209赵楼村 ~210杨楼村 ~211申老家村 ~212卢尧村 ~213孙庄村 ~214王楼村 ~215岗叉村 沿革 1950年建枣集镇,1958年划归马铺公社,1975年建枣集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建镇。1997年,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4万,辖枣集、孙店、潘庄、孙庄、卢窑、申老家、大杨楼、白佛寺、大赵楼、张辛楼、杨桥、药铺、崔庄、冈叉楼、大周、刘楼、轩楼、杜桥、前刘桥、王楼20个行政村。 2009年初更名为宋河镇。 老子与宋河 传说在古时候鹿邑南部有一座山名为隐阳山,此山连绵千里,峰高万仞,鹿邑县城坐落于隐阳山阴,百姓深受其害,不仅交通闭塞,与世隔阻,而且终年不见天日,庄稼不生,牛羊不长,饥民盈道,民不聊生。老子生在鹿邑,学于真源,自小即有除去此山的意愿。一日,与几位朋友推杯换盏,谈古论今,不觉夜半,由于多贪几杯,返家途中,昏昏然不知所以。只觉头重脚轻,倾身跌于一巨石间。朦胧中,忽听有人呼喊:“老君赶山罗!”。老子睁眼一看,鹿邑乡亲扶老携幼,向北狂奔,眨眼之间人迹皆无,老子眼睛一亮,“是否上苍谴我搬山?”。想到此,顿觉精神倍增,神力无限。他舞动长鞭,奋力一挥,只听山崩地裂,火光万丈,隐阳山倾刻间断为三截,再挥两鞭,只听山呼海啸,一截飞向西北,一截直取东南,落于西北处成了太行、王屋,东南处成了南岳衡山!由于用力过猛,钢鞭断作两截,一截落入东海,成了定海神针,一截戳于脚下,目前尚在老君台前。 老子据说是因为老子多喝了“枣集酒”才得道成仙,并著成道德真经五千言!话说老子将隐阳山赶走之后,便离开了苦县,一边游历名山大川,一边传播道教文化,一晃就是数年。一日,一觉醒来,总觉心神不宁,坐立不安,突发思乡之情。于是便驾青牛,驱白鹭,踏着紫气,一路由西岳华山归来,哪知刚进鹿邑边界,便被眼前景象惊呆。原来,鹿邑连年久旱不雨,土地干裂,庄稼枯死,尤其枣集一带,本来就是十年九荒,何况遇此大灾?百姓深信老君神灵,正磕头跪拜,乞求老君保佑,上苍开眼,遍洒雨露,普降甘霖。见此情景,李耳心急如焚,急命青牛下界帮忙。青牛十分理解主人心意,用牛角在黄、淮之间犁出一道沟来。然而,当时黄河已经断流,唯独李耳当年出生时踏禹步步出的沐浴成仙的“九龙井”,尚有一缕甘泉,便用酒壶盛来倒入沟中。 倾刻间,一条清澈如泉涌,醇美似甘霖的河水呈现在枣集百姓面前。枣集人饮用此水,青春焕发,容颜不老;用此水浇地,百业兴旺,五谷丰登;用此水酿酒,醇似甘露,味比琼浆!原来老君在盛水时,匆忙之中忘记了酒壶中还有几杯酒没有喝完,一股脑倒入水中,此水自然醇香无比。此河从此被称为“宋河”,意为老子所赠也。老君台上大殿中有幅对联叫“一片绿波飞白鹭,半空紫气下青牛”,记载的就是这个故事,这“下青牛”,就是为此事而来。后来谚语云:“天赐名手,地赐名泉,枣集美酒,名不虚传”。 由唐至宋,宋河历经数次人工开挖,已成为由京都开封通向淮河的重要黄金水道。平日里千帆竞技,商贾如流,“宋河酒”也由此河装船入京,每日数船依然供不应求。京城著名画家张择端特意将运酒情形绘入“清明上河图”,有心人可以细观此图,那一船船,一担担的“宋河酒”还没进入汴京,便被人抢购一空。由于“送”与“宋”谐音,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将“送河”改为“宋河”,流传至今。因此,没有老子,就没有宋河酒。 |
太清宫镇 |
鹿邑县太清宫镇地处豫皖两省交界,东距京九铁路亳州站15公里,北距陇海铁路商丘站40公里,西距鹿邑县城5公里,北傍涡河,311国道横穿全境,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是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教鼻祖、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老子诞生地。又是宋初著名道士陈抟的故乡。全镇自然面积44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一个办事处。总人口41000人,耕地51000亩。1994年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 太清宫历史悠久,规模宏伟。汉延熹八年,汉桓帝两次派大臣到太清宫朝拜老子并建老子祠。自汉桓帝以来,唐、宋、金、元、清等历朝代典籍都有皇帝亲谒或派大臣拜竭的记载,唐朝帝王对老子更是尊崇有加,自称老子后裔,尊老子为圣祖,在这里大兴土木,扩修老子祠成老君庙,后下诏改老君庙为太清宫。唐高祖年间,太清宫“宫阙如帝者居”。有宫殿600余间,占地872亩。宋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赵恒率百官亲临太清宫,发国帑重修太清、洞霄二宫,“庙貌比唐时有加”。太清宫成为历代文人骚客流连驻足的好地方。谢灵运、李白、杜甫、苏辙、范仲淹、欧阳修等都曾在这里留下大量尊老崇道、咏物状景的珍贵诗篇。 太清宫镇境内有关老子的名胜古迹众多:太清宫太极殿、望月井、铭碑、古柏、隐山遗址、先天太后之赞碑、洞霄宫、圣母殿、娃娃殿、赖乡沟等二十余处。太清宫是老子生地留下的最重要的纪念建筑,现存有太极殿一座,唐柏及历代碑刻数十通。其中“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碑文是玄宗对道德经的释文,为文物之珍品。太清宫北一里许的洞霄宫是纪念李母的建筑群,存有正殿及周围部分殿宇,宋真宗“御制御书并篆额”的先天太后之赞碑就立在这里。1961年、1978年隐山、太清宫分别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太清宫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次接待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旅游团体来朝拜和旅游观光。党和国家领导人-、-、张爱萍、-、-、-、张思卿先后游览了这块圣地。1997年,考古专家在太清宫发掘出一处含龙山文化遗址、西周古墓葬、东周夯土基址和大型马坑、唐宋建筑基址、碑刻及明清建筑的大型文物古迹群。该遗址时代早,跨度大,保存完好,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太清宫镇旅游资源丰富,占鹿邑县旅游资源的60%,开发潜力巨大。. |
