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县辖镇。1932年为老君庙乡,1949年为八区,1957年设老君庙中心乡,1958年建光明公社,1981年更名老君庙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建镇。位于县境中部,宿鸭湖南岸。距县城12公里,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4.1万。驻(马店)独(山)地方铁路与驻(马店)新(蔡)、汝(南)确(山)公路交会于北部。辖老君庙、肖屯、伍庄、阎寨、杜庄、康店、白堰、余子河、大肖、孙沿、老胡庄、房坡、孙屯、小方庄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化肥、水泥、石灰、乳酸、贝壳粉、地膜、机械等厂。为 ? 汝南县工业重镇之一 。以农业为主,水产养殖业发达。.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4.1万人 | 69平方公里 | 411727104 | 463000 | 0396 | 查看 老君庙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汝宁街道 |
汝南县辖镇。县政府驻地。1987年更名汝宁镇。位于县境东北部、汝河南岸,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8.3万。开(封)龚(家棚)、驻(马店)新(蔡)公路于此交会。辖东关村、西关村2个村委会和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新华街、南海5个居委会。商贸业、饮食服务业设施齐全,马蹄馓子、小磨香油享有盛名。镇内有40多家鞋厂,有“鞋城”之称。. |
三门闸街道 |
汝南县三门闸乡位于汝南县城东郊,东与平舆县接壤,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0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驻新公路横跨乡境,东西开龚公路纵贯南北.全乡辖21个村民委员会,192个自然村,289个村民组,13300户,总人口55000人,总耕地88700亩。全乡有9个科技示范村、一个市级科技百强村。96年被地区行署认定为“地级科技示范乡”2000年通过地区复验。 驻新、开龚公路贯穿乡境,地方铁路横跨东西,西邻驻马店市、京广铁路、107 国道以及京广高速公路;东邻京九铁路、106国道。全乡四条3级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黑色路面达到80%。交通便利,全乡21个行政村全部开通国际、国内长途直拔电话、无线传呼、移动电话,随时可以搜集和传递全国各地经贸信息。 该乡电力供应充足,除拥有配套齐全的输变电设备外,辖区内还建有11 万千瓦、 22万千瓦两座变电站,可常年保证全乡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我乡光、热、水、土资源丰富,无污染,区位优势明显,建有占地300亩的大市场,农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该乡属宿鸭湖水库灌溉直接受益区,水资源丰盛,灌溉条件优越,生活用水充足。近年来,乡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推进北关工贸小区建设,建立了三门闸蔬菜农贸批发市场,为外商投资经营创造了良好环境,98年引资500万元兴建了“博士环保化学有限公司”,改造了以中都养殖厂为主的几家大型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粮食加工、建筑材料、商业、运输,养殖五大主导产业。 温棚蔬菜,沿驻新公路两侧连片开发的以五里庙、霍庄、三里庄,老祖庙为主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已形成集约化种植规模,复种指数,经营品种经济效益不断扩大和提高,年亩产值达到4000元以上。全乡大棚发展到5000个,小棚发展到7000个,蔬菜总面积达45万亩,亩产值3000元以上,涌现出108个蔬菜专业村民组,3600多个蔬菜专业户。 高效果林生产,以大石行政村为中心的果林高产开发示范园区逐年扩大,现已推广果菜套种面积3000亩,实现一年多种多收,亩收入高达6000___8000元以上。全乡果林专业户发展到1578户。. |
古塔街道 |
古塔街道,2009年撤三里店乡改设古塔街道。三里店乡位于汝南县东部,距县城1.5千米。辖三里店、祝湾、五里岗、十里铺、宋庄、刘柏庄、付楼、刘屯、曲庄、汪庄、范胡、熊湾、大吴、果园14个行政村。驻(马店)汝(南)地方铁路、开(封)龚(家棚)公路穿境。宿鸭湖水库总干一支渠纵贯中部。 - 历史沿革 1958年属红光公社,1968年析置红旗公社,1982年改三里店公社,1993年改乡。1997年,面积69平方千米,人口3.1万,辖三里店、果园、南大吴、范胡、熊湾、汪庄、屈庄、刘屯、刘柏庄、傅楼、宋庄、十里铺、五里岗、祝湾14个行政村。2009年撤乡改设古塔街道。 [2006年代码]411727201:~200三里店村 ~201祝湾村 ~202五里岗村 ~203十里铺村 ~204宋庄村 ~205刘柏庄村 ~206付楼村 ~207刘屯村 ~208曲庄村 ~209汪庄村 ~210范胡村 ~211熊湾村 ~212大吴村 ~213果园村[1] |