王皮溜镇 |
王皮溜镇位于县域东南部。东靠亳县的梅城、木毗楼二乡,西邻观堂乡,南隔清水河与郸城县的张完集、汲水两乡相望,北与城郊乡接壤,东北和太清宫,郑家集两乡镇毗邻,东西长12公里,南北长11公里,面积75.5平方公里。 该乡地势低洼,最高海拔40米,最低37.5米,北部多两合土。白沟河贯穿东西八个行政村,建有李楼水闸,宜于灌溉。耕地面积。78496亩,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高梁和棉花、烟叶、芝麻等。 王皮溜集西2公里处,有栾台遗址,呈方形,高约4米,面积约10亩,据考证为龙山文化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乡大刘庄,在1938年冬,新四军第六纵队司令员彭雪枫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留守处就设在该村。. |
试量镇 |
" 试量镇位于豫东平原,居老子故里鹿邑县西中心区域,总面积 62 平方公里,总人口 5.4 万人,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 311 国道横穿全境,省道老沈路纵贯南北,正在兴建的许亳高速公路在此设入口处。境内基础设施齐全,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交叉互补,四通八达,是中原地区投资兴业的黄金地带。. |
辛集镇 |
辛集镇位于县西部地区,北邻唐集乡,南邻任集乡,东与试量、高集二乡接壤,西与淮阳县境毗邻。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7.5公里,总面积为57平方公里。 该镇有九沟十八洼,易遭旱涝。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高梁、棉花、烟叶等。 辛集在县城以西35公里,是辛集乡政府所在地。春秋时属陈,为“鸣鹿”故地。南北朝称虎乡城,明、清两代称护厢集,民众叫大辛集。1946年10月至1947年元月为鹿淮太民主县政府驻地。永安古寺座落在村西南部,现扩建为辛集小学,并建有电影院、医院、粮管所、供销社及邮电所等。农历单日逢集,每月逢5的日期为物资交流会,为该乡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县西部主要贸易集镇之一。 孔集特产“孔集卤鸡”,味道鲜美,肉嫩不腻,鲜香可口,畅销省内外。. |
马铺镇 |
马铺镇位于鹿邑县北部,商沈公路纵穿全境,交通便利。北靠枣集乡,南临惠济河? 与老庄乡隔河相望,西邻贾滩乡,西北与柘城县毗邻,东与亳县交界。东西宽10公里,南北长14.5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15。29’--35’,北纬33。55’--34。02’。共辖15个行政村,1个林场,113个自然村,40363人。 该镇地势北部稍高,南部较低,坡度较缓,平均海拔43.5米。气候温和,夏季雨量充沛,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该乡总耕地面积62104亩,南部多淤质土,北中部多两合土,以农为主,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梁等,经济作物以棉花、烟叶为主。. |
贾滩镇 |
贾滩乡位于鹿邑县城北12公里处,乡域面积75.5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140个自然村,286个村民组,1.6万户,6.9万亩耕地,6.4万人,31个农村党支部,14个乡直党支部,1169名党员(其中乡直机关党员194人,村级党员975人),乡村干部248人(其中乡干部36人,四个服务中心干部35人,村干部177人),南靠涡河,惠济河东西贯穿11个行政村,是一个发展中的典型农业大乡,主要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烟叶、芝麻等农作物。 近年来,贾滩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乡干群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已落地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6个,项目资金 1.66亿元;计划生育工作连年被市委评为“一类乡镇”;2005年3月被评为河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乡镇;每年落实棉花制积面积6000多亩,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棉花制种基地;4年共栽植以杨树为主的林木80万棵,目前正在申报“全国林业生产百佳乡”,2002-2005年度,连年被表彰为“周口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乡镇”、2003年度贾滩乡被县委-称之为“贾滩精神”、2004年被称为“贾滩现象”、2005年被称为“贾滩经验”。 2005年的经济发展情况为:粮经比例达到4:6;全乡工农业总产值33281.8万元;人均纯收入2570元;全乡48612亩小麦,平均单产427公斤,总产20739吨,秋季玉米18169亩,平均单产373公斤,总产6778吨;种植烟叶2000亩,收购数量20万公斤,实现税收47万元;种植杂交棉39389亩,其中商品棉34839万亩,籽棉单产150公斤,总产3195吨,制种棉6100亩,群众制种收入1830万元;完成了52万元的入库税金任务;向全乡群众兑现直补现金96.45万元。 2006年贾滩乡制订了“123410”计划,具体内容为: 实现一个目标。财政收入比去年翻一番,目前已完成38万元,占县政府下达任务45万元的84.4%;做好两个确保。计划生育工作保一类上水平,今年来已做四项手术2200多例;社会稳定工作再居省、市先进位次,开展了巡逻放哨和集中堵截活动;做好三个探索。. |
杨湖口镇 |
杨湖口乡位于豫东平原,北与商丘市柘城县交界,东邻贾滩乡,南接穆店乡,西靠玄武镇,处于鹿邑县城北工业区和玄武工业区之间。全乡辖38个行政村,126个自然村,总人口7.1万人,总面积7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06.15公顷。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杨湖口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经济固本、民营经济强乡、特色经济富民”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内引外联,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面粉加工、畜牧养殖、发制品收购与加工等三大特色经济。其中,玉龙食品有限公司年生产的“玉龙”牌小麦面粉105万吨,实现产值1850万元,创利税170万元;2005年组建的股份制企业“长宏”“鸣鹿”两个发制品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在800万元以上,上缴国税40万元以上,其产品出口于韩国等地。 杨湖口乡地势平坦,处在淮河两大支流涡河、惠济河之间,且有三条沟河贯穿全境,水源充足,排涝顺畅,抗旱能力强;气候温和,土壤深厚,土质肥沃,具有适宜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业生产的自然资源优势,是兴建家副产品加工企业的理想“宝地”。鹿邑县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产棉大县”、“全国秸杆养牛大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杨湖口乡作为耕地面积最大的农业乡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粮食总产 39400吨,棉花总产 1000吨;大牲畜存栏1.5万头,年末出栏1万头,生猪存栏 3.8 万头,出栏 5.1 万头;林业生产构成了:以桐树、杨树为主的围村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林木覆盖率为26%,木材积存量达到126万方。 杨湖口乡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是实施农业高效综合开发、建立生态园区的“沃土”。我们坚持“兴利除害相结合、开源节流并举、防涝抗旱并重”的方针,连年对全乡路、沟、林、田进行综合治理,田成方,路成线,林成网。今年争取国家资金933万元,实施土地开垦项目;争取国家资金400万元,实施2万亩农业开发项目,明年将实施3.8万亩的农业开发项目。通过对路、林、田、沟、桥、涵的综合治理,不但基本农田达到50亩地一眼机井,而且电线到井,滴灌成网,机耕路准入大田,农业基础设施实现历史上的跨越,杨湖口的农业高效生产处处将是“绿地”、“蓝天”。. |
张店镇 |
张店乡位于县西南部,清水河南岸。南与郸城接壤,北邻试量、赵村两乡,东接生铁冢乡,西靠任集乡。商、沈公路纵穿东部。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6.5公里,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 该乡耕地56698亩,淤地占66.5%,两合土占3.8%,盐碱地占5%,青沙地占1.7%,低洼地占26.4%,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高梁、棉花、烟叶等。 该乡尾毛加工业发展较快。 乡内有清水河、晋沟河、小洪河、罗家沟、白杨沟、洪河沟等。. |
观堂镇 |