王岗镇 |
汝南县辖镇。1952年建第二区,1958年设王岗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改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39平方公里,人口2万。宿鸭湖南干渠由西向东横穿中部。辖王岗、后营、北湖、金庄、熊岗、路庄、韩坡、常营、余庄、罗庄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沿河盛产花生。古迹有汉代安城遗址。. |
和孝镇 |
汝南县辖镇。1956年设和孝中心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3.1万。辖和孝、吕屯、黄寨、前王楼、林阁、林楼、后马回族村、郭庄、黄屯、小田庄、印井、赖大庙、梁岗、薛岗、新集、陈屯1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大豆、芝麻、稻谷。古迹有刘备台遗址、宜春城遗址。. |
老君庙镇 |
汝南县辖镇。1932年为老君庙乡,1949年为八区,1957年设老君庙中心乡,1958年建光明公社,1981年更名老君庙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建镇。位于县境中部,宿鸭湖南岸。距县城12公里,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4.1万。驻(马店)独(山)地方铁路与驻(马店)新(蔡)、汝(南)确(山)公路交会于北部。辖老君庙、肖屯、伍庄、阎寨、杜庄、康店、白堰、余子河、大肖、孙沿、老胡庄、房坡、孙屯、小方庄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化肥、水泥、石灰、乳酸、贝壳粉、地膜、机械等厂。为 ? 汝南县工业重镇之一 。以农业为主,水产养殖业发达。. |
留盆镇 |
汝南县辖镇。1956年设留盆中心乡,1957年改乡,1958年建八一公社,1962年改留盆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81平方公里,人口5.6万。北马肠河流经北部。辖留盆、何庄、前徐、杨集、朱楼、冀店、殷湾寨、后韩、周庄、小王桥、冯亮、大冀、簸箩王、杨寨、孙庄、扈庄、大余、北田庄、冯湾、老冯20个村委会。以农为主,红薯种植面积大,特产松花蛋。. |
金铺镇 |
汝南县金铺镇地处汝南北部,素有汝南北大门之称,南依汝南县城(12公里),北靠上蔡县城(18公里),西临全国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库──宿鸭湖。全镇辖18个行政村, 197 个村民组, 52800人,71055亩耕地。 金铺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美,盛产小麦、玉米、芝麻、花生等农作物;畜牧、养殖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电力、通讯十分发达。省道开龚公路纵贯南北,县道张留公路横跨东西,25公里的砖碴路面环镇主干路与十几个村委相接;境内11万伏变电站连接万家,入户率达100%,形成纵横交织的农电网络;新建电讯塔一座,已开通1000门光缆程控电话,传真通讯直达海内外。 经济特色: 一、立体种植业 九三、九四年,金铺镇老金村小关庄组部分群众率先在自家责任田里试种“麦、瓜、棉、菜”一年四熟种植模式,在不断探索的情况下取得了成功,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镇党委、政府组织全镇18个村到老金参观学习,使得这一种植模式很快在全镇推开。95年以来,沿张留公路的前张、刘门、金赵、老金、耿庄、大吴等村,累计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亩均产值由1100元增加到2200元。 二、温棚蔬菜种植业 根据我镇公路四通八达便于蔬菜外销外运的优势,我们以公路为依托,“十字带”开发日光温室,并组建蔬菜交易市场。95年起步发展日光温室120座,96年猛增到380座,至今已发展到400余座。主要反季节生产蕃茄、 辣椒、茄子等新鲜蔬菜。棚均产值达到8000-10000元。 另外,我镇生姜生产历史悠久,所产生姜以块大、肉厚、无丝、味纯而闻名,销路十分广阔。92年至今,全镇每年推广生姜、大葱间作套种模式,使生姜产量和品质再上新台阶,生姜单产由2500斤提高到3800斤,亩均产值达6000多元,成为我镇有名的特色产业之一。目前主要分布在高庄、大吴、康庄、陈庄等村,年种植面积达3500亩。. |
东官庄镇 |
汝南县辖乡。1956年设官庄中心乡,1957年改乡,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臻头河东岸,距县城22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2.3万。汝(南)确(山)公路过境。辖官庄、陶陂、李塘、吴庄、邓庄、王和店、苗庄、梁屯、大湾、李坡屯、夏庄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造纸、石灰等厂。以种养业为主。. |
常兴镇 |
常兴镇位于汝南县西南部,总面积154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 |