观堂乡位于老子故里鹿邑县城南9公里,南接郸城县汲水乡。辖25个行政村,212个村民组,总耕地面积5.9万亩,总人口5.4万人,总面积55平方公里。境内有白沟河、清水河、兰沟河、菩提沟,水源充沛,农作物以盛产优质小麦、棉花、玉米等为主。太生公路、207省道从境内穿过,交通便利,全乡2001年实现村村通柏油路。观堂麻片、月饼和草编享有盛名。观堂麻片为“中华老字号产品”、“河南名点”,以香酥脆甜,而闻名中原。 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以“粮棉优质化,畜牧特色化,林果精品化,沼气生产专业化”为突破,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全乡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全部达到50亩地一眼井的标准,有效保证了5.3万亩的灌溉面积,实现了沟相通、路相连、林成网。全乡种植优质小麦3万亩、优质杂交棉2万亩,蔬菜1.1万亩,林果业1500亩。食用菌146户,各种加工业1700户,500亩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 畜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通过培育基地,改良品种,推广科技,初步形成了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格局。以郭尧村的波尔山羊场、牛王庙村的明勤养牛场为基础,带动发展了桥口、四所楼2个养牛专业村,孙庄、蔡口、巴李、木庙4个养猪小区。2005年,全乡生猪存栏2.8万头,羊存栏1.7万只,大牲畜存栏9000头,养殖专业户610户,其中大中型养殖场25个。新农村建设以生态村建设为基础,开发沼气生产专业村,带动全乡发展沼气池若干个. |
郑家集乡 |
鹿邑县郑家集乡位于豫皖两省交界,距鹿邑县城15公里,东和东南部与安徽省亳州市接壤,西和西南部与王皮六镇相邻,北部与老子故里太清宫镇相连。全乡辖13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128个村民组,30469人,45274亩耕地。 近年来,该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结合本乡实际,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全乡出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大好局面。 一、农村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乡实现了社会总产值2.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6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0582吨,棉花总产量1625吨,油类总产量960吨,肉类总产量2658吨,蛋类总产量849吨,年末农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7889万元。该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优越,农业基础设施稳固,种植业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烟叶、棉花为主的经济作物。2005年全乡经济作物突破三万亩,基本达到人均一亩经济田。其中棉花面积扩大到二万亩以上。烟叶、棉花、中药材、瓜果蔬菜、林业育苗等成为该乡增加收入的五大经济支柱。该乡饲草充足、粗粮富余,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优越条件。猪、牛、羊、禽等存栏量逐年增加,尤其规模养殖在迅速发展,全乡规模养殖户已发展到500多户。 二、招商引资取得突破进展。该乡转变招商理念,树立开放、开发,争取双赢的理念,开展全民招商活动,乡成立了招商引资领导组,建立了招商队,-挂帅抓招商,派出专人搞招商,动员全民共招商,掀起全民招商热潮,他们采取驻地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使招商招得来、留得住、干的好,经过乡党委、政府的多方努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到目前为止,已有5个企业在该乡落地建设。 三、林业生产独具特色。该乡林业生产以规划统一栽植,绿化整齐划一著称。1995年曾荣获“河南省造林绿化十佳乡”,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等光荣称号。李成玉省长亲临该乡视察,-副总理亲切接见了时任该乡-的张家才同志。2005年全乡十万多株杨树实施了顺利更新。如今新植的20多万株杨树成活率都在95%以上。现在条条道路,整齐划一的林带,构成了合理的农田防护林网,5-10年又将成为一笔可观的财富。. |
生铁冢乡 |
生铁冢乡位于鹿邑县城西南10公里处,北接赵村乡,东邻城郊乡,西与张店乡相邻,南邻清水河与郸县的汲水、虎岗两乡隔河相望。全乡辖19个行政村,103个自然村,5万人,5.6万亩耕地,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10公里,总面积54平方公里。 生铁冢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古称“生铁灌”,现用地名生铁冢与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学派创始人老子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传2500多年前,生铁冢一片沼泽,芦苇丛生,人烟稀少,荒凉无比。有一妖魔,时常残害百姓,老君知道后,将妖魔赶到一枯井内,用熔化铁汁浇灌此井,后怕妖魔从井中逃出,老君将此井又用铁汁浇灌成坟状,故而得名生铁灌,后改名为生铁冢。 生铁冢乡属黄淮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沟河纵横,是典型的农业乡镇。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五谷俱全,六畜兴旺,以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烟叶、高粮等为主,是“全省科技示范乡”、“全市林业生产先进乡”、“全县杂交棉生产先进乡”、“全县畜牧业先进单位”、“全县粮食生产先进乡”。 