罗店镇 |
罗店镇地处汝南县西北部,总面积56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人。近年来,该镇抢抓机遇,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批民营企业先后落户境内,地方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距县城35公里,濒临宿鸭湖西岸,上蔡、遂平、驿城区三县区交界处,距驻马店市12公里,驻上公路贯穿全境。全乡共辖17个村委,226个村民组,4.8万人,5.6万亩耕地。 罗店乡是全国有名的文化艺术之乡,是文化部命名的全国50个文化乡镇之一。其民间手工制作的“天中麦草画”,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产业,产品以其构思新颖、造型别致、做工精细、自然古朴、高贵典雅等特点,畅销海内外,成为带动本乡企业发展的龙头。同时以当地传统农民画艺术为主成立了“河南省汝南县王桥农民画院”其农民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也是河南省重点挖掘的民间艺术之一。 罗店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宿鸭湖资源优势,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把畜牧业和林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充分利用宿鸭湖资源优势,发展以食草、节粮的牛、羊、鹅为主的畜牧业经济,建立了3个养牛专业村,4个养鹅专业村和3个养羊专业村。 罗店乡党委、政府以宿鸭湖湿地开发为契机,至2001年底以来,经过本乡党员、干部的宣传教育,政府的政策扶持,林权改革的深入开展,群众积极植树造林。截止目前,实现湿地造林2.2万亩,全乡共植树500万株,林网履盖率达98%以上。目前,本乡正积极改造沿湖浅滩泽地,拟开发建设面积1万亩的莲藕和养鱼基地。 罗店乡牢牢把握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以东西合作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和成功率,强力推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水平。2001年以来共引进外资1630万元,乡镇企业产值56250万元,实现利税3567万元,固定资产累计投入2900万元。. |
韩庄镇 |
韩庄镇位于河南省汝南县城西南21公里处,北与驻马店市接壤,西与确山县毗邻,南北长工10公里,东西宽度8公里,总面积74平方公里。韩庄是一个古老集镇,据传,很早以前有一家韩姓人家在此居住,故以姓氏而得名。全乡辖12个村委,108个自然村,共33000人,境内有韩溪河、小沙河流径,总耕地面积64354亩,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芝麻、棉花等。该乡现有初中2所,小学12所。交通方便,境内有汝南——韩庄公路,驻马店——舍屯公路穿过,境内古迹有:诸凉寺、姑娘坟。境内现有一个日产60吨的县属饲料厂待启动,该乡现有民营企业117家,其中以万达实业有限公司和天中生猪养殖场两面个万头机械化生猪基地为龙头企业。. |
三桥镇 |
三桥镇位于河南省汝南县城南15公里,辖24个行政村,312个村民小组,6万多人,全乡面积127平方公里,10.7万亩耕地,是汝南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农业大乡。 一、地理条件:三桥镇位于淮北平原,地势平坦,物产丰富,交通十分便利。西距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京广铁路30公里,省道开龚公路贯穿全境,乡村道路四通八达。这里北临豫南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汝南;亚洲最大的佛教寺院南海禅寺;南有流芳于世的梁祝故里;西有风景宜人的宿鸭湖水库,境内还有历史上著名的月台寺和刘庄寨遗址。 二、农业资源:三桥镇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水质优良,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农副产品丰富。全乡主要盛产小麦、玉米、花生、棉花、蔬菜、花木等,常年种植优质小麦9.5万亩,玉米5万亩、花生4.2万亩,棉花8000亩,花木5000亩。养殖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已形成生猪、波尔山羊、肉牛、家禽四大支柱产业,全乡年存栏生猪10万头,山羊4万多只,肉牛1.8万头,家禽100万多只。 三、乡镇企业:目前,全乡已发展乡镇企业10余家,主要有青岛""双星""集团投资兴建的三桥制帮厂,台湾著名客商投资建成的臻头河花木繁育基地,以及奋进粮油设备厂、双龙木业有限公司、许昌骆驼鞋业公司三桥分公司、好男儿门窗厂、制糖厂、日日升面粉厂、国华面粉厂等企业,发展民营企业16家,引进种养加项目21个,发展个体工商户480多户。全乡现在造厂、砖窑厂、棉花厂,乡林场等400余亩土地闲置资产,尚未盘活,是投资可利用的有利场地。 