生铁冢乡交通便利,省道商(丘)临(泉)公路贯穿东西,乡村公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齐全,能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快捷、舒适的服务。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企业、关键抓投资、核心抓项目”的发展思路,全乡初步形成了以日化、尾毛、冶炼、化妆制品、食品、草编、面粉加工等为主的民营企业群体。200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5.4亿元,比2001年增长145.5%,财政收入169万元,比2001年增长186.9%,企业入库税金611万元,比2001年增长352%,农民人均纯收入2106元,比2001年增长27.6%。 生铁冢乡是全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面旗帜。围绕招商引资,乡党委、政府制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发展环境上,实行“围墙以外政府”负责制,“进了生铁冢的门,就是生铁冢的人”。谁破坏经济发展环境,就是自己断送自己的前程,自己砸自己的饭碗。在服务上,乡党委、政府“宁肯自己千辛万苦,不让企业一事为难”、“企业动嘴,政府跑腿”,实行全托式服务。. |
赵村乡 |
赵村乡位于县中部地区。南靠生铁冢乡,北邻穆店乡,西与试量乡接壤,东和城郊乡毗邻。311公路横穿全境。东西长11.5公里,南北宽9.5公里,总面积58.5平方公里。 该乡地势平坦,属黄河冲积平原,坡度较小,平均海拔41.3米。西北稍高,东南稍低,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量720毫米,无霜期为225天左右。 该乡耕地6430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高梁。 该乡有古遗址两处:宝堌堆和大韩庄汉墓群。 乡政府驻地赵村集,位于县城西13公里,白沟河与311公路交汇处。主街十字向,企事业单位多在北部地区,南部以居民为主,街道地势较高,柏油路面。粮店、面粉厂、供销社、商店、医院和中小学等事业单位多设在街两侧,农历单日逢集。每月有3次较大的物资交流会。是该乡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县的西部农副产品主要集散地。. |
任集乡 |
任集乡位于鹿邑县西南边境。北靠辛集、试量两乡,东与张店乡毗邻,西界淮阳县,南靠郸城县。东西长13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为60平方公里, 该乡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东部多两合土,中、西部系淤土质。以农为主,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等。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烟叶。建国后大抓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相继治理东北部的晋沟河、西南部的李贯河和流穿中部的黑河。新挖了红旗沟、胜利沟等。 位于任集东北5公里的孙庄东北角150米处的陈堌堆,有汉墓群,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唐集乡 |
唐集乡位于县西部边界。西邻太康,北靠柘城,南与辛集乡接壤,东与高集乡毗邻。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而积46平方公里。 该乡土地肥沃,绝大部分属淤土质。夏季雨量充沛,适宜于各种作物的生长。全乡总耕地面积为46167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高梁、棉花。解放前,地处穷乡僻壤,生产落后。建国后,开挖丰产沟,治理清水河与晋沟河。. |
高集乡 |
高集乡位于鹿邑县西北部,与商丘市柘城县接壤。南靠311国道,东临老沈线省道,许亳高速贯穿其中,境内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高集乡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常年平均年气温14.7度,自然条件优越,适合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和各种畜禽养殖。 全乡有23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为5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 4.8万人。 二、高集乡适合各种经济类型协调发展的几大优势 1、便利通达的交通网络 高集乡交通十分发达,东距老沈省道4公里,南距311国道9公里,许亳高速贯穿其中,境内现有各级公路26条,总里程为120公里,目前全乡公路密度已达46%,这样一个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我乡和准备在我乡投资的有识之士,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 2、丰富的农业资源 高集乡是个农业大乡,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棉花种植面积2.6万亩,占总面积的43%;优质小麦普及率100%。畜牧养殖是高集乡的一大亮点,目前全乡生猪养殖专业村3个,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10家,全乡生猪存栏5万头,平均人均一头猪。 3、私营经济发展迅速 益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2500万元,采用全国最新的生物发酵技术,生产出无毒、无臭、无公害、无污染的“益农宝”牌生物有机肥,年生产能力4万吨。天元玩具饰品有限公司。总投资1500万元,定单生产,产品全部销售国外。目前现有加工设备500台,职工600人,在全乡设立了6个行政村加工分点。年底继续扩大规模到1500台,在全乡设立23个加工分点,可为当地农民提供3000-5000个就业机会。鹿邑县吉贞牧业有限公司高集仔猪繁殖场。总投资1200万元,母猪存栏600头,仔猪存栏10000头。繁殖场采取以基地带农户,走分散饲养的经营路子,采取统一建造猪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供应仔猪、统一供应饲料、统一进行防疫、统一进行销售的办法,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生猪养殖业。. |
邱集乡 |
邱集乡位于鹿邑城西25公里,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耕地面积4.3万亩,4.1万人。交通便利,南靠311国道,210省道穿境而过,许亳高速在境内有开口,北与中州明镇玄武镇接壤。公路已实现村村通,通讯设施齐全,网络功能齐备。水利资源丰富,清水河、白沟河穿境而过。 邱集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三国遗址武平城是三国曹操武平侯封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邱集系黄河发水,武平城淹没后,数十人避水迁此,逐渐成集。原为一高岗土丘,因之得名,林木丰饶,素有“凤凰岭”美誉。 近年来,邱集乡党委政府组织带领全乡干群认真实践“-”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了经济快速腾飞和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全乡已形成了杂交棉制种、小麦种子繁育、畜禽养殖、饲料加工和高效农业经济板块。 邱集乡的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教育、卫生、城建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有高标准两所中学和18所小学,在校师生达8000余人,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以邱集为中心的小城镇建设,311国道与210省到交汇口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日新月异。先后被市、县命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六好”乡镇党委、“林业生产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邱集乡党委、政府携全乡人民真诚地欢迎海内外各界人士前来考察,投资,合作,共展宏图。. |
穆店乡 |
穆店乡位于鹿邑县境中北部偏北地区,距鹿邑县城约12公里,南临311国道,北靠涡河,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9公里。全乡共辖32个行政村,127个自然村,5.4万人,58770亩耕地。 地理优越,交通便捷,集镇建设日新月异。 穆店乡始终以发展为主题,以学赶先进为动力,以对外开放为举措,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壮大工业主导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全乡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大鹏振翅搏长空,千年故土展新姿。借改革发展之天时,占区域优势之地利,凭万众一心之人和,穆店乡正扬帆奋进在跨越式发展的征途上。在新的世纪,穆店人民将以敢为人先的全新姿态,高扬“传承文明、崇尚实干、敢于创新、奋勇争先”的精神旗帜,全面实施“民营主导、农业升级、基础先行、开放带动、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积极抢占加快发展的制高点,努力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奋起直追,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携手共进。穆店将以最完善的基础设施、最优惠的投资政策,最优质的政务服务,最真诚的商业信誉,最满意的发展环境,敞开双臂,真诚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共图发展,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穆店人民欢迎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