四、劳动力资源:三桥乡总人口6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以上,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全乡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2.2万多人,年劳务收入1亿多元。目前,全乡2万多青壮年劳动力中,有各类技术特长的1500多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5500多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3万多人。 五、投资环境:基础设施相互配套,达到水、电、路、通讯""四通""。目前,重新扩建了三桥集三里长街,并建了两个专业市场。全乡交通便利,沟河交错,水资源丰富,电力充沛,建有3.5万千伏变电站一座;通信发展迅速,可直拨国内外。同时,乡政府所在地还开办教育、医疗、邮政、运输等业务,并设有新华书店、影剧院和歌舞厅等,文化娱乐生活十分活跃。. |
张楼镇 |
汝南县辖镇。1956年设张楼中心乡,1977年建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宿鸭湖水库北岸,距县城16公里,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3.3万。辖张楼、吴寨、守法李、河北、邢庄、姚湾、黄庄、杨沟、王沟、庙东、方桥11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盛产黄、红麻,有“豫南麻乡”之称。. |
南余店乡 |
汝南县南余店乡位于汝南县城东南部,文殊河穿境而过。全乡共辖10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126个村民组,总人口2.1万人,耕地4.6万亩。南余店乡地处中原,土质肥沃,地势平坦,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生长,素有“粮油鱼米之乡”的美誉,被汝南县定为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优质花生生产基地、烟叶生产基地、农业科技示范乡镇。主要农副产品有:小麦、玉米、高梁、大豆、芝麻、油菜籽、烟叶、瓜果、蔬菜、畜产等。 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始终把农业放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前位,进一步稳定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合经营体制,积极稳妥地做好土地承包工作,全面落实税费改革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以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特色,促进了大宗农产品优质化、特色农产品多样化,扶持出了畜牧、林果、粮油等支柱产业。目前,全乡优质小麦面积3.5万亩。 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连年扩大,效益连年可观,养殖业规模逐年扩大。以草食畜禽为主的畜牧业迅速发展。猪、牛、羊、鹅分别年出栏1.5万、0.8万、3.1万、0.4万头(只)。建立了波尔山羊繁育改良基地。南余店乡曾获得“驻马店地区平原绿化先进乡”称号,全乡林网覆盖达到90%。 乡镇企业发展迅猛,丰厚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了大量客商投资办厂。 乡镇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乡政府大力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管理和领导,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乡镇企业,多方协调资金用于企业的发展,此外,乡政府还在土地,劳动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塑造了我乡良好的对外形象。南余店乡民风朴实,环境幽致;境内现存有天堂寺、万历桥等遗址。 绿荫拂面,鸟语花香,交通便利。南余店乡党委、政府带乡人民强力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并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原则,热诚欢迎海内外新朋旧友到南余店参观考察,投资兴业,携手共创南余店乡新的辉煌。. |
板店乡 |
汝南县辖乡。1949年设板店乡,1953年属城郊区,1955年属玉皇庙中心乡,1958年建板店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8.5公里,面积57平方公里,人口3.3万。宿鸭湖水库一干一支渠横穿南部。辖板店、苏庄、玉皇庙、魏岭、彭营、北潘庄、唐营寨、冯屯、柴庄、杨洼、顾庄、王庄、仲庄、刘营14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盛产西瓜